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心脏磁共振探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标准化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的预测因素
1
作者 刘涛 高晓坤 +6 位作者 范茜寒 郭沛宏 吴灵教 杞天付 赵卫 王钰 陈伟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4,共10页
目的基于心脏磁共振(CMR)定量评价心肌纤维化,探索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经标准化抗心力衰竭(心衰)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CMR预测指标。方法临床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9月至2023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CM患者48例... 目的基于心脏磁共振(CMR)定量评价心肌纤维化,探索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经标准化抗心力衰竭(心衰)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CMR预测指标。方法临床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9月至2023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CM患者48例,其中男性32例(66.7%);并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成人4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7名(67.5%)。所有DCM患者接受标准化抗心衰药物治疗,并于基线行CMR检查,于基线和随访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CMR检查:(1)电影序列,评价心功能,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和整体周向应变(GCS);(2)T1 mapping技术,评价心肌弥漫性纤维化,包括native T1值、细胞外容积分数(ECV);(3)钆延迟强化(LGE)技术,评价心肌替代性纤维化,以LGE占左心室心肌质量百分比(%LV)表示。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包括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VEDDi)。根据基线和随访时的LVEF和LVEDDi,将DCM患者分为LVRR(+)组和LVRR(-)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CM患者发生LVRR的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MR参数对LVRR的预测效能。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0.5(6,15.8)个月。DCM患者14例(29.2%)发生LVRR。与对照组相比,DCM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和心率较高,吸烟、酗酒和高血脂病史比例较高,LVEDVi、LVESVi、LVMMi、native T1值和ECV明显升高,GLS、GRS、GCS和LVEF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LVRR(-)组比较,LVRR(+)组的基线LVEF无统计学差异(P=0.526),随访时LVEF明显升高、LVEDD明显降低(均为P<0.001)。DCM患者基线时CMR检查均存在左心室心肌LGE。与LVRR(-)组比较,LVRR(+)组的基线B型利钠肽[384.4(76.7,536.5)pg/ml比760.6(310.7,1067.6)pg/ml]、LVEDVi[145.8(110.9,157.3)ml/m^(2)比155.8(130.9,210.2)ml/m^(2)]、LVESVi[105.7(83.1,128.2)ml/m^(2)比134.8(116.3,173.5)ml/m^(2)]、native T1值[1048(1031,1069)ms比1071(1039,1098)ms]、ECV(27.2%±3.5%比30.1%±4.2%)和LGE[1.6%(1.0%,3.2%)比3.7%(2.1%,6.1%)]显著降低(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LGE是DCM患者发生LVRR的独立预测因子(OR=2.612,95%CI:1.180~5.782,P=0.018)。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线LGE预测DCM患者发生LVRR的敏感度为73.5%,特异度为71.4%,ROC曲线下面积为0.765,最佳截断值为2.35%(P=0.004)。结论基线LGE可作为DCM患者经标准化抗心衰药物治疗后发生LVRR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心肌纤维化 左心室逆重构 磁共振成像 钆延迟强化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立西呱联合“新四联”药物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加宝 张艳娟 +1 位作者 王连生 赵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82-1689,共8页
目的:探讨维立西呱联合“新四联”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扩心病)所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2年12月1日—2024年2月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及病房连续入组扩心病心衰患者43例(男33例,女10例)。入组... 目的:探讨维立西呱联合“新四联”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扩心病)所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2年12月1日—2024年2月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及病房连续入组扩心病心衰患者43例(男33例,女10例)。入组前测定患者的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肝肾功能电解质、明尼苏达州心功能不全生存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及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inute walk test,6MWT)等指标。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及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mildly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mrEF)患者给予维立西呱联合“ARNI、BB、MRA、SGLT2i”新四联药物治疗。对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给予维立西呱联合“ARNI、BB、SGLT2i”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复查并比较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在扩心病心衰患者中,治疗3个月后,LAD[(41.37±6.97)mm vs.(39.30±5.19)mm]、LVEF[(41.02±10.33)%vs.(46.43±10.74)%)]、LVEDD[(61.40±7.65)mm vs.(58.56±7.03)mm)]、NT-proBNP [1642.5(936.4,4019.0)ng/L vs.659.3(213.2,1297.0)ng/L)、MLHFQ(47.79±9.67 vs.34.86±8.94)]、6MWT[(348.85±82.43)m vs.(401.76±95.56)m]均显著改善(P均<0.01)。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维立西呱联合“ARNI、BB、MRA、SGLT2i”提高了扩心病所致HFrEF、HFmrEF及HFpEF心衰患者的LVEF,降低了LVEDD及NT-proBNP水平,并改善了患者的6MWT。结论:维立西呱联合“新四联”药物对扩心病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本研究为临床扩心病心衰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数据支持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维立西呱 新四联药物 扩张型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脑出血一例
3
作者 位艳伟 张云强 +2 位作者 田树光 韩丽 宋昱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6,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6岁,因“间断胸闷气短10年,加重9 h”于2020年9月12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0年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休息后可缓解,当地医院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于3年前行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治疗。2020年1月7日开始...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6岁,因“间断胸闷气短10年,加重9 h”于2020年9月12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0年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休息后可缓解,当地医院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于3年前行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治疗。2020年1月7日开始,患者因活动后呼吸困难加重,活动耐量下降,伴乏力、纳差、恶心、下肢水肿,反复住院10余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辅助装置 扩张型心肌病 终末期心力衰竭 华法林 脑出血 血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利钠肽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4
4
作者 黄颖 肖洁 +2 位作者 徐嘉 陈旭华 徐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5-438,共4页
目的检测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和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的变化,研究血浆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评估慢性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能力。方法对86例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血浆BNP和超声心动... 目的检测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和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的变化,研究血浆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评估慢性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能力。方法对86例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血浆BNP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心功能Ⅱ级(16例)、Ⅲ级(37例)和Ⅳ级(33例)。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各组患者血浆BNP和心脏超声心动图指标LVEF、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的变化;分析血浆BNP和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的相关性;比较血浆BNP和LVEF在诊断慢性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能力。结果 NYHA心功能Ⅱ、Ⅲ和Ⅳ级患者的年龄呈逐渐增加趋势(P<0.05),而性别、吸烟、饮酒和合并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BNP的浓度随着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而逐渐升高,其中心功能Ⅳ级患者血浆BNP的浓度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的3倍以上(P<0.001)。各组之间超声心动图指标LVEF、LVEDD和LVE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功能Ⅳ患者LA内径明显增大(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血浆BNP和LVEF、LA、LVEDD和LVESD无相关性。对中重度心力衰竭(心功能Ⅲ和Ⅳ)患者的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BNP诊断中重度心力衰竭的能力较强,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P<0.001);血浆BNP≥521.5 Pg/ml是诊断中重度心力衰竭的最佳临界点值。LVEF判断中重度心力衰竭时AUC为0.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异常升高的血浆BNP浓度对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中重度心力衰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脑利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呈扩张性心肌病改变与限制性心肌病改变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特点对比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韦丙奇 王运红 +3 位作者 黄燕 周琼 张宇辉 张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0-584,共5页
目的:比较呈扩张性心肌病改变与限制性心肌病改变的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至2017-06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治疗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 目的:比较呈扩张性心肌病改变与限制性心肌病改变的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至2017-06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治疗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76例,其中呈扩张性心肌病改变的患者112例为扩张组,呈限制性心肌病改变的患者64例为限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特点。结果:超声心动图所示,扩张组患者左心室均明显扩大,可呈单纯左心室扩大、左心室和左心房均扩大或全心扩大,限制组患者左心室不大,双侧心房均扩大。与限制组比较,扩张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明显较大[(66.9±12.6)mm vs(44.6±10.1)mm,P<0.001],最大室壁厚度较薄[(13.1±3.1)mm vs(16.3±3.9)mm,P<0.001],最大室壁厚度变薄患者的比例较高[26.8%(30/112)vs 6.3%(4/64),P=0.003],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29.7±10.1)%vs(53.0±18.2)%,P=0.006],LVEF<50%患者的比例较高[96.4%(108/112)vs 14.1%(9/64),P<0.001],合并双侧心房扩大患者的比例[42.9%(48/112)vs 100%(64/64),P<0.001]和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比例[55.4%(62/112)vs 71.9%(46/64),P=0.031]均较低。心脏磁共振成像显示,扩张组中局限性室间隔肥厚患者的比例明显多于限制组[78.7%(48/61)vs 9.4%(3/32),P<0.001],而室间隔和部分左心室游离壁肥厚患者的比例明显少于限制组[16.4%(10/61)vs 81.2%(26/32),P<0.001]。扩张组中室间隔和左心室游离壁延迟强化患者的比例高于限制组[90.2%(55/61)vs 65.6%(21/32),P=0.013],而局限于室间隔或心尖部延迟强化患者的比例则较限制组少[9.8%(6/61)vs 34.4%(11/32),P=0.026],最大心室壁厚度也小于限制组[(15.8±3.1)mm vs(19.8±3.4)mm,P=0.001]。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合并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呈扩张性心肌病改变和限制性心肌病改变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存在多方面差别。心室壁肥厚部位和纤维化程度不同可能是发生扩张性心肌病改变或限制性心肌病改变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肌病 肥厚型 心肌病 限制性 心肌病 扩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异常对预测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22
6
作者 杨洁 侯翠红 +3 位作者 刘周英 任岚 孙兴国 浦介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评价12导联心电图对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随访787例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衰患者。通过门诊随诊或电话、信件随访慢性心衰患者的终点事件。用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确定全因... 目的:评价12导联心电图对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随访787例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衰患者。通过门诊随诊或电话、信件随访慢性心衰患者的终点事件。用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确定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对QRS时限是否大于120 ms等心电图指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结果:随访过程中203例死亡。经Cox回归分析发现心房颤动与全因死亡有关[风险比(HR)=2.064;95%可信区间(CI):1.102~3.864,P〈0.05];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与全因死亡有关[HR=3.887;95%CI:1.554~9.724,P〈0.05];QRS时限与全因死亡有关[HR=1.010;95%CI:1.002~1.018,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以QRS时限分层,不同水平的QRS时限其生存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衰患者生存率有影响的心电图指标是心房颤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QRS时限;不同水平QRS时限与生存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心力衰竭 心电描记术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卢建敏 孙琳 +2 位作者 吴彧 黄彦生 段红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4期1287-1288,共2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调脂、抗血小板和抗心肌缺血的基础治疗,应用治疗心力衰竭...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调脂、抗血小板和抗心肌缺血的基础治疗,应用治疗心力衰竭的常规药物(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地高辛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静脉滴注,2次/d,左卡尼汀2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0ml静脉注射,1次/d,疗程均为2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径缩短率(LVFS)、每搏量(SV)及心排出量(CO);查血、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心功能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FS、SV、CO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FS、SV、CO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复查血、尿常规、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短期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左卡尼汀 心肌病 扩张型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Sema4D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心室重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唐俊燕 杨国杰 +4 位作者 李栋博 魏子寒 李国栋 秦鹏 朱晨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 :研究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ema4D(s Sema4D)与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水平的变化,探讨s Sema4D与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6例新入院的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扩张型心... 目的 :研究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ema4D(s Sema4D)与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水平的变化,探讨s Sema4D与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6例新入院的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扩张型心肌病组,3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 Sema4D、MMP14、B型利钠肽原(pro 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检测左心房内径(LAD)、右心室内径(RV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对s Sema4D、MMP14及左心室重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间血清s Sema4D、MMP14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扩张型心肌病组血清s Sema4D水平分别与血清MMP14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r=0.462,P<0.001;r=0.643,P<0.000)。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 Sema4D蛋白与MMP14蛋白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蛋白质类 基质金属蛋白酶14 心肌病 扩张型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依据和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9
作者 许富康 郭航远 邢杨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20-322,共3页
目的他汀类药物具有肯定的降脂作用,已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二级预防用药。大量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还具有降脂之外的抑制炎症反应、抗心室重塑、改善神经体液调节、抗心律失常、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氧化等作用。本文对他汀... 目的他汀类药物具有肯定的降脂作用,已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二级预防用药。大量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还具有降脂之外的抑制炎症反应、抗心室重塑、改善神经体液调节、抗心律失常、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氧化等作用。本文对他汀类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依据和可能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 心肌病 扩张型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许富康 郭航远 +5 位作者 邢杨波 游斌权 王平 周妍 刘龙斌 史亚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3期1137-1139,共3页
目的了解短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例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给... 目的了解短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例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10mg/次,1次/d。分别于用药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MMP-2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心肌质量(LVM)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0d后,两组患者MMP-2、LVEF治疗前后的差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M差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治疗作用;但短期内其不能通过抑制MMP-2生成而产生抗心室重塑作用,可能通过其他机制发挥抗心力衰竭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钙 心肌病 扩张型 心力衰竭 急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心氏片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1
作者 付鹏 黄志东 谢丹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577-578,582,共3页
目的:回顾性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成药养心氏片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6例DCM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治疗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养... 目的:回顾性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成药养心氏片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6例DCM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治疗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养心氏片治疗,用法用量为1.8 g/次,3次/d,口服;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N端脑利钠肽前体值(NT-proBNP)并加以对比。结果:观察显示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LVEF及NT-proBNP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P<0.05或P<0.01),但治疗组疗效比对照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氏片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有显著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心氏片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氨基端脑钠素原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2
作者 韦丙奇 杨跃进 +12 位作者 张健 张春玲 黄晓红 张慧敏 康连鸣 张宇辉 戴研 倪新海 于丽天 朱俊 王国干 谭慧琼 陈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浆氨基端脑钠素原(NT-proBNP)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203例DCM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并与203例对照组相比较。DCM组内再按下列不同的观察指标对NT-proBNP进行分析比较:...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浆氨基端脑钠素原(NT-proBNP)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203例DCM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并与203例对照组相比较。DCM组内再按下列不同的观察指标对NT-proBNP进行分析比较:按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Ⅱ级,Ⅲ级,Ⅳ级间比较;按体重指数进行超重者和不超重者间比较;按血清肌酐浓度进行肾功能异常者和肾功能正常者间比较;按是否合并心房颤动进行心房颤动者和无心房颤动者间比较。并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DCM患者中血浆NT-proBNP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CM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升高(P<0.01)。DCM组血浆NT-proBNP浓度在各级NYHA心功能的DCM患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在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间亦逐级显著升高(P均<0.01);在肾功能异常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者(P<0.01);超重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低于不超重者(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NYHA心功能分级、体重指数、血清肌酐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率和左心房内径依次入选为血浆NT-proBNP浓度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或0.01),其中NYHA心功能分级最强(P<0.01)。结论:DCM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升高,除取决于患者心功能外,还受体重指数、血清肌酐浓度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氨基端脑钠素原 NYHA心功能分级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肾联合移植1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康 吴雄飞 +7 位作者 廖崇先 杨军民 王明荣 曾会昌 张伟 熊刚 王海东 吴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327-1329,共3页
目的 总结心肾联合移植治疗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经验和教训。方法 患者男性 ,5 3岁。入院诊断 :①扩张性心肌病 ,心功能Ⅳ级。②肾功能不全。③糖尿病。供体男性 ,2 8岁 ,脑外伤后脑死亡患者。ABO血型配合 ,淋巴细胞... 目的 总结心肾联合移植治疗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经验和教训。方法 患者男性 ,5 3岁。入院诊断 :①扩张性心肌病 ,心功能Ⅳ级。②肾功能不全。③糖尿病。供体男性 ,2 8岁 ,脑外伤后脑死亡患者。ABO血型配合 ,淋巴细胞毒试验阴性。 2 0 0 0年 6月 2 6日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标准法原位心脏移植术 ,术中出现肾功能衰竭 ;心脏移植术后 6h行肾移植术。结果 术后心肾功能恢复良好 ,彩色多谱勒超声动态检查 :供肾血流灌注良好 ;供心FS 39~ 5 8% ,EF5 5 73 %。术后 72h发生心脏急性排斥反应 ,以ATG 2 0 0mg/d、甲基强地松龙 1.0g/d冲击治疗 2d后好转。术后 15d再次发生供心供肾急性排斥反应 ,导致心脏肾脏破裂 ,急性心包填塞。经心包引流术和肾周血肿清除引流术并ATG 2 0 0mg/d、甲基强地松龙 1.0g/d冲击治疗后好转。术后 2 5d出现肺部感染 ,30d呼吸衰竭 ,治疗无效于术后 38d死于绿脓杆菌性脓毒血症。结论 心肾联合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心脏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病人生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肾联合移植 扩张性心肌病 肾功能衰竭 急性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重构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近期死亡的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修春红 刘凤岐 王怀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6-418,共3页
目的 :研究左心室重构指标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近期死亡的估测价值。  方法 :随机选取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 10 3例 ,于入选当时行常规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量左心房内径 (LADs) ,左心室内径 ,左心室射血分数 ... 目的 :研究左心室重构指标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近期死亡的估测价值。  方法 :随机选取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 10 3例 ,于入选当时行常规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量左心房内径 (LADs) ,左心室内径 ,左心室射血分数 ,球形指数等指标。所有患者随访 1~ 12个月 ,平均 (6 5 7±3 5 3 )个月 ,记录死亡事件 (死亡者为死亡组 )及存活时间 (存活者为存活组 )。对比死亡与存活者上述各指标的差异 ,并采取相关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法筛选与近期死亡密切相关的指标。  结果 :在随访过程中 ,死亡 2 1例 ,其中死于心力衰竭者 17例。死亡组的患者其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扩大 ,球形指数 -1显著大于存活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同时收缩功能障碍和心功能分级也明显重于存活组。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 ,与生存时间相关的指标只有心功能分级 (B =0 83 3 ,P =0 0 2 4) ,LADs(B =0 0 73 ,p =0 0 2 8)和球形指数 -1(B =1 40 1,p =0 0 2 8) ,其中球形指数 -1的相关性最大。  结论 :心功能分级、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心室球形指数 -1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近期死亡有重要预测价值 ,其中评价左心室形态的球形指数 -1价值最大 ,而衡量左心室大小及收缩功能的指标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扩张型心肌病 近期 心力衰竭 左心室重构 心功能分级 左心房 指数 球形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与培哚普利对扩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超 宋耀明 +3 位作者 黄岚 李爱民 耿召华 于学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89-1192,共4页
目的比较缬沙坦与培哚普利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扩心病CHF患者30例分为缬沙坦组(n=15)和培哚普利组(n=15)。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对照组... 目的比较缬沙坦与培哚普利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扩心病CHF患者30例分为缬沙坦组(n=15)和培哚普利组(n=15)。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TGF-β1及心肌纤维化指标: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浓度。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入选扩心病心衰病例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心肌纤维化指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抗炎细胞因子TGF-β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及心肌纤维化指标水平随心衰严重程度而升高(P<0.05),TGF-β1水平随心衰严重程度而降低(P<0.05)。TNF-α、IL-6水平及心肌纤维化指标与LVEF呈负相关(r=-0.44,P<0.05,r=-0.38,P<0.05,r=-0.51,P<0.05),TGF-β1与LVEF呈正相关(r=0.79,P<0.01)。缬沙坦组、培哚普利组分别治疗3个月后,TNF-α、IL-6显著下降(P<0.01),TGF-β1显著升高(P<0.01),心肌纤维化指标均下降(P<0.01),缬沙坦的上述作用更为显著(P<0.05)。心功能改善明显者其血浆PCⅢ、LN、HA下降程度显著(P<0.05)。结论DCM心衰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心肌纤维化指标显著升高,抗炎细胞因子显著降低,且均与心衰严重程度及LVEF相关。缬沙坦及培哚普利均具有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抗炎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心肌纤维化及提高LVEF的作用,以缬沙坦的作用更具显著性,且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衰 缬沙坦 培哚普利 细胞因子 心肌纤维化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对扩张型心肌病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乔延国 黄志刚 梁立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90-1592,共3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扩张型心肌病(DCM)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心房利钠肽(ANP)和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心脏内分泌的病理生理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扩张型心肌病(DCM)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心房利钠肽(ANP)和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心脏内分泌的病理生理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86例患者入选,其中阿托伐他汀钙组44例,另42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测定LDL-C、CRP、ANP和BNP,以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结构与心功能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钙治疗12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5.5%,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明显提高,但左室舒张末内径及X线心胸比例未见明显缩小,治疗后血浆LDL-C、CRP、ANP、BNP水平显著降低。1年预后明显改善,患者对阿托伐他汀钙耐受良好。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DCM伴CHF患者,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LDL-C与CRP显著降低,心脏内分泌功能显著改善。这种心脏内分泌变化有益于心力衰竭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心力衰竭 充血性 阿托伐他汀钙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腔内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翟玫 黄丽燕 +7 位作者 王运红 邹长虹 周琼 黄燕 赵雪梅 田鹏超 张宇辉 张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3-566,共4页
目的:了解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心腔内血栓(心内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干预治疗研究提供数据基础。方法:连续入选2007年4月到2018年6月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重症监护病区住院,诊断为DCM或围生期心肌病... 目的:了解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心腔内血栓(心内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干预治疗研究提供数据基础。方法:连续入选2007年4月到2018年6月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重症监护病区住院,诊断为DCM或围生期心肌病或酒精性心肌病合并心内血栓患者。分析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检验/检查指标、主要合并症、药物应用、心内血栓分布等信息。结果:研究共入选277例患者。DCM患者心内血栓主要分布于左心室(77.6%),其次为左心房(20.2%)。围生期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血栓最多见,达100%,其次是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83.3%)。左心室血栓更多见于左心室射血分数严重降低、心功能更差的患者,左心房血栓则反之。69.3%患者接受口服抗凝药治疗,华法林为最常用的抗凝药。结论:DCM患者合并心内血栓分布特点呈一定规律性,左心室是发生血栓最常见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内血栓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心功能水平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应用左西孟旦疗效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慧 李丹丹 付振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心力衰竭(心衰)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应用左西孟旦后疗效。方法:入选DCM患者145例,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分为轻度心衰组(LVEF≤45%,n=15)、中度心衰组(LVEF≤40%,n=58)及重度心衰组(LVEF≤30%,n=72)。对...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心力衰竭(心衰)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应用左西孟旦后疗效。方法:入选DCM患者145例,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分为轻度心衰组(LVEF≤45%,n=15)、中度心衰组(LVEF≤40%,n=58)及重度心衰组(LVEF≤30%,n=72)。对比分析各组应用左西孟旦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的LVEF、左心房前后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及B型利钠肽(BNP)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轻、中、重度心衰各组应用左西孟旦后LVEF均有提高,但只有重度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79±2.81)%,(26.06±3.59)%,P<0.05)。3组LAD、LVEDd治疗前后均未见明显改善(P>0.05)。与治疗前比,左西孟旦治疗后轻、中、重心衰各组BNP水平均有显著降低[BNP水平(单位:pg/ml)轻度心衰组:1252.17±1435.39,604.80±631.87;中度心衰组:3206.90±2677.15,2369.78±2478.59;重度心衰组:6004.46±5041.59,4879.63±5302.42;P均<0.05],但各组治疗前后BNP差值及BNP治疗后下降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DCM,短期内对轻、中、重度心衰患者心功能均有提高,且程度相当,但对心脏结构均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西孟旦 心肌病 扩张型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循环内分泌因子变化及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振文 汤建民 +4 位作者 刘瑞云 程安玲 秦石成 李蕾 王锦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循环内分泌因子的变化及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作用。  方法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 CHF患者 42例 ,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 2 2例和对照组 2 0例。两组均在治疗开始前 1天、治疗后1个月和 3...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循环内分泌因子的变化及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作用。  方法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 CHF患者 42例 ,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 2 2例和对照组 2 0例。两组均在治疗开始前 1天、治疗后1个月和 3个月时 ,静息状态下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肾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浓度 ,同时做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功能 ,摄心脏正位片测定心胸比率和心脏面积 ,并按心功能 (NYHA)分级评定心功能。  结果 :1所有患者上述血浆循环内分泌因子水平均明显增高 ,且与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呈负相关 (P均 <0 .0 0 1) ;2治疗后 3个月 ,美托洛尔组 L VEF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 ,美托洛尔组心胸比率和心脏面积明显缩小 (P均 <0 .0 5 ) ;3显效患者年龄偏小、心率偏快、血浆循环内分泌因子水平较高。  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 CHF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浆循环内分泌因子异常 ,β受体阻滞剂治疗 CHF有效 ,认为主要机制是 β受体阻滞剂改善了这种内分泌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心力衰竭 循环内分泌因子 Β受体阻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向儒 谭小军 +2 位作者 张晓红 陈小亮 王仲华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心功能及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DCM心衰患者 84例 ,分为两组。治疗组 44例 ,用缬沙坦 80mg,qd,对照组 40例 ,接受常规 (包括卡托普利 2 5mg ,bid)治疗 ,疗程均为 1个...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心功能及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DCM心衰患者 84例 ,分为两组。治疗组 44例 ,用缬沙坦 80mg,qd,对照组 40例 ,接受常规 (包括卡托普利 2 5mg ,bid)治疗 ,疗程均为 1个月。两组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 ,检查心脏彩色B超 ,同时检查心电图测量QTd。比较两组以上三方面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心功能变化及QTd变化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缬沙坦治疗DCM明显优于卡托普利 ,对于DCM心衰的患者 ,应早期尽快使用缬沙坦 ,这对于阻止心肌的进一步损伤 ,保护心脏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心肌病 扩张型 QT离散度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