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浅层气砂土的赋存特征及其非饱和参数预测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勇 孔令伟 +1 位作者 郭爱国 田湖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45-1950,共6页
从地质成因角度分析了杭州地区浅层气藏的形成过程,探讨了储层土体的原始赋存分带特征,认为规模气藏中位于浅层气富集带内砂土的吸力变化范围不大,初始赋存含水率大致与其残余含水率接近,一般处于残余含水状态。基于VG模型描述的储气砂... 从地质成因角度分析了杭州地区浅层气藏的形成过程,探讨了储层土体的原始赋存分带特征,认为规模气藏中位于浅层气富集带内砂土的吸力变化范围不大,初始赋存含水率大致与其残余含水率接近,一般处于残余含水状态。基于VG模型描述的储气砂土-水特征曲线,提出了间接获取储层砂土非饱和参数的工程预测方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借助VGM模型、Parker模型和乘幂形式的强度公式,能够有效地预测含浅层气砂层的渗水系数、渗气系数和抗剪强度等非饱和参数,可满足地铁工程超前采取防治措施、消除浅层气地质灾害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气 储气砂 赋存特征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沙漠-绿洲过渡带近地表风沙动力环境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克存 牛清河 +2 位作者 安志山 张伟民 张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4期8-11,17,共5页
[目的]探究沙漠绿洲过渡带起沙风况、输沙势、风沙通量和近地表粒度特征,为阐明沙漠绿洲过渡带风沙动力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同步风况、输沙通量和近地表断面粒度资料,分析了沙漠、绿洲及其过渡带输沙势时空分布特征。[结果]由... [目的]探究沙漠绿洲过渡带起沙风况、输沙势、风沙通量和近地表粒度特征,为阐明沙漠绿洲过渡带风沙动力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同步风况、输沙通量和近地表断面粒度资料,分析了沙漠、绿洲及其过渡带输沙势时空分布特征。[结果]由于沙漠和绿洲内部物质组成、空间结构和水热状况不同,沙漠—绿洲过渡风速梯度和起沙风累计作用时间差异显著;受沙漠和绿洲的交互作用,沙漠—绿洲过渡带存在两组主导风向。从近地表粒度特征沿程分布来看,自沙漠至绿洲方向,粗沙含量逐渐降低,粉沙和黏粒含量相对增加。沙漠—绿洲过渡带是绿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绿洲稳定意义重大。[结论]针对绿洲风沙危害防治,应从局地环流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沙漠—绿洲过渡带的调节和缓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绿洲过渡带 起沙风 输沙势 粒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沙活动区工程线路走向与风沙危害程度的关系——以塔里木沙漠公路为例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雪芹 雷加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1-226,共6页
在风沙活动区 ,公路或铁路等工程线路的走向无疑会对其本身及防护体系所受的风沙危害程度产生影响。本文以塔里木沙漠公路为例 ,提出在将风况与公路走向结合起来考虑的同时 ,以风沙活动强度垂直分量的转化率作为评价公路走向的一种数学... 在风沙活动区 ,公路或铁路等工程线路的走向无疑会对其本身及防护体系所受的风沙危害程度产生影响。本文以塔里木沙漠公路为例 ,提出在将风况与公路走向结合起来考虑的同时 ,以风沙活动强度垂直分量的转化率作为评价公路走向的一种数学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活动区 工程线走向 塔里木 沙漠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戈壁铁路沿线风沙灾害特征与挡风沙措施及功效研究 被引量:48
4
作者 程建军 蒋富强 +1 位作者 杨印海 薛春晓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20,共6页
为了掌握戈壁地区线路积沙规律以及戈壁地区铁路既有风沙防治工程措施的功效与不足,对新疆戈壁地区铁路沿线戈壁风沙地貌、线路沙害的表现形式、既有防风沙流工程措施功效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与现场测试。根据戈壁铁路强风现场测试数据计... 为了掌握戈壁地区线路积沙规律以及戈壁地区铁路既有风沙防治工程措施的功效与不足,对新疆戈壁地区铁路沿线戈壁风沙地貌、线路沙害的表现形式、既有防风沙流工程措施功效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与现场测试。根据戈壁铁路强风现场测试数据计算大风速率残余系数和遮蔽效应系数,分析挡风墙后的风速剖面变化与流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于同一高度挡风墙,其遮蔽效应随着墙后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弱,高点位高程的速度衰减快于低点位高程的风速衰减,3 m高挡风墙在墙后距离5 m以内存在低速涡旋积沙区;根据计算,当平均风速不大于41 m.s-1且上风区没有新的沙源补充时,通常设置的3 m高挡风墙基本可以阻挡风沙流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铁路 风沙灾害特征 优势强风流 遮蔽效应 风沙流密度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陕交界地区风沙活动规律及其防治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容全 朱国荣 张本昀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51-258,共8页
在描述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沙丘基底地形之后,分析了流动沙丘分布规律与基底地形的关系。在明确沙地形成时代概念的基础上,论证了该沙漠与沙地分布范围上的稳定性,库布齐沙漠为扩展型的,毛乌素沙地属稳定型的。库布齐沙漠的风沙... 在描述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沙丘基底地形之后,分析了流动沙丘分布规律与基底地形的关系。在明确沙地形成时代概念的基础上,论证了该沙漠与沙地分布范围上的稳定性,库布齐沙漠为扩展型的,毛乌素沙地属稳定型的。库布齐沙漠的风沙危害包含了直接与间接危害2种类型;毛乌素沙地风沙危害主要是沙丘再流动,有3种危害途径。最后,根据毛乌素沙地沙丘分布规律,分析了引起沙丘再流动的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及其各自所占的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 沙地 风沙危害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高大复合纵向沙垄区路面沙害情势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孙艳伟 李生宇 +6 位作者 徐新文 谷峰 邱永志 许波 巩庆 郑伟 刘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7-334,共8页
为了探讨机械防护体系人工防护工作停止后,公路路面沙害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分别于2003年和2007年对塔中地区一段井场路的路面沙害进行了实地测量和卫片室内量测,研究发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复合型纵向沙垄区段,公路芦苇机械防沙体系极... 为了探讨机械防护体系人工防护工作停止后,公路路面沙害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分别于2003年和2007年对塔中地区一段井场路的路面沙害进行了实地测量和卫片室内量测,研究发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复合型纵向沙垄区段,公路芦苇机械防沙体系极度衰竭后,路面沙害情势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1)2003年-2007年四年间公路沙害发展迅速,路面沙害程度进一步加重。路面沙害路段长度以年均2%的比例增加,沙害路段数也快速增加;路面沙害面积以每年平均10%的面积比例快速发展;沙丘前移压埋类型发展速度明显高于积沙类型。(2)沙垄区路面沙害发生频率和路面沙害程度的发展速率要远高于垄间区,在沙垄区次级地貌单元中,垄顶>背风坡>迎风坡;各地貌部位的沙丘前移压埋类型发展速率高于积沙类型。(3)路风夹角在83°~89°之间的路段沙害演化速率最大,其他小夹角沙害演化规律不明显;路面沙害强度的发展速率与路风夹角的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公路 高大复合纵向沙垄 路面沙害 沙害情势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地区风积沙地基的工程特性 被引量:20
7
作者 徐德富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43-46,共4页
 通过大量的调查试验,揭示了沙漠地区风积沙的主要工程性质:风积沙的粒径为0 25~0 1mm,不均匀系数为1 2~2 0,曲率系数为0 9~1 3,属不良级配,沙粒矿物以石英长石为主,形态以次棱角为主,天然状态下干密度为1 48~1 68g/cm3,内摩擦角31...  通过大量的调查试验,揭示了沙漠地区风积沙的主要工程性质:风积沙的粒径为0 25~0 1mm,不均匀系数为1 2~2 0,曲率系数为0 9~1 3,属不良级配,沙粒矿物以石英长石为主,形态以次棱角为主,天然状态下干密度为1 48~1 68g/cm3,内摩擦角31°~39°,压缩系数<0 1等.干密度指标是风积沙压实控制的惟一指标.常规机械按规定工艺碾压使风积沙干密度γd=1 62g/cm3时,风积沙地基变形模量为50~65MPa,承载力标准值fk>0 2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地区 风积沙 工程特性 压实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头市大陆海岸的主要地质灾害 被引量:4
8
作者 周英 《热带地理》 2008年第4期331-337,共7页
在汕头市海岸勘察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地震、河口堆积、海岸侵蚀、风沙和风暴潮等几类主要的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己危害当地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活。该区存在着孕育6~7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至今尚处于当地地震第二活动周期内,防震抗震的... 在汕头市海岸勘察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地震、河口堆积、海岸侵蚀、风沙和风暴潮等几类主要的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己危害当地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活。该区存在着孕育6~7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至今尚处于当地地震第二活动周期内,防震抗震的措施是必要的。随着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与风暴潮加剧,该区己出现了海岸侵蚀。过度垦殖造成风沙活动掩埋一些耕地与建筑物。非法的、无序的采沙造成某些海滩侵蚀严重。处于韩江河口高速堆积环境的汕头港口航道,淤积严重。地方政府必须加强对海岸带的整治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地质灾害 地震 河口堆积 海岸侵蚀 风暴潮 风沙 汕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沙漠公路风沙危害评估指标体系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雪芹 雷加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1-87,共7页
本文通过对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风沙危害环境的综合分析,提出了沙漠公路风沙危害程度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并对不同程度公路沙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作出概括。
关键词 塔里木沙漠公路 风沙危害 评估指标 公路
全文增补中
风沙流胁迫对霸王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道明 纪永福 +4 位作者 张莹花 魏林源 王飞 马瑞 蒋志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3-110,共8页
【目的】研究风沙流胁迫对霸王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阐述霸王幼苗耐受风沙流胁迫的能力及其阈值,为揭示霸王幼苗遭受风沙流胁迫致死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霸王1年生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在风沙环境风洞中模拟风沙流胁迫条件,以风... 【目的】研究风沙流胁迫对霸王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阐述霸王幼苗耐受风沙流胁迫的能力及其阈值,为揭示霸王幼苗遭受风沙流胁迫致死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霸王1年生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在风沙环境风洞中模拟风沙流胁迫条件,以风速表示胁迫程度,即分别在0,8,11和14m/s风速条件下吹袭20min,依次表示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风沙流胁迫处理,研究风沙流胁迫对霸王幼苗叶片叶绿素以及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在轻度和中度风沙流胁迫条件下,霸王叶片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胁迫程度的增强呈升高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变化不明显,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在重度风沙流胁迫条件下,霸王叶片APX和P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减弱,而SOD和CAT活性略有增强,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升高,丙二醛含量降低。【结论】轻度和中度风沙流胁迫使霸王幼苗受到一定程度损伤,但未引起渗透胁迫,APX和POD通过清除活性氧,降低了风沙流胁迫对霸王幼苗的氧化损害;重度风沙流胁迫使霸王幼苗受到严重损伤,引发SOD和CAT活性增强,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大,细胞液外流,渗透胁迫严重,最终使幼苗干枯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王幼苗 风沙流胁迫 生理特征 荒漠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输沙势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小雲 房彦杰 +2 位作者 赵景峰 何清 周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8-47,共10页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22个气象站(周边21个站和沙漠腹地1个塔中站)2005—2007年的逐时风记录数据,首先基于输沙势定义计算了2007年各测站的16个方位的输沙势;其次以内积相似度指数聚类分析为基础,再结合其空间分布特点,把该沙漠的动力输...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22个气象站(周边21个站和沙漠腹地1个塔中站)2005—2007年的逐时风记录数据,首先基于输沙势定义计算了2007年各测站的16个方位的输沙势;其次以内积相似度指数聚类分析为基础,再结合其空间分布特点,把该沙漠的动力输沙环境划分为5种类型:沙漠东部库尔勒型(西西南型)、北部新和型(偏南型)、西部策勒型(偏东型)、南部民丰型(东东北型)和一种特殊类型;其中策勒型输沙势最大、新和型最小;民丰型输沙势方向稳定性最好、库尔勒型最差;此外,输沙势的季节差异上(2007年为例),各测站春夏季(3~8月)的输沙势都很强,占年均输沙势的81.29%~98.79%,尤其是5月份占年输沙势的22.7%~56.8%,冬季(11月~次年2月)几乎无起沙风;沙漠合成输沙势年际变化表现为:输沙势变幅为±33%,输沙方向变幅为±9.6°,其中输沙势值变幅最大是阿拉尔站(±80%),方向变幅最大的是库车站(±2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输沙势空间分布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农田土壤的风蚀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建强 赵满全 陈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9-142,共4页
试验利用内蒙古农业大学自行研制的移动式风蚀风洞对阴山北麓的武川县保护性耕作农田地表进行了土壤风蚀测试,按照小麦和莜麦收获后的留茬高度和地表植被覆盖度的不同搭配方式,在不同风速下测量了风速变换规律、土壤风蚀率等参数;通过... 试验利用内蒙古农业大学自行研制的移动式风蚀风洞对阴山北麓的武川县保护性耕作农田地表进行了土壤风蚀测试,按照小麦和莜麦收获后的留茬高度和地表植被覆盖度的不同搭配方式,在不同风速下测量了风速变换规律、土壤风蚀率等参数;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保护性耕作农田地表的抗风蚀性能力比普通农田提高最高可达47.2%。该项研究为当地农田土壤风蚀防治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农田土壤 风洞试验 风蚀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玛高速公路中卫段风沙环境及输移规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金国 安志山 +2 位作者 张克存 屈建军 何明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3-189,共7页
作为宁夏自治区南北向交通运输通道,乌玛高速公路对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保证公路正常运行,该文采用野外定位监测和室内分析方法,揭示了公路沿线风沙活动规律。结果表明:(1)区域0~5 m/s等级的风速频次占全年风速的90.45%... 作为宁夏自治区南北向交通运输通道,乌玛高速公路对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保证公路正常运行,该文采用野外定位监测和室内分析方法,揭示了公路沿线风沙活动规律。结果表明:(1)区域0~5 m/s等级的风速频次占全年风速的90.45%,起沙风向主要集中在西北、东和偏南方向,合成输沙方向为偏东南方向;研究区输沙势小于200 VU,属于低风能环境。(2)沿乌玛高速公路自东北向西南方向,所有样品均以细沙和中沙为主,粒径范围集中在1.0~2.76Φ。除5号采样点20 cm,50 cm和100 cm深度沉积物的百分含量分布曲线呈双峰态,其余样品全部为单峰态,表明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经过了充分分选。随着深度的增加,不同粒径范围百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非十分明显,即区域风能环境比较稳定。(3)所有样品分选性较好或很好,偏度为正偏或极正偏,粒径偏粗。(4)区域内风沙流主要集中在30 cm以下,占总输沙量的89.46%,地表0~20 cm高度内的输沙量占总输沙量的63.81%。基于防护体系走向与区域合成输沙方向垂直时可取得较好防护效益,建议乌玛高速防护体系走向设计为东北—西南,且固沙措施的高度不低于2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玛高速公路 输沙势 粒度特征 风沙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和浩特市近40年沙尘暴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白静 刘旭 +2 位作者 杜文娟 田泓 李海波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3年第3期92-93,99,共3页
利用呼和浩特市6个气象站1971-2010年沙尘暴天气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呼和浩特市沙尘暴发生日数的年际、月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沙尘暴灾害性天气进行危险性区划,进而对沙尘暴适宜发生条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沙尘暴灾... 利用呼和浩特市6个气象站1971-2010年沙尘暴天气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呼和浩特市沙尘暴发生日数的年际、月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沙尘暴灾害性天气进行危险性区划,进而对沙尘暴适宜发生条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沙尘暴灾害在呼和浩特市地区出现频率呈逐年减少趋势;具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集中于春季,发生危险性由中部地区向北部武川、南部清水河地区依次增大,其中清水河南部以及武川北部地区沙尘暴出现频率最大,其危险等级最高;春季气温回暖解冻,地表祼露,且多大风,气温适中,降水相对较少,适宜发生沙尘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和浩特 沙尘暴 特征 危险性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