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生态效益权衡下上海市中心城区绿地生态网络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杰 张浪 余浩然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107,共8页
快速城市化加剧了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利用集约的资源要素实现社会-生态效益优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多目标规划(multiple objective planning,MOP)模型设置效益目标函数和约束条... 快速城市化加剧了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利用集约的资源要素实现社会-生态效益优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多目标规划(multiple objective planning,MOP)模型设置效益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嵌入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PLUS),实现多元目标下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多情景模拟及功能评价,以期为未来城市绿地生态网络高效构建、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耦合MOP模型和PLUS模型,基于土地资源多效益目标的定量化求解,可以寻求社会-生态效益最优化的关键拐点;2)不同效益目标导向下,可持续发展情景较经济发展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耕地、林地、水域等各用地类型的相互转化,以及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3)可持续发展情景的各项绿地生态网络测度指标均介于其他2个用地情景之间,重要斑块的数量及空间分布表征,在优化社会-生态效益、城市土地利用结构配置的同时,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功能也得到提升。研究成果为超大城市高密区绿地生态网络结构功能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决策、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综合效益提升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土地利用模拟 MOP模型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 效益权衡 上海市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C-RAS的多尺度河漫滩恢复适宜性评估框架构建与应用
2
作者 李硕星 王南希 查艳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114,共9页
【目的】在城市化进程和极端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河流生态系统面临着生境退化和洪水风险。恢复河漫滩作为一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可提供防洪、生态及景观游憩等多重效益。因此,如何选择优先恢复的河漫滩以平衡流域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成为... 【目的】在城市化进程和极端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河流生态系统面临着生境退化和洪水风险。恢复河漫滩作为一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可提供防洪、生态及景观游憩等多重效益。因此,如何选择优先恢复的河漫滩以平衡流域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成为当前流域管理的核心科学问题。【方法】整合高程、土地利用、植被以及土壤等多源数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HEC-RAS水动力模型,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河漫滩恢复适宜性评估框架,可识别各尺度上关键的水文、生态及社会经济等参数,并采用熵权法计算漫滩恢复适宜性指数。以广州流溪河中下游流域为案例,筛选高恢复适宜性的漫滩区域,并通过水动力模型验证恢复效益。【结果】流溪河中下游地区漫滩恢复适宜性较高,共筛选出9个适宜恢复的区域,这些区域多位于平坦的河岸带林地和水源补给充足的区域。单个漫滩恢复后显著增强了河流的水文调节功能,洪峰流量降低了7.7%,流量过程更平稳,同时在小规模洪水作用下适宜栖息地面积增加了56.52 hm^(2)。【结论】所提出的评估框架有效识别了适宜恢复的潜在河漫滩,为科学优化河漫滩恢复选址提供了量化依据。恢复后预期可提升洪水防御和生态功能,同时兼顾社会游憩需求,为流域管理与漫滩恢复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河漫滩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恢复适宜性评估 社会-生态效益 HEC-RA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桕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3
作者 孙力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3期12-14,共3页
乌桕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快速的生长速率、多样的繁殖方式以及显著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在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该文详细阐述了乌桕的观赏价值及生态与环保功能,并介绍了几个乌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的... 乌桕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快速的生长速率、多样的繁殖方式以及显著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在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该文详细阐述了乌桕的观赏价值及生态与环保功能,并介绍了几个乌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的经典案例,最后总结了乌桕在设计与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乌桕是一种兼具观赏与生态价值的树种,其四季变化的叶色增添了风景的多样性,同时对土壤保护、空气净化及促进生物多样性有着积极作用。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与园林设计中,乌桕的应用应更加科学、合理,既要彰显其美学价值,也要充分发挥其生态价值,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 园林景观 观赏植物 生态效益 设计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文山州石漠化治理的生态效益
4
作者 何承刚 李宇方 +2 位作者 杨爱陵 李泽宇 黄晓霞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55-60,共6页
基于MODIS数据反演的2005和2020年云南省文山州石漠化程度数据,分析文山州石漠化治理前后不同等级石漠化景观格局的变化以及生态调节服务的综合效益,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探讨石漠化景观格局的变化对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的贡献。结果表... 基于MODIS数据反演的2005和2020年云南省文山州石漠化程度数据,分析文山州石漠化治理前后不同等级石漠化景观格局的变化以及生态调节服务的综合效益,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探讨石漠化景观格局的变化对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的贡献。结果表明:2005—2020年文山州的重度、极重度石漠化的斑块面积百分比(PLAND)和斑块聚合度指数(AI)明显降低,主要向中度和轻度石漠化转变;轻度石漠化的PLAND虽然升高,但AI下降,转化为潜在石漠化的趋势明显。经过15年治理,文山州生态系统服务集成性指数(MESLI)提升明显,尤其是石漠化分布集中的区域,这主要是与植被固碳量(VSC)、土壤有机碳固存量(SOC)、水源涵养量(WCC)、营养物质循环量(NCC)的增加有关;2005年文山州MESLI主要受到重度、潜在石漠化斑块的PLAND影响(P<0.01);2020年中度石漠化斑块AI(P<0.01)以及轻度石漠化的PLAND和AI(P<0.05)不仅影响了区域的生态综合效益,也控制了各项生态系统调节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集成性指数 广义线性模型 石漠化治理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开梅 武兰珍 +3 位作者 刘峰贵 郭媛媛 王金恒 沈彦俊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5-594,共10页
为促进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及其灌溉区(以下简称“景电工程”及“景电灌区”)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法,对比分析景电工程自建设以来产生的经济效益;利用2000—2020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采用Slope趋势分析法,分析2000—2020年... 为促进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及其灌溉区(以下简称“景电工程”及“景电灌区”)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法,对比分析景电工程自建设以来产生的经济效益;利用2000—2020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采用Slope趋势分析法,分析2000—2020年景电灌区植被指数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80—2020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增加19854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加近100倍;地区生产总值增加122亿元;财政收入增加5.78亿元,40年的时间里财政收入增加289倍。2000—2020年植被指数持续增加,区域生态呈显著改善状态,景电灌区灌溉面积已发展到60784 hm^(2),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2.0667万hm^(2),景电工程建成以后,生态得到有效恢复,促进了区域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景电工程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维度生态评估的自然保护地边界优化方法——以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为例
6
作者 李业涵 刘楠 吴雪飞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5,共7页
科学准确划定自然保护地边界是设立保护地及制定和实施保护管理措施的首要前提,厘清自然保护地边界是在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的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以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双保护为目标,基于In VEST和SWAT模型综合评估生态系统服务... 科学准确划定自然保护地边界是设立保护地及制定和实施保护管理措施的首要前提,厘清自然保护地边界是在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的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以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双保护为目标,基于In VEST和SWAT模型综合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并基于生物完整性等级(Degree of Biological Integrity,DBI)和生态增强因子(Enhancement Factor,EF)评估了保护成本及生态效益,提出了一种自然保护地的边界优化方法。基于这种方法将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的现有边界优化为涵盖总体自然边界、核心生态边界与管理边界的多重边界,从而使生态系统服务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使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并同时考虑管理效益,确保新增保护成本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保护地 边界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评估 保护成本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的晋中潇河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席茹阳 白雅帆 +1 位作者 薄伟 王犇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89-97,共9页
为提高晋中市潇河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效果,采用实地调查和AHP法,分别从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服务功能3个方面选取10个代表性评价因子,对植物景观进行评价并分级。在潇河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评价体系中,生态效益权重最大,为0.633 2,其次为景... 为提高晋中市潇河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效果,采用实地调查和AHP法,分别从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服务功能3个方面选取10个代表性评价因子,对植物景观进行评价并分级。在潇河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评价体系中,生态效益权重最大,为0.633 2,其次为景观效益,权重为0.239 5,服务功能的权重为0.137 3。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在四种不同的配置模式下,乔灌草植物景观被归为Ⅰ级,而乔草、乔灌、灌草植物景观则被归为Ⅱ级。通过对植物资源调查和对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研究将为湿地公园景观营建、植物空间塑造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景观 生态效益 层次分析法(AHP) 评价分级 潇河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园林植物生态功能评价——以上海绿色建筑环境绿化植物为例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卫军 秦俊 +3 位作者 胡永红 周志翔 徐永荣 黄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75,共3页
用Rotronic Al温湿度仪和AIC 1000空气离子测定仪,对适合上海绿色建筑环境绿化且长势良好的27个群落的降温增湿能力和空气质量状况(由空气中每立方厘米的离子个数换算得出)进行测量的结果表明:群落降温效益较好比对照温度低4℃以上的有5... 用Rotronic Al温湿度仪和AIC 1000空气离子测定仪,对适合上海绿色建筑环境绿化且长势良好的27个群落的降温增湿能力和空气质量状况(由空气中每立方厘米的离子个数换算得出)进行测量的结果表明:群落降温效益较好比对照温度低4℃以上的有5个,降温效益较差低于对照温度不足3℃的有2个;群落的增湿效益与降温效益趋势基本一致;群落空气质量属于B级清洁空气的有7个,属于C级中等清洁空气的有16个,属于D级允许清洁空气的有4个,对照处空气质量为E级不清洁空气。结合上海实际情况和所测数据设计配置了功能性植物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生态效益 评价 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地植物篱技术的效益及其评价研究综述 被引量:14
9
作者 蒲玉琳 谢德体 丁恩俊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380,共7页
植物篱技术作为水土保持与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控制措施,已被广泛地研究应用于世界各国。在介绍植物篱技术概念、分类的基础上,综述了植物篱技术的效益及其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植物篱的生态效益集中体现在保持水土,改善微地貌,提高土... 植物篱技术作为水土保持与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控制措施,已被广泛地研究应用于世界各国。在介绍植物篱技术概念、分类的基础上,综述了植物篱技术的效益及其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植物篱的生态效益集中体现在保持水土,改善微地貌,提高土地生产力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上。植物篱的效益评价存在评价内容与指标片面,评价结果可比性差等不足之处。最后,就植物篱技术效益及评价研究的相关问题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技术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景观效益 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野与园林——“生态园林主义”建构的思考 被引量:21
10
作者 陈望衡 郝娉婷 齐君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0-53,共4页
由于历史原因,荒野是不受人们重视的,而在当今的生态文明时代则需要重估荒野的价值。荒野是地球上生态平衡最为重要的支撑力量,同时也是人类文明之源。在当代园林化事业中要充分保护城乡中的荒野,将其纳入生态园林范畴,构建新的和谐观,... 由于历史原因,荒野是不受人们重视的,而在当今的生态文明时代则需要重估荒野的价值。荒野是地球上生态平衡最为重要的支撑力量,同时也是人类文明之源。在当代园林化事业中要充分保护城乡中的荒野,将其纳入生态园林范畴,构建新的和谐观,让城乡中的荒野与园林各守边界。景观都市主义过于强调景观的人工性、文化性,容易导致文明对荒野的侵占。生态园林主义所强调的生态与文明共生、园林与荒野并存的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荒野 生态园林主义 守界和谐 景观都市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九铁路麻城段防护林景观格局与生态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志翔 唐万鹏 +4 位作者 王鹏程 刘学全 陈芳 王月容 潘磊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3,39,共4页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森林环境价值计量方法,对京九铁路麻城段防护林景观格局与生态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京九铁路麻城段通过防护林示范区建设,防护林景观中经济林和农林间作斑块面积扩大,灌木林面积减小,但防护林斑块布局不均,林...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森林环境价值计量方法,对京九铁路麻城段防护林景观格局与生态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京九铁路麻城段通过防护林示范区建设,防护林景观中经济林和农林间作斑块面积扩大,灌木林面积减小,但防护林斑块布局不均,林种结构仍不合理,森林覆盖率还有待提高。经济林斑块每年单位面积的生态价值最高,达191.45元·m-2·a-1,其次是农林间作斑块(186.78元·m-2·a-1)。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每年单位面积的生态价值也在170元·m-2·a-1以上,灌木林斑块每年单位面积的生态价值最低。京九铁路麻城段防护林示范区所有防护林斑块的总生态价值达4.9亿元/a。由于阔叶经济林木良好的叶片功能和较高的叶面积指数,选择适宜的地段并采用水土保持措施,营造覆盖率较高的阔叶经济林及农林间作斑块,是提高铁路防护林生态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九铁路 防护林 景观格局 生态效益 计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园绿地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华威 穆博 +2 位作者 康艳 何瑞珍 田国行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8-842,849,共6页
采用层次分析法,利用生态效益、美学质量、服务功能3个评价指标,构建公园绿地植物评价模型,并对郑州市3个综合性公园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实现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适用于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
关键词 公园绿地 植物景观 生态效益 美学质量 服务功能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绿量的园林绿地对温湿度变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5
13
作者 吴菲 李树华 刘剑 《中国园林》 2006年第7期56-60,共5页
选择北京紫竹院公园4块不同绿量的乔灌草型绿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连续3天的测试,通过测定分析,得出了不同绿量的园林绿地水平温度、垂直温度、水平湿度和垂直湿度的变化规律。在一定范围内的乔灌草绿量比下,绿地中乔灌的绿量越大,对温... 选择北京紫竹院公园4块不同绿量的乔灌草型绿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连续3天的测试,通过测定分析,得出了不同绿量的园林绿地水平温度、垂直温度、水平湿度和垂直湿度的变化规律。在一定范围内的乔灌草绿量比下,绿地中乔灌的绿量越大,对温湿度的改善作用越大,降温增湿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并探讨了绿量及乔灌草绿量比对环境温、湿度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量 调查研究 生态效益 温度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铺装及园路用地比例对园林绿地温、湿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丽红 刘剑 李树华 《中国园林》 2006年第8期47-50,共4页
选取万寿公园作为研究地点,连续测定了0~40%不同比例铺装及园路的温、湿度,结果表明园林绿地铺装及园路用地比例逐渐减小时降温增湿效果趋于稳定,从而从生态改善的角度得出园林绿地铺装及园路用地比例的最大值为17%。本研究以探讨园林... 选取万寿公园作为研究地点,连续测定了0~40%不同比例铺装及园路的温、湿度,结果表明园林绿地铺装及园路用地比例逐渐减小时降温增湿效果趋于稳定,从而从生态改善的角度得出园林绿地铺装及园路用地比例的最大值为17%。本研究以探讨园林绿地铺装及园路用地比例的最大值为目的,旨在为园林绿地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效益 研究 铺装 园路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汤河公园植物景观多样性评价及生态效益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素娟 李春友 +3 位作者 常二梅 刘千里 赵志江 杨建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5436-5437,5443,共3页
为了满足今后园林绿化的需求,建立一套客观、合理的评价体系指导园林绿化建设是现今园林绿化的重大难题。该文主要借鉴唐东芹等人的AHP模型与方法,广泛征询相关专家意见并结合实践给出各项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 为了满足今后园林绿化的需求,建立一套客观、合理的评价体系指导园林绿化建设是现今园林绿化的重大难题。该文主要借鉴唐东芹等人的AHP模型与方法,广泛征询相关专家意见并结合实践给出各项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汤河公园植物景观多样性进行评价,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汤河公园绿地景观进行生态效益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河公园 景观多样性 AHP模型与方法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上海植被的多样性、空间格局和动态响应(Ⅳ):人工植物群落景观与生态协调性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艳艳 商侃侃 +2 位作者 达良俊 王娟 戚裕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共11页
针对目前生态与景观效果并重,绿化建设与管护并重,以及节约型的城市绿地建设要求,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城市植物群落构建、提升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所制定的原则,通过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选取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 针对目前生态与景观效果并重,绿化建设与管护并重,以及节约型的城市绿地建设要求,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城市植物群落构建、提升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所制定的原则,通过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选取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从而构建一个4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上海市外环以内的中心城区绿地植物群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1.4%的植物群落没有达到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相协调,主要表现为近自然度不高以及高额的绿地养护成本.为此,应倡导乡土物种的广泛应用,体现乡土特色,构建"地标性"近自然植物群落;提倡近自然型养护与管理模式,降低群落的养管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绿地 植物群落 评价指标体系 景观与生态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中心城区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诊断和协调性评价 被引量:38
17
作者 达良俊 方和俊 李艳艳 《中国园林》 2008年第3期87-90,共4页
以上海中心城区绿地为对象,共调查植物群落样方489个,在建立上海中心城区绿地分类系统的基础上,对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诊断与分析;构建以反映群落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的自然度和健康度、观赏度和亲绿度、投入度和养管度为指标层的综... 以上海中心城区绿地为对象,共调查植物群落样方489个,在建立上海中心城区绿地分类系统的基础上,对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诊断与分析;构建以反映群落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的自然度和健康度、观赏度和亲绿度、投入度和养管度为指标层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绿地植物群落的景观与生态协调性进行了评价,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提升、优化群落多样性与协调性的措施,并指出构建近自然型、节约型"地标性植物群落"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上海中心城区绿地 多样性诊断 景观与生态协调性 地标性植物群落 近自然型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应性思维的山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 被引量:22
18
作者 肖竞 曹珂 李和平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28,共6页
引入适应性理论的从动、协动与能动适应层级与耦合、协同、系统适应思维,结合对山地城市景观环境特征与生态作用机制的系统分析,分别从城市绿地结构组织、绿地空间布置以及绿地要素统筹三方面,结合典型规划设计实例,提出了适应山地宏观... 引入适应性理论的从动、协动与能动适应层级与耦合、协同、系统适应思维,结合对山地城市景观环境特征与生态作用机制的系统分析,分别从城市绿地结构组织、绿地空间布置以及绿地要素统筹三方面,结合典型规划设计实例,提出了适应山地宏观地貌、微观地形以及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以弥补现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地域针对性欠佳、山地适应性不足的问题,以为山地城市和谐人居环境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山地城市 绿地系统规划 适应性 地形耦合 生态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空气菌类浓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潘剑彬 乔磊 董丽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11,共5页
缘于人类影响和其他因素,空气菌类(真菌和细菌)大量存在于城市环境中,其中的少数种类会影响人类健康,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是控制空气菌类种类和数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城市绿地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过程中作用显著。研究实验中,在北京奥林匹... 缘于人类影响和其他因素,空气菌类(真菌和细菌)大量存在于城市环境中,其中的少数种类会影响人类健康,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是控制空气菌类种类和数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城市绿地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过程中作用显著。研究实验中,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外选定样点和对照点,并在2009年4月、7月、10月以及2010年1月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公园内样点的空气菌类不仅在数量上与对比样点存在较大差异,其本身的变化也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规律。另外,郁闭度较高的阔叶林和针叶林对其群落空间内菌类数量的影响较大,植被的郁闭度高有利于增加空间中真菌浓度,却对细菌浓度有消减作用,与此同时,阔叶树种和针叶树种能够发挥杀菌作用的季节也不同。本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开展对城市绿地的综合生态效益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空气细菌 空气真菌 植被生态效益 城市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人工湿地生态公园建设及其效益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佟才 王虹扬 +1 位作者 何春光 盛连喜 《吉林林业科技》 2004年第6期25-28,38,共5页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污水处理工艺,近年来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提出了以人工湿地为构建单元建设城市生态公园,阐述了人工湿地生态公园构建的总的指导思想、构建的主要原则及设计路线,并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分析了人工湿地在...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污水处理工艺,近年来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提出了以人工湿地为构建单元建设城市生态公园,阐述了人工湿地生态公园构建的总的指导思想、构建的主要原则及设计路线,并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分析了人工湿地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多重效益。城市人工湿地生态公园建设因具有较多优点,在我国将拥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公园 人工湿地 效益分析 污水处理 景观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