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海瑞的浩然之气 被引量:2
1
作者 赵轶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148,共8页
海瑞在训谕士子、论学、谏诤、为官四个方面的具体言论显示出,他的心胸、人格、作为受孟子及陆王心学影响至深,一生追求"集义以生浩然之气,为贤为圣"的通儒境界,尊德性而道问学,以天地仁民之心为心,故能清俭廉明,威武不阿,爱... 海瑞在训谕士子、论学、谏诤、为官四个方面的具体言论显示出,他的心胸、人格、作为受孟子及陆王心学影响至深,一生追求"集义以生浩然之气,为贤为圣"的通儒境界,尊德性而道问学,以天地仁民之心为心,故能清俭廉明,威武不阿,爱民如子,勇于兴革。从此角度看,海瑞是一位以儒者学识心胸出仕的志士,故其气象超拔于普通循吏、清官之上,更非酷吏之属可以比拟。此外,海瑞的心胸思想亦折射出当时心学无可忽视的社会形塑力以及士大夫阶层对于陆王心学与朱熹理学之异同的深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瑞 浩然之气 士大夫 心学 政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树文学批评的浩然之气
2
作者 刘文良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0-135,共6页
中国的文学批评要继续生存和发展,要在全球化时代中有所作为,就需要重树它的浩然之气。面对文坛大腕,不瞎捧;面对名利诱惑,不媚俗;面对"权威"的棒喝,不低头;面对西方强势话语,不盲从。批评家的这种刚正不阿的独立人格,是文学... 中国的文学批评要继续生存和发展,要在全球化时代中有所作为,就需要重树它的浩然之气。面对文坛大腕,不瞎捧;面对名利诱惑,不媚俗;面对"权威"的棒喝,不低头;面对西方强势话语,不盲从。批评家的这种刚正不阿的独立人格,是文学批评充溢浩然之气的前提;批评家丰厚扎实的学识素养和良好的理性思辨能力,是文学批评浩然之气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浩然之气 独立人格 学识素养 理性思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浩然之气:孟子人生最高精神境界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玉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10,共3页
孟子一生十分重视人的精神境界的培养和提升 ,他提出的“浩然之气”说对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至大至刚 ,配义与道是浩然之气的重要内涵 ;与人为善 ,忧患意识是“浩然之气”的修炼方法 ;动心忍性 ,反求诸己是“浩然之气”
关键词 孟子 浩然之气 精神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孟子的“养浩然之气”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琦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111-114,共4页
孟子所说的“气”是一种情感状态。“浩然之气”指正义的道德情操。孟子对“气”的这种见解,把哲学范畴的“气”引入到伦理教育之中,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
关键词 孟子 浩然之气 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孟子以心证性的修养方法——兼解“养浩然之气” 被引量:2
5
作者 余新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5-90,共6页
在孟子的思想系统中 ,人皆有仁义之性 ,又有心官之思 ,这是人之“可以为善”的内在根据和逻辑前提。极尽心官的作用 ,是人的仁义之性得以充分实现、使其成为体现在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真实存在的关键。但心官之思是一个指向特定目标的... 在孟子的思想系统中 ,人皆有仁义之性 ,又有心官之思 ,这是人之“可以为善”的内在根据和逻辑前提。极尽心官的作用 ,是人的仁义之性得以充分实现、使其成为体现在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真实存在的关键。但心官之思是一个指向特定目标的过程 ,它由“尽心”而“知性”(知天 ) ,由“存心”而“养性”(事天 ) ,一步步把人生境界推向高点。孟子所描述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对这个过程的个案说明 ,在很大程度上有个人体验的性质 ,但孟子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尽心知性" "存心养性" "养浩然之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浩然之气、道德认知与道德勇气述论 被引量:6
6
作者 赵金刚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6-81,共6页
浩然之气是儒家道德哲学的重要伦理命题。朱熹在其理学构架内重新对“浩然之气”进行诠释,在他看来,“知言”是养成浩然之气的关键,亦即要通过道德认知的方式涵养出道德勇气,将血气转化为浩气。如此养成的浩气,可以推动道德实践的落实,... 浩然之气是儒家道德哲学的重要伦理命题。朱熹在其理学构架内重新对“浩然之气”进行诠释,在他看来,“知言”是养成浩然之气的关键,亦即要通过道德认知的方式涵养出道德勇气,将血气转化为浩气。如此养成的浩气,可以推动道德实践的落实,使人以一种无所疑虑、恐惧的状态去实践。浩气具有道德实践能力,即在朱熹的思想当中,气不是纯然消极的,气可以有积极的面向,这也是“浩然之气”道德性的重要展现。“浩然之气”作为“道德勇气”其时代价值也就能更充分地展现出来,即今天依旧需要具有道德实践力、能抗风险、坚守价值的道德主体,此种道德主体必定是一身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浩然之气 知言 刚果 道德勇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的“养浩然之气”说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才远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17-23,共7页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发展过程中,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人生哲学,在他自己创立的仁政说、性善论、天人合一观和心性修养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养浩然之气”说,是关于培养理想人格的卓越理论,已成为中国...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发展过程中,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人生哲学,在他自己创立的仁政说、性善论、天人合一观和心性修养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养浩然之气”说,是关于培养理想人格的卓越理论,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形成追求人格高尚完善的民族文化心态和塑造坚贞不屈的民族心理性格,即对于培养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产生过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仍然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浩然之气 孟子 理想人格 孔子 民族文化心态 浩然正气 中华民族 人生哲学 培养人 重要组成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吾浩然之气--徐利明书画篆刻第三回晋京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
8
作者 苏书研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175,共4页
9月28口上午10时,由中国文联、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致公画院联合主办,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文联、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书协、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承... 9月28口上午10时,由中国文联、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致公画院联合主办,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文联、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书协、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承办的“养吾浩然之气——徐利明书画篆刻第三回晋京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家博物馆 书画篆刻 浩然之气 徐利明 江苏省文化厅 江苏省教育厅 南京艺术学院 中国文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有方心 气自浩然——李方膺绘画艺术论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郁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5-175,213,共12页
李方膺是"扬州八怪"主体画家之一。但是,对李方膺的研究至今尚纠结在生卒年的考辨上,而对其绘画美学思想以及绘画风格之嬗变的研究至今还是空白。李方膺留下的文史资料太少,但书画押印却很多,且自成系统,故文章在论述过程中... 李方膺是"扬州八怪"主体画家之一。但是,对李方膺的研究至今尚纠结在生卒年的考辨上,而对其绘画美学思想以及绘画风格之嬗变的研究至今还是空白。李方膺留下的文史资料太少,但书画押印却很多,且自成系统,故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引进了李方膺书画押印的考释辨析,结合其绘画作品,研究其创作主体的内心世界和审美理想,进而探讨其绘画美学及其艺术风格之嬗变,以期填补这一方面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史 扬州八怪 书画押印 绘画作品 李绰 李方膺 创作思想体系 浩然之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底气:儒家德性精神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方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6,共15页
现代儒家德性论的视域中,“浩然之气”意味着一种浑然一体的德性精神,又具体呈现为志气、义气、和气、勇气和正气。儒家的志气涵盖从普通人到圣贤的理想,义气则是儒家价值观的鲜明体现,和气的意蕴指向普遍和谐的观念,勇气则展现出儒家... 现代儒家德性论的视域中,“浩然之气”意味着一种浑然一体的德性精神,又具体呈现为志气、义气、和气、勇气和正气。儒家的志气涵盖从普通人到圣贤的理想,义气则是儒家价值观的鲜明体现,和气的意蕴指向普遍和谐的观念,勇气则展现出儒家道德的精神力量,正气的内涵则不仅关乎个体身心秩序,也涉及群体社会秩序。对于增强当代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而言,儒家德性精神——志气、义气、和气、勇气和正气,依然可以提供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滋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精神 浩然之气 志气 勇气 正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气与道义:孟荀对“勇”的文本疏解与意义阐释
11
作者 干春松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2,共9页
儒家有复杂的伦理道德谱系,而“勇”由“三达德”到孟子、荀子对勇的“限制性”肯定,是儒家伦理观念最值得关注的议题之一。孔子和孟子注重勇的情绪因素与理性判断的结合,并强调正义目标对勇的认定的重要性。而荀子则从勇的社会效果来... 儒家有复杂的伦理道德谱系,而“勇”由“三达德”到孟子、荀子对勇的“限制性”肯定,是儒家伦理观念最值得关注的议题之一。孔子和孟子注重勇的情绪因素与理性判断的结合,并强调正义目标对勇的认定的重要性。而荀子则从勇的社会效果来判断其不同层次。从孔子、孟子到荀子的思想转变,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战国时期社会环境对思想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浩然之气 不动心 孟子 荀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的人格自由论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欧阳祯人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2-617,共6页
人格的独立性是孟子"人格自由论"的立论前提,这也是孟子以及有骨气的知识分子与无道的统治者尖锐对立的必然结果。"诚"既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体实在,又是人道与天道彼此摩荡的本体基础。因此,"诚身"、&qu... 人格的独立性是孟子"人格自由论"的立论前提,这也是孟子以及有骨气的知识分子与无道的统治者尖锐对立的必然结果。"诚"既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体实在,又是人道与天道彼此摩荡的本体基础。因此,"诚身"、"明善"既是形而下的工夫也是宗教性的提升,由此而与天相接,焕发出了人性中美、大、圣、神的创造性。《孟子》的"知言养气章"由以言养勇、以气养勇、以志养勇三个阶梯构成,在比较中显发"浩然之气"的主体人格。三者彼此激发,富有内在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人格自由论 独立性 性善论 浩然之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学术精神论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剑康 《湖湘论坛》 2013年第5期62-70,共9页
孟子的学说在历史上对中国社会精神层面的影响巨大,其学术精神在中国学人中的影响尤为深远。孟子学术精神主要体现在"知言"和"养浩然之气"两个方面。"知言"即懂得说话,从特定角度上说,是关于辩论的学问,... 孟子的学说在历史上对中国社会精神层面的影响巨大,其学术精神在中国学人中的影响尤为深远。孟子学术精神主要体现在"知言"和"养浩然之气"两个方面。"知言"即懂得说话,从特定角度上说,是关于辩论的学问,其重要体现是批判;"浩然之气"则是由义的蓄积以至仁德充满的强大精神外发,是千百年来中国学人刻意修炼和追求的境界。此外,孟子学术精神还有几个方面值得重视,诸如"凡同类者,举相似"的分析研究方法、"中道而行"的学术主张、"学则须疑"的问学路径、"以意逆志"的解读心法、知人论世的学术态度、开放的学术门户观念等等,都对后来的学术及其研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学术精神 知言 浩然之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人格尊严论及其教育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建福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7-113,共7页
人格何以尊严,如何赢得人格尊严,如何保持人格尊严,历来是中国哲人关注和探究的重大问题。孟子承前启后,以其独特的视角,以其高明睿智和理论勇气,首倡"天爵"、"良贵"思想,确信人皆有善端,都有尚善成圣的可能性,提... 人格何以尊严,如何赢得人格尊严,如何保持人格尊严,历来是中国哲人关注和探究的重大问题。孟子承前启后,以其独特的视角,以其高明睿智和理论勇气,首倡"天爵"、"良贵"思想,确信人皆有善端,都有尚善成圣的可能性,提供了人格平等的人性论依据;主张"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提倡超越权势利禄的独立人格;认为"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鄙夷自贱人格;确信"敬人者人恒敬之",倡导维护和赢得人格尊严;主张持"君子之守",养"浩然之气",努力养成"大丈夫"人格尊严。孟子以其自身崇高人格和留下的人格尊严的精辟论述,惠泽于后世,并为当代人格尊严教化提供了宝贵资源和现实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尊严 天爵 良贵 君子之守 浩然之气 大丈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心理和谐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国兴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3-88,共6页
《孟子》一书包含的心理和谐思想丰富深刻。其对浩然之气的追求,对于今人培养和谐心理颇有借鉴价值。浩然之气是一种"心气",根基是义和道,养成要靠平时不断的日积月累和内心修养;浩然之气还表现为不怨天,不尤人,要有自信之豪... 《孟子》一书包含的心理和谐思想丰富深刻。其对浩然之气的追求,对于今人培养和谐心理颇有借鉴价值。浩然之气是一种"心气",根基是义和道,养成要靠平时不断的日积月累和内心修养;浩然之气还表现为不怨天,不尤人,要有自信之豪气,做"志士"、"勇士"和"大丈夫",要对人生逆境想得开,并善于从平凡的事情中发掘快乐的资源。《孟子》内心和谐的思想具体表现为贤乐统一观、"志"、"气"统一观和仁、义、理、智的统一观;其人际心理和谐的思想表现在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民心者得天下",主张尊老爱幼、善于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并揭示了实现人际和谐的途径等方面。《孟子》倡导的从实际出发,不唯书,执中而灵活以及处理好"为"与"不为"、"进"与"退"、"急"与"缓"之关系等,对于今人做到人事心理和谐颇有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心理和谐 浩然之气 内心和谐 人际心理和谐 人事心理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超然思想的精神内涵及其演进
16
作者 张馨心 庆振轩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63,共5页
苏轼的超然思想是其对于风雨人生持续深入探求的结果。从中可以见出其超越世俗、反省自我的努力;由超然物外到臻于物化的深化;由超越艰难人世到超越死生的追求;而其以精神智慧化解种种困扰,理得而心安,一怀浩然之气是其超然思想的基石。
关键词 苏轼 超越世俗 自我反省 臻于物化 超越死生 理得心安 浩然之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心气关系论
17
作者 彭战果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27,共5页
孟子引入气的概念,在其思想体系中形成了心气并论的格局。气概念的引入,不仅有助于解决内在道德心外化的问题,还在一定意义上使道德心的内涵具有了气的性质。心如气一般具有量的规定性,养心的过程是一个从端点扩充到四海之内的生发过程... 孟子引入气的概念,在其思想体系中形成了心气并论的格局。气概念的引入,不仅有助于解决内在道德心外化的问题,还在一定意义上使道德心的内涵具有了气的性质。心如气一般具有量的规定性,养心的过程是一个从端点扩充到四海之内的生发过程,这与宋明儒家对心以及养心工夫的理解有着很大的不同。孟子在心气关系上强调心的主导性,他未将气视为与心同等的存在,这与儒家不设彼岸只重现世的观念相关。孟子重心轻气的心气关系理论,对宋明儒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导致了学派间的重大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气关系 道德心 浩然之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振铎:狂掳文献耗中年
18
作者 刘守华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2-75,共4页
在烽火硝烟的年代,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百无一用”的朽生,凭借着“一团浩然之气”,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令人惊叹的“狂举”。
关键词 郑振铎 中年 文献 浩然之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实现中国梦奋发读书
19
作者 刘保全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共1页
2014年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国电视台采访时说:“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据新华社电)习主席关于读书这... 2014年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国电视台采访时说:“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据新华社电)习主席关于读书这段谈话,为我们提供了读书的强大动力和学习榜样。他告诉人们,应将读书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和需要,把读书当成一种快乐和生活方式,而不是任务和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 中国梦 生活方式 国家主席 浩然之气 学习榜样 电视台 俄罗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干部的气度与厚度
20
作者 房立洲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40-41,共2页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所谓的“气”,以今天的语境看,指的是一个人在长期的待人接物中形成的精神气度和人格力量。领导干部的“气度”取决于自身经验、学识、能力、思想、道德、胆魄等要素的“厚度”,它的养成需要个人在长...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所谓的“气”,以今天的语境看,指的是一个人在长期的待人接物中形成的精神气度和人格力量。领导干部的“气度”取决于自身经验、学识、能力、思想、道德、胆魄等要素的“厚度”,它的养成需要个人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努力实现综合素质的“增厚”。“气度”与“厚度”,是每一名领导干部必须熟练掌握并不断修炼的基本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气度 厚度 浩然之气 人格力量 待人接物 综合素质 领导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