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0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per-long Qinling Tunnel for Han River to Wei River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被引量:1
1
作者 LI Lingzhi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8-152,共5页
Han River to Wei River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in Shaanxi Province is an inter-basin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2005,which is a key hydraulic project in the 12th Five-Year Plan of China.I... Han River to Wei River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in Shaanxi Province is an inter-basin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2005,which is a key hydraulic project in the 12th Five-Year Plan of China.It is expected to solve water resources shortage in the Guanzhong area of Shaanxi Province,effectively curb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Wei River and reduce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the Guanzhong area.It is a strategic project for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by adjus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Zone.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Guanzhong area.The project crosses the Yangtze River and Yellow River basins and passes through the Qinling Mountain.The huge-scale project has a profound historic impact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 RIVER to wei RIVER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状文法的汉代云气纹再生设计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明月 柏彦如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6,共7页
针对汉代云气纹在现代设计转化中的传承与创新问题,提出了基于形状文法的再生设计与应用策略。文章首先对汉代云气纹的产生、发展及美学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整理建立汉代云气纹的数字化提取库;其次选取茶具进行功能导入,应用形状文法理... 针对汉代云气纹在现代设计转化中的传承与创新问题,提出了基于形状文法的再生设计与应用策略。文章首先对汉代云气纹的产生、发展及美学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整理建立汉代云气纹的数字化提取库;其次选取茶具进行功能导入,应用形状文法理论对茶具各部件如壶盖、壶把、壶身、壶嘴、茶杯等分别与云气纹进行复合组合与形状推演,生成新的设计方案;最后整合茶具形态设计方案,获得具有汉代云气纹美学特征及现代审美的茶具创新设计方案。经评价验证方法有效,形状文法理论有助于汉代云气纹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创新转化,在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与现代设计创新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云气纹 形状文法 美学特征 创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汉代苜蓿原产地刍考
3
作者 陶雅 柳茜 +3 位作者 李峰 张晨 孙启忠 李文龙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0-143,共14页
自张骞开通西域后,苜蓿遂入中国,然而目前对其原产地的认识还不统一。本文以43本不同时期记载苜蓿来源的史籍为考证材料,结合近现代研究成果,开展我国汉代苜蓿原产地的考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古代史籍以及近现代研究中,对汉代苜蓿原产地... 自张骞开通西域后,苜蓿遂入中国,然而目前对其原产地的认识还不统一。本文以43本不同时期记载苜蓿来源的史籍为考证材料,结合近现代研究成果,开展我国汉代苜蓿原产地的考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古代史籍以及近现代研究中,对汉代苜蓿原产地的认识存在差异。总体上有六种说法:一是来自西域;二是来自大宛;三是来自罽宾;四是来自乌孙;五是来自安息;六是来自外国。东汉王逸是首个把苜蓿和西域关联起来的学者,但他与张骞、司马迁以及班固并不处于同一时代,且稍晚于班固,故将我国汉代苜蓿来源地的范围扩大到西域缺乏史料支持。苜蓿最早载于《史记·大宛列传》,在其后的史籍中多有类似记载,即我国汉代苜蓿来自大宛是确定的,是由出使西域的汉使由大宛国带入。虽然文献没有明确指出有人将罽宾苜蓿带入中原,但《汉书·西域传》有记载,不排除大宛苜蓿进入中原后,罽宾苜蓿在其后也进入中原的可能性。其余四种苜蓿来源地的说法均缺乏充分的史料支持,有待进一步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原产地 大宛 西域 汉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时期乡村借贷新探
4
作者 马新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7,共13页
秦汉乡村借贷既非古典借贷,亦非严格意义上的高利贷,它只是被当时乡村社会所普遍接受的特有借贷形式。这一借贷形式具有较强内循性,多以乡村居民间借贷为主,富商大贾以及城市商业资本难以介入;也有较强应急性,多是乡村居民生存急需时的... 秦汉乡村借贷既非古典借贷,亦非严格意义上的高利贷,它只是被当时乡村社会所普遍接受的特有借贷形式。这一借贷形式具有较强内循性,多以乡村居民间借贷为主,富商大贾以及城市商业资本难以介入;也有较强应急性,多是乡村居民生存急需时的借贷行为,经营性或扩大再生产的借贷颇为少见;还有较强行政性,王朝官方既是重要放贷方,又是监管者与仲裁人,直接介入乡村经济事务。这些特点减少了商品经济对乡村社会的冲击,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乡村社会发展与繁荣。但是,从长时段视角看,它也影响乡村社会对外来经济要素的接纳,制约乡村社会进一步发展,使其长期处于简单再生产的循环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乡村社会 借贷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展视野,加强两汉敦煌历史研究
5
作者 郑炳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4,共8页
敦煌学发展要东进西出,还要拓展研究领域和学术视野。加强两汉敦煌历史研究,有助于对敦煌历史文化形成一个全新的认识,也会使得敦煌学的研究时代上限大大前移。另外,敦煌文书还能与悬泉汉简等简牍资料记载相互印证、结合使用,从而推动... 敦煌学发展要东进西出,还要拓展研究领域和学术视野。加强两汉敦煌历史研究,有助于对敦煌历史文化形成一个全新的认识,也会使得敦煌学的研究时代上限大大前移。另外,敦煌文书还能与悬泉汉简等简牍资料记载相互印证、结合使用,从而推动敦煌学朝着更加系统、全面的方向发展。两汉时期的敦煌是西汉与西域交往的关键纽带,还是古代中西方之间人员、物种、科技、文化汇聚交流的桥梁。因此,拓展视野,加强两汉敦煌历史研究,不仅能够推动敦煌学的发展,同时还能推动丝绸之路、中外关系史、西域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学 两汉 敦煌历史 居卢訾仓故址 汉长城 阳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东汉至唐“盗赋”罪名的变迁
6
作者 刘晓林 卢一诺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4-183,共10页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中首见“盗赋”,作为官方司法文书中多次出现的官吏犯赃罪名,在立法层面应当具有固定的表达与明确的含义。从相关司法文书所反映的内容来看,“盗赋”是监临官乞取财物并满足被监临者违法请求的犯罪行为,根据乞取财...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中首见“盗赋”,作为官方司法文书中多次出现的官吏犯赃罪名,在立法层面应当具有固定的表达与明确的含义。从相关司法文书所反映的内容来看,“盗赋”是监临官乞取财物并满足被监临者违法请求的犯罪行为,根据乞取财物的数额予以相应处罚。结合正史文献中的记载,东汉司法文书中的“盗赋”或演化为《晋律注》中的“盗赃”,其构成特征与“所监求而后取”一致。东汉起,“盗赋”所指向的具体行为即包含于“受所监临”与“受财枉法”等律令条文当中,随后与“受财”分离,并由立法者通过与具有稳定表义的“擅赋”类比而形成独立罪名。至唐代,“盗赋”进一步被“受财枉法”吸收,这在技术与规范层面表现出“赃罪”体系的逐渐形成,背后蕴含的是立法者对犯罪行为事实逻辑的高度认识与对罪刑均衡的极致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唐代 盗赋 五一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经敦煌郡与西域诸国交往交流中的物品研究——以敦煌悬泉汉简为中心
7
作者 郑炳林 司豪强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200,共9页
悬泉汉简中的“柱”存在驮运物品之义,故进行物品运输的载体称为“柱马”“柱车”。西汉敦煌郡会对载物的柱马登记造册,且柱马、传马、骑马等马匹的类型和用途有时会出现交叉,有时会发生转化。“柱车”不是一种专有车型,而是基于其用途... 悬泉汉简中的“柱”存在驮运物品之义,故进行物品运输的载体称为“柱马”“柱车”。西汉敦煌郡会对载物的柱马登记造册,且柱马、传马、骑马等马匹的类型和用途有时会出现交叉,有时会发生转化。“柱车”不是一种专有车型,而是基于其用途而产生的称谓,重车、牛车、传车等各类车型参与载物运输任务时也可算作“柱车”。西汉敦煌郡在迎送接待过往公务人员时频繁使用柱马,并为这些柱马提供茭、粟等食物。为满足运输需求,有时会将“传车马”转为“柱车马”使用。而柱马、柱车运输的物品包括钱币、丝织品、器具、食物、印绶等各种类型。总之,西汉敦煌郡所提供的物品运输、护送服务,促进了丝绸之路上的物品流通,也持续推动着西汉中原与西域间交往交流朝着更加广泛、深入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敦煌郡 物品运输 悬泉汉简 柱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士人生活与文学作品的新养分
8
作者 丁宏武 刘东方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9,共10页
魏晋时期,大量外来物通过朝贡、商贸等途径传入中原地区后深受士人喜爱,这些外来物在为士人的社会生活增添新鲜色彩的同时,拓展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文学创作活动因外来物的大量涌入和外来文化的传播出现了新变化,小... 魏晋时期,大量外来物通过朝贡、商贸等途径传入中原地区后深受士人喜爱,这些外来物在为士人的社会生活增添新鲜色彩的同时,拓展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文学创作活动因外来物的大量涌入和外来文化的传播出现了新变化,小说文本呈现出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的特点,辞赋中的外来物成为了独立的审美对象,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不少文学作品借外来物这一载体表达了周边少数民族对中原王朝的认同。外来文化随着外来物的传播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最终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时期 外来物 士人生活 文学创作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秦两汉的官吏功赏及其流变
9
作者 蒋波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2,共8页
给予有功官吏奖赏是古代一大“治吏”手段。金文资料显示,至迟商朝晚期已存在功赏行为,西周逐渐多见,形式包括军功奖励、功勋追赏等,它与其他礼仪性赏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法色彩浓厚,“治吏”意味还不明显。春秋以降,功赏成为最引人... 给予有功官吏奖赏是古代一大“治吏”手段。金文资料显示,至迟商朝晚期已存在功赏行为,西周逐渐多见,形式包括军功奖励、功勋追赏等,它与其他礼仪性赏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法色彩浓厚,“治吏”意味还不明显。春秋以降,功赏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奖励方式,也是诸子论议的主题。法家按功论赏、无功不赏、功赏相当的思想为秦国采用,是其崛起并完成华夏一统的重要因素。秦朝未能及时调整刑赏政策,仍然赏功不赏贤,重吏治不重教化,加速了王朝的崩溃。汉代改变了单一的功赏模式,赏功之外也赏贤;功赏中不仅有实物性奖赏,亦有赐嘉号、特殊礼遇、“图画形象”等荣誉性、精神性奖赏。汉代的官吏功赏开始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治吏”措施,标志着官吏功赏制度趋于成熟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秦两汉 官吏功赏 治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风雅的叛散与重构
10
作者 袁济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3,181,共13页
魏晋文学历来被称为魏晋风流的彰显,原因正在于传统的风雅之道受到冲击。然而,自东汉末年以来,以仲长统等为代表的士人对风雅传统进行叛散的同时,也作了重构的努力。这种叛散与重构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从消解的因素来说,主要是时代与士... 魏晋文学历来被称为魏晋风流的彰显,原因正在于传统的风雅之道受到冲击。然而,自东汉末年以来,以仲长统等为代表的士人对风雅传统进行叛散的同时,也作了重构的努力。这种叛散与重构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从消解的因素来说,主要是时代与士人命运的变化,形成了不同于两汉时代的文学观念与知识体系。建安文学以气为美、诗赋尚丽即是这种表现,正始玄学与佛学思想的兴起也对传统的风雅之道有所解构。魏晋时代帝王与士人的文学书写,叛散与重构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政教与审美融合一体的文学形态,从而为唐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雅之道 魏晋文学 叛散六经 重构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保举博士制度的若干问题——以《汉官仪》等文献所载博士举状文书考辨为中心
11
作者 张欣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60,共12页
《汉官仪》《通典》《文献通考》等文献所载的博士举状文书是研究汉代保举博士制度的关键史料。“举状”“行状”又称版状。该文书针对的是博士,而非博士祭酒。通过对文书内容的分析可知,汉代官府保举博士既注重保举对象的学术能力,又... 《汉官仪》《通典》《文献通考》等文献所载的博士举状文书是研究汉代保举博士制度的关键史料。“举状”“行状”又称版状。该文书针对的是博士,而非博士祭酒。通过对文书内容的分析可知,汉代官府保举博士既注重保举对象的学术能力,又关注其品行,对其人际交往范围也作了较严格的规定。博士举状应出现于东汉光武帝之后。该举状不像一般性的制度规定,更像特定的、针对某生的具体举状,而且应是多个机构所作举状的综合。综合后的举状可作为三公、尚书台等机构鉴定、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博士举状文书属于官文书而非普通的制度文献类记载,具有完整性和独特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保举制度 博士举状 版状 文书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经学训诂模式的汉宋之别
12
作者 白如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1,共10页
“疏解语言障碍”(训)和“阐发义理思想”(理)是经学训诂的两大功能要素。以《毛传》为代表的《诗经》汉学将义理阐发融于字词训释之中,属于“训理合一”模式;而以朱熹《诗集传》为代表的《诗经》宋学则多将字词训释中的义理说解功能向... “疏解语言障碍”(训)和“阐发义理思想”(理)是经学训诂的两大功能要素。以《毛传》为代表的《诗经》汉学将义理阐发融于字词训释之中,属于“训理合一”模式;而以朱熹《诗集传》为代表的《诗经》宋学则多将字词训释中的义理说解功能向外疏解,交由其他模块承担,属于“训理分离”模式。究其内因,文本语境与文化语境的不同突显选择是重要影响因素。清儒沿着具有分析性特征的“训理分离”模式走向更远,为章太炎“中国语言文字学”的创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训诂 《诗经》学 汉宋差异 “训理合一” “训理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合浦汉墓出土部分铁器科学分析
13
作者 黄全胜 李永春 朱谨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4-210,共7页
对广西合浦汉代墓葬发掘出土的铁器开展科学研究。主要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金相观察等手段,对合浦汉墓出土馆藏的6件铁器样品进行了成分检测分析和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至晚自西汉开始合浦地区大量应用生铁铸造和生铁... 对广西合浦汉代墓葬发掘出土的铁器开展科学研究。主要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金相观察等手段,对合浦汉墓出土馆藏的6件铁器样品进行了成分检测分析和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至晚自西汉开始合浦地区大量应用生铁铸造和生铁炒钢制品,汉代时期该地区同时使用块炼铁和生铁冶金技术,中原地区农耕技术至晚汉代传播至广西沿海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广西合浦 铁器 生铁 炒钢 块炼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洪武年间河洮岷诸役考述——兼论“西番诸卫”均质化格局的形成
14
作者 胡小鹏 高旗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130,共14页
明初平定河州之役及后续的几次西征,推动了河洮岷地区军政建置的演变及边地秩序的塑造,从以河州官军卫所为中心、周边招抚土官卫所为籓篱的汉番分治结构,转型为“开卫戍守”、均质化的、汉番卫所混编的“西番诸卫”格局,并向河州山外开... 明初平定河州之役及后续的几次西征,推动了河洮岷地区军政建置的演变及边地秩序的塑造,从以河州官军卫所为中心、周边招抚土官卫所为籓篱的汉番分治结构,转型为“开卫戍守”、均质化的、汉番卫所混编的“西番诸卫”格局,并向河州山外开拓,扩大战略纵深,落实“马赋差发”,再现了前朝“全民当差”“属番无异编户”的边地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 河州 西征 汉番混编 西番诸卫 差发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吴田租标准及其与汉晋田租制度的因革关系
15
作者 周国林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1,共11页
走马楼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记载了多种田租征收标准,因每年定收田的比例不同,导致实际征收时的亩租额差别极大。根据考证,嘉禾四年(235)实际征收的亩租额约为0.24斛,五年(236)实际征收的亩租额约为0.714斛。由于临湘田租标准是在长... 走马楼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记载了多种田租征收标准,因每年定收田的比例不同,导致实际征收时的亩租额差别极大。根据考证,嘉禾四年(235)实际征收的亩租额约为0.24斛,五年(236)实际征收的亩租额约为0.714斛。由于临湘田租标准是在长时段的变动中实现动态平衡的,故取两年的平均值0.474斛作为临湘嘉禾年间田租的大致标准。对荆州区域内战国到晋朝的田租标准、北方区域内汉魏时期的田租标准分别考述后,将孙吴临湘田租标准与之比较。从比较中发现,在从汉到晋的田租变动中,存在着由低转高的趋势,孙吴与北方区域的增税总体上是同步的。孙吴虽然存在租入过重的现象,却没有发展到某些研究者所判断的那种严重程度。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加之南北双方的相互制约因素,孙吴田租高于汉代和曹魏田租七八倍是不可能的事。吴简为田租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原始资料,但不可轻言“改革”和“改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吴 亩租额 汉晋田租 因革关系 走马楼吴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的果物消费与果业管理
16
作者 蒋波 《古今农业》 2025年第1期35-41,共7页
汉代国家一统,有利于打破果木的地域性限制,也刺激了各阶层的果业消费。当时的果木种植有民间、官营之分,果物消费主要包括食用、药用、赏赐之用等。不论京城,还是全国各地,大面积种植果木的苑囿或区域均设果官;当时以专职果官为中心,... 汉代国家一统,有利于打破果木的地域性限制,也刺激了各阶层的果业消费。当时的果木种植有民间、官营之分,果物消费主要包括食用、药用、赏赐之用等。不论京城,还是全国各地,大面积种植果木的苑囿或区域均设果官;当时以专职果官为中心,实行中央及郡县官僚、专职事务官双重管理体制,从而较好保证了国家的果木种植、果品经营与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果业 消费 果官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长子崔庄石窟、丹朱岭石窟调查简报
17
作者 徐晴(绘图) 肖诗颖(绘图) +3 位作者 武夏(摄影\文) 马楠(摄影) 赵杰 李辉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57,共13页
2021年1月和4月,山西大学考古学系对崔庄石窟和丹朱岭石窟进行了调查。两处石窟位于山西省长治长子县和晋城高平市交界处。崔庄石窟共有2窟,第1窟为凿有低坛基的方形洞窟,三壁雕三佛;第2窟雕凿未完成。丹朱岭石窟亦有2窟,均为方形洞窟,... 2021年1月和4月,山西大学考古学系对崔庄石窟和丹朱岭石窟进行了调查。两处石窟位于山西省长治长子县和晋城高平市交界处。崔庄石窟共有2窟,第1窟为凿有低坛基的方形洞窟,三壁雕三佛;第2窟雕凿未完成。丹朱岭石窟亦有2窟,均为方形洞窟,第1窟四壁及窟顶遍刻千佛,第2窟三壁雕三佛。根据洞窟形制、造像题材与风格推断,两处石窟均开凿于北魏晚期。此次调查完善了晋东南地区北朝石窟寺及造像演变的年代序列,为研究北魏都城地区佛教造像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长子县 崔庄石窟 丹朱岭石窟 北魏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淮阳出土战国与汉代玻璃及相关材料的科技分析
18
作者 陈艳 刘松 +4 位作者 方利霞 袁仪梦 杨一帆 李青会 丁俊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828-2836,共9页
以河南淮阳地区出土的一批战国与汉代玻璃及相关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和光谱学技术,包括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超景深光学显微技术等,对其进行科技分析,获取了化学成分、物相组成、内部... 以河南淮阳地区出土的一批战国与汉代玻璃及相关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和光谱学技术,包括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超景深光学显微技术等,对其进行科技分析,获取了化学成分、物相组成、内部结构、显微形貌等信息,明确了样品的材质属性、制作工艺等特征信息,探讨了其产地来源及其所反映的区域内和区域间的交流与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所分析的样品可分为玻璃和釉陶两类。玻璃包含铅钡玻璃、铅玻璃和钠钙玻璃,釉陶为铅钡釉陶。不同遗址出土的铅钡玻璃在部分组分含量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表明铅钡玻璃在制作配方和采用原料方面存在多样性。钠钙玻璃为西方典型玻璃体系,同时检测到一定含量的PbO和BaO,推测可能与战国和汉代玻璃重熔工艺存在关系。河南地区发现的铅钡玻璃与楚地关系密切,而富钾的钠钙玻璃则表明其可能与中亚地区也存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玻璃 战国与汉代 丝绸之路 河南淮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魏孙定仁墓志考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红英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2-96,共5页
孙定仁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高庄镇马家堡村北,是西安周边近年来发现的规格较高的北魏纪年墓。墓志记载了孙定仁参与北魏末年镇压河北起义和关陇起义等事;其亡于征战途中,或与太昌元年袭取长安之战有关。墓志所载墓主生平、履宦和... 孙定仁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高庄镇马家堡村北,是西安周边近年来发现的规格较高的北魏纪年墓。墓志记载了孙定仁参与北魏末年镇压河北起义和关陇起义等事;其亡于征战途中,或与太昌元年袭取长安之战有关。墓志所载墓主生平、履宦和战争等内容有助于探讨北魏末期皇室衰微、权臣弄政的复杂政治局面。此外,赞辞“蕃屏周豳”体现了北魏时期以今甘肃宁县为“周豳”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孙定仁 豳州刺史 墓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贵港汉墓出土部分金珠饰工艺初步分析
20
作者 李永春 黄海荣 +1 位作者 杨军昌 黄全胜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6-214,共9页
广西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之一,金珠饰的交流与传播研究是探索古代中西方文化互动的新视角。选择广西贵港汉墓出土部分金珠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仪(SEM-EDS)、光学显微镜镜(OM)等对其表面痕迹进行观察,对其本体成分... 广西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之一,金珠饰的交流与传播研究是探索古代中西方文化互动的新视角。选择广西贵港汉墓出土部分金珠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仪(SEM-EDS)、光学显微镜镜(OM)等对其表面痕迹进行观察,对其本体成分进行检测,以反映金珠饰的材料与工艺特征。结果表明,这3件(套)金珠饰均使用自然金或未完全熔炼的自然金,通过捶揲、熔焊等工艺制作,其中2件金珠饰很可能是外来器物,有1件金珠饰可能为本地仿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墓 金珠饰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