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士大夫之学”视野下的曾国藩“奇偶互用”说 |
陈慧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2
|
艺术创新与道统阐扬:论《元和圣德诗》的典范价值 |
刘怀荣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3
|
论欧阳修对韩愈诗歌的接受与宋诗的奠基 |
谷曙光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1
|
|
|
4
|
明清散文流派对韩文艺术传统的接受和疏离 |
熊礼汇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
5
|
“道”与“文”的纠葛:韩愈“文以明道”观新论 |
张明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
6
|
关于韩愈文的认识与评价——阎琦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序 |
孙昌武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2
|
|
|
7
|
论中唐骈散相争与韩愈的“破骈为散” |
莫山洪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
8
|
韩愈的交游与古文之兴 |
阮忠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
9
|
韩柳集中市民意识的文学表现 |
蒋凡
吴定泫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
10
|
韩愈诗文之效体现象与“杜诗韩笔”再论 |
管琴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
11
|
从“韩如潮”看韩愈散文的审美特质 |
李精耕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
12
|
韩愈散文在朝鲜古代的传播与经典化建构 |
张克军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
13
|
论唐宋派对韩文的接受 |
全华凌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
14
|
散文与经学关联视野中韩愈文道观的本体论内涵及意义——兼与刘勰、朱熹文道观比较 |
宁俊红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
15
|
论郁达夫的旧体诗情结 |
刘茂海
|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
16
|
“异域之眼”:日本文话中的韩海柳泉 |
罗春兰
史可欣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0 |
0 |
|
|
17
|
论韩愈古文醇和之美的生成 |
陶水平
夏刚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
18
|
北宋时期对韩愈的接受 |
林曦
吴在庆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
19
|
论曾国藩的韩文批评 |
李文博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2
|
|
|
20
|
复调交响:再论《新唐书·韩愈传》与北宋古文运动之关系 |
陶慧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