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韩愈文的认识与评价——阎琦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序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昌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145-149,共5页
作为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的韩愈,其文章是他各方面业绩和成就的集中体现。就文章本身论,它们无论在思想史上还是文学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思想、学术上它们开拓宋明"新儒学"的先河;文章写作和散文创作上则实现了文体... 作为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的韩愈,其文章是他各方面业绩和成就的集中体现。就文章本身论,它们无论在思想史上还是文学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思想、学术上它们开拓宋明"新儒学"的先河;文章写作和散文创作上则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巨大变革。特别是在中国文学散文的发展上,他以明晰的理论、卓越的实践领导一代风气,在丰富和完善散文文体、发展散文艺术、锤炼散文语言和表现技巧等方面均作出巨大贡献,其个体作品更成为文学散文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文 韩愈“古文” 韩愈文学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诗之变与苏诗的变中之变——论苏轼对韩愈诗歌的承传创变与宋代新诗格的确立 被引量:3
2
作者 谷曙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7-94,共8页
从艺术创新的角度考察苏轼对韩愈诗歌的承传创变,揭示韩诗之变与苏诗“变中之变”的关捩点皆“以文为诗”。作为诗歌革故鼎新的一大法门,“以文为诗”在苏轼手中得到了新拓展。苏轼对韩诗承袭因革的背后尚有深层的诗学意义。有别于丰神... 从艺术创新的角度考察苏轼对韩愈诗歌的承传创变,揭示韩诗之变与苏诗“变中之变”的关捩点皆“以文为诗”。作为诗歌革故鼎新的一大法门,“以文为诗”在苏轼手中得到了新拓展。苏轼对韩诗承袭因革的背后尚有深层的诗学意义。有别于丰神韵度的唐诗,典型意义的宋诗是一种以思理筋骨见长的新诗格,新诗格在苏、黄手中得以定型确立;而这,与他们借鉴韩愈的“以文为诗”有一定的艺术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诗 苏诗 唐宋诗流变 以文为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宋派对韩文的接受 被引量:2
3
作者 全华凌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5,76,共4页
明代文人对韩文的接受出现了复杂的局面,否定者有之,肯定者亦有之。唐宋派对韩文是肯定的,对韩文的地位、文道观和文法作了全方位的审视和多层次的接受。
关键词 唐宋派 韩文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韩愈为例论我国古代论辩文的几种文体 被引量:2
4
作者 侯迎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5-128,共4页
论辩文是一种论证事理、阐明主张的文体。前人根据论辩的方式,将论辩划分出论、辩、说、议、原、解(释)等体式。这在西方和现代的论辩文中是见不到的,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特产。以韩愈散文为例,我们可以领略论辩文的几种别致的体式。
关键词 韩愈 论辩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愈诗文之效体现象与“杜诗韩笔”再论 被引量:1
5
作者 管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9,共9页
文学作品中的"效体"除了效仿古人之外,还有一类效体是专门效仿同时代作家,尤其是与所写作品直接相关的友辈之文体与风格。唐代文人中,韩愈是善用"效体"的代表,他有意识地效仿孟郊、樊宗师、柳宗元、卢仝等人的文学... 文学作品中的"效体"除了效仿古人之外,还有一类效体是专门效仿同时代作家,尤其是与所写作品直接相关的友辈之文体与风格。唐代文人中,韩愈是善用"效体"的代表,他有意识地效仿孟郊、樊宗师、柳宗元、卢仝等人的文学风格,其效体不仅在诗歌中多有出现,还在散文尤其是墓志铭与赠序文中多有运用。这种因人设辞与善于虚构的手段也造成颇富戏剧化、情境化的文学效果。效体现象在唐代并不是个例,杜甫在唱和、酬赠诗中也善用效体,其效体与韩愈一样,明显具有因人设辞的特点,也均是效友辈之作。"杜诗韩笔"能够极诗文之正变,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分析杜甫诗与韩愈文中的相似现象,或可从新的角度佐证"杜诗韩笔"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效体 杜甫 杜诗韩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韩愈古文醇和之美的生成
6
作者 陶水平 夏刚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62,共7页
韩愈古文以气势雄伟、说理透彻传世,其内面渗透了醇和之美。考察韩愈古文醇和之美的生成,对于理解韩愈古文的丰富性和韩愈精神世界的深邃性具有重要意义。韩愈古文中的书、序、碑志等代表性文体,作为其酬应投赠之作多是对“五伦”为主... 韩愈古文以气势雄伟、说理透彻传世,其内面渗透了醇和之美。考察韩愈古文醇和之美的生成,对于理解韩愈古文的丰富性和韩愈精神世界的深邃性具有重要意义。韩愈古文中的书、序、碑志等代表性文体,作为其酬应投赠之作多是对“五伦”为主的儒家情本体的深刻表达,它从思想本源上规范了醇和之美的生成。韩愈古文创立了既谨严又迂曲的法度,它是醇和之美的表达范式。情感的正大温醇与法度的纡徐曲折,化成韩愈古文的浩荡而渊深的美感,对后世散文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古文 情本体 文章法度 醇和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