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韩愈文的认识与评价——阎琦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序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昌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145-149,共5页
作为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的韩愈,其文章是他各方面业绩和成就的集中体现。就文章本身论,它们无论在思想史上还是文学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思想、学术上它们开拓宋明"新儒学"的先河;文章写作和散文创作上则实现了文体... 作为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的韩愈,其文章是他各方面业绩和成就的集中体现。就文章本身论,它们无论在思想史上还是文学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思想、学术上它们开拓宋明"新儒学"的先河;文章写作和散文创作上则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巨大变革。特别是在中国文学散文的发展上,他以明晰的理论、卓越的实践领导一代风气,在丰富和完善散文文体、发展散文艺术、锤炼散文语言和表现技巧等方面均作出巨大贡献,其个体作品更成为文学散文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文 韩愈“古文” 韩愈文学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与“文”的纠葛:韩愈“文以明道”观新论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73,共8页
韩愈提出“文以明道”观,力求在古文创作中体现他复兴儒学、排斥佛老的意图,但是后世的评价或者责备其“道”之不纯,或者批驳其“文”之不粹,“道”与“文”相纠葛,令我们难以恰切把握韩愈的整体面貌。因此,必须拨开迷雾,回到韩愈自身... 韩愈提出“文以明道”观,力求在古文创作中体现他复兴儒学、排斥佛老的意图,但是后世的评价或者责备其“道”之不纯,或者批驳其“文”之不粹,“道”与“文”相纠葛,令我们难以恰切把握韩愈的整体面貌。因此,必须拨开迷雾,回到韩愈自身以及他所处的历史境遇,梳理出他关于“道”和“文”的真实思想和创作实践。从“道”的层面,韩愈从儒家士大夫的立场出发,着眼于现实政治,以儒家之道干政,重在践行,但由于身不居其位难以施展,才将“道”的意图表现于古文创作中;从“文”的角度,他以集大成的创作水准,提出“不平则鸣”“气盛言宜”等理论主张,以“道”为“文”之根本和动因,并在文中融入了“道”的内容主题,充分贯彻了“文以明道”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文以明道 儒学 古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愈的交游与古文之兴 被引量:2
3
作者 阮忠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0-125,共6页
本文从韩愈的交游重新审视古文和古文运动,认为:柳宗元作古文不像韩愈那样弘扬古道,而是以自己的生活、思想、性情为文,缺少与韩愈共倡古文的自觉。韩门弟子李翱趣味重在修史,张籍为韩愈所重却乐与白居易、元稹以诗为务,皇甫的好新奇... 本文从韩愈的交游重新审视古文和古文运动,认为:柳宗元作古文不像韩愈那样弘扬古道,而是以自己的生活、思想、性情为文,缺少与韩愈共倡古文的自觉。韩门弟子李翱趣味重在修史,张籍为韩愈所重却乐与白居易、元稹以诗为务,皇甫的好新奇与古文的传古道有所不同。张籍弃俗而从好古文的寂寞之道以及李翱的不合时俗而学古文,可见古文处世的艰难。在韩愈的其他交游中,孟郊创作的趣味在诗,白居易、元稹、刘禹锡重诗且言不称古文,同样说明古文在当时声势的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交游 古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柳集中市民意识的文学表现 被引量:1
4
作者 蒋凡 吴定泫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31,共8页
本文所谓“市民意识”,特指在古代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视商贸活动的新阶层之新意识。中唐时期市民阶层影响渐大,传奇及说话等俗文学日渐昌盛,诗文大家韩愈、柳宗元沾溉世风,以创作表现了这种新形势、新意识,始创以古文作小... 本文所谓“市民意识”,特指在古代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视商贸活动的新阶层之新意识。中唐时期市民阶层影响渐大,传奇及说话等俗文学日渐昌盛,诗文大家韩愈、柳宗元沾溉世风,以创作表现了这种新形势、新意识,始创以古文作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市井人物形象。除诉诸文学手法之外,柳宗元在接受新兴市民意识的同时,又根据自己的思想需求,予以改造,大大扩展了其“大中”之道的现实内容,为新时代的儒家之道输进了新鲜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市民意识 古文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愈散文在朝鲜古代的传播与经典化建构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克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韩愈散文在朝鲜古代千余年的传播与接受中经历了由高丽朝文人士子自下而上的推动、朝鲜朝初期深度参与意识形态建设、17世纪达到高潮、朝鲜朝后期发生分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韩愈的不同散文作品契合了朝鲜古代不同时期政治、社会和... 韩愈散文在朝鲜古代千余年的传播与接受中经历了由高丽朝文人士子自下而上的推动、朝鲜朝初期深度参与意识形态建设、17世纪达到高潮、朝鲜朝后期发生分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韩愈的不同散文作品契合了朝鲜古代不同时期政治、社会和思想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被融入民族审美文化之中,甚而成为朝鲜古代散文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由此,中国批评话语影响、朝鲜古代的政治生态、民族散文批评话语构建的需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促成了韩愈散文的典范地位,表现出了中国古典散文域外传播和接受的典型特征,在东亚范围内具有突出的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散文 朝鲜古代 经典化 政治生态 批评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韩如潮”看韩愈散文的审美特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精耕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114,120,共5页
我国古代杰出的散文家韩愈,大力倡导“古文运动”,并以其卓尔不凡的散文创作身体力行,使其文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质“韩如潮”,即浩荡的气势美。其气势美主要源自内容上理直情切、结构上纵横捭阖以及表现手法上奇偶交错和铺陈排比等... 我国古代杰出的散文家韩愈,大力倡导“古文运动”,并以其卓尔不凡的散文创作身体力行,使其文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质“韩如潮”,即浩荡的气势美。其气势美主要源自内容上理直情切、结构上纵横捭阖以及表现手法上奇偶交错和铺陈排比等。这种审美追求是其古文理论在创作中实践的结果,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如潮 韩愈 散文 审美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韩愈古文醇和之美的生成
7
作者 陶水平 夏刚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62,共7页
韩愈古文以气势雄伟、说理透彻传世,其内面渗透了醇和之美。考察韩愈古文醇和之美的生成,对于理解韩愈古文的丰富性和韩愈精神世界的深邃性具有重要意义。韩愈古文中的书、序、碑志等代表性文体,作为其酬应投赠之作多是对“五伦”为主... 韩愈古文以气势雄伟、说理透彻传世,其内面渗透了醇和之美。考察韩愈古文醇和之美的生成,对于理解韩愈古文的丰富性和韩愈精神世界的深邃性具有重要意义。韩愈古文中的书、序、碑志等代表性文体,作为其酬应投赠之作多是对“五伦”为主的儒家情本体的深刻表达,它从思想本源上规范了醇和之美的生成。韩愈古文创立了既谨严又迂曲的法度,它是醇和之美的表达范式。情感的正大温醇与法度的纡徐曲折,化成韩愈古文的浩荡而渊深的美感,对后世散文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古文 情本体 文章法度 醇和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时期对韩愈的接受 被引量:1
8
作者 林曦 吴在庆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97,共8页
韩愈在中唐至晚唐五代之间同调甚少,其为人所公认的地位与成就,主要是经历北宋时期逐渐形成的。当时效法韩愈古文运动,推动诗文革新,均以韩愈为标榜,对于韩愈的接受有着明显的转进,是接受韩愈最重要的时代,而其中尤以欧阳修对韩愈的接... 韩愈在中唐至晚唐五代之间同调甚少,其为人所公认的地位与成就,主要是经历北宋时期逐渐形成的。当时效法韩愈古文运动,推动诗文革新,均以韩愈为标榜,对于韩愈的接受有着明显的转进,是接受韩愈最重要的时代,而其中尤以欧阳修对韩愈的接受关系为重大。经过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士人群体推波助澜,韩愈的负面形象得以扭转并趋于理性客观看待,而其诗文的开拓示范意义亦逐渐被发掘出来,成为文章轨范,对北宋以后的韩愈研究及接受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韩愈 道统说 古文运动 以文为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词使用法观照下的曾巩古文特色——与欧阳修文风之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东英寿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7,191,共11页
迄今为止,鲜有关于曾巩文章特色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曾巩文章的特色予以具体说明。曾巩的文章,常常被用"阴柔"一词形容。追本溯源,是清代的姚鼐曾将曾巩文章与欧阳修的文章并称,评价其为"阴柔"之故。由是,曾巩的... 迄今为止,鲜有关于曾巩文章特色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曾巩文章的特色予以具体说明。曾巩的文章,常常被用"阴柔"一词形容。追本溯源,是清代的姚鼐曾将曾巩文章与欧阳修的文章并称,评价其为"阴柔"之故。由是,曾巩的文章特色与欧阳修的一定有着某种相似点。因此在考察曾巩文章特色时,其与欧阳修的文章特色的相似点就成了关键。曾巩与欧阳修文章特色的相似点,正是两人文章的虚词使用法。因为虚词与文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从虚词的使用上能够看出作者的个性。由此,证明了曾巩文章的虚词使用与欧阳修的极为相似。也就是说,正因为曾巩与欧阳修的虚词使用法的相似,一直以来将两人的文章特色并称为"阴柔"。而曾巩的文章之所以同欧阳修的文章有相似点,是因为曾巩在年少时便开始熟读欧阳修的文章,几乎达到每篇都可以背诵的程度,不知不觉中将欧阳修的虚词使用法习于己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巩 欧阳修 韩愈 古文 阴柔 虚词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初期古文家韩愈观异同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翼驰 党圣元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5-120,共6页
北宋初期古文家对韩愈的再发现与发展,并形成了他们的韩愈观。由《旧唐书》与《新唐书》对韩愈评价的巨大差异可知,北宋初期是古文家韩愈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的古文家通过批评宋初文风之弊重新发现韩愈,但由于关注焦点的差异而形成... 北宋初期古文家对韩愈的再发现与发展,并形成了他们的韩愈观。由《旧唐书》与《新唐书》对韩愈评价的巨大差异可知,北宋初期是古文家韩愈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的古文家通过批评宋初文风之弊重新发现韩愈,但由于关注焦点的差异而形成了以柳开和王禹偁为代表的两派韩愈观的分歧,并孕育了宋代文学与学术的萌芽。北宋初期古文家韩愈观的发展也为北宋古文运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初期 古文家 韩愈观 分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