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诗经》经学训诂模式的汉宋之别 |
白如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历史如何表达:韩江作品《白》中的历史关怀与个人书写 |
曲慧钰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3
|
论《诗》、骚、赋用“乱”的文学演进 |
唐定坤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史源与史实——辑本《东观汉记》蔡伦发明造纸佚文辨析 |
郭伟涛
|
《自然科学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东州士”的本义与蜀汉政治史研究的概念嫁接问题 |
郭硕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西北汉简对《汉书·地理志》河西四郡内容的补证 |
徐正英
刘相仪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西汉人体陶俑的医学研究 |
李永明
|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8
|
汉代图书整理活动的文体学意义——以刘向父子校书为中心 |
李冠兰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五代时期佛教雕塑的前朝传统与创新性 |
常青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0
|
地动仪的史料和模型研究 |
冯锐
武玉霞
朱涛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4
|
|
11
|
汉代巴蜀经学述论 |
舒大刚
吴龙灿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12
|
战国《诗》学传播中心的转移与汉四家《诗》的形成 |
刘毓庆
郭万金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13
|
论经学对《汉书》义例的影响 |
李士彪
隋长虹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14
|
论从甲骨文到今文尚书的动宾结构模式化及其发展 |
马清华
李为政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15
|
创造性阐释中国历史编纂学的优良传统 |
陈其泰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16
|
出土《算数书》初探 |
邹大海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36
|
|
17
|
《韩诗外传》编排体例考 |
汪祚民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6
|
|
18
|
汉竹简《引书》中健康导引法的复原及特征研究 |
刘朴
|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3
|
|
19
|
诸葛亮忠于蜀汉说再认识 |
朱子彦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20
|
从汉代医简看祝由术的禳病法 |
石琳
胡娟
钟如雄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