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斑狗鱼仔鱼对盐度和碱度的耐受性研究
1
作者 徐杰 王杰 +1 位作者 刘娜 张静静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白斑狗鱼(Esox lucius)是乌伦古湖的主要土著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乌伦古湖经历了水盐关系变化导致盐碱化加剧,使得白斑狗鱼的生存受到很大影响,种群数量显著下降。有鉴于此,该研究对乌伦古湖白斑狗鱼仔鱼单盐单碱耐受性进行研究,旨在... 白斑狗鱼(Esox lucius)是乌伦古湖的主要土著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乌伦古湖经历了水盐关系变化导致盐碱化加剧,使得白斑狗鱼的生存受到很大影响,种群数量显著下降。有鉴于此,该研究对乌伦古湖白斑狗鱼仔鱼单盐单碱耐受性进行研究,旨在推进白斑狗鱼在盐碱水域地区养殖,同时为其种质资源养护提供基础数据。在(23±1)℃条件下,采用微流水循环技术和24 h不间断充氧方式,通过单因素静态急性毒性实验对白斑狗鱼仔鱼的耐盐碱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白斑狗鱼仔鱼12 h、24 h、48 h、72 h、96 h盐度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1.89‰、9.68‰、7.76‰、6.28‰、3.86‰;白斑狗鱼12 h、24 h、48 h、72 h、96 h碱度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 283 mg/L、747 mg/L、584 mg/L、507 mg/L、202 mg/L。白斑狗鱼仔鱼盐度、碱度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49‰和107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狗鱼(Esox lucius) 仔鱼 盐度耐受性 碱度耐受性 半致死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镉离子对中华绒螯蟹的急性与慢性毒性影响
2
作者 白永安 刘芳 +5 位作者 孙忠正 田静 马民 席文秋 耿丹 孙娜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3期254-259,共6页
为探究重金属镉(Cd^(2+))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不同生长阶段的毒性效应,该研究以盘锦地区幼蟹(体重0.8 g~1.0 g)和成蟹(体重10 g~11 g)为对象,通过急性与慢性毒性实验评估镉的生态风险。急性毒性实验采用半流水法,设置梯度... 为探究重金属镉(Cd^(2+))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不同生长阶段的毒性效应,该研究以盘锦地区幼蟹(体重0.8 g~1.0 g)和成蟹(体重10 g~11 g)为对象,通过急性与慢性毒性实验评估镉的生态风险。急性毒性实验采用半流水法,设置梯度镉浓度(幼蟹:0、2.1、4.6、9.8、20.9、44.7、 95.5 mg/L;成蟹:0、2.5、6.3、15.8、39.8、100、251.2 mg/L),观察24 h~96 h内死亡率及中毒症状;慢性毒性实验聚焦摄食行为与长期存活,设置0.16 mg/L、0.25 mg/L、0.5 mg/L浓度梯度,持续监测15 d。结果显示,镉对幼蟹的毒性显著高于成蟹,48 h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4.69 mg/L和7.58 mg/L;随时间延长,LC_(50)逐步降低,96 h幼蟹LC_(50)仅为2.01 mg/L,而成蟹为3.89 mg/L。高浓度镉(≥20.9 mg/L)暴露48 h可致幼蟹全死亡。成蟹在39.8 mg/L时48 h内全部死亡。慢性毒性实验中,0.5 mg/L镉浓度下成蟹摄食量显著下降,15 d后完全停食并伴随活力丧失与死亡,而≤0.16 mg/L组摄食与存活相对稳定。基于LC_(50)×0.01的安全浓度公式,提出养殖水体镉浓度需控制在0.5 mg/L以下。研究证实,镉不仅通过急性致死效应威胁中华绒螯蟹存活,其慢性暴露还可抑制摄食与生长,且幼蟹对镉更为敏感。该结果为中华绒螯蟹的健康养殖水质管理及镉污染风险防控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Cd^(2+))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lc_(50))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水产药物对松荷鲤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健 李赫 +6 位作者 李敬伟 胡宗云 刘宗英 肖祖国 封岩 吴丽娜 闫有利 《渔业研究》 2024年第2期162-170,共9页
在水温(20±1)℃下,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聚维酮碘、强氯精和高效氯氰菊酯3种常用水产药物对体长(118.8±5.63)mm、体质量(72.75±15.11)g松荷鲤(Cyprinus carpio Songhe)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聚维酮碘对松荷鲤的24、4... 在水温(20±1)℃下,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聚维酮碘、强氯精和高效氯氰菊酯3种常用水产药物对体长(118.8±5.63)mm、体质量(72.75±15.11)g松荷鲤(Cyprinus carpio Songhe)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聚维酮碘对松荷鲤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870.551、790.650、694.959、654.692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95.653 mg/L;强氯精对松荷鲤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3.076、19.608、15.674、13.871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4.247 mg/L;高效氯氰菊酯对松荷鲤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620、2.216、1.205、0.84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153 mg/L。3种药物对松荷鲤的毒性大小为高效氯氰菊酯>强氯精>聚维酮碘。根据有毒物质对鱼类毒性的评价标准,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和强氯精对松荷鲤为低毒药物,可作为生产中的首选药物;高效氯氰菊酯对松荷鲤为高毒药物,在生产中需谨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荷鲤 水产药物 急性毒性 半致死质量浓度(lc 50) 安全质量浓度(SC) 药物毒性蓄积程度系数(M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水产药物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国兴 郑友 +4 位作者 李春宁 彭刚 郝忱 丁淑燕 史杨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3期103-106,共4页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定法研究苯扎溴铵、硫醚沙星、阿维菌素和二硫氰基甲烷对平均体质量(0.26±0.09)g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水产药物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的24 h半致死浓度(LC 50)分别为3...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定法研究苯扎溴铵、硫醚沙星、阿维菌素和二硫氰基甲烷对平均体质量(0.26±0.09)g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水产药物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的24 h半致死浓度(LC 50)分别为3.23、36.39、0.39、7.74 mg/L;48 h LC 50分别为1.34、22.37、0.24、4.32 mg/L;96 h LC 50分别为0.27、11.24、0.11、2.67 mg/L。4种水产药物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的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阿维菌素、苯扎溴铵、二硫氰基甲烷、硫醚沙星。硫醚沙星和二硫氰基甲烷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2.54和0.40 mg/L,均高于常规用量,可以在河川沙塘鳢育苗过程中使用。但河川沙塘鳢幼鱼对苯扎溴铵和阿维菌素较为敏感,这2种药物应谨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沙塘鳢 水产药物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lc 50) 安全浓度(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Cry抗虫基因玉米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姜媛媛 纪艺 +4 位作者 来勇敏 陈笑芸 徐俊锋 徐晓丽 马莲菊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42-2049,共8页
家蚕可能通过取食漂移到桑叶上的玉米花粉从而受到转基因玉米中表达的Cry蛋白的影响。实验采用室内生物测试的方法评价了转cry1Ab和cry2Ab基因玉米GAB-3花粉对家蚕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采用在饲料中掺入蛋白的方式检测了转基因玉米中广泛... 家蚕可能通过取食漂移到桑叶上的玉米花粉从而受到转基因玉米中表达的Cry蛋白的影响。实验采用室内生物测试的方法评价了转cry1Ab和cry2Ab基因玉米GAB-3花粉对家蚕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采用在饲料中掺入蛋白的方式检测了转基因玉米中广泛使用的6种Cry杀虫蛋白对家蚕的毒性。当桑叶上GAB-3花粉密度为50粒·cm^-2时,对家蚕幼虫存活率无显著影响,达500粒·cm^-2时,家蚕14 d存活率为0;以10粒·cm^-2的GAB-3花粉饲喂家蚕幼虫7 d对其体重无显著不利影响,但延长饲喂时间或者当GAB-3花粉密度为50粒·cm^-2时,家蚕的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玉米花粉处理14 d或更长时间的家蚕体重均低于无花粉处理组。与非转基因对照处理组相比,低于100粒·cm^-2的转基因玉米GAB-3花粉处理组家蚕的化蛹率、茧重、茧壳重和蛹重无显著差异,转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花粉处理均会延长家蚕幼虫的发育历期。GAB-3花粉对家蚕7 d的LC 50为261.18粒·cm^-2,随着处理时间延长,LC 50下降。测试的6种Bt杀虫蛋白对家蚕的毒性依次为Cry1C>Cry1Fa>Cry1B>Cry2A>Cry1Ab>Cry1Ac。目前,在中国接近商业化的转基因玉米中多采用的Bt杀虫蛋白为Cry1Ab和Cry2A,二者对家蚕的毒性较低,并且在实际生产中,家蚕接触到的转基因玉米花粉密度较低,因此转Cry抗虫基因玉米对家蚕的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GAB-3 BT蛋白 家蚕 半致死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常用杀虫剂对豆荚螟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3
6
作者 朱文君 迟家家 +2 位作者 陈鹏 刘俊展 刘永杰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124-126,共3页
为选出防治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的高效药剂,采用浸渍法测定了7种常用杀虫剂对豆荚螟卵和三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72 h后对卵毒力最大的是甲维盐,致死中浓度(LC50)为0.142 mg/L,其次是溴氰虫酰胺、虫酰肼和氯虫苯甲酰胺;48 h... 为选出防治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的高效药剂,采用浸渍法测定了7种常用杀虫剂对豆荚螟卵和三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72 h后对卵毒力最大的是甲维盐,致死中浓度(LC50)为0.142 mg/L,其次是溴氰虫酰胺、虫酰肼和氯虫苯甲酰胺;48 h后对三龄幼虫毒力最高的是高效氯氰菊酯,致死中浓度为0.018mg/L,其次为甲维盐、溴氰虫酰胺和灭幼脲;7种常用杀虫剂对豆荚螟均有较强的毒力,可用于防治豆荚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荚螟 杀虫剂 毒力 致死中浓度 浸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农药对昆明裂腹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3
7
作者 杨通枝 詹会祥 +3 位作者 姚俊杰 杨梅 韦玉来 杨龙保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9年第2期32-36,79,共6页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草甘膦铵盐、草甘膦、乐果、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对昆明裂腹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并进行安全评价,根据试验期间死亡鱼数及死亡时间,用直线内插法计算各时间点的半致死浓度。结果表明:草甘膦铵盐、草甘膦、...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草甘膦铵盐、草甘膦、乐果、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对昆明裂腹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并进行安全评价,根据试验期间死亡鱼数及死亡时间,用直线内插法计算各时间点的半致死浓度。结果表明:草甘膦铵盐、草甘膦、乐果、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对昆明裂腹鱼幼鱼的LC50分别为5.755mg/L、210.7mg/L、39.598mg/L、0.009mg/L、0.0122mg/L,安全浓度分别为1.223mg/L、62.66mg/L、10.182mg/L、0.0018mg/L、0.0031mg/L。五种农药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甲氰菊酯>阿维菌素>草甘膦铵盐>乐果>草甘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昆明裂腹鱼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柴油中的水溶性石油烃对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娜 侯鑫 +2 位作者 万红芳 刘胥 梁芳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9年第5期41-47,共7页
以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为实验对象,通过48 h半静水式急性毒性试验探究0 #柴油中的水溶性石油烃对中华绒螯蟹( Eriocheie Sinensis )溞状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发现,水溶性石油烃对5期(Z 1 ~Z 5 )溞状幼体的24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9.902... 以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为实验对象,通过48 h半静水式急性毒性试验探究0 #柴油中的水溶性石油烃对中华绒螯蟹( Eriocheie Sinensis )溞状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发现,水溶性石油烃对5期(Z 1 ~Z 5 )溞状幼体的24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9.902、10.542、11.596、13.441和15.684 mg/L;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6.249、7.193、8.022、9.889和 12.948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813、1.005、1.247、1.606和2.480 mg/L。参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生物监测(水环境部分),可以看出0 #柴油的水溶性石油烃对中华绒螯蟹各期溞状幼体为高毒。本研究可为科学评价水溶性石油烃对中华绒螯蟹各期溞状幼体的毒性提供依据,同时为河蟹养殖环境风险预警监测提供数据参考,对生产实践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石油烃 中华绒螯蟹 溞状幼体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朱红毛斑蛾的生物农药筛选 被引量:1
9
作者 干思泉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132-136,共5页
为了筛选出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进行4种生物农药对朱红毛斑蛾3—5龄幼虫的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生物农药对朱红毛斑蛾表现出明显的毒性,其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毒性最强,在80000倍浓度下1 d后就有明显的毒效,半致死浓度(LC_(5... 为了筛选出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进行4种生物农药对朱红毛斑蛾3—5龄幼虫的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生物农药对朱红毛斑蛾表现出明显的毒性,其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毒性最强,在80000倍浓度下1 d后就有明显的毒效,半致死浓度(LC_(50))为10.859 mg/L。苏云金杆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和球孢白僵菌出现症状分别在2 d后、5 d后和8 d后,10 d后的LC_(50)分别为166.619 mg/L、121.140 mg/L和233.848 mg/L。从农药的速效性来看,甲维盐>苏云金芽孢杆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从农药的持效性来看,甲维盐>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芽孢杆菌>球孢白僵菌。综上,甲维盐是防治朱红毛斑蛾最高效低毒的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红毛斑蛾 生物防治 药效试验 半致死浓度(lc_(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