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喜树果中9个成分含量同步检测方法,筛选影响其质量的差异标志物,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对7省18个批次喜树果样品进行回流提取,提取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喜树果中9个成分含量同步检测方法,筛选影响其质量的差异标志物,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对7省18个批次喜树果样品进行回流提取,提取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法建立喜树果质量优劣评价模型,对其质量差异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4′-O-二甲基鞣花酸、丁香酸、10-羟基喜树碱、喜树碱、10-甲氧基喜树碱、三叶豆苷、短小蛇根草苷、金丝桃苷和喜果苷分别在0.51-12.75、0.23-5.75、3.21-80.25、4.45-111.25、1.88-47.00、0.41-10.25、2.05-51.25、0.34-8.50和7.95-198.75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6.95%-100.06%(RSD<2.0%);18批样品聚为3类;喜果苷、10-羟基喜树碱、喜树碱、10-甲氧基喜树碱和短小蛇根草苷可能是影响喜树果产品质量主要潜在标志物;加权TOPSIS法分析结果显示18批喜树果质量评价贴近度(Jb)在0.1090-0.7385,其中S14最大(0.7385)。结论建立了同时测定喜树果中9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采用OPLS-DA及加权TOPSIS法进行客观全面评价,可用于喜树果质量差异性评价。展开更多
以15批金刚藤糖浆为试验材料,色谱柱为Capcell Pak C18(4.6 mm×250 mm,5.0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303 nm。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建立15批金...以15批金刚藤糖浆为试验材料,色谱柱为Capcell Pak C18(4.6 mm×250 mm,5.0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303 nm。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建立15批金刚藤糖浆的HPLC指纹图谱,指认了共有峰23个;通过比较紫外吸收光谱、对照指纹图谱及对照品保留时间,共鉴定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虎杖苷、落新妇苷、氧化白藜芦醇、槲皮苷、白藜芦醇8个化学成分。15批金刚藤糖浆化学成分的相似度均大于0.900,不同批次的金刚藤糖浆在化学成分上具有较高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其指纹特征在指纹图谱中也得到有效准确的反映。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聚类分析表明,15批金刚藤糖浆明显被划分为2类,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产地的菝葜(Smilax china L.)原料有关。15批金刚藤糖浆中8个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不同地理位置的气候、水土环境以及植物生长年限等因素有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喜树果中9个成分含量同步检测方法,筛选影响其质量的差异标志物,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对7省18个批次喜树果样品进行回流提取,提取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法建立喜树果质量优劣评价模型,对其质量差异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4′-O-二甲基鞣花酸、丁香酸、10-羟基喜树碱、喜树碱、10-甲氧基喜树碱、三叶豆苷、短小蛇根草苷、金丝桃苷和喜果苷分别在0.51-12.75、0.23-5.75、3.21-80.25、4.45-111.25、1.88-47.00、0.41-10.25、2.05-51.25、0.34-8.50和7.95-198.75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6.95%-100.06%(RSD<2.0%);18批样品聚为3类;喜果苷、10-羟基喜树碱、喜树碱、10-甲氧基喜树碱和短小蛇根草苷可能是影响喜树果产品质量主要潜在标志物;加权TOPSIS法分析结果显示18批喜树果质量评价贴近度(Jb)在0.1090-0.7385,其中S14最大(0.7385)。结论建立了同时测定喜树果中9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采用OPLS-DA及加权TOPSIS法进行客观全面评价,可用于喜树果质量差异性评价。
文摘以15批金刚藤糖浆为试验材料,色谱柱为Capcell Pak C18(4.6 mm×250 mm,5.0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303 nm。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建立15批金刚藤糖浆的HPLC指纹图谱,指认了共有峰23个;通过比较紫外吸收光谱、对照指纹图谱及对照品保留时间,共鉴定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虎杖苷、落新妇苷、氧化白藜芦醇、槲皮苷、白藜芦醇8个化学成分。15批金刚藤糖浆化学成分的相似度均大于0.900,不同批次的金刚藤糖浆在化学成分上具有较高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其指纹特征在指纹图谱中也得到有效准确的反映。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聚类分析表明,15批金刚藤糖浆明显被划分为2类,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产地的菝葜(Smilax china L.)原料有关。15批金刚藤糖浆中8个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不同地理位置的气候、水土环境以及植物生长年限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