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semi-active suspension control strategy through mixed H_2/H_∞ robust technique 被引量:2
1
作者 郑玲 李以农 陈兵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2期332-339,共8页
A new semi-active suspension control strategy through mixed H2/H∞ robust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due to its flexibility and robustness to model uncertainties.A full car model with seven degrees of freedom was establi... A new semi-active suspension control strategy through mixed H2/H∞ robust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due to its flexibility and robustness to model uncertainties.A full car model with seven degrees of freedom was establish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 control approach.Magneto-rheological(MR) dampers were designed,manufactured and characterized as available semi-active actuators in the developed semi-active suspension system.The four independent mixed H2/H∞ controllers were devised in order to perform a distributed semi-active control system in the vehicle by which the response velocity and reliability can be improved significantly.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new approach was investigated in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s.A good balance between vehicle's comfort and road holding was achieved.An effective and practical control strategy for semi-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was thus obtained.This new approach exhibits some advantages in implementation,performance flexibility and robustness compared to existing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xed h2/h∞ control semi-active suspension magneto-rheological (MR) damper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L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 Control for 2-D Discrete State Delayed Systems in the Second FM Model 被引量:3
2
作者 XU Jian-Ming YU Li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09-813,共5页
这份报纸涉及 H 控制的问题为二维(2-D ) 分离州的延期系统由第二 Fornasini 和 Marchesini (FM ) 描述了州空间当模特儿。为这个 2-D 系统有 H 噪音变细的一个足够的条件以某个线性矩阵不平等(LMI ) 被给。最佳的 H 控制器被解决一个... 这份报纸涉及 H 控制的问题为二维(2-D ) 分离州的延期系统由第二 Fornasini 和 Marchesini (FM ) 描述了州空间当模特儿。为这个 2-D 系统有 H 噪音变细的一个足够的条件以某个线性矩阵不平等(LMI ) 被给。最佳的 H 控制器被解决一个凸的优化问题获得。最后,一个模拟例子被给说明建议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离散系统 控制方法 计算方法 自动化技术 智能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主动悬架多目标H_2/H_∞混合控制 被引量:13
3
作者 方敏 史明光 陈无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18,共5页
基于汽车四自由度半车模型设计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多目标优化控制律。采用高阶未建模扰动到控制输入传递函数的 H∞ 范数作为鲁棒性能评价指标 ,路面扰动到输出评价信号传递函数的 H2 范数作为 L QG性能评价指标 ,选取加权函数阵对悬架的... 基于汽车四自由度半车模型设计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多目标优化控制律。采用高阶未建模扰动到控制输入传递函数的 H∞ 范数作为鲁棒性能评价指标 ,路面扰动到输出评价信号传递函数的 H2 范数作为 L QG性能评价指标 ,选取加权函数阵对悬架的频域性能指标进行整定 ,设计了多通道多目标优化 H2 /H∞ 混合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 ,多目标 H2 /H∞ 混合控制方案在保证系统具有未建模鲁棒稳定性的前提下 ,可使汽车获得较好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 汽车 行驶平顺性 操纵稳定性 h2/h∞混合控制 路面 车模 h∞范数 h2范数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和H_∞主动悬架统一的理论框架与比较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虹 赵桂军 +1 位作者 孙鹏远 郭孔辉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共6页
以 2自由度 1/ 4车模型为例在鲁棒控制理论的统一框架下讨论H2 和H∞ 主动悬架的设计 ,并采用结构奇异值法和加权最坏RMS增益法对其鲁棒性能进行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 主动悬架 h∞控制 频率加权 鲁棒性能 汽车 结构奇异值法 h2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四轮转向系统的H_2/H_∞混合控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洪礼 张锋 +1 位作者 乔宇 张伯俊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8-580,共3页
为使汽车四轮转向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干扰抑制性能 ,针对外界干扰 ,对汽车四轮转向系统模型进行了分析 ,并将其转化为H2 /H∞ 控制问题 ,运用Matlab的LMI控制工具箱设计了H2 /H∞ 混合最优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 ,设计的最优控制器... 为使汽车四轮转向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干扰抑制性能 ,针对外界干扰 ,对汽车四轮转向系统模型进行了分析 ,并将其转化为H2 /H∞ 控制问题 ,运用Matlab的LMI控制工具箱设计了H2 /H∞ 混合最优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 ,设计的最优控制器具有良好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四轮转向系统 h2/h∞混合控制 鲁棒性 干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的H_2/H_∞混合凸优化方案 被引量:2
6
作者 沙成满 王恩德 +1 位作者 杨冬梅 唐春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89-1192,共4页
在地震信号和建筑结构系统的范数分析基础上,使用了混合控制优化指标J作为优化目标,并给出其物理含义·针对H2控制方案和H∞控制方案的优缺点,通过LMI凸优化方法求解混合控制器,给出了在给定γ值的前提下极小化指标J的H2/H∞混合控... 在地震信号和建筑结构系统的范数分析基础上,使用了混合控制优化指标J作为优化目标,并给出其物理含义·针对H2控制方案和H∞控制方案的优缺点,通过LMI凸优化方法求解混合控制器,给出了在给定γ值的前提下极小化指标J的H2/H∞混合控制方案,并给出了仿真算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凸优化 振动主动控制 h2/h∞混合控制 LMI 仿真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振动的H_2/H_∞混合最优控制 被引量:3
7
作者 杜耀武 史习智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1期103-108,共6页
讨论了柔性结构振动的混合H2/H∞最优控制问题、结构振动控制器的鲁棒稳定性转化为H∞最优控制问题,以及振动控制的最优二次性能转化为H2最优控制问题,并提出了利用遗传算法求解H2/H∞的方法。通过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的计算... 讨论了柔性结构振动的混合H2/H∞最优控制问题、结构振动控制器的鲁棒稳定性转化为H∞最优控制问题,以及振动控制的最优二次性能转化为H2最优控制问题,并提出了利用遗传算法求解H2/H∞的方法。通过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的计算机仿真,表明用遗传优化算法解H2/H∞最优控制是有效的。仿真结果还表明,H2和H∞性能指标是相互矛盾的,本方法能有效地处理H2和H∞性能指标的折衷问题,以得到闭环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良好的时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 振动主动控制 h2/h∞ 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结构混合H_2/H_∞控制器参数的全局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何福忠 孙优贤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2-506,共5页
首先运用增广 Hermite- Biehler定理 ,解析地给出使任意给定 (稳定或不稳定 )被控对象闭环稳定的控制器参数取值域 .然后 ,在该参数取值域内运用遗传优化算法得到了满足指定混合 H2 / H∞ 性能指标的 Pareto最优控制器参数值 .仿真例子... 首先运用增广 Hermite- Biehler定理 ,解析地给出使任意给定 (稳定或不稳定 )被控对象闭环稳定的控制器参数取值域 .然后 ,在该参数取值域内运用遗传优化算法得到了满足指定混合 H2 / H∞ 性能指标的 Pareto最优控制器参数值 .仿真例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D控制器 混合h2/h∞ 控制 hermite—Biehler定理 遗传算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H_2/H_∞控制的时滞系统控制/诊断器集成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白雷石 田作华 +1 位作者 施颂椒 翁正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9-832,837,共5页
针对状态时滞系统,研究控制器与故障诊断器集成设计问题.应用GH2/H∞混合控制方法,分别用H∞范数和GH2范数作为系统控制和故障诊断的性能指标,在系统存在状态时滞、外部扰动和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设计集成控制/诊断器;以线性矩阵不等式(L... 针对状态时滞系统,研究控制器与故障诊断器集成设计问题.应用GH2/H∞混合控制方法,分别用H∞范数和GH2范数作为系统控制和故障诊断的性能指标,在系统存在状态时滞、外部扰动和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设计集成控制/诊断器;以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形式给出问题时滞独立解存在的条件以及集成控制/诊断器的求解方法.通过一个仿真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滞系统 集成设计 Gh2/h∞混合控制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奇异系统Roesser模型的鲁棒H_∞控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慧玲 盛梅 +1 位作者 邹云 郭雷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3-705,共3页
考虑具有参数不确定性的2-D奇异系统Roesser模型(简称2-D SRM)鲁棒H∞控制问题.在给出界实引理的另一等价形式的基础上,通过求解矩阵不等式,给出了不确定2-D奇异系统鲁棒H∞控制问题可解的充分条件及静态状态反馈控制律设计的代数表达... 考虑具有参数不确定性的2-D奇异系统Roesser模型(简称2-D SRM)鲁棒H∞控制问题.在给出界实引理的另一等价形式的基础上,通过求解矩阵不等式,给出了不确定2-D奇异系统鲁棒H∞控制问题可解的充分条件及静态状态反馈控制律设计的代数表达式.最后通过一个仿真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奇异系统 跳跃模 鲁棒h∞控制 矩阵不等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非线性微分代数系统的L_2-增益分析及状态反馈H_∞控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建栋 程兆林 李树荣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99-703,共5页
分析了一类非线性微分 代数系统的 L2 增益 ,并讨论了一类状态反馈H∞ 控制问题 .在一定条件下给出了控制器的设计 ,并保证了闭环指数为 1且零解渐近稳定 .
关键词 非线性微分-代数系统 L2-增益分析 状态反馈 h∞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考模型前馈2-DOF指令跟踪H_∞控制器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常伟 安锦文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18,共4页
结合二自由度控制和参考模型控制系统设计原理,提出了一种参考模型前馈控制的二自由度控制系统设计结构。通过推导给出了标准H∞控制广义被控对象的状态空间方程实现形式,并运用该理论研究了导弹俯仰通道指令跟踪系统鲁棒H∞控制器设计... 结合二自由度控制和参考模型控制系统设计原理,提出了一种参考模型前馈控制的二自由度控制系统设计结构。通过推导给出了标准H∞控制广义被控对象的状态空间方程实现形式,并运用该理论研究了导弹俯仰通道指令跟踪系统鲁棒H∞控制器设计问题。文中采用LMI凸优化进行二自由度鲁棒H∞控制器设计,简化了传统方法设计控制器的求解过程。仿真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设计的闭环系统具有良好的快速跟踪特性,说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 二自由度 h∞控制 指令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木工程结构抗震主动控制H_2/H_∞混合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沙成满 王恩德 +1 位作者 杨冬梅 唐春安 《工程抗震》 2002年第2期7-10,19,共5页
将地震信号分解为有界集合描述的确定性部分和随机变量数字特征描述的不确定部分 ,在地震信号和结构系统的范数分析基础上 ,使用了混合控制优化指标J作为优化目标 ,并给出其物理含义。针对H2 控制方案和H∞ 控制方案的优缺点 ,给出了在... 将地震信号分解为有界集合描述的确定性部分和随机变量数字特征描述的不确定部分 ,在地震信号和结构系统的范数分析基础上 ,使用了混合控制优化指标J作为优化目标 ,并给出其物理含义。针对H2 控制方案和H∞ 控制方案的优缺点 ,给出了在给定γ值的前提下极小化指标J的H2 H∞ 混合控制方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结构抗震 结构控制 h2/h∞混合控制 土木工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H_2/H_∞控制的LMI方法
14
作者 谢永芳 桂卫华 +1 位作者 刘晓颖 吴敏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02-205,共4页
描述了大系统分散H2/H∞状态反馈控制问题,提出了存在分散H2/H∞状态反馈控制器的参数化定理和2种设计方法:直接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和迭代LMI(ILMI)方法,并用实例说明了这2种方法的应用.理论和实验结... 描述了大系统分散H2/H∞状态反馈控制问题,提出了存在分散H2/H∞状态反馈控制器的参数化定理和2种设计方法:直接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和迭代LMI(ILMI)方法,并用实例说明了这2种方法的应用.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所获得的状态反馈矩阵具有块对角结构,闭环系统稳定且能优化闭环传递函数的H2/H∞性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控制 h2/h∞控制 LMI 迭代算法 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I的磁悬浮列车姿态H_∞/H_2混合控制
15
作者 徐大纹 吴瑞镛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4期48-52,共5页
针对目前新型的单轨磁悬浮列车姿态控制问题 ,建立了磁悬浮列车姿态的状态空间模型 .在对该模型进行线性化后 ,设计了基于 LMI的 H∞ /H2 混合控制器 ,有效地控制了列车运行时发生的车厢上下振动及其倾斜 .通过系统仿真 ,得到此种控制... 针对目前新型的单轨磁悬浮列车姿态控制问题 ,建立了磁悬浮列车姿态的状态空间模型 .在对该模型进行线性化后 ,设计了基于 LMI的 H∞ /H2 混合控制器 ,有效地控制了列车运行时发生的车厢上下振动及其倾斜 .通过系统仿真 ,得到此种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列车 姿态控制 h∞/h2混合控制 L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制造平台微振动的H_2/H_∞混合控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春良 梅德庆 陈子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8-301,305,共5页
基于啄木鸟头部生物构造及其仿生隔振机理 ,采用混合隔振技术建立了微制造平台隔振系统。该系统以空气弹簧和橡胶层作为被动隔振元件、超磁致伸缩致动器作为主动隔振元件。针对 H2 最优控制和 H∞ 鲁棒控制的优缺点 ,主动控制器采用H2 ... 基于啄木鸟头部生物构造及其仿生隔振机理 ,采用混合隔振技术建立了微制造平台隔振系统。该系统以空气弹簧和橡胶层作为被动隔振元件、超磁致伸缩致动器作为主动隔振元件。针对 H2 最优控制和 H∞ 鲁棒控制的优缺点 ,主动控制器采用H2 / H∞ 混合控制进行设计 ,并通过 L MI凸优化方法求解 H2 / H∞ 混合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 H2 / H∞ 混合控制器具有良好的鲁棒稳定性和时域性能 ,可在非常宽的频率范围对基础干扰和由微制造设备产生的直接干扰所引起的微制造平台振动进行有效的控制 ,其振动控制效果明显优于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制造平台 混合隔振 h2/h∞混合控制 仿生学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 隔振元件 微机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_2与H_∞指标的“动中通”伺服系统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谭敏哲 闻成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024-3027,3035,共5页
以"动中通"伺服系统为对象,研究了一种基于H_2/H_∞指标的控制器设计方案。在反馈控制器方面,将满足LQ最优准则的扩展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设计整合成一个H_2设计问题,给出理论推导与设计方法;在前馈控制器方面,将扰动抑制H_∞... 以"动中通"伺服系统为对象,研究了一种基于H_2/H_∞指标的控制器设计方案。在反馈控制器方面,将满足LQ最优准则的扩展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设计整合成一个H_2设计问题,给出理论推导与设计方法;在前馈控制器方面,将扰动抑制H_∞指标设计转换为模型匹配设计,并给出有效求解方法。在控制器参数整定过程中,考虑主谐振模态、不确定性等对系统的影响,给出了一种兼顾动态性能和鲁棒稳定性的整定方法。该设计方法从反馈到前馈均着重考虑扰动抑制能力,并在实际系统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扰动抑制能力要求较高的控制器设计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中通”伺服系统 h2/h∞控制器设计 LQ最优化 主谐振模态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 Design for Sampled-Data Systems via Lifting Technique: Conditions and Limitation 被引量:5
18
作者 WANG Guang-Xiong LIU Yan-Wen HE Zhen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91-795,共5页
The initial motivation of the lifting technique is to solve the H∞control problems. However, the conventional weighted H∞design does not meet the conditions required by lifting, so the result often leads to a misjud... The initial motivation of the lifting technique is to solve the H∞control problems. However, the conventional weighted H∞design does not meet the conditions required by lifting, so the result often leads to a misjudgement of the design. Two conditions required by using the lifting technique are presented based on the basic formulae of the lifting. It is pointed out that only the H∞disturbance attenuation problem with no weighting functions can meet these conditions, henc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ifting technique is quite limi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mpled-data control system lifting technique design limitation h∞synthe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ft initial-rotation and H_∞ robust constant rotational speed control for rotational MEMS gyro
19
作者 Ma Gaoyin Chen Wenyuan Cui Feng Zhang Weiping Wang Liq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3期583-589,共7页
A novel soft initiai-rotation control system and an H∞ robust constant rotational speed controller (RCRSC) for a rotational MEM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gyro are presented. The soft initial-rotation con... A novel soft initiai-rotation control system and an H∞ robust constant rotational speed controller (RCRSC) for a rotational MEM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gyro are presented. The soft initial-rotation control system can prevent the possible tumbling down of the suspended rotor and ensure a smooth and fast initial-rotation process. After the initial-rotation proces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rotational speed accurately constant, the RCRSC is acquired through the mixed sensitivity design approach.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tuation voltage disturbances from the internal carrier waves in the gyro is reduced by more than 15.3 dB, and the speed fluctuations due to typical external vibrations ranging from 10 Hz to 200 Hz can also be restricted to 10^-3 rad/s or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electro-mechanicai system GYRO ROTATION mixed sensitivity design h∞ robust controll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直线同步伺服电机的零相位二自由度H_∞鲁棒跟踪控制 被引量:13
20
作者 赵希梅 郭庆鼎 孙宜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2-37,共6页
针对永磁直线同步伺服电机(PMLSM)直接驱动伺服系统,提出了一种将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ZPETC)和H∞鲁棒控制相结合的二自由度鲁棒跟踪控制策略,以解决系统的快速而精确的跟踪控制性能和抗扰性能之间的矛盾。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保证了... 针对永磁直线同步伺服电机(PMLSM)直接驱动伺服系统,提出了一种将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ZPETC)和H∞鲁棒控制相结合的二自由度鲁棒跟踪控制策略,以解决系统的快速而精确的跟踪控制性能和抗扰性能之间的矛盾。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保证了快速性,使系统实现准确跟踪;而H∞控制器克服了负载扰动等不确定性影响,保证了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在保证伺服系统的快速精确跟踪性的同时,对系统参数变化和阻力扰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线同步伺服电机 二自由度控制 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 h-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