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液泡膜H^+-Pyrophosphatase基因功能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雪 张少英 王晓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4,共7页
植物液泡膜H+-PPase是一种区别于H+-ATPase的质子泵,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该文重点介绍植物液泡膜H+-PPase基因及同源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该基因在不同植物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并展望了该基因应用于植物耐盐抗旱基因... 植物液泡膜H+-PPase是一种区别于H+-ATPase的质子泵,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该文重点介绍植物液泡膜H+-PPase基因及同源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该基因在不同植物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并展望了该基因应用于植物耐盐抗旱基因工程中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液泡膜H^+-PPase 结构 功能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 km·h^(-1)高速列车隧道交变压力载荷特征研究
2
作者 马瑶 梅元贵 +1 位作者 刘堂红 方丰彦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0-191,共12页
为评估400 km·h^(-1)高速列车在设计速度350 km·h^(-1)隧道条件下运行的适应性,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其在不同隧道长度下及不同运行速度下、隧道内通过和交会时车体表面不同测点处的压力进行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分析隧道长... 为评估400 km·h^(-1)高速列车在设计速度350 km·h^(-1)隧道条件下运行的适应性,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其在不同隧道长度下及不同运行速度下、隧道内通过和交会时车体表面不同测点处的压力进行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分析隧道长度和列车速度对交变压力载荷循环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400 km·h^(-1)高速列车在隧道内通过或交会时,同一车厢不同测点的压力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较为一致的规律,沿车体纵向和垂向测点的压力变化幅度差异均较小;单列车以400 km·h^(-1)速度通过不同长度隧道时的等效压力载荷幅值和均值分别为1.9~2.6 kPa和-1.8~-2.4 kPa,而2列车在不同长度隧道内交会时则分别增大为4.7~7.0 kPa和-3.6~-5.4 kPa,且随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等效压力载荷幅值也大幅度提升;列车以300,350和400 km·h^(-1)速度通过隧道时车体表面压力变化中幅值较大的载荷循环分别为4个半循环、2个半循环+1个全循环及2个半循环,而在隧道内交会时分别为4个半循环、2个半循环和2个半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 400 km·h^(-1)高速列车 隧道通过 隧道交会 车体交变压力 载荷特性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穗披碱草1H^(t)S染色体特异荧光原位杂交标记开发
3
作者 宫文萍 汪晓璐 +6 位作者 王开 韩冉 祁广 徐文竞 曾小雪 郭军 刘成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2,共7页
小麦-粗穗披碱草1H^(t)S.1BL罗伯逊易位系高抗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是小麦遗传改良的优异基因源。我们前期利用中国春ph1b基因突变体对该易位系进行诱导,获得了一批诱导后代材料,为了从中准确鉴定小麦-粗穗披碱草1H^(t)S小片段易位系,需... 小麦-粗穗披碱草1H^(t)S.1BL罗伯逊易位系高抗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是小麦遗传改良的优异基因源。我们前期利用中国春ph1b基因突变体对该易位系进行诱导,获得了一批诱导后代材料,为了从中准确鉴定小麦-粗穗披碱草1H^(t)S小片段易位系,需要建立能够覆盖粗穗披碱草1H^(t)S染色体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标记。本研究利用21个小麦及其近缘种探针、61个基于中国春基因组序列新开发的小麦1BS染色体探针以及40个根据简单三碱基重复序列新开发的探针对小麦-粗穗披碱草1H^(t)S.1BL易位系进行非变性FISH分析。结果显示,B74、B76和B77等36个探针(33个为新开发的)在1H^(t)S染色体上具有杂交信号,并且杂交信号可分为仅在染色体末端、仅在着丝粒处、同时在着丝粒处和近着丝粒处、覆盖1H^(t)S约3/4染色体臂、覆盖绝大部分1H^(t)S共五种类型。因此,部分探针单独使用或多个探针联合使用,其信号能覆盖1H^(t)S染色体,能够满足小麦-粗穗披碱草1H^(t)S小片段易位系鉴定,这可为小麦背景中粗穗披碱草染色质追踪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穗披碱草 1H^(t)S染色体 探针 荧光原位杂交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Na^(+)/H^(+)逆向转运蛋白UPF0118的Na^(+)结合鉴定
4
作者 李红洋 华贝杰 姜巨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0,共9页
UPF0118蛋白是一种新型Na^(+)(Li^(+))/H^(+)逆向转运蛋白,属于AI-2E超家族,目前已被划分至Na^(+)/H^(+)逆向转运蛋白亚家族,但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蛋白可与Na+产生相互作用。为鉴定UPF0118蛋白是否具有Na^(+)结合功能,利用PCR技术扩增upf0... UPF0118蛋白是一种新型Na^(+)(Li^(+))/H^(+)逆向转运蛋白,属于AI-2E超家族,目前已被划分至Na^(+)/H^(+)逆向转运蛋白亚家族,但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蛋白可与Na+产生相互作用。为鉴定UPF0118蛋白是否具有Na^(+)结合功能,利用PCR技术扩增upf0118基因编码序列,通过Eco RⅠ和PstⅠ酶切位点构建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Duet-1,转化至E. coli BL21*(DE3),对诱导后大量表达的蛋白进行Ni^(2+)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利用等温滴定量热技术对纯化蛋白进行滴定。结果表明,在pH 5.5条件下,Na^(+)滴入导致蛋白溶液产生明显放热现象。在pH 5.5条件下该蛋白具有Na^(+)结合功能,证明该蛋白Na+结合功能为其功能单元与分子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F0118 Na^(+)/H^(+)逆向转运蛋白 等温滴定量热法 蛋白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波平顺性的400 km·h^(-1)高速铁路连续梁桥徐变变形控制
5
作者 庞志强 李国龙 +2 位作者 高芒芒 杨飞 杨静静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8,共12页
基于实测轨道平顺性数据,采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仿真方法,综合考虑温度变化、列车荷载、徐变和沉降等因素的影响,进行400 km·h^(-1)高速铁路连续梁桥徐变变形控制研究。结果表明:400 km·h^(-1)高速列车车体垂向敏感波长为163... 基于实测轨道平顺性数据,采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仿真方法,综合考虑温度变化、列车荷载、徐变和沉降等因素的影响,进行400 km·h^(-1)高速铁路连续梁桥徐变变形控制研究。结果表明:400 km·h^(-1)高速列车车体垂向敏感波长为163 m,横向敏感波长为227 m;为保证轨道高低不平顺与车体垂向加速度的适应性,采用60 m中点弦测值控制轨道长波平顺性;车体垂向加速度与轨道高低不平顺之间呈线性相关;徐变与沉降为控制连续梁桥轨道长波平顺性的主要因素,支座位置处长波平顺性较差;400 km·h^(-1)连续梁桥桥上线路允许桥梁自身总变形引起的车体垂向加速度阈值为0.822 m·s^(-2),400 km·h^(-1)主跨不大于百米连续梁桥徐变变形阈值宜设为9.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 km·h^(-1)高速铁路 连续梁桥 徐变变形 阈值 轨道长波平顺性 中点弦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I的一类混合H^2/H~∞控制问题的降阶控制器设计——连续情形 被引量:13
6
作者 郭雷 忻欣 冯纯伯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94-300,共7页
考虑连续系统的一类混合H2/H∞控制问题,对于含无穷远零点和有限虚轴零点的奇异广义对象,引入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研究了降阶控制器存在判据和设计准则.文中指出,对于所述对象,若混合H2/H∞控制问题可解,则它必... 考虑连续系统的一类混合H2/H∞控制问题,对于含无穷远零点和有限虚轴零点的奇异广义对象,引入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研究了降阶控制器存在判据和设计准则.文中指出,对于所述对象,若混合H2/H∞控制问题可解,则它必存在降阶控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系统 H^∞控制 H^2/H^∞控制 降阶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形态对大豆根系形态性状及释放H^+的影响 被引量:36
7
作者 乔云发 苗淑杰 韩晓增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5-269,共5页
采用水培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对大豆根系形态性状及释放H+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素对根系形态特性的影响不同,表现为,NO3-N和NH4NO3-N促进根表面积增加;NH4+-N对根系的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而生物固氮处理,除根尖数随生育... 采用水培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对大豆根系形态性状及释放H+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素对根系形态特性的影响不同,表现为,NO3-N和NH4NO3-N促进根表面积增加;NH4+-N对根系的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而生物固氮处理,除根尖数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外,其他根系形状几乎没有变化。NH4+-N处理根系释放出大量H+,且大豆根系受到NH4+-N的毒害,阻碍了根系对其它元素的吸收;而NO3-N处理,根系释放出大量OH-,对根系吸收其他元素的抑制作用较小,因此,生物量增加较明显;NH4NO3-N处理根际pH变化较小,促进大豆植株生长;而生物固氮处理,在生育前期,根瘤固氮能力较弱,不能及时为大豆生长提供充足的氮素,进而抑制大豆的生长,使生物量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形态 大豆 根系性状 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轮机调节系统非线性H^∞控制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3
8
作者 孙郁松 孙元章 +1 位作者 卢强 邵宜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6-59,65,共5页
该文建立了水轮机调速系统的刚性水击鲁棒模型。基于非线性微分几何控制理论和非线性H∞ 控制理论 ,给出了针对具有刚性水锤效应的水轮发电机组的调速器非线性鲁棒控制规律 ,并对该控制规律进行了仿真研究。
关键词 水轮机 调节系统 H^∞控制 非线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膜H^+-ATPase与环境胁迫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尼歌 王占义 +3 位作者 莫丙波 杨存义 严小龙 沈宏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3-268,共6页
植物根系质膜H+-ATPase在调节细胞内pH值,促进养分吸收、同化物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质膜H+-ATPase的结构、功能和分子机制进行综述,并讨论了质膜H+-ATPase在信号传递过程及植物适应环境胁迫中的作用,最后就植物质膜H+-ATPase的... 植物根系质膜H+-ATPase在调节细胞内pH值,促进养分吸收、同化物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质膜H+-ATPase的结构、功能和分子机制进行综述,并讨论了质膜H+-ATPase在信号传递过程及植物适应环境胁迫中的作用,最后就植物质膜H+-ATPase的研究及应用提出几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质膜H^+-ATPASE 分子机制 环境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质膜H^+-ATPase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杨颖丽 杨宁 +1 位作者 安黎哲 张立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388-2396,共9页
质膜H+-ATPase参与植物细胞的物质跨膜转运、细胞的伸长生长、气孔的开闭以及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等生理过程,是植物生命活动的“主宰酶”。其活性调节涉及激素、环境因子等多种因素,可发生在转录、翻译和酶分子等多级水平。因此,在植... 质膜H+-ATPase参与植物细胞的物质跨膜转运、细胞的伸长生长、气孔的开闭以及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等生理过程,是植物生命活动的“主宰酶”。其活性调节涉及激素、环境因子等多种因素,可发生在转录、翻译和酶分子等多级水平。因此,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质膜H+-ATPase活性的调节对生理活动起重要作用。本文就植物质膜H+-ATPase的结构特征、生理功能、活性变化及其调节机理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揭示该酶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理与植物生命活动过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膜 H^+- ATPASE 磷酸化调节 生理功能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及La^(3+)对不同耐盐性水稻根中抗氧化酶及质膜H^+-ATPase的影响 被引量:36
11
作者 陈海燕 崔香菊 +2 位作者 陈熙 李建友 张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86-1093,共8页
用盐敏感的武运粳8号和强耐盐的韭菜青两个粳稻品种,比较了盐胁迫条件下根中抗氧化酶类和质膜H+-ATPase活性的变化以及La3+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根中SOD和APX活性无显著区别,但耐盐品种的CAT和POD活性强于盐敏感品种。盐... 用盐敏感的武运粳8号和强耐盐的韭菜青两个粳稻品种,比较了盐胁迫条件下根中抗氧化酶类和质膜H+-ATPase活性的变化以及La3+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根中SOD和APX活性无显著区别,但耐盐品种的CAT和POD活性强于盐敏感品种。盐胁迫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两者抗氧化酶活性。La3+对其影响最显著的差异出现在高盐条件下(200~300mmolL-1NaCl),对耐盐品种添加La3+可以提高上述4种酶的活力,而对盐敏感品种,La3+的作用不明显。对盐敏感品种,盐胁迫导致其质膜H+-ATPase活性持续下降,添加La3+明显提高其H+-ATPase活性,而对耐盐品种,盐胁迫导致其质膜H+-ATPase活性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La3+对其活性影响不大。进一步分析表明,上述H+-ATPase活性变化及La3+对其影响均发生在转录水平上。据此推测,以上2个品种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盐胁迫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三价镧离子 抗氧化酶 质膜H^+-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在拟南芥中表达提高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 被引量:21
12
作者 安宝燕 罗琰 +3 位作者 李加瑞 乔卫华 张宪省 高新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7-564,共8页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利用反转录PCR方法分离了NHX1全长cDNA(命名为MsNHX1)。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在紫花苜蓿中存在一个小的液泡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家族。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与拟南芥、水稻和棉花...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利用反转录PCR方法分离了NHX1全长cDNA(命名为MsNHX1)。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在紫花苜蓿中存在一个小的液泡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家族。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与拟南芥、水稻和棉花中液泡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洋葱表皮细胞中瞬时表达MsNHX1-GFP融合基因的结果表明,MsNHX1定位在液泡膜上。Northern杂交发现该基因的表达受高浓度NaCl诱导。MsNHX1在盐敏感酵母突变体中表达可以提高转化子对NaCl的耐受性,说明MsNHX1具有转运Na+的功能。在拟南芥中表达MsNHX1能显著提高植株耐受盐胁迫的能力;而且在受到盐胁迫时,转基因植株比野生型的渗透调节能力更强,生物膜受破坏程度降低,光合能力增强。以上研究结果表明MsNHX1是一个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在植物耐受盐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 拟南芥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根系细胞膜H^+-ATPase对缺磷的反应 被引量:6
13
作者 许征宇 狄廷均 +2 位作者 朱毅勇 沈其荣 徐国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1-226,共6页
用两相法分离了供磷(+P)和缺磷(-P)营养下水稻苗期根系的细胞膜,并测定了细胞膜上H+-ATPase的水解活性,以期阐明水稻根系细胞质膜上H+-ATPase对不同缺磷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缺磷的水稻根系细胞膜H+-ATPase的水解活性和H+-ATPase的Vmax... 用两相法分离了供磷(+P)和缺磷(-P)营养下水稻苗期根系的细胞膜,并测定了细胞膜上H+-ATPase的水解活性,以期阐明水稻根系细胞质膜上H+-ATPase对不同缺磷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缺磷的水稻根系细胞膜H+-ATPase的水解活性和H+-ATPase的Vmax,Km均低于正常供磷的植物;缺磷的水稻根系细胞膜H+-ATPase最佳pH值为6.0,而正常供磷植物的为pH 6.4左右;Western Blot结果说明,缺磷水稻根系细胞膜H+-ATPase酶浓度与正常供磷植物相似。本试验结果还说明,缺磷水稻根系细胞膜H+-ATPase活性低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其单位细胞膜上的H+-ATPase酶分子数量小于正常供磷的植物,而是缺磷水稻根系细胞膜上H+-ATPase的同工酶的组成与供磷植物相比发生了变化。这很可能是缺磷胁迫下水稻根系细胞膜H+-ATPase的一种适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胞膜 H^+-ATPASE 缺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电力系统稳定器的设计 被引量:17
14
作者 田立军 郭雷 陈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9-62,共4页
基于H∞最优控制理论,利用部分极点配置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稳定器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非线性仿真结果。与传统的电力系统稳定器相比,文中设计的H∞PSS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够在较大的电力系统运行范围内向系统提供充分的... 基于H∞最优控制理论,利用部分极点配置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稳定器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非线性仿真结果。与传统的电力系统稳定器相比,文中设计的H∞PSS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够在较大的电力系统运行范围内向系统提供充分的阻尼,抑制振荡,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稳定器 H^∞控制 鲁棒性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杨液泡膜H^+-ATPase的部分纯化及其耐盐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挺军 李卓 +1 位作者 张旭家 王沙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7期1246-1249,共4页
为了阐明液泡膜H+-ATPase在盐胁迫下的作用和适应性机制,对悬浮培养的胡杨细胞在50mmol/L盐浓度下处理10d,结果表明液泡膜H+-ATPase、焦磷酸酶的水解活性、质子泵活性增加。将通过差速离心和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富积的液泡膜微囊先... 为了阐明液泡膜H+-ATPase在盐胁迫下的作用和适应性机制,对悬浮培养的胡杨细胞在50mmol/L盐浓度下处理10d,结果表明液泡膜H+-ATPase、焦磷酸酶的水解活性、质子泵活性增加。将通过差速离心和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富积的液泡膜微囊先由脱氧胆酸钠(DOC)和n-辛基-β-D-葡萄糖(OG)分步破膜抽提,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部分纯化的酶含V型H+-ATPase的主要亚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H^+-ATPASE 亚基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偃麦草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分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耿 王赞 +3 位作者 关宁 王学敏 李源 高洪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63-1270,共8页
根据小麦液泡膜Na+/H+逆转运蛋白基因TaNHX1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直接扩增的方法从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中克隆到了TaNHX1的同源基因,命名为TiNHX1(Acession Numeber:EF409418)。TiNHX1最大开放阅读框为1 641 bp,... 根据小麦液泡膜Na+/H+逆转运蛋白基因TaNHX1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直接扩增的方法从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中克隆到了TaNHX1的同源基因,命名为TiNHX1(Acession Numeber:EF409418)。TiNHX1最大开放阅读框为1 641 bp,编码含有546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59.8 kDa的蛋白,预测等电点8.0。TiNHX1含有38个碱性氨基酸,36个酸性氨基酸,256个疏水氨基酸及129个极性氨基酸。二级结构预测表明该蛋白含约44%的α-螺旋、21%的β-折叠、4%的β-转角和29%的不规则卷曲。亲疏水性分析显示,TiNHX1含有12个连续的疏水片断,其中10个可能构成穿膜螺旋。序列分析显示,TiNHX1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e)、水稻(Oryza sativa)、小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等植物的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高度同源,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7%、96%、85%、68%、67%。序列比对结果以及进化树分析均表明TiNHX1应为定位于中间偃麦草液胞膜上的Na+/H+逆向转运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NA^+/H^+逆向转运蛋白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杨愈伤组织质膜的两相分离法及其H^+-ATPase的特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颖丽 张峰 +2 位作者 赵敏桂 谢能中 张立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877-1881,共5页
以胡杨愈伤组织为材料,用PEG3350/DextranT500构成的两相系统提取质膜微囊,研究质膜H+-AT-Pase的特性。结果显示:由6.3%PEG3350、6.3%DextranT500、KCl、磷酸缓冲液(pH7.8)和蔗糖构成的两相系统提取膜微囊的H+-ATPase活性分别被Na3VO4、... 以胡杨愈伤组织为材料,用PEG3350/DextranT500构成的两相系统提取质膜微囊,研究质膜H+-AT-Pase的特性。结果显示:由6.3%PEG3350、6.3%DextranT500、KCl、磷酸缓冲液(pH7.8)和蔗糖构成的两相系统提取膜微囊的H+-ATPase活性分别被Na3VO4、KNO3、NaN3抑制了约75%、2.6%和1.3%。方向性检测显示原位膜微囊占提取质膜微囊的90%,翻转膜微囊仅占10%。去垢剂对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说明0.015%的TritonX-100和0.01%~0.1%的Brij58适用于测定质膜H+-ATPase活性。Lineweaver-Burk动力学分析该酶的Km值为0.65mmol·L-1,Vmax为37.59μmolPi·mg-1protein·h-1。研究结果表明:两相法提取的质膜微囊主要是正向密闭的膜微囊;胡杨愈伤组织质膜H+-ATPase的最适pH为6.5,最适温度为3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愈伤组织 质膜 H^+-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及轮纹病菌胁迫对鸭梨果肉ATP含量及H^+ATPase、Ca^2+-ATPas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艳娜 王贵禧 +1 位作者 梁丽松 赵晓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2-76,共5页
以鸭梨为试材,用荧光素酶法和钼蓝比色法分别测定低温、病原菌胁迫条件下ATP含量和测定H+-ATPase、Ca2+-ATPase活性。结果表明:采后0~60d低温贮藏果实为维持呼吸等代谢活动ATP大量消耗;H+-ATPase活性显著增强,活性增强幅度与温度有关;C... 以鸭梨为试材,用荧光素酶法和钼蓝比色法分别测定低温、病原菌胁迫条件下ATP含量和测定H+-ATPase、Ca2+-ATPase活性。结果表明:采后0~60d低温贮藏果实为维持呼吸等代谢活动ATP大量消耗;H+-ATPase活性显著增强,活性增强幅度与温度有关;Ca2+-ATPase活性高峰推后且峰值增大。受病原菌侵染的果实60h内表现为ATP含量显著降低;H+-ATPase活性增强36h达最高峰;Ca2+-ATPase活性降低且降低速率高于对照。由此推测无论低温还是病原菌胁迫均为一个大量耗能的过程,通过H+-ATPase活性提高改变渗透压使细胞抵御逆境,而低温可以使果实Ca2+-ATPase活性推迟而延缓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梨 ATP H^+-ATPASE CA^2+-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状态下大鼠胃壁细胞H^+-K^+-ATP酶活性测定及电镜酶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玉梅 陆国明 +2 位作者 邹晓平 李兆申 谢志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53-756,共4页
目的:探讨应激状态下大鼠胃壁细胞H+-K+-ATP酶活性及电镜酶细胞化学染色的变化。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组和应激+奥美拉唑(OM)组,采用水浸-束缚应激(WRS)动物模型,检测胃粘膜溃疡指数(UI)和壁细胞H+-K+-ATP酶活性,观察... 目的:探讨应激状态下大鼠胃壁细胞H+-K+-ATP酶活性及电镜酶细胞化学染色的变化。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组和应激+奥美拉唑(OM)组,采用水浸-束缚应激(WRS)动物模型,检测胃粘膜溃疡指数(UI)和壁细胞H+-K+-ATP酶活性,观察壁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H+-K+-ATP酶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结果:应激组胃粘膜UI和壁细胞H+-K+-ATP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而应激+OM组UI和H+-K+-ATP酶活性明显低于应激组(P<0.01);电镜下对照组壁细胞呈静息状态,应激组壁细胞内分泌小管密集呈激活状态,而应激+OM组分泌小管明显扩张,绒毛稀少;酶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对照组壁细胞的分泌小管和顶部质膜有少量黑色点状酶反应产物沉积,应激组壁细胞的分泌小管可见多量的、密集分布的黑色点状酶反应产物,而应激+OM组分泌小管上几乎无反应产物沉积。结论:应激状态下大鼠胃壁细胞H+-K+-ATP酶活性升高,且与壁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相一致,提示胃酸是应激性溃疡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溃疡 壁细胞 H^+-K^+-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下拟南芥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AtNHX1)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俊莲 张金文 +1 位作者 陈正华 王蒂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6期87-93,共7页
以NaCl胁迫处理的拟南芥幼苗叶片为材料,用TRIzol一步法RNA提取试剂盒抽提总RNA,通过RT-PCR方法和DNA序列测定,证实获得了拟南芥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AtNHX1)的cDNA克隆。该cDNA全长1 617 bp,包括538个氨基酸编码区和1个终止密码,具... 以NaCl胁迫处理的拟南芥幼苗叶片为材料,用TRIzol一步法RNA提取试剂盒抽提总RNA,通过RT-PCR方法和DNA序列测定,证实获得了拟南芥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AtNHX1)的cDNA克隆。该cDNA全长1 617 bp,包括538个氨基酸编码区和1个终止密码,具有多个物种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高度保守序列氨氯砒嗪脒(amiloride)的结合位点(LFFIYLLPPI)。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cDNA片段与原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75%,与同科芸薹属油菜的同源性为89.00%,但与不同科植物的同源性较低,仅为60%~70%,表明该基因在进化上存在多样性,但它们都具有氨氯砒嗪脒结合位点,对Na+具有高度专一性,对植物的耐盐性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NA^+/H^+逆向转运蛋白 RT-PCR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