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六面体-四面体混合有限元法的海洋可控源电磁三维正演模拟
1
作者 刘强 殷长春 +3 位作者 王立宝 柯智渊 李俊 梁昊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82-2893,共12页
正演模拟的计算效率和精度是制约电磁勘探数据反演的两个关键因素.为开发出高效、精确三维正演模拟算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六面体-四面体单元耦合的混合网格有限元算法,并将其应用于频率域海洋可控源电磁三维正演模拟中,旨在通过这种... 正演模拟的计算效率和精度是制约电磁勘探数据反演的两个关键因素.为开发出高效、精确三维正演模拟算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六面体-四面体单元耦合的混合网格有限元算法,并将其应用于频率域海洋可控源电磁三维正演模拟中,旨在通过这种混合网格策略,实现对目标区进行精细剖分,非目标区采用粗网格剖分,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快速地求解大规模海洋电磁三维数值模拟问题.该算法首先采用四面体单元将需要精细剖分的计算区域进行网格离散,然后在狄利克雷边界条件所要求的大面积扩边区域采用六面体单元离散,在两种单元的交界面上采用金字塔单元进行耦合.由于六面体单元受纵横比限制较小,且能够在任意方向进行拉伸同时具有较高的单元质量,因此能够避免海洋电磁浅水区或含有薄层模型时,由于大范围扩边而产生大量的冗余单元.本文首先通过海底均匀半空间模型对该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然后通过与传统四面体网格对经典高阻模型和带地形复杂异常体的正演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算法的高效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 混合网格 正演模拟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梯田地形的Grid-TIN混合格网数字高程模型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卫东 徐媛 +2 位作者 马雷 周春寅 钱家忠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6,F0003,共7页
针对格网DEM难以对黄土高原梯田地形进行有效数字表达的问题,基于面向对象思想提出了能够顾及梯田地形的Grid-TIN混合格网DEM(Grid-TIN based DEM,GT-DEM)概念及其数据模型,并阐明其主要特征及与传统DEM的关系。以陕西绥德县辛店沟小流... 针对格网DEM难以对黄土高原梯田地形进行有效数字表达的问题,基于面向对象思想提出了能够顾及梯田地形的Grid-TIN混合格网DEM(Grid-TIN based DEM,GT-DEM)概念及其数据模型,并阐明其主要特征及与传统DEM的关系。以陕西绥德县辛店沟小流域水平梯田为例,利用现有1∶1万格网DEM、梯田特征点线及其外围边界线,构建出能够充分顾及梯田地形的GT-DEM。研究表明,利用现有格网DEM和梯田地形特征点线构建顾及梯田地形GT-DEM的技术可行。GT-DEM不仅可对研究区全局地形进行粗略表达,而且可对其局部梯田地形进行精细表达。该研究是对如何提高DEM的梯田地形数字表达能力的有益探索,对进一步提高DEM对淤地坝、鱼鳞坑等其他人工地形的数字表达能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T-DEM DEM 梯田地形 数据模型 grid-tin混合格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混合单元动网格计算的雅可比弹簧法
3
作者 杨帆 杨梦瑶 +3 位作者 江中正 陈丽华 李旭东 陈伟芳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9-531,共13页
作为最常用的动网格变形方法之一,弹簧法被广泛应用于变体飞行器的变形、气动弹性、多体分离等非定常工程问题的计算。常用的弹簧法刚度系数由线弹簧刚度和扭转弹簧刚度线性叠加组成,但当网格几何尺寸较小时,扭转弹簧刚度远小于线弹簧刚... 作为最常用的动网格变形方法之一,弹簧法被广泛应用于变体飞行器的变形、气动弹性、多体分离等非定常工程问题的计算。常用的弹簧法刚度系数由线弹簧刚度和扭转弹簧刚度线性叠加组成,但当网格几何尺寸较小时,扭转弹簧刚度远小于线弹簧刚度,导致计算时会忽略扭转弹簧刚度对网格变形能力的影响。此外,扭转弹簧刚度公式包含网格面三角形顶角参数,只适用于三角形网格面,无法适用于包含四边形网格面的混合网格变形计算。为了兼顾动网格变形能力的鲁棒性和多种混合网格单元的适配性,引入雅可比参数替代原来扭转弹簧刚度系数中的三角形网格面顶角正弦值,并采用均值不等式改进雅可比参数计算公式,增大狭长网格单元的刚度,从而增强网格变形量分布的合理性以及减少网格边长度不均匀性对网格变形的影响。进一步改进线弹簧和扭转弹簧的组合刚度系数计算公式,以避免在网格几何尺寸较小的条件下忽略扭转弹簧刚度对动网格变形能力的影响。通过改进传统弹簧法提出雅可比弹簧法,并对矩形平动、翼形转动、DLR-F4机翼变形和半球头部变形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弹簧法,改进后的动网格弹簧方法能够用于混合网格变形计算,并有效提高了变形能力和变形后的网格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网格 网格变形 混合网格 弹簧法 雅可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式无线mesh网络中信道分配算法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毕坤 顾乃杰 +1 位作者 任开新 董万利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2-816,共5页
目前混合式信道分配算法未考虑节点数据传输量差异,从而导致信道负载不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负载平衡的分布式信道分配算法——LBCA.该算法通过分布式构建节点冲突图,使同一冲突域中数据量较大的接口卡优先选择负载较小的信道,从而较好... 目前混合式信道分配算法未考虑节点数据传输量差异,从而导致信道负载不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负载平衡的分布式信道分配算法——LBCA.该算法通过分布式构建节点冲突图,使同一冲突域中数据量较大的接口卡优先选择负载较小的信道,从而较好平衡了信道负载.理论分析表明,LBCA算法以趋近1的概率在O(logn)轮内结束,n为网络固定接口卡数目;模拟实验表明,在网络负载达到80%以上时,对信道数目不大于6的网络,LBCA算法的网络吞吐率与目前同类算法相比提升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mesh网络 混合式信道分配 负载平衡 冲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EEE 802.11s的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茜 刘经纬 +1 位作者 周雅楠 韩仲华 《现代电子技术》 2013年第23期36-40,共5页
基于IEEE 802.11s的无线Mesh网络已成为机动宽带接入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对无线Mesh网络中的关键技术——混合无线Mesh协议(HWMP)进行详细的分析,与传统按需路由机制相比,该协议既具有先验式路由协议的灵活性,亦具备按需路由... 基于IEEE 802.11s的无线Mesh网络已成为机动宽带接入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对无线Mesh网络中的关键技术——混合无线Mesh协议(HWMP)进行详细的分析,与传统按需路由机制相比,该协议既具有先验式路由协议的灵活性,亦具备按需路由协议的有效性,同时,对该协议度量机制做出改进,其将在应急通信等特殊应用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mesh网络 IEEE 802 11s 混合无线mesh协议 树型路由 按需路由 空中传播时间链路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干扰模型的多信道Mesh网络调度算法 被引量:5
6
作者 孙懋珩 郑煜 周轩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90-94,103,共6页
研究了多信道无线Mesh网络中的调度及信道分配问题,设计了一种综合协议干扰模型与物理干扰模型的混合干扰模型,并在此干扰模型下提出了一种集中式调度算法。该算法在目前普遍使用的协议干扰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无线链路的物理传输特性:... 研究了多信道无线Mesh网络中的调度及信道分配问题,设计了一种综合协议干扰模型与物理干扰模型的混合干扰模型,并在此干扰模型下提出了一种集中式调度算法。该算法在目前普遍使用的协议干扰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无线链路的物理传输特性:即使存在一定的干扰,也可以成功接收发射端发送的数据。模拟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提高Mesh网络中链路的并行性,有效减少总传输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mesh网络(WMN) 调度 协议干扰模型 物理干扰模型 混合干扰模型 信道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Mesh网络混合策略的接口角色决定
7
作者 谢桂芳 李盛欣 张霞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230-4232,共3页
针对无线Mesh网络混合策略的接口角色决定问题至今尚未定论,定义了接口角色决定问题,并证明了该问题是NP难题。为了在合理的时间内解决接口角色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近似1/2算法。该算法在维持原拓扑结构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接口... 针对无线Mesh网络混合策略的接口角色决定问题至今尚未定论,定义了接口角色决定问题,并证明了该问题是NP难题。为了在合理的时间内解决接口角色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近似1/2算法。该算法在维持原拓扑结构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接口间可切换对的总数量,从而帮助节点找到更多路径以避免干扰、平衡传输负载。同时,也确保了节点之的连通性。所定义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网络吞吐量,该算法优于现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mesh网络 混合策略 接口角色 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编码的分簇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
8
作者 许晓东 郭磊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2年第19期67-70,共4页
传统的网络编码算法会增加网络的复杂性。为此,引入分簇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分簇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以及一个用于平面型无线混合Mesh网络的分簇算法,根据相关性计算网络节点的度值,实现无线Mesh网络层次结构的划分。仿真结... 传统的网络编码算法会增加网络的复杂性。为此,引入分簇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分簇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以及一个用于平面型无线混合Mesh网络的分簇算法,根据相关性计算网络节点的度值,实现无线Mesh网络层次结构的划分。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网络编码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编码 无线mesh网络 分簇算法 路由算法 混合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前向纠错的无线Mesh网多播差错控制协议 被引量:2
9
作者 池信泽 周颢 赵保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0-36,共7页
针对无线Mesh网现有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进行多播时效率较低的问题,在分层信标驱动的无线Mesh网多播差错控制协议(Layer-BLBP)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前向纠错的无线Mesh网多播差错控制协议———混合分层信标帧驱动协议(HLBLBP).该协... 针对无线Mesh网现有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进行多播时效率较低的问题,在分层信标驱动的无线Mesh网多播差错控制协议(Layer-BLBP)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前向纠错的无线Mesh网多播差错控制协议———混合分层信标帧驱动协议(HLBLBP).该协议通过引入前向纠错技术和减少多播纠错时控制帧数量来降低重传次数,从而提高了用于数据传输的实际开销占整个多播过程的时间比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新协议有效提高了多播网络的总体性能,提供的实际吞吐率比Layer-BLBP提高了2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网格网 媒体访问控制层 前向纠错 混合分层信标帧驱动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混合式信道分配的Mesh多路径路由协议 被引量:2
10
作者 闫茜 杨金程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505-2508,共4页
为了优化无线Mesh网络中的多接口多信道网络资源,对单接口多路径路由协议和单路径信道分配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与混合式信道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多路径路由协议(AODV-MP),实现了网络中多条路径的并行传输,从而提高网络的整体... 为了优化无线Mesh网络中的多接口多信道网络资源,对单接口多路径路由协议和单路径信道分配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与混合式信道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多路径路由协议(AODV-MP),实现了网络中多条路径的并行传输,从而提高网络的整体吞吐率。并根据多路径路由协议自身的特性,结合与邻居节点干扰相关的因素——信噪比(SNR),提出了多路径路由的路由度量判决WCETTSNR,同时将该路由度量作为负载流量分配的比例标准。利用NS2网络仿真平台对该多路径路由协议进行测试,结果显示AODV-MP在网络吞吐率上提高了45%,并在高负载情况下,较大幅度地减少了网络延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mesh网络 多接口多信道 多路径路由 混合式信道分配 并行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局一致性网络的参数化人体网格重建
11
作者 鲍文霞 田如震 +2 位作者 王年 陈和木 杨先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28,共10页
人体网格重建(HMR)在人机交互和虚拟/增强现实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基于图像的人体网格重建中人体姿势和形状估计的精度,提出了基于混合逆运动学的全局一致性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用于参数化人体网格重建(GloCoNet)。为了增强... 人体网格重建(HMR)在人机交互和虚拟/增强现实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基于图像的人体网格重建中人体姿势和形状估计的精度,提出了基于混合逆运动学的全局一致性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用于参数化人体网格重建(GloCoNet)。为了增强网络的全局一致性和全局上的长程依赖,该网络在特征提取网络基础上,设计了全局一致性增强器(GCB)模块,它能够增强模型对全局信息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且使模型能够自适应地调整不同通道和空间位置的特征图权重。然后引入了多头注意力机制(MHSA)来捕获模型全局上的长程依赖,它可以帮助模型在处理长期依赖时更好地捕捉到关键的关系和模式,并建模全局上下文信息,从而更好的丰富特征子空间的多样性。同时,该网络采用混合逆运动学的方法弥合人体网格估计和3D人体关节点估计之间的差距,最终提升人体3D姿势和形状估计的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GloCoNet模型在公开的Human 3.6 M数据集上以平均每关节51.3 mm的位置误差(MPJPE)显著优于先前的主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网格重建 全局一致性 混合逆运动学 人体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网格增强超高性能混凝土双向板的弯曲性能
12
作者 邓宗才 李倩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1-310,共10页
网格增强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具有轻质、高强、耐久性好等特性,已应用于薄壁结构和工程加固领域,但单一网格很难实现高效的增强增韧效应.为研究混杂网格增强UHPC双向板的抗弯性能,对3个钢丝网格与玻... 网格增强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具有轻质、高强、耐久性好等特性,已应用于薄壁结构和工程加固领域,但单一网格很难实现高效的增强增韧效应.为研究混杂网格增强UHPC双向板的抗弯性能,对3个钢丝网格与玻璃纤维网格混杂增强UHPC板、3个钢丝网格与玄武岩纤维网格混杂增强UHPC板、6个单一网格增强UHPC板和1个无网格UHPC对照板进行弯曲试验,研究网格种类、总层数及铺层方式对其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和弯曲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钢丝网格板和单一玻璃纤维网格板相比,钢-玻璃纤维网格混杂板开裂后表现更显著的硬化现象,在连续网格与混杂短纤维协同效应下,板呈现多裂缝破坏模式,延性较理想.铺设2层网格时,钢-玻璃纤维网格混杂板的承载能力较单一钢丝网格板提升23.7%,且其在20 mm挠度处的残余承载力较单一玻璃纤维网格板提升28.2%;钢-玄武岩纤维网格混杂板峰前阶段的能量吸收值和20 mm挠度处的残余承载力均优于单一玄武岩纤维网格板.网格总层数为3层时,与单一玄武岩纤维网格板相比,2层钢丝网格与1层玄武岩纤维网格混杂增强板在峰前挠度为2 mm时的能量吸收值提高了21.6%,20 mm挠度处的残余承载力提高了42.6%.钢-玻璃纤维网格混杂板的网格强度利用率最理想,其承载能力、能量吸收值及弯曲韧性指标均高于钢-玄武岩纤维网格混杂板.最后,考虑网格强度有效利用率建立了混杂网格增强UHPC双向板抗弯承载力理论公式,适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丝网格 玻璃纤维网格 玄武岩纤维网格 混杂效应 超高性能混凝土双向板 弯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浪联合作用下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车-桥耦合振动仿真研究
13
作者 祝兵 员帅伟 +1 位作者 王浩宇 殷瑞涛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1,共9页
为保证海洋环境下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对该类桥梁进行风-浪联合作用下的车-桥耦合振动仿真研究。以某公铁两用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为背景,采用ANSYS软件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采用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 为保证海洋环境下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对该类桥梁进行风-浪联合作用下的车-桥耦合振动仿真研究。以某公铁两用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为背景,采用ANSYS软件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采用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列车动力学模型,利用重叠网格技术,模拟车-桥耦合系统在不同风速和车速下的气动荷载,采用FLOW-3D软件计算桥梁下部复合基础的规则波浪荷载,建立风-浪联合作用下的车-桥耦合振动模型,分析波高、风速和车速对车-桥耦合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风-浪-车-桥耦合系统中,列车各动力学指标均随波高增大而增大,桥梁跨中横向位移随波高增大而显著增大,而跨中竖向位移几乎不受影响;列车各动力学指标均随风速提高而显著增大,桥梁跨中竖向位移随风速提高而减小;列车各动力学指标均随车速增大而增大,桥梁跨中横向位移和横向加速度不随车速改变而显著变化,桥梁竖向位移和竖向加速度随车速提高而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 公路铁路两用桥 跨海桥梁 风-浪联合作用 车-桥耦合振动 重叠网格技术 气动荷载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马赫数内埋武器分离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兵 罗磊 +3 位作者 蒋安林 吴晓军 张培红 贾洪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13-2122,共10页
高马赫数(Ma>2)武器舱剪切层和激波更强,其流动特性与通常的亚、跨、超声速武器舱也有所不同,从而可能导致内埋武器的分离特性也不同。基于非结构混合网格流场解算器NNW-FlowStar,在前期针对高马赫数空腔流动模拟建立的改进HLLE++格... 高马赫数(Ma>2)武器舱剪切层和激波更强,其流动特性与通常的亚、跨、超声速武器舱也有所不同,从而可能导致内埋武器的分离特性也不同。基于非结构混合网格流场解算器NNW-FlowStar,在前期针对高马赫数空腔流动模拟建立的改进HLLE++格式和自适应混合网格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比分析了Ma=4和Ma=2时的内埋武器分离特性,研究了环状板、横柱、锯齿和圆柱阵列等不同前缘流动控制措施对高马赫数(Ma=4)武器分离特性的影响,为高马赫数内埋武器的安全分离方案设计提供指导。研究表明:高马赫数(Ma=4)时,由于武器舱流动特性和武器舱前缘激波的激波角的不同,导致起始时刻内埋武器与武器舱之间的通道效应和分离过程的激波干扰不同,使得高马赫数(Ma=4)时内埋武器的姿态角和俯仰力矩与马赫数为2时差异较大;采取前缘扰流措施后,内埋武器的抬头趋势有所减弱,偏航角有所减小,有利于导弹的安全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埋武器 分离特性 非结构混合网格 数值模拟 流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碳交易机制的海港综合能源系统电-热混合储能优化配置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森 文书礼 +4 位作者 朱淼 戴群 鄢伦 赵耀 叶惠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44-1356,共13页
随着港口电气化进程逐渐加速,单一的港口供能方式正在向多种能源深度融合演变.为响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进一步提升海港综合能源系统的经济与环境双重效益,提出一种考虑碳交易机制的电-热混合式储能优化配置方案.首先,建... 随着港口电气化进程逐渐加速,单一的港口供能方式正在向多种能源深度融合演变.为响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进一步提升海港综合能源系统的经济与环境双重效益,提出一种考虑碳交易机制的电-热混合式储能优化配置方案.首先,建立海港综合能源系统模型,并给出计及碳交易市场的交易方案;其次,构建双层优化配置框架,上层优化配置混合式储能容量,下层引入碳交易机制,满足港口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运行需求;最后,结合网格自适应直接搜索法与自适应混沌粒子群算法优势,利用混合式优化算法对双层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以天津港的实际运行数据为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可以降低系统的投入成本,还能显著减少港区碳排放,从而进一步提升港口经济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港综合能源系统 碳交易机制 混合储能 网格自适应直接搜索算法 自适应混沌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复杂外形的三维粘性混合网格生成算法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建军 曹建 +3 位作者 徐彦 王康健 赵大伟 郑耀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3-370,共8页
提出一类适应复杂外形的粘性混合网格生成算法。表面网格由前沿推进三角形曲面网格程序获得,边界层布置各向异性的三棱柱体网格,远物面区域采用Delaunay方法生成四面体网格。针对模型的复杂几何特征,综合采用了各种网格处理技术,以保证... 提出一类适应复杂外形的粘性混合网格生成算法。表面网格由前沿推进三角形曲面网格程序获得,边界层布置各向异性的三棱柱体网格,远物面区域采用Delaunay方法生成四面体网格。针对模型的复杂几何特征,综合采用了各种网格处理技术,以保证边界层网格的质量,并避免算法失效问题。网格实例及计算结果表明了本文算法的实用性及和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生成 混合网格 单元质量 粘性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面体网格在船体绕流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7
作者 魏成柱 李英辉 易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44-1151,共8页
为了验证多面体网格在船体绕流、特别是存在自由面的高速船体绕流计算中的有效性,将多面体网格应用于动网格中,基于多面体网格对DARPA Suboff潜艇进行了数值计算;基于混合网格和动区域法对一种高速单体穿浪船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将数值计... 为了验证多面体网格在船体绕流、特别是存在自由面的高速船体绕流计算中的有效性,将多面体网格应用于动网格中,基于多面体网格对DARPA Suboff潜艇进行了数值计算;基于混合网格和动区域法对一种高速单体穿浪船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将数值计算结果同水池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同四面体网格相比,多面体网格能有效减少非结构网格的单元数量,并能用更少的网格单元获取相似甚至更好的计算结果;多面体网格在潜艇绕流计算上的应用效果非常好;结合Robust(Octree)网格生成方法可改善多面体网格的正交性和分层性,进而能够更好地捕捉波形和飞溅;混合网格结合动区域法可以将多面体网格应用于包含船体运动的数值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面体网格 船体绕流 Suboff潜艇模型 高速单体穿浪船 动网格 混合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launay背景网格插值和局部网格重构的变形体动态混合网格生成技术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来平 段旭鹏 +2 位作者 常兴华 王振亚 张涵信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40,共9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Delaunay背景网格插值方法和局部网格重构方法相结合的变形体动态混合网格生成方法。首先利用作者发展的定态混合网格生成技术生成变形体初始网格,即变形体附近利用结构化的四边形网格,外场采用自适应Cartesian网格,中间... 建立了一种基于Delaunay背景网格插值方法和局部网格重构方法相结合的变形体动态混合网格生成方法。首先利用作者发展的定态混合网格生成技术生成变形体初始网格,即变形体附近利用结构化的四边形网格,外场采用自适应Cartesian网格,中间由三角形网格过渡。当物体运动或变形时,首先利用Liu和Qin提出的基于Delaunay背景网格的插值方法对变形体附近的网格进行变形;当物体运动或变形位移很大导致局部网格质量急剧下降、甚至网格相交时,则在局部重新生成网格。利用该方法生成了多种变形体外形的动态混合网格,如单个鱼体、双鱼串列巡游,昆虫单翼、双翼扑动,多段翼型变形等,并在鱼体巡游的非定常数值模拟中得到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混合网格 不可压缩流 非定常流动 生物仿生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油气输导体系网格建模与运聚模拟技术 被引量:18
19
作者 郭秋麟 刘继丰 +6 位作者 陈宁生 吴晓智 任洪佳 卫延召 陈棡 龚德瑜 袁选俊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47-959,共13页
油气在输导体系中的运聚模拟一直是石油地质定量化研究中的难题。针对传统地质建模技术不能在三维空间中建立输导体相互联系的现状,采用混合维数网格建模思路,形成一种由体(地层)、面(断裂面和不整合面)、线和点构成的混合维数网格建模... 油气在输导体系中的运聚模拟一直是石油地质定量化研究中的难题。针对传统地质建模技术不能在三维空间中建立输导体相互联系的现状,采用混合维数网格建模思路,形成一种由体(地层)、面(断裂面和不整合面)、线和点构成的混合维数网格建模技术,为砂体、断面和不整合面几何形态的刻画、复杂构造区三维地质建模以及油气运聚模拟提供重要的研究手段,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输导体系混合维数网格的三维油气运移路径追踪方法。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的应用实例显示,该技术能够有效刻画断层面、不整合面和砂体的输导作用,透视油气运移路径,模拟石油聚集、油藏调整及次生油藏的形成过程,揭示油气分布规律,指出古油藏附近和运移路径所覆盖的区域是油气分布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聚 输导体系 混合维数网格 运移路径 地质建模 网格生成 准噶尔盆地 陆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发动机固体燃料瞬态退移速率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玉新 胡春波 +1 位作者 秦飞 蔡体敏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3-538,共6页
为了研究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中固体燃料退移速率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变化特性,基于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的工作特点,利用燃烧流动与固体区域传热耦合计算以及动网格技术,建立了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固体燃料瞬态退移速率预示的数值模型,并... 为了研究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中固体燃料退移速率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变化特性,基于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的工作特点,利用燃烧流动与固体区域传热耦合计算以及动网格技术,建立了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固体燃料瞬态退移速率预示的数值模型,并对某带预燃室、补燃室以及扰流环结构的模型发动机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固体燃料热解表面的温度以及退移速率随着发动机的工作逐渐降低;在同一时刻沿发动机轴线燃料热解表面上各点的退移速率以及温度不同;扰流环可以提高它后面局部区域固体燃料的退移速率以及表面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混合火箭 瞬态退移速率+ 数值仿真 动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