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原补奖政策对四川民族地区畜牧业绿色发展影响研究
1
作者 张润凯 郑祥江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研究基于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背景,采用准自然实验设计,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该政策对四川省民族地区畜牧业绿色转型的影响路径与成效。研究结果显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在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同时该政策通过促... 研究基于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背景,采用准自然实验设计,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该政策对四川省民族地区畜牧业绿色转型的影响路径与成效。研究结果显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在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同时该政策通过促进畜牧业的产业集聚间接加速了绿色发展的进程。为政策优化与精准施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四川民族地区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补奖政策可以实现激励相容吗?——对减畜与收入增长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嘉琪 周黎 张瑛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1-100,共10页
截至目前,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已实施两轮,其生态与经济效果值得关注。本研究基于激励相容理论,依据内蒙古13个旗县253个牧户的抽样数据,以畜产品单价、饲料价格、补奖额度和超载惩罚额度作为影响政策生态与经济效果的主要因素,使... 截至目前,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已实施两轮,其生态与经济效果值得关注。本研究基于激励相容理论,依据内蒙古13个旗县253个牧户的抽样数据,以畜产品单价、饲料价格、补奖额度和超载惩罚额度作为影响政策生态与经济效果的主要因素,使用时间序列与多元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两轮政策的效果。结果表明,第一轮政策实施没有产生生态效果,仅在2012年产生了经济效果。第二轮政策实施期的2016~2018年,在超载惩罚措施与畜产品价格降低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减畜效应,获得了生态效果;同时,补奖政策推动了牧业收入增长,获得了经济效果;其主要原因是较高的补奖金额、超载惩罚金额以及生产力和营销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补奖政策 激励相容 生态效果 经济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成效及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文俊 努尔扎提·阿克别尔江 张约翰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6期132-134,共3页
为引导农牧民合理配置载畜量,科学利用天然草原,促进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加快草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文明、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自2011年以来,国家先后启动实施3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 为引导农牧民合理配置载畜量,科学利用天然草原,促进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加快草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文明、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自2011年以来,国家先后启动实施3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该文主要对伊犁实施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情况进行概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建立科学合理载畜能力标准,提升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能力,改进优化政策支撑等几点调整完善政策的建议及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 草原生态 补助奖励 成效及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两轮补奖政策生态效益评价——以甘南州美仁草原为例
4
作者 边金霞 牛小霞 陈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94-97,共4页
本文以甘南州美仁草原为例,通过甘南州草原监测数据及牧户调查问卷资料,对两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甘南州草原年均降水量、年最低气温、年最高气温、年平均气温均呈升高趋势,草原植... 本文以甘南州美仁草原为例,通过甘南州草原监测数据及牧户调查问卷资料,对两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甘南州草原年均降水量、年最低气温、年最高气温、年平均气温均呈升高趋势,草原植被盖度、草群平均高度和鲜草产量也呈增长趋势,草原可利用面积和草原理论载畜量均增加。甘南州两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对改善草原气候、提高草原产草量、增加草原可利用面积和提升草原理论载畜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奖政策 效益评价 美仁草原 甘肃甘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补偿:生态绩效、收入影响和政策满意度 被引量:133
5
作者 胡振通 柳荻 靳乐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5-176,共12页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第一轮实施期(2011-2015)即将结束,系统地评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于完善下一期补助奖励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利用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四子王旗、陈巴尔虎旗三个旗县的470户牧户...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第一轮实施期(2011-2015)即将结束,系统地评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于完善下一期补助奖励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利用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四子王旗、陈巴尔虎旗三个旗县的470户牧户样本数据,从生态绩效、收入影响、政策满意度三个方面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即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进行了评估。生态绩效评估结果表明: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草原利用方式更趋合理,平均牲畜超载率下降明显,但超载过牧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样本调研旗县2011-2014年减畜任务达成比例为42%,总体减畜任务达成情况一般。收入影响评估结果表明:平均每户理论收入影响为-8 607元,草原生态补偿标准偏低,需要在原有基础上提高35%;平均每户的实际收入影响为16 686元,牧民没有严格按照政策要求进行完全的减畜;草原生态补偿标准不只是单纯标准偏低的问题,同时也有标准差别化问题,需要在不同地区之间做出调整。政策满意度评估结果表明: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满意度为57%,其中陈巴尔虎旗的政策满意度最高,为87%;四子王旗其次,为62-63%;阿拉善左旗最低,为18-32%。政策满意度与实际收入影响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实际收入影响正向越大,政策满意度越高。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政策满意度越高,并不意味着草原生态补偿的政策设计和执行就越好,政策满意度越高,实际收入影响正向越大,但生态效果可能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补偿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生态绩效 收入影响 政策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补偿: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和依据 被引量:36
6
作者 胡振通 孔德帅 靳乐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2-159,共8页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第一轮周期(2011-2015)即将结束,系统地评述"草畜平衡奖励"对于后续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结合内蒙甘肃两省(区)的实地调研,对草畜平衡奖励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研究...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第一轮周期(2011-2015)即将结束,系统地评述"草畜平衡奖励"对于后续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结合内蒙甘肃两省(区)的实地调研,对草畜平衡奖励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研究结果显示:草畜平衡奖励标准所存在的问题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标准偏低的问题,也有标准差别化的问题。草畜平衡的实现包含了两种活动类型,一种是原本超载的地区和牧户通过减畜来实现草畜平衡;另一种是原本不超载的地区和牧户继续维持草畜平衡,避免出现超载的情形,两种活动类型需要区别对待,前者的补偿是必须的,在一定的政策设计下,后者的补偿不一定是必须的。无差别化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产生了错误瞄准的问题,难以达到遏制超载的目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需要差别化,核心在于瞄准草原超载的主体,将超载程度纳入考虑因素。超载程度越高,需要适当提高草畜平衡奖励标准;草场承包面积越大,需要适当调低草畜平衡奖励标准;草畜平衡标准(与草地生产力成反比)不能单独纳入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考虑因素,与草场承包面积相结合才能综合反映牧户的草地资源禀赋;每羊单位的畜牧业纯收入越高,需要适当提高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将超载程度纳入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考虑因素,并不是鼓励超载这种现象,而是为了超载主体能够实现有效减畜所做出的合理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补偿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草畜平衡奖励 差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户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认知与评价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丹 王征兵 +1 位作者 娄季春 吴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8-97,共10页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利用青海省牧区455牧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牧户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认知对政策评价影响。研究表明:(1)政策内容认知显著正向影响政策评价。当政策内容认知提高1个单位,政策生计效果评价提高0.211个单位,政...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利用青海省牧区455牧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牧户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认知对政策评价影响。研究表明:(1)政策内容认知显著正向影响政策评价。当政策内容认知提高1个单位,政策生计效果评价提高0.211个单位,政策生态效果评价提高0.175个单位。(2)政策执行认知显著正向影响政策评价。当政策执行认知提升1个单位,政策生态效果评价提升0.283个单位,政策生计效果评价提升0.18个单位。因此,应加强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宣传,规范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执行程序,提升政策执行中的公平性与透明性,以此调动牧户参与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 政策认知 政策评价 SE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评价与期望——基于内蒙古等6省区绒毛用羊养殖户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海燕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3年第5期73-81,共9页
基于内蒙古等6省区绒毛用羊养殖户问卷调查数据,应用统计性描述分析方法,分析农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认知情况和满意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仅有半数的农牧户对政策有所了解,相关扶持政策的获得比例不高,但是获得奖励的农牧户对... 基于内蒙古等6省区绒毛用羊养殖户问卷调查数据,应用统计性描述分析方法,分析农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认知情况和满意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仅有半数的农牧户对政策有所了解,相关扶持政策的获得比例不高,但是获得奖励的农牧户对政策的满意度较高。根据农牧户目前的养殖困难及政策期望,提出继续加大补奖政策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提高种公羊补贴水平并扩大政策覆盖面,研究制定绒毛最低保护价格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 评价 期望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奖补激励政策中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锡林郭勒盟地区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晶英 永海 王关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264-268,共5页
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补奖是以实现草原牧区经济社会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谐一致,调节草原生态环境利益相关主体间利益平衡和重构,通过制度安排达到公平、正义、秩序的目的指向。为了进一步了解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现状问题,对内蒙古锡林... 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补奖是以实现草原牧区经济社会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谐一致,调节草原生态环境利益相关主体间利益平衡和重构,通过制度安排达到公平、正义、秩序的目的指向。为了进一步了解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现状问题,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等草原牧区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通过梳理和分析当前草原牧区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效果问题,提出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 利益平衡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经济法价值目标的透视——兼论其经济法价值目标实现的法律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茂波 朱丽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7851-7853,共3页
分析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提高牧民收入和协调区域发展的政策目标。对其经济法价值目标进行透视,表明其内含了经济法的公平分享利益、国家合理补偿、实质公平和社会和谐的价值诉求。为有效实现草原生态保护补... 分析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提高牧民收入和协调区域发展的政策目标。对其经济法价值目标进行透视,表明其内含了经济法的公平分享利益、国家合理补偿、实质公平和社会和谐的价值诉求。为有效实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经济法价值目标,需要建立草原生态保护投入、财政转移支付、公共投入和补贴的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 补助奖励机制 经济法价值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奖政策实施、肉羊价格波动对牧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111户牧户实地调查数据 被引量:13
11
作者 祁晓慧 刘贺贺 +1 位作者 张宝 乔光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5-892,共8页
本文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肉羊价格波动双重背景下的牧民收入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肉羊价格波动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创造最高收入是牧民生产决策的核心;肉羊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牧民生产行为,与牧民收入呈显著... 本文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肉羊价格波动双重背景下的牧民收入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肉羊价格波动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创造最高收入是牧民生产决策的核心;肉羊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牧民生产行为,与牧民收入呈显著正相关;政策的激励作用存在阶段性,激励程度与肉羊价格的变化趋势相反;牧民的"惜卖"行为使其面临巨大的金融负债危机,后续发展容易进入盲区。因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要与市场机制挂钩,才能实现显著的激励作用,促进牧民生产行为的转变,保证牧民收入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肉羊价格 牧民收入 生产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草原生态保护视角的减畜补贴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晓倩 王济民 王明利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0,共5页
我国90%以上的草原已退化,并且还在不断扩大,虽然采取的治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草原退化,但产权制约、监理执法困难、政策手段单一以及忽视牧民增收还是目前退化草原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提出减畜补贴的观点:给予小牲畜(绵羊... 我国90%以上的草原已退化,并且还在不断扩大,虽然采取的治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草原退化,但产权制约、监理执法困难、政策手段单一以及忽视牧民增收还是目前退化草原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提出减畜补贴的观点:给予小牲畜(绵羊、山羊)50元/只、大牲畜(牛)600元/头的直接补贴,同时给减畜牧户家庭每人200kg基本生活口粮和燃料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补贴和灾害保险补贴,做到在保护草原生态的同时促进牧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 退化 减畜补贴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态视角下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提升路径研究——基于藏北地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晓园 高启杰 +1 位作者 黄圣男 王国刚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7-745,共9页
【目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草原补奖政策”)可有效改善牧民生活、促进生产转型和保护生态环境。【方法】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方法,探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 【目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草原补奖政策”)可有效改善牧民生活、促进生产转型和保护生态环境。【方法】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方法,探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荒漠草原3类典型社区牧民群众对现行草原补奖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组态效应。【结果】补贴时效为解释牧民草原补奖政策高满意度的必要条件;条件组态呈现出“殊途同归”的特点,其中单因素政策认知是最重要的驱动要素;条件组态间具有共性与互补关系,培育政策和生态认知具有普适性;荒漠草原地区牧民受生计资本影响较小。【结论】要分区施策、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实施方案,提高补奖资金发放效率,探索多元化的补偿方式。同时,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宣传网,提高牧民的生态及政策认知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政策满意度 fsQCA 组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效应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志东 刘某承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5-1135,共11页
草原补奖政策旨在维持草地生态功能,促进牧民增收,是当前我国草原生态补偿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依照政策的主体思路,梳理已有的政策效应评价研究,并对我国草原补奖政策做出总体效应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草原补奖政策存在制度体系缺... 草原补奖政策旨在维持草地生态功能,促进牧民增收,是当前我国草原生态补偿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依照政策的主体思路,梳理已有的政策效应评价研究,并对我国草原补奖政策做出总体效应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草原补奖政策存在制度体系缺失以及补奖标准偏低等问题,牧民对政策的满意程度存在区域差异,补奖资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牧民收入但对牧民减畜的激励作用有限。自2010年以来,我国草地生态恢复总体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局部区域效果不佳。未来的研究可适当聚焦于草地生态功能恢复产生的经济效益,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覆盖更广泛的政策试点区域,探明政策启动以前的牧民生计、草原生态基线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补奖政策 补奖标准 政策满意度 牧民生计 草地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牧民收入影响探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晓萍 恩和 《农业展望》 2017年第3期24-28,共5页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其以补贴和奖励的方式鼓励牧民参与草原生态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牧民的生活水平。以内蒙古阿巴嘎旗、阿拉善左旗和新巴尔虎右旗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探究草原生态保...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其以补贴和奖励的方式鼓励牧民参与草原生态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牧民的生活水平。以内蒙古阿巴嘎旗、阿拉善左旗和新巴尔虎右旗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探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对牧民家庭收入的影响。建议未来根据价格变动调整补贴方式与金额、加强活畜收购价的监督和规范,来推动牧民收入的增加以及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补助奖励 禁牧 草畜平衡 经济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对植被恢复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晓婧 童敏之 李桦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9-266,共8页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2000-2019年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估计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的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以牲畜规模为中介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对草原植被恢复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影...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2000-2019年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估计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的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以牲畜规模为中介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对草原植被恢复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导致草地NPP(net primary product)降低了2.28%,且该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牲畜总规模和舍饲规模在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对草原植被恢复的作用机制中都存在中介效应,通过牲畜总规模的增加抑制了草原植被的恢复,但通过舍饲规模的增加能够促进草原植被的恢复,舍饲饲养模式是更符合草原生态保护要求的路径。因此,提出加强对偷牧等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惩罚力度,优化牲畜饲养技术,加大对舍饲饲养方式的奖补力度和方式,提高人工草场的建设数量和质量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奖补政策 草地NPP 牲畜规模 双重差分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轮草原奖补政策满意度评价的实证研究——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晓萍 恩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1期219-222,258,共5页
基于牧民对第一轮和第二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简称草原奖补政策)满意度评价的调研数据,对比分析两轮政策的满意度,运用描述统计法和有序Logit回归模型,探究牧民对草原奖补政策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牧民对... 基于牧民对第一轮和第二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简称草原奖补政策)满意度评价的调研数据,对比分析两轮政策的满意度,运用描述统计法和有序Logit回归模型,探究牧民对草原奖补政策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牧民对第二轮草原奖补政策满意度评价有所提高,总体满意度提高16.2百分点;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的牧民对草原奖补政策满意度评价存在差异;补贴金额、牧业收入、草料支出等对政策满意度评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奖补政策 满意度 评价对比 影响因素 有序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草原生态奖励补助政策实施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古丽扎尔·阿布都维力 卡斯拉 张鲜花 《草食家畜》 2021年第4期44-50,共7页
本文基于2019年对新疆呼图壁县入户调研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效果及其影响。调查结果表明,新一轮草原生态奖励补助政策实施后,草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牧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牧民对奖补政策实施满意度较高,... 本文基于2019年对新疆呼图壁县入户调研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效果及其影响。调查结果表明,新一轮草原生态奖励补助政策实施后,草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牧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牧民对奖补政策实施满意度较高,但在全面推行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时,仍需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研究结果可为补充和完善草原奖补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生态保护 补助奖励政策 禁牧 草畜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态度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康晓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82-1288,共7页
基于内蒙古边疆牧区9个典型牧业旗县获取的449个牧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不同类型样本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以下简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现行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持肯定态度... 基于内蒙古边疆牧区9个典型牧业旗县获取的449个牧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不同类型样本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以下简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现行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持肯定态度并愿意继续参与的牧户占比更大,不同类型牧户补奖态度的影响因素差异明显。由于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禁牧型牧户的放牧行为限制较多,对牧户家庭收入、家庭成员就业以及社会保障带来较大消极影响,该类牧户对现行补奖政策的接受度较低。草畜平衡型牧户对草场的依赖程度与禁牧型牧户相比有所减轻,牧户对于补奖标准的公平性评价越高,牧户拥有的人均草场面积越广,家庭生计多样性指数越大,牧户越愿意继续参与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因此,建议健全牧户补奖参与机制,多措并举提升牧户畜牧业收入和非牧收入,完善补奖配套机制以提升禁牧户福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牧区 牧户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补奖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善左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农牧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温都娜 郑淑华 +3 位作者 吴团荣 乌仁曹 敖特根巴雅尔 建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3期203-208,共6页
从阿拉善左旗生态补助奖励政策产生社会经济效益出发,分析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2013—2015年)至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2016年)的实施对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实施草地生态补贴激励政策,草地、禁牧... 从阿拉善左旗生态补助奖励政策产生社会经济效益出发,分析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2013—2015年)至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2016年)的实施对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实施草地生态补贴激励政策,草地、禁牧和耕地大幅度减少的趋势,吻合阿拉善左旗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注重生态保护,认真落实生态补奖政策。并且,农牧民的生产方式有了转变,在政府正确政策的引领下,由原来粗放、落后型生产方式(天然放牧)向集约、规模型生产方式(舍饲圈养、蔬菜大棚等)转变,生产投入减少,但整体来看阿拉善左旗依然以牧业为主,农牧户、打工人口比重增加。农牧民家庭收入均有提升,家庭支出整体上生活性支出的比重较大。对农牧民意愿的分析表明:满意程度与家庭平均收入成正比。随着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农牧民对补奖政策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也逐年提高了。2016年60%的农牧民愿意实施草生态补奖政策,对推动生态补奖政策的继续实施有一定的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农牧民 生产生活 阿拉善左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