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reduced graphene oxide produced by plant extract on anti-corrosion behaviour of epoxy coating
1
作者 FOROUZESH Shervin JAFARI Hassan SADEGHZADEH Ahma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3期820-836,共17页
Graphene oxide (GO) reduced by Stachys lavandulifolia extract (SLE) was produced and characterised. The anti-corrosion behaviour of epoxy coatings containing GO and rGO nanosheets was investigated. FESEM-EDS, FT-IR, a... Graphene oxide (GO) reduced by Stachys lavandulifolia extract (SLE) was produced and characterised. The anti-corrosion behaviour of epoxy coatings containing GO and rGO nanosheets was investigated. FESEM-EDS, FT-IR, and Raman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nanosheets and epoxy coatings. EIS experiment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corrosion behaviour of the coatings. The O/C ratio for GO and rGO-SLE was found to be 2.5 and 4.5, indicating a decrease in the carbon content after the reduction of GO, confirming the adsorption of SLE onto the GO nanosheets. The successful reduction of GO in the presence of SLE particles was confirmed by disappearing the C=O peak an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C-O-C bond intensity. The epoxy/rGO- SLE coatings exhibited the highest double-layer thickness and excellent corrosion resistance compared to neat epoxy and epoxy/GO coatings, emphasizing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rGO in enhancing the protective performance of epoxy coatings. The highest values for total charge transfer and film resistances and the inhibition efficiency were observed to be 6529 Ω·cm^(2) and 90%, respectively, for the epoxy/rGO-SLE coated steel plate.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epoxy/0.15 wt.% rGO-SLE coating demonstrates the best corrosion resistance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ene oxide coating EPOXY corrosion NANOSHEET Stachys lavandulifol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含量对铝基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
2
作者 陈文聪 邓皓源 +4 位作者 石情文 张子怡 孙一 罗国强 沈强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9-600,共12页
为研究聚偏二氟乙烯(PVDF)含量对铝基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通过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包覆量为2%~14%的Al@PVDF复合粉体。结合热重-差热分析、定容燃烧及同步点火等测试方法,对比分析了复合铝粉的热反应性和相应固体推进剂的能量及... 为研究聚偏二氟乙烯(PVDF)含量对铝基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通过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包覆量为2%~14%的Al@PVDF复合粉体。结合热重-差热分析、定容燃烧及同步点火等测试方法,对比分析了复合铝粉的热反应性和相应固体推进剂的能量及燃烧性能。结果表明,PVDF包覆结构能显著提高铝粉的热反应性,PVDF包覆量为6%时,铝粉的热增重和放热焓达最大值78.96%和16.14 k J·g^(-1)。随PVDF含量的增加,固体推进剂的释能量呈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变化趋势,包覆量为10%时,固体推进剂最大放热量为6026 J·g^(-1)、增压值为4.45 MPa;铝氧反应的点火延迟由53 ms降低至12 ms;燃速压力指数由0.43降至0.36再降至0.26的三阶段演变。冷凝燃烧产物(CCPs)阐明了PVDF含量对燃烧性能的阶段性作用机制:低包覆量(2%~4%)时,热解产物抑制铝熔融团聚;中包覆量(6%~8%)时,能加速颗粒破碎点火,还会诱发二次团聚;高包覆量(10%~14%)时,过量热解产物会促进团聚体在气相区的二次破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固体推进剂 铝粉 pvdf含量 包覆 燃烧性能 团聚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层析膜的制备及在胶体金试纸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卞庆东 李永晖 +3 位作者 汪朝晖 周玥 汪效祖 崔朝亮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7,91,共9页
免疫层析技术常用硝酸纤维素(NC)膜,但其被国外垄断且易燃、稳定性差,而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化学稳定性好、蛋白吸附强的优点.以PVDF为膜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聚乙二醇(PEG600)为添加剂,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采用蒸汽诱... 免疫层析技术常用硝酸纤维素(NC)膜,但其被国外垄断且易燃、稳定性差,而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化学稳定性好、蛋白吸附强的优点.以PVDF为膜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聚乙二醇(PEG600)为添加剂,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采用蒸汽诱导相转化法制膜.研究了添加剂PEG600用量、蒸汽诱导时间、蒸汽温度对膜结构、孔径、接触角及蛋白吸附量的影响;采用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对PVDF膜改性,通过动态接触角、毛细流动时间、蛋白吸附量对膜进行测试,并制备成试纸条.结果表明:当制膜条件为质量分数2%PEG600、蒸汽诱导时间20 min、蒸汽温度50℃时,膜的孔径约为7.4μm、接触角为85.1°、蛋白吸附量为22.6μg/cm^(2);用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CMT)改性后,PVDF膜的毛细流动时间为199 s,蛋白吸附量达到75.7μg/cm^(2),且试纸条有显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 蒸汽诱导相转化法 表面涂覆改性 侧流免疫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颗粒对Ni-Graphene复合沉积层组织结构及性能的优化
4
作者 孟良 胡勤友 +1 位作者 施朝健 黄常海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9-268,278,共11页
目的电沉积技术制备Ni-Cr-Graphene复合沉积层,调查不同Cr颗粒浓度对复合沉积层组织结构及性能的优化影响。方法利用电沉积技术在镍铝青铜(NAB)表面制备出Ni-Cr-Graphene复合沉积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 目的电沉积技术制备Ni-Cr-Graphene复合沉积层,调查不同Cr颗粒浓度对复合沉积层组织结构及性能的优化影响。方法利用电沉积技术在镍铝青铜(NAB)表面制备出Ni-Cr-Graphene复合沉积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与拉曼光谱仪(Raman),对复合沉积层的形貌、成分与组织结构(晶粒大小、结晶形状及结晶织构)进行表征,并采用显微硬度计与电化学工作站分别对沉积层的硬度及耐腐蚀性能进行调查。结果Graphene颗粒使得纯Ni沉积层中的Ni晶粒尺寸由175.3 nm减小到Ni-0Cr-4Graphene沉积层中的Ni晶粒尺寸60.5nm。随着Cr颗粒质量浓度进一步从0g/L增加到100 g/L,Ni-Cr-Graphene复合沉积层中的Cr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23.8%,且Ni晶粒尺寸进一步减小到Ni-100Cr-4Graphene沉积层的29.1nm,Ni[200]结晶织构被消除。Graphene与Cr颗粒显著提高了Ni-CrGraphene复合沉积层的表面硬度,所有复合沉积层的显微硬度均高于纯Ni沉积层(260.1HV0.2),且在100 g/L Cr颗粒浓度下,沉积层平均显微硬度为489.8HV0.2。同时Graphene与Cr颗粒改善了Ni-Cr-Graphene复合沉积层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在100 g/L Cr颗粒浓度下,复合沉积层的自腐蚀电位(Ecorr)为-0.21 V,自腐蚀电流密度(Jcorr)为0.25μA/cm^2,其相对纯Ni沉积层Jcorr(7.01μA/cm^2)降低了1个数量级。结论溶液中Cr颗粒浓度的增加引起了Ni-Cr-Graphene复合沉积层中Cr含量的增加,使得更多Cr颗粒与Graphene颗粒共同作为Ni金属结晶形核点,促进了Ni的晶粒细化与织构转变,最终提高了复合沉积层的硬度与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石墨烯 镍基复合沉积层 组织结构 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智能包装及物流监控的PVDF压电薄膜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魏昌洲 唐霞 +1 位作者 张韬 张一帆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56-1863,共8页
在物联网+时代,物流运输监管需要包装智能化。智能包装能够记录运输过程中的物流信息,并提供给用户及监管部门。结合现有包装生产技术,研制一种低成本、一次性使用、可量产的柔性压电传感器十分必要。用PVDF压电墨水,通过涂布的方法在... 在物联网+时代,物流运输监管需要包装智能化。智能包装能够记录运输过程中的物流信息,并提供给用户及监管部门。结合现有包装生产技术,研制一种低成本、一次性使用、可量产的柔性压电传感器十分必要。用PVDF压电墨水,通过涂布的方法在柔性基底上制备了高性能压电薄膜。实验证明,不同溶剂对PVDF薄膜的结晶度及晶相形成有较大影响。晶相优化后的压电薄膜经过进一步电晕极化,其压电性能提高了一倍。用极化后的压电薄膜制备的压电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柔性/共型性、优异的耐弯曲性和鲁棒性。其循环冲击测试结果证明压电传感器具有可重复和持久使用性。这一PVDF柔性压电薄膜传感器可直接印刷在包装箱体或包装膜上,用于智能物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压电传感器 pvdf墨水 涂布印刷 智能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mimetic Mineralizated and Nano-Ag Loadedgraphene Oxide/Chitosan Hybrid Scaffold for Osteoinduction and Antibacterium
6
作者 XIE Chaoming LU Xiong JIANG Lili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14-114,共1页
Graphene oxide (GO) is a graphene derivatives that has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graphene basal plane, such as hydroxyl, carbonyl, epoxy and carboxyl groups. GO is considered as a promising material f... Graphene oxide (GO) is a graphene derivatives that has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graphene basal plane, such as hydroxyl, carbonyl, epoxy and carboxyl groups. GO is considered as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biological applications owing to its excellent surface functionalizability, high specific suface area and good biocompatibility. In this study, GO/chitosan hybrid scaffolds were prepared for tissue engineering. Nano silver was loaded into the scaffold to improve its antibacterial ability and biomimetic Ca-P coatings were deposited on the scaffold surface to enhance its osteoconductivity. First, GO was prepared by the chemical oxidization of graphite. Secondly, nano-Ag loaded GO was prepared by chemical reducing Ag ions in GO solutions. Then, nano-Ag loaded GO solution was mixed with CS solution to form GO-CS gel. Chitosan (CS) and GO were crosslinked by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of GO and NH2 groups of CS. The gel were freeze dried to produce nano-Ag loaded GO/CS hybrid porous scaffolds. Finally, the as-prepared scaffolds were immersed the into a supersaturated calcium phosphate solution (SCPS) for 7 days to deposite CaP coatings on the surface of the micropores. SEM images showed that nano-Ag uniformly distributed in the scaffold and the CaP covered most of the scaffold surfaces. In vitro cell culture and antimicrobial test indicated the biomimetic mineralized Ag-CS-GO scaffolds have good osteoconductivity and bactericidal 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ene oxide CHITOSAN SCAFFOLD BIOMIMETIC CaP coatings nano-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法增强型PVDF/GO中空纤维膜结构构筑与机理
7
作者 赵微 陈凯凯 +2 位作者 金欣 严海波 张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344-6355,共12页
目前,膜生物反应器(MBR)用中空纤维膜量大,制备过程中使用溶剂易造成二次污染,本文采用绿色稀释剂热致相分离(TIPS)法与纤维增强联用技术制备了大通量、高强度氧化石墨烯(GO)掺杂编织管增强型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GO表面具有含... 目前,膜生物反应器(MBR)用中空纤维膜量大,制备过程中使用溶剂易造成二次污染,本文采用绿色稀释剂热致相分离(TIPS)法与纤维增强联用技术制备了大通量、高强度氧化石墨烯(GO)掺杂编织管增强型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GO表面具有含丰富氧官能团可明显改善PVDF中空纤维膜渗透通量与亲水性(抗污染性)。结果表明:纤维增强技术可使中空纤维膜断裂强度223.75MPa,随GO含量增加,增强型PVDF中空纤维膜水接触角值从102.04°降低至89.71°,纯水通量从920.74L/(m_(2)·h)增至1417.45L/(m_(2)·h)。经实验用MBR小试装备测试膜活性污泥过滤表明,其截留率大于99.50%,稳定运行后截留率仍大于98%。因此,本文全流程绿色制备的增强型PVDF中空纤维膜对替代目前市场二次污染中空纤维膜可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氧化石墨烯 中空纤维膜 热致相分离法与纤维增强联用技术 绿色稀释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MC/PEI涂层改性PVDF超滤膜的分离和抗污染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茜蕙 刘俊良 +1 位作者 张干伟 黄逸轩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6,共10页
为了减轻膜污染和提高膜的分离性能,采用一步沉积法将双醛羧甲基纤维素(DCMC)和聚乙烯亚胺(PEI)涂覆在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的表面.DCMC上的醛基可以和PEI上的氨基在膜表面发生席夫碱反应,形成化学交联.与纯PVDF膜相比,DCMC/PEI涂层... 为了减轻膜污染和提高膜的分离性能,采用一步沉积法将双醛羧甲基纤维素(DCMC)和聚乙烯亚胺(PEI)涂覆在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的表面.DCMC上的醛基可以和PEI上的氨基在膜表面发生席夫碱反应,形成化学交联.与纯PVDF膜相比,DCMC/PEI涂层改性膜具有更高的亲水性(水接触角<40°)和收缩的孔径(平均孔径≈20.32 nm).以腐殖酸(HA)、牛血清白蛋白(BSA)和海藻酸钠(SA)为代表,研究DCMC/PEI涂层改性膜的分离和抗污染性能.涂层膜对HA、BSA和SA具有超过93%的截留率和通量恢复率(FRR),相比原PVDF膜提升了38%.这种兼具高分离和抗污染性能的纤维素涂层膜,为废水净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超滤膜 涂层 双醛羧甲基纤维素 聚乙烯亚胺 天然有机物 抗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合金表面石墨烯/环氧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防腐耐磨性能研究
9
作者 胡天昌 徐宁 +4 位作者 陈雷雷 李昊坤 李毅 秦宝锋 胡丽天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13,共7页
【目的】通过石墨烯与环氧树脂的复合来改善纯环氧涂层耐腐蚀性能较差且摩擦系数高的缺陷,实现铜合金表面涂层耐腐蚀耐磨性协同功能一体化。【方法】石墨烯被用作填料分散到无溶剂型环氧涂料中,探讨了石墨烯含量对铜合金表面环氧涂层耐... 【目的】通过石墨烯与环氧树脂的复合来改善纯环氧涂层耐腐蚀性能较差且摩擦系数高的缺陷,实现铜合金表面涂层耐腐蚀耐磨性协同功能一体化。【方法】石墨烯被用作填料分散到无溶剂型环氧涂料中,探讨了石墨烯含量对铜合金表面环氧涂层耐腐蚀性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石墨烯/环氧复合涂层的腐蚀电流密度明显低于纯环氧涂层。同时,相较于纯环氧涂层,石墨烯/环氧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与磨损率可分别降低50%和91.6%。【结论】石墨烯/环氧复合涂层可显著改善铜基摩擦副的耐腐蚀性及耐磨性,并且适当的石墨烯含量可实现涂层协同耐腐蚀/耐磨增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合金 环氧涂层 石墨烯 耐腐蚀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石墨烯复合镀层对7075铝合金性能优化研究
10
作者 张兰 杨怡 +1 位作者 马会中 张雪芳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38,共4页
为探究镍-石墨烯复合镀层对7075铝合金性能的影响,利用单因素试验在无机溶剂体系下通过电沉积的方式制备出不同石墨烯添加量的镍-石墨烯复合镀层,并测试分析其耐磨性与耐腐蚀性。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拉曼光谱对镍... 为探究镍-石墨烯复合镀层对7075铝合金性能的影响,利用单因素试验在无机溶剂体系下通过电沉积的方式制备出不同石墨烯添加量的镍-石墨烯复合镀层,并测试分析其耐磨性与耐腐蚀性。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拉曼光谱对镍-石墨烯复合镀层的微观结构和组成成分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镍-石墨烯复合镀层能有效提高7075铝合金的耐磨性与耐腐蚀性,且当添加3 g/L石墨烯的复合镀层性能最佳,此时复合镀层耐磨系数为0.29,腐蚀电流密度为1.15×10^(-4)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石墨烯镀层 7075铝合金 耐磨性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ZIF-67/水性环氧复合涂层的制备及防腐性能
11
作者 黄亚文 张田田 +3 位作者 邓莉 张炜亮 陈俊 胡程耀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8,共9页
针对氧化石墨烯(GO)无自修复性能和沸石类金属有机框架(MOFs)聚合物的腐蚀介质屏蔽性能较弱等实际问题,将具有主被动协同防腐作用的GO/MOFs复合纳米颗粒作为防腐填料,加到水性环氧树脂涂层(WEP)中从而提升防腐性能。通过微观形貌观察、... 针对氧化石墨烯(GO)无自修复性能和沸石类金属有机框架(MOFs)聚合物的腐蚀介质屏蔽性能较弱等实际问题,将具有主被动协同防腐作用的GO/MOFs复合纳米颗粒作为防腐填料,加到水性环氧树脂涂层(WEP)中从而提升防腐性能。通过微观形貌观察、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和盐水浸泡实验对涂层的附着力和防腐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复合纳米涂层的吸水率比纯WEP涂层降低6%。在3.5%盐水中浸泡7 d后,复合纳米填料的添加量达到0.3%时,复合涂层的阻抗模量仍能保持1.9×10^(8)Ω·cm^(2),表现出优异的防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沸石类金属有机框架聚合物 水性环氧树脂涂层 MOFS 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氧化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涂层的耐蚀性
12
作者 李红玲 杨阳 +2 位作者 刘振锋 原平方 谢艳新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9,共6页
用聚苯胺(PANI)改性氧化石墨烯(GO),通过化学氧化聚合方法在Q235低碳钢表面制备了含不同量氧化石墨烯的聚苯胺(PANI)增强环氧树脂(EP)复合涂层,通过附着力测试、电化学测试和浸泡试验等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含量对复合涂层附着力和耐蚀性的... 用聚苯胺(PANI)改性氧化石墨烯(GO),通过化学氧化聚合方法在Q235低碳钢表面制备了含不同量氧化石墨烯的聚苯胺(PANI)增强环氧树脂(EP)复合涂层,通过附着力测试、电化学测试和浸泡试验等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含量对复合涂层附着力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的耐蚀性随着氧化石墨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当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为0.4%时,复合涂层的防腐蚀效果最好;加入氧化石墨烯的复合涂层的耐蚀性优于PANI/EP涂层。PANI/GO/EP复合涂层的附着力为0级,防腐蚀效率达到99.86%,长期有效保护时间为91 d;与PANI/EP涂层相比,PANI/GO/EP复合涂层的长效性提高了约4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聚苯胺 改性 复合涂层 防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石墨/硬质合金自润滑涂层性能
13
作者 张悦 郑钰 +2 位作者 何星池 陈飞 董福宇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
【目的】硬质合金是一种以微米级难熔金属化合物(WC、TaC、TiC、NbC)粉末为硬质相,以过渡族金属(Co、Fe、Ni)粉末为烧结黏结相,经高温烧结制备而成的合金。硬质合金因具有高硬度、高强度、耐磨耐腐蚀性和良好高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刀具... 【目的】硬质合金是一种以微米级难熔金属化合物(WC、TaC、TiC、NbC)粉末为硬质相,以过渡族金属(Co、Fe、Ni)粉末为烧结黏结相,经高温烧结制备而成的合金。硬质合金因具有高硬度、高强度、耐磨耐腐蚀性和良好高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刀具材料等工业领域,被称为“工业牙齿”。随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数控机床、轨道交通、核工程、新能源、先进医疗装备、环保节能装备等高端制造产业对高性能高稳定性刀具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采用涂层镀膜等表面处理方法将固体润滑剂涂覆在刀具表面,或将固体润滑剂作为添加剂加入刀具材料基体,利用固体润滑剂高温稳定的优点,在服役刀具表面形成连续的固态润滑层,有利于刀具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方法】以WC-Co硬质合金粉末(粒径15~45μm)为耐磨组元,以石墨粉末(粒径80~200μm)为固体润滑剂,通过球磨法制备球形复合粉末,采用等离子喷涂工艺将复合粉末沉积为石墨/WC-Co涂层,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能量密度27 keV、脉冲间隔15 s)进行辐照处理,辐照次数为1、10、20和30。对处理后涂层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观察。【结果】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后,重熔涂层表面致密平整,改性层厚度可达294μm,表面硬度最高可达800 HV,平均摩擦系数最低可降至0.10。显微结构分析表明,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后涂层表面生成纳米尺寸的WC相、Co_(3)W_(9)C_(4)相和类金刚石结构,使涂层表面显微硬度大幅提高;电子束使涂层表面大块石墨溶解后重新析出,生成椭球状石墨,同时石墨在电子束作用下分离成石墨烯片层,均匀覆盖在涂层表面,有效降低了涂层表面的摩擦系数;部分石墨转变为金刚石结构,有效提升了涂层的表面硬度。【结论】采用热喷涂沉积和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的两步技术,制备了表面均匀、致密细小的WC-Co合金,诱导了球状石墨、石墨烯和金刚石共同组成复合碳结构,有效提高了涂层的硬度并降低表面的摩擦系数。所制备的纳米复合自润滑涂层为高端装备制造刀具行业提供了一种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石墨/硬质合金涂层 石墨烯 金刚石 耐磨性能 显微组织 相组成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钕铁硼电沉积Co-Mo-P/GO复合镀层及耐蚀性研究
14
作者 李孝坤 雷鸣科 黄帅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9,共9页
在烧结钕铁硼表面电沉积掺杂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简写为GO)片的Co-Mo-P/GO复合镀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复合镀层的物相结构、形貌及表面成分,并采用电化学工作站结合浸泡腐蚀方法测试复合镀层的耐蚀性。结果... 在烧结钕铁硼表面电沉积掺杂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简写为GO)片的Co-Mo-P/GO复合镀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复合镀层的物相结构、形貌及表面成分,并采用电化学工作站结合浸泡腐蚀方法测试复合镀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Co-Mo-P/GO复合镀层的表面成分主要为Co、Mo、P和C元素,与Co-P合金镀层和Co-Mo-P合金镀层相比具有更致密表面结构。Co-Mo-P/GO复合镀层的电荷转移电阻以及在频率为10^(–2)Hz处的阻抗模值分别达到3.12×10^(3)Ω·cm^(2)、9.64×10^(3)Ω·cm^(2),较烧结钕铁硼分别提高约1700Ω·cm^(2)、6500Ω·cm^(2),腐蚀电流密度(9.52×10^(–7)A/cm^(2))较烧结钕铁硼的降低幅度超过一个数量级。Co-Mo-P/GO复合镀层的腐蚀速率仅为4.42 mg/(cm^(2)·h),较烧结钕铁硼降低约59%,并且在3.5%氯化钠溶液中浸泡72 h后整体腐蚀程度最轻。GO在Co-Mo-P/GO复合镀层中呈较均匀分散状态,起到明显细化晶粒作用并且极大增加腐蚀阻力,因而复合镀层的耐蚀性好于Co-P合金镀层和Co-Mo-P合金镀层,能显著提高烧结钕铁硼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o-P/GO复合镀层 电沉积 烧结钕铁硼 氧化石墨烯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谷氨酸改性氧化石墨烯复合环氧树脂涂层的制备及防腐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伟 杜伟 +6 位作者 郭铁滨 关潇卓 王铁铮 高健桐 张楠 李达 张兰河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435,共12页
采用L-谷氨酸(L-Glu)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改性以提高GO的分散性,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L-GO)作为填料掺杂至环氧树脂(EP)中,制备L-GO/EP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改性前后GO的形貌结构... 采用L-谷氨酸(L-Glu)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改性以提高GO的分散性,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L-GO)作为填料掺杂至环氧树脂(EP)中,制备L-GO/EP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改性前后GO的形貌结构和表面特性;识别涂层的硬度、耐磨性和附着力等指标的变化,评价涂层的物理性能;利用热重分析仪(TG)、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和极化曲线(Tafel)考察L-GO/EP的热稳定性和防腐性能。结果表明:与GO相比,改性后的L-GO纳米片层间距增加0.115nm,ID/IG由0.98增加至1.01,L-GO具有更高的无序水平;L-Glu附着于GO表面,增加了GO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性,解决了GO的团聚问题,提高了涂层的稳定性。与EP和GO/EP相比,L-GO/EP涂层具有最高的硬度(5H)、耐磨性(0.9L/μm)、柔韧性(3mm)、耐冲击强度(50cm)和附着力(1级)。与EP相比,L-GO/EP涂层的腐蚀电流密度由2.85×10^(−6)A/cm^(2)下降到7.65×10^(-8)A/cm^(2),极化电阻由2.06×10^(4)Ω·cm^(2)增加到5.79×10^(5)Ω·cm^(2)。L-GO/EP涂层的防腐性能提高与L-GO分散性和物理阻隔性能增加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氧化石墨烯 环氧树脂涂料 复合涂层 分散性 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包被PVDF膜吸附法检查中药注射剂缩合鞣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段为钢 柯瑾 +3 位作者 李奇峰 段晓花 张陆勇 江振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16-1919,共4页
目的试图建立一种操作简便、检查限量极低并适合中药注射剂缩合鞣质检查方法。方法将蛋白质包被的PVDF膜片安装在一滤过孔径为2 mm的过滤装置上,将一定体积的中药注射剂溶液通过蛋白质包被PVDF膜,用有机溶剂脱去杂色,根据膜片颜色深浅... 目的试图建立一种操作简便、检查限量极低并适合中药注射剂缩合鞣质检查方法。方法将蛋白质包被的PVDF膜片安装在一滤过孔径为2 mm的过滤装置上,将一定体积的中药注射剂溶液通过蛋白质包被PVDF膜,用有机溶剂脱去杂色,根据膜片颜色深浅判断缩合鞣质限量。结果当通过蛋白质包被PVDF膜的样品体积为0.5 mL时检查限量约为0.07 mg/mL,检查限量低于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本法能直接检测出4种上市中药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和灯盏细辛注射液)存在微量缩合鞣质。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检测限低,可以用于中药注射剂微量缩合鞣质限量的严格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鞣质 蛋白质包被pvd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封端型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复合聚氨酯UV固化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夏贤良 娄育培 +2 位作者 李道壮 吴晓静 李再峰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7,共6页
为提高聚氨酯紫外光固化涂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基于聚氨酯化学反应,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对氧化石墨烯(GO)实现了化学接枝,制备出新型氧化石墨烯(HEMA@GO)。探讨了HEMA@GO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协... 为提高聚氨酯紫外光固化涂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基于聚氨酯化学反应,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对氧化石墨烯(GO)实现了化学接枝,制备出新型氧化石墨烯(HEMA@GO)。探讨了HEMA@GO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协同复合对聚氨酯基UV固化涂层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接枝型氧化石墨烯的层间距由接枝前的0.89 nm扩大到2.10 nm,改善了GO在聚氨酯基体中的分散能力和界面相互作用;当HEMA@GO和MWCNTs的添加量分别为1.0%、3.0%时,聚氨酯膜的拉伸强度和涂层硬度达到了最佳,分别为13.6 MPa和6H。此外,HEMA@GO和MWCNTs的协同作用,显著降低了聚氨酯涂层的方块电阻,从空白涂层的1012 kΩ/□降至7.1 kΩ/□,展现出优异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提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UV固化树脂 改性氧化石墨烯 多壁碳纳米管 力学性能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功能化石墨烯增强丙烯酸聚氨酯涂料的耐腐蚀性
18
作者 都俐俐 安永生 +6 位作者 陈智杰 马骥 杜一帆 胡济辉 张江伟 陈睿杰 邱萍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20,共7页
【目的】解决丙烯酸聚氨酯涂层缺陷或局部破损后,涂层快速失效问题。【方法】使用一锅法制备了聚吡咯(PPy)改性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修饰的石墨烯粉末(Gr-PPy),并将其应用于丙烯酸聚氨酯防腐涂层。通过扫描电镜(SEM)、拉曼光谱仪... 【目的】解决丙烯酸聚氨酯涂层缺陷或局部破损后,涂层快速失效问题。【方法】使用一锅法制备了聚吡咯(PPy)改性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修饰的石墨烯粉末(Gr-PPy),并将其应用于丙烯酸聚氨酯防腐涂层。通过扫描电镜(SEM)、拉曼光谱仪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Gr-PPy纳米颗粒的微观结构和组成,并用电化学阻抗谱和中性盐雾试验评估涂层的耐腐蚀性。【结果】添加Gr-PPy的丙烯酸聚氨酯涂层(PPY)耐腐蚀性显著提升。其中PPY3涂层耐腐蚀性最佳,在3.5%NaCl溶液中浸泡42 d后,其低频(0.01 Hz)阻抗模值为5.3×10^(10)Ω·cm^(2),在672 h中性盐雾试验后腐蚀情况最轻微。【结论】PPY3涂层优异的防腐性能归因于抗渗透的石墨烯片的物理屏障和PPy的钝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聚吡咯 协同作用 防腐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防水透湿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喜林 刘让同 +3 位作者 刘淑萍 于媛媛 耿长军 胡泽栋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10,共5页
为深入了解聚偏氟乙烯(PVDF)/石墨烯纳米纤维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和防水透湿性能,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VDF/石墨烯纳米纤维复合膜。采用电镜扫描、水蒸气透湿仪、静态接触角测试仪和渗水性测试仪对纳米纤维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和防水透湿性... 为深入了解聚偏氟乙烯(PVDF)/石墨烯纳米纤维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和防水透湿性能,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VDF/石墨烯纳米纤维复合膜。采用电镜扫描、水蒸气透湿仪、静态接触角测试仪和渗水性测试仪对纳米纤维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和防水透湿性能进行了表征及测试。结果表明,当石墨烯浓度较低时通过超声波振荡以后能和PVDF纺丝液均匀混合,且石墨烯的添加会使得复合膜的纳米纤维平均直径增大;同时复合膜的孔隙率和透湿性得到提高,其透湿量由纯PVDF膜的2915.92 g/(m^2 24 h)提高到4415.37 g/(m^2 24 h),其静态接触角和静水压出现下降,接触角由纯PVDF膜的143.5°下降到125.3°,耐水压由纯PVDF膜的23.4 MPa下降到13.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石墨烯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防水透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分析在PVDF含量测试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翼 蒋荃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66,共4页
建筑用热熔型氟碳涂层中PVDF含量必须不低于70%,但目前该要求对于已涂装的干膜缺乏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热分析在微量分析领域具有突出的优势,笔者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与热重分析(TGA)应用于PVDF含量测试,形成了较为有效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 氟碳涂层 pvdf含量 热分析 DSC T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