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ies on Single Cell Culture in vitro in Wheat——The variation of grain protein content and its fractions from regenerated plants 被引量:1
1
作者 HuShanglian ZengHanb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1999年第1期1-8,共8页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dealing with the variation of major agronomic and yield characteristics of regenerated plants derived from single cell culture in vitro of commo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Cult...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dealing with the variation of major agronomic and yield characteristics of regenerated plants derived from single cell culture in vitro of commo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Cultivar NE 7742), the grain protein content and its fractions from regenerated plants with stable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from 1992 to 199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riation of grain protein content and its fractions in somaclones from single cell culture in vitro were very significant and the range was very wide (11531770%). Several types of variation were found in the studies, especially the type with higher protein content than that of cultivar NE 7742 (non-culture parent). Among them, -2069% of lines the grain protein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E 7742 and combined with high yielding potential. The tendency of variation of the four protein fractions showed that the variation of albumin was not obvious and maintained the same level as NE774 increased in some somaclones and decreased in others. However, the percentages both globulin and glutenin tended to increase. The variation of total amount of structural protein and the ratio between globulin and glutenin tended to increase. The variation of total amount of structural protein and the ratio between globulin and albumm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globuli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ulture in vitro. The variation of total amount of storage protein and the ratio between gliadin and glutenin was mainly affected by glutenin. The results mentioned abo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duction and screening of somaclonal variation could be an effective way in wheat improvement in combining high protein content with high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single cell culture in vitro somaclonal variation grain protein.2 the content of gliad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TL-Seq的水稻籽粒蛋白含量性状的QTL定位
2
作者 林添资 孙立亭 +10 位作者 景德道 余波 曾生元 李闯 钱华飞 杜灿灿 胡庆峰 杨军 周义文 巫章平 龚红兵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1-774,共14页
稻米蛋白质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解析稻米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机制对培育优质食味稻米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稻米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的镇粳2400和嘉禾218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利用QTL-Seq方法对RIL群体中的高、低蛋白质含量极... 稻米蛋白质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解析稻米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机制对培育优质食味稻米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稻米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的镇粳2400和嘉禾218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利用QTL-Seq方法对RIL群体中的高、低蛋白质含量极端家系进行混池重测序以定位稻米蛋白含量QTL位点,之后构建局部遗传连锁图谱,通过QTL Ici Mapping 4.1软件验证结果并精细定位。F_(8∶9)采用△SNP指数法分析得到4个QTL,分别位于第1、2和12染色体;F_(9∶10)使用ED方法分析得到分布于第1、2、6、7、8、9和11染色体上共8个QTL,其中位于第1染色体的37.64~39.61 Mb区间的QTL与F_(8∶9)检测到的第1染色体36.07~39.87 Mb区间的QTL重合,该QTL命名为qGPC1,位于标记1-3782~1-3834之间,物理距离为516 kb,表型贡献率和LOD值分别为13.20%和3.91。通过测序分析发现,镇粳2400和嘉禾218在已报道的调控籽粒蛋白质含量基因OsAAP6上无差异,因此该区间可能有一个新的基因调控稻米蛋白质含量。同时从RIL家系中筛选出低蛋白型种质做亲本培育出的镇稻1818,米饭食味分显著高于江苏省同熟期对照品种武运粳23号和优质食味主推品种南粳5055,株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武运粳23号和南粳5055显著增加。本研究为进一步克隆稻米蛋白质含量基因及解析遗传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且提供了可供育种利用的优异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食味品质 稻米蛋白质含量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年定点小麦的籽粒质量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
3
作者 唐娜 赵博慧 +5 位作者 刘保华 程媛媛 刘庆芳 苏娟娟 张波 魏益民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0-1099,共10页
为探明日照时数、降水量、气温等气象因子对大田生产小麦千粒重、籽粒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的影响规律,以2015至2022年邢台市和邯郸市定点收获的82份济麦22、60份师栾02-1、26份鲁原502小麦籽粒为参试样品,采集对应日均气温、日照时数、... 为探明日照时数、降水量、气温等气象因子对大田生产小麦千粒重、籽粒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的影响规律,以2015至2022年邢台市和邯郸市定点收获的82份济麦22、60份师栾02-1、26份鲁原502小麦籽粒为参试样品,采集对应日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等气象因子,分析小麦千粒重、籽粒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同年份两地配对分析显示,与邯郸市相比,邢台市小麦生产的气候特点为日平均气温较低,降水量较少。邯郸市收获的济麦22、师栾02-1和鲁原502的千粒重平均值相较于邢台市显著较高或差异不显著。邯郸市收获的济麦22、师栾02-1的籽粒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平均值相较于邢台市显著较低或差异不显著。小麦千粒重与拔节至灌浆期内的降水量累计值,以及籽粒粗蛋白含量与扬花期日照时数累计值间均呈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752和-0.700。湿面筋含量与扬花至灌浆期日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关系,R值为0.757。本研究结果为气象因子在小麦籽粒品质预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千粒重 粗蛋白 湿面筋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棱皮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性与稳定性分析
4
作者 宋志航 洪益 +4 位作者 朱娟 吕超 郭宝健 王菲菲 许如根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8-831,共14页
为了解二棱皮大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性与稳定性,以来源不同的334份二棱皮大麦品种(系)为材料,测定了6个环境下成熟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二棱皮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品种(系)间、试点间及试点与品种(系)互作间均存在显著... 为了解二棱皮大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性与稳定性,以来源不同的334份二棱皮大麦品种(系)为材料,测定了6个环境下成熟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二棱皮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品种(系)间、试点间及试点与品种(系)互作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依据10级分类分布频次法则,籽粒蛋白含量均主要分布在3~8级,趋于正态分布。通过计算籽粒蛋白质含量BILPs值及AMMI模型分析Di值,筛选到稳定性好的高蛋白质品种(系)浙大96-6和华大麦8,稳定性好中等蛋白质品种(系)川52209和Nasonijo,以及稳定性好的低蛋白质品种(系)区146V025W和9919(中国新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棱皮大麦 籽粒蛋白质含量 差异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研究主要栽培措施对强筋小麦量质协同的调控
5
作者 刘威 杨传敏 +7 位作者 刘馨怡 许有申 朱夏童 任进 徐志恒 陈翔 李金才 郑宝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2-1335,共14页
我国面包消费量逐年增加,但制作原料(强筋小麦)蛋白质含量达标率低,高产与高蛋白质协同提升难度大是限制其生产的主要瓶颈。播期、施氮量及种植密度是调控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有效栽培措施,但在黄淮海地区尚缺乏整合定... 我国面包消费量逐年增加,但制作原料(强筋小麦)蛋白质含量达标率低,高产与高蛋白质协同提升难度大是限制其生产的主要瓶颈。播期、施氮量及种植密度是调控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有效栽培措施,但在黄淮海地区尚缺乏整合定量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定量研究了2003—2023年黄淮海地区主要栽培措施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调控效应,并选用该区域强筋小麦生产中适宜播期(10月10—25日)、常规施氮量(270~300 kg·hm^(-2))和常规种植密度(180×10^(4)~240×10^(4) plant·hm^(-2))作为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当播期推迟0~35 d时,籽粒产量显著降低,平均降幅为2.86%~19.22%,其中推迟21~28 d时降幅最大。当播期推迟0~7 d时,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平均降幅为4.08%;而当推迟21~28 d时,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平均增幅为10.54%。当施氮量减少0~30 kg·hm^(-2)时,籽粒产量显著增加,平均增幅为4.67%;而当减少30~60 kg·hm^(-2)时,籽粒产量显著降低,平均降幅为2.75%;当减少90~300 kg·hm^(-2)时,籽粒产量显著降低,平均降幅为4.69%~36.84%。当施氮量减少30~300 kg·hm^(-2)时,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平均降幅为4.31%~23.54%。当种植密度增加0~90×10^(4) plant·hm^(-2)时,籽粒产量显著增加,平均增幅为1.73%~3.59%。当种植密度增加30×10^(4)~90×10^(4) plant·hm^(-2)时,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平均增幅为2.01%~2.61%。此外,本研究明确了不同播期、施氮量及种植密度下,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可知,将其分别控制在10月10—21日、230~286 kg·hm^(-2)和247×10^(4)~289×10^(4) plant·hm^(-2)时,籽粒产量>8000 kg·hm^(-2),同时籽粒蛋白质含量>14.0%,可实现量质协同。此时,植株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于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维持在14.7~17.0和20.4~26.6 t·hm^(-2),开花期单茎、茎、叶和穗氮含量分别达16.0、9.0、34.0和14.5 mg·g^(-1)以上。以上研究结果可为黄淮海地区强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籽粒产量 籽粒蛋白质含量 栽培措施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料还田对中国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的Meta分析
6
作者 唐志伟 翁颖 +7 位作者 尹春 张琪南 赵佳凝 何逸飞 唐璇 郑宝强 李金才 陈翔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6,共11页
有机物料(秸秆、有机肥)还田会影响小麦籽粒的营养质量。本研究基于中国各试验站点2023年9月30日前发表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综合了65篇文献中393个观测值,以施氮量、土壤本底有机质、年均温、年均降雨量等亚组,评估有机物料还田对... 有机物料(秸秆、有机肥)还田会影响小麦籽粒的营养质量。本研究基于中国各试验站点2023年9月30日前发表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综合了65篇文献中393个观测值,以施氮量、土壤本底有机质、年均温、年均降雨量等亚组,评估有机物料还田对中国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提升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grain protein content,GPC)。综合比对秸秆还田不同亚组发现,151~200 kg·hm^(-2)施氮量下秸秆还田对小麦GPC提升效果最佳,秸秆还田量>9000 kg·hm^(-2)对小麦GPC提升最大,秸秆还田下土壤本底有机质≥21 g·kg^(-1)可显著提升小麦GPC,水稻和玉米秸秆还田对提升小麦GPC有显著的正向效应,21~25℃年均温和>800 mm年均降雨量下秸秆还田对小麦GPC提升最好。有机肥还田降低了小麦GPC,其中有机肥替代75%和100%无机肥显著降低小麦GPC,有机肥替代25%和50%无机肥对小麦GPC降幅较小。综合比对有机肥还田下不同亚组发现,151~200kg·hm^(-2)和251~300 kg·hm^(-2)施氮量下,有机肥替代25%和50%无机肥可提升小麦GPC,高比例有机肥替代无机肥下土壤本底有机质≥21 g·kg^(-1)可降低对小麦GPC的部分损失,且有机肥替代50%无机肥在年均温21~25℃和年均降雨量>800mm下均可提升小麦GPC。秸秆还田对于中国小麦GPC的响应均呈正效应,而有机肥还田以负效应为主。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有机物料还田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小麦籽粒 蛋白质含量 秸秆还田 有机肥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籽粒氮含量小麦的氮素转运、分配和相关生理特性研究
7
作者 彭超军 董海滨 +4 位作者 齐学礼 华夏 高崇 赵明忠 胡琳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41-1048,共8页
为探讨小麦籽粒氮含量的影响因素,以高籽粒氮含量(HGNC)和低籽粒氮含量(LGNC)的小麦品种各2个作为供试材料,比较了灌浆期两类品种的籽粒氮含量变化,分析了氮素转运、分配特性,以及旗叶中Rubisco含量、蛋白水解相关酶活性等生理性状的差... 为探讨小麦籽粒氮含量的影响因素,以高籽粒氮含量(HGNC)和低籽粒氮含量(LGNC)的小麦品种各2个作为供试材料,比较了灌浆期两类品种的籽粒氮含量变化,分析了氮素转运、分配特性,以及旗叶中Rubisco含量、蛋白水解相关酶活性等生理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灌浆后期至成熟期,HGNC小麦的籽粒氮含量高于LGNC小麦,HGNC小麦的叶片、茎鞘氮素积累和分配比例低于LGNC小麦,且HGNC小麦的氮素转运强度高于LGNC小麦;在灌浆中后期HGNC小麦的Rubisco及可溶性蛋白的降解速度较快,蛋白水解酶活性也较LGNC小麦活跃。综上,灌浆后期至成熟期,HGNC和LGNC小麦的籽粒氮含量差异显著,其受氮素分配、转运影响。在灌浆中后期,旗叶中的Rubisco和可溶性蛋白质降解强度对小麦成熟期的氮含量产生负效应,而蛋白水解相关的酶活性则具有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氮含量 氮转运 Rubisco酶 蛋白水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籽粒总蛋白含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8
作者 毛馨缘 杜怀东 +3 位作者 董悦 于雪然 王敬文 李培富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6,共8页
为了优良品质稻米的培育,利用来自国内外139份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对2022—2023年水稻籽粒总蛋白含量进行表型分析,结合全基因组测序(覆盖深度10×)所得255501个SNP标记,利用一般线性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避免假阳性影响选取... 为了优良品质稻米的培育,利用来自国内外139份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对2022—2023年水稻籽粒总蛋白含量进行表型分析,结合全基因组测序(覆盖深度10×)所得255501个SNP标记,利用一般线性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避免假阳性影响选取阈值最高位置的基因进行单倍型分析,根据前人研究结果和基因功能注释预测水稻籽粒总蛋白含量相关基因,通过实时荧光PCR对预测基因进行相对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139份水稻籽粒总蛋白含量属于中度变异,变异系数分别为21.66%,20.65%,符合正态分布;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2个环境下共获得显著SNPs 55个,分布在1,2,4,5,6,8,11,12号染色体上,其中有16个连续且上下游区间不超过100 kb的SNPs分布于11号染色体;进一步对11号染色体显著SNPs位点的上、下游50 kb(±50 kb)范围内的区间关联性强的基因进行单倍型分析,结合基因功能注释以及灌浆期籽粒相对表达量分析的结果,初步推测LOC_Os11g08460与水稻籽粒总蛋白含量相关,编码Dnak/Hsp70s蛋白家族。综上,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对139份水稻种质资源的总蛋白含量进行候选基因预测及单倍型分析,为稻米品质遗传改良提供新的基因,加速稻米改良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籽粒 总蛋白含量 全基因组关联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对旱地玉-麦二熟体系作物产量、品质和化肥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郭锦花 李梦瑶 +9 位作者 张军 李爽 彭彦珉 肖慧淑 田文仲 李俊红 张洁 李芳 黄明 李友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6,共9页
为探明施用商品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对旱地夏玉米-冬小麦二熟体系作物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5—2020年度设置不施肥+秸秆不还田(CK)、施氮磷肥+秸秆不还田(NP)、施氮磷肥+秸秆不还田+商品有机肥(NPO)和施氮磷肥+秸秆还田(NP... 为探明施用商品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对旱地夏玉米-冬小麦二熟体系作物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5—2020年度设置不施肥+秸秆不还田(CK)、施氮磷肥+秸秆不还田(NP)、施氮磷肥+秸秆不还田+商品有机肥(NPO)和施氮磷肥+秸秆还田(NPS)4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并分析作物产量、氮磷肥农学效率、籽粒养分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冬小麦籽粒中蛋白质组分含量。结果表明:(1)与NP和NPO处理相比,NPS处理夏玉米5 a平均产量分别显著提高21.33%和20.77%,周年产量分别显著提高9.99%和13.43%,但3个施肥处理间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2)施用商品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对夏玉米、冬小麦的籽粒品质均有显著影响。与NP处理相比,NPO处理冬小麦籽粒各蛋白质组分含量提高5.69%~8.28%;NPS处理冬小麦籽粒氮含量、钾含量和各蛋白质组分含量分别提高4.68%、3.96%和7.75%~11.38%。相较于NPO处理,NPS处理冬小麦籽粒钾含量、谷蛋白含量、贮藏蛋白含量和谷醇比分别显著提高14.41%、9.86%、5.39%和9.65%,夏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产量和籽粒氮、籽粒磷含量以及周年蛋白质产量分别显著提高6.45%、28.89%、6.40%、23.08%和10.43%。(3)相较于NP和NPO处理,NPS处理夏玉米氮肥的农学效率分别提高118.35%和113.25%,周年氮、磷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42.83%和64.36%、42.86%和64.27%,但3个施肥处理间冬小麦氮肥、磷肥农学效率5 a均值无显著差异。综合来看,长期施用商品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可改善冬小麦籽粒中的蛋白质组分特性,秸秆还田还能增加夏玉米籽粒钾含量和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秸秆还田较施用商品有机肥更利于提高旱地玉-麦二熟区作物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效率。综上所述,施氮磷肥+秸秆还田的管理模式更适宜在旱地玉-麦二熟区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秸秆还田 玉-麦二熟 产量 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组分 肥料农学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麦44/济麦229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蛋白质含量QTL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单宝雪 刘秀坤 +9 位作者 肖延军 展晓孟 黄金鑫 刘百川 张玉梅 李豪圣 刘建军 高欣 曹新有 赵振东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面团流变学特性及加工特性的关系密不可分。本研究在2020—2021年济南试验基地(E1)及2021—2022年济南试验基地(E2)和济阳试验基地(E3)三个环境下,以“济麦44×济麦229”构建的包含28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面团流变学特性及加工特性的关系密不可分。本研究在2020—2021年济南试验基地(E1)及2021—2022年济南试验基地(E2)和济阳试验基地(E3)三个环境下,以“济麦44×济麦229”构建的包含28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2∶6RILs)为材料,利用小麦55K SNP芯片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对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分析。结果共筛选到2344个SNP标记用于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3349.95 cM,平均标记密度为1.43 cM/标记。通过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QTL分析,共检测到18个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QTL,分布在1A、1B、2B、3D、4B、4D、5A、5B、5D、7A、7B共11条染色体上。Qpc.saas.4B-1在E1、E2和E3三个环境和BLUE(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值中均被稳定检测到,可以解释3.26%~23.79%的表型变异。Qpc.saas.4D和Qpc.saas.5A在两个环境和BLUE值中被检测到,分别解释2.42%~11.18%和2.48%~5.47%的表型变异,且Qpc.saas.4D与小麦矮秆基因Rht-D1b物理位置重合。本研究中检测到的QTL新位点Qpc.saas.4B-1、Qpc.saas.4D和Qpc.saas.5A是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主效基因,具有高表型变异解释率。本研究结果可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分子标记及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蛋白质含量 QTL分析 重组自交系 55K SNP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RIL群体中小麦籽粒品质相关性状QTL定位及KASP标记开发 被引量:3
11
作者 毕俊鸽 曾占奎 +4 位作者 李琼 洪壮壮 颜群翔 赵越 王春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69-1683,共15页
本研究利用小麦55K SNP(55K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芯片和DArT(diversity array technology)标记对Avocet/Chilero和Avocet/Huites构建的两个F6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进行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grain p... 本研究利用小麦55K SNP(55K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芯片和DArT(diversity array technology)标记对Avocet/Chilero和Avocet/Huites构建的两个F6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进行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grain protein content,GPC)、湿面筋含量(wet gluten content,WGC)和沉降值(sedimentation value,SV)的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定位。共鉴定到68个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相关的QTL,表型贡献率为3.60%~22.53%,其中,位于3A(2)、4D、5D(2)、6A(8)和7B染色体上的14个QTL可在多环境下被重复检测到。此外,在3A、3D、4B、5D、6A(2)和7B染色体上检测到7个QTL簇,位于3AS染色体9.32~60.01 Mb和6AS染色体38.47~82.95 Mb的稳定QTL簇C3A和C6A.2,同时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显著相关,分别解释了6.55%~14.21%和3.83%~22.53%的表型变异。同时,在2个QTL簇中筛选到16个可能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并根据候选基因开发了可供育种利用的KASP标记CGPC-6A-KASP-1和CGPC-6A-KASP-2。本研究为小麦籽粒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QTL位点和KASP标记,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蛋白质含量 QTL定位 KAS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片及冠层叶绿素参数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宋晓宇 王纪华 +2 位作者 杨贵军 崔贝 常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917-1921,共5页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是衡量小麦营养品质的重要指标,实现小麦品质快速的预测预报对于粮食收购部门和加工企业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作物叶绿素/氮素速测仪SPAD及Multiplex 3,获取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叶片及冠层叶绿素参数,从小麦个体及群...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是衡量小麦营养品质的重要指标,实现小麦品质快速的预测预报对于粮食收购部门和加工企业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作物叶绿素/氮素速测仪SPAD及Multiplex 3,获取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叶片及冠层叶绿素参数,从小麦个体及群体参量两方面进行冬小麦收获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及蛋白产量的预测研究。试验于2012年4—6月在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返青至灌浆初期,小麦冠层氮素密度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优于叶片氮素含量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灌浆中期两者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性差别不大;小麦叶片SPAD值与叶片氮素含量相关性总体优于其与冠层氮素密度的相关性,而叶绿素荧光参数SFR_G,SFR_R与冠层氮素密度的相关性优于其与叶片氮素含量的相关性;叶片SPAD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在拔节期最弱,在灌浆中期最强,小麦冠层叶绿素荧光参数SFR_G,SFR_R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性在返青至拔节期不显著,但孕穗期开始显著相关,在灌浆中期相关性最强且明显优于同期叶片SPAD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冬小麦籽粒蛋白产量与叶片SPAD值在小麦孕穗期至灌浆期显著相关,与SFR_G和SFR_R在小麦灌浆期显著相关;研究基于灌浆中期SPAD值及SFR_R值,构建了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籽粒蛋白产量的预测模型,其中,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复相关指数分别为0.426和0.497,模型标准误差分别为0.060%和0.055%,籽粒蛋白产量预测模型复相关指数分别为0.366和0.386,模型标准误差分别为125.367和123.454kg·ha-1。研究表明,利用叶片SPAD值及冠层叶绿素荧光信息,在小麦收获前进行品质的快速预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素含量 冠层氮素密度 籽粒蛋白质含量 SPAD SF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对春小麦不同品质类型籽粒蛋白质及贮藏蛋白含量的效应 被引量:27
13
作者 赵首萍 胡尚连 +1 位作者 李文雄 杜金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47-852,共6页
以 6个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为材料 ,在不同氮水平条件下 ,研究施硫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贮藏蛋白含量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施硫影响籽粒蛋白质含量 ,2 +12亚基组成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均在尿素 6 0kg hm2 (N6 0 )水平下配合一定... 以 6个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为材料 ,在不同氮水平条件下 ,研究施硫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贮藏蛋白含量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施硫影响籽粒蛋白质含量 ,2 +12亚基组成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均在尿素 6 0kg hm2 (N6 0 )水平下配合一定的硫肥表现最好 ,5 +10亚基组成品种均在尿素 12 8kg hm2 (N1 2 8)水平下蛋白质含量较高。硫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与氮施用水平有关 ,在高氮条件下施硫可以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 ,尤其是更有利于高蛋白优质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低氮条件下施硫对醇溶蛋白含量的作用呈正效应。施硫可以增加籽粒谷蛋白含量 ,但只有在高氮条件下 ,施硫才有利于谷蛋白含量的提高 ,高蛋白优质品种东农 774 2、Roblin和NeepawaN1 2 8水平下的最高值高于N6 0 水平下的最高值 ,对这些品种来说 ,氮是限制硫充分发挥作用的因素 ,只有在高氮条件下 ,施硫才有利于谷蛋白积累。而高蛋白优质品种IE74和辽 10与低蛋白劣质品种新克旱 9在N6 0 水平条件下获得较高的谷蛋白含量。在高氮条件下 ,如果硫肥用量不足 ,谷蛋白含量反而不如低氮水平下供应适量的硫肥处理 ,与品种本身所要求氮和硫施用量和比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品质类型 籽粒 蛋白质 贮藏蛋白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粒重和蛋白质含量的穗粒位效应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豪圣 曹新有 +6 位作者 宋健民 刘鹏 程敦公 刘爱峰 王灿国 刘建军 孙正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8-252,共15页
小麦籽粒的发育存在时空差异,不同穗粒位的粒重和蛋白质产量也存在差异,剖析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穗粒位效应,有助于深入了解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机制。于2009—2010和2010—2011小麦生长季进行大田试验,选用3种类型4个品种,分析了... 小麦籽粒的发育存在时空差异,不同穗粒位的粒重和蛋白质产量也存在差异,剖析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穗粒位效应,有助于深入了解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机制。于2009—2010和2010—2011小麦生长季进行大田试验,选用3种类型4个品种,分析了不同穗粒位的粒重、蛋白质积累和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粒重和蛋白质积累量的穗粒位间变异大于年份(环境)间变异和基因型间变异;蛋白质含量的年份间变异大于基因型间变异和穗粒位间变异,而成熟期穗粒位间变异最大。大粒品种易受环境影响,小粒品种比较稳定。优质面包小麦品种开花后各时期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普遍高于中筋小麦,但不同时期、不同年份差异较大。开花后各时期,强势粒的粒重、蛋白质积累量和蛋白质含量显著大于弱势粒,中部籽粒显著大于上部和下部籽粒;随着灌浆进程穗中部与下部籽粒的差异变小,至开花后36 d时,中部和下部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随籽粒灌浆进程,不同品种各穗粒位的粒重和蛋白质积累均呈"慢–快–慢"的"S"型曲线变化,蛋白质含量均呈"高–低–高"的"V"型曲线变化,灌浆后期,中部和下部强势粒以及下部弱势粒的蛋白质含量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穗粒位籽粒。粒重最大生长速率出现在开花后18~21 d,快速增重时期为开花后12~26 d;籽粒蛋白质最大积累速率出现在开花后21~24 d,快速积累时期为开花后13~32 d。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认为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的特征是籽粒不宜过大,小花位粒数不宜过多,且中、下部籽粒较多,开花后13~26 d灌浆速率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粒位 粒重 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积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穗籽粒数、单粒重及单粒蛋白质含量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 被引量:43
15
作者 潘洁 姜东 +1 位作者 曹卫星 孙传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1-437,共7页
通过系统分析2个品种与2个施氮水平的试验资料,确立了小麦穗籽粒数、单粒重、单粒蛋白质含量与蛋白质产量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小穗位结实籽粒数、小穗重,不同粒位粒重、单粒蛋白质含量与蛋白质产量均呈现二次曲线分布。2... 通过系统分析2个品种与2个施氮水平的试验资料,确立了小麦穗籽粒数、单粒重、单粒蛋白质含量与蛋白质产量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小穗位结实籽粒数、小穗重,不同粒位粒重、单粒蛋白质含量与蛋白质产量均呈现二次曲线分布。2个品种穗部籽粒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多粒型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每小穗结实粒数、单粒粒重与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显著大于少粒型品种,高氮处理缩小了品种间的这种差异。不同粒位粒重、单粒蛋白质含量与蛋白质产量因小穗结实粒数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结实2粒的小穗上,粒重、单粒蛋白质含量与蛋白质产量均表现为第1粒位大于第2粒位;位于基部的3粒小穗上,第2粒位的粒重大于第1粒位,而第1粒位的粒重又大于第3粒位,位于上部的3粒小穗上,则表现为第1粒位的粒重大于或等于第2粒位,第3粒位的粒重最小,结实3粒小穗的单粒蛋白质含量表现为第2粒位大于第1粒位,而第1粒位又大于第3粒位;结实4粒、5粒的小穗上不同粒位粒重均表现为第2粒位大于第1粒位,第1粒位大于第3粒位,而第3粒位又大于第4粒位,第5粒位的粒重最小,单粒蛋白质含量则表现为随粒位升高逐渐降低。表明第2粒位籽粒发育的变异性是决定不同条件下籽粒结实与物质积累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穗位 粒位 粒重 蛋白质含量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弱筋小麦群体指标与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08
16
作者 陆增根 戴廷波 +4 位作者 姜东 荆奇 吴正贵 周培南 曹卫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0-597,共8页
以弱筋小麦品种扬麦9号和宁麦9号为材,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及基追比对群体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叶面积指数(LAI)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及成熟期生物产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施氮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籽... 以弱筋小麦品种扬麦9号和宁麦9号为材,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及基追比对群体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叶面积指数(LAI)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及成熟期生物产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施氮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增加后期追氮比例及同比例2次追氮均提高了成熟期生物产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茎蘖成穗率、孕穗期LAI、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生物产量、成穗数、茎蘖成穗率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LAI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二次曲线关系。弱筋小麦实现优质和产量7000kghm-2的氮肥运筹技术以施氮量200kghm-2和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7∶2∶1,其高产优质协调的关键群体调控指标,最适LAI为6.9,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成熟期生物产量分别为5300和16500kghm-2,成穗数为466×104hm-2,茎蘖成穗率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筋小麦 氮肥运筹 产量 蛋白质含量 面筋含量 群体质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供应对小麦子粒蛋白质组分及积累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38
17
作者 刘尊英 郭天财 +4 位作者 朱云集 王晨阳 王永华 康国章 田广须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17-320,共4页
在施纯氮总量240 kg·hm - 2条件下,研究了等量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和不同施肥时期对小麦子粒蛋白质组分及积累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各处理的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均比全部底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随追... 在施纯氮总量240 kg·hm - 2条件下,研究了等量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和不同施肥时期对小麦子粒蛋白质组分及积累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各处理的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均比全部底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随追氮时期后延,清蛋白含量变化不大,醇溶蛋白含量以抽穗期追氮为最高,球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则以孕穗期追氮为最高- 醇溶蛋白的积累动态呈“高- 低- 高”的变化趋势,麦谷蛋白积累则呈现由低到高的变化动态,氮素供应对2 种蛋白质组分的积累动态有明显的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素供应 品质 蛋白质组分 子粒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蛋白和低蛋白小麦品种的氮素吸收和运转分配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83
18
作者 田纪春 张忠义 梁作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6-83,共8页
本研究用4个籽粒产量相近而蛋白质含量差别较大的小麦品种进行试验,发现小麦一生吸收的氮素总量,高蛋白品种多于低蛋白品种,其中开花前的吸氮量差异不显著,而开花后的吸氮量高蛋白品种显著高于低蛋白品种.籽粒形成期间,高蛋白品种各营... 本研究用4个籽粒产量相近而蛋白质含量差别较大的小麦品种进行试验,发现小麦一生吸收的氮素总量,高蛋白品种多于低蛋白品种,其中开花前的吸氮量差异不显著,而开花后的吸氮量高蛋白品种显著高于低蛋白品种.籽粒形成期间,高蛋白品种各营养器官中的氮素输出多于低蛋白品种,输出量与输出率与籽粒蛋白含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素吸收 分配 蛋白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水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19
作者 赵广才 万富世 +4 位作者 常旭虹 杨玉双 李姗姗 丰明 李乃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47-1252,共6页
2005—2006年小麦生长季,利用7个强筋品种,按统一设计方案分别在7个省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灌水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对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及其稳定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期平均降水量低于常年的情况下,各试验点的平均产量以灌3... 2005—2006年小麦生长季,利用7个强筋品种,按统一设计方案分别在7个省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灌水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对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及其稳定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期平均降水量低于常年的情况下,各试验点的平均产量以灌3次水(灌水时期分别为春2叶露尖、春5叶露尖和开花期,每次灌水量均为600m3hm-2)的处理最高,显著高于灌2次水(灌水时期为春5叶露尖和开花期,每次灌水量均为600m3hm-2)和灌1次水(灌水时期为春5叶露尖期,灌水量为600m3hm-2)的处理,但与灌4次水(灌水时期分别为春2叶露尖、春5叶露尖、开花期和灌浆期,每次灌水量均为600m3hm-2)的处理差异不显著。随着灌水次数和灌水量的增加,各试验点总体呈现产量提高和试验点间差异缩小的趋势,产量环境指数越低的试验点,灌水处理的增产效果越好。说明灌水可使不同生态环境下强筋小麦产量的稳定性增强。平均产量越高的品种,在各试验点间的产量变异越小,即稳定性越好;产量的环境指数越高,品种间产量变异系数越小。不同灌水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随灌水次数增加,平均蛋白质含量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在降水过少的河北任丘试验点,增加灌水使蛋白质含量有所提高。同一品种在不同试验点的蛋白质含量有较大变化。在各试验点间变异系数小的品种,其蛋白质含量静态稳定性较好;而变异系数大的品种则对生态环境变化有较大反应,说明其品质的栽培可塑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灌水 籽粒产量 蛋白质含量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库调节对小麦不同品种籽粒微量元素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英华 周顺利 +1 位作者 张凯 王志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29-1636,共8页
为了解小麦籽粒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的调控机制及其与籽粒重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以9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开花后减源(去叶、穗遮光)、减库(去50%小穗)处理,分析了成熟籽粒中Fe、Zn、Mn、Cu等微量元素含量与籽粒重、蛋白质含量变化及其... 为了解小麦籽粒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的调控机制及其与籽粒重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以9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开花后减源(去叶、穗遮光)、减库(去50%小穗)处理,分析了成熟籽粒中Fe、Zn、Mn、Cu等微量元素含量与籽粒重、蛋白质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并探讨了籽粒微营养素积累的源库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籽粒中Fe、Zn、Mn、Cu、蛋白质含量和籽粒重均在品种间和源库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去叶源不仅使籽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而且使籽粒Fe、Zn、Mn和Cu含量明显降低;穗遮光使籽粒重显著降低,蛋白质含量略有提高,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因品种和元素类型而异,总体趋势为Fe、Zn和Cu含量增加,Mn含量降低;去小穗减少库,使各品种剩余籽粒粒重略有增加,而蛋白质含量提高,籽粒Fe、Zn、Mn和Cu含量均较大幅度提高。籽粒Fe、Zn、Mn和Cu含量主要受各元素供源的限制,不同元素受供源影响程度不同,且与品种基因型有关。籽粒中4种微量元素含量之间及其与粒重和蛋白质含量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说明籽粒微量元素含量与籽粒重和蛋白质含量存在同步提高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减源处理 减库处理 微量元素含量 蛋白质含量 籽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