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清代帝王子学——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为中心
1
作者 何宗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92,共18页
帝王子学是清代帝王之学在经、史、子、集四维中的一维,其总体特点和基本性质是以帝王子书标举帝王子学的楷式,借帝王造神确立帝王子学的权威,用帝王之学铸造帝王子学的灵魂,由此形成书、人、学亦即经、圣、道三位一体的帝王学体系。包... 帝王子学是清代帝王之学在经、史、子、集四维中的一维,其总体特点和基本性质是以帝王子书标举帝王子学的楷式,借帝王造神确立帝王子学的权威,用帝王之学铸造帝王子学的灵魂,由此形成书、人、学亦即经、圣、道三位一体的帝王学体系。包括帝王子学在内的帝王之学的建构,是清王朝实现思想统一的重要举措,而且是一种最严密、最深刻的思想统治。作为中国古代最高政治理念的治、教合一,它的实现是千古以来的政治难题。在专制统治登峰造极的清代,帝王在“治”的方面至高无上自不待言,难以确立的是在“教”的方面同样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极力神化帝王的正是“教”的一面,而且清代帝王本身于“教”致力亦最勤,在中国历史上较高程度地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治、教合一,由此堪称超迈历代帝王。究其因,则帝王之学的建构可以说是清王朝实现治、教合一的重大成果,而帝王子学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帝王子学 帝王之学 帝王学体系 治、教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适、规范与整合:档案所见晚清循化厅的征粮活动与基层治理
2
作者 周敏 杜常顺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9,共11页
清代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边疆多民族地区设厅筑城是实现疆域统合和地方治理的重要举措。然而,国家力量在厅域内的下移与深入并非一蹴而就,需在具体实践中达到社会整合与国家认同的目的,赋税征收正是其... 清代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边疆多民族地区设厅筑城是实现疆域统合和地方治理的重要举措。然而,国家力量在厅域内的下移与深入并非一蹴而就,需在具体实践中达到社会整合与国家认同的目的,赋税征收正是其重要途径。文章以循化厅档案为考察中心,以“征粮”这一与基层民众日常息息相关之事为交汇点,呈现中央、官府、地方权威、民众等不同力量多元的互动面相。认为,清王朝通过调适征粮政策、规范基层民众、整合地方力量等措施一定程度上延伸了对厅域管理的触角,提升了边疆治理水平;征粮活动加速了多民族地区整合进王朝国家的进程,是历史上国家力量在边疆地区推进和深入的重要实践,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基层治理方面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循化厅 征粮 基层治理 循化厅档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徽州水利治理过程中的官府行政——以古堨治理告示为中心
3
作者 陶梦吟 陈瑞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1-158,共8页
官府行政是传统中国国家治理的核心环节,清代徽州地方水利治理过程中的官府行政存在着被动与主动之分。被动行政主要体现为:徽州地方官府被动配合地方水利管理组织和士绅的诉求,采取颁发告示、谕令、牌饬等行政手段,助力地方社会的水利... 官府行政是传统中国国家治理的核心环节,清代徽州地方水利治理过程中的官府行政存在着被动与主动之分。被动行政主要体现为:徽州地方官府被动配合地方水利管理组织和士绅的诉求,采取颁发告示、谕令、牌饬等行政手段,助力地方社会的水利治理。主动行政主要体现为:徽州地方水利治理实践一旦偏离既有轨道,影响水利工程进程,威胁水利社会秩序,官府便会选择主动干预,规范与维护水利秩序。清代徽州水利治理实践表明,传统时代地方官府水利行政中的所谓被动与主动之分,是地方社会与官府双方通过互动、协商而以相关水利问题得以解决、水利秩序维持稳定为核心追求的策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徽州 官府行政 水利治理 告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朝边疆与内地治理一体化的韧性特征——以归化城土默特地区为中心
4
作者 马周睿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0,共12页
清朝治理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初期,采取编旗设佐、划分旗界、册封官职等措施。康熙朝以后,朝廷允许内地民人进入该地区开垦土地。与此同时,清廷及时调整行政建置,设立归化城厅、托克托厅等五厅处理蒙汉交涉事务,推动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形... 清朝治理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初期,采取编旗设佐、划分旗界、册封官职等措施。康熙朝以后,朝廷允许内地民人进入该地区开垦土地。与此同时,清廷及时调整行政建置,设立归化城厅、托克托厅等五厅处理蒙汉交涉事务,推动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形成嵌入式互动发展格局。晚清时期该地区的治理出现新的境遇,清廷调整治理重心,从七厅改制、清查土地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当地治理制度的建设与内地行政建置一体化,提升中央在边疆地区的治理能力。清廷对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一体化治理,统筹考虑边疆和内地的整体治理格局,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韧性,为今天的边疆治理积累了珍贵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化城土默特 清代边疆治理 一体化 嵌入式互动 韧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中后期内蒙古东部地区二元管理体制的协同与整合--以社会治理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夏文超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18,共6页
清朝在内蒙古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又设置了府厅县等内地的行政建制,从而形成了二元管理体制。为解决当地社会治理中的体制冲突交叉问题,在卓索图、昭乌达两盟,清廷派出理藩院理事司员,负责蒙古与民人控诉案件的审理及税收管理,完善了当... 清朝在内蒙古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又设置了府厅县等内地的行政建制,从而形成了二元管理体制。为解决当地社会治理中的体制冲突交叉问题,在卓索图、昭乌达两盟,清廷派出理藩院理事司员,负责蒙古与民人控诉案件的审理及税收管理,完善了当地的社会管理制度。而在哲里木盟,由东三省驻防将军衙门及盛京刑部负责相关案件的审理,同时设立地局管理蒙旗土地租佃,地局的运行实现了盟、旗、厅县(州府)等各方权力的协同整合。在清末国家近代化转型背景下,地局也在二元体制变革过程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内蒙古东部 二元管理体制 社会治理 地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禁与不禁之间:清代商船带械出洋制度考述
6
作者 宋可达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6,共11页
清代商船带械出洋制度的设立,是清政府尝试进一步规范海洋活动,主导海洋秩序的体现,构成了清代海疆治理体制的重要一环。制度的内容,包括限制船载军械的类型与数量,设计严密的军械呈请制造、稽查验放机制,从而形成一套区分商船属性、地... 清代商船带械出洋制度的设立,是清政府尝试进一步规范海洋活动,主导海洋秩序的体现,构成了清代海疆治理体制的重要一环。制度的内容,包括限制船载军械的类型与数量,设计严密的军械呈请制造、稽查验放机制,从而形成一套区分商船属性、地域的带械出洋规制。这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海疆局势的松紧和沿海人群的生计需要,因时因地发生变化,呈现出定例与破定例的循环管理特征。商船带械出洋制度的演变嬗递反映了清代海疆政策的动态调整,其间蕴含着中央政府与沿海地方在海洋权力分配问题上的博弈与磨合,具有鲜明的中央集权王朝海疆治理体制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商船 带械出洋 海禁政策 海疆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多民族国家边疆治理的西北实践——以清代伊犁旗学为中心的考察
7
作者 袁剑 李一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8,共8页
边疆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国家安全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清代的边疆治理构成了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历史环节,并在诸多方面为当代国家治理提供经验参考。十八世纪中叶清朝在平定准噶尔部... 边疆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国家安全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清代的边疆治理构成了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历史环节,并在诸多方面为当代国家治理提供经验参考。十八世纪中叶清朝在平定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叛乱后,在西北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治理政策,兴办旗学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文章结合清代西北地区的历史背景,系统分析了兴办伊犁旗学的相关举措,认为其不仅沿袭了其他地区旗学,诸如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传统,而且鉴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诸如进行俄语教育等自身的特点。在清代的实践中,伊犁旗学的设立不仅解决了八旗子弟的教育问题,还有力地推动了清朝内部各民族的交流交融、和谐共生,助推了清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在西北地区的历史发展,巩固了清代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稳定统一,但与此同时,清代伊犁地区的旗学培养模式也有其局限性与滞后性,存在培养人才过少、课程体系落后等问题。总体而言,伊犁旗学的发展变迁,是清代边疆治理实践在细部的具体呈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总结清代边疆治理的经验与教训,从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治理 清代 伊犁旗学 培养模式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仙道小说的结构模式及其来源 被引量:1
8
作者 蒋振华 段淼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7,共11页
明清小说的繁荣,带来了小说观念和小说理论的繁富,小说家纷纷对小说的结构艺术进行深刻思考。在这个背景下,作为明清小说中一个新品种的道教仙道小说,据初步统计共48部,它们的作者都曾苦心经营过这些小说的结构模式,结果是全部48部仙道... 明清小说的繁荣,带来了小说观念和小说理论的繁富,小说家纷纷对小说的结构艺术进行深刻思考。在这个背景下,作为明清小说中一个新品种的道教仙道小说,据初步统计共48部,它们的作者都曾苦心经营过这些小说的结构模式,结果是全部48部仙道小说无一例外地按照“仙界开局式”“凡间发展式”“玉局结尾式”,即“仙界→人世→仙界”的三段结构形式来布局谋篇,这种模式同时也策应了明清文法、戏法、小说法等提倡的豹头、猪肚、凤尾的结构理论。究其原因,主要受诸如《太平经》等早期道教在经典制作上的文本模式的影响。但是明清仙道小说在结构安排、叙述风格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性,这是服从于仙道小说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其他外在客观因素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仙道小说 仙界开局式 凡间发展式 玉局结尾式 道教经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流动与控制:清代水师的缉盗困境及其调适 被引量:1
9
作者 宋可达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52,共12页
清前期,国家通过一系列海域勘界活动,建立起一套以海界划分为内核的海洋控御体系,以控制海盗的自由流动,实现对流动人群乃至中国近海海域的绝对控制。然而,从海疆治理实践来看,海界愈分愈细,分散了沿海水师的机动作战力量,加剧了其在统... 清前期,国家通过一系列海域勘界活动,建立起一套以海界划分为内核的海洋控御体系,以控制海盗的自由流动,实现对流动人群乃至中国近海海域的绝对控制。然而,从海疆治理实践来看,海界愈分愈细,分散了沿海水师的机动作战力量,加剧了其在统筹行动、跨辖区合作等方面的困难。与此同时,随着海界的固定,水师营汛之间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畛域之见,海洋缉盗的以邻为壑现象日趋严重。面对水师缉盗的结构性困境,清中期以降,清政府试图对原有的海洋控御体系进行调整,包括加强对水师越界缉盗行动的引导、试行跨界巡哨制度、筹建独立的专业化水师,努力突破海界的束缚。陆地国家治理体制与具有高度流动性的海洋社会之间的矛盾,是清代海洋缉盗陷入困境的深刻症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水师 海界 流动人群 海疆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势应变:清代云南武定暮连土司统治的构建与调整
10
作者 马楚婕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3,154,155,共11页
清代云南武定暮连土司经历了王朝更替、改土归流、地方起义等一系列变局后,仍旧保持着对当地的实际控制权。通过解读现存档案史料,可知暮连土司在社会转型中,通过积极拥护朝廷政策、塑造祖先身份、调整生存方略,从而获得了官方和土民的... 清代云南武定暮连土司经历了王朝更替、改土归流、地方起义等一系列变局后,仍旧保持着对当地的实际控制权。通过解读现存档案史料,可知暮连土司在社会转型中,通过积极拥护朝廷政策、塑造祖先身份、调整生存方略,从而获得了官方和土民的认可,稳固了地方统治地位,这种随势应变的态度与方式是其得以长期存续的重要因素。对暮连土司的个案研究有助于了解基层土司的自我认知与能动选择,并且增进对边疆民族地区由“化外”转为“化内”的内在机制和复杂过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暮连土司 基层治理 地方档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男性失婚问题及其治理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利鸽 靳小怡 +1 位作者 姜全保 李树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8-82,77,共6页
男性失婚及其所引发的相关社会问题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存在,并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内外相关文献多采用引用典籍记载或对史料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的方法,对明清时期的大龄未婚男性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在对已有研究总结和分... 男性失婚及其所引发的相关社会问题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存在,并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内外相关文献多采用引用典籍记载或对史料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的方法,对明清时期的大龄未婚男性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在对已有研究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大龄未婚男性失婚原因、失婚后果、相关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并在借鉴历史经验和教训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改善当前大龄未婚男性的生活状况,积极预防其它可能出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大龄未婚男性 治理 婚姻挤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末清初杭州地区通俗小说的创作与刊刻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程国赋 胡海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2-127,共6页
明末清初杭州的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出现了新的特征:在数量上,刊刻趋于衰落,但创作出现繁荣;在质量上,创作与刊刻都注重走精品路线:书坊主注重插图精美,刊刻精准,态度严谨,评点认真、精细。小说作家注重对地域特色的自觉追求,注重对小说... 明末清初杭州的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出现了新的特征:在数量上,刊刻趋于衰落,但创作出现繁荣;在质量上,创作与刊刻都注重走精品路线:书坊主注重插图精美,刊刻精准,态度严谨,评点认真、精细。小说作家注重对地域特色的自觉追求,注重对小说艺术的探索与创新;书坊主与小说家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杭州 通俗小说 刊刻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约与清代徽州基层社会治理 被引量:7
13
作者 宋杰 刘道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3期80-89,共10页
由明至清,设置乡约是国家对基层社会治理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有清一代,徽州地方官府承袭明制推行乡约。基层职役定期周历城乡宣讲圣谕,地方精英积极参与宣教,将官府推行的乡约规条与民间基层组织或族规家法有机结合。清代徽州乡约制度... 由明至清,设置乡约是国家对基层社会治理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有清一代,徽州地方官府承袭明制推行乡约。基层职役定期周历城乡宣讲圣谕,地方精英积极参与宣教,将官府推行的乡约规条与民间基层组织或族规家法有机结合。清代徽州乡约制度的有效实践,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基层社会秩序,加强了地方官府对基层社会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乡约 徽州 基层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两级地方自治中的官治与自治模式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伟 苏明强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26,共10页
清末地方自治包括府厅州县和城镇乡地方自治两个层级,并建构了两个层级不同的官治与自治模式,即在城镇乡一级实行"以自治辅助官治",而府厅州县则实行"自治与官治合并"之制度。两种模式都借鉴了日本自治制度,但都有... 清末地方自治包括府厅州县和城镇乡地方自治两个层级,并建构了两个层级不同的官治与自治模式,即在城镇乡一级实行"以自治辅助官治",而府厅州县则实行"自治与官治合并"之制度。两种模式都借鉴了日本自治制度,但都有所不同。就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运行来看,由于地方自治章程赋予官府监督自治之权,也由于自治团体为谋求地方利益,常常也会与官府对立,所以,官治与自治常常处于矛盾冲突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城镇乡 府厅州县 地方自治 官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各家脾主运化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丽 王彩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26-1628,共3页
脾主运化的理论是中医脾脏象理论的核心,发展到清代,其发展一方面体现在运用脾主运化的理论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另一方面受到西方医学的冲击中医学开始寻求中西汇通、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脾主运化的理论也开始注重与西方医学靠拢,... 脾主运化的理论是中医脾脏象理论的核心,发展到清代,其发展一方面体现在运用脾主运化的理论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另一方面受到西方医学的冲击中医学开始寻求中西汇通、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脾主运化的理论也开始注重与西方医学靠拢,试图用西医学的理论更好的诠释脾主运化。文章选取了清代几位代表医家,论述了其对脾主运化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主运化 脾脏象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清代宗族的“自治”性 被引量:20
16
作者 冯尔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70,共6页
清代宗族活动具有自治的性质,宗族的自治,只是在政府允许的有限范围内进行的,并且在其内部实行宗法族长制,极其缺少民主成分,与近代自治团体不是一回事,故而谓其具有自治性,而不是近代概念的自治团体。宗族自治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清代宗族活动具有自治的性质,宗族的自治,只是在政府允许的有限范围内进行的,并且在其内部实行宗法族长制,极其缺少民主成分,与近代自治团体不是一回事,故而谓其具有自治性,而不是近代概念的自治团体。宗族自治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增强了宗族内部凝聚力,令宗族成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某种中介组织,促使贫乏的社区生活的面貌有所改变,有益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宗族 自治 自治性 教化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耕耤制度与十八世纪清王朝国家治理的文化策略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洪兵 张松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0-126,共7页
在以农为本的传统中国,耕耤典礼作为延续数千年的一项礼仪传统,承载着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华。在十八世纪的国家治理实践中,清王朝统治者意识到耕耤典礼是中国传统文化连绵不断的一项符号象征,有助于建构文化认同,从而实现国家认同,... 在以农为本的传统中国,耕耤典礼作为延续数千年的一项礼仪传统,承载着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华。在十八世纪的国家治理实践中,清王朝统治者意识到耕耤典礼是中国传统文化连绵不断的一项符号象征,有助于建构文化认同,从而实现国家认同,因此突破民族文化上的差异,将耕耤典礼纳入到国家祭祀体系,并不断提升其在国家祀典中的地位,以此为清王朝的国家治理提供合法依据。在十八世纪的中国,无论是康熙,还是雍正、乾隆,都充分利用耕耤典礼所阐发的勤劳奋斗、天人合一、以德治国、重农固本等民族精神,不断推进国家治理进程走向深入,从而为十八世纪盛世局面的出现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耤典礼 政治仪式 文化认同 国家认同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世凯与清末教育改革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菊素 向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6-100,共5页
袁世凯在清末力主废除科举制度 ,大力推广新式学堂教育 ,积极规划学堂管理 ,是清末教育改革中颇有影响的人物。
关键词 袁世凯 教育改革 学堂教育 清朝末年 学堂管理 科学制度 师资建设 教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末清初民间户粮推收之虚实——以休宁程氏《置产簿》为中心的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枫 陈支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33,共8页
明清时期,政府田地户籍赋税统计的失实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利用《徽州千年契约文书》收录的安徽休宁程氏《置产簿》,对该家族在明末清初时期土地买卖过程中涉及的户粮推收进行具体分析,可以明了政府册籍登记与民间实际情形之间存在的... 明清时期,政府田地户籍赋税统计的失实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利用《徽州千年契约文书》收录的安徽休宁程氏《置产簿》,对该家族在明末清初时期土地买卖过程中涉及的户粮推收进行具体分析,可以明了政府册籍登记与民间实际情形之间存在的严重差异。由于国家制度缺乏有效的掌控能力,致使民间的隐瞒田地赋役及其私相授受,成为一种较为通行的社会行为,户粮的隐瞒和责任的规避,也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程氏《置产簿》 户粮推收 册籍登记 政府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西垦对毛乌素沙地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韩昭庆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8-734,共7页
以历史文献、地方档案及古今地图为主,采用政区和地名演变考证的方法,逐一复原了清代末年(1902~1908年)在鄂尔多斯中、南部地区,即今伊金霍洛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乌审旗及鄂尔多斯市区放垦的范围,这些复原的放垦地带或在... 以历史文献、地方档案及古今地图为主,采用政区和地名演变考证的方法,逐一复原了清代末年(1902~1908年)在鄂尔多斯中、南部地区,即今伊金霍洛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乌审旗及鄂尔多斯市区放垦的范围,这些复原的放垦地带或在今毛乌素沙地边缘地带或远离毛乌素沙地。文章通过对清末放垦背景及过程的分析,认为放垦避开了土质低劣易于沙化脆弱地段,所以清末放垦对毛乌素沙地沙漠化发展起的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蒙地放垦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