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抗炎活性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崔园园 刘佳昕 +4 位作者 邢博宇 马艳芹 张蓉蓉 房吉祥 张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103,I0018,共6页
炎症是机体对于刺激所产生的一种防御反应,随着炎症的发展可能导致组织的变异和增生,进一步加剧疾病的进程。甘草作为“众药之王”“国之药老”,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其清热作用较强,能“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现代研究表明,甘... 炎症是机体对于刺激所产生的一种防御反应,随着炎症的发展可能导致组织的变异和增生,进一步加剧疾病的进程。甘草作为“众药之王”“国之药老”,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其清热作用较强,能“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现代研究表明,甘草提取物对肾小球肾炎、结肠炎症状改善明显,甘草及其制剂在治疗肝炎、胃炎、支气管炎、心肌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炎症性疾病方面亦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该文旨在通过对近期国内外甘草抗炎活性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和整理,探索甘草发挥抗炎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路,以期为甘草抗炎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及抗炎药物的研发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抗炎 物质基础 作用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对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减毒增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林芳芳 刘维 +4 位作者 卡玉秀 岳青云 陈婌娟 顾庆香 杨晓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9-143,共5页
雷公藤是中医治疗风湿性疾病常用的中草药,对以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为主的风湿性疾病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但由于其存在的不良反应使得该药的使用受到限制。甘草是中医传统的解毒药物,以甘草对雷公藤治疗RA为例,通过... 雷公藤是中医治疗风湿性疾病常用的中草药,对以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为主的风湿性疾病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但由于其存在的不良反应使得该药的使用受到限制。甘草是中医传统的解毒药物,以甘草对雷公藤治疗RA为例,通过对近些年的文献进行综述,发现甘草可以通过影响机体的应答以及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对雷公藤治疗RA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既往尚未有综述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讨论,希望通过综述,能为安全使用雷公藤及其相关制剂提供技术参考,为RA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及对复方的研究和新药的研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甘草 雷公藤 减毒增效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炮制方法对甘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周晶晶 周洁 +3 位作者 窦霞 李东辉 杨新荣 靳子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4-249,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甘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方法分析对比有关炮制对甘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影响的相关文章,并以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变化为重点,依次进行梳理。结果甘草炮制方法较多且在临床上使用广泛,而不同炮制方法...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甘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方法分析对比有关炮制对甘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影响的相关文章,并以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变化为重点,依次进行梳理。结果甘草炮制方法较多且在临床上使用广泛,而不同炮制方法则会对其化学成分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其药理作用。结论中药炮制与临床用药十分密切,只有选用恰当的炮制品入药,才能使其在临床上发挥更好的药物疗效,理清不同甘草炮制方法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情况,以期对甘草的深入开发利用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炮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抗炎活性质量标志物筛选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琴 郑文惠 +3 位作者 白海英 宋平顺 杨平荣 杨志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41-2850,共10页
目的筛选甘草抗炎活性质量标志物。方法脂多糖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测定不同等级药材NO抑制率。建立UHPLC-QTOF-MS指纹图谱,鉴定化学成分,绘制热图,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一等、二等药材NO抑制率高于统货(P<... 目的筛选甘草抗炎活性质量标志物。方法脂多糖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测定不同等级药材NO抑制率。建立UHPLC-QTOF-MS指纹图谱,鉴定化学成分,绘制热图,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一等、二等药材NO抑制率高于统货(P<0.05,P<0.01)。47批药材指纹图谱中有211个共有峰,共鉴定出56个化合物,包括17个皂苷类、6个黄酮类、8个黄烷酮类、4个查尔酮类、12个异黄酮类、9个其他类。一等、二等药材中异黄酮类、香豆素类、山柰酚、甘草黄酮醇相对含量高于统货,野生品中黄烷酮类、查尔酮类、皂苷类相对含量高于栽培品。新甘草苷、异甘草苷、山柰酚、hedysarimcoumestan E、甘草皂苷C2、甘草芳香豆素、甘草新木脂素、甘草瑞酮为质量标志物。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对甘草质量控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抗炎活性 质量标志物 RAW264.7巨噬细胞 UHPLC-QTOF-MS指纹图谱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的反药组合对大鼠离体回肠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丁爱华 华永庆 +4 位作者 段金廒 陈艳琰 宿树兰 陶伟伟 姜玮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目的从离体回肠运动的角度,探讨中药"十八反"中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存在配伍禁忌的科学依据。方法制作大鼠离体回肠模型,以回肠收缩张力为指标,观察不同浓度的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的单煎液、合并液、合煎液对大鼠离体... 目的从离体回肠运动的角度,探讨中药"十八反"中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存在配伍禁忌的科学依据。方法制作大鼠离体回肠模型,以回肠收缩张力为指标,观察不同浓度的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的单煎液、合并液、合煎液对大鼠离体回肠运动的影响。结果甘草单煎液呈现抑制回肠收缩作用,而大戟、甘遂、芫花各单煎液则表现为不同程度促进回肠收缩作用;甘草分别与大戟、甘遂、芫花合并给药后,可减弱后者促进回肠收缩的作用;各合煎液促进回肠收缩的作用均弱于其单煎液,其中甘草-甘遂合煎液的作用弱于其合并液,而甘草-大戟合煎液与甘草-芫花合煎液强于其合并液。结论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合用后能显著抑制后者促进回肠收缩作用,从该角度探讨和揭示了甘草与具有峻下逐水功效的各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的作用特点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反 甘草 大戟 甘遂 芫花 离体回肠 配伍禁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炙甘草对小鼠CYP3As及对雷公藤内酯醇解毒的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星雨 吴娜 +4 位作者 张娇 吴瑶 罗盼 王伟男 魏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51-2457,共7页
目的研究生、炙甘草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调节作用和对雷公藤内酯醇解毒效果。方法分别使用生、炙甘草水提液灌胃C57BL/6小鼠达15 d,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肝微粒体中CYP3As和CYPOR的水平。同样水提液灌胃C57BL/6小鼠达10 d,观察小... 目的研究生、炙甘草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调节作用和对雷公藤内酯醇解毒效果。方法分别使用生、炙甘草水提液灌胃C57BL/6小鼠达15 d,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肝微粒体中CYP3As和CYPOR的水平。同样水提液灌胃C57BL/6小鼠达10 d,观察小鼠脏器指数、血液组织生化指标和病理切片对雷公藤内酯醇的解毒效果。结果与雷公藤内酯醇组相比,Western blot凝胶扫描半定量分析表明生甘草(P<0.01)和炙甘草组(P<0.05)均可明显诱导小鼠肝脏CYP3As。血清和组织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和病理切片显示生、炙甘草均可降低雷公藤内酯醇毒性,显著缓解雷公藤内酯醇导致的睾丸萎缩(P<0.01),降低雷公藤内酯醇组小鼠肝、肾和睾丸病变程度均有病理变化。结论生甘草对CYP3As诱导和对雷公藤内酯醇的解毒作用比炙甘草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甘草 炙甘草 雷公藤内酯醇 CYP3As 毒性 解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大戟、甘遂和芫花分别与不同剂量的甘草配伍对小鼠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衡晴晴 卞勇 +4 位作者 李璘 徐立 尚尔鑫 钱大玮 段金廒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4-378,共5页
目的探讨海藻、大戟、甘遂和芫花分别与不同剂量的甘草配伍对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均匀设计进行分组。小鼠分别ig给予海藻甘草、大戟甘草、甘遂甘草或芫花甘草合煎液1次,分别于给药后20,60,30和20min后,再ig给予5%印度墨汁混悬液0.2m... 目的探讨海藻、大戟、甘遂和芫花分别与不同剂量的甘草配伍对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均匀设计进行分组。小鼠分别ig给予海藻甘草、大戟甘草、甘遂甘草或芫花甘草合煎液1次,分别于给药后20,60,30和20min后,再ig给予5%印度墨汁混悬液0.2ml。给予墨汁20min后处死小鼠,测定小肠推进率(IPR)。结果大戟甘草合煎液组小鼠在总给药剂量0~30g·kg-1范围内且总给药剂量一定时,随甘草剂量的增加小鼠IRP降低(R=0.7853,P<0.05)。芫花甘草合煎液组总给药剂量低于5g·kg-1时,小鼠IRP未见明显变化;总给药剂量>5g·kg-1且一定时,小鼠IRP随甘草呈剂量依赖性增加(R=0.8414,P<0.05)。海藻甘草合煎液和甘遂甘草合煎液组海藻和甘遂与甘草配伍比例的变化对IRP无明显影响。结论在一定的总给药剂量范围内,大戟甘草合煎液对小鼠肠功能的影响与配伍比例密切相关,甘草剂量增加时小鼠肠功能减弱。芫花甘草合煎液对小鼠肠功能的影响也与配伍比例密切联系,甘草剂量增加时肠功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 大戟 甘遂 芫花 甘草 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中药的醇提液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英文) 被引量:7
8
作者 谢丽玲 唐伟 +3 位作者 李培培 朱炎坤 彭齐 郑玉忠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07-1016,共10页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引起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常见的病原菌,不仅严重威胁着海产品的安全,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CM)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毒副作用小和抗药性低等特点.本文...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引起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常见的病原菌,不仅严重威胁着海产品的安全,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CM)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毒副作用小和抗药性低等特点.本文研究了大黄醇提液(RRR)、甘草醇提液(GRR)和金银花醇提液(LJF)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是1.0 mg/mL,7.8 mg/mL和3.9 m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是4.0 mg/mL,31.2 mg/mL和7.8 mg/mL.经SDS-PAGE,2-DE和蛋白质质谱(MALDI-TOF-TOF-MS)分析,发现中药醇提液抑制嗜水气单胞菌体内4种蛋白质的表达,分别是30S核糖体蛋白(S1),F0F1ATP合酶β亚基(ATPase-β),异柠檬酸裂解酶(isocitrate lyase)和烯醇酶(NSE).另外,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中药醇提液影响4种蛋白质的mRNA表达.实验揭示,中药醇提液通过调节S1,ATPase-β,isocitrate lyase和NSE这4种代谢酶表达而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为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嗜水气单胞菌 大黄 甘草 金银花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匀设计法评价甘遂与甘草反药组合对小鼠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卢丹丹 卞勇 +6 位作者 李璘 徐立 姜玮 尚尔鑫 唐于平 段金廒 胡小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研究甘遂与甘草不同配比及剂量的变化对小鼠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按2因素7水平以小鼠肠推进率和肠质量为指标,观察合并液和合煎液对肠功能的影响。结果对肠推进率的影响:合并液促进肠推进率,存在协同作用,总剂量低于5g... 目的研究甘遂与甘草不同配比及剂量的变化对小鼠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按2因素7水平以小鼠肠推进率和肠质量为指标,观察合并液和合煎液对肠功能的影响。结果对肠推进率的影响:合并液促进肠推进率,存在协同作用,总剂量低于5g/kg时,甘遂醇提物与甘草合并后各组对小鼠肠推进率未见增加;大于5g/kg各组对小鼠肠推进率的影响呈现增加趋势,随着甘遂或甘草配比增加,肠推进率作用逐渐减弱。对肠质量的影响:总给药剂量在0~30g/kg范围内,合并液与合煎液肠质量随甘遂剂量增加而增加,但未见交互作用。结论合并液1∶1对小鼠肠推进功能的影响与剂量有密切关系,合煎液对肠道平滑肌无明显影响,该与临床上甘遂以粉末入药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该研究为甘遂-甘草反药组合的毒效表征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甘草 反药组合 配伍禁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辅料炮制对盐附子传统性状和酯型生物碱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国伟 谭鹏 +3 位作者 吴月娇 秦语欣 赵玲玲 李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89-1293,共5页
目的研究甘草、黑豆炮制对盐附子外观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按《中国药典》中方法制备淡附片、甘草制及黑豆制对照饮片,采用HPLC法测定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量和3种单酯型生物碱总量,采用HPLC-MS分析成分组成。结果与盐附子比较,淡附... 目的研究甘草、黑豆炮制对盐附子外观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按《中国药典》中方法制备淡附片、甘草制及黑豆制对照饮片,采用HPLC法测定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量和3种单酯型生物碱总量,采用HPLC-MS分析成分组成。结果与盐附子比较,淡附片、甘草和黑豆制两种对照饮片中所含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量均降低97%以上,淡附片中3种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增加1.26倍,两种对照饮片均增加60%左右。由于加入辅料炮制,淡附片中带入了甘草成分甘草苷和芒柄花苷。结论甘草和黑豆共制淡附片中的有效成分单酯型生物碱量明显高于甘草及黑豆分制的对照饮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淡附片 甘草 黑豆 乌头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色度学理论的甘草颜色数字化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邹慧琴 李硕 +3 位作者 林相龙 苏玉贞 吴浩忠 闫永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681-2685,共5页
目的:基于色度学理论,引入分光测色计,建立甘草断面及表皮颜色指标数字化的方法。为传统中药性状鉴别中感官颜色的客观化、数字化提供新方法、新思路。方法:基于CIE1976L*a*b*均匀色空间系统,以甘草为研究对象,针对样品断面及表皮的具... 目的:基于色度学理论,引入分光测色计,建立甘草断面及表皮颜色指标数字化的方法。为传统中药性状鉴别中感官颜色的客观化、数字化提供新方法、新思路。方法:基于CIE1976L*a*b*均匀色空间系统,以甘草为研究对象,针对样品断面及表皮的具体情况,选用2种分光测色计分别制订了甘草断面和表皮颜色的测量方法。结果:确定了去皮打粉的断面颜色量化方法和以直接测量为主、湿法施压剥皮测量为辅的表皮颜色量化方法,摸索并确定了RSD和d E*ab双指标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此方法有效、可行。结论:本颜色测量方法简便、可靠,测量结果可以如实的反映药材颜色情况,并将主观的颜色描述用客观的数据表示,为揭示中药传统性状鉴别深层内涵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颜色 数字化 色度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归养血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林丽洋 贺英菊 +2 位作者 陈艳 莫毅 闫根全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5-378,共4页
目的:建立阿归养血片(当归,党参,白芍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鉴别处方中的黄芪、甘草和熟地黄;用HPLC法测定当归和川芎中阿魏酸的含量以及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其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采用Diamonsil^TM(钻石)C18色谱柱(4... 目的:建立阿归养血片(当归,党参,白芍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鉴别处方中的黄芪、甘草和熟地黄;用HPLC法测定当归和川芎中阿魏酸的含量以及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其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采用Diamonsil^TM(钻石)C18色谱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85%磷酸(22:78),检测波长322nm,流速1mL/min,柱温35℃;芍药苷的含量测定采用Diamonsil^TM(钻石)C18色谱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5:85),检测波长229nm,流速1mL/min,柱温25℃。结果:TLC鉴别色谱特征斑点明显。阿魏酸进样量在0.0129~0.1548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2%,RSD=1.74%(n=9);芍药苷进样量在0.1068~1.602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8%,RSD=0.98%(n=9)。结论:所建立的TLC和HPLC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阿归养血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归养血片 TLC HPLC 黄芪 甘草 熟地黄 阿魏酸 芍药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在甘草中的健康风险评估及限量浓度测定 被引量:20
13
作者 朱美霖 朱新忠 冯宁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71-1776,共6页
目的评估重金属在甘草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中的健康风险,并测定其限量浓度。方法计算甘草中6种重金属质量浓度及超标率,评估健康风险,蒙特卡洛模拟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并测定其限量浓度。结果Cu、Pb、As、Cd、Hg、C... 目的评估重金属在甘草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中的健康风险,并测定其限量浓度。方法计算甘草中6种重金属质量浓度及超标率,评估健康风险,蒙特卡洛模拟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并测定其限量浓度。结果Cu、Pb、As、Cd、Hg、Cr超标率分别为5.88%、26.00%、6.67%、3.33%、12.50%、35.00%,其限量浓度分别为24.60、2.31、0.185、0.615、0.43、922.51 mg/kg,宁夏产甘草的重金属安全性更高。结论 6种重金属均会造成较高的非致癌风险,并且As会引起致癌风险。Pb和As限量浓度应进一步降低以提高重金属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重金属 健康风险 限量浓度 蒙特卡洛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抗氧化活性及HPLC-MS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佳明 宗颖 +4 位作者 雷岱虹 贾雪婷 张林林 杜延佳 张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43-1946,共4页
目的对甘草乙醇提取物体外降血糖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甘草乙醇提取物经大孔树脂精制后进行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清除DPPH自由基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甘草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 目的对甘草乙醇提取物体外降血糖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甘草乙醇提取物经大孔树脂精制后进行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清除DPPH自由基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甘草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甘草乙醇提取物能够较好地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和清除DPPH自由基,并与提取物浓度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经液质联用分析共鉴定出15个脂溶性黄酮类成分。结论甘草乙醇提取物具有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抗氧化活性,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脂溶性黄酮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黄酮类成分 Α-葡萄糖苷酶 DPPH HPL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甘草对醋芫花泻下逐水效应的影响探讨反药组合配伍禁忌机制 被引量:6
15
作者 余果 陈艳琰 +5 位作者 段金廒 徐立 陈夏娟 宋宏绣 王梦 钱大玮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25-830,共6页
目的探讨醋芫花与甘草配伍禁忌的可能机制,以理解泻下逐水的原理。方法采用醋芫花粉末和甘草水提液,醋芫花剂量为0.12,0.18和0.24g·kg^-1,甘草剂量为0.2,0.4和0.8gg·kg^-1。,采用2因素4水平析因设计方案给小鼠分... 目的探讨醋芫花与甘草配伍禁忌的可能机制,以理解泻下逐水的原理。方法采用醋芫花粉末和甘草水提液,醋芫花剂量为0.12,0.18和0.24g·kg^-1,甘草剂量为0.2,0.4和0.8gg·kg^-1。,采用2因素4水平析因设计方案给小鼠分组并一次性ig给药,记录小鼠ig给药后0—4h内每小时每只小鼠的排尿量,同时记录每只小鼠首次排便时间和0~4h内排便次数及其粪便形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不同时间段小鼠排尿量和排便次数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醋芫花0.12和0.18g·kg^-1单用具有明显的利尿泻下作用,以利尿作用较为显著,药后1~2h时段排尿量增加,比正常对照组增加45%(P〈0.01);甘草3个剂量单用未表现出促进或抑制利尿的作用。醋芫花0.12g·kg^-1与甘草配伍合用,与等剂量醋芫花0.12g·kg^-1单用组比较,药后1—2h内小鼠排尿量明显减少(P〈0.01),提示甘草可抑制醋芫花的利尿作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醋芫花0.18g·kg^-1单用可显著增加小鼠的干便重量和排便次数(P〈0.01),与甘草配伍合用对小鼠排便量和排便次数无明显影响。结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效剂量范围内,醋芫花与甘草反药组合可明显拮抗醋芫花的利尿作用,提示甘草“甘缓守中”的药性可减缓芜花“利水”的作用,这可能是芫花与甘草配伍禁忌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芫花 甘草 药物配伍禁忌 利尿 泻下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质联用技术鉴定甘草提取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永 严安定 高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建立HPLC/ESI-MS分析鉴定甘草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的方法。方法 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0.05%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195~400 nm;采用正负离子同时检测模式。结果甘草中的14个黄... 目的建立HPLC/ESI-MS分析鉴定甘草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的方法。方法 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0.05%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195~400 nm;采用正负离子同时检测模式。结果甘草中的14个黄酮类、8个皂苷类成分和1个香豆素类成分获得了良好的分离与鉴定。结论本方法准确、快速,适合甘草中主要化学成分的鉴定,可用于甘草原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技术分析 甘草提取物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白芍、甘草药对提取物中9种有效成分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妍 杨燕云 +2 位作者 张振秋 侯学智 杨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建立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白芍甘草药对提取物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芹糖基异甘草苷、异甘草苷、苯甲酰芍药苷、甘草酸、异甘草素9种成分。方法采用Dikma Technologies-C18(200mm×... 目的建立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白芍甘草药对提取物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芹糖基异甘草苷、异甘草苷、苯甲酰芍药苷、甘草酸、异甘草素9种成分。方法采用Dikma Technologies-C18(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为267nm(0~13min)、258 nm(13~17min)、230 nm(17~27min)、276 nm(27~42min)、360 nm(42~46 min)、276nm(46~50min)、230nm(50~53min)、275nm(53~55min)、250nm(55~90min),柱温30℃。结果在色谱条件下,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芹糖基异甘草苷、异甘草苷、苯甲酰芍药苷、甘草酸、异甘草素的进样量分别在0.004 476~0.044 76μg,0.014 67~0.146 7μg,0.004 975~0.049 75μg,0.001 031~0.010 31μg,0.005 813~0.058 13μg,0.001 744~0.017 44μg,0.000 982~0.009 82μg,0.018 20~0.182 0μg,0.000 098~0.000 98μ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n=5)均在96.3%~103.4%,RSD均小于2.5%。结论本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更好地控制白芍炙甘草药对提取物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长切换 白芍炙甘草提取物 芍药内酯苷 芍药苷 甘草苷 1 2 3 4 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 芹糖基异甘草苷 异甘草苷 苯甲酰芍药苷 甘草酸 异甘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甘草最佳蜜炙工艺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倩 张泰 +1 位作者 石典花 孙立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7-450,共4页
目的:优选甘草的最佳蜜炙工艺。方法:以外观性状、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蜂蜜和水的比例、闷润时间、炒炙温度和炒炙时间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甘草的最佳蜜炙工艺。结果:甘草最佳蜜炙工艺为:炼蜜和水2∶1混... 目的:优选甘草的最佳蜜炙工艺。方法:以外观性状、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蜂蜜和水的比例、闷润时间、炒炙温度和炒炙时间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甘草的最佳蜜炙工艺。结果:甘草最佳蜜炙工艺为:炼蜜和水2∶1混合(w/w)加入净甘草片,拌匀,闷润30min,置锅内,130°C(锅底温度)炒炙20min。结论:确定的甘草蜜炙工艺使加工品甘草酸和甘草苷分别达到2.33%(RSD0.43%)和0.9%(RSD1.106%)以上,说明确定的蜜炙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炮制工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饮片乙酸乙酯提取部位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苏本正 周倩 孙立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建立甘草饮片乙酸乙酯提取部位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比较生炙饮片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差异。方法: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Hyperclone ODS C18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2%冰醋酸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 ... 目的:建立甘草饮片乙酸乙酯提取部位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比较生炙饮片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差异。方法: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Hyperclone ODS C18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2%冰醋酸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10 nm。时间:60 min。结果:10批甘草测定显示:炙甘草乙酸乙酯提取物检测到8个共有峰,少于生甘草乙酸乙酯提取物2个共有峰,蜜炙使甘草极性成分峰面积增大。结论:该方法稳定、准确、可靠,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研究结果可为阐明甘草蜜炙后增强补脾益气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从化学成分转化的角度为解析甘草蜜炙原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饮片 乙酸乙酯提取部位 HPLC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析因设计评价芫花-甘草反药组合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夏娟 余果 +5 位作者 宋宏绣 王梦 陈艳琰 钱大玮 段金廒 徐立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研究芫花与甘草配伍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方法分别对芫花-甘草配比为1∶3.3的低、高2个剂量组,按芫花和甘草两因素,采用2×2析因设计进行实验。于给药前及给药后1、3h测定小鼠自发活动数,计算自发活动抑制率。结果给药后3h,芫... 目的研究芫花与甘草配伍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方法分别对芫花-甘草配比为1∶3.3的低、高2个剂量组,按芫花和甘草两因素,采用2×2析因设计进行实验。于给药前及给药后1、3h测定小鼠自发活动数,计算自发活动抑制率。结果给药后3h,芫花-甘草反药组合低剂量组小鼠自发活动抑制率仅与相应的甘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反药组合对自发活动抑制率的影响无交互作用;芫花-甘草反药组合高剂量组小鼠自发活动抑制率与对照组及相应的单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反药组合对增加小鼠自发活动抑制率有交互作用。结论芫花-甘草配比在1∶3.3时,一定剂量范围内,芫花与甘草反药组合对增加小鼠自发活动抑制率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芫花 甘草 反药组合 配伍禁忌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