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ly(Glycidyl Methacrylates)-grafted Zinc Oxide Nanowire by Surface-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1
作者 Bao Zhang Nantao Hu +4 位作者 Yanfang Wang Zi Wang Ying Wang Eric S.Kong Yafei Zhang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2010年第4期285-289,共5页
Poly(glycidyl methacrylates)(PGMA) was grafted from zinc oxide(ZnO) nanowires via surface-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SI-ATRP) technique.Firstly,the ZnO nanowire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one-pot hyd... Poly(glycidyl methacrylates)(PGMA) was grafted from zinc oxide(ZnO) nanowires via surface-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SI-ATRP) technique.Firstly,the ZnO nanowire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one-pot hydrothermal technique.Subsequently,the ZnO was functionalized with 3-aminopropyl triethoxysilane,which was converted to macroinitiator by the esterification of them with 2-bromopropionyl bromide.PGMA grafted ZnO nanowires(PGMA-ZnO) were then synthesized in an ATRP of the GMA with CuCl/2,2`-bipyridine as the catalyst system.Kinetics studies revealed an approximate linear increase in weight of polymer with reaction time,indicating that th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owned some "living" character.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PGMA-ZnO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energy-dispersive X-ray(EDX) spectrometer,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P glycidyl methacrylates SURFACE-INITIATED Zinc oxide nanowir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LECULAR MUTAGENESIS INDUCED BY GLYCIDYL METHACRYLATE
2
作者 高惠兰 左谨 +1 位作者 谢大英 方福德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7,共7页
Glycidyl methacrylate (GMA)is a recently recognized mutagen.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mutagenicity and mechanism of GMA, plasmid PBR322 was used for in vitro binding, mutant screening, restriction enzyme mapping,and DN... Glycidyl methacrylate (GMA)is a recently recognized mutagen.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mutagenicity and mechanism of GMA, plasmid PBR322 was used for in vitro binding, mutant screening, restriction enzyme mapping,and DNA sequencing. To explore the mechamism by which an initial premutational event is converted into a stable heritable mutation, pBR322 and GMA-bound pBR322 were transformed into E. coli HB101 , and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 1) GMA-bound PBR322 induced phenotype changes in competent cells. Two stable and heritable mutants were isolated (Ap ̄RTc ̄S and Ap ̄STc ̄R). 2) When restriction enzyme mapping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mutant Ap ̄RTc ̄S , four of seven maps showed changes, but no large DNA insertion or deletion were observed.3) The frequency of deletion and insertion forms counted about 10%. Sequence specificity and hot spot regions were evident in the sequence analysis of mutated plasmid. 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mutagenic lesions of plasmid induced by GMA can be converted into point mutations in viv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ycidyl methacrylate DNA binding gene mu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A固相接枝PP的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阮吉敏 潘泳康 +1 位作者 陈其 周达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0-83,共4页
系统地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固相接枝聚丙烯(PP)的反应工艺,探讨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和PP粒径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关系。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PPgGMA,并用WAXD、TGA... 系统地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固相接枝聚丙烯(PP)的反应工艺,探讨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和PP粒径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关系。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PPgGMA,并用WAXD、TGA等研究了接枝物的结晶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在BPO引发下,于100~140℃范围内,GMA和PP可进行固相接枝反应,接枝率最高可达6%。接枝物阻碍了PPβ晶型的生成,并提高了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固相接枝 gma 改性 接枝单体 接枝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挤出条件对PP-g-GMA接枝率、接枝效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勇 姚占海 +1 位作者 宋永贤 殷敬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6-468,共3页
用反应挤出法在聚丙烯 (PP)分子链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GMA) ,制备功能化聚丙烯 .重点讨论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及物料在螺杆中的停留时间等对接枝产物 PP-g-GMA的接枝率、接枝效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P... 用反应挤出法在聚丙烯 (PP)分子链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GMA) ,制备功能化聚丙烯 .重点讨论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及物料在螺杆中的停留时间等对接枝产物 PP-g-GMA的接枝率、接枝效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PP-g-GMA接枝率与加入的单体浓度成正比 ,与引发剂浓度无关 ,反应挤出的适宜温度窗口在 1 95~ 2 3 0℃之间 ,停留时间超过 1 min后接枝率与停留时间无关 ;PP-g-GMA的熔体流动速率与单体浓度成反比 ,与引发剂的用量成正比 ,在反应温度窗口内与反应挤出温度和物料停留时间关系不大 ;单体和引发剂的浓度、反应挤出温度及物料停留时间对 PP-g-GMA的接枝效率无显著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反应挤出 接枝共聚 接枝率 接枝效率 熔体流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AH-GMA共混增韧改性PLA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宋霞 刘建平 +1 位作者 谢明峰 袁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4-116,共3页
聚乳酸(PLA)中加入不同比例的乙烯-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嵌段共聚物(E-MAH-GMA)对其进行增韧改性。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材料进行表征;用熔融指数测量仪对流动性进行分析;同时测试了材料拉伸、冲击、弯曲等力学性能,... 聚乳酸(PLA)中加入不同比例的乙烯-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嵌段共聚物(E-MAH-GMA)对其进行增韧改性。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材料进行表征;用熔融指数测量仪对流动性进行分析;同时测试了材料拉伸、冲击、弯曲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E-MAH-GMA对PLA有增韧作用,添加20份的E-MAH-GMA时,PLA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为95.71kJ/m2,比纯的PLA提高了408%;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有所下降,断裂伸长率略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乙烯-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 共混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O/PA6/PPO-g-GMA反应共混体系的形态及性能 被引量:8
6
作者 郭正虹 申瑜 +2 位作者 吴煜 程捷 方征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4-88,共5页
以活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对聚苯醚(PPO)进行熔融接枝,制备PPO-g-GMA接枝共聚物,以此作为相容剂与PPO和尼龙6(PA6)熔融共混,重点研究了PPO-g-GMA含量对共混物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在PPO/PA6(质量比60/40)共混物中加入相容... 以活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对聚苯醚(PPO)进行熔融接枝,制备PPO-g-GMA接枝共聚物,以此作为相容剂与PPO和尼龙6(PA6)熔融共混,重点研究了PPO-g-GMA含量对共混物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在PPO/PA6(质量比60/40)共混物中加入相容剂PPO-g-GMA后,PPO-g-GMA中的环氧基团与PA6分子链上的端氨基或端羧基发生反应,增强了界面粘附力,相形态由海-岛结构转变为双连续结构,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提高,吸水性降低。在PPO-g-GMA添加量为5phr时,拉伸强度由42.0MPa增加到59.5MPa,冲击强度由2 kJ/m2增加到3.7 kJ/m2,同时吸水性由1.75%下降到1.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聚苯醚 聚酰胺 接枝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基化PGMA交联微球对胆红素的吸附机理 被引量:9
7
作者 陈志萍 高保娇 杨晓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17-1424,共8页
通过胺基与环氧键之间的开环反应,用己二胺及多乙烯多胺等小分子胺化试剂对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交联微球进行了化学改性,制得了胺基化的PGMA交联微球,研究了该功能微球对胆红素的吸附特性,考察了胺化试剂的分子结构、介质pH值... 通过胺基与环氧键之间的开环反应,用己二胺及多乙烯多胺等小分子胺化试剂对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交联微球进行了化学改性,制得了胺基化的PGMA交联微球,研究了该功能微球对胆红素的吸附特性,考察了胺化试剂的分子结构、介质pH值、离子强度及温度等因素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较深入地研究了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胺基化微球对胆红素具有强吸附作用,吸附容量可达17.80mg·g-1,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方程.胺基化微球与胆红素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以静电相互作用为主,同时也存在氢键作用与疏水相互作用.在pH值为6的介质中二者之间的静电作用最强,胆红素吸附容量最高.高离子强度不利于静电相互作用,盐度增大使吸附容量减小.温度升高有利于疏水相互作用而不利于氢键作用,两种作用中占优势者主导温度对吸附容量的影响.用己二胺改性的微球,由于疏水相互作用的强化以及较长连接臂导致较小的空间位阻,使其对胆红素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多乙烯多胺改性的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胺化作用 静电相互作用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A熔融接枝聚丙烯的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潘泳康 阮吉敏 周达飞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04-209,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接枝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对聚丙烯(PP)进行了熔融接枝,在烃链上引入极性基团,以改善聚丙烯与极性聚合物的相容性。系统地研究了温度、时间、聚丙烯粒径、反应物组成及加...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接枝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对聚丙烯(PP)进行了熔融接枝,在烃链上引入极性基团,以改善聚丙烯与极性聚合物的相容性。系统地研究了温度、时间、聚丙烯粒径、反应物组成及加料方式、反应器形式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双螺杆挤出机是接枝效率最高的反应器,接枝物阻碍了聚丙烯β晶型的生成,并提高了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熔融接枝 接枝率 g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氨二乙酸型复合材料IDAA-PGMA/SiO_2对重金属及稀土离子的吸附行为与吸附热力学 被引量:8
9
作者 姜桂明 高保娇 +1 位作者 许文梅 王晓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74-1481,共8页
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于硅胶微粒表面,制得了接枝微粒PGMA/SiO2;使亚氨二乙酸(IDAA)与接枝PGMA的环氧基团发生开环反应,从而将亚氨二乙酸基团引入接枝微粒表面,制得了复合螯合微粒材料IDAA-PGMA/SiO2.本文研究了IDAA-PGMA/S... 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于硅胶微粒表面,制得了接枝微粒PGMA/SiO2;使亚氨二乙酸(IDAA)与接枝PGMA的环氧基团发生开环反应,从而将亚氨二乙酸基团引入接枝微粒表面,制得了复合螯合微粒材料IDAA-PGMA/SiO2.本文研究了IDAA-PGMA/SiO2对重金属及稀土离子的螯合吸附行为,深入地研究了吸附机理与吸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凭借亚氨二乙酸基团与重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与配位螯合作用的协同,复合微粒材料IDAA-PGMA/SiO2对重金属离子可产生强的螯合吸附作用,尤其对Pb2+离子表现出很强的螯合吸附能力,常温下吸附容量可达0.235g·g-1;IDAA-PGMA/SiO2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过程为一放热过程,且为焓驱动的过程,升高温度,吸附容量降低;对稀土离子的吸附过程则为熵驱动的过程;在可抑制金属离子水解的pH范围内,介质的pH值越高,IDAA-PGMA/SiO2的螯合吸附能力越强;IDAA-PGMA/SiO2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远高于对稀土离子的吸附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氨二乙酸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螯合吸附 重金属离子 稀土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及辐射引发接枝GMA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贵生 俎建华 +1 位作者 刘新文 童龙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75-278,共4页
利用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面化学改性,制备了乙烯基活化的纳米二氧化硅。随后运用γ射线引发共辐照接枝的方法在改性纳米二氧化硅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lycidyl methacrylate,GMA)单体,研究了单体浓度,辐照剂量等因素对接... 利用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面化学改性,制备了乙烯基活化的纳米二氧化硅。随后运用γ射线引发共辐照接枝的方法在改性纳米二氧化硅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lycidyl methacrylate,GMA)单体,研究了单体浓度,辐照剂量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规律,明确了反应条件与接枝率的对应关系,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综合热分析仪(Simultaneous thermal analysis,TGA)、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等手段对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辐射接枝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容剂P(MMA-co-GMA)对PA6热稳定性及热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文同 曹春雷 +2 位作者 曲淼 马剑英 张会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1,86,共5页
采用热失重分析法(TGA),研究了增容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共聚物P(MMA-co-GMA)的热降解行为及对尼龙6(PA6)的热稳定性和热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P(MMA-coGMA)的热降解过程中能够产生含羰基、羧... 采用热失重分析法(TGA),研究了增容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共聚物P(MMA-co-GMA)的热降解行为及对尼龙6(PA6)的热稳定性和热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P(MMA-coGMA)的热降解过程中能够产生含羰基、羧基、醛基或酮基等多种具有含氧基团的物质,这些产物有助于在PA6降解过程中形成对降解有自动催化作用的氢过氧化物,从而降低了PA6的热稳定性及热氧化稳定性,且二者随着增容剂用量及增容剂内GMA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 热降解 热稳定性 热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巯基-BPO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GMA在硅胶微粒表面的高效接枝聚合 被引量:4
12
作者 施雪军 高保娇 +1 位作者 赵兴龙 马园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14-1521,共8页
使用偶联剂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MS,KH-590),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了表面化学改性,制得了表面带有巯基的改性微粒MPMS-SiO2.使改性微粒MPMS-SiO2表面的巯基与溶液中的BPO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了油溶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 使用偶联剂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MS,KH-590),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了表面化学改性,制得了表面带有巯基的改性微粒MPMS-SiO2.使改性微粒MPMS-SiO2表面的巯基与溶液中的BPO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了油溶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在硅胶微粒表面的引发接枝聚合,制得了接枝度为26g/100g的接枝微粒PGMA/SiO2.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及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接枝微粒PGMA/SiO2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主要因素对巯基-BPO体系引发GMA接枝聚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巯基-BPO体系引发的接枝聚合,由于活性位点位于固体表面,因此也是一种表面引发接枝法。与在固体微粒表面引入可聚合双键的"穿过接枝"("grafting through")法相比,巯基-BPO引发体系可更有效地实现油溶性单体的接枝聚合.为制得高接枝度的接枝微粒PGMA/SiO2,适宜的温度为55℃,适宜的BPO用量为单体的1wt%左右,适宜的单体浓度为10 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氧化_还原引发体系 巯基 表面引发接枝 硅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PS-acy-lP(AM-co-GMA)树脂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新营 魏荣卿 +3 位作者 刘晓宁 潘翠 周翠微 姜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39,共4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以氯乙酰化聚苯乙烯微球(PS-acy-lCl)为大分子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CuCl及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催化体系制备得到梳状亲水性环氧树脂(PS-acy-lP(AM-co-G...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以氯乙酰化聚苯乙烯微球(PS-acy-lCl)为大分子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CuCl及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催化体系制备得到梳状亲水性环氧树脂(PS-acy-lP(AM-co-GMA))。考察了溶剂体系、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在n(PS-acy-lCl)∶n(CuCl)∶n(TMEDA)∶n(AM)∶n(GMA)=1∶1∶1∶1.8∶22.2,V(GMA)∶V(N,N′-二甲基甲酰胺)∶V(甲苯)=1∶0.6∶0.4时,于80℃反应60 min获得700%左右高增重率的PS-acy-lP(AM-co-GMA),并可通过改变单体AM添加量获得不同亲水性的环氧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酰化聚苯乙烯 微球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丙烯酰胺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环氧树脂 梳状亲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g-PGMA与甘氨酸反应产物对金、钯、铬、镉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兰英 安胜姬 +3 位作者 尚庆坤 张国 巫拱生 汤心颐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95-97,共3页
淀粉改性官能团化作为金属离子的吸附剂用于废水处理已有报道,但吸附效果不理想,应用范围受限制。本文将玉米淀粉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Cs-g-PGMA)与甘氨酸反应,得到Cs-g-PGMA-Gly作为吸附剂,可以去除水中的Cd<sup>2+... 淀粉改性官能团化作为金属离子的吸附剂用于废水处理已有报道,但吸附效果不理想,应用范围受限制。本文将玉米淀粉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Cs-g-PGMA)与甘氨酸反应,得到Cs-g-PGMA-Gly作为吸附剂,可以去除水中的Cd<sup>2+</sup>、Cr<sup>3+</sup>等有害元素,而且在适当的pH条件下还可富集分离Au<sup>3+</sup>、Pd<sup>2+</s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甘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乙烯多胺胺化GMA-TAIC共聚物大孔树脂的合成及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树人 晏欣 +1 位作者 余红伟 周斌贝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5,共5页
用自由基悬浮聚合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GMA)-三烯丙基异尿氰酸酯(TAIC)(80/20)共聚物大孔树脂,通过环氧基与多乙烯多胺的反应得到了相应的胺化树脂。在GMA-TAIC共聚物大孔树脂上键合多乙烯多胺会导致树脂孔体积和孔隙率的下降。... 用自由基悬浮聚合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GMA)-三烯丙基异尿氰酸酯(TAIC)(80/20)共聚物大孔树脂,通过环氧基与多乙烯多胺的反应得到了相应的胺化树脂。在GMA-TAIC共聚物大孔树脂上键合多乙烯多胺会导致树脂孔体积和孔隙率的下降。合成的胺化树脂对重金属Cu(II)、Co(II)、Ni(II)、Zn(II)、Cd(II)、Mn(II)和Pb(II)离子有相当高的吸附容量,其中对Cu(II)离子吸附容量最大、吸附速率最快,吸附速率次序为:Cu(II)>Cd(II)>Zn(II)>Pb(II)>=Co(II)>Mn(II),胺化树脂对这些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符合伪二级速率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 三烯丙基异尿氰酸酯 多乙烯多胺 吸附 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油相悬浮聚合法制备MBA/AM/GMA交联微球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雷海波 高保娇 江立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59,共4页
采用双油相(甲醇/石油醚)悬浮聚合法成功制备出粒径在150—400μm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与丙烯酰胺(AM)共聚交联微球。考察了搅拌速度、两油相比例、分散剂(Span-80)用量及分散相组成等因素对微球粒径的影响规律;使用... 采用双油相(甲醇/石油醚)悬浮聚合法成功制备出粒径在150—400μm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与丙烯酰胺(AM)共聚交联微球。考察了搅拌速度、两油相比例、分散剂(Span-80)用量及分散相组成等因素对微球粒径的影响规律;使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微球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搅拌速度、分散剂用量与分散相的组成对MBA/AM/GMA交联微球的粒径都有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搅拌速度及两油相比例。制备粒径约为200μm的交联微球,适宜的条件为:搅拌速度400rpm,两油相比例甲醇/石油醚=1:4(V/V)。分散剂用量为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油相悬浮聚合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丙烯酰胺 交联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MMA-co-GMA)-g-mPEG的合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勇林 王梦元 +4 位作者 姚军善 刘超 叶妮雅 雷良才 李海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5-98,110,共5页
借助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和环氧功能基团的大分子后修饰反应合成具有梳型结构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MMA-co-GMA)-g-mPEG)。首先,采用ATRP方法,以2-溴代丙酸乙酯(EPN-Br)为引发剂,氯化亚铜(CuCl)/2,2′-联二吡啶(bpy)为催化体系... 借助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和环氧功能基团的大分子后修饰反应合成具有梳型结构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MMA-co-GMA)-g-mPEG)。首先,采用ATRP方法,以2-溴代丙酸乙酯(EPN-Br)为引发剂,氯化亚铜(CuCl)/2,2′-联二吡啶(bpy)为催化体系,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无规共聚,合成二元无规共聚物P(MMA-co-GMA);然后,在催化剂BF3/Et2O的作用下,无规共聚物P(MMA-co-GMA)的环氧基团开环,与单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mPEG)发生接枝(grafting-onto)反应,获得具有梳型结构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MMA-coGMA)-g-mPEG。采用红外光谱(IR)、凝胶色谱(GPC)、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技术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的特点是无规共聚物的合成可控性好,后修饰反应获得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效率高,为研究接枝共聚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提供了物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单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 两亲性梳型接枝共聚物P(MMA-co-gma)-g-mP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聚合法制备粒径可控的PGMA交联微球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志萍 高保娇 杨晓峰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3-258,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可控的以GMA为主单体的二元共聚物交联微球PGMA.考察了分散剂用量、搅...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可控的以GMA为主单体的二元共聚物交联微球PGMA.考察了分散剂用量、搅拌速度、水油相比例、交联剂用量、NaCl用量等因素对成球性能、微球粒径的影响规律,并确定了成球最佳条件.采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微球的化学结构,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微球的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介质中加入电解质NaCl,采用悬浮聚合法并通过控制各反应条件,可以制备出球形度极好、粒径在60~180μm范围内的交联微球PG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悬浮聚合 交联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力引发GMA熔融接枝POE及其增韧PBT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晓春 夏胜利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64-667,共4页
采用在熔融挤出过程中提高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的方法,研究了机械力引发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熔融接枝弹性体POE的接枝反应。红外光谱法分析的结果表明:随着螺杆转速的增加,接枝产物的接枝率出现先下降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接... 采用在熔融挤出过程中提高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的方法,研究了机械力引发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熔融接枝弹性体POE的接枝反应。红外光谱法分析的结果表明:随着螺杆转速的增加,接枝产物的接枝率出现先下降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接枝产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在螺杆转速≥400r/min时出现显著增大;随着接枝反应温度的增加,产物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均明显增大。一定条件下,制得具有一定接枝率(红外表征)和较好熔体流动性(MFR=0.8-14.0g/10min)的接枝产物(POE-g-GMA)。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和试样断面SEM分析结果表明,此接枝产物POE-g-GMA对PBT具有良好的增韧作用,可使PBT/POE-g-GMA共混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原未改性材料的20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力引发 POE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PB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顺序对增塑PU/PGMA同步互穿网络力学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刘轶群 高同斋 +2 位作者 陈福泰 多英全 谭惠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9-132,共4页
通过改变聚氨酯的催化剂 ,制备出不同凝胶顺序的增塑聚氨酯 /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同步互穿网络。采用 FT- IR法跟踪网络形成的动力学。所制得的不同凝胶顺序的样品呈现完全相反的物理和力学性能。聚氨酯先凝胶的 SIN样品是透明的 ,... 通过改变聚氨酯的催化剂 ,制备出不同凝胶顺序的增塑聚氨酯 /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同步互穿网络。采用 FT- IR法跟踪网络形成的动力学。所制得的不同凝胶顺序的样品呈现完全相反的物理和力学性能。聚氨酯先凝胶的 SIN样品是透明的 ,质地很脆 ;而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先凝胶的样品为不透明的 ,具有很好的弹性。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和动态力学分析法 (DMA) ,从不同的侧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互穿聚合物网络 力学性能 凝胶顺序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