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PANDA:PAN-Blood Data Annotator with a 10-Million Single-Cell Atlas
1
作者 Chang-Xiao Li Can Huang Dong-Sheng Chen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2025年第1期68-87,I0008,共21页
Objective Recent advancements in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have revolutionized the study of cellular heterogeneity,particularly within the hematological system.However,accurately annotating cell types remai... Objective Recent advancements in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have revolutionized the study of cellular heterogeneity,particularly within the hematological system.However,accurately annotating cell types remain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immune cells.To address this challenge,we develop a PAN-blood single-cell Data Annotator(scPANDA),which leverages a comprehensive 10-million-cell atlas to provide precise cell type annotation.Methods The atlas,constructed from data collected in 16 studies,incorporated rigorous quality control,preprocessing,and integration steps to ensure a high-quality reference for annotation.scPANDA utilizes a three layer inference approach,progressively refining cell types from broad compartments to specific clusters.Iterative clustering and harmonization processes were employed to maintain cell type purity throughout the analysis.Furthermore,the performance of scPANDA was evaluated in three external datasets.Results The atlas was structured hierarchically,consisting of 16 compartments,54 classes,4,460 low-level clusters(pd_cc_cl_tfs),and 611 high-level clusters(pmid_cts).Robust performance of the tool was demonstrated in annotating diverse immune scRNA-seq datasets,analyzing immune-tumor coexisting clusters in renal cell carcinoma,and identifying conserved cell clusters across species.Conclusion scPANDA exemplifies effective reference mapping with a large-scale atlas,enhancing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blood cell type ident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IMMUNOLOGY cell type annotation single-cell atlas blood 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清蛋白-果胶高内相乳液凝胶对低脂再制奶酪的品质影响
2
作者 李红娟 李振 +5 位作者 任钏 袁玉京 李可 邱晓豹 李洪波 于景华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4,共8页
以乳清蛋白和果胶、葡聚糖为主要原料,采用酸诱导法制备乳清蛋白-果胶乳液凝胶(whey protein-pectin emulsion gel,WP)和乳清蛋白-葡聚糖乳液凝胶(whey protein-glucan emulsion gel,WG),比较35%、75%分散相体积分数凝胶(分别记为WP35、... 以乳清蛋白和果胶、葡聚糖为主要原料,采用酸诱导法制备乳清蛋白-果胶乳液凝胶(whey protein-pectin emulsion gel,WP)和乳清蛋白-葡聚糖乳液凝胶(whey protein-glucan emulsion gel,WG),比较35%、75%分散相体积分数凝胶(分别记为WP35、WG35、WP75、WG75)的功能特性,并进一步探究高内相乳液凝胶作为脂肪替代物在低脂再制奶酪中的代脂效果。结果表明:WP75的平均粒径最小,脂肪分布均匀,蛋白质网络结构稳定。乳液凝胶样品在0.1~10 Hz内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都随油相体积分数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其中WP75抵抗形变能力、热稳定性及持水性都优于其他样品。样品15%-WP75(添加WP75,脂肪质量分数15%的再制奶酪)油析性减弱,熔化性增强,质构特性与全脂对照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乳清蛋白与果胶制备的高内相乳液凝胶在低脂奶酪产品有较好的脂肪替代效果,在低脂乳制品加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 果胶 葡聚糖 高内相乳液凝胶 低脂再制奶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β-葡聚糖对凝固型酸奶发酵特性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李真 张钰 +3 位作者 蔡杰 杨勇 索标 艾志录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0,共8页
在不同质量分数的燕麦β-葡聚糖(Oatβ-glucan,OBG)水溶液中加入脱脂奶粉制备凝固型酸奶,并测定其pH值、酸度、流变特性、持水力(WHC)、乳酸菌活菌数等,考查OBG对凝固型酸奶发酵特性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OBG对发酵... 在不同质量分数的燕麦β-葡聚糖(Oatβ-glucan,OBG)水溶液中加入脱脂奶粉制备凝固型酸奶,并测定其pH值、酸度、流变特性、持水力(WHC)、乳酸菌活菌数等,考查OBG对凝固型酸奶发酵特性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OBG对发酵期间的pH值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会显著降低发酵后期(6~8 h)和后熟24 h酸奶的酸度(P<0.05),且显著增加后熟24 h酸奶的WHC(P<0.05)。添加质量分数为0.4%的OBG可使后熟24 h酸奶表现出更高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即黏弹性较佳,感官品质也较优;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乳酸菌活菌数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当贮藏15 d时,0.4%OBG组的乳酸菌活菌数最多(9.12 log CFU/mL)。因此,适量添加OBG不仅能增强凝固型酸奶的发酵特性,还能显著提升其贮藏品质,并对凝固型酸奶中的乳酸菌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Β-葡聚糖 乳酸菌 凝固型酸奶 发酵特性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4
作者 孙静 刘静 +2 位作者 王鑫 岳凤莲 刘影哲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3期84-89,共6页
对近五年活血化瘀中药(水蛭)、方剂(血府逐瘀汤、新血府逐瘀汤)、中成药(芎芍胶囊、通心络胶囊、参红通络颗粒、鳖甲煎丸、复方丹参滴丸、活络效灵丹、通心痹合剂、复方三七颗粒)、复方注射液及其提取物(三七总皂苷、丹参酮、人参皂苷... 对近五年活血化瘀中药(水蛭)、方剂(血府逐瘀汤、新血府逐瘀汤)、中成药(芎芍胶囊、通心络胶囊、参红通络颗粒、鳖甲煎丸、复方丹参滴丸、活络效灵丹、通心痹合剂、复方三七颗粒)、复方注射液及其提取物(三七总皂苷、丹参酮、人参皂苷、谷红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靶点进行分析。从调节血脂代谢、稳定斑块、抗炎作用、细胞自噬、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和迁移、保护血管内皮、抗血小板凝集等方面论述了活血化瘀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活血化瘀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肾损伤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低磷血症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张颖 吴琼皎 +2 位作者 常玉萍 卫丹辉 袁欢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后低磷血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各重症监护病房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2例AKI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于入院时... 目的观察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后低磷血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各重症监护病房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2例AKI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于入院时对患者进行详细调查并统计。82例AKI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BP治疗,观察患者治疗48 h内低磷血症发生情况。对所有患者随访30 d,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病死组和存活组,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一般资料及血磷变化,使用点二列相关性分析血磷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并采用Cox回归分析血磷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CBP治疗48 h内,82例AKI患者中48例(58.54%)发生低磷血症。病死组与存活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合并基础疾病、长期饮酒史、长期吸烟史、急性肾损伤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CBP治疗时长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治疗结束时血磷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二列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CBP治疗时长与AKI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P<0.05);血磷水平与AKI患者预后不良呈负相关(r<0,P<0.05);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高表达、CBP治疗时间长为AK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R>1,P<0.05);治疗结束时血磷水平高为AKI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HR<1,P<0.05)。结论AKI患者CBP治疗期间低磷血症的发生概率较高,且对患者预后会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血液净化 低磷血症 血磷水平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血液系统的影响
6
作者 郭丽萍 史香芬 袁冬冬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5期904-907,共4页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收集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门诊诊疗的59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长期服用华法林分为研究组(299例)和对照组(299...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收集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门诊诊疗的59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长期服用华法林分为研究组(299例)和对照组(299例),其中研究组为长期服用华法林6个月以上,对照组为未服用或停用华法林1个月以上。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数据、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肝肾功能等临床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红细胞计数水平、血红蛋白浓度、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分别为(4.04±0.56)×10^(9)L^(-1)、(120.95±18.14)g·L^(-1)、(1.52±0.57)×10^(9)L^(-1),以上3个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血常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会对患者的血液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数目明显下降。基于华法林在临床的高频使用,临床医师和药师应关注和警惕长期服用华法林出现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定期监测血常规,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血液系统 华法林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淋巴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马母马补喂半胱胺锌对马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杨帆 李晓斌 +4 位作者 王建文 李佳豪 经宏鑫 阿依娜扎尔·努尔买买提 陈开旭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89,共6页
为研究在放牧条件下通过给伊犁马母马补喂半胱胺锌(Zn-CS)对马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选择48匹母子关系的泌乳马(24匹)和哺乳马驹(24匹),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随机分为4组,马驹与母马分组一致。对照组母马每天补喂0 mg/kg·B... 为研究在放牧条件下通过给伊犁马母马补喂半胱胺锌(Zn-CS)对马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选择48匹母子关系的泌乳马(24匹)和哺乳马驹(24匹),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随机分为4组,马驹与母马分组一致。对照组母马每天补喂0 mg/kg·BW半胱胺锌,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分别补喂3、5、7 mg/kg·BW半胱胺锌,进行为期100 d的补喂试验,其中预饲期10 d,正试期90 d。试验结果显示: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马驹血中总蛋白(TP)含量均显著高于未饲喂Zn-CS的对照组(P<0.05)。给母马补喂Zn-CS能显著降低马驹血中尿素(UERA)含量,并提高甘油三酯(TG)含量,试验Ⅰ组马驹血浆中UERA相比于对照组显著降低了7.54%(P<0.05)。试验Ⅱ组马驹血浆中T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提高了28.57%(P<0.05)。补喂不同剂量Zn-CS对马驹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有极显著影响,对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的比值有显著影响。给母马补喂Zn-CS能显著影响马驹血中矿物质元素含量,试验Ⅲ组马驹血中钙离子(Ca^(2+))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提高了9.29%(P<0.01),试验Ⅰ组马驹血中镁离子(Mg^(2+))显著高于对照组,提高了20%(P<0.05)。综上所述,在放牧条件下给泌乳母马补喂不同剂量的Zn-CS,能够提高马驹血液中TP、GLB、TG、Ca^(2+)和Mg^(2+)的含量,增加ALT、AST和ALP的酶活力,且补喂时间越长,越能提升马驹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胺锌 伊犁马 哺乳马驹 血液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Hidden Blood Loss During Posterior Spinal Surgery 被引量:9
8
作者 白冰 田园 +3 位作者 张越伦 马满娇 虞雪融 黄宇光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9年第1期38-44,共7页
Objective Identification of the risk factors for extraordinary hidden blood loss(HBL) could clarify the underlying causes and provide more appropriate management. This study aims to identify the predictors of HBL in s... Objective Identification of the risk factors for extraordinary hidden blood loss(HBL) could clarify the underlying causes and provide more appropriate management. This study aims to identify the predictors of HBL in spinal surgery.Methods Medical record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trieved to collect the data of patients who undergoing posterior thoracic and lumbar fusion surgery or scoliosis surgery.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perioperative visible blood loss volume, as well as laboratory results were recorded. The patients receiving fusion surgery or scoliosis surgery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e HBL positive subgroup and the HBL negative subgroup. Differences in the variables between the groups were then analyzed.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BL.Results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posterior spinal surgery,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BL were autologous transfusion(for fusion surgery P = 0.011, OR: 2.627, 95%CI: 1.574-2.782; for scoliosis surgery P < 0.001, OR: 2.268, 95%CI: 2.143-2.504) and allogeneic transfusion(for fusion surgery P < 0.001, OR: 6.487, 95%CI: 2.349-17.915; for scoliosis surgery P < 0.001, OR: 3.636, 95%CI: 2.389-5.231).Conclusion Intraoperative blood transfusion might be an early-warning indicator for perioperative HB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AL SURGERY hidden blood LOSS TRANSFUSION PREDI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O血型与多种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高雪 焦瑾 武文 《山东医药》 2025年第2期149-154,共6页
ABO血型是人类稳定且独特的遗传标志之一,自发现以来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不断被拓展。除输血医学外,ABO血型还与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密切相关。ABO血型抗原的本质是糖脂和糖蛋白,糖类作为信息分子与其他分子结合而发挥相应的生物学功能。... ABO血型是人类稳定且独特的遗传标志之一,自发现以来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不断被拓展。除输血医学外,ABO血型还与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密切相关。ABO血型抗原的本质是糖脂和糖蛋白,糖类作为信息分子与其他分子结合而发挥相应的生物学功能。ABH抗原的表达在正常细胞向癌细胞转变或出现病理状态时会发生显著改变,而血型抗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潜在的机制涉及炎症反应、免疫调节、肿瘤细胞黏附与侵袭、肿瘤微环境等多个方面。血型抗原可通过与肿瘤相关物质相互作用,改变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此外,ABO血型基因与肿瘤相关基因的相互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亦发挥一定作用。因此,深入探索ABO血型与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关系,能够更精准地预测个体罹患恶性肿瘤的风险,继而对高风险血型人群采取更积极的个性化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型 ABO血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法测定血中铅的优化与应用
10
作者 刘峰 薛超 +4 位作者 彭杰 赵伟 章新奇 吴柳益 陈东洋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5-920,共6页
样品前处理方法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血中铅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及选择合适的内标元素,建立高效、灵敏的ICP-MS法测定血中铅含量。方法以铋为内标,用3.0%硝酸溶液稀释血液样本,离心后取上清液直接... 样品前处理方法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血中铅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及选择合适的内标元素,建立高效、灵敏的ICP-MS法测定血中铅含量。方法以铋为内标,用3.0%硝酸溶液稀释血液样本,离心后取上清液直接测定。结果表明,铅在1.0μg·L^(-1)~50μg·L^(-1)质量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9,方法检出限为0.26μg·L^(-1),定量限为0.65μg·L^(-1),回收率为99.6%~107.6%,相对标准偏差为2.1%~3.5%,采用此方法对血液样本进行测定,检测结果在12.67~28.83μg·L^(-1)之间,反映出低暴露人群血铅本底不高,其中儿童血液样品与部分发达国家正常儿童血铅水平相近。优化后的前处理方法可以充分破坏血样中的红细胞,使样本中铅游离出来,通过离心,有效避免蠕动管和雾化器的堵塞。方法灵敏、便捷、准确度好,适合基层检验机构对血中铅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样本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稀释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输血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11
作者 田烨 张磊 +1 位作者 刘志奎 张楠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 探索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后输血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6月在开滦总医院骨科住院的360例接受THA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数据集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252例)和测试集(108例)。... 目的 探索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后输血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6月在开滦总医院骨科住院的360例接受THA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数据集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252例)和测试集(108例)。对训练集病例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THA患者术后输血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制作列线图,用测试集中样本进行验证,模型区分度评估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度评估采用校准图。结果 360例THA患者术后输血78例(21.7%),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血红蛋白水平、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 h血钙是THA患者术后输血的最佳预测因子。预测模型的C-index为0.818,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78.1%和78.2%。外部验证的C-index为0.803,校准图中偏差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重合度较高,模型校准度较好。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THA患者术后输血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区分度与校准度较好,可为临床评估术后输血风险、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输血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硅酸锆钠散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效果
12
作者 白斌 郑喜胜 +3 位作者 冯永利 肖京 赵聪源 左方田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5期907-911,共5页
目的研究环硅酸锆钠散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效果及对血钾、血钠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入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出现高钾血症的86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人群,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 目的研究环硅酸锆钠散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效果及对血钾、血钠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入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出现高钾血症的86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人群,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以静脉输注的方式接受常规的降钾治疗手段,研究组接受环硅酸锆钠散的治疗方式。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钾浓度、电解质水平、心率和血压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35%(41/43)和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钾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两组患者组间、不同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98%(3/43),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93%(9/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静脉输注的降钾治疗手段,环硅酸锆钠散可以有效治疗患者的高钾血症,平衡机体电解质水平,同时不引入新的不良事件,患者接受度更高,值得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高钾血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高钾血症 环硅酸锆钠散 血钾水平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危险因素
13
作者 马会峰 靳闪闪 薛玲玲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2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危险因素及血清肥胖抑制素、果糖胺(FRU)、神经调节蛋白4(NRG4)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收治的90例G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产...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危险因素及血清肥胖抑制素、果糖胺(FRU)、神经调节蛋白4(NRG4)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收治的90例G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产前空腹血糖(FBG)是否达到3.3~5.3 mmol·L^(-1)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47例)及血糖控制不佳组(43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GDM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肥胖抑制素、FRU、NRG4对GDM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体重指数(BMI)高、遵医嘱用药评分低、饮食控制评分低、血清肥胖抑制素水平低、有其他妊娠合并症、血清FRU水平高、血清NRG4水平高是影响GDM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肥胖抑制素、FRU、NRG4及联合检查诊断GDM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6、0.630、0.706及0.848,敏感度分别为67.44%、69.77%、65.12%及79.07%,特异度分别为68.09%、65.96%、68.09%及78.72%,其中联合检查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最高(P<0.05)。结论年龄大、孕前BMI高、遵医嘱用药评分低、饮食控制评分低、血清肥胖抑制素水平低、初中及以下、有其他妊娠合并症、血清FRU水平高、血清NRG4水平高是影响GDM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危险因素,且可根据患者血清肥胖抑制素、FRU、NRG4变化情况评估血糖控制效果,而三者联合检查的预测价值最高,临床可制定针对性的治疗及干预措施,以改善血糖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血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伏毒”理论的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思路探赜
14
作者 范淑华 丁樱 管志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8,共9页
国医大师丁樱教授基于现代免疫学机制,运用中医取类比象法,化繁为简,将导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的异常免疫反应称之为“伏毒”,认为伏毒内侵是ITP的发病基础,血损髓伤是ITP的病理本质,“毒-虚-瘀”转化是ITP的基本病机,并由此... 国医大师丁樱教授基于现代免疫学机制,运用中医取类比象法,化繁为简,将导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的异常免疫反应称之为“伏毒”,认为伏毒内侵是ITP的发病基础,血损髓伤是ITP的病理本质,“毒-虚-瘀”转化是ITP的基本病机,并由此制定了“扶正、祛毒、化瘀”的治疗原则,重视藤类药物、炭类药物的应用,在临证中收获了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儿童 伏毒 损血伤髓 病机 丁樱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酶Q10片辅助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15
作者 肖普 王蔚蔚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 探究辅酶Q10片辅助美托洛尔在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医院接受美托洛尔治疗的52例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病历资料,纳入对照组;收集医院同期接受辅酶Q10片辅... 目的 探究辅酶Q10片辅助美托洛尔在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医院接受美托洛尔治疗的52例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病历资料,纳入对照组;收集医院同期接受辅酶Q10片辅助美托洛尔治疗的52例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病历资料,纳入观察组,全部患者临床资料均保存完整。查阅患者病历资料,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压指标、心率指标及心电图指标、心肌损伤指标,以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窦性心律失常频次、QT间期离散度(QTd)、QT校正离散度(QTcd)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辅酶Q10片辅助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心律失常症状,促进心肌细胞修复,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室性心律失常 美托洛尔 辅酶Q10片 血压 心率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
16
作者 张宗群 田雪品 +2 位作者 牛海文 苏航 翟铁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年第1期97-100,81,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及维生素D补充对DR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3年6月—202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58例T2DM为研究对象,收集... 目的:探讨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及维生素D补充对DR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3年6月—202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58例T2DM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身高、体重、疾病史等一般信息、实验室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检测数据等。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DR组和非DR组,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DR发生的关系。进一步将DR患者随机分为维生素D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干预,维生素D干预组给予口服活性维生素D3,观察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血清25(OH)D3、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158例T2DM患者中,共52例检出患有DR,患病率为32.91%。病程长、FPG水平高、HbA1c水平高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统计分析结果中均有OR>1、P<0.05,而血清25(OH)D3是DR发生的保护因素(OR<1、P<0.05)。维生素D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及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FPG、HbA1c、TG、TC及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T2DM患者DR患病率高,较高的血清25(OH)D3水平是其保护因素,且对DR患者进行维生素D补充,可改善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横断面研究 干预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爆破预处理对猴头菇子实体残渣粗多糖理化性质及调节肠道菌群作用的影响
17
作者 陈爽 刘利平 +5 位作者 冯杰 张劲松 杨焱 吴迪 刘艳芳 郭庆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为了研究蒸汽爆破(Steam Explosion,SE)预处理对猴头菇子实体残渣粗多糖理化性质及调节肠道菌群的影响,以猴头菇水提残渣为原料,采用常规粉碎和蒸汽爆破两种方式进行处理制备获得粗多糖并进行得率、成分含量、单糖组成、分子量及消化和... 为了研究蒸汽爆破(Steam Explosion,SE)预处理对猴头菇子实体残渣粗多糖理化性质及调节肠道菌群的影响,以猴头菇水提残渣为原料,采用常规粉碎和蒸汽爆破两种方式进行处理制备获得粗多糖并进行得率、成分含量、单糖组成、分子量及消化和发酵特性的比较。结果显示,经SE处理所得多糖组分(HCQ)的得率、多糖和β-葡聚糖含量分别达到了13.36%、58.20%和47.93%,是常规粉碎处理所得多糖组分(HCW)的2.18、1.57和1.59倍,表明SE能显著(P<0.05)促进残渣中多糖组分的释放。SE还降低了HCQ的分子量并释放出小分子组分,同时提高了单糖组成中的葡萄糖摩尔百分比。在模拟体外人体粪便发酵过程中,与HCW相比,HCQ明显地(P<0.05)提高了有益菌(如厚壁菌门)的丰度和短链脂肪酸的产量,同时降低有害细菌(如埃希氏-志贺氏菌)的丰度,从而有益于机体健康。该研究为蒸汽爆破技术在猴头菇多糖提取中的应用及HCQ多糖作为潜在益生元发挥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水提残渣 蒸汽爆破 多糖 β-葡聚糖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黄斑微结构变化及其与视功能的相关性
18
作者 杨娜 温晓英 张月玲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2期281-285,共5页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患者术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视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01/2023-10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高度近视MHRD患...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患者术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视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01/2023-10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填塞术治疗,观察术后1、3、6 mo时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OCT、OCTA指标变化特征,包括黄斑中心凹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面积(CBFA)、血流密度与椭圆体带缺损直径(DEZA),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术后不同时间点BCVA与CBFA、DEZA、血流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3、6 mo时患者BCVA分别为1.75±0.79、1.49±0.53、1.08±0.44,各时间点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术后1、3、6 mo,患者CBFA分别为1.67±0.24、1.82±0.13、1.94±0.15 mm 2,DEZA分别为813.27±453.16、590.89±421.38、427.58±385.34μm,血流密度分别为24.36±7.81、27.74±8.12、31.54±8.59,各项指标各时间点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1 mo,高度近视MHRD患者的DEZA、血流密度与BCVA无相关性(均P>0.05),CBFA与BCVA(LogMAR)呈负相关(P<0.05);术后3、6 mo时,高度近视MHRD患者的CBFA、血流密度与BCVA(LogMAR)呈负相关,DEZA与BCVA(LogMAR)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后3、6 mo,CBFA、血流密度及DEZA均为BCVA的重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高度近视MHRD患者术后视功能逐渐提升,且与术后CBFA、DEZA、血流密度密切相关,建议术后定期监测OCT、OCTA指标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功能 黄斑中心凹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面积 椭圆体带缺损直径 血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锝-双半胱乙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杨淑贞 朱传明 +3 位作者 李燕 刘婷婷 王洪兴 郑晓风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3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99m)锝-双半胱乙酯(^(99m)Tc-ECD)脑血流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SPECT/CT)融合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12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头颈部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均发现不同程度的血管... 目的探讨^(99m)锝-双半胱乙酯(^(99m)Tc-ECD)脑血流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SPECT/CT)融合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12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头颈部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均发现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均在发病5 d内行^(99m)Tc-ECD 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比分析SPECT/CT脑血流灌注融合图像、单纯SPECT脑血流灌注图像及同机CT图像对病变的检出数量及范围和阳性率,并对各种显像方式的阳性率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使用^(99m)Tc-ECD显像时均无明显不适症状,112例患者SPECT/CT脑血流灌注同机融合显像的阳性率为100%,检出缺血或梗塞灶381个;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的阳性率为98.21%,检出缺血或梗塞灶316个;同机CT图像的阳性率为67.86%,检出缺血或梗塞灶192个。3种显像方法两两进行统计学分析,SPECT/CT融合图像与单纯SPECT图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CT/CT融合图像、单纯SPECT图像分别与CT图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阳性率比较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9m)Tc-ECD脑血流灌注显像安全、便捷;SPECT/CT脑血流灌注同机融合显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变的检出范围、数量及阳性率方面优于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及CT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锝-双半胱乙酯 脑血流灌注 缺血性脑血管病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功能物质对低温胁迫甘薯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20
作者 赵秀芬 张成龙 +3 位作者 房增国 董良欣 刘庆 李俊良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0,共7页
为探究功能物质(猪血氨基酸多肽和蚯蚓裂解液)对甘薯育苗过程中低温胁迫的缓解作用,本研究以普薯32为试材,采用温室育苗试验和主成分分析法,探究并综合评价叶面喷施外源功能物质对低温胁迫下甘薯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 为探究功能物质(猪血氨基酸多肽和蚯蚓裂解液)对甘薯育苗过程中低温胁迫的缓解作用,本研究以普薯32为试材,采用温室育苗试验和主成分分析法,探究并综合评价叶面喷施外源功能物质对低温胁迫下甘薯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两种功能物质均能增加薯苗株高、干物质率、百株重、采苗量,提高叶片SPAD值和植株含磷量,促进薯苗对磷钾元素的吸收累积。低温胁迫明显降低苗床温度,延迟甘薯出苗时间,显著抑制薯苗株高,降幅达10.3%~17.5%,无拱棚(C)处理组薯苗茎粗明显大于其他处理组;低温胁迫明显降低薯苗吸磷量和吸钾量,C处理组薯苗干物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百株重、采苗量、株高、含钾量、吸磷量和吸钾量这6个因子可作为表征甘薯生长发育、养分吸收以及壮苗量的指标。综合得分结果表明,喷施功能物质能促进薯苗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且同种育苗方式下,喷施猪血氨基酸多肽的效果优于蚯蚓裂解液,其中大棚+小棚苗床处理的喷施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甘薯苗 猪血氨基酸多肽 蚯蚓裂解液 生长发育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