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体外诱导小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丁继固 丁文杰 +1 位作者 李光 赵克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1-343,I0001,共4页
目的:探索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体外诱导小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M-NSCs)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培养方法,为M-NSCs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有血清条件下体外培养鼠胚M-NSCs,予以GDNF作诱导分化。TH免疫细胞... 目的:探索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体外诱导小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M-NSCs)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培养方法,为M-NSCs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有血清条件下体外培养鼠胚M-NSCs,予以GDNF作诱导分化。TH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流式细胞术检测TH-ir阳性神经元的百分率。结果:M-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阳性率经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两组TH-ir阳性细胞比率A组(实验组,6只)为13.53%±1.53%;B组(对照组,6只)3.46%±0.7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GDNF可促进M-NSCs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神经干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元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联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脑内移植对Parkinson病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曾水林 王磊 +3 位作者 雷志年 朱建宝 李涛 闫福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9-172,共4页
将原代培养的胚鼠(E14.5)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NSCs)单独或联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移植入Parkinson病(PD)大鼠纹状体内,术后各组动物存活一段时间,观察旋转行为后处死,取纹状体组织做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多巴胺(DA)含量。探讨N... 将原代培养的胚鼠(E14.5)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NSCs)单独或联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移植入Parkinson病(PD)大鼠纹状体内,术后各组动物存活一段时间,观察旋转行为后处死,取纹状体组织做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多巴胺(DA)含量。探讨NSCs单独或联合GDNF脑内移植对PD大鼠纹状体内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PD模型相比,NSCs单独或联合GDNF脑内移植均能提高PD大鼠纹状体内的DA含量(P<0.05);在术后30d和60d,DA含量在GDNF+NSCs组的增加幅度比NSCs组更加明显,动物旋转行为亦得到明显改善(P<0.05)。上述结果表明,NSCs单独或联合GDNF移植均对PD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NSCs联合GDNF移植的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PARKINSON病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多巴胺 纹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新生大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贺月秋 陈惠金 +1 位作者 钱龙华 陈冠仪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63-970,共8页
目的探讨在移植物中加入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能否增强外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经脑室移植治疗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新生大... 目的探讨在移植物中加入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能否增强外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经脑室移植治疗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新生大鼠的移植效果。方法采用E14胎鼠大脑皮质制备NSCs。2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PVL对照组(PVL组),PVL+NSCs移植组(PVL+NSCs组),PVL+NSCs移植+GDNF组(PVL+NSCs+GNDF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Sham+NSCs移植组(Sham+NSCs组),以及Sham+NSCs移植+GDNF组(Sham+NSCs+GDNF组)。对PVL新生大鼠在建模后72h进行立体定位仪下经脑室NSCs移植,分别于移植术后7、14、21d进行免疫荧光、光镜及电镜病理检测,评估在NSCs中加入GDNF对移植效果的可能影响。结果经脑室植入的外源性NSCs在脑内具有良好的迁移能力,3d内大部分移行至脑室周围,2周左右在脑室周围主要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前体,部份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三种分化细胞在加入GDNF移植组显著多于未加GDNF移植组(P均<0.05)。移植后21d光镜下脑病理显示,两个移植组的脑白质病理均获明显改善,尤其加入GDNF移植组的脑白质重度病变发生率较未加GDNF移植组下降了25.5%(P<0.01)。移植后21d的电镜显示,PVL组罕见髓鞘形成,两个移植组的髓鞘形成明显增加,尤其加入GDNF移植组的髓鞘形成明显多于未加GDNF移植组。结论在外源性NSCs移植物内加入GDNF,可明显增强NSCs经脑室移植治疗PVL新生大鼠的移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神经干细胞 细胞移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对局灶性脑缺血MRI及皮质和尾壳核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晋光荣 李云涛 +5 位作者 刘俊华 刘培党 徐汉荣 张海军 蔡星星 蔡惠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9-506,共8页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磁共振成像(MRI)及皮质和尾壳核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探讨GDNF对内源性NSCs增殖分化的作用机制。制作右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左侧脑室注射GDNF,5-溴脱氧尿核苷(BrdU...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磁共振成像(MRI)及皮质和尾壳核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探讨GDNF对内源性NSCs增殖分化的作用机制。制作右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左侧脑室注射GDNF,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DNA合成期(S期)细胞,Y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MRI观察脑部影像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组、生理盐水组和GDNF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90min后再灌注不同时间(3、7、14、21、28d)皮质和尾壳核内BrdU/nestin、BrdU/NeuN、BrdU/GFAP阳性双标细胞。GDNF组对学习记忆的恢复较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MRI检查T2WI上缺血区信号明显增高和轻微脑肿胀,GDNF组缺血后3d,缺血区出现小面积信号增高影,14d信号强度明显下降;GDNF组Br-dU/nestin双标细胞数明显增加;新生细胞分化结果显示28d时,GDNF组BrdU/NeuN(58.23%±15.30%)、BrdU/GFAP(11.29%±4.30%),与其它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证实局灶性脑缺血激活皮质和尾壳核内的NSCs,而GDNF可促进内源性NSCs增殖、分化,从而促进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增殖 分化 MRI 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基因修饰的BMSCs在脑出血大鼠脑内存活与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周玲 邓莉 +2 位作者 涂江义 高小青 杨朝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脑出血大鼠脑内的存活与分化。方法:分别将BMSCs/GDNF、BMSCs和生理盐水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建立不同的实验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GDNF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脑出血大鼠脑内的存活与分化。方法:分别将BMSCs/GDNF、BMSCs和生理盐水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建立不同的实验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GDNF蛋白的表达,DAPI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与生理盐水组和BMSCs组相比,BMSCs/GDNF组的GDNF蛋白表达显著上调;与BMSCs组相比,BMSCs/GDNF组的BMSCs存活率增高,神经微丝阳性细胞率上升,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率无明显变化。结论:GDNF基因修饰有助于BMSCs在脑出血大鼠脑内的存活和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中脑源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姜宇 曾水林 +4 位作者 鲁佑瑜 李涛 朱建宝 刘钟 姜连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7-542,共6页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中脑源神经干细胞(mNSCs)增殖、分化能力和表达垂体同源盒家族因子3(Pitx3)、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1)和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的影响。方法:取E14.5d大鼠中脑组织体外培养原代mNSCs,增殖...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中脑源神经干细胞(mNSCs)增殖、分化能力和表达垂体同源盒家族因子3(Pitx3)、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1)和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的影响。方法:取E14.5d大鼠中脑组织体外培养原代mNSCs,增殖培养传三代后进行分化实验;使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培养分化的mNSCs表达Pitx3、Nurr1和TH蛋白。结果:在GDNF作用下,体外培养的mNSCs克隆球直径增大,数量增多;分化的神经元中Pitx3、Nurr1和TH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GDNF有促进mNSCs增殖和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同源盒家族因子3 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 酪氨酸羟化酶 多巴胺能神经元 中脑源神经干细胞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移植量对PST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红 张民皓 +3 位作者 胡玉萍 刘清珍 刘健 李伟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数量神经干细胞(NSCs)鞘内注射对坐骨神经半切断(PST)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脊髓背角、背根神经节(DRG)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8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七组:假手术组(Ⅰ组)、PST组(Ⅱ组)、PST+NS... 目的观察不同数量神经干细胞(NSCs)鞘内注射对坐骨神经半切断(PST)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脊髓背角、背根神经节(DRG)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8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七组:假手术组(Ⅰ组)、PST组(Ⅱ组)、PST+NSCs1×103组(Ⅲ组)、PST+NSCs1×104组(Ⅳ组)、PST+NSCs1×105组(Ⅴ组)、PST+NSCs1×106组(Ⅵ组)、PST+NSCs1×107组(Ⅶ组)。NSCs于术后3d鞘内注射。记录术前1d、术后1、3、7、14、21d机械痛及热痛阈;术后7、21d免疫组织化学与RT-PCR检测同侧脊髓背角及DRGGDNF表达。结果与Ⅰ组比较,Ⅱ~Ⅶ组术后1d痛阈下降,术后7、14d最低(P<0.05);与Ⅱ组比较,术后7dⅣ、Ⅴ、Ⅵ、Ⅶ组随着NSCs量的增加,痛阈逐渐升高,脊髓背角及DRGGDNF表达逐渐上调(P<0.05);术后21d,Ⅴ、Ⅵ、Ⅶ组痛阈均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GDNF表达Ⅴ组最高(P<0.05)。结论鞘内注射1×105NSCs能最有效缓解PST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移植量 坐骨神经半切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胡玉萍 杨建军 +1 位作者 李伟彦 稽晴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236-1241,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CCI)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表达的变化,以及鞘内注射...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CCI)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表达的变化,以及鞘内注射NCAM相似肽c3d、NCAM反义寡核甘酸(Anti)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的影响,探讨GDNF、NCAM在NP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1: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1只):疼痛组和对照组。疼痛组大鼠行左侧坐骨神经结扎术,建立CCI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5、7、14、21 d测机械痛阈(mechanicalwithdrawl threshold,MWT)和热痛阈(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技术检测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GDNF和NCAM的表达变化。实验2: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对照组、NS+GDNF组、c3d+GDNF组、Anti-NCAM+GDNF组。各组大鼠于建立CCI模型后3 d鞘内注射上述制剂,观察其痛阈变化。结果实验1:与对照组相比,疼痛组大鼠术前1 d、术后1、21 d MWT和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7、14 d MWT和TWL均降低,其中术后7 d阈值最低(P<0.01);术后3、5、7、14 d GDNF和NCAM的表达均升高,其中7 d表达最高(P<0.01)。实验2:与NS对照组相比,NS+GDNF组、c3d+GDNF组MWT和TWL明显降低(P<0.01),Anti-NCAM+GDN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GDNF组、c3d+GDNF组与给药前相比,MWT和TWL明显降低(P<0.01);Anti-NCAM+GDN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CCI后出现痛阈下降,DRG中GDNF和NCAM表达增高;外源性GDNF可缓解NP,阻断NCAM表达可消减GDNF的镇痛作用,提示GDNF和NCAM信号通路参与了NP的发生和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脊髓背根神经元 慢性压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促进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脑内移植的中脑源神经干细胞表达Pitx3、Nurr1和TH 被引量:2
9
作者 姜宇 曾水林 +4 位作者 鲁佑瑜 朱建宝 李涛 李凤飞 徐春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7,共6页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作用下,中脑源神经干细胞(mNSCs)在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纹状体移植区表达垂体同源盒家族因子3(Pitx3)、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1)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变化。方法:mNSCs单独移植组、mNSCs+G...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作用下,中脑源神经干细胞(mNSCs)在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纹状体移植区表达垂体同源盒家族因子3(Pitx3)、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1)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变化。方法:mNSCs单独移植组、mNSCs+GDNF移植组和生理盐水假手术组的PD大鼠模型,移植4周和8周后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移植区Pitx3、Nurr1和TH的表达。结果:(1)mNSCs单独移植组和mNSCs联合GDNF移植治疗组在移植后4周、8周移植区均有Pitx3,Nurr1和TH表达,mNSCs单独移植组较少表达Pitx3,Nurr1;(2)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联合移植组移植区Pitx3、Nurr1和TH表达量高于单独移植组,其中联合移植组4周表达量最高(P<0.05)。结论:GDNF有促进PD大鼠模型脑内移植的mNSCs表达Pitx3、Nurr1和TH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垂体同源盒家族因子 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 酪氨酸羟化酶 中脑源神经干细胞 帕金森病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移植神经干细胞对慢性缩窄性损伤模型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民皓 张红 +4 位作者 胡玉萍 刘清珍 李伟伟 胡益民 李伟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07-712,共6页
目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临床中很常见,但治疗效果欠佳。文中应用鞘内移植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治疗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并观察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 目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临床中很常见,但治疗效果欠佳。文中应用鞘内移植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治疗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并观察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SD大鼠72只,随机均分为A组(假手术+细胞培养液)、B组(CCI+细胞培养液)和C组(CCI+NSC),然后各组再随机分为:A1、B1和C1组(CCI后3 d鞘内移植组)和A2、B2和C2组(CCI后10 d鞘内移植组),每组12只。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7、14、21 d测机械痛阈(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痛阈(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术后7 d、14 d和21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eal-time PCR技术观察DRG、脊髓背角中GDNF的表达变化。结果①与A组相比,B1、B2、C1、C2组术前1 d、术后1 d和21d MWT和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 MWT和TWL逐渐降低,至术后7d降低至最低点,在此期间各时间点痛阈与A1组比较,B1、B2、C1、C2组数值均有显著降低(P<0.01),之后缓慢升高,于术后21 d恢复至术前水平;与B组比较,C组术后7d、14dMWT和TWL明显上升(P<0.01)。②与B组比较,A组术后7d、14d和21d各组大鼠GDNF的表达呈低水平(P<0.05);术后7 d,C1组GDNF的表达量较B1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14 d和21 d,C1、C2组GDNF的表达量高于B1、B2组(P<0.05)。结论鞘内移植NSC可通过提高脊髓背角和DRG中的GDNF表达量,从而对CCI模型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起预防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慢性限制损伤 脊髓背角 背根神经节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GDNF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岩峰 吕刚 +3 位作者 黄涛 金哲 于德水 马旭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NSC提取自新生Wistar大鼠的海马区,经培养、鉴定。制作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于伤后第7d移植NSC。实验分为3组:NSC移植组(A组)...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NSC提取自新生Wistar大鼠的海马区,经培养、鉴定。制作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于伤后第7d移植NSC。实验分为3组:NSC移植组(A组)、DMEM填充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点GDNF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RT-PCR结果分析,移植术后第1,3,5d,A组GDNF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化结果分析,移植术后第7,14,28d GDN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NSC在移植后可上调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的表达,是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干细胞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GDNF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在人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
12
作者 郁时兵 肖建德 刘尚礼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667-670,I0005,共5页
目的:观察构建的含人胶质细胞源性生长因子(GDNF)基因腺病毒载体对人神经干细胞的感染及其基因表达情况,为脊髓损伤的基因及神经干细胞治疗提供前期实验依据。方法:从12周龄流产人新鲜胚胎中提取人神经干细胞并进行培养,行Nestin免疫荧... 目的:观察构建的含人胶质细胞源性生长因子(GDNF)基因腺病毒载体对人神经干细胞的感染及其基因表达情况,为脊髓损伤的基因及神经干细胞治疗提供前期实验依据。方法:从12周龄流产人新鲜胚胎中提取人神经干细胞并进行培养,行Nestin免疫荧光染色进行检验。将全长558bp编码人GDNF的cDNA克隆到重组腺病毒载体质粒,并在人胚肾细胞(HEK293细胞)中包装出含有目的基因hGDNF的腺病毒,然后用该腺病毒感染人神经干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blot检测病毒感染及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并进行GFAP和Tubulin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情况。结果:Nestin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所培养细胞为阳性染色红色,表明其具有神经干细胞性状;感染48h后观察到神经干细胞中有大量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以及hGDNF蛋白高表达;感染后的神经干细胞有长的伪足伸出,呈GFAP和Tubulin染色阳性,表明促进了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结论:腺病毒对神经干细胞具有较高感染效率,可作为一种良好的基因导入载体,实现外源基因hGDNF在神经干细胞内的有效表达,并可为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提供更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干细胞 基因 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联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磊 曾水林 +1 位作者 朱建宝 李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4-427,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脑内移植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存活、分化及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胚胎1...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脑内移植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存活、分化及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胚胎14.5天的胎鼠腹侧中脑NSCs,单独或经GDNF预处理后移植入PD模型大鼠的纹状体,观察NSCs在纹状体的分化情况,以及PD模型大鼠旋转行为的变化。结果:联合GDNF移植NSCs比单纯移植的NSCs较多的转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并能够改善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结论:GDNF可以促进中脑来源的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转化,并对PD模型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帕金森病大鼠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多巴胺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与疼痛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玉萍(综述 杨建军(审校) 李伟彦(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216-220,共5页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 fartor-β,TGF-β)超家族成员,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活性,不仅特异性地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还对外周神经系统...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 fartor-β,TGF-β)超家族成员,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活性,不仅特异性地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还对外周神经系统及非神经系统具有广泛的作用。文中就近年来对GDNF及其受体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特别是痛觉调制中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1 受体酪氨酸激酶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神经痛 痛觉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慧 许琪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4-528,共5页
目的对2种常用培养方法得到的星形胶质细胞进行生物学功能上的比较分析。方法用啮齿类新生儿大脑星形胶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培养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用胎牛血清分化神经干细胞制备分化星形胶质细胞。显微镜下观察2种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形... 目的对2种常用培养方法得到的星形胶质细胞进行生物学功能上的比较分析。方法用啮齿类新生儿大脑星形胶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培养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用胎牛血清分化神经干细胞制备分化星形胶质细胞。显微镜下观察2种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形态并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量,10种细胞因子处理2种细胞后检测GFAP等的变化,用表达谱芯片检测GFAP、谷氨酸合成酶(GS)、转运蛋白(xCT)、神经调节蛋白-1(NRG)、谷氨酸受体蛋白(NMDA)、脂蛋白脂肪酶(LPL)等基因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 2种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和GFAP表达量不同,表达谱芯片检测结果显示原代星形胶质细胞GFAP、GS、xCT、NRG、NMDA、LPL基因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分化星形胶质细胞。10种细胞因子的处理均不能使原代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升高,但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可以使分化的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升高。结论与分化的星形胶质细胞相比,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更类似于反应态星形胶质细胞,而TGF-β可促进分化细胞向反应态细胞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干细胞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基因修饰的NSCs移植对暂时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芳 毛志蓉 +3 位作者 邓莉 陈波 袁琼兰 高小青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8-413,共6页
目的探讨移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对暂时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方法用GDNF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新生大鼠NSCs(GDNF/NSCs)... 目的探讨移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对暂时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方法用GDNF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新生大鼠NSCs(GDNF/NSCs),分化培养7 d后,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微管相关蛋白2(MAP2)。采用改良的插线法制作暂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 d后经脑室分别移植生理盐水、NSCs和GDNF/NSCs。于再灌注后1、2、3、5、7周末处死大鼠,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神经元分化及星形胶质细胞在缺血区形成胶质界膜情况,行Luxol fast blue(LFB)染色显示神经纤维损伤情况。结果GDNF/NSCs体外分化为MAP2^+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NSCs的分化。移植细胞在脑内分化为MAP2^+细胞,于再灌注第5周分化达高峰,GDNF/NSCs组于再灌注第3~7周,其MAP2^+细胞显著高于NSCs组。各组缺血区由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血管胶质界膜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其连续性中断。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血管胶质界膜损伤严重,完整性差,两细胞移植组,其胶质界膜随时间延长逐渐完整,GDNF/NSCs组早于NSCs组完善对胶质界膜的修复。此外,GDNF/NSCs组的神经纤维损伤修复优于NSCs组。结论GDNF/NSCs比NSCs对暂时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有更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与GDNF提高了NSCs在脑内的神经元分化,增强了NSCs对胶质界膜及神经纤维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基因治疗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脑卒中 胶质界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