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皂荚良种采穗圃营建技术
1
作者 周虎 刘艳萍 +3 位作者 曾凡培 赵英普 刘佳佳 范定臣 《河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55-57,共3页
通过对河南省皂荚良种和良种采穗圃营建技术的介绍和解读,以期指导良种采穗圃建设,推广皂荚良种、提高良种使用率,精准提升低质低效皂荚林的质量,促进皂荚产业发展、林农增收、企业增效。
关键词 皂荚 良种 采穗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皂荚两种新害虫记述
2
作者 吴跃开 王礼 +2 位作者 戴晓勇 王军 刘勇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56-58,64,共4页
记述了贵州省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2种新害虫,即紫红窄吉丁(Agrilus viduus Kerremans)及大毛肖叶甲(Trichochrysea imperialis Baly)。紫红窄吉丁以幼虫蛀食枝干,引起树木衰弱直至死亡;大毛肖叶甲以成虫取食嫩梢叶,影响梢... 记述了贵州省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2种新害虫,即紫红窄吉丁(Agrilus viduus Kerremans)及大毛肖叶甲(Trichochrysea imperialis Baly)。紫红窄吉丁以幼虫蛀食枝干,引起树木衰弱直至死亡;大毛肖叶甲以成虫取食嫩梢叶,影响梢叶伸展及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 新害虫 紫红窄吉丁(Agrilus viduus Kerremans) 大毛肖叶甲(Trichochrysea imperialis Baly)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水提联用泡沫分离富集皂荚皂苷的工艺研究
3
作者 王文琪 柴向华 +5 位作者 吴克刚 何东 段雪娟 张翔宇 查钦 谢伟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51,共8页
为优化微波辅助水提联用泡沫分离富集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皂苷提取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以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液料比、原料粒径为试验因素探究微波辅助水提取的理想提取条件,再进一步以富集比为考察因素探究气... 为优化微波辅助水提联用泡沫分离富集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皂苷提取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以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液料比、原料粒径为试验因素探究微波辅助水提取的理想提取条件,再进一步以富集比为考察因素探究气体流速、温度、装液量、进料液浓度对富集皂荚皂苷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水提法的优化条件为微波时间33 s,微波功率1000 W,原料粒径100目,液料比35 mL/g。泡沫分离富集法的优化富集条件为气体流速400 mL/min,装液量30 mL,进料液浓度7.13 mg/mL,温度70℃。微波辅助水提联用泡沫分离富集皂荚皂苷,相比于传统醇提以及水煎法有提取效率高,绿色环保且设备简单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水提法 泡沫分离富集法 联用 皂荚皂苷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旱交叉胁迫对皂角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于振群 孙明高 +2 位作者 魏海霞 孔艳菊 孔红岭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32,48,共5页
以一年生皂角Gleditsia sinensis Lam.实生苗为材料,研究干旱和盐分交叉胁迫对其膜质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旱交叉胁迫下,丙二醛(MDA)含量、膜透性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 以一年生皂角Gleditsia sinensis Lam.实生苗为材料,研究干旱和盐分交叉胁迫对其膜质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旱交叉胁迫下,丙二醛(MDA)含量、膜透性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相同的处理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膜透性和MDA含量呈上升趋势,SOD、POD活性均下降,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分析认为皂角幼苗在盐旱交叉胁迫下表现出交叉适应性,适度的干旱胁迫可增加皂角的抗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 交叉胁迫 皂角幼苗 膜质过氧化膜 保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角刺化学成分的研究——皂甙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万华 傅建熙 +1 位作者 范代娣 李琴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7-138,共2页
从皂角刺的正丁醇提取部分 ,分离出刺囊酸 ( echinocystic acid)和皂荚皂甙 C( gleditsia saponinC)。经 IR,MS,H-
关键词 皂角刺 刺囊酸 皂英皂甙C 化学成分 豆科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盐分及干旱胁迫对皂角幼苗生长和叶片保水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孔艳菊 孙明高 +2 位作者 魏海霞 孔红岭 于振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4,共6页
研究皂角在土壤盐分和干旱胁迫下生长性状和叶保水力,旨在为各种土壤条件下栽培皂角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对苗木存活率、胁迫症状进行调查,对苗高、生物量、叶片保水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皂角的存活率、苗高、生物量及根系比重... 研究皂角在土壤盐分和干旱胁迫下生长性状和叶保水力,旨在为各种土壤条件下栽培皂角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对苗木存活率、胁迫症状进行调查,对苗高、生物量、叶片保水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皂角的存活率、苗高、生物量及根系比重在干旱、轻度盐分和中度干旱与盐分的交叉胁迫处理下,均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叶保水力在各个胁迫条件下均高于对照。盐旱交叉胁迫下水分含量越高,越有利于皂角在盐分下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 干旱 皂角 生长性状 叶保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荚EST-SSR分子标记开发与分析评价 被引量:20
7
作者 林富荣 邢俊连 +2 位作者 孟艳琼 黄平 郑勇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8-154,共7页
本研究旨在开发皂荚EST-SSR分子标记,为今后皂荚种质资源评价与分析提供基础。首先通过对已公布的皂荚转录组数据进行拼接得到41003个Unigenes,总长度70.4 Mb,平均长度1716 bp,N50为2533 bp。进一步在7009个Unigenes中检测到8494个EST-... 本研究旨在开发皂荚EST-SSR分子标记,为今后皂荚种质资源评价与分析提供基础。首先通过对已公布的皂荚转录组数据进行拼接得到41003个Unigenes,总长度70.4 Mb,平均长度1716 bp,N50为2533 bp。进一步在7009个Unigenes中检测到8494个EST-SSR位点,其中1200条Unigenes含有2个及以上的SSR位点,复合型SSRs有369个。针对所有EST-SSR位点设计得到6494条特异性引物,随机挑选60个位点进行试验验证与分析,其中44对引物可扩增出特异性片段,17对具有多态性,PIC值范围为0.195~0.742,均值为0.501,且大部分多态性位点位于UTR区域。通过对皂荚近缘种进行跨种PCR扩增试验,结果显示在开发的44对有效引物中,9个近缘种美国皂荚、日本皂荚、绒毛皂荚、滇皂荚、华南皂荚、小果皂荚、野皂荚、肥皂荚和美国肥皂荚分别有32、31、23、24、7、40、25、18和18对引物可获得有效扩增片段,说明EST-SSR标记在皂荚近缘种之间具有良好的通用性。研究表明利用转录组数据挖掘的EST-SSR位点具有扩增稳定、多态性良好、近缘种间通用等优点,是林木物种开发分子标记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转录组 EST-SSR 多态性 通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荚多糖胶α-半乳糖苷酶修饰及产物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蒋建新 朱莉伟 +1 位作者 王磊 张卫明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4-48,共5页
皂荚多糖胶(GPG)和刺槐豆胶都属于半乳甘露聚糖型多糖胶。当多糖水溶液质量分数1%,皂荚多糖胶(半乳糖质量分数28.6%)与黄原胶的共混质量比为7∶3,其凝胶强度为103 g/cm2。刺槐豆胶(半乳糖质量分数20%)与黄原胶的共混凝胶强度最大,也是... 皂荚多糖胶(GPG)和刺槐豆胶都属于半乳甘露聚糖型多糖胶。当多糖水溶液质量分数1%,皂荚多糖胶(半乳糖质量分数28.6%)与黄原胶的共混质量比为7∶3,其凝胶强度为103 g/cm2。刺槐豆胶(半乳糖质量分数20%)与黄原胶的共混凝胶强度最大,也是价格最高的半乳甘露聚糖胶。重点研究了α-半乳糖苷酶修饰皂荚多糖胶(EMGPG)得到与刺槐豆胶相似结构的半乳甘露聚糖,酶转化反应的最适宜底物质量分数从37℃的3%提高到50℃时的35%。20.2%半乳糖含量的酶法改性皂荚多糖胶与黄原胶共混后的凝胶强度为199 g/cm2,大于刺槐豆胶与黄原胶的共混凝胶强度(193 g/cm2)。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酶法改性皂荚多糖胶结晶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多糖胶 Α-半乳糖苷酶 凝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荚天然群体间种实表型特性及种子萌发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伟 林富荣 +1 位作者 郑勇奇 孙圣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75,共6页
对位于湖北京山、湖南城步、贵州兴义、重庆秀山、四川成都、广西桂林、山东费县和甘肃天水的8个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天然群体间果实和种子表型特性及种子萌发率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种子特性与萌发率的相关性进行... 对位于湖北京山、湖南城步、贵州兴义、重庆秀山、四川成都、广西桂林、山东费县和甘肃天水的8个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天然群体间果实和种子表型特性及种子萌发率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种子特性与萌发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皂荚群体间荚果的长度、宽度、厚度和质量以及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和百粒质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低纬度、高降雨量和干扰程度相对大的区域产生的荚果及种子均较大。在不同温度(昼/夜温度35℃/20℃、30℃/15℃、25℃/10℃和15℃/5℃)条件下,8个皂荚群体间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平均萌发率为7.70%;种皮经人为损伤后种子萌发率总体上有所提高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差异显著,其中在昼/夜温度15℃/5℃的条件下种子萌发率低于其他处理温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的长度、宽度、厚度和百粒质量与萌发率均呈正相关,但总体上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说明:不同皂荚群体的荚果和种子特性变异较大,且在降雨量高的地区其果实和种子较大;低温对皂荚种子的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种皮损伤处理可解除皂荚种子的物理性休眠,但皂荚种子还可能存在生理休眠现象;一定程度的种子复合休眠可能是皂荚群体适应不同生境的重要生存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群体 荚果特性 种子特性 种子萌发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植物多糖胶资源组成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蒋建新 张卫明 +1 位作者 王磊 史劲松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7年第B10期15-20,共6页
研究了胡芦巴、皂荚、野皂荚与塔拉种子组分和多糖胶性质。种子胚乳质量分数分别为33.1%、37.8%、41.3%和30.5%;种子胚乳中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74.6%、68.6%、63.0%和78.0%;多糖结构与瓜尔多糖类似,均为半乳甘露聚糖,多糖差示扫描量热分... 研究了胡芦巴、皂荚、野皂荚与塔拉种子组分和多糖胶性质。种子胚乳质量分数分别为33.1%、37.8%、41.3%和30.5%;种子胚乳中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74.6%、68.6%、63.0%和78.0%;多糖结构与瓜尔多糖类似,均为半乳甘露聚糖,多糖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图谱对应的热裂解峰温分别为325.5、314.8、309.6和313.6℃,热裂解吸热量分别为88.6、114.4、71.6和84.1 J/g。质量分数1%的各种胶液黏度中皂荚多糖胶的表观黏度值最高(274 mPa.s);胡芦巴多糖胶水不溶物质量分数最低(8.5%)。多糖胶与硼离子形成的冻胶,其黏度因多糖胶品种而异,其中质量分数1%的胡芦巴冻胶黏度最高,其值为5 940 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芦巴 皂荚 野皂荚 塔拉 多糖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角籽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龚宁 董玉山 +3 位作者 赵海双 王宁 董旭俊 傅建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28-130,共3页
对皂角籽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表明 ,皂角籽中含有皂甙、黄酮、生物碱、挥发油、油脂、糖类、氨基酸、蛋白质及矿物质等化学成分。对氨基酸、矿质元素和多糖的进一步分析表明 ,皂角籽中含有 17种氨基酸 ,总含量为 12 6 .82 g/ kg;含有 Sr... 对皂角籽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表明 ,皂角籽中含有皂甙、黄酮、生物碱、挥发油、油脂、糖类、氨基酸、蛋白质及矿物质等化学成分。对氨基酸、矿质元素和多糖的进一步分析表明 ,皂角籽中含有 17种氨基酸 ,总含量为 12 6 .82 g/ kg;含有 Sr、K等 9种矿质元素 ;多糖和脂肪的含量分别为 83.3和 2 9.7g/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籽 化学成分 生物碱 皂甙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荚中天然防腐成分的防腐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东 徐智敏 +2 位作者 孟金凤 佟书娟 过伟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研究天然植物皂荚的防腐抑菌作用。方法牛津杯法测定皂荚提取液(水提液、醇提液、复合液)的抑菌效力、稀释法测定皂荚提取液最低抑菌浓度(MIC)、开放条件下测定皂荚粉末的防腐效用。结果皂荚提取液对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位形成抑菌... 目的研究天然植物皂荚的防腐抑菌作用。方法牛津杯法测定皂荚提取液(水提液、醇提液、复合液)的抑菌效力、稀释法测定皂荚提取液最低抑菌浓度(MIC)、开放条件下测定皂荚粉末的防腐效用。结果皂荚提取液对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位形成抑菌圈,但对标准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均形成大小不等的抑菌圈。皂荚水提液、复合液对上述3种细菌的MIC分别为:125、62.5、62.5 mg/mL;醇提液的MIC分别为:250、125、125 mg/mL。开放条件下实验结果表明皂荚具有较好的防腐作用。结论皂荚对多种细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可以做为天然防腐剂加以综合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防腐 体外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荚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芳 赵声兰 +3 位作者 李玲 陈朝银 余仕继 罗立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55-257,260,共4页
以皂荚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探索皂荚多糖提取过程中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皂荚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皂荚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5,50℃回流提取70min,提取两次,多糖提取率为35.46... 以皂荚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探索皂荚多糖提取过程中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皂荚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皂荚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5,50℃回流提取70min,提取两次,多糖提取率为35.46%。抗氧化活性的实验结果表明,皂荚多糖有较强的羟自由基(·OH)清除作用,其IC50为0.6379mg/mL,但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较弱,其IC50为7.5758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多糖 提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角刺中5个白桦脂酸型三萜抗HIV活性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万华 李琴 +1 位作者 王小刚 赵文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1-403,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草药皂角刺中白桦脂酸型三萜的细胞毒性及抗HIV活性。方法通过体外活性筛选实验考察化合物的细胞毒性及抗HIV活性。结果从皂角刺中分离得到的5个白桦脂酸型三萜均表现出较弱的细胞毒性和强弱不等的抗HIV活性,其中化合物1,2和5... 目的研究中草药皂角刺中白桦脂酸型三萜的细胞毒性及抗HIV活性。方法通过体外活性筛选实验考察化合物的细胞毒性及抗HIV活性。结果从皂角刺中分离得到的5个白桦脂酸型三萜均表现出较弱的细胞毒性和强弱不等的抗HIV活性,其中化合物1,2和5抗HIV活性强烈,EC50值均小于0.064μg/mL。结论皂角刺中含有强烈抗HIV活性成分,这对抗HIV新药开发和皂角刺新的药用功效开发有重要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刺 白桦脂酸型三萜 抗H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皂荚提取物的杀鼠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一贞 韩崇选 +1 位作者 张宏利 程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6-108,共3页
采用灌胃法测定皂荚的乙醇与丙酮提取液对小鼠的毒性大小,结果证明,乙醇提取液对小鼠的0致死的最大量(Dn)和100%致死的最小量(Dm)分别为1.5 g.kg-1、4.0 g.kg-1,致死中量LD50=2.21 g.kg-1;丙酮提取液体的Dn=2.0 g.kg-1,Dm=6.0 g.kg-1,LD... 采用灌胃法测定皂荚的乙醇与丙酮提取液对小鼠的毒性大小,结果证明,乙醇提取液对小鼠的0致死的最大量(Dn)和100%致死的最小量(Dm)分别为1.5 g.kg-1、4.0 g.kg-1,致死中量LD50=2.21 g.kg-1;丙酮提取液体的Dn=2.0 g.kg-1,Dm=6.0 g.kg-1,LD50=3.52 g.kg-1。通过对致死中量测定所得结果分析,乙醇提取液的毒力大于丙酮提取液的毒力,且两者毒力均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提取液 小鼠 LD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荚中一种杀鼠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向颖 张宏利 +1 位作者 宋晓平 韩崇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8-621,共4页
采用70%乙醇渗漉提取,正丁醇萃取,常压硅胶柱反复层析,结合杀鼠活性追踪的方法,从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sinensisLam.)的果实中分离到一个含有7个糖基的三萜皂苷,通过TLC、mp、IR、MS、1H-NMR和13C-NMR等方法鉴定为3-O-β-D-吡喃木糖... 采用70%乙醇渗漉提取,正丁醇萃取,常压硅胶柱反复层析,结合杀鼠活性追踪的方法,从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sinensisLam.)的果实中分离到一个含有7个糖基的三萜皂苷,通过TLC、mp、IR、MS、1H-NMR和13C-NMR等方法鉴定为3-O-β-D-吡喃木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6S,2E)-6-羟基-2,6-二甲基-2,7-辛二烯醇-(1→6)]-β-D-吡南葡萄糖酯;对小鼠的毒性测定表明,试鼠经口灌胃的耐受量为200-800 mg/kg,LD50为508.31 mg/kg,95%可信区间为449.40-574.95 mg/kg.该三萜皂苷为皂荚杀鼠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杀鼠活性 活性成分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和盐分交叉胁迫对皂角幼苗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于振群 孙明高 +2 位作者 魏海霞 孔艳菊 孔红岭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50,共4页
以1 a生皂角(Gleditsia sinensis)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干旱和盐分交叉胁迫对其膜质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旱交叉胁迫下,丙二醛(MDA)含量、膜透性呈上升趋势,MDA含量最高上升了16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以1 a生皂角(Gleditsia sinensis)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干旱和盐分交叉胁迫对其膜质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旱交叉胁迫下,丙二醛(MDA)含量、膜透性呈上升趋势,MDA含量最高上升了16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活性最低值与最大值相比,SOD下降了70%,CAT下降了80%,POD变化不大;在相同的处理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膜透性和MDA含量呈上升趋势,SOD、POD活性均下降,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分析认为,皂角幼苗在盐旱交叉胁迫下表现出交叉适应性,适度的干旱胁迫可增加皂角的抗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胁迫 皂角幼苗 膜质过氧化 保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水固相法氧化改性皂荚多糖胶 被引量:5
18
作者 章伟岸 段久芳 +2 位作者 孙达峰 张卫明 蒋建新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48,共5页
采用微水固相法氧化改性皂荚多糖胶(GSG),以H2O2为氧化剂,制备氧化皂荚多糖胶(OGSG)。通过凝胶渗透谱(GPC)和黏度计检测器等的分析,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H2O2对OGSG的取代度(DS)、相对分子质量、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氧化试剂H2O2浓... 采用微水固相法氧化改性皂荚多糖胶(GSG),以H2O2为氧化剂,制备氧化皂荚多糖胶(OGSG)。通过凝胶渗透谱(GPC)和黏度计检测器等的分析,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H2O2对OGSG的取代度(DS)、相对分子质量、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氧化试剂H2O2浓度的增大,氧化皂荚多糖胶的取代度和多分散性呈增加趋势,特性黏度和相对分子质量呈下降趋势。皂荚多糖胶20 g,30%H2O218 g,反应时间1 h,反应温度65℃,在上述较佳反应条件下,取代度达到1.22。微水固相法氧化改性可以在使用较少反应试剂条件下达到较好氧化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多糖胶 微水固相 氧化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荚果实中皂苷O的分离鉴定及毒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宏利 简利茹 +2 位作者 韩崇选 王明春 杨清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34-1238,共5页
采用乙醇提取、正丁醇萃取、常压硅胶柱反复层析的方法,并结合杀鼠活性追踪,从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sinensis Lam.)的果实中分离到一个含有7个糖基的三萜皂苷,通过TLC、mp、IR、MS、1 H-NMR和13 C-NMR等方法鉴定为3-O-β-D-吡喃木糖基... 采用乙醇提取、正丁醇萃取、常压硅胶柱反复层析的方法,并结合杀鼠活性追踪,从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sinensis Lam.)的果实中分离到一个含有7个糖基的三萜皂苷,通过TLC、mp、IR、MS、1 H-NMR和13 C-NMR等方法鉴定为3-O-β-D-吡喃木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6S,2E)-6-羟基-2,6-二甲基-2,7-辛二烯醇-(1→3)-(6′S,2′E)-6′-羟基-2′,6′-二甲基-2′,7′-辛二烯醇-(1→6)]-β-D-吡喃葡萄糖酯[即皂荚皂苷O(GleditsiosidesO)]。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测定结果表明,试鼠对皂荚皂苷O经口灌胃的耐受量为160~400mg/kg,半数致死剂量LD50=249.52mg/kg,95%可信区间为224.81~276.95mg/kg;皂荚皂苷O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大于皂荚皂苷A。研究结果表明,皂荚皂苷O为皂荚的主要杀鼠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皂荚皂苷O 活性成分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宁霉素对皂荚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衍杰 张秀省 +2 位作者 穆红梅 徐广增 李凡海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10,15,共4页
用不同浓度的康宁霉素溶液对皂荚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研究康宁霉素对皂荚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康宁霉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提高皂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种子的胚根长和胚芽长。其中以3 mg/L的康宁霉素处理对皂荚种... 用不同浓度的康宁霉素溶液对皂荚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研究康宁霉素对皂荚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康宁霉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提高皂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种子的胚根长和胚芽长。其中以3 mg/L的康宁霉素处理对皂荚种子萌发及生长效果最好,发芽率、发芽势分别为81.00%、73.33%,比对照分别提高32.00%、36.66%;发芽指数为6.12,比对照提高了2.91;胚根长与胚芽长分别为52.93、10.74 mm,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7.14、4.89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宁霉素 皂荚种子 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