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2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3和CPPU对刺葡萄杂交后代果实无核化及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陈萌萌 石雪晖 +4 位作者 杨国顺 白描 徐丰 王美军 罗飞雄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75-79,共5页
为了提高‘紫秋’刺葡萄的可食用性,选取‘玫瑰香’‘京艳’‘金手指’等5个鲜食葡萄与其杂交,以杂交后代果实为材料进行赤霉素(GA3)和氯吡脲(CPPU)的蘸穗处理,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刺葡萄杂交后代果实无核化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GA3... 为了提高‘紫秋’刺葡萄的可食用性,选取‘玫瑰香’‘京艳’‘金手指’等5个鲜食葡萄与其杂交,以杂交后代果实为材料进行赤霉素(GA3)和氯吡脲(CPPU)的蘸穗处理,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刺葡萄杂交后代果实无核化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GA3和CPPU处理提高了各杂交组合果实无核率和果实单粒重,降低了种子数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各组合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敏感性表现出一定差异。综合来看,‘紫秋’与‘京艳’(13-4-4)、‘玫瑰香’与‘紫秋’(13-9-12、13-9-21)的果实无核率达90%且单粒重达4 g以上,可作为后续研究的优异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核化 刺葡萄 赤霉素 氯吡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GA3和IAA浸种对尖叶胡枝子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邓睿 吕品 +4 位作者 汪超 田向阳 薛焱 王晓琴 曹阳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05-112,共8页
【目的】探明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尖叶胡枝子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尖叶胡枝子的人工栽培和野生种质资源驯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尖叶胡枝子种子为材料,设置5个不同浓度的GA3和IAA处理,分别为100 mg/L、200 m... 【目的】探明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尖叶胡枝子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尖叶胡枝子的人工栽培和野生种质资源驯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尖叶胡枝子种子为材料,设置5个不同浓度的GA3和IAA处理,分别为100 mg/L、200 mg/L、300 mg/L、400 mg/L和500 mg/L,考察不同处理尖叶胡枝子种子的株高、叶片数、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结果】GA3和IAA均对尖叶胡枝子的发芽率、株高、叶片数及POD活性和Pro含量产生显著影响。GA3浸种处理中,与CK相比,除100 mg/L处理对尖叶胡枝子的叶片数表现为促进作用外,其余浓度处理对尖叶胡枝子的发芽数、株高和叶片数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GA3浓度升高逐渐增强,500mg/L处理的抑制作用最显著;POD活性和Pro含量随GA3浓度增加均先降低后升高,300 mg/L处理的POD活性和Pro含量均最低,分别为1074.67U/g和5166.67μg/g。IAA浸种处理中,与CK相比,除200mg/L处理对种子发芽数表现出促进作用外,其余浓度处理对尖叶胡枝子的发芽数、株高和叶片数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均随浓度增加逐渐增强,500 mg/L处理的抑制作用最显著;POD活性随IAA浓度增加而逐渐上升,Pro含量则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OD活性和Pro含量分别以100mg/L和200mg/L处理最低,分别为1073.00U/g和7325.00μg/g。【结论】100 mg/L GA3浸种处理可有效促进尖叶胡枝子幼苗生长,200 mg/L IAA浸种处理可有效促进尖叶胡枝子种子萌发,其余浓度的GA3和IAA浸种处理均对尖叶胡枝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叶胡枝子 生长素 赤霉素 种子萌发 过氧化物酶 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3对苎麻生长和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
3
作者 刘小春 揭红东 +2 位作者 许妍 许岳军 揭雨成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30-1841,共12页
为研究喷施植物激素赤霉素(gibberellin A3,GA3)对不同苎麻(Boehmeria nivea)种质农艺性状和不同器官绿原酸、黄酮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筛选出在激素调控下低木质素含量、高纤用品质及高功能成分含量的纤用苎麻种质资源,以10个苎麻种质... 为研究喷施植物激素赤霉素(gibberellin A3,GA3)对不同苎麻(Boehmeria nivea)种质农艺性状和不同器官绿原酸、黄酮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筛选出在激素调控下低木质素含量、高纤用品质及高功能成分含量的纤用苎麻种质资源,以10个苎麻种质为试验材料,以未喷施GA3(同期喷施蒸馏水)为对照组,在成熟期喷施50 mg·L^(−1) GA3为处理组。结果表明:1)喷施50 mg·L^(−1) GA3后‘孙新品种’‘中苎一号’和‘周博不育系’鲜重总产量分别提高18.79%、26.86%和10.41%,干重总产量分别提高40.20%、6.25%和31.50%。2)喷施50 mg·L^(−1) GA3的‘厚皮种一号’麻叶、‘B’的麻骨的绿原酸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5.87%和44.79%,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22.59%和32.12%;其中有9个苎麻种质麻骨的绿原酸含量均较对照提高,提高幅度在5.93%~74.29%;‘B’‘厚皮种一号’‘中苎一号’的麻骨木质素含量较对照分别下降0.55%、2.54%和1.67%,‘红皮小麻’‘昆池一号’‘湘饲纤兼用苎麻一号’‘周博不育系’的麻叶木质素含量较对照分别下降4.04%、1.87%、4.25%和1.01%。不同的苎麻种质对GA3调控的响应并不相同,在选用苎麻种质时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调控方法。50 mg·L^(−1) GA3处理比较适合‘孙新品种’‘中苎一号’和‘周博不育系’增产,有助于‘B’累积次生代谢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ga3 绿原酸 黄酮 木质素 农艺性状 纤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花GRF基因家族鉴定及外源GA3和NAA处理表达分析
4
作者 林玉雪 胡一航 +3 位作者 蔡月琴 熊瑜 陈龙清 谯正林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8-949,共12页
【目的】研究外源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3)和萘乙酸(1-naphthlcetic acid,NAA)对荷花生长调节因子(Growth-regulating factor,GRF)基因家族表达模式的影响,为深入研究NnGRF基因家族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 【目的】研究外源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3)和萘乙酸(1-naphthlcetic acid,NAA)对荷花生长调节因子(Growth-regulating factor,GRF)基因家族表达模式的影响,为深入研究NnGRF基因家族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NnGRF基因家族并分析其基本特性,以‘太空莲’幼苗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其进行1000 mg/L、10 mg/L、0.1 mg/L、1μg/L、0.01μg/L GA3和NAA的处理,分析NnGRF基因家族的表达模式。【结果】共鉴定到22个NnGRF基因家族成员,分为3个分支和6个亚支,所有NnGRF成员均包括QLQ(谷氨酰胺Gln、亮氨酸Leu、谷氨酰胺Gln)和WRC(色氨酸Trp、精氨酸Arg、半胱氨酸Cys)2个结构域,NnGRF的启动子中含有与光、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和植物激素响应元件;与对照组相比,NnGRF21对1μg/L的GA3的响应极为显著,相对表达量提高20倍以上;外源NAA处理下NnGRF14对5种浓度NAA的响应都显著上调,且在1μg/L达到最大值,相对表达量提高200倍以上;NnGRF17在外源GA3(在10 mg/L时达到最大值)和NAA(在1μg/L时达到最大值)处理下相对表达量都极显著提高10倍以上。【结论】基因NnGRF14、NnGRF17和NnGRF21强烈地正向响应外源GA3/NAA的处理,提示在荷花中可能通过整合该两类激素信号通路调控其生长发育,是后续研究的核心候选基因。同时发现NnGRF基因的GA3/NAA特异性表达模式,对今后进一步研究NnGRF基因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nGRF基因家族 外源ga3 外源NAA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喷施GA3对优质稻筑香19种子发芽生理指标的影响
5
作者 姜敬伟 郝留根 +7 位作者 杨春苗 易崇粉 张宏伟 郭慧 宋江菊 向关伦 杨占烈 甘雨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31-38,共8页
【目的】探明在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外源赤霉素(GA3)对优质稻筑香19种子发芽生理指标的影响,明确外源GA3喷施的最佳浓度和喷施时期,为生产优质稻筑香19高活力种子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方法】以优质稻品种筑香19为试验材料,在水... 【目的】探明在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外源赤霉素(GA3)对优质稻筑香19种子发芽生理指标的影响,明确外源GA3喷施的最佳浓度和喷施时期,为生产优质稻筑香19高活力种子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方法】以优质稻品种筑香19为试验材料,在水稻齐穗期或蜡熟期分别喷施外源GA3(45 mg/L、60 mg/L、75 mg/L)1次,分析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外源赤霉素对筑香19种子发芽情况、发芽生理指标(内源可溶性蛋白、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及内源激素(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3)水平的影响。【结果】发芽势,喷施外源GA345 mg/L、60 mg/L时,齐穗期显著高于蜡熟期;75 mg/L时,齐穗期略低于蜡熟期,与蜡熟期差异不显著。发芽率,以蜡熟期喷施外源GA360mg/L种子发芽率最大,达94.67%;外源GA345mg/L、60 mg/L时,齐穗期与蜡熟期差异不显著;75mg/L时,蜡熟期显著高于齐穗期。根长,齐穗期各浓度处理幼苗根长略长于蜡熟期,但差异不显著。苗高,外源GA360 mg/L时幼苗株高最高,高浓度GA3对苗高有抑制作用;外源GA345 mg/L、60 mg/L时,齐穗期低于蜡熟期;75 mg/L时,齐穗期高于蜡熟期,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齐穗期和蜡熟期内源ABA含量均随外源GA3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外源GA375 mg/L时,蜡熟期最低,为3.59 ng/g,较CK低33.89%;内源GA3含量均随外源GA3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外源GA375 mg/L时,蜡熟期最高,为282.18 ng/g,较CK高276.26 ng/g。内源可溶性蛋白含量在齐穗期蜡熟期随外源GA3浓度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蜡熟期外源GA360 mg/L时含量最高,为17.39 mg/g。α-淀粉酶活性在齐穗期、蜡熟期随外源GA3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蜡熟期外源GA360 mg/L时最高,为12.39 U/(g•min),较CK高27.77%。可溶性糖含量在齐穗期随外源GA3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在蜡熟期随外源GA3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再下降趋势,外源GA360 mg/L时最高,为22.95 mg/g,较CK高39.09%。【结论】优质稻筑香19蜡熟期喷施外源GA360mg/L促进种子萌发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筑香19 休眠 ga3 齐穗期 蜡熟期 发芽率 发芽势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赤霉素3-β-双加氧酶(AhGA3ox)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海芬 鲁清 +6 位作者 刘浩 温世杰 王润风 黄璐 陈小平 洪彦彬 梁炫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2-943,共12页
赤霉素3-β-双加氧酶(gibberellin 3-beta-dioxygenase,GA3ox)是参与赤霉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之一,可通过影响赤霉素的形成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目前在花生中尚无系统研究。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花生栽培种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花生GA... 赤霉素3-β-双加氧酶(gibberellin 3-beta-dioxygenase,GA3ox)是参与赤霉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之一,可通过影响赤霉素的形成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目前在花生中尚无系统研究。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花生栽培种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花生GA3ox家族基因,对鉴定出的7个AhGA3ox在栽培种花生基因组中的分布、结构及进化特征、理化性质、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进行分析,并利用qRT-PCR技术对其进行花生组织结构表达模式分析,同时对AhGA3ox家族基因在不同荚果大小的2个花生品系中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个AhGA3ox基因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均由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组成。花生AhGA3ox蛋白中均包含1个DIOX_N结构域和1个2OG-FeII_Oxy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与大豆的亲缘关系较近,在根、茎、叶、花、果针5个组织中呈现出不同表达模式,不仅在花生果壳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不同,在2个荚果大小不同的花生品系果壳相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也不相同,但多数发育时期在大果品系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小果品系,推测该家族基因的表达可能对荚果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ga3ox 表达分析 生物信息学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63 m焦炉配用高硫气肥煤炼焦的研究与应用
7
作者 李杰 邱全山 +3 位作者 张晓萍 张晓宁 钱虎林 胡俊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6,共6页
为扩大炼焦煤资源、降低配煤成本,对比分析某高硫气肥煤和7.63 m焦炉在用三种1/3焦煤、两种肥煤的常规煤质、煤岩、基氏流动度和矿物质催化指数等指标,并采用40 kg荷重试验焦炉进行炼焦试验,研究气肥煤替代1/3焦煤和肥煤的可行性及适宜... 为扩大炼焦煤资源、降低配煤成本,对比分析某高硫气肥煤和7.63 m焦炉在用三种1/3焦煤、两种肥煤的常规煤质、煤岩、基氏流动度和矿物质催化指数等指标,并采用40 kg荷重试验焦炉进行炼焦试验,研究气肥煤替代1/3焦煤和肥煤的可行性及适宜配比。结果表明,与1/3焦煤和肥煤相比,气肥煤呈低灰、高挥发分、高硫、高粘结性特征;为了减小配用气肥煤对焦炭强度的不利影响,优先替代1/3焦煤A、肥煤A和1/3焦煤C;随着气肥煤配比提高,焦炭机械强度缓慢降低、热态性能改善;气肥煤直接替代1/3焦煤、肥煤,配比可达10%而焦炭质量满足生产需求;若同步优化配煤结构,并考虑配合煤S_(t,d)≤1.00%控制要求,气肥煤配比最高可达15%。结合实验研究结果,7.63 m焦炉自2024年3月配用气肥煤,配比维持5%~6%,焦炭强度指标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肥煤 1/3焦煤 肥煤 炼焦 机械强度 热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3+)/Nd^(3+)掺杂对Sr_(9)Ga(PO_(4))_(7)∶Cr^(3+)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谢鑫 葛万银 +4 位作者 张倩 杨茂浩 吴晨歌 何鹏 殷宏磊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6-744,共9页
近红外荧光粉由于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吸引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本文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Sr_(9)Ga(PO_(4))_(7)∶0.8Cr^(3+)近红外荧光粉,使用460 nm蓝光激发样品的发射波长位于833 nm,半峰宽为117 nm。随后引入稀土... 近红外荧光粉由于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吸引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本文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Sr_(9)Ga(PO_(4))_(7)∶0.8Cr^(3+)近红外荧光粉,使用460 nm蓝光激发样品的发射波长位于833 nm,半峰宽为117 nm。随后引入稀土离子合成Sr_(9)Ga(PO_(4))_(7)∶0.8Cr^(3+),Yb^(3+)和Sr_(9)Ga(PO_(4))_(7)∶0.8Cr^(3+),Nd^(3+)近红外荧光粉。相比Sr_(9)Ga(PO_(4))_(7)∶0.8Cr^(3+),460 nm蓝光激发的Sr_(9)Ga(PO_(4))_(7)∶0.8Cr^(3+),Yb^(3+)同时出现Cr^(3+)和Yb^(3+)特征发射峰,经过光谱分析和荧光寿命变化证明Cr^(3+)-Yb^(3+)存在能量传递通道,最高使Cr^(3+)-Yb^(3+)能量传递效率达80.2%,得益于Yb^(3+)卓越的热稳定性促使整体荧光光谱热稳定性提高约3.7倍。设计合成的Sr_(9)Ga(PO_(4))_7∶0.8Cr^(3+),Nd^(3+)样品调制出833,876,1 060 nm的多峰发射,显著拓宽了近红外光谱范围。最终,讨论了荧光粉在温度传感和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证明该系列荧光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9)ga(PO_(4))_(7)∶0.8Cr^(3+) 近红外荧光粉 Yb^(3+) N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_(3)和CPPU对新疆药用琐琐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肖丽 陈鹏飞 +3 位作者 薛婧 陈亚楠 梁威 周龙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32-2441,共10页
为研究赤霉酸(GA_(3))和氯吡苯脲(CPPU)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琐琐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并筛选适宜新疆吐鲁番地区琐琐葡萄品质提升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和配比浓度,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分别在盛花后3和15 d使用不同浓度的GA_(3)和CPPU... 为研究赤霉酸(GA_(3))和氯吡苯脲(CPPU)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琐琐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并筛选适宜新疆吐鲁番地区琐琐葡萄品质提升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和配比浓度,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分别在盛花后3和15 d使用不同浓度的GA_(3)和CPPU对琐琐葡萄进行处理,对果实生长指标、外观形态和内在品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果实生长指标、外观形态和内在品质整体以25 mg·L^(-1)GA_(3)+10 mg·L^(-1)CPPU处理提升最大,且在成熟期时,25 mg·L^(-1)GA_(3)+10 mg·L^(-1)CPPU处理下的果穗长宽度、果穗质量、果粒横纵径和果粒质量等外观形态指标分别提升0.20、0.68、2.62、0.66、0.75和1.00倍;固酸比、葡萄糖、维生素C、单宁和总酚含量分别增加0.28、0.48、0.44、1.89和4.82倍。综合来看,在盛花后3和15 d喷施25 mg·L^(-1)GA_(3)+10 mg·L^(-1)CPPU处理对改善琐琐葡萄综合品质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为琐琐葡萄品质提升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琐琐葡萄 赤霉酸(ga_(3)) 氯吡苯脲(CPPU)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N/Ti_(3)C_(2)T_(x)的TMA传感器气敏性能及其应用研究
10
作者 韩丹 洪宇涛 +5 位作者 刘志华 段奇 李栋辉 王雨 史杰旭 桑胜波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9-1398,共10页
本文联合溶剂热法和氮化法合成氮化镓(GaN)/Ti_(3)C_(2)T_(x)新型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基于GaN/Ti_(3)C_(2)T_(x)新型复合材料的气体传感器对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气体的传感特性.通过一系列表征手段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形貌以及元素组... 本文联合溶剂热法和氮化法合成氮化镓(GaN)/Ti_(3)C_(2)T_(x)新型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基于GaN/Ti_(3)C_(2)T_(x)新型复合材料的气体传感器对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气体的传感特性.通过一系列表征手段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形貌以及元素组成特性,证实了GaN与Ti_(3)C_(2)T_(x)材料的成功复合.传感器对TMA气体的气敏特性结果表明,GaN/Ti_(3)C_(2)T_(x)传感器在室温下能够高效检测1~200 ppm的TMA气体,且与纯GaN传感器相比,对TMA的检测下限由10 ppm降低至1 ppm.此外,复合传感器气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其良好的抗干扰特性以及长期稳定性.利用表面耗尽层模型解释了GaN/Ti_(3)C_(2)T_(x)复合传感器气敏机理,及其与纯GaN传感器相比气敏性能提升的原因.最后,本文开发了一种无接触式TMA气体检测装置,检测结果表明该装置有望实现对肝、肾病患者呼出气的高效实时检测,在肝、肾疾病的早期筛查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Ti_(3)C_(2)T_(x) 室温 三甲胺 气体传感器 无接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WO_(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三乙胺气敏性能研究
11
作者 张玲 轩岩岩 +4 位作者 张慧敏 吕露 袁颖楠 常薇 刘斌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2,169,共5页
通过超声复合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含量不同(质量分数分别为2.5%,5%,10%)的氧化石墨烯/氧化钨(GO/WO_(3))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气敏元件测试仪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气敏性能进行... 通过超声复合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含量不同(质量分数分别为2.5%,5%,10%)的氧化石墨烯/氧化钨(GO/WO_(3))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气敏元件测试仪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气敏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GO/WO_(3)复合材料对三乙胺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最佳工作温度为190℃时,对100ppm三乙胺气体的灵敏度达到了12.1;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21s和29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钨 氧化石墨烯 三乙胺 复合材料 气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冶炼烟气中SO_(3)生成及烟灰催化氧化作用的研究
12
作者 刘海鹏 张勤 +1 位作者 高瀚杰 杨洪英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42,共8页
铅冶炼烟气形成SO_(3)会造成冶炼设备、管道的低温腐蚀,以及导致碱金属铁三硫酸盐形成,进而引起炉边腐蚀。讨论了铅冶炼烟气中SO_(3)的生成原因。针对铅冶炼烟道的气相体系开展热力学平衡研究,使用FactSage软件模拟铅冶炼烟气,聚焦温度... 铅冶炼烟气形成SO_(3)会造成冶炼设备、管道的低温腐蚀,以及导致碱金属铁三硫酸盐形成,进而引起炉边腐蚀。讨论了铅冶炼烟气中SO_(3)的生成原因。针对铅冶炼烟道的气相体系开展热力学平衡研究,使用FactSage软件模拟铅冶炼烟气,聚焦温度、气相组成等关键因素对铅冶炼烟气内平衡组分以及SO_(2)均相氧化作用的影响机制,在均相条件下500℃时SO_(3)的生成量最大。同时构建了一套包括配气系统、反应系统以及吸收检测系统的固相催化试验平台,研究铅灰中的固态氧化物对SO_(2)转化为SO_(3)的影响。结果表明,铅冶炼烟道烟尘促进了烟气中SO_(2)向SO_(3)的转化,铅灰中的氧化物Fe_(2)O_(3)、PbO对SO_(3)的形成起到了催化氧化的作用,本试验中,在铅灰存在条件下,600~800℃内SO_(3)的转化率均超过了4.5%,铅灰异相催化效果均明显高于气相氧化结果;Fe_(2)O_(3)独立试验条件下,温度800℃时,SO_(3)的转化达到最大值为15.45%;PbO独立试验条件下,温度800℃时,SO_(3)的转化达到最大值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冶炼 烟气 SO_(3) 氧化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O含量对NiMo/Al_(2)O_(3)催化剂在焦炉煤气中噻吩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李姣姣 秦志峰 +4 位作者 李晓红 杜朕屹 于峰 翟志强 吴琼笑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9,共9页
焦炉煤气作为气体资源,常被用作化工原料,然而其中噻吩(C_(4)H_(4)S)等硫化物杂质的存在对催化剂具有较强毒害作用,工业上常通过二级镍钼加氢脱硫对噻吩进行深度脱除。为探究金属负载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NiO含量... 焦炉煤气作为气体资源,常被用作化工原料,然而其中噻吩(C_(4)H_(4)S)等硫化物杂质的存在对催化剂具有较强毒害作用,工业上常通过二级镍钼加氢脱硫对噻吩进行深度脱除。为探究金属负载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NiO含量(5%、10%、15%和20%,质量分数)的NiMo/Al_(2)O_(3)催化剂;在反应温度250~390℃、压力1 MPa和原料空速4500 h^(-1)条件下,对催化剂焦炉煤气噻吩加氢脱硫性能进行了测试;并通过N2吸/脱附、XRD、H_(2)-TPR和XPS等表征手段,探究了NiO含量对NiMo/Al_(2)O_(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70~370℃区间内,催化剂的C_(4)H_(4)S转化率从大到小依次为Ni_(5)Mo_(15)/Al_(2)O_(3)、Ni_(10)Mo_(15)/Al_(2)O_(3)、Ni_(15)Mo_(15)/Al_(2)O_(3)和Ni_(20)Mo_(15)/Al_(2)O_(3)。其中,Ni_(5)Mo_(15)/Al_(2)O_(3)催化剂,290℃时C_(4)H_(4)S转化率达到70%,330℃时达到90%,明显高于其他3种催化剂。这归因于该催化剂在预硫化过程中,生成了更多活性物种MoS2,硫化程度较高。但随着NiO含量增大,可能发生NiO包覆MoO3的现象,导致催化剂硫化程度下降,催化性能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O含量 焦炉煤气 噻吩 加氢脱硫 NiMo/Al_(2)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N/PANI复合材料的高灵敏度的氨气传感器
14
作者 刘晓汝 贾正阳 +2 位作者 光炬旭 韩丹 桑胜波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5,共8页
【目的】研究了氮化镓(GaN)和聚苯胺(PANI)复合材料在室温下对氨气(NH_(3))的气敏特性。【方法】以氧化镓(Ga_(2)O_(3))为镓源,采用原位氮化法制备了GaN微米结构,将GaN和苯胺单体预复合后,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GaN/PANI气敏传感器并对... 【目的】研究了氮化镓(GaN)和聚苯胺(PANI)复合材料在室温下对氨气(NH_(3))的气敏特性。【方法】以氧化镓(Ga_(2)O_(3))为镓源,采用原位氮化法制备了GaN微米结构,将GaN和苯胺单体预复合后,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GaN/PANI气敏传感器并对样品进行了一系列表征。【结果】结果表明GaN与PANI成功复合,GaN微米结构表面与网状PANI结合,从而为气体吸附提供了更多表面位点。测试并对比纯GaN和GaN/PANI复合材料的气敏特性,在室温低湿度条件下,GaN/PANI气敏传感器对体积分数100×10^(-6)的NH_(3)响应度可达80.73%,是相同体积分数的NH_(3)下纯GaN的1.7倍;另外,纯GaN的检测下限为1×10^(-6),而GaN/PANI复合气敏传感器的检测下限可达到1×10^(-9)。进一步分析GaN/PANI气敏传感器的传感机理,丰富的复合材料界面显著提升GaN/PANI传感器的气敏性能。GaN/PANI气敏传感器设计为室温下检测NH_(3)提供可靠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PANI NH_(3)气敏传感器 原位氮化法 原位聚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i-WO_(3)的高稳定、高灵敏度变压器油中乙炔气体传感器制备与性能研究
15
作者 梁建权 张健 +5 位作者 宫铭辰 张亮 曲利民 朱超奇 王晓夏 曾大文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31,共7页
乙炔(C_(2)H_(2))气体是溶解在变压器油中的主要故障特征气体之一,金属氧化物(MOS)气敏传感器技术在线监测故障气体具有很大的潜力。本研究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出一种对C2H2气体具有高灵敏度、低检测下限、高稳定性和快速响应能力的Ni... 乙炔(C_(2)H_(2))气体是溶解在变压器油中的主要故障特征气体之一,金属氧化物(MOS)气敏传感器技术在线监测故障气体具有很大的潜力。本研究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出一种对C2H2气体具有高灵敏度、低检测下限、高稳定性和快速响应能力的Ni掺杂WO_(3)气敏传感器。该传感器在235℃下对1.0 ppm C_(2)H_(2)气体具有高达20.12的响应值,响应时间仅为38 s,且对低至0.2 ppm的C_(2)H_(2)气体仍具有高达5.2的响应值,表现出较低的检测下限。WO_(3)-Ni气敏传感性能优秀气敏性能可能归因于p—n异质结的形成以及Ni元素的催化作用,所开发的WO_(3)-Ni气敏传感器优越的气体传感性能有助于实现对变压器油中低浓度C_(2)H_(2)气体的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 WO_(3) Ni掺杂 气敏传感器 变压器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_(3)O_(4)基光催化纳米材料研究进展:改性及应用
16
作者 席阳 徐子易 +1 位作者 宋泽文 周海骏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06-1715,1856,共11页
目前,在治理环境污染等领域,光催化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污水处理技术之一。Sn_(3)O_(4)因其绿色环保、储量丰富等特点而备受瞩目,且其是具有合适的禁带宽度(2.5~2.8 eV)、层状结构、Sn^(2+)/Sn^(4+)等多种价态的n型半导体,有望成为潜在... 目前,在治理环境污染等领域,光催化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污水处理技术之一。Sn_(3)O_(4)因其绿色环保、储量丰富等特点而备受瞩目,且其是具有合适的禁带宽度(2.5~2.8 eV)、层状结构、Sn^(2+)/Sn^(4+)等多种价态的n型半导体,有望成为潜在的新型可见光催化材料。然而,单相Sn_(3)O_(4)的光生载流子难分离、光能利用效率低、光催化活性及稳定性较差。该文简单介绍了Sn_(3)O_(4)的结构、合成方法(包括碳热法、蒸发法、退火法和溶剂热法)及其光催化机理;重点总结了Sn_(3)O_(4)基纳米材料的性能调控,如形貌调控、贵金属沉积、元素掺杂及异质结的构建;概括了Sn_(3)O_(4)基纳米材料在污水降解处理、光解水制氢、气体传感器、锂离子电池电极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了Sn_(3)O_(4)基纳米材料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Sn_(3)O_(4) 纳米材料 半导体 光解制氢 气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MOFs催化剂的合成及NH3-SCR脱硝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立志 孙毓霞 +2 位作者 郭鹏 贺超 谢又妍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84-1592,共9页
为减少燃煤过程中产生的NOx排放,开发了具有高性能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烟气脱硝(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催化剂。研究采用水热法合成了Cu-MOFs系列催化剂,以筛选可催化去除NOx的催化剂。结果显示:当底物与配体物质的量比为1∶1... 为减少燃煤过程中产生的NOx排放,开发了具有高性能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烟气脱硝(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催化剂。研究采用水热法合成了Cu-MOFs系列催化剂,以筛选可催化去除NOx的催化剂。结果显示:当底物与配体物质的量比为1∶1,反应时间为12 h,温度为120℃时,合成的Cu-MOFs催化剂的得率最高,高达98.71%。在此条件下,催化剂脱硝活性窗口较宽(120~300℃),且随着温度的升高NO去除率从45.11%上升至96.32%。通过系列表征分析脱硝反应机制,发现催化剂表面Cu^(2+)、Cu^(+)共存,且Cu^(2+)参与了NO的去除过程,部分Cu^(2+)转化为了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烟气脱硝 NH3-SCR Cu-MOFs 演变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处理制备高性能Co_(3)O_(4)催化剂及其催化分解N_(2)O污染研究
18
作者 万思彤 张琬悦 +2 位作者 杜媛婷 熊英 于海彪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5-130,共6页
Co_(3)O_(4)作为氧化亚氮(N_(2)O)催化分解反应中最有潜力的催化剂,面临着反应温度过高、抗杂质气体性能差等问题。在微观结构上对Co_(3)O_(4)催化剂进行设计,采用酸性环境对Co_(3)O_(4)表面进行适当刻蚀,制备富有缺陷的Co_(3)O_(4)催... Co_(3)O_(4)作为氧化亚氮(N_(2)O)催化分解反应中最有潜力的催化剂,面临着反应温度过高、抗杂质气体性能差等问题。在微观结构上对Co_(3)O_(4)催化剂进行设计,采用酸性环境对Co_(3)O_(4)表面进行适当刻蚀,制备富有缺陷的Co_(3)O_(4)催化剂以提高其催化分解N_(2)O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0.2 mol/L硝酸,在室温下对Co_(3)O_(4)处理1 h后所得到的0.2MCo_(3)O_(4)-N催化剂活性最佳。N_(2)O的完全催化分解温度由单纯Co_(3)O_(4)的475℃降低至0.2MCo_(3)O_(4)-N的400℃。经硝酸处理后,0.2MCo_(3)O_(4)-N表面产生大量缺陷位点,且比表面积也比未处理前增加1倍,具有一定的介孔结构,孔径约为5.6 nm。由于缺陷位的产生,催化剂表面的Co—O键被弱化。此外,所得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催化稳定性,在5%O_(2)和100μL/L NO杂质气体共存于反应气的条件下,该催化剂在400℃持续反应10 h后,催化性能几乎没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分解N_(2)O 酸刻蚀 Co_(3)O_(4) 缺陷位点 杂质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SnO_(3)/NiO异质结构的制备及其三乙胺气敏性能
19
作者 杜丽勇 刘燚 杨国利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9-740,共12页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共沉淀法和退火处理合成了ZnSnO_(3)/NiO异质结构。随后对基于上述敏感材料的传感器进行了气敏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当Ni与Z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传感器性能最佳。具体来说,ZnSnO_(3)/NiO-2基传感器在220℃下对10...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共沉淀法和退火处理合成了ZnSnO_(3)/NiO异质结构。随后对基于上述敏感材料的传感器进行了气敏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当Ni与Z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传感器性能最佳。具体来说,ZnSnO_(3)/NiO-2基传感器在220℃下对100μL·L^(-1)的三乙胺气体的响应值达到70.6,是纯ZnSnO_(3)基传感器的6.1倍。并且该传感器还具有短的响应/恢复时间(1 s/18 s)、良好的选择性、重复性以及长期稳定性。此外,对增强的气敏传感机制进行了系统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构 ZnSnO_(3)/NiO 三乙胺 气敏性能 气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2)S_(3)半导体纳米材料室温NO_(2)传感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杨永超 傅巍 +3 位作者 高云鹏 王大兴 皮倩倩 李涛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13,共5页
Bi_(2)S_(3)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成为理想的室温NO_(2)传感材料,如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可调节的能带结构等。Bi_(2)S_(3)属于Ⅴ-Ⅵ主族半导体,易于形成低维度纳米材料,如纳米线、纳米带、纳米片等,低维度纳米结构可提升其NO_(2)敏感... Bi_(2)S_(3)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成为理想的室温NO_(2)传感材料,如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可调节的能带结构等。Bi_(2)S_(3)属于Ⅴ-Ⅵ主族半导体,易于形成低维度纳米材料,如纳米线、纳米带、纳米片等,低维度纳米结构可提升其NO_(2)敏感性能。本文结合Bi_(2)S_(3)及其异质结制备方法和结构特征,综述Bi_(2)S_(3)纳米材料在室温NO_(2)传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S_(3) 室温 NO_(2) 气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