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新近沉积土不同沉积相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其评价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树德 袁仁茂 +1 位作者 吕红华 孙宏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9-143,共5页
 冲积平原上河流冲积物所具有的沉积层向上逐渐变细的正韵律特点会引起新近沉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随沉积层变化而变化。同时 ,河流出山以后 ,河谷展宽 ,水力梯度减小 ,使得冲积平原上的河流冲积物从上游至下游具有逐渐变细的趋势 ,各不...  冲积平原上河流冲积物所具有的沉积层向上逐渐变细的正韵律特点会引起新近沉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随沉积层变化而变化。同时 ,河流出山以后 ,河谷展宽 ,水力梯度减小 ,使得冲积平原上的河流冲积物从上游至下游具有逐渐变细的趋势 ,各不同沉积相土层的工程地质性质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以永定河的河流冲积物为例分别从垂向上和水平方向上来讨论新近沉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与沉积相变化之间的关系 ,并对新近沉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近沉积土 沉积相 工程地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滥—分流平原相储层中河间砂体的精细描述 被引量:34
2
作者 张红薇 赵翰卿 麻成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2-24,共3页
应用密井网测井曲线,通过对储层中河间单砂体的追溯对比,在河间沉积中识别出两大类、4种沉积微相。第一类为溢岸沉积砂体:包括天然堤与河漫滩2种沉积微相;第二类为决口沉积砂体:包括决口水道和决口席状砂两种沉积微相。提出河间... 应用密井网测井曲线,通过对储层中河间单砂体的追溯对比,在河间沉积中识别出两大类、4种沉积微相。第一类为溢岸沉积砂体:包括天然堤与河漫滩2种沉积微相;第二类为决口沉积砂体:包括决口水道和决口席状砂两种沉积微相。提出河间砂体与主河道砂体3种可能的连通类型(肯定连通型、连通较差型和不连通型)。描述了不同相带位置河间砂体发育的主要类型,并对这类储层在油田开发调整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间砂体 沉积相 地质研究 油田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沉积环境研究概述 被引量:47
3
作者 陈戴生 李胜祥 蔡煜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3-228,共6页
分析我国砂岩型铀矿沉积环境研究领域现状及研究意义、含铀碎屑沉积建造类型及其沉积特征、砂岩型铀矿成矿有利相位,并提出砂岩型铀矿沉积环境研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沉积环境 地浸地质条件 相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开发后期的相控建模 被引量:19
4
作者 吕晓光 张永庆 陈兵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7-79,共3页
采用相控建模的思路是提高储集层建模精度的关键。根据成熟开发油田的技术、信息特点,提出了沉积学微相建模与参数定量预测的思路、方法和主要步骤。对低弯度分流河道砂体开展了建模实例研究。预测结果表明,与常规的非相控参数预测相比... 采用相控建模的思路是提高储集层建模精度的关键。根据成熟开发油田的技术、信息特点,提出了沉积学微相建模与参数定量预测的思路、方法和主要步骤。对低弯度分流河道砂体开展了建模实例研究。预测结果表明,与常规的非相控参数预测相比,前者的预测结果,促进了地质概念向模型转化,建模结果更符合地下地质实际。这一思路有利于发挥地质家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其结果将更好地发挥地质的约束作用,同时也更适合我国油藏描述的基础和实际。文中同时指出,进一步的实践中可考虑沉积学微相建模与随机参数预测结合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 油田开发后期 微相 油藏描述 地质 砂体 储集层 沉积学 分流河道 实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性地层和沉积地层特征对北京市南口-孙河断裂活动性评估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晓亮 张磊 +6 位作者 王志辉 白凌燕 蔡向民 张敬江 刘振华 张悦泽 倪敬波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68-878,共11页
南口-孙河断裂是北京平原区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也是渤海-张家口断裂带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开展钻探和样品测试(古地磁和14C测年)分析工作,利用沉积相分析和磁性地层学技术方法建立钻孔沉积地层的磁极性年代序列,并对南口-孙河断裂北... 南口-孙河断裂是北京平原区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也是渤海-张家口断裂带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开展钻探和样品测试(古地磁和14C测年)分析工作,利用沉积相分析和磁性地层学技术方法建立钻孔沉积地层的磁极性年代序列,并对南口-孙河断裂北段进行第四纪以来活动性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南口-孙河断裂北段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变化特征表现为早更新世早期(2.58~0.99 Ma)活动性由强转弱,在早更新世末期(0.99~0.78 Ma)再次转强;中更新世(0.78~0.126 Ma)活动性转弱;晚更新世至全新世(0.126 Ma至今)活动性再次加强。这一规律与北京西山隆升基本特征吻合,活动性总体表现"强-弱-加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口-孙河断裂 磁性地层 沉积相 活动速率 沉积速率 地质调查工程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海域万安盆地地震地层初步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玲 彭学超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7-70,共14页
本文在对万安盆地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综合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了地震层序和地震相。结合本区地质和钻井资料,对各地震层序和地震相的地质年代与沉积环境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盆地 地震层序 地震相 沉积相 油气勘探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胡状集北岩性油藏地层微电阻率测井地质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何方 郑宇霞 +2 位作者 周燕萍 周承文 李建荣 《断块油气田》 CAS 2004年第4期8-10,共3页
胡状集北岩性油藏位于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 ,由于近物源快速堆积 ,沉积相带复杂多变 ,通过胡 99井地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产生的电图像 ,结合常规测井曲线特征变化 ,对该区岩石结构、沉积砂体、构造特征进行分析 ,认为胡状集北岩性油藏为... 胡状集北岩性油藏位于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 ,由于近物源快速堆积 ,沉积相带复杂多变 ,通过胡 99井地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产生的电图像 ,结合常规测井曲线特征变化 ,对该区岩石结构、沉积砂体、构造特征进行分析 ,认为胡状集北岩性油藏为三角洲—湖泊相沉积 ,河口坝、水下分流水道相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 ,并指出了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状集北 岩性油藏 成像测井 地质分析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斯如依迭尔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成矿时代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睿华 欧阳荷根 +2 位作者 赵财胜 宋林山 徐汉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47-1457,共11页
近些年发现的斯如依迭尔铜多金属矿床有望改变南疆无大—中型铜矿的局面,对其研究意义显著。该矿床已圈定铜多金属矿体32条及众多矿化蚀变点,成矿前景乐观。矿床由南、北两矿段组成。北矿段主体由13个隐爆角砾岩体组成,隐爆角砾岩体内... 近些年发现的斯如依迭尔铜多金属矿床有望改变南疆无大—中型铜矿的局面,对其研究意义显著。该矿床已圈定铜多金属矿体32条及众多矿化蚀变点,成矿前景乐观。矿床由南、北两矿段组成。北矿段主体由13个隐爆角砾岩体组成,隐爆角砾岩体内发育黄铜矿化;南矿段在花岗斑岩与围岩的接触带发育脉状黄铜矿化,岩体内部发育细脉状和浸染状黄铜矿化。上述地质特征表明,斯如依迭尔矿床为与花岗斑岩有关的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对斯如依迭尔矿床成矿期的热液白云母进行40 Ar/39 Ar同位素测年,获得的坪年龄为13.68±0.17 Ma,表明矿床形成于中新世。结合前人的区域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研究结果,笔者认为斯如依迭尔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与冈底斯中新世斑岩型铜金矿床的相同,均为印度板块同欧亚板块碰撞后的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 塔什库尔干 斯如依迭尔铜多金属矿 斑岩型矿床 40Ar/39Ar年代学 成矿地质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物化三场异常耦合理论”及其在隐伏金多金属矿床定位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宝林 苗雅娜 +1 位作者 苏艳平 李会中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8年第4期431-442,共12页
隐伏矿床定位预测理论和技术是国际矿床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结合20多年的科研找矿实践,针对隐伏金多金属矿床的找矿难题,提出必须走地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道路,将有利的成矿构造部位(储矿构造或含矿构造岩相带)作为定位... 隐伏矿床定位预测理论和技术是国际矿床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结合20多年的科研找矿实践,针对隐伏金多金属矿床的找矿难题,提出必须走地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道路,将有利的成矿构造部位(储矿构造或含矿构造岩相带)作为定位预测的目标,全面认识和解释地质与地球物理的关系。阐述了"地物化三场异常耦合"定位预测理论的3个基本原则,即预测目标、预测尺度和预测精度。介绍了成矿地质结构场、成矿地球化学场和成矿地球物理场的基本含义和要点,推荐了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技术方法组合,并通过3个实例说明应用该理论和方法的工作流程与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矿床 定位预测 金多金属矿 地物化三场 异常耦合 储矿构造 构造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格玛铅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地质特征、年代学与成矿地质背景 被引量:1
10
作者 岳国利 李敏 +3 位作者 翟文建 杨长青 吕国娟 赵焕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67-1482,共16页
格玛铅多金属矿床是2010年由笔者团队发现的矿床,也是目前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东段发现的唯一一处中型富铅锌银多金属矿床。该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昂龙岗日—班戈—腾冲岩浆弧带的东段,矿体均呈脉状产于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体外接触带... 格玛铅多金属矿床是2010年由笔者团队发现的矿床,也是目前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东段发现的唯一一处中型富铅锌银多金属矿床。该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昂龙岗日—班戈—腾冲岩浆弧带的东段,矿体均呈脉状产于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体外接触带围岩中,矿体产出的形态、位置严格受近东西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控制,赋矿围岩为中侏罗统马里组(角岩化)砂岩、粉砂岩。本文通过对格玛铅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阐述和对矿床岩矿石地球化学、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分析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与成矿地质背景,探讨了矿床的成矿作用,并初步建立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东段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模型。结果表明:区内花岗闪长岩具有低硅、高铝、相对富钾主量元素特征,为板块碰撞前俯冲阶段岩浆作用的产物;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19.86±0.45)Ma,表示其成岩时代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与矿石、围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均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Eu负异常,暗示三者在成因上具有一定联系;与中国陆壳丰度值相比,花岗闪长岩中Pb、Ag分别属较富集和强富集元素,Zn属亏损元素,马里组变质粉砂岩中Pb、Ag属极强富集元素,Zn属强富集元素。该矿床成矿物质不仅来源于花岗闪长岩,同时也有围岩马里组中成矿物质大量的加入,成矿物质来源具有明显的“双源性”特征,矿床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盆闭合前的岛弧环境,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格玛铅多金属矿床 年代学 成矿地质背景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逊克县东安碱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钼铅锌等成矿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郝百武 栾欣莉 +6 位作者 葛良胜 郑小礼 徐道学 杨诗海 李晓 蔡稳 韩金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64-1684,共21页
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构造带北段的东安粗粒和细粒碱长花岗岩,经本文测定,其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74Ma和184~175Ma。碱长花岗岩都为高Si O2、高碱、低TFe O、Mg#、Ca O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I型和A型花岗岩过渡性质。都表现... 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构造带北段的东安粗粒和细粒碱长花岗岩,经本文测定,其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74Ma和184~175Ma。碱长花岗岩都为高Si O2、高碱、低TFe O、Mg#、Ca O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I型和A型花岗岩过渡性质。都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而且重稀土分异较大,细粒钾长花岗岩(∑REE=76.98~109.53,δEu:0.33~0.70)较粗粒碱长花岗岩(∑REE=95.49~140.00,δEu:0.70~0.94)轻重稀土分馏明显,稀土总量偏低,具有更大的铕负异常;与原始地幔相比,碱长花岗岩都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e、Ce)、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U、K),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P、Y、Yb、Lu),还相对亏损Ba、Sr、Eu,相对富集Zr、Hf,都与大陆缘弧岩浆具有相似性。而细粒碱长花岗岩高场强元素(Zr、Hf、Eu、Ti、Y、Yb、Lu)较粗粒碱长花岗岩分异程度大;根据Pb、Hf同位素和Nb/Ta、Zr/Hf比值等,碱长花岗岩主要起源于中基性壳源熔融,相对比,粗粒碱长花岗岩原岩含有较多幔源组分,细粒碱长花岗岩主要为壳源组分;粗粒和细粒碱长花岗岩形成于牡丹江洋闭合、松嫩地块与佳木斯地块晚造山挤压后的伸展环境,明显区别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钼、铅—锌多金属形成的碰撞造山(同造山)环境;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钼、铅—锌多金属矿床主要受控于牡丹江大断裂,具有呈近南北向带状展布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安碱长花岗岩 地质年代学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与钼铅锌多金属矿成矿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巴隆河西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治安 王金宏 +2 位作者 张小丹 思积勇 毛亚晶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3-544,共12页
巴隆河西金矿床是东昆仑金成矿带近年来新发现的金矿床,其形成时代、地质特征与矿床类型尚不明确。本次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造-蚀变填图、锆石U-Pb定年和综合对比等方法,研究巴隆河西矿床的成矿特征和岩体侵位时代,以确... 巴隆河西金矿床是东昆仑金成矿带近年来新发现的金矿床,其形成时代、地质特征与矿床类型尚不明确。本次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造-蚀变填图、锆石U-Pb定年和综合对比等方法,研究巴隆河西矿床的成矿特征和岩体侵位时代,以确定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与成矿时代。构造-蚀变填图发现巴隆河西矿床的金矿化赋存于花岗质岩体的9条构造蚀变带,明确了5个金矿体呈带状分布于北西西向断裂中,揭示金矿化与高岭土化、褐铁矿化、硅化和黄铁矿化等蚀变密切相关。赋含金矿化的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侵位时代分别为202.5±1.8 Ma和222.1±1.1Ma,属于印支晚期,约束了巴隆河西金矿的形成时代。结合区域岩浆活动时限、巴隆金矿地质特征、矿体产状与中低温矿物组合特征,提出巴隆河西矿床为造山带型金矿,推断逆断层及其伴随的热液活动是巴隆河西矿床金元素活化、迁移和富集的关键因素,指出北西西向构造蚀变带是该区带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巴隆河西 金矿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U-PB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水道沉积内幕级次划分与精细刻画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东伟 龚承林 +2 位作者 胡林 何小胡 罗泉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3-564,共12页
深水水道是一类重要的深水油气储集体,因其沉积过程复杂、沉积相带多变,亟待建立一种深水水道沉积内幕的级次划分与精细刻画方法。基于不同深水水道的发育特点,提出了一套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刻画评价深水水道沉积内幕级次的方法。当待评... 深水水道是一类重要的深水油气储集体,因其沉积过程复杂、沉积相带多变,亟待建立一种深水水道沉积内幕的级次划分与精细刻画方法。基于不同深水水道的发育特点,提出了一套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刻画评价深水水道沉积内幕级次的方法。当待评价深水水道发育、可见水道复合体系底界面时,可采用“三界面-六相带”沉积内幕解析方法,即依据3类地质界面(水道沉积体系底界面、水道复合体系底界面和沉积相带分界面)将这类深水水道划分为6个沉积相带(底部滞留、轴部充填、轴部侧翼沉积、滑塌碎屑流沉积、天然堤和水道泥)。当拟评价深水水道不发育、可见水道复合体系底界面时,可采用“两界面-两相带”沉积内幕解析方法,即依据2类地质界面(水道沉积体系底界面和天然堤顶、底界面)将这类深水水道划分为2个沉积相带(水道充填和天然堤)。其中,“六相带”中的底部滞留和轴部充填以及“两相带”中的水道充填可形成优质油气储集体,其富砂性可依据它们的顶凸程度来辨别(当发育可见的顶凸地震反射外形时相对富砂,反之则相对富泥)。利用“三界面-六相带”法和“两界面-两相带”法对琼东南盆地某深水水道进行解剖,结果发现它们可以较好地对深水水道沉积内幕进行级次划分与精细刻画,表明该方法在其他地区也具备实用性,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界面 沉积相带 精细刻画 级次划分 沉积内幕 油气储集体 深水水道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甸若开海域块体搬运沉积地震响应及典型地质特征 被引量:15
14
作者 马宏霞 吕福亮 +2 位作者 范国章 孙辉 高翠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51-759,共9页
块体搬运沉积是深水沉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的深水盆地均有发现,其对深水油气勘探及生产均有重要影响。利用深水三维地震资料,对缅甸若开海域上上新统底部块体搬运沉积进行了追踪分析。基于地震剖面及时间切片,认为上上新... 块体搬运沉积是深水沉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的深水盆地均有发现,其对深水油气勘探及生产均有重要影响。利用深水三维地震资料,对缅甸若开海域上上新统底部块体搬运沉积进行了追踪分析。基于地震剖面及时间切片,认为上上新统底部块体搬运体系发育3种地震相类型:弱振幅半透明杂乱地震相、叠瓦状变振幅地震相及中-强振幅丘状地震相。杂乱半透明地震相为块体搬运体系中段层状流态典型地震响应特征;叠瓦状变振幅地震相为同沉积变形的证据,为块体搬运趾部沉积;中-强振幅为搬运沉积内部漂浮块体响应特征。基于均方根属性、相于切片及构造图等,分别从顶、底界面以及内部对块体搬运体系沉积的典型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底界面主要表现为侵蚀现象,顶界面反映了块体搬运沉积具有层状流态和塑性流态的性质,内部特征主要表现为变形及挤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 地质特征 块体搬运沉积 深水沉积体系 若开次盆 缅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沉积型锰矿地质环境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石少华 唐分配 +1 位作者 罗小亚 陈剑锋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湖南省沉积型锰成矿时代跨度大,最早由早元古代板溪群马底驿期至早二叠世孤峰期。其中,早南华纪大塘坡期、中奥陶世烟溪期及中二叠世孤峰期为三个最主要成锰集中期,并且大体呈现出朝东南方向成矿时代变新的趋势。成锰沉积盆地是锰矿床... 湖南省沉积型锰成矿时代跨度大,最早由早元古代板溪群马底驿期至早二叠世孤峰期。其中,早南华纪大塘坡期、中奥陶世烟溪期及中二叠世孤峰期为三个最主要成锰集中期,并且大体呈现出朝东南方向成矿时代变新的趋势。成锰沉积盆地是锰矿床就位的重要场所,相应的岩相古地理环境为锰成矿创造了有利条件,即相对缺氧的、滞流的安静环境。这种环境在诸多古地理环境中都可以形成,导致了锰成矿岩相古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如浅海陆棚相、次深海棚缘盆地相、次深海台缘斜坡相及陆表次深海海盆相。三个主要成锰期锰成矿作用具有统一性,成矿作用与地壳拉张、海侵事件、缺氧事件等区域性重大地质事件关联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型锰矿 地质环境 成矿作用 岩相古地理 拉张环境 缺氧环境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