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4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GIS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森林火灾风险区划——以湖南省宁远县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国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1,151,共9页
应用ArcGIS的模糊逻辑和层次分析法,对湖南省宁远县的森林火灾风险进行评估和火险区划研究,参与评估的火险因子包括环境、人类活动和地形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温度、降水、海拔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研究区域林火风险的影响最为显著;... 应用ArcGIS的模糊逻辑和层次分析法,对湖南省宁远县的森林火灾风险进行评估和火险区划研究,参与评估的火险因子包括环境、人类活动和地形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温度、降水、海拔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研究区域林火风险的影响最为显著;宁远县47.6%的区域被确定为四级及以上火险等级,主要分布于该县中部的大部分地区,该县火险情况严峻;编制的森林火灾风险图预测精度达82.7%。模糊层次分析法在森林火灾风险预测中展现出较好的效果,可作为林火预测和火险制图的重要工具,编制的森林火灾风险图为宁远县的林火管理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火险区划 地理信息系统 多准则决策分析 模糊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分形理论和信息量法的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曹洪洋 任晓莹 李志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85,共8页
为减少滑坡灾害带来的损失,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基于野外调查和历史滑坡数据,将分形理论和信息量法应用于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利用分形理论定量研究影响因子的敏感性,再进一步利用信息量法得到各二级影响因子的信息量值,通过综合分维... 为减少滑坡灾害带来的损失,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基于野外调查和历史滑坡数据,将分形理论和信息量法应用于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利用分形理论定量研究影响因子的敏感性,再进一步利用信息量法得到各二级影响因子的信息量值,通过综合分维值和信息量值得到综合信息量值,以此值对研究区进行易发性分区。结果表明:影响因子中的坡度、工程地质岩组、高程及植被等与滑坡呈二阶累计和分形分布,而其他影响因子与滑坡呈一阶累计和分形分布,通过其分维值,确定影响因子与滑坡之间的定量关系。极低、低、中、高、极高易发性区面积占比分别为5.24%、8.84%、35.06%、39.21%、11.65%,其中,年降雨量大于1600 mm、坡度20~30°和高程900~1100 m等影响因子为重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信息量法 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 分形理论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凉山州北部雷击森林火灾风险区划
3
作者 谢东志 胥欣诚 《贵州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29-33,共5页
为更好地了解凉山州北部雷击森林火灾的风险分布特点,针对性地预防雷击森林火灾,降低森林草原火灾风险,本文采用凉山州北部4个县气象局2005—2020年的逐日雷电定位仪数据资料以及1971—2020年的逐日气象要素序列,选取雷击点密度、地闪... 为更好地了解凉山州北部雷击森林火灾的风险分布特点,针对性地预防雷击森林火灾,降低森林草原火灾风险,本文采用凉山州北部4个县气象局2005—2020年的逐日雷电定位仪数据资料以及1971—2020年的逐日气象要素序列,选取雷击点密度、地闪强度、高程、地形起伏、土壤电导率和森林植被覆盖度6个指标,通过AHP方法构建森林火险指数,并使用ArcGIS 10.2软件对其进行区划。结果表明:凉山州北部总体的雷击森林火险等级较高。其中,中风险区面积占比42%;低风险区集中在甘洛县附近,面积占比28.9%;高风险区呈零散分布,面积占比2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雷击起火 森林火灾 地理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青岛市绿地景观生态格局与网络构建 被引量:2
4
作者 鲁敏 孙速速 +3 位作者 张晴晴 张俊峰 郭晓伟 高鑫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3-112,共10页
定量化研究绿地景观生态格局和网络构建能够为城市绿地系统和国土空间的科学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撑。研究基于无线电高空测候(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运用总体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和梯度分析方法,选取12个景观指数,对沿海城市—... 定量化研究绿地景观生态格局和网络构建能够为城市绿地系统和国土空间的科学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撑。研究基于无线电高空测候(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运用总体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和梯度分析方法,选取12个景观指数,对沿海城市——青岛市的绿地景观生态格局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两方面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斑块类型水平上,区域绿地以大型斑块为主且占优势地位,防护绿地以大中型斑块为主,二者虽空间分布不均匀,但生态效益较好;附属绿地以中小型斑块为主,缺乏大面积绿地建设,景观破碎度高但符合公众游憩需求;公园绿地以小型斑块为主且数量较少,在城区集中分布。景观水平上,城市绿地景观类型较齐全,但整体破碎度高,中部地区景观破碎度高,南部与中北部地区绿地类型多样,景观破碎度高且景观形状较复杂。在此基础上,进而分析了青岛城市绿地景观生态格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轴、三核、廊汇成网、节点密布”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优化与构建方案,以提高各类城市绿地连接度水平,发挥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城市绿地 景观生态格局 梯度分析 生态网络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历史文化街区应急疏散能力可视化评估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范帅超 李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4,共7页
为评估历史文化街区在旅游高峰期的应急疏散能力,探究街区的应急疏散风险区域。研究从点-线-面的角度出发,考虑行人特征因素、街巷路网因素和建筑结构因素,构建应急疏散能力评价模型。采用ANP-EWM综合评估方法确定各因素权重值,应用GIS... 为评估历史文化街区在旅游高峰期的应急疏散能力,探究街区的应急疏散风险区域。研究从点-线-面的角度出发,考虑行人特征因素、街巷路网因素和建筑结构因素,构建应急疏散能力评价模型。采用ANP-EWM综合评估方法确定各因素权重值,应用GIS技术进行因素可视化分级处理。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对单因素分级分析赋权重后进行加权叠加处理,得到历史文化街区应急疏散能力的可视化数据。以西安回民街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街区应急疏散能力风险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可以实现对研究区界的应急疏散能力可视化分级评估,反映回民街不同等级疏散风险情况。研究结果可为景区应急疏散与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应急疏散 综合评估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空间TOPSIS模型的安徽省休宁县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袁亚南 喻根 方斌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7-1093,1099,共8页
文章在常规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空间TOPSIS模型,以安徽省休宁县为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对安徽省休宁县的滑坡易发性进行... 文章在常规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空间TOPSIS模型,以安徽省休宁县为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对安徽省休宁县的滑坡易发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基于GIS的空间TOPSIS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能够处理和分析滑坡评价因子以及滑坡易发性的空间变化特征;评价结果与休宁县境内已经发生滑坡的空间分布较为吻合,评价结果较好。基于GIS的空间TOPSIS模型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地理信息系统(gis) TOPSIS模型 易发性评价 休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地质灾害评价现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蓝兮 鲁军景 彭纪超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3-229,共7页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IS)已成为评估和管理地质灾害风险的关键工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识别、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潜在威胁的过程,它对于防灾减灾策略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本文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探讨了...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IS)已成为评估和管理地质灾害风险的关键工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识别、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潜在威胁的过程,它对于防灾减灾策略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本文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首先,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回顾了GIS技术在地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历史,分析了基于GIS的地质灾害调查。其次,探讨了地质易发性评价、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地质灾害风险性之间的关系,详细分析了易发性和危险性评价的主要评价方法、计算逻辑、优缺点、应用场景和主要评价指标,对地质灾害易损性和风险性进行分析并指出目前主要几种分级类型,并指出了地质灾害评价过程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风险性评价 易损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湖南省水土保持服务功能重要性时空分布特征
8
作者 谢红娟 杨彩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8-255,共8页
[目的]探讨湖南省水土保持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规律,旨在为湖南省水土保持服务功能评估及制定区域生态综合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NPP植被净初级生产力、DEM高程、土壤质地分布3个因子,采用NPP定量指标评估模型,通过ArcGIS开... [目的]探讨湖南省水土保持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规律,旨在为湖南省水土保持服务功能评估及制定区域生态综合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NPP植被净初级生产力、DEM高程、土壤质地分布3个因子,采用NPP定量指标评估模型,通过ArcGIS开展了湖南省2000,2005,2010,2015,2020年水土保持服务功能的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①湖南省2000—202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平均值为4.39~334.52 g/(m^(2)·a)(以C计)之间,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平均值呈现中间较高且向四周递减的变化趋势;海拔高程介于-12~2081 m之间,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西部区域起伏较大,东部区域相对平缓;坡度介于3.3°~76.7°之间,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土壤可蚀性值介于0.011~1.411之间,土壤可蚀性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趋势,由中心区域向四周扩散并提高。②湖南省2000—2020年水土保持量介于8.75~185.97 t/hm^(2)之间,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以一般重要区和重要区为主,一般重要区面积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重要区面积随时间呈上升趋势,极重要区面积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水土保持服务功能随时间由一般重要区、极重要区向重要区过渡。[结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上升趋势,是导致水土保持服务功能上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水土保持服务功能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都匀市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潘明伟 王小霞 王发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5期67-70,75,共5页
为探究都匀市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驱动力机制,以都匀市2010年和2020年2期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经目视解译和精度验证形成2期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其驱动力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类型以林地为... 为探究都匀市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驱动力机制,以都匀市2010年和2020年2期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经目视解译和精度验证形成2期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其驱动力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类型以林地为主,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次之;研究期间耕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园地、建设用地、水域面积增加。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绝对值园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草地>水域>耕地>林地。其中园地、建设用地增长幅度较大;由于受基数面积较大影响,耕地和林地的动态度变化不明显。在景观格局上,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增加。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和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呈现小幅度下降,表明不同景观类型多样性程度有所下降。2010年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受高程因子影响较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020年夜间灯光和人口等社会经济因子占主导地位,人类活动影响度增强,自然因素影响度相对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驱动力 地理探测器 都匀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林业调查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宇 李开祥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44-47,共4页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基于GIS的林业调查技术在林业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林火监测和森林病虫害监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通过概述GIS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介绍了GIS在林业调查中的应用重要性和现状,并总...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基于GIS的林业调查技术在林业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林火监测和森林病虫害监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通过概述GIS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介绍了GIS在林业调查中的应用重要性和现状,并总结了林业调查中常用的GIS技术,比如,遥感、GPS和DEM技术。同时,通过实际案例阐述了GIS在林业调查中的应用技术,并探讨了GIS在林业调查中的优势和挑战。最后,提出了加强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的建议,以促进GIS在林业调查中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实现更科学、可持续的林业资源管理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林业调查 遥感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PS) 数字高程模型(DEM) 林业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GIS一张图快速构建平台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坤 江振鹏 +1 位作者 杨晓宇 安宁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46,114,共8页
目前,煤矿使用的工程专题地图基本都是CAD制图,高效提取CAD图件中的数据并快速组织成地理信息系统(GIS)服务,进而支持矿井空间对象创建和业务属性扩展,集成安全生产实时数据,是构建煤矿GIS一张图的关键。基于ArcGIS平台将CAD图件转为GI... 目前,煤矿使用的工程专题地图基本都是CAD制图,高效提取CAD图件中的数据并快速组织成地理信息系统(GIS)服务,进而支持矿井空间对象创建和业务属性扩展,集成安全生产实时数据,是构建煤矿GIS一张图的关键。基于ArcGIS平台将CAD图件转为GIS服务的方法实现过程较为繁琐,且ArcGIS平台成本较高,无法较好地跨平台运行。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种煤矿GIS一张图快速构建平台。该平台包括CAD图件管理、地图服务发布、专题地图管理3大功能模块:CAD图件管理模块用于图件基础信息管理和状态跟踪,地图服务发布模块用于地图打包发布和在线预览,专题地图管理模块用于地图服务管理、矿井对象创建及属性扩展。基于开放设计联盟(ODA)的Teigha for Java SDK实现CAD图件全要素精确识别与快速准确提取;通过构建基于GIS数据特征的煤矿CAD图件数据分层描述模型,实现了CAD图件全要素数据快速存储;按照面向对象设计思路,开发了Spring Cloud框架下的Web端煤矿CAD图件数据集存储接口及专题地图服务发布平台,实现了煤矿GIS一张图快速构建。以某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为例,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快速构建平台进行煤矿GIS一张图的构建,对比结果表明,快速构建平台可大幅提高煤矿GIS一张图的构建效率,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时空数字底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 煤矿gis一张图 地理信息系统 CAD图件全要素提取 CAD图件数据分层描述模型 专题地图服务发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海宁市输电线路及通道管理系统
12
作者 王大健 李仕杰 +1 位作者 周靖 沈逸佳 《农村电气化》 2024年第2期47-49,54,共4页
针对众多的输电线路,如何快速了解线路的路径走向、电压等级等台账信息;如何快速识别输电线路通道内的鸟巢、树障、人工建筑物等危险点信息;如何把输电线路信息高效、安全共享给线路设计等部门;如何快速更新输电线路通道状态信息。针对... 针对众多的输电线路,如何快速了解线路的路径走向、电压等级等台账信息;如何快速识别输电线路通道内的鸟巢、树障、人工建筑物等危险点信息;如何把输电线路信息高效、安全共享给线路设计等部门;如何快速更新输电线路通道状态信息。针对上述问题,利用GIS技术、信息技术和无人机、地物智能判别等融合手段,构建基于GIS的海宁市输电线路通道管理系统,通过此系统可极大提高输电线路管理效率和实现通道内危险物的自动识别、预警,以保证通道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通道管理 地物识别 输电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耕地变化时空特征及驱动力研究——以都匀市为例
13
作者 潘明伟 《绿色科技》 2024年第9期186-191,共6页
以都匀市2010年、2020年两期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从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空间集聚度和景观格局4个方面分析了都匀市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影响其变化的驱动力因子,以期为耕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发展规划... 以都匀市2010年、2020年两期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从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空间集聚度和景观格局4个方面分析了都匀市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影响其变化的驱动力因子,以期为耕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①2010-2020年,耕地面积共计减少12045.42 hm^(2),其变化动态度为-2.29%,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林地、园地和水域;②在空间分布上,主要分布在市域东南部的匀东镇、小围寨、墨冲镇和归兰乡;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分布越分散破碎;③研究期间耕地的聚集度降低,破碎度增强;④高程、坡度、年均气温、年降水量自然因子和人口密度社会因子是影响耕地空间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耕地变化特征 驱动力因子 地理探测器 都匀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GIS的作物种植环境数据采集技术 被引量:18
14
作者 叶思菁 朱德海 +3 位作者 姚晓闯 岳彦利 黄健熙 李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25-334,共10页
野外数据采集具有灵活性强、采集内容多样、准确度高等优势,已成为补充完善农业数据的主要手段之一。作物种植环境数据采集工作存在指标多并随调查区域、作物类型与作物生育期不同而发生变化等特点,采用传统方式设计调查界面与录入模式... 野外数据采集具有灵活性强、采集内容多样、准确度高等优势,已成为补充完善农业数据的主要手段之一。作物种植环境数据采集工作存在指标多并随调查区域、作物类型与作物生育期不同而发生变化等特点,采用传统方式设计调查界面与录入模式难以满足数据采集的普适性需求。为此,在分析作物种植环境数据采集工作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作物种植环境数据采集系统(CPEDCS)原型。一方面,系统针对作物种植环境指标的不确定性特征提出基于结构表的用户可定制种植环境数据录入模式,支持用户自定义录入界面;另一方面,系统集成移动GIS为野外采集工作提供空间信息支持,并可以动态适应空间数据类型、数量、范围的变化。研究的数据组织模型在陕西省杨凌区小麦种植环境野外调查的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实用性与稳定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采集工作效率,减少了数据录入出错率并能为调查人员提供空间信息辅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环境 野外数据采集 移动gis 地理信息系统 ANDRO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GIS)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11
15
作者 吴信才 白玉琪 郭玲玲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9,38,共3页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自60年代以来,它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无论在系统理论,研究方法还是在应用系统等方面都有着飞速的发展。该文综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和研究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结...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自60年代以来,它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无论在系统理论,研究方法还是在应用系统等方面都有着飞速的发展。该文综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和研究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当前发展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空间数据 数据处理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高频地波雷达回波信号的表达处理与显示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瑞富 孔祥超 +3 位作者 纪永刚 徐茂景 刘楠楠 陈丽丽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6-92,共7页
高频地波雷达的"距离-多普勒"(Range-Doppler,R-D)数据与"恒虚警率"(Constant False-AlarmRate,CFAR)检测结果数据存在非直观性的问题,本文针对此问题,分析了地波雷达回波数据特点以及结果形式,研究了采用地理信息... 高频地波雷达的"距离-多普勒"(Range-Doppler,R-D)数据与"恒虚警率"(Constant False-AlarmRate,CFAR)检测结果数据存在非直观性的问题,本文针对此问题,分析了地波雷达回波数据特点以及结果形式,研究了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对回波数据进行显示分析,对R-D与CFAR检测结果进行表达,实现高频数据在GIS环境下的表达处理与显示。本文采用GIS的栅格表达"距离-多普勒"数据,采用矢量数据结构表达CFAR检测结果,实现了地波雷达检测信息的直观显示;研究了高频地波雷达数据中特定距离一维谱信号的提取,实现了基于距离值的目标CFAR检测查询;针对雷达数据量大、处理时间长的问题,采用多线程处理机制实现了高效实时显示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地波雷达 距离-多普勒 CFAR(Constant False-Alarm-Rate)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广东荔枝寒害监测预警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王春林 刘锦銮 +1 位作者 周国逸 杜尧东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7-495,共9页
基于GIS技术和气候学模型 ,融合土地利用、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地理信息 ,对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资料进行较高空间分辨率的地理订正 ,结合冬季经济林果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受害指标 ,实现对广东寒害发生发展及其强度、范围的实时动态监... 基于GIS技术和气候学模型 ,融合土地利用、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地理信息 ,对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资料进行较高空间分辨率的地理订正 ,结合冬季经济林果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受害指标 ,实现对广东寒害发生发展及其强度、范围的实时动态监测、预警。关键技术与结论 :(1 )采用过程降温幅度和过程极端最低气温 2个因子定义寒害指标 ,克服传统业务指标局限性 ;(2 )根据T2 1 3数值预报产品 ,采用MOS预报方程 ,实现广东省 86个地面气象站的气温预报 ;(3 )采用包括经度、纬度、海拔高度 3因子的地理订正模型 ,并进一步采用坡度、坡向地理订正技术 ,获得了较好效果。最后以 1 999年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广东 寒害监测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群技术的可伸缩云GIS服务平台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范协裕 任应超 +2 位作者 杨崇俊 唐建智 易雄鹰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736-3739,共4页
为了建立一个高可伸缩、能按需提供服务的云GIS服务平台,研究了云GIS服务平台的特征和需求。针对这些特征,利用可配置的服务器集群技术和分布式缓存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提供OGC标准服务的云GIS服务平台。通过实验验证了平台在处理高... 为了建立一个高可伸缩、能按需提供服务的云GIS服务平台,研究了云GIS服务平台的特征和需求。针对这些特征,利用可配置的服务器集群技术和分布式缓存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提供OGC标准服务的云GIS服务平台。通过实验验证了平台在处理高并发、计算密集型任务方面具有高可伸缩性和良好的加速比,并且在实际的GIS应用中验证了平台的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gis服务 可伸缩性 OGC 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巴东新城区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 被引量:70
19
作者 石菊松 张永双 +1 位作者 董诚 吴树仁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5-282,共8页
基于ArcGIS8软件平台开发了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滑坡灾害信息系统,通过全面分析巴东新城区滑坡灾害的地形条件,工程地质岩组、构造与斜坡结构类型、人类工程活动、水的作用等影响因素,建立了相应的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 基于ArcGIS8软件平台开发了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滑坡灾害信息系统,通过全面分析巴东新城区滑坡灾害的地形条件,工程地质岩组、构造与斜坡结构类型、人类工程活动、水的作用等影响因素,建立了相应的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GIS技术的信息量模型和敏感性评价方法,实现了巴东县新城区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其中,高危险区面积3.30km2,占7.1%;中危险区面积5.77km2,占12.4%;低危险区面积16.40km2,占35.3%;基本安全面积21.05km2,占45.2%,可以作为巴东新城区城镇建设规划和减灾防灾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危险性 gis技术 新城区 区划 灾害信息系统 工程地质岩组 人类工程活动 评价指标体系 城镇建设规划 信息量模型 三峡库区 平台开发 地形条件 滑坡灾害 结构类型 评价方法 高危险区 减灾防灾 巴东县 敏感性 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Observer模式在GIS软件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善明 沈建京 刘辉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4532-4535,共4页
面向对象方法仅仅从问题域的离散抽象很难达到高内聚和低耦合,设计模式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探讨了Observer模式的基本原理以及在GIS软件设计中的应用,并在具体实践中做了有益尝试。实践证明了设计模式在... 面向对象方法仅仅从问题域的离散抽象很难达到高内聚和低耦合,设计模式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探讨了Observer模式的基本原理以及在GIS软件设计中的应用,并在具体实践中做了有益尝试。实践证明了设计模式在改善软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 软件复用 设计模式 地理信息系统 观察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