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5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与随机森林算法的湖北田歌孕育地理分布区域模型研究
1
作者 范元玲 曾艳 +5 位作者 朱有晨 潘明辰 王京 田洁 杨子锐 冀琴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8-428,共11页
对湖北田歌的分布与田歌孕育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区域音乐的实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湖北田歌为研究对象,选取1 248个田歌样本数据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对初步选定的田歌分... 对湖北田歌的分布与田歌孕育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区域音乐的实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湖北田歌为研究对象,选取1 248个田歌样本数据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对初步选定的田歌分布及音乐要素影响因子进行建库,基于随机森林及可解释性算法(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构建田歌影响因子体系分析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分析田歌的分布、音乐要素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随机森林构建的田歌影响因子体系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值为0.82;2)对田歌产生及音乐要素影响因子重要性排序得出,多年平均降雨量和多年平均气温是孕育湖北田歌的主要因子.其随机森林及SHAP算法,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湖北田歌分布格局,对区域音乐文化与地理关联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歌 地理信息系统 机器学习 SHAP 随机森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GIS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森林火灾风险区划——以湖南省宁远县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国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1,151,共9页
应用ArcGIS的模糊逻辑和层次分析法,对湖南省宁远县的森林火灾风险进行评估和火险区划研究,参与评估的火险因子包括环境、人类活动和地形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温度、降水、海拔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研究区域林火风险的影响最为显著;... 应用ArcGIS的模糊逻辑和层次分析法,对湖南省宁远县的森林火灾风险进行评估和火险区划研究,参与评估的火险因子包括环境、人类活动和地形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温度、降水、海拔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研究区域林火风险的影响最为显著;宁远县47.6%的区域被确定为四级及以上火险等级,主要分布于该县中部的大部分地区,该县火险情况严峻;编制的森林火灾风险图预测精度达82.7%。模糊层次分析法在森林火灾风险预测中展现出较好的效果,可作为林火预测和火险制图的重要工具,编制的森林火灾风险图为宁远县的林火管理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火险区划 地理信息系统 多准则决策分析 模糊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分形理论和信息量法的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洪洋 任晓莹 李志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85,共8页
为减少滑坡灾害带来的损失,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基于野外调查和历史滑坡数据,将分形理论和信息量法应用于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利用分形理论定量研究影响因子的敏感性,再进一步利用信息量法得到各二级影响因子的信息量值,通过综合分维... 为减少滑坡灾害带来的损失,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基于野外调查和历史滑坡数据,将分形理论和信息量法应用于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利用分形理论定量研究影响因子的敏感性,再进一步利用信息量法得到各二级影响因子的信息量值,通过综合分维值和信息量值得到综合信息量值,以此值对研究区进行易发性分区。结果表明:影响因子中的坡度、工程地质岩组、高程及植被等与滑坡呈二阶累计和分形分布,而其他影响因子与滑坡呈一阶累计和分形分布,通过其分维值,确定影响因子与滑坡之间的定量关系。极低、低、中、高、极高易发性区面积占比分别为5.24%、8.84%、35.06%、39.21%、11.65%,其中,年降雨量大于1600 mm、坡度20~30°和高程900~1100 m等影响因子为重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信息量法 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 分形理论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与ArcGIS模型预测气候变化下3种补血草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4
作者 刘婷 史柠瑞 +3 位作者 朱珠 石蓉蓉 李永梅 徐相云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5-275,共11页
【目的】通过对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生境适生性评价,以确定其潜在地理分布,为相关引种和园林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 【目的】通过对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生境适生性评价,以确定其潜在地理分布,为相关引种和园林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187个补血草样本进行建模分析,预测3种补血草的潜在适生性分布范围。【结果】3种补血草的当前潜在高适生区为新疆、黑龙江、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影响3种补血草当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坡度、降水、温度。【结论】3种补血草在西北潜在适生区分布范围广,可作为西北园林中抗旱抗盐碱的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血草 适生性 MaxEnt生态位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青岛市绿地景观生态格局与网络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鲁敏 孙速速 +3 位作者 张晴晴 张俊峰 郭晓伟 高鑫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3-112,共10页
定量化研究绿地景观生态格局和网络构建能够为城市绿地系统和国土空间的科学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撑。研究基于无线电高空测候(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运用总体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和梯度分析方法,选取12个景观指数,对沿海城市—... 定量化研究绿地景观生态格局和网络构建能够为城市绿地系统和国土空间的科学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撑。研究基于无线电高空测候(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运用总体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和梯度分析方法,选取12个景观指数,对沿海城市——青岛市的绿地景观生态格局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两方面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斑块类型水平上,区域绿地以大型斑块为主且占优势地位,防护绿地以大中型斑块为主,二者虽空间分布不均匀,但生态效益较好;附属绿地以中小型斑块为主,缺乏大面积绿地建设,景观破碎度高但符合公众游憩需求;公园绿地以小型斑块为主且数量较少,在城区集中分布。景观水平上,城市绿地景观类型较齐全,但整体破碎度高,中部地区景观破碎度高,南部与中北部地区绿地类型多样,景观破碎度高且景观形状较复杂。在此基础上,进而分析了青岛城市绿地景观生态格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轴、三核、廊汇成网、节点密布”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优化与构建方案,以提高各类城市绿地连接度水平,发挥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城市绿地 景观生态格局 梯度分析 生态网络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历史文化街区应急疏散能力可视化评估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范帅超 李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4,共7页
为评估历史文化街区在旅游高峰期的应急疏散能力,探究街区的应急疏散风险区域。研究从点-线-面的角度出发,考虑行人特征因素、街巷路网因素和建筑结构因素,构建应急疏散能力评价模型。采用ANP-EWM综合评估方法确定各因素权重值,应用GIS... 为评估历史文化街区在旅游高峰期的应急疏散能力,探究街区的应急疏散风险区域。研究从点-线-面的角度出发,考虑行人特征因素、街巷路网因素和建筑结构因素,构建应急疏散能力评价模型。采用ANP-EWM综合评估方法确定各因素权重值,应用GIS技术进行因素可视化分级处理。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对单因素分级分析赋权重后进行加权叠加处理,得到历史文化街区应急疏散能力的可视化数据。以西安回民街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街区应急疏散能力风险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可以实现对研究区界的应急疏散能力可视化分级评估,反映回民街不同等级疏散风险情况。研究结果可为景区应急疏散与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应急疏散 综合评估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空间TOPSIS模型的安徽省休宁县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袁亚南 喻根 方斌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7-1093,1099,共8页
文章在常规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空间TOPSIS模型,以安徽省休宁县为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对安徽省休宁县的滑坡易发性进行... 文章在常规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空间TOPSIS模型,以安徽省休宁县为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对安徽省休宁县的滑坡易发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基于GIS的空间TOPSIS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能够处理和分析滑坡评价因子以及滑坡易发性的空间变化特征;评价结果与休宁县境内已经发生滑坡的空间分布较为吻合,评价结果较好。基于GIS的空间TOPSIS模型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地理信息系统(gis) TOPSIS模型 易发性评价 休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地质灾害评价现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蓝兮 鲁军景 彭纪超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3-229,共7页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IS)已成为评估和管理地质灾害风险的关键工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识别、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潜在威胁的过程,它对于防灾减灾策略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本文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探讨了...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IS)已成为评估和管理地质灾害风险的关键工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识别、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潜在威胁的过程,它对于防灾减灾策略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本文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首先,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回顾了GIS技术在地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历史,分析了基于GIS的地质灾害调查。其次,探讨了地质易发性评价、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地质灾害风险性之间的关系,详细分析了易发性和危险性评价的主要评价方法、计算逻辑、优缺点、应用场景和主要评价指标,对地质灾害易损性和风险性进行分析并指出目前主要几种分级类型,并指出了地质灾害评价过程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风险性评价 易损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与ArcGIS的中国角茴香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紫葳 杜燕 +1 位作者 郭静霞 杨美青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结合相关生态因子,对角茴香的生态适宜性范围进行预测和分析。收集角茴香在中国的205个经纬度信息,结合19项生态因子应用MaxEnt模型和ArcGIS对角茴香的潜在适生分布区进行分析。影响角茴... 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结合相关生态因子,对角茴香的生态适宜性范围进行预测和分析。收集角茴香在中国的205个经纬度信息,结合19项生态因子应用MaxEnt模型和ArcGIS对角茴香的潜在适生分布区进行分析。影响角茴香潜在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包括,最冷季节降水量、最冷季节平均温度、最暖季节降水量、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等。当前气候条件下,角茴香高度适宜生长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北部、山西、河南、陕西和内蒙古南部等,面积约为77.4×104 km2;未来气候条件下,适生区将向东北部和西部扩张。该研究预测的结果与角茴香实际分布区域相符,为角茴香的可持续利用和角茴香的引种栽培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角茴香 生态适宜性 最大熵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林业调查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宇 李开祥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44-47,共4页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基于GIS的林业调查技术在林业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林火监测和森林病虫害监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通过概述GIS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介绍了GIS在林业调查中的应用重要性和现状,并总...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基于GIS的林业调查技术在林业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林火监测和森林病虫害监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通过概述GIS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介绍了GIS在林业调查中的应用重要性和现状,并总结了林业调查中常用的GIS技术,比如,遥感、GPS和DEM技术。同时,通过实际案例阐述了GIS在林业调查中的应用技术,并探讨了GIS在林业调查中的优势和挑战。最后,提出了加强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的建议,以促进GIS在林业调查中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实现更科学、可持续的林业资源管理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林业调查 遥感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PS) 数字高程模型(DEM) 林业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湖南省水土保持服务功能重要性时空分布特征
11
作者 谢红娟 杨彩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8-255,共8页
[目的]探讨湖南省水土保持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规律,旨在为湖南省水土保持服务功能评估及制定区域生态综合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NPP植被净初级生产力、DEM高程、土壤质地分布3个因子,采用NPP定量指标评估模型,通过ArcGIS开... [目的]探讨湖南省水土保持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规律,旨在为湖南省水土保持服务功能评估及制定区域生态综合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NPP植被净初级生产力、DEM高程、土壤质地分布3个因子,采用NPP定量指标评估模型,通过ArcGIS开展了湖南省2000,2005,2010,2015,2020年水土保持服务功能的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①湖南省2000—202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平均值为4.39~334.52 g/(m^(2)·a)(以C计)之间,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平均值呈现中间较高且向四周递减的变化趋势;海拔高程介于-12~2081 m之间,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西部区域起伏较大,东部区域相对平缓;坡度介于3.3°~76.7°之间,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土壤可蚀性值介于0.011~1.411之间,土壤可蚀性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趋势,由中心区域向四周扩散并提高。②湖南省2000—2020年水土保持量介于8.75~185.97 t/hm^(2)之间,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以一般重要区和重要区为主,一般重要区面积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重要区面积随时间呈上升趋势,极重要区面积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水土保持服务功能随时间由一般重要区、极重要区向重要区过渡。[结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上升趋势,是导致水土保持服务功能上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水土保持服务功能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GIS一张图快速构建平台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坤 江振鹏 +1 位作者 杨晓宇 安宁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46,114,共8页
目前,煤矿使用的工程专题地图基本都是CAD制图,高效提取CAD图件中的数据并快速组织成地理信息系统(GIS)服务,进而支持矿井空间对象创建和业务属性扩展,集成安全生产实时数据,是构建煤矿GIS一张图的关键。基于ArcGIS平台将CAD图件转为GI... 目前,煤矿使用的工程专题地图基本都是CAD制图,高效提取CAD图件中的数据并快速组织成地理信息系统(GIS)服务,进而支持矿井空间对象创建和业务属性扩展,集成安全生产实时数据,是构建煤矿GIS一张图的关键。基于ArcGIS平台将CAD图件转为GIS服务的方法实现过程较为繁琐,且ArcGIS平台成本较高,无法较好地跨平台运行。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种煤矿GIS一张图快速构建平台。该平台包括CAD图件管理、地图服务发布、专题地图管理3大功能模块:CAD图件管理模块用于图件基础信息管理和状态跟踪,地图服务发布模块用于地图打包发布和在线预览,专题地图管理模块用于地图服务管理、矿井对象创建及属性扩展。基于开放设计联盟(ODA)的Teigha for Java SDK实现CAD图件全要素精确识别与快速准确提取;通过构建基于GIS数据特征的煤矿CAD图件数据分层描述模型,实现了CAD图件全要素数据快速存储;按照面向对象设计思路,开发了Spring Cloud框架下的Web端煤矿CAD图件数据集存储接口及专题地图服务发布平台,实现了煤矿GIS一张图快速构建。以某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为例,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快速构建平台进行煤矿GIS一张图的构建,对比结果表明,快速构建平台可大幅提高煤矿GIS一张图的构建效率,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时空数字底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 煤矿gis一张图 地理信息系统 CAD图件全要素提取 CAD图件数据分层描述模型 专题地图服务发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专业摄影测量实习方法改革与实践
13
作者 王强 宋鑫 +3 位作者 梁玉斌 何龙 崔铁军 胡蓓蓓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68,共7页
为满足地理信息技术快速变革对摄影测量课堂实习的需求,立足学科技术交叉和应用需求多样的现实性状况,提出一套针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摄影测量实习改革方案.首先以传统摄影测量为体验入口,以摄影测量三维建模行业代表软件Metashape和Co... 为满足地理信息技术快速变革对摄影测量课堂实习的需求,立足学科技术交叉和应用需求多样的现实性状况,提出一套针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摄影测量实习改革方案.首先以传统摄影测量为体验入口,以摄影测量三维建模行业代表软件Metashape和ContextCapture作为现代摄影测量的主体切入点,对不同摄影测量与建模需求进行分类设计;然后借助多平台技术的融合测量进行认知升级;最后以学生自主设计实践为落脚点,通过实例数据、仿真数据和自制数据的实践应用,验证了本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测量 三维建模 地理信息科学 Metashape ContextCap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及气候-土壤-地形因子的浙江省茶树栽培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92
14
作者 金志凤 黄敬峰 +3 位作者 李波 罗列万 姚益平 李仁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1-236,I0005,共7页
进行茶树栽培精细化的综合区划研究可为浙江省茶叶产业的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该文根据茶叶产量与气象、地形、土壤条件的相关分析,提出了茶树栽培综合区划指标为4个气候因子(年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极端最低气温≤-13℃出... 进行茶树栽培精细化的综合区划研究可为浙江省茶叶产业的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该文根据茶叶产量与气象、地形、土壤条件的相关分析,提出了茶树栽培综合区划指标为4个气候因子(年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极端最低气温≤-13℃出现的频率和4-10月的平均相对湿度)、2个土壤因子(土壤类型和土壤质地)和3个地形因子(坡度、坡向和海拔高度)。应用混合插值法(趋势面模拟+残差内插)对气候因子进行了细网格推算;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建立了茶树栽培的综合区划评估模型,借助GIS技术,计算了综合评估指数的分布规律,参照土地利用现状,屏蔽不宜栽培区域,将浙江省茶树栽培区域划分为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3个等级,完成茶树专题综合区划图。结果表明,浙江省适宜茶树栽培的地域面积约占46.40%,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为600~900m的半高山地区;较适宜区占44.94%,多分布在600m以下的平原、丘陵和低山区或介于900~1200m的山区;不适宜区占8.66%,为1200m以上的高山地区。结合茶叶生产现状,对浙江省茶树栽培的适宜性进行了分区评述,为浙江茶叶生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区域规划 模型 空间插值 适宜性评价 茶树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高频地波雷达回波信号的表达处理与显示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瑞富 孔祥超 +3 位作者 纪永刚 徐茂景 刘楠楠 陈丽丽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6-92,共7页
高频地波雷达的"距离-多普勒"(Range-Doppler,R-D)数据与"恒虚警率"(Constant False-AlarmRate,CFAR)检测结果数据存在非直观性的问题,本文针对此问题,分析了地波雷达回波数据特点以及结果形式,研究了采用地理信息... 高频地波雷达的"距离-多普勒"(Range-Doppler,R-D)数据与"恒虚警率"(Constant False-AlarmRate,CFAR)检测结果数据存在非直观性的问题,本文针对此问题,分析了地波雷达回波数据特点以及结果形式,研究了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对回波数据进行显示分析,对R-D与CFAR检测结果进行表达,实现高频数据在GIS环境下的表达处理与显示。本文采用GIS的栅格表达"距离-多普勒"数据,采用矢量数据结构表达CFAR检测结果,实现了地波雷达检测信息的直观显示;研究了高频地波雷达数据中特定距离一维谱信号的提取,实现了基于距离值的目标CFAR检测查询;针对雷达数据量大、处理时间长的问题,采用多线程处理机制实现了高效实时显示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地波雷达 距离-多普勒 CFAR(Constant False-Alarm-Rate)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GIS)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11
16
作者 吴信才 白玉琪 郭玲玲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9,38,共3页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自60年代以来,它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无论在系统理论,研究方法还是在应用系统等方面都有着飞速的发展。该文综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和研究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结...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自60年代以来,它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无论在系统理论,研究方法还是在应用系统等方面都有着飞速的发展。该文综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和研究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当前发展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空间数据 数据处理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巴东新城区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 被引量:70
17
作者 石菊松 张永双 +1 位作者 董诚 吴树仁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5-282,共8页
基于ArcGIS8软件平台开发了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滑坡灾害信息系统,通过全面分析巴东新城区滑坡灾害的地形条件,工程地质岩组、构造与斜坡结构类型、人类工程活动、水的作用等影响因素,建立了相应的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 基于ArcGIS8软件平台开发了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滑坡灾害信息系统,通过全面分析巴东新城区滑坡灾害的地形条件,工程地质岩组、构造与斜坡结构类型、人类工程活动、水的作用等影响因素,建立了相应的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GIS技术的信息量模型和敏感性评价方法,实现了巴东县新城区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其中,高危险区面积3.30km2,占7.1%;中危险区面积5.77km2,占12.4%;低危险区面积16.40km2,占35.3%;基本安全面积21.05km2,占45.2%,可以作为巴东新城区城镇建设规划和减灾防灾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危险性 gis技术 新城区 区划 灾害信息系统 工程地质岩组 人类工程活动 评价指标体系 城镇建设规划 信息量模型 三峡库区 平台开发 地形条件 滑坡灾害 结构类型 评价方法 高危险区 减灾防灾 巴东县 敏感性 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矿产资源预测现状及关键问题 被引量:13
18
作者 袁峰 周涛发 +2 位作者 李湘凌 祁轶宏 岳书仓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86-489,共4页
介绍了基于GIS的矿产资源预测现状,归纳总结了基于GIS的矿产资源预测的基本方法,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基于GIS的矿产资源预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多源矿产地质数据的高效组织和管理,矿产资源预测中的时空数据模型,GIS矿产资... 介绍了基于GIS的矿产资源预测现状,归纳总结了基于GIS的矿产资源预测的基本方法,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基于GIS的矿产资源预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多源矿产地质数据的高效组织和管理,矿产资源预测中的时空数据模型,GIS矿产资源预测系统与专家知识、专家系统的结合,以及数字化的质量及效率问题等。对其中一些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矿产资源 地理信息系统 证据加权模型 矿床时间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与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的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24
19
作者 胡月明 吴谷丰 +3 位作者 江华 张馨远 徐剑波 李华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42,共4页
本研究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模型和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的结合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并以广东省东莞赤红壤农业现代化试验区为例 ,应用 Arc Info进行空间数据采取、处理与分析 ,采用叠置分析方法 ,以评价因素的组... 本研究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模型和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的结合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并以广东省东莞赤红壤农业现代化试验区为例 ,应用 Arc Info进行空间数据采取、处理与分析 ,采用叠置分析方法 ,以评价因素的组合确定评价单元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 ;构造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 ,计算各单元的灰关联综合评价值 ,得出各单元按质量从劣到优排列的序列 ,应用 Arc View GIS绘制评价结果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土壤质量 层次分析模型 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GIS的棉田病虫害信息采集系统 被引量:46
20
作者 赵庆展 靳光才 +2 位作者 周文杰 汪传建 戴建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3-190,共8页
为了减少棉田病虫害对棉花造成的损失,对其进行防控是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及时有效地采集病虫害信息是对其监测、预测的前提和基础。传统模式下通过人工填写纸质表格采集数据,时空差异性大、统计繁琐、耗时耗力。该文基于移动GIS,以... 为了减少棉田病虫害对棉花造成的损失,对其进行防控是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及时有效地采集病虫害信息是对其监测、预测的前提和基础。传统模式下通过人工填写纸质表格采集数据,时空差异性大、统计繁琐、耗时耗力。该文基于移动GIS,以当前主流的Android/IOS手机操作系统为平台,运用GPS定位、离线地图加载、图形绘制等技术实现了病虫害发生位置及属性信息的快速采集,位置精度可达15 m。通过采用定义JSON模板,实现了异构平台数据的一致性,并通过无线网络发送信息至服务端的时空数据库,从而实现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聚合存储,数据从发送至入库可在5 s内完成。服务端运用空间插值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及可视化表达,并将结果推送给移动终端用户,从而提供病虫害监测、预测服务,准确度可达70%以上。初步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用户参与度好、实时性强、位置精确、经济便捷等特点,为农作物病虫害信息采集及农情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害 智能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信息采集 时空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