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模拟手术结合3D打印技术在复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杨立宇 郭文娟 +2 位作者 叶飞 张一奇 巴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0,177,共5页
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基础的3D打印技术能够快速制作三维立体模型,清晰显示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类型和破裂程度,为了解骨折情况提供全方位的视觉化手段。该技术还能帮助医生设计个性化的植入物,选择定制的手术导向板和固定螺丝。手术医... 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基础的3D打印技术能够快速制作三维立体模型,清晰显示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类型和破裂程度,为了解骨折情况提供全方位的视觉化手段。该技术还能帮助医生设计个性化的植入物,选择定制的手术导向板和固定螺丝。手术医生通过术前模拟操作,对手术方案进行优化,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效果。本文总结了计算机模拟手术结合3D打印技术在多种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情况,并广泛阐述了3D打印技术在临床骨科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3d打印 复杂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陶瓷的3D打印成形与致密化新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殷杰 耿佳毅 +3 位作者 王康龙 陈忠明 刘学建 黄政仁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5-255,共11页
SiC陶瓷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在航空航天、热端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对大尺寸和复杂形状SiC陶瓷需求的日益增长, 3D打印技术在制造周期、成本及可靠性等诸多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减材、等材制造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3... SiC陶瓷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在航空航天、热端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对大尺寸和复杂形状SiC陶瓷需求的日益增长, 3D打印技术在制造周期、成本及可靠性等诸多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减材、等材制造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3D打印方法众多,各具特点:立体光刻(Stereolithography, SLA)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和优良的表面质量,但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设计支撑结构,再加上残余应力和低固含量等问题,极大限制了其发展;激光选区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SLS)技术具有较强的材料普适性,适用于高分子、金属和陶瓷等多种材料,可实现大尺寸快速成形,且制造成本较低,但其成形素坯表面质量较低,需进行后续加工;熔融沉积(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技术制备的SiC陶瓷材料可借助反应烧结实现致密化,但成形素坯存在层间结合强度低、表面有较明显条纹等缺陷,并且成形速度相对较慢,不适合构建大型零件,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受到限制。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3D打印SiC陶瓷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成形素坯的后续高温致密化处理方法及其基本物理性能,并展望了3D打印SiC陶瓷材料的未来前景。新型3D打印技术及其与多种打印方式的融合将在陶瓷宏微观结构的精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或将成为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陶瓷 3d打印 激光选区烧结 致密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和马铃薯淀粉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3D打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丽莉 段京瑶 +5 位作者 郭悦 邵贝贝 谢天怡 程伟伟 丁玥 肖枫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53-260,共8页
为研究不同比例明胶/马铃薯淀粉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凝胶性能及3D打印性能的影响,该文以SPI、明胶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热诱导的方式制备SPI复合凝胶,并对复合凝胶的水分分布、质构、流变特性、结构、微观... 为研究不同比例明胶/马铃薯淀粉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凝胶性能及3D打印性能的影响,该文以SPI、明胶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热诱导的方式制备SPI复合凝胶,并对复合凝胶的水分分布、质构、流变特性、结构、微观结构以及3D打印特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在1∶8~6∶8(质量比,下同)范围内,随着比例增加,自由水比例降低,不易流动水比例升高,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为6∶8时,不易流动水比例最高,占比为2.48%。复配凝胶的硬度、内聚性和咀嚼性随着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的增加逐渐降低,6∶8时达到最低,质地最为柔软。随着剪切速率升高,凝胶的黏度均下降,样品的G′和G″随着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的增加也均呈升高趋势。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添加了明胶和马铃薯淀粉的样品在波长3295.44 cm-1处的—OH振动发生红移,氢键作用增强。随着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的增加,复配凝胶孔径逐渐减小,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为6∶8时,凝胶孔隙分布呈现出最高的均匀性,打印精度最好,高度打印精确度99.60%,直径打印精确度99.92%,且在1 h内未出现明显塌陷。综上所述,明胶/马铃薯淀粉比例为6∶8时,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3D打印性能的改善最为显著,这为开发蛋白基3D打印油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马铃薯淀粉 大豆分离蛋白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越野场景无人履带平台3D语义占据预测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慧岩 司璐璐 +1 位作者 王旭睿 王文硕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了理解和处理复杂越野场景中环境要素形状不规则、地形多变及路面属性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感知的3D语义占据预测方法.首先,基于图像和激光雷达融合网络获取初始3D语义标签;然后,对越野场景稀疏点云采用贝叶斯稠密化... 为了理解和处理复杂越野场景中环境要素形状不规则、地形多变及路面属性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感知的3D语义占据预测方法.首先,基于图像和激光雷达融合网络获取初始3D语义标签;然后,对越野场景稀疏点云采用贝叶斯稠密化算法补全3D语义占据标签;最后,生成包含复杂环境要素大小、位置和语义信息的3D语义占据栅格地图.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和表示复杂越野环境中的3D信息,为复杂越野环境下无人履带平台的路径规划提供了更加准确和丰富的先验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履带平台 多模态融合 3d语义占据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32元硅盖革APD探测器的凝视型激光3维成像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江 王鸥 +5 位作者 陈蔚 袁利 柯尊贵 郝昕 孔繁林 姜鹏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3-468,共6页
为了实现对特定目标区域的高精度探测,采用了凝视型激光3维成像技术,基于自研32×32元硅盖革模式激光焦平面探测器,搭建了一套1064 nm激光3维成像实验系统。探测器组件采用带有温度采样与控制模块的斯特林制冷型封装技术,实现了在... 为了实现对特定目标区域的高精度探测,采用了凝视型激光3维成像技术,基于自研32×32元硅盖革模式激光焦平面探测器,搭建了一套1064 nm激光3维成像实验系统。探测器组件采用带有温度采样与控制模块的斯特林制冷型封装技术,实现了在深低温环境下的高控温精度、高稳定性运行;成像系统通过发射脉冲激光点阵照射目标区域,并利用上述探测器捕获激光回波信号;经距离门噪声过滤和3维点云数据预处理后,取得了200 m处目标的3维距离图像以及670 m处目标的2维强度图像。结果表明,该激光3维成像系统具有30 cm的距离分辨率,可精确展现目标的几何细节。该研究为硅盖革模式激光焦平面探测器凝视3维成像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技术 凝视型激光3维成像 雪崩光电二极管 盖革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技术的软弱夹层干湿循环作用强度劣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浩 张文 芦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33,共9页
软弱夹层是一类较为特殊敏感的地质体,其存在对水电工程边坡的稳定性起控制性作用。为了深入探讨库岸边坡中软弱夹层在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剪切力学特性及破坏机制,以菜籽坝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坝址左岸坝肩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3D打印技术... 软弱夹层是一类较为特殊敏感的地质体,其存在对水电工程边坡的稳定性起控制性作用。为了深入探讨库岸边坡中软弱夹层在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剪切力学特性及破坏机制,以菜籽坝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坝址左岸坝肩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具有真实岩石形貌特征的结构面,并计算出结构面的粗糙度系数JRC,然后开展干湿循环作用下含人工节理面的软弱夹层剪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次数干湿循环,抗剪强度随循环次数增加呈负指数型降低,最终会趋于一个极低的稳定值,为初始强度的5%,且抗剪强度与结构面粗糙度呈正相关。软弱夹层的剪切应力-应变曲线在破坏阶段会呈阶梯式降低,结构面粗糙度越大,残余曲线阶梯式降低次数越多,且结构面粗糙度大的试样会在更短的剪切位移到达残余强度阶段,残余强度也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研究成果对抽水蓄能电站岸坡的稳定性评价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干湿循环 3d打印 强度劣化 粗糙度 残余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对3D打印混凝土层间黏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裴强 杨雨航 +2 位作者 钟颖竹 祁鹏飞 张禄玺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65-2473,共9页
本文对掺加玄武岩纤维的3D打印混凝土层间黏结性能进行研究,设计并打印了玄武岩纤维掺量分别为0%、0.3%、0.6%、0.9%、1.2%、1.5%(质量分数)的3D打印混凝土试件。通过流变性能、层间抗拉和层间抗剪试验,分析玄武岩纤维对3D打印混凝土宏... 本文对掺加玄武岩纤维的3D打印混凝土层间黏结性能进行研究,设计并打印了玄武岩纤维掺量分别为0%、0.3%、0.6%、0.9%、1.2%、1.5%(质量分数)的3D打印混凝土试件。通过流变性能、层间抗拉和层间抗剪试验,分析玄武岩纤维对3D打印混凝土宏观层间黏结性能的影响,并结合SEM和BET对掺加玄武岩纤维的3D打印混凝土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讨论了微观结构对宏观层间黏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未掺玄武岩纤维的3D打印混凝土,掺加玄武岩纤维的3D打印混凝土的流变性能、层间抗拉强度和层间抗剪强度都得到提升;玄武岩纤维能够在水泥浆体中桥接裂缝,抑制界面区微裂缝的扩展,但玄武岩纤维掺量过高则会导致3D打印混凝土孔隙率增加,从而降低层间黏结性能;当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6%时,3D打印混凝土的层间黏结性能显著提升,层间抗拉强度和层间抗剪强度分别达到3.51和6.2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3d打印混凝土 纤维掺量 层间黏结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空3D打印技术及未来发展
8
作者 卢秉恒 张琦 +2 位作者 李斌潮 罗海波 韩宾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共18页
随着深空探测任务的不断拓展,传统的地面制造与轨道运输模式逐渐暴露出成本高、响应慢、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太空3D打印(3D printing in space)技术凭借按需制造与原位构建的优势,成为实现空间制造自主化的关键路径。系统梳理了当前... 随着深空探测任务的不断拓展,传统的地面制造与轨道运输模式逐渐暴露出成本高、响应慢、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太空3D打印(3D printing in space)技术凭借按需制造与原位构建的优势,成为实现空间制造自主化的关键路径。系统梳理了当前太空3D打印的材料体系,包括金属、聚合物、生物及月壤等材料,并分析了在微重力、真空及太空辐射等极端环境下的工艺适应性与技术挑战。同时,探讨了该领域在资源回收、大型太空结构打印等方面的发展方向。旨在为太空3D打印技术的工程化应用与未来深空探索任务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制造 3d打印 极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悬臂空间反射镜高轻量化3D打印钛合金支撑结构设计
9
作者 常君磊 王伟之 +8 位作者 刘浩川 庞寿成 刘朋朋 孙建 张迪 张博伟 杨居奎 伏瑞敏 张执南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60,共10页
悬臂式支撑空间反射镜是遥感器的设计难点,传统铸钛、碳-碳化硅等结构无法兼顾高轻量化、高支撑刚度、异形构型等要求。文章采用点阵加蒙皮的高轻量化3D打印钛合金的结构设计实现了某遥感器上垂吊式悬臂反射镜的支撑。首先通过拓扑优化... 悬臂式支撑空间反射镜是遥感器的设计难点,传统铸钛、碳-碳化硅等结构无法兼顾高轻量化、高支撑刚度、异形构型等要求。文章采用点阵加蒙皮的高轻量化3D打印钛合金的结构设计实现了某遥感器上垂吊式悬臂反射镜的支撑。首先通过拓扑优化对支撑结构进行概念构型;然后基于概念模型完成几何重建,利用Creo软件进行壳体抽取,再通过专用软件实现点阵结构填充,构建出具有点阵内核与蒙皮外壳的增材制造模型;最后采用HyperWorks软件开展有限元仿真分析,通过多轮迭代优化蒙皮结构厚度、点阵单元尺寸及局部加强筋布局等关键参数,从而确定出最优的增材制造工艺方案。对完成制备的支撑结构进行了动力学试验及三坐标测试,验证了该支撑设计的有效性。文章提出的设计方法能有效解决悬吊异形反射镜的支撑问题,对3D打印钛合金在高轻量化遥感器上的设计应用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相机 反射镜支撑 高轻量化 3d打印 拓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CLIP和3D高斯的多模态场景编辑算法
10
作者 曹仰杰 王伟平 +2 位作者 李振强 谢俊 吕润峰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42,共8页
针对3D场景编辑算法对标注数据过度依赖和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CLIP与3D高斯的多模态场景编辑算法(CLIP2Gaussian)。首先,利用SAM从多视角图像中提取目标掩码,并引入双向传播策略实现不同视角之间的掩码一致性;其次,将提... 针对3D场景编辑算法对标注数据过度依赖和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CLIP与3D高斯的多模态场景编辑算法(CLIP2Gaussian)。首先,利用SAM从多视角图像中提取目标掩码,并引入双向传播策略实现不同视角之间的掩码一致性;其次,将提取的掩码通过CLIP进行语义标签分配,并映射到3D高斯点,实现3D场景的语义嵌入;最后,采用可微分渲染机制对3D高斯参数进行优化,同时引入空间一致性正则化策略,通过聚类增强语义标签在3D空间中的一致性与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CLIP2Gaussian在LERF数据集上IoU达到61.23%,语义分割任务中单次文本查询响应时间为0.57 s,准确率和效率均优于LERF。消融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所提算法在最小扰动原始场景的前提下对目标区域的精准编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重建 零样本学习 场景理解 场景编辑 3d高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升速率对用于DD/DT核反应的LiTaO_(3)晶体热释电特性影响研究
11
作者 刘猛 林菊芳 +1 位作者 言杰 柯建林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9-302,共4页
在真空环境中作为热释电晶体的LiTaO_(3)晶体极化可产生百kV的电压,该电压可用于加速氘离子轰击氘靶或氚靶,产生聚变中子。为了提高LiTaO_(3)晶体热释电性能,通过改变晶体的温升速率,测量了尺寸为Φ2 cm×2 cm的LiTaO_(3)晶体表面... 在真空环境中作为热释电晶体的LiTaO_(3)晶体极化可产生百kV的电压,该电压可用于加速氘离子轰击氘靶或氚靶,产生聚变中子。为了提高LiTaO_(3)晶体热释电性能,通过改变晶体的温升速率,测量了尺寸为Φ2 cm×2 cm的LiTaO_(3)晶体表面电压的关系,得到了晶体表面电压与温升速率之间的关系。实验发现,在温升速率为4.7 K/min时产生的电压最高,为126 kV。同时修正了Fullem等人的模型,修正后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核反应 温升速率 LiTaO_(3)晶体 最大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混凝土3D打印沉积线状态优化
12
作者 马宗方 戴溢阳 +2 位作者 贺静 宋琳 刘超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8-498,共11页
混凝土3D打印作为一种快速、精确的增材制造技术,逐渐在建筑行业中展现出独特优势。然而,混凝土3D打印涉及多种工艺参数(如打印速度、挤出速度、层高和线间距离等),且这些参数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导致沉积线状态的质量难以精确控制... 混凝土3D打印作为一种快速、精确的增材制造技术,逐渐在建筑行业中展现出独特优势。然而,混凝土3D打印涉及多种工艺参数(如打印速度、挤出速度、层高和线间距离等),且这些参数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导致沉积线状态的质量难以精确控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白鲸优化(beluga whale optimization,BWO)算法、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集成学习算法AdaBoost的机器学习模型(BWO-SVMAdaBoost),用于探究混凝土3D打印工艺参数与沉积线状态之间的关系。BWO-SVM-AdaBoost模型以包含400个样本的数据集为基础进行训练与测试,其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预测精度分别达到了99.76%和95.19%。与此同时,利用贝叶斯优化算法对不佳的打印工艺参数进行进一步优化,生成了最优的参数组合,有效地提升了打印构件的精度和稳定性。研究结果为混凝土3D打印工艺参数的系统优化提供了一种新颖且有效的方法,可为实现高质量的打印结构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3d打印 沉积线 机器学习 贝叶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注意力的3D人体姿态估计网络设计
13
作者 易见兵 张裕贤 +3 位作者 曹锋 李俊 彭鑫 陈鑫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0-144,共15页
在3D人体姿态估计中,遮挡会导致人体关节点提取不准确,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结合时空注意力和通道注意力的3D人体姿态估计算法。首先,提出一种特征筛选模块,该模块通过引入位置嵌入模块,以进一步捕获人体关节点的特征信息;其次,提出... 在3D人体姿态估计中,遮挡会导致人体关节点提取不准确,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结合时空注意力和通道注意力的3D人体姿态估计算法。首先,提出一种特征筛选模块,该模块通过引入位置嵌入模块,以进一步捕获人体关节点的特征信息;其次,提出一种移动视觉Transformer时间注意力模块,该模块通过引入SiLU激活函数,以获取更多姿态特征细节;最后,提出一种通道注意力模块,该模块通过引入并行分支处理架构及增加归一化层,以调整输出通道的特征权重,达到算法对人体姿态特征的关注和弱化其背景特征的目的。在Human3.6M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相较于基准模型Strided Transformer,将级联金字塔网络提取的2D关节点作为输入时,每关节位置误差的平均值和进行普罗克鲁斯对齐后的每关节位置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下降2.5%和2.3%;将Human3.6M数据集标注的2D关节点作为输入时,每关节位置误差的平均值下降6.7%。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人体姿态估计 遮挡 时空注意力 通道注意力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在煤矿开采防灾减灾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14
作者 王普 陈慧丹 +3 位作者 魏泽笙 张军 张传洋 张美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6-162,共7页
井工开采过程中,覆岩运动、应力演化及能量释放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矿压与动力现象,但其隐蔽性、复杂性、间接性等特点给防灾减灾专业的教研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与挑战。传统教学方式受限于条件假设和不可视性,制约了学生对灾害机理的... 井工开采过程中,覆岩运动、应力演化及能量释放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矿压与动力现象,但其隐蔽性、复杂性、间接性等特点给防灾减灾专业的教研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与挑战。传统教学方式受限于条件假设和不可视性,制约了学生对灾害机理的深度理解与应用能力。基于此,该文将FLAC3D(fast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in 3D)数值模拟技术引入防灾减灾教学体系,阐述FLAC3D在教学中的实用价值,通过两个案例实验演示解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可视化、易接受的矿压响应特征、灾害诱因、优化防控措施,并评估教学质量的应用成效,给出优化建议。实践表明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可有效提升学生对矿山岩石力学与矿压响应特征的理解能力,培养其灾害预警与防范思维,以及工程决策能力。未来,随着具备强大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AI技术的快速发展,可进一步与FLAC3D数值模拟基础软件深度联合,解析煤矿开采过程中复杂的数据信息,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煤矿安全+教学与战略人才培养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减灾 教学应用 FLAC3d数值模拟 AI技术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分割打印对FDM 3D打印件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郭伟超 辛晓行 +2 位作者 曾山林 高新勤 汤奥斐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62,共6页
在进行熔融沉积成型(FDM)3D打印时,首先,将打印模型的外轮廓与内部区域进行分割,打印模型的内外区域设置不同的层厚分别进行打印,其次,将打印模型的内部区域,根据打印件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区域分割,再根据各区域所受应力大小进行变密度... 在进行熔融沉积成型(FDM)3D打印时,首先,将打印模型的外轮廓与内部区域进行分割,打印模型的内外区域设置不同的层厚分别进行打印,其次,将打印模型的内部区域,根据打印件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区域分割,再根据各区域所受应力大小进行变密度填充。结果表明,采用所提的区域分割打印方法后,与普通打印方法相比,能够在保证打印件侧表面打印精度的同时,缩短打印时间至少40%,降低上表面粗糙度25%,提高了打印效率;打印件在受到相同外载时,打印件最大应力降低了至少10%,最大位移减少了至少15%,提高了打印件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熔融沉积 区域分割 表面质量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的石墨烯地震计智能保温罩研制
16
作者 赵雷 王海燕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6-770,共5页
针对传统地震计保温罩在低温下既不能满足仪器工作环境指标,也不能保持地震计工作环境恒温的问题,结合地震计观测环境需求,采用石墨烯材料,应用现下流行的3D打印技术研制一款地震计智能保温罩。经室内外测试分析表明,地震计智能保温罩... 针对传统地震计保温罩在低温下既不能满足仪器工作环境指标,也不能保持地震计工作环境恒温的问题,结合地震计观测环境需求,采用石墨烯材料,应用现下流行的3D打印技术研制一款地震计智能保温罩。经室内外测试分析表明,地震计智能保温罩能满足地震计监测环境要求,温度浮动小于1℃,12 V通用供电,智能恒温,仪器轻便,操作简单,适用性广,可在条件较差的摆房和低温户外环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保温罩 石墨烯 地震计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添加方式对酪蛋白酸钠基乳液凝胶性质及3D打印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杨敏 乔蕾蕾 +2 位作者 季伟 李茜 刘权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51-60,I0005-I0009,共15页
该文以酪蛋白酸钠(sodium caseinate,SC)为基质,以葡萄糖酸-δ-内酯(gluconate-δ-lactone,GDL)为酸化试剂,制备了油相体积分数为80%的乳液凝胶,用于负载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C),研究了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添加顺序对... 该文以酪蛋白酸钠(sodium caseinate,SC)为基质,以葡萄糖酸-δ-内酯(gluconate-δ-lactone,GDL)为酸化试剂,制备了油相体积分数为80%的乳液凝胶,用于负载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C),研究了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添加顺序对乳液凝胶微观结构、稳定性、流变性及3D打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步添加SA时乳液凝胶油滴粒径较小。SA添加顺序不影响乳液凝胶的贮藏稳定性、pH稳定性、热稳定性和钙离子稳定性。添加SA后,乳液凝胶的水合性增大,冻融稳定性显著提升,但SA添加顺序对其影响不大。SA分步添加的乳液凝胶黏度和黏弹性高于同步添加样品,但添加GDL和PC后,SA添加顺序对乳液凝胶强度不产生影响。同时添加GDL和PC的乳液凝胶3D打印精度最高,且SA添加顺序对乳液凝胶的3D打印性能没有明显影响。添加GDL后,乳液凝胶中PC在胃液中的释放率降低,在肠液中的释放率显著提升。该研究结果可为海藻酸钠-酪蛋白酸钠基乳液凝胶制备及其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蛋白酸钠 海藻酸钠 乳液凝胶 原花青素 流变性 3d打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多孔TiO_(2)光催化降解筛及光催化性能
18
作者 李翠霞 袁博 +1 位作者 王安航 张鑫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3,共9页
开发了一种使用直写成型(DIW)3D打印方法制备多孔TiO_(2)光催化降解筛的成型技术,厘清了打印浆料中P25粉末、TiO_(2)前驱体溶胶和聚乙烯醇(PVA)含量对其成型性能的影响规律;进一步研究了降解筛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能带结构和载流子寿... 开发了一种使用直写成型(DIW)3D打印方法制备多孔TiO_(2)光催化降解筛的成型技术,厘清了打印浆料中P25粉末、TiO_(2)前驱体溶胶和聚乙烯醇(PVA)含量对其成型性能的影响规律;进一步研究了降解筛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能带结构和载流子寿命,并在模拟自然光下测定了其对盐酸四环素(TC)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TiO_(2)前驱体溶胶起到了分散P25颗粒和稳定浆料的作用,而PVA的加入则进一步改善了浆料的流变性能.当使用9 g P25粉末与10 mL TiO_(2)前驱体溶胶和1 mL质量分数为7%的PVA溶液混合时,得到了具有最佳成型性能的打印浆料,制备的降解筛结构完整,无塌陷和开裂.热处理后TiO_(2)前驱体溶胶转化而来的小粒径TiO_(2)填充在P25颗粒之间,起到了增强机械强度的作用,而PVA作为造孔剂极大地丰富了降解筛的孔隙结构.TiO_(2)光催化降解筛对TC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和循环稳定性,140 min内的降解率为98.4%,并在5次循环之后保持96.0%的降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光催化 TiO_(2) 盐酸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技术联合智能手机在神经内镜PBL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9
作者 李洋 张思佳 +5 位作者 蒋传路 杨海城 蔡金全 孟祥祺 胡雪松 董佳玮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探讨3D技术联合智能手机在神经内镜以案例为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的82名规培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两组学生分别实施PB... 目的 探讨3D技术联合智能手机在神经内镜以案例为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的82名规培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两组学生分别实施PBL和3D技术联合智能手机辅助PBL。采用t检验对两组样本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评价教学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学生术中考核成绩和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成绩(t=8.630、6.087,P<0.001),实验组学生和带教教师评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4.213、6.301、7.026,P<0.01)。结论 在神经内镜PBL中,使用3D技术联合智能手机作为辅助教学系统在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感的同时也降低了颅底解剖学习的难度,提升了学生的理论与手术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技术 智能手机 神经内镜 以案例为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矩形粗糙通道内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特性试验方法研究
20
作者 刘朝晖 彭乐钦 +2 位作者 李沛奇 杨宝娥 王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5,67,共10页
为探究3D打印再生冷却通道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中的替代应用特性,研制了具有不同内表面粗糙度的正弦波纹结构3D打印304不锈钢矩形通道。内截面名义尺寸为2.0 mm×2.0 mm,设计粗糙度分别为6.3、25.0、100.0μm,实际粗糙度Ra分别为... 为探究3D打印再生冷却通道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中的替代应用特性,研制了具有不同内表面粗糙度的正弦波纹结构3D打印304不锈钢矩形通道。内截面名义尺寸为2.0 mm×2.0 mm,设计粗糙度分别为6.3、25.0、100.0μm,实际粗糙度Ra分别为11.88、12.70、17.53μm,通过将高温电阻率法和像素法相结合获得了3D打印通道的实际内径和壁厚,修正了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的内壁温和热流密度,建立了3D打印粗糙通道内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特性试验研究方法。试验参数如下:压力处于15~20 MPa范围、质量流速在12450~24900 kg·m^(-2)·s^(-1)之间、热流密度为5~15 MW·m^(-2)、流体温度为-150℃。研究结果表明: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特性受到热流密度、流体温度和质量流速的影响;流体温度处于50~135℃范围内,换热系数增加约25%~33%;热流密度处于5.0~15.0 MW·m^(-2)范围内,换热系数增加了8.3%;质量流速为12450~24900 kg·m^(-2)·s^(-1)范围内,换热系数增加了60.2%。粗糙度增加对火箭煤油流动换热起到强化作用,粗糙度从11.88μm增加到17.53μm时,换热强化幅度超过20%以上。该研究可为3D打印通道在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中的替代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矩形通道 流动换热 粗糙度 火箭煤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