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7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子莲体细胞发育受体激酶APSERK1(Somatic Embryogenesis Receptor Kinase1)基因全长克隆及表达分析
1
作者 张琰 石玉波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1期36-40,共5页
根据前期百子莲(Agapanthus praecox ssp.orientalis)转录组测序分析的结果,获得了1个与胚性能力相关的关键基因Somatic Embryogenesis Receptor Kinase1(SERK1)同源性较高的核心片段。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 根据前期百子莲(Agapanthus praecox ssp.orientalis)转录组测序分析的结果,获得了1个与胚性能力相关的关键基因Somatic Embryogenesis Receptor Kinase1(SERK1)同源性较高的核心片段。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方法得到了百子莲SERK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ApSERK1。序列分析表明,百子莲ApSERK1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为1800bp,编码1个含有60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发现,百子莲ApSERK1蛋白序列与水稻、小兰屿蝴蝶兰、铁皮石斛、椰子树和菠萝等植物蛋白序列的相似性可达到90%以上。实时荧光定量qRT-PCR结果表明,ApSERK1基因有一定时空表达差异,在百子莲的种子、小花梗中表达含量最高,且随着外源生长素浓度的增加,胚性愈伤组织的胚性能力呈现下降趋势。推测ApSERK1基因是衡量植物细胞胚性能力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子莲 体细胞发育受体激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oning and Expression Level Analysis of 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 1 Gene(MC1R) in Alpacas with Different Coat Color
2
作者 REN Yu-hong REN Bin +4 位作者 FAN Rui-wen ZHU Zhi-wei YANG Yong LI Hui DONG Chang-sheng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1-25,共5页
Specific primers for the MC1R gene of alpacas(GenBank EU1358800) were designed to amplify the cDNA sequence using RT-PCR to seek variation in the sequence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M... Specific primers for the MC1R gene of alpacas(GenBank EU1358800) were designed to amplify the cDNA sequence using RT-PCR to seek variation in the sequence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MC1R gene and alpaca coat color.The MC1R gene from white alpaca was cloned successfully and sequence analysis verified that the MC1R gene,encoding 317 amino acids,was 1081 bp in length.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sequence in GenBank,sequence identity was 99.9%and 7 mutations were found.Primers,designed from the sequence obtained,were used to assess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MC1R in alpacas of different coat color using QRT-PCR and SPSS 13.0 software.Relative expression of MC1R in the skin of brown alpacas was 4.32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white alpacas after normalization with GAPDH(P【0.01),indicating that MC1R expression may be related to coat color of alpac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ACA 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 1 gene(MC1R) cloning QRT-PCR gene expression lev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细胞治疗的临床关键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新峰 刘莎莎 张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3,共5页
自2017年以来,已有12款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细胞)产品相继被批准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复发性/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特定亚型B细胞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然而,CAR-T细胞疗法在应用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 自2017年以来,已有12款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细胞)产品相继被批准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复发性/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特定亚型B细胞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然而,CAR-T细胞疗法在应用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在治疗血液系统肿瘤中的抵抗、生产周期长、个体化/价格昂贵,在实体瘤中的肿瘤异质性强/抗原逃逸、浸润能力不足、免疫抑制微环境和反应性差等问题。随着肿瘤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尝试了众多新策略来提升CAR-T细胞疗法的疗效和普适性。作者根据自身对该领域研究的认知,针对CAR-T细胞疗法的临床关键问题及其应对解决策略进行述评,为未来CAR-T细胞疗法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提供重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 肿瘤微环境 实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RISPR/Cas9技术对五指山猪GHRHR基因的编辑
4
作者 王文涛 张思佳 +9 位作者 何鑫淼 陈诗怡 吴赛辉 张冬杰 陈瑶生 丛佩清 亓美玉 田明 刘娣 何祖勇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2,共9页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HRHR)表达于垂体细胞表面,调节垂体生长激素合成与分泌,对动物生长发育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为深入了解GHRHR对五指山猪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CRISPR-ctRNP体外酶切试验,筛选出切割效率达27.3%的1条gRNA用于构建CRISP...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HRHR)表达于垂体细胞表面,调节垂体生长激素合成与分泌,对动物生长发育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为深入了解GHRHR对五指山猪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CRISPR-ctRNP体外酶切试验,筛选出切割效率达27.3%的1条gRNA用于构建CRISPR/Cas9表达载体。转染五指山猪肾细胞后,经流式分选富集到编辑效率高达100%的细胞群体作为供体细胞,进行体细胞核移植;再将250枚克隆胚胎转移至5头代孕母猪输卵管中,最终1头代孕母猪成功妊娠,分娩3头克隆仔猪均为GHRHR双等位基因编辑个体;编辑均导致GHRHR基因产生移码突变,可导致蛋白翻译提前终止,丧失生物学功能。最终仅有1头GHRHR编辑五指山猪存活,该个体60日龄时,体质量较野生型个体平均体质量下降23.4%。研究结果在五指山猪中实现GHRHR基因高效编辑,为培养微型宠物猪及解析GHRHR的调控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山猪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 基因编辑猪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按蚊GR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牟肖 任爽 陈斌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5,共13页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鉴定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味觉受体(gustatory receptor,GR)蛋白家族基因,分析GR基因家族成员的结构和特征,预测其家族成员可能的生物学功能,为中华按蚊GR基因家族提供信息框架。【方法】从NCBI和Vectorb...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鉴定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味觉受体(gustatory receptor,GR)蛋白家族基因,分析GR基因家族成员的结构和特征,预测其家族成员可能的生物学功能,为中华按蚊GR基因家族提供信息框架。【方法】从NCBI和Vectorbase数据库中下载冈比亚按蚊An.gambiae、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已知的GR氨基酸序列作为询问序列,通过Blast和HMM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搜索和鉴定中华按蚊的GR家族基因并命名;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中华按蚊GR基因的基本特征(理化性质、基因结构及基因组定位)、保守结构域及Ka/Ks比值等;通过MEGA软件运用最大似然法构建中华按蚊和冈比亚按蚊GR基因编码蛋白系统发育树。【结果】中华按蚊基因组中共筛选鉴定出54个GR基因。参考冈比亚按蚊分类和基于系统发生关系,将中华按蚊AsGRs分为CO_(2)受体、苦味受体、糖受体和信息素受体4个亚家族,分别有3,40,6和5个受体。其中CO_(2)受体和糖受体聚成一支,信息素受体聚类成一个分支,而苦味受体则分散在整个系统发育树中。54个中华按蚊GR基因定位在Chr.1和Chr.2染色体上;AsGRs的氨基酸数量为128~3429,分子量是14.85~397.08 kD,理论等电点(pI)为5.16~9.84,亲水性指数(GRAVY)介于-0.023~0.838;54个中华按蚊AsGR基因的外显子数量为1~23个,跨度较大。大部分中华按蚊与冈比亚按蚊直系同源基因对的Ka/Ks比值都小于1,说明中华按蚊GR家族基因在进化过程中主要是受到纯化选择的作用。【结论】本研究对中华按蚊GR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特征分析,丰富了中华按蚊基因组数据库,为后续中华按蚊GR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味觉受体 全基因组鉴定 基因特征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磷类阻燃剂调控孕烷X受体的分子机制
6
作者 孙雯玥 张延明 +3 位作者 康明敏 王丽娟 徐建富 许苗军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9-209,共11页
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可充当配体激活PXR。PXR在激活状态下,可以调节药物代谢酶、转运蛋白和其他代谢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有机磷类阻燃剂(organophosphate flame r etardants,OP... 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可充当配体激活PXR。PXR在激活状态下,可以调节药物代谢酶、转运蛋白和其他代谢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有机磷类阻燃剂(organophosphate flame r etardants,OPFRs)作为一类使用最为广泛的阻燃材料添加剂,其对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已逐渐显现。研究表明有机磷类阻燃剂作为外源配体,能够激活PXR引起内分泌系统代谢紊乱,进而对生物体造成损伤。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有机磷类阻燃剂调控PXR的分子机制日益备受关注。本文从有机磷类阻燃剂的结构特征、有机磷类阻燃剂与PXR的结合机制、调控的信号通路、导致的生物效应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有机磷类阻燃剂作为外源配体能够特异性激活PXR。相比于烷基OPFRs和卤代OPFRs,芳基OPFRs对PXR显示出更强的激动活性,且OPFRs的三酯化合物比二酯化合物表现出更强的激动活性。分子对接模拟结果也揭示了有机磷类阻燃剂与PXR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并进一步证实OPFRs是PXR的有效配体。其中,有机磷类阻燃剂与PXR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和氢键作用相互结合。有机磷类阻燃剂的化学结构特征决定了其与PXR的分子结合能力,进而产生了相应的生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类阻燃剂 孕烷X受体 信号通路 结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中NTRK基因融合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董文彦 孙德正 +1 位作者 方敏 盛湲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神经营养性受体酪氨酸激酶(NTRK)基因融合是多种实体肿瘤的致癌驱动因素,是重要的临床生物标志物。在甲状腺癌中,NTRK基因融合阳性的患者表现出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因此晚期、转移性或碘难治性甲状腺癌患者应该接受NTRK基因融合状态的... 神经营养性受体酪氨酸激酶(NTRK)基因融合是多种实体肿瘤的致癌驱动因素,是重要的临床生物标志物。在甲状腺癌中,NTRK基因融合阳性的患者表现出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因此晚期、转移性或碘难治性甲状腺癌患者应该接受NTRK基因融合状态的评估。然而,关于甲状腺癌中NTRK基因融合的诊断和治疗目前还没有权威的建议或标准化的程序。本文综述了NTRK基因融合阳性甲状腺癌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该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NTRK基因融合检测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神经营养性受体酪氨酸激酶 基因融合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模型大鼠机械痛阈及TRPV1、SP、CGRP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魏周园 郑雨 +9 位作者 江民健 池恒愉 康玉蓉 何晓芬 李晓宇 周姝婷 杜俊英 邵晓梅 方剑乔 蒋永亮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0-258,共9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持续受压(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模型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及DRG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 目的:观察电针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持续受压(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模型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及DRG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P物质(substance P,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41只雄性SD大鼠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假手术组(11只)、模型组(15只)、电针组(15只),电针组取大鼠患侧“足三里”“昆仑”穴进行治疗,每日1次,共7天。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患侧MWT,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患侧DRG中TRPV1、CGRP、SP阳性细胞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患侧DRG中TRPV1、CGRP、SP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造模后第1天电针治疗前,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MWT显著降低(P<0.01);电针治疗后第1、3、5、7天,电针组大鼠患侧MWT显著高于同期模型组(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患侧DRG中TRPV1、SP、CGRP阳性细胞数表达均升高(P<0.05);TRPV1和SP、TRPV1和CGRP阳性细胞共表达数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患侧DRG中TRPV1、SP、CGRP表达均降低(P<0.05);TRPV1和SP、TRPV1和CGRP阳性细胞共表达数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患侧DRG中TRPV1、CGRP、SP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经电针干预后,电针组大鼠患侧DRG中TRPV1、CGRP、SP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电针治疗可促使MWT升高,有效抑制CCD大鼠痛觉敏化,其镇痛机制可能与下调DRG中TRPV1、SP和CGRP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针刺镇痛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P物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加型藏羊TACR3基因克隆及在发情周期和乏情期输卵管、子宫中的表达
9
作者 赵国勇 高何璇 +4 位作者 刘晓洁 何玉琴 陶乐凯 蔡永强 张光敏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189,共8页
为探究速激肽3受体基因(TACR3)功能及其编码产物神经激肽B受体(NK3R)在甘加型藏羊输卵管和子宫中的表达与分布,以发情周期和乏情期甘加型藏羊下丘脑、输卵管和子宫组织为样本,通过巢式PCR反应克隆TACR3基因编码区序列(CDS),利用STRING... 为探究速激肽3受体基因(TACR3)功能及其编码产物神经激肽B受体(NK3R)在甘加型藏羊输卵管和子宫中的表达与分布,以发情周期和乏情期甘加型藏羊下丘脑、输卵管和子宫组织为样本,通过巢式PCR反应克隆TACR3基因编码区序列(CDS),利用STRING蛋白质互作数据库、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预测分析TACR3互作蛋白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免疫印迹(WB)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分析TACR3基因及其编码蛋白NK3R在甘加型藏羊发情周期和乏情期输卵管和子宫的分布及表达规律。结果显示,甘加型藏羊TACR3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395 bp,编码464个氨基酸,未发现信号肽结构,存在7次跨膜结构;TACR3可能参与神经肽信号通路、GnRH信号通路和钙信号通路等生物学过程。TACR3编码的NK3R蛋白主要表达在输卵管的黏膜上皮、纤毛细胞、分泌细胞和子宫的子宫腺、基质细胞中。输卵管中TACR3 mRNA在发情后期表达量最高,NK3R蛋白在发情期表达量最高;子宫中TACR3 mRNA和蛋白均在发情后期表达量最高。结果表明,TACR3基因在动物进化中较为保守,不同发情时期的输卵管和子宫组织均有TACR3 mRNA及蛋白表达,其可能在甘加型藏羊生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加型藏羊 速激肽3受体基因(TACR3) 神经激肽B受体(NK3R) 基因克隆 发情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va受体基因起始密码子突变对清远麻鸡感染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影响
10
作者 徐慧娟 邝智祥 +4 位作者 左珂菁 吴承洋 郑泓昊 谢青梅 陈伟国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1-357,共7页
【目的】探究tva受体基因起始密码子突变tva c.3G>A对清远麻鸡感染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K,ALV-K)的影响。【方法】利用直接测序方法对清远麻鸡不同品系tva c.3G>A突变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利用流式细... 【目的】探究tva受体基因起始密码子突变tva c.3G>A对清远麻鸡感染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K,ALV-K)的影响。【方法】利用直接测序方法对清远麻鸡不同品系tva c.3G>A突变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利用流式细胞术和RT-qPCR检测RCASBP(K)-EGFP荧光报告病毒和ALV-K GD1601病毒感染清远麻鸡tva c.3G>A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s,CEFs)的情况。利用RT-qPCR检测ALV-K GD1601病毒感染清远麻鸡tva c.3G>A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雏鸡的情况。【结果】tva c.3G>A突变位点的基因分型结果显示,杂合突变基因型tva c.3G/A和纯合突变基因型tva c.3A/A存在于清远麻鸡K、M品系,tva c.3G/A频率分别为0.183、0.133,tva c.3A/A频率分别为0.116、0.033。流式细胞术和RTqPCR检测结果显示,tva c.3G>A突变位点野生型tva c.3G/G CEFs对RCASBP(K)-EGFP和ALV-K GD1601病毒易感,而纯合突变基因型tva c.3A/A CEFs有效抗RCASBP(K)-EGFP和ALV-K GD1601病毒的感染,表明tva c.3G>A突变导致清远麻鸡体外抗ALV-K的感染。ALV-K攻毒试验结果表明,tva c.3G>A突变导致清远麻鸡体内抗ALV-K的感染。【结论】tva c.3G>A突变引起清远麻鸡体外、体内抗ALV-K的感染,该突变位点可作为清远麻鸡ALV-K抗性选育的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远麻鸡 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tva受体基因 突变 遗传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集不同花蜜源植物花粉的意大利蜜蜂工蜂喙转录组及味觉受体基因的分析
11
作者 张宇 武敏 +1 位作者 郭丽娜 郭媛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1-431,共11页
【目的】建立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喙转录组数据库,通过功能注释鉴定味觉受体(gustatory receptor,GR)基因信息,探究GR基因与意大利蜜蜂采集偏好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采集梨花粉... 【目的】建立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喙转录组数据库,通过功能注释鉴定味觉受体(gustatory receptor,GR)基因信息,探究GR基因与意大利蜜蜂采集偏好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采集梨花粉、采集油菜花粉和不采集花粉的意大利蜜蜂工蜂喙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代谢通路分类以及筛选GR基因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用qRT-PCR验证9个DEGs的表达。【结果】共筛选得到342个DEGs,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57个,下调表达基因185个。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DEGs在GO注释中主要参与细胞过程、细胞解剖实体和结合。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DEGs在氧化磷酸化通路中富集最多,酪氨酸代谢通路次之。在意大利蜜蜂喙转录组共鉴定出9种GR基因,其中4种为已知的GR基因,其余5种为本研究鉴定的未知GR基因,均具有完整的阅读开放框,且都有昆虫GR基因家族所具有的7个跨膜结构域。基于氨基酸序列构建的意大利蜜蜂AmelGRs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GRs的系统进化树,推测AmelGR4和AmelGR6可能属于苦味家族受体,AmelGR9可能属于甜味家族受体。qRT-PCR验证结果表明,筛选的9个DEGs在采集梨花粉的工蜂喙中有8个基因的表达趋势与RNA-seq结果相一致,在采集油菜花粉的工蜂喙中9个DEGs的表达趋势都与RNA-seq结果相一致。【结论】本研究获得了意大利蜜蜂工蜂喙转录组数据,筛选得到了GR基因,通过系统进化分析推测AmelGR4和AmelGR6可能属于苦味家族受体,AmelGR9可能属于甜味家族受体,推测意大利蜜蜂采集偏好性可能与GR基因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加深对昆虫味觉感知系统的理解,为意大利蜜蜂在授粉过程中的采集偏好行为调控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蜜蜂 转录组测序 基因功能注释 味觉受体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GmBRI1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对根瘤菌侵染的响应
12
作者 杨家慧 黄乐香 +5 位作者 刘郅贤 苏伯鸿 赵苗羽 邢程顺 刘宝辉 赵晓晖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9-1004,共16页
大豆[Glycine max(L.)Merr.]能与根瘤菌形成共生关系,实现生物固氮。油菜素类固醇(BR,brassinosteroid)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对大豆结瘤具有负调控作用,但油菜素甾醇受体BRI1在大豆共生固氮方面的功能尚不明确。因此,鉴定与解... 大豆[Glycine max(L.)Merr.]能与根瘤菌形成共生关系,实现生物固氮。油菜素类固醇(BR,brassinosteroid)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对大豆结瘤具有负调控作用,但油菜素甾醇受体BRI1在大豆共生固氮方面的功能尚不明确。因此,鉴定与解析GmBRI1基因家族成员的特征与功能对于揭示GmBRI1在大豆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大豆基因组中共鉴定出6个GmBRI1基因,非均匀地分布在4条染色体上,氨基酸数量在1136~1211 aa之间,亮氨酸占比最高,均为酸性稳定蛋白。系统发育分析显示,GmBRI1基因家族可分为3个亚家族,同一亚家族的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分布高度相似。共线性分析表明片段复制是GmBRI1基因家族扩张的主要原因。GmBRI1基因家族的启动子上含有丰富的调控大豆光响应、激素响应、逆境响应和生长发育过程的顺式作用元件。GmBRI1的潜在磷酸化位点数量在111~132个之间。同时预测了与GmBRI1互作的蛋白有19个,直接结合的有9个,通过与多种蛋白互作参与到BR信号转导途径中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GmBRI1家族基因在根和根瘤中均表达,而且GmBRI1a、GmBRI1b、GmBRL1a和GmBRL1b在受到根瘤菌侵染后下调表达。本研究为大豆GmBRI1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并证明了它们在根瘤菌侵染早期发生响应,这为深入了解GmBRI1基因家族在大豆共生结瘤中的功能与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BRI1基因家族 BR受体 结瘤 根瘤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LRP5基因rs4988331和rs599083位点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13
作者 黎娅 李军 +5 位作者 李思源 杜晴晴 卢韵秋 李亚欣 祝叶丞 孙传冰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0-409,共10页
目的评估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5,LRP5)基因rs4988331和rs599083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石河子地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的相关性,为OP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双能X... 目的评估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5,LRP5)基因rs4988331和rs599083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石河子地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的相关性,为OP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nmetry,DXA)测定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骨量正常组(n=57)、骨量减少组(n=53)和OP组(n=32)。记录所有受试者的年龄、绝经年限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测定糖、脂及骨代谢临床生化指标;LRP5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采用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结果(1)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量减少组、OP组的年龄及绝经年限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量减少组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较高,OP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TyG-BMI指数较低(P<0.05);与骨量减少组比较,OP组的TG、TyG-BMI指数较低(P<0.05)。(3)组间T2DM患病率、LRP5基因rs4988331、rs599083位点多态性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4)骨量正常组中的rs4988331位点CC型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高于CT型,血清Cr低于CT型(P<0.05);异常骨量组中,CC型FBG、HbA1c、L1-4的BMD及TyG-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指数高于CT型(P<0.05)。骨量正常组中的rs599083位点,TT型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于GG/GT型,L1-4的BMD及FN的BMD低于GG/GT型(P<0.05)。(5)年龄增加是L1-4及FN BMD降低的危险因素(P<0.05),TyG-BMI增加是L1-4及FN BMD降低的保护因素。结论新疆地区绝经后女性LRP5基因rs4988331位点SNPs与OP及T2DM相关,rs599083位点SNPs与OP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2型糖尿病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番茄潜叶蛾味觉受体基因家族特征及发育表达探究
14
作者 廖钢 周忠林 +3 位作者 向婷婷 陈亚平 桂富荣 孙仲享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5,共10页
昆虫的味觉受体是一类关键的化学感受器,能够探测外部环境的刺激,并对昆虫的寄主选择、摄食、交配和产卵等行为产生影响。本研究以重大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为研究对象,为明确番茄潜叶蛾味觉受体基因家族(Gustatory... 昆虫的味觉受体是一类关键的化学感受器,能够探测外部环境的刺激,并对昆虫的寄主选择、摄食、交配和产卵等行为产生影响。本研究以重大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为研究对象,为明确番茄潜叶蛾味觉受体基因家族(Gustatory Receptor,GR)特征和探讨番茄潜叶蛾不同发育阶段GR家族基因的表达情况,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番茄潜叶蛾GR基因进行鉴定、染色体定位、系统发育分析及龄期表达分析。结果表明,鉴定出番茄潜叶蛾GR基因62个,且分布于19条染色体上,编码蛋白质序列长度为318~2034 bp,平均外显子(Exon)片段数量为5个,具有1~7个跨膜区。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番茄潜叶蛾GR基因可分为4个亚家族,包括苦味受体(35个)、二氧化碳受体(1个)、糖受体(5个)和Gr43a-like受体(7个),其余基因则未分类。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分析表明,番茄潜叶蛾GR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番茄潜叶蛾味觉受体基因功能,揭示其与寄主植物的协同进化关系奠定了基础,这些发现为利用功能植物来控制番茄潜叶蛾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从味觉受体角度开发新的害虫防控技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味觉受体 基因家族 系统发育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基因受体结合域变异对牛冠状病毒感染的影响
15
作者 姜慧华 赵龙 郭抗抗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6-1343,共8页
为研究HE基因受体结合域变异对牛冠状病毒(BCoV)感染的影响,构建了pEGFP-HE420、pEGFP-HE424和pEGFP-HE428重组质粒。三种重组质粒分别转染至HCT-8细胞,然后感染NX-2021-B2-HE424分离株通过RT-qPCR检测病毒mRNA在吸附、内化和复制阶段... 为研究HE基因受体结合域变异对牛冠状病毒(BCoV)感染的影响,构建了pEGFP-HE420、pEGFP-HE424和pEGFP-HE428重组质粒。三种重组质粒分别转染至HCT-8细胞,然后感染NX-2021-B2-HE424分离株通过RT-qPCR检测病毒mRNA在吸附、内化和复制阶段的表达水平以及通过TCID 50检测胞内和胞外的病毒滴度。结果显示,pEGFP-HE420、pEGFP-HE424和pEGFP-HE428三种重组质粒均能在HCT-8细胞中表达。与pEGFP-HE424相比,HE基因受体结合域缺失或插入不影响病毒的吸附、内化、复制及胞内病毒滴度;HE基因受体结合域缺失降低了BCoV胞外病毒滴度;HE基因受体结合域插入不影响BCoV胞外病毒滴度。本研究通过构建仅受体结合域变异的三种HE基因的重组质粒在HCT-8细胞上探究了其对牛冠状病毒感染的影响,为研究牛冠状病毒的感染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冠状病毒 HE基因 受体结合域变异 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橘小实蝇离子型受体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注释及分析
16
作者 杨明寰 王齐 +2 位作者 严善春 刘伟 王桂荣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8,共13页
【目的】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s,IRs)在昆虫的嗅觉、味觉、温度和湿度感受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合转录组数据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离子型受体基因家族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橘小实蝇离子... 【目的】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s,IRs)在昆虫的嗅觉、味觉、温度和湿度感受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合转录组数据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离子型受体基因家族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橘小实蝇离子型受体基因功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隐马尔可夫模型、多序列比对、基因结构域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在橘小实蝇全基因组中鉴定IR基因。利用TBtools对IR基因家族进行染色体定位、基因全长结构、蛋白保守基序和共线性分析,并通过EasyCodeML计算进化压。利用Hisat2及Stringtie软件计算分析橘小实蝇IR基因在外周神经组织(触角、口器、前足、中足、后足和生殖器)中的表达模式,并利用qPCR进行验证。【结果】在橘小实蝇全基因组中共鉴定获得39个候选IR基因,全部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26个IR基因获得了转录组支持的CDS全长结构;全长IR基因共享2~8个相同的蛋白保守基序,说明其结构的保守性;28个候选IR基因与果实蝇属Bactrocera其他实蝇的IR基因存在共线性关系,其中1个IR基因受到强烈的负选择;17个候选IR共线性基因在橘小实蝇外周神经组织中表达,其中10个IR基因仅表达于触角,2个IR基因仅表达于口器,1个IR基因仅表达于产卵器。另外,1个IR基因仅在触角和雄性生殖器中表达,1个IR基因除产卵器不表达其余组织都表达,2个IR基因在所有外周神经组织中都表达,另有6个IR基因存在雌雄表达差异,其他11个候选IR基因在外周神经组织中无表达。【结论】本研究利用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对橘小实蝇离子型受体基因家族进行了系统鉴定,并对该基因家族成员的结构特征、进化关系和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橘小实蝇离子型受体基因的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离子型受体 全基因组鉴定 基因特征 系统发育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公鸡MC1R基因多态性与羽色表型的关系
17
作者 王士欣 高铭馨 +7 位作者 单增桑珠 巴桑 陈羲 王润锦 张昊 王德才 皮劲松 黄涛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73-177,共5页
以羽色表型特征显著的成年藏公鸡(藏黑色、藏花色和藏灰色)为研究对象,开展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基因编码区遗传变异位点筛查、基因型-表型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藏公鸡MC1R基因编码区发现了10个SNPs位点,其中同义突变2处,位于69 bp(... 以羽色表型特征显著的成年藏公鸡(藏黑色、藏花色和藏灰色)为研究对象,开展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基因编码区遗传变异位点筛查、基因型-表型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藏公鸡MC1R基因编码区发现了10个SNPs位点,其中同义突变2处,位于69 bp(C/T)和636 bp(A/G)位点,非同义突变8处,位于178 bp(A/G)、212 bp(C/T)、213 bp(A/G)、274 bp(A/G)、376 bp(A/G)、398 bp(C/T)、427 bp(A/G)、637 bp(C/T)位点。基因型分布显示,藏黑色公鸡全部表现为AA基因型(100.00%),藏灰色公鸡中AA基因型占比60.00%,而藏花色公鸡则以AG基因型为主(80.00%),表明A等位基因可能与黑羽表型的形成相关。基于10个SNPs位点构建了13个单倍型,单倍型Hap_2、Hap_10和Hap_13在藏花色公鸡中呈现独享现象。根据卡方独立性检验结果发现,69 bp(C/T)、274 bp(A/G)位点的基因型均与羽色表型呈极显著关联性(P<0.001),表明这2个位点可能是调控藏公鸡羽色变异的关键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公鸡 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基因 基因多态性 羽色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荷UV-B受体基因McUVR8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18
作者 康琴 汪霞 +6 位作者 谌明洋 徐静天 陈诗兰 廖平杨 许文志 吴卫 徐东北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5-266,共12页
【目的】紫外(UV-B)受体UVR8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响应逆境胁迫等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探究薄荷(Mentha canadensis L.)UV-B受体基因McUVR8的蛋白特性和表达特征,预测其互作蛋白,为后续探究McUVR8功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RT-PCR... 【目的】紫外(UV-B)受体UVR8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响应逆境胁迫等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探究薄荷(Mentha canadensis L.)UV-B受体基因McUVR8的蛋白特性和表达特征,预测其互作蛋白,为后续探究McUVR8功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RT-PCR技术获得McUVR8基因,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理化性质、蛋白结构和亚细胞定位、互作蛋白进行分析预测。利用RT-qPCR分析McUVR8的组织、叶序表达模式及其在不同激素、胁迫下的表达变化。【结果】McUVR8全长1353 bp,编码450个氨基酸,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具有保守的呈螺旋环状的RCC1核心结构域和C17、C27结构域,与同为唇形科的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SsUVR8、迷幻鼠尾草(Salvia divinorum)SdBUR8和西班牙鼠尾草(Salvia hispanica)ShUVR8同源性较高。McUVR8在薄荷不同组织和叶序中均表达,并具有一定差异,其中在根中表达量最低,花中表达量最高,不同叶序中其表达在第一片叶中最高。此外,McUVR8基因在叶片和根中均响应MeJA、ABA以及干旱、NaCl和2种重金属和铝胁迫处理。最后,筛选并验证到McUVR8与McCOP1互作。【结论】McUVR8可能在调节薄荷的生长发育、响应激素或逆境信号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其可能通过与COP1、WRKY等蛋白互作,参与调控薄荷次生代谢、逆境响应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UV-B受体McUVR8 蛋白特征 蛋白互作 表达模式 生信分析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实体瘤CAR-T细胞设计:安全性与通用性提升策略
19
作者 邱毓灵 廖天艺 +1 位作者 刘宝瑞 李茹恬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9-569,共11页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细胞(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肿瘤免疫治疗方法:来自人体的T细胞在体外经遗传学修饰、表达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CAR),然后将其回输入患者体内,用于靶向识别和消除肿瘤细胞。尽管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取...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细胞(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肿瘤免疫治疗方法:来自人体的T细胞在体外经遗传学修饰、表达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CAR),然后将其回输入患者体内,用于靶向识别和消除肿瘤细胞。尽管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功,其在实体瘤治疗中仍面临障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等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制约了CAR-T细胞的安全应用,肿瘤相关抗原(TAA)的异质性限制了单一CAR-T细胞的广谱适用性,也制约了其通用型开发。鉴于此,要使CAR-T细胞疗法在实体瘤临床治疗中得到应用,还需开展进一步的改良与提升研究。本文围绕实体瘤中CAR-T细胞疗法,从“CAR基因修饰策略”、“通用免疫受体的再靶向策略”及“抗原通用性‘赋靶’策略”三个方面对CAR-T细胞领域中为提高安全性和通用性所进行的探索进行述评,系统剖析各策略的研究路径、优势及局限性,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通过综述CAR-T细胞安全性和普适性设计策略的进展,本文旨在为实体瘤的CAR-T细胞疗法研发提供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瘤免疫治疗 嵌合抗原T细胞疗法 脱靶效应 开关CAR-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细胞精准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发展进程中的四大突破及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20
作者 李梅芳 周丽娟 李玉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9,共13页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CAR-T细胞疗法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之一。为获得高效低毒的CAR-T细胞,经过不断发展及探索,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CAR-T细胞疗法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之一。为获得高效低毒的CAR-T细胞,经过不断发展及探索,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包括人源化CAR-T细胞技术、双靶点及多靶点CAR-T细胞技术、通用型CAR-T细胞技术和CAR-T细胞联合策略技术。人源化CAR-T细胞技术通过人源化改造,降低其免疫原性;双靶点及多靶点CAR-T细胞技术能够同时识别两种或多种肿瘤相关抗原,减少抗原逃逸,提高疗效;通用型CAR-T细胞技术解决了成本高及可及性等问题;CAR-T细胞联合策略技术通过不同治疗方式的组合,有效解决了一部分CAR-T细胞后复发等问题,提高了其疗效和安全性等。尽管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仍然面临着耐药与抗原逃逸、细胞毒性和治疗后复发等问题。本文介绍CAR-T细胞精准治疗血液恶性肿瘤进程中的重大突破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 精准治疗 血液恶性肿瘤 人源化 双靶点 多靶点 通用型 联合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