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5篇文章
< 1 2 1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Gossypium RING-H2 finger E3 ligase genes revealed their roles in fiber development,and phytohormone and abiotic stress responses 被引量:6
1
作者 QANMBER Ghulam YU Daoqian +5 位作者 LI Jie WANG Lingling MA Shuya LU Lili YANG Zuoren LI Fuguang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18年第1期3-19,共17页
Background: RING H2 finger E3 ligase (RH2FE3) genes encode cysteine rich proteins that mediate E3 ubiquitin ligase activity and degrade target substrates. The roles of these genes in plant responses to phytohormone... Background: RING H2 finger E3 ligase (RH2FE3) genes encode cysteine rich proteins that mediate E3 ubiquitin ligase activity and degrade target substrates. The roles of these genes in plant responses to phytohormones and abiotic stresses are well documented in various species, but their roles in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are poorly understood. To date, genome wide identific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es of Gossypium hirsutum RH2FE3 genes have not been reported. Methods: We performed computational identification, structural and phylogenetic analyses, chromosomal distribution analysis and estimated KJKs values of G hirsutum RH2FE3 genes. Orthologous and paralogous gene pairs were identified by all versus all BLASTP searches. We predicted cis regulatory elements and analyzed microarray data sets to generate heatmap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Tissue specific expression in cotton fiber, and hormonal and abiotic stress responses were determined by 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 PCR) analysis. Results: We investigated 140 G hirsutum, 80 G. orboreum, and evolutionary mechanisms and compared them with orthologs 89 G. roimondii putative RH2FB genes and their in Arobidopsis and rice. A domain based analysis of the G hirsutum RH2FE3 genes predicted conserved signature motifs and gene structures. Chromosomal localization showed the genes were distributed across all G hirsutum chromosomes, and 60 duplication events (4 tandem and 56 segmental duplications) and 98 orthologs were detected, cis elements were detected in the promoter regions of G hirsutum RH2FE3 genes. Microarray data and qRT PCR analyses showed that G hirsutum RH2FE3 genes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Additionally, almost all the (brassinolide, gibberellic acid (GA), indole 3-acetic acid drought, and salt). dentified genes were up regulated in response to phytohormones (IAA), and salicylic acid (SA)) and abiotic stresses (cold, heat, Conclusions: The genome wide identificat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nserved domains and gene structures, as well as phylogenetic analysis, cis element prediction, and expression profile analysis of G hirsutum RH2FE3 genes and their roles in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and responses to plant hormones and abiotic stresses are report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Our finding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genome wide analysis of putative RH2FE3 genes in other species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future physiological and functional research on G hirsutum RH2FE3 g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ssypium hirsutum Upland cotton RING H2 finger E3 ligase Phylogenetic analysis cis elements gene duplication Expression profile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癌解毒方抑制H22荷瘤小鼠移植瘤生长及调控Bcl-2/CytC信号通路诱导凋亡实验研究
2
作者 卢曼 李文婷 +3 位作者 吴勉华 张羽 费凡 葛慧琳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89,I0005,I0006,共7页
目的探讨消癌解毒方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以及Bcl-2/CytC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H22肝癌移植瘤模型,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消癌解毒方低剂量组(10 g·kg^(-1)·d^(-1)灌胃)、消癌解毒... 目的探讨消癌解毒方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以及Bcl-2/CytC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H22肝癌移植瘤模型,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消癌解毒方低剂量组(10 g·kg^(-1)·d^(-1)灌胃)、消癌解毒方中剂量组(20 g·kg^(-1)·d^(-1)灌胃)、消癌解毒方高剂量组(40 g·kg^(-1)·d^(-1)灌胃)及顺铂组(1 mg·kg^(-1)·d^(-1)腹腔注射),另设空白组(生理盐水灌胃),每组10只。给药11 d,记录各组瘤重,计算抑瘤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TUNEL试剂盒检测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瘤体组织中JAK2、STAT3 mRNA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瘤体组织Bax、Bcl-2、CytC、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消癌解毒方高、中、低剂量组及顺铂组均能有效抑制H22荷瘤小鼠瘤体生长,抑瘤率分别为59.9%、34.5%、21.5%、67.1%;病理学改变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病理性核分裂像减少,瘤细胞排列稀疏,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TUNEL凋亡检测结果示,消癌解毒方处理后瘤体细胞呈典型凋亡征象,以高剂量组最为显著;Rt-PCR检测发现消癌解毒方干预后各组的JAK2、STAT3 mRNA表达水平下调;Western blot检测发现消癌解毒方对H22荷瘤小鼠干预后,可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CytC、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最终激活Caspase-3蛋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结论消癌解毒方可抑制H22荷瘤小鼠生长及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这可能与调控Bcl-2/CytC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相关,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癌解毒方 肝癌 bcl-2/CytC信号通路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BCL-2和MCL-1在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马倩英 魏自秀 成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8-921,共4页
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RAML)的预后差,死亡率高,目前没有标准的挽救疗法。作为一种逃避凋亡的方法,癌细胞通常会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和MCL-1。近年来,含维奈克拉(VEN)的方案用于治疗R/R AML展现出一定的疗效,但VEN的普遍使用带... 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RAML)的预后差,死亡率高,目前没有标准的挽救疗法。作为一种逃避凋亡的方法,癌细胞通常会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和MCL-1。近年来,含维奈克拉(VEN)的方案用于治疗R/R AML展现出一定的疗效,但VEN的普遍使用带来了新的耐药挑战,而MCL-1和/或BCL-XL高表达是VEN耐药的主要原因,早期靶向BCL-2/BCL-XL/MCL-1能够延缓或阻止耐药的产生。因此,选择性靶向BCL-2和MCL-1治疗R/RAML是一种可行的治疗策略。本文主要围绕靶向BCL-2和MCL-1用于R/RAML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难治 急性髓系白血病 MCL-1 bcl-2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蟾素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外周血Bcl-2和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海 程维刚 +1 位作者 杨佳宝 岳彩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观察华蟾素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外周血Bcl-2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医院进行介入术治疗的肝癌患者中选择100例,随机分为两组,50例患者给予患者常规介入治疗(常规介入组)... 目的观察华蟾素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外周血Bcl-2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医院进行介入术治疗的肝癌患者中选择100例,随机分为两组,50例患者给予患者常规介入治疗(常规介入组),50例患者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华蟾素治疗(华蟾素组)。检测患者的Bax、Bcl-2、cyclinD1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甲胎蛋白(AFP)、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CD_(4)^(+)、CD_(4)^(+)/CD_(8)^(+))],比较两组卡氏(KPS)评分、肝功能分级标准(Child-Pugh)评分,评价疗效,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华蟾素组患者治疗后的Bax水平高于常规介入组(P<0.05),Bcl-2、cyclinD1水平低于常规介入组(P<0.05);华蟾素组患者治疗后的AFP、TBIL、AST水平低于常规介入组(P<0.05),ALT水平高于常规介入组(P<0.05);华蟾素组患者治疗后的IgG、NK细胞、CD_(4)^(+)水平高于常规介入组(P<0.05),CD_(4)^(+)/CD_(8)^(+)水平低于常规介入组(P<0.05);华蟾素组患者治疗后的KPS评分高于常规介入组(P<0.05),Child-Pugh评分低于常规介入组(P<0.05);华蟾素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00%,高于常规介入组的74.00%(P<0.05);华蟾素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低于常规介入组的44.00%(P<0.05)。结论华蟾素可以下调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外周血Bcl-2和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ax水平,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同时可以增强患者的肝功能和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还能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疗效,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华蟾素 bcl-2 CYCLIND1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81a靶向Bcl-2调控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诱导的SH-SY5Y神经细胞凋亡 被引量:5
5
作者 袁珊 杨玉莹 +2 位作者 许梅梅 胡广泽 高蕊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0,共10页
目的皮层是响应脑缺血缺氧最为敏感的组织之一,基于前期深度测序技术,我们筛选获得响应脑缺血缺氧应激的皮层区目标基因miR-181a及Bcl-2。本研究旨在SH-SY5Y细胞株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模型验证二者靶向调控关系及功能,明确miR-181a—Bcl-... 目的皮层是响应脑缺血缺氧最为敏感的组织之一,基于前期深度测序技术,我们筛选获得响应脑缺血缺氧应激的皮层区目标基因miR-181a及Bcl-2。本研究旨在SH-SY5Y细胞株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模型验证二者靶向调控关系及功能,明确miR-181a—Bcl-2调控网络在OGD/R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模型,脑切片TTC染色及行为学评分法评估模型。应用q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目标基因的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81a与Bcl-2的靶向结合位点并比对结合位点的保守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81a与Bcl-2靶向结合的特异性。采用OGD/R细胞模型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及Hoechst荧光染色评估细胞凋亡。结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后miR-181a、Bcl-2表达变化趋势相反。RNA hybird软件预测miR-181a可结合Bcl-2的3′-UTR区,且结合区域高度保守。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发现,相对于Bcl-23′UTR-WT与mimic-NC共转染组,Bcl-23′UTR-WT与miR-181a mimic共转染后的荧光活性更低(P<0.001),而Bcl-2-Mut与miR-181a mimic共转染组,荧光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分别用miR-181a的模拟物及抑制物转染OGD/R诱导的SH-SY5Y细胞,miR-181a可以抑制Bcl-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P<0.001)。过表达miR-181a显著增加了SH-SY5Y细胞的凋亡(P<0.001),而抑制miR-181a表达可使SH-SY5Y细胞凋亡显著降低(P<0.001)。结论miR-181a可靶向结合Bcl-2,下调miR-181a可通过促进Bcl-2的表达进而抑制SH-SY5Y神经细胞OGD/R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81a bcl-2 SH-SY5Y OGD/R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患者血清中ST2、CA125和HE4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田春迎 李铤 +3 位作者 陈媛媛 刘玟妍 李睿尧 于秀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784,共7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糖类抗原125 (CA125)和人附睾蛋白4 (HE4)水平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阐明其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于本院就诊并经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的卵巢良性病变...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糖类抗原125 (CA125)和人附睾蛋白4 (HE4)水平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阐明其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于本院就诊并经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的卵巢良性病变和卵巢恶性肿瘤首诊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卵巢良性病变组53例,卵巢癌组83例,另取同期体检的55名健康女性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入院第1天抽取空腹肘静脉血并留取血清,采用循环增强荧光免疫发光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ST2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CA125和HE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诊断卵巢癌的性能,计算截断值(Cut-off值)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以AUC值代表各指标的诊断性能。采用Kendall法分析血清中ST2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TNM分期、肿瘤最大直径、远端转移、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癌胚抗原(CEA)、CA125、糖类抗原199 (CA199)、HE4、P53和Ki67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卵巢良性病变组患者血清中CA125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健康对照组和卵巢良性病变组比较,卵巢癌组患者血清中ST2、CA125和HE4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T2的AUC值为0.719 (95%CI:0.616~0.822), CA125的AUC值为0.868 (95%CI:0.794~0.942), HE4的AUC值为0.867 (95%CI:0.793~0.942), ST2+CA125+HE4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894 (95%CI:0.832~0.955)。不同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和腹膜转移的卵巢癌患者血清中ST2、CA125及HE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和肿瘤最大直径卵巢癌患者血清中ST2、CA125及HE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患者血清中ST2水平与TNM分期、远端转移、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CA125水平、HE4水平和Ki67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ST2水平与肿瘤最大直径、CEA、CA199水平和P53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ST2、CA125和HE4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血清ST2、CA125和HE4联合检测筛查卵巢癌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可提高卵巢癌患者的诊断效能。ST2与卵巢癌高TNM分期和癌转移有关,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糖类抗原125 人附睾蛋白4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茄碱通过调控Bcl-2/Bax/caspase-3信号通路促进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凋亡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桂玲 廖晓凤 +4 位作者 孙鹏涛 岑欢 舒盛春 李碧晶 黎金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9-1116,共8页
目的 探讨龙葵活性成分澳洲茄碱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PC9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PC9细胞,设对照组(0μmol/L)及澳洲茄碱不同剂量组(0、2、5、10、15、20、25μmol/L),CCK-8试剂盒检测澳洲茄碱对PC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TMRE检测... 目的 探讨龙葵活性成分澳洲茄碱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PC9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PC9细胞,设对照组(0μmol/L)及澳洲茄碱不同剂量组(0、2、5、10、15、20、25μmol/L),CCK-8试剂盒检测澳洲茄碱对PC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TMRE检测线粒膜电位;caspase3/7活性试剂盒联合GreenNuc?Caspase-3/Annexin V-mCherry染色检测caspase-3活性;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给药处理或者使用PTEN抑制剂后,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相关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经澳洲茄碱干预24、48、72 h后,PC9细胞的活力均明显降低(P<0.05);经澳洲茄碱干预24 h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而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升高(P<0.05);caspase-3/7活力、活细胞Caspase-3活性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而PTEN、Bax蛋白表达上调(P<0.05);抗凋亡蛋白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P<0.05)。结论 澳洲茄碱可通过调控Bcl-2/Bax/caspase-3通路及其上游蛋白活性而抑制PC9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茄碱 肺癌 bcl-2/Bax/caspase-3通路 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2抑制剂耐药细胞系的构建及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沂璇 段永娟 +4 位作者 蔡玉丽 魏璇 张英驰 章婧嫽 竺晓凡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5-1312,共8页
目的:利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细胞系RS4;11构建对BCL-2抑制剂耐药的耐药细胞系,并探讨其可能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BCL-2抑制剂navitoclax和venetoclax小剂量低浓度递增的方法间歇诱导RS4;11细胞系,构建RS4;11/Nav和RS4;11/Ven... 目的:利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细胞系RS4;11构建对BCL-2抑制剂耐药的耐药细胞系,并探讨其可能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BCL-2抑制剂navitoclax和venetoclax小剂量低浓度递增的方法间歇诱导RS4;11细胞系,构建RS4;11/Nav和RS4;11/Ven耐药细胞系,通过MTT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下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检测RS4;11耐药细胞系和亲本细胞系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RRT-PCR检测耐药细胞系与亲本细胞系中差异表达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耐药细胞系和亲本细胞系中BCL-2家族抗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对BCL-2抑制剂耐药的耐药细胞系RS4;11/Nav和RS4;11/Ven,RS4;11/Nav对navitoclax的耐药指数为328.655±47.377,RS4;11/Ven对venetoclax的耐药指数为2 894.027±300.31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发现,相比耐药细胞系,RS4;11亲本细胞系明显被BCL-2抑制剂抑制,而耐药细胞系的凋亡率基本未受药物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BCL-2家族抗凋亡蛋白在耐药细胞系中的表达无明显增多。RNA-se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EP300在耐药细胞系中的表达较亲本细胞系明显增高(P<0.05)。结论:小剂量低浓度递增间歇诱导法可成功构建对BCL-2抑制剂耐药的B-ALL细胞系,并且其耐药机制可能与EP300的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bcl-2抑制剂 耐药细胞系 RNA-SEQ EP3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松益骨方调控Beclin 1/Bcl-2对去卵巢大鼠骨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有曼 魏立伟 +5 位作者 柴爽 郑旭霞 孟璐 张虹 何广宏 秦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5-661,共7页
目的探讨骨松益骨方(GSYG)对去卵巢(OVX)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以及对Beclin 1/Bcl-2介导的骨细胞凋亡与自噬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GSYG低、中、高剂量组[1.25、2.5、5 g/(kg·d)]。通过ELISA检... 目的探讨骨松益骨方(GSYG)对去卵巢(OVX)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以及对Beclin 1/Bcl-2介导的骨细胞凋亡与自噬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GSYG低、中、高剂量组[1.25、2.5、5 g/(kg·d)]。通过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P1NP和β-CTX的水平;Micro-CT测定股骨骨密度以及微结构的变化;HE染色检查骨组织的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观察骨细胞凋亡;免疫组化观察骨组织中LC3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胫骨近端Bcl2、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LC3、Beclin1的表达变化;免疫共沉淀法检测Beclin1和Bcl-2的相互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GSYG中、高剂量组的P1NP和β-CTX水平显著降低(P<0.01);GSYG各剂量组骨的微结构明显改善(P<0.01);骨小梁明显增多;骨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1);Bcl-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Bax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GSYG高剂量组中的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GSYG中、高剂量组的LC3-Ⅱ/Ⅰ的比值与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模型组相比GSYG各剂量组LC3蛋白显著增加(P<0.05或P<0.01);免疫共沉淀的结果提示,模型组Beclin1和Bcl-2相互作用较强,而GSYG高剂量组中两者结合均减少。结论GSYG对OVX大鼠的骨质疏松发展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其调控Beclin 1/Bcl-2介导的凋亡与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松益骨方 Beclin 1 bcl-2 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胺衍生物Vin24通过Bcl-2/Bax/Caspase3通路改善糖尿病小鼠周围神经病变研究
10
作者 黄玉洁 阮园 王佳颖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89-1199,共11页
目的探讨长春胺衍生物Vin24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小鼠病理症状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8周龄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长春胺给药组和Vin24给药组。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50 mg... 目的探讨长春胺衍生物Vin24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小鼠病理症状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8周龄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长春胺给药组和Vin24给药组。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50 mg·kg^(-1))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6周后开始给药。30只18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长春胺给药组和Vin24给药组,10只同窝阴性小鼠作为对照组。给药组每天灌胃长春胺(30 mg·kg^(-1))或Vin24(46.8 mg·kg^(-1)),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持续4周。通过检测机械异位痛觉和热痛觉阈值来评价小鼠感觉功能。利用激光散斑成像仪检测小鼠外周血流量。取足垫表皮组织进行PGP9.5免疫荧光染色评价表皮内神经纤维(IENF)密度;提取原代背根底神经节(DRG)神经元进行β-tubulinⅢ免疫荧光染色评价DRG神经元突起生长情况。此外,取DRG组织进行ATF3免疫荧光染色以及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Cleaved-Caspase3和Caspase3的蛋白水平来评价DRG神经元凋亡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Vin24给药组小鼠的机械异位痛和热痛觉阈值降低(P<0.01,P<0.001),外周血流量增加(P<0.001);IENF密度增加(P<0.05,P<0.01),DRG神经元突起生长得到改善(P<0.001)。荧光染色结果显示,Vin24给药后小鼠DRG组织中神经元凋亡标记物ATF3的表达减少(P<0.01,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抗凋亡蛋白Bcl-2的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促凋亡蛋白Bax和Cleaved-Caspase3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长春胺衍生物Vin24通过调控Bcl-2/Bax/Caspase3通路,抑制Cleaved-Caspase3的激活,降低神经元的凋亡水平,从而减轻DRG神经元损伤,改善糖尿病小鼠周围神经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背根底神经节 神经元凋亡 bcl-2/Bax/Caspase3通路 长春胺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通过JNK/Bcl-2信号调控自噬抑制小鼠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
11
作者 贾雯 毕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86-2294,共9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通过JNK/Bcl-2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自噬,抑制小鼠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研究。方法:以小鼠Hepa1-6肝癌细胞为研究对象,共设置5个组:对照组、ATRA组、ATRA+Ad-GFP组、ATRA+Ad-B...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通过JNK/Bcl-2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自噬,抑制小鼠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研究。方法:以小鼠Hepa1-6肝癌细胞为研究对象,共设置5个组:对照组、ATRA组、ATRA+Ad-GFP组、ATRA+Ad-Bcl-2组和ATRA+SP600125组。Western blot及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 Co-IP)检测各组的Bcl-2、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及自噬相关指标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流,电镜检测细胞内的自噬体数量及形态,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 ICG)及过碘酸-希夫(periodic acid-Schiff, PAS)染色检测细胞的代谢合成能力。结果:相较于对照组,ATRA可增强磷酸化Bcl-2的表达(P<0.05),Bcl-2的过表达抑制自噬标志蛋白LC3-II/LC3-I和beclin-1的表达(P<0.01),且Bcl-2和beclin-1有蛋白-蛋白的相互结合;JNK的高选择性抑制剂SP600125可降低ATRA诱导的磷酸化JNK和磷酸化Bcl-2的表达,同时抑制自噬标志蛋白LC3-II/LC3-I和beclin-1的表达,并下调ATRA诱导的自噬水平(P<0.05)。ATRA处理显著减少了迁移和侵袭细胞的数量,增加ICG与PAS染色阳性细胞的数量(P<0.05),而ATRA+Ad-Bcl-2组和ATRA+SP600125组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ICG与PAS染色阳性细胞的数量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ATRA可能通过JNK/Bcl-2信号增强细胞自噬水平,抑制小鼠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全反式维甲酸 细胞自噬 细胞侵袭 JNK/bcl-2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技术诊断PMM2基因非经典剪接位点新变异的致病性
12
作者 周琴 林伟霞 宋元宗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1,共8页
目的:研究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技术在诊断磷酸甘露糖变位酶2(PMM2)相关先天性糖基化障碍(PMM2-CDG)中的价值,探讨磷酸甘露糖变位酶2(PMM2)基因剪接位点新变异对其转录产物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例PMM2-CDG患儿进行高通量测序查找可能... 目的:研究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技术在诊断磷酸甘露糖变位酶2(PMM2)相关先天性糖基化障碍(PMM2-CDG)中的价值,探讨磷酸甘露糖变位酶2(PMM2)基因剪接位点新变异对其转录产物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例PMM2-CDG患儿进行高通量测序查找可能的遗传学病因,利用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技术,研究PMM2基因新剪接位点变异的致病性。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判断新变异的致病性。结果:遗传学分析发现患儿系PMM2基因母源性c.691G>A(p.Val231Met)变异和父源性c.447+5G>A变异复合杂合子。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发现:变异c.447+5G>A导致PMM2基因转录产物形成r.348_447del转录本,为致病性PMM2基因变异。患儿的临床特征为皮肤巩膜黄染,血清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明显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甲胎蛋白、铁蛋白和促甲状腺素等升高,对症支持治疗效果欠佳。结论: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可为PMM2-CDG确诊和家系遗传咨询提供新的分子标记物,扩展了PMM2基因变异谱,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甘露糖变位酶2(PMM2)基因 PMM2相关先天性糖基化障碍(PMM2-CDG) 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H_(2)O_(2)结合蛭石引发对低温下无籽西瓜种子生理及转录组的影响
13
作者 李灿鹏 方珂 +4 位作者 熊程 周燕 向左芹 戴思慧 何长征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7,共11页
为提高西瓜种子低温下的萌发能力,以黑马王子无籽西瓜种子为材料,通过1%、3%、5%、7%、9%、11%、13%、15%的H_(2)O_(2)溶液浸种2 h后进行蛭石引发,并以清水浸种2 h后进行蛭石引发为对照,分析15℃低温条件下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为提高西瓜种子低温下的萌发能力,以黑马王子无籽西瓜种子为材料,通过1%、3%、5%、7%、9%、11%、13%、15%的H_(2)O_(2)溶液浸种2 h后进行蛭石引发,并以清水浸种2 h后进行蛭石引发为对照,分析15℃低温条件下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15℃下西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随着H_(2)O_(2)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9%H_(2)O_(2)处理时达到最高,分别为91%和80%,显著高于对照;种子中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发芽率相似,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了152.5%、157.6%、73.4%。H_(2)O_(2)处理后蛭石引发的丙二醛含量达到一个最高值,但随着H_(2)O_(2)浓度增加降低了种子丙二醛含量。对9%的H_(2)O_(2)和对照进行转录组测序,发现共有1468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差异基因在GO分析中主要富集在翻译、胞质大核糖体亚基和核糖体结构等功能上;KEGG分析显著富集在苯丙烷生物合成、类黄酮素生物合成等功能上;H_(2)O_(2)浸种后上调了苯丙烷生物合成通路中的关键酶基因及转录因子的表达,促进种子内信号转导和次生代谢物的合成,增强了种子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综上,H_(2)O_(2)浸种蛭石引发有效提高西瓜种子在低温胁迫下的萌发能力,可以作为西瓜早春育苗应对低温胁迫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蛭石引发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H_(2)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1A2/ATP1A3基因变异患儿10例遗传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14
作者 裴培 李伟华 +8 位作者 淮婉 姚如恩 葛禾佳 王纪文 王秀敏 吉炜 周昀箐 贺影忠 韩凤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90-597,共8页
目的总结10例ATP1A2及ATP1A3基因变异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基因变异类型,丰富对该疾病的基因型-表型关联认识,促进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了解。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1月至2024年6月诊治的10例ATP1A2及ATP1A3基因变异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遗... 目的总结10例ATP1A2及ATP1A3基因变异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基因变异类型,丰富对该疾病的基因型-表型关联认识,促进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了解。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1月至2024年6月诊治的10例ATP1A2及ATP1A3基因变异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遗传学及临床特征,结合文献检索,总结已报道的ATP1A2及ATP1A3基因变异类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共纳入ATP1A2及ATP1A3基因变异患儿10例,女3例、男7例,起病年龄0至14岁;以惊厥起病3例,以肌无力起病2例,偏瘫起病1例,交替性偏瘫起病1例,注意力缺陷障碍伴遗尿起病1例,1例以惊厥合并肌无力起病,语言运动障碍起病1例。基因检测ATP1A2变异3例,ATP1A3变异7例,均为点突变。目前ATP1A2基因(NM_000702.3)变异c.587G>A(p.Arg196His)及c.2841-2A>C突变位点和ATP1A3基因(NM_152296.4)变异c.1013C>T(p.Ala338Val)及c.2426C>A(p.Ala809Asp)突变位点尚未见报道。结论新发现的变异丰富了ATP1A2及ATP1A3基因变异谱及临床表现谱,同时提示临床工作者对于以癫痫、肌无力及偏瘫等神经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疾病,若疗效欠佳时应及时完善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1A2基因 ATP1A3基因 儿童交替性偏瘫 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猪HMOX 2基因扩增、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
15
作者 李天秀 李昕鹏 +3 位作者 董新星 兰国湘 严达伟 朱家位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19-2231,共13页
【目的】旨在扩增并探究丽江猪血红素加氧酶2(HMOX2)基因编码区(CDS)序列特征,分析在丽江猪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利用HMOX 2基因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扩增丽江猪HMOX 2基因序列,采用生物信... 【目的】旨在扩增并探究丽江猪血红素加氧酶2(HMOX2)基因编码区(CDS)序列特征,分析在丽江猪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利用HMOX 2基因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扩增丽江猪HMOX 2基因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理化性质和密码子偏好性,预测其蛋白结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MOX 2基因在2月龄丽江猪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背最长肌,以及2、4、6月龄丽江猪皮下脂肪中的表达水平,并对HMOX 2基因在2月龄丽江猪和杜洛克猪皮下脂肪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丽江猪HMOX 2基因CDS序列长为951 bp,编码316个氨基酸,密码子偏好以C或G结尾。丽江猪HMOX 2基因与黄牛、水牛、山羊和绵羊的相似性较高(90.1%~91.2%),与原鸡的相似性最低(71.3%)。在6个地方猪种中,除八眉猪和荣昌猪外,丽江猪HMOX 2基因与中国地方猪相似性为100%,与5个外种猪的相似性均为99.8%。与杜洛克猪相比,丽江猪HMOX 2基因CDS区存在两处碱基同义突变。HMOX2蛋白属于稳定的跨膜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具有1个跨膜结构,主要在细胞质中发挥作用,含21个磷酸化位点和33个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54.43%)和无规则卷曲(42.00%)组成。蛋白互作网络分析表明,HMOX2蛋白可能与FECH、HMOX1等10个蛋白互作,主要在脂质代谢中发挥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HMOX 2基因在丽江猪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中均有表达,且在皮下脂肪中随月龄增长表达量增加。与杜洛克猪相比,丽江猪HMOX 2基因在皮下脂肪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杜洛克猪(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扩增了丽江猪HMOX 2基因并分析了其分子特征,其在肺脏、肝脏和皮下脂肪等7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皮下脂肪组织中随月龄增长表达量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HMOX 2基因在丽江猪脂肪沉积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猪 血红素加氧酶2基因 序列分析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2型SodA、TrxA和TrxC基因的功能研究
16
作者 李熙 刘剑英 +2 位作者 方丽华 印遇龙 唐宇龙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8-1436,共9页
【目的】探讨猪链球菌2型超氧化物歧化酶A(SodA)、硫氧还蛋白A(TrxA)和TrxC基因在调控氧化应激和参与致病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比较猪链球菌2型3个突变菌株ΔSodA、ΔTrxA和ΔTrxC对抗应激能力和毒力的调控作用。通过应激存活试... 【目的】探讨猪链球菌2型超氧化物歧化酶A(SodA)、硫氧还蛋白A(TrxA)和TrxC基因在调控氧化应激和参与致病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比较猪链球菌2型3个突变菌株ΔSodA、ΔTrxA和ΔTrxC对抗应激能力和毒力的调控作用。通过应激存活试验,分别检测SodA、TrxA和TrxC基因对不同氧化应激处理(0.04%过氧化氢(H 2O 2)、10 mol/L百草枯(PQ))的抗氧化应激能力以及不同温度(4、43℃)的抗温度应激能力;将不同基因缺失株与猪肠道上皮细胞(IPEC-J2)、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共培养,探究3个基因对细胞黏附和抗吞噬功能的影响;通过小鼠攻毒试验,测定各组织载菌量和血清抗氧化酶与肝功能指标,探明SodA、TrxA和TrxC基因在抗氧化应激以及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抗应激试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氧化应激和不同温度应激条件下,ΔSodA和ΔTrxC菌株存活能力均极显著低于野生菌株(P<0.01),ΔTrxA菌株在43℃高温刺激下存活能力极显著低于野生菌株(P<0.01)。细胞黏附试验结果显示,SodA和TrxA基因缺失导致细菌黏附能力降低55%~65%,极显著低于野生菌株(P<0.01)。细胞抗吞噬试验结果显示,ΔSodA、ΔTrxC和ΔTrxA菌株在吞噬细胞中的存活率极显著或显著低于野生菌株(P<0.01;P<0.05)。动物攻毒试验结果显示,与野生菌株相比,ΔSodA、ΔTrxA和ΔTrxC菌株毒力均极显著下降(P<0.01);ΔSodA、ΔTrxA和ΔTrxC菌株组小鼠死亡率分别为10%、50%和20%,组织载菌量分别为3.6 lg CFU/g~4.4 lg CFU/g、4.2 lg CFU/g~5.1 lg CFU/g和3.1 lg CFU/g~4.1 lg CFU/g;野生菌株组小鼠死亡率为90%,组织载菌量为6.4 lg CFU/g~7.8 lg CFU/g。小鼠感染ΔSodA、ΔTrxC和ΔTrxA菌株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高于野生菌株(P<0.01),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极显著低于野生菌株(P<0.01)。【结论】猪链球菌2型SodA和TrxC基因通过中和菌体内超氧根离子和维持蛋白稳态对抗氧化应激引起的损伤,从而介导细菌毒力,而TrxA可能作为一个调控基因参与抗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 抗氧化应激 SodA基因 TrxA基因 TrxC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葡萄素通过调控Beclin-1/Bcl-2靶点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噬与凋亡的影响
17
作者 张天旭 熊晓妹 +5 位作者 邹雪 廖思雨 许诗怡 杨晓利 桂春 张秀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77-3985,共9页
目的 探讨蛇葡萄素诱导人宫颈癌SiHa细胞发生自噬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置对照组、 3-MA (5 mmol/L)组、 Z-VAD-FMK (50μmol/L)组、蛇葡萄素(80μmol/L)组、 3-MA+蛇葡萄素组、 Z-VAD-FMK+蛇葡萄素组,依次给药培养24 h,MTT法检测细胞... 目的 探讨蛇葡萄素诱导人宫颈癌SiHa细胞发生自噬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置对照组、 3-MA (5 mmol/L)组、 Z-VAD-FMK (50μmol/L)组、蛇葡萄素(80μmol/L)组、 3-MA+蛇葡萄素组、 Z-VAD-FMK+蛇葡萄素组,依次给药培养24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设置对照组、 3-MA (5 mmol/L)组、蛇葡萄素(80μmol/L)组、 3-MA+蛇葡萄素组,依次给药培养24 h,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Hoechst33258和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设置对照组、 Z-VAD-FMK (50μmol/L)组、蛇葡萄素(80μmol/L)组、 Z-VAD-FMK+蛇葡萄素组,依次给药培养24 h,MDC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自噬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设置对照组、 3-MA (5 mmol/L)组、蛇葡萄素(80μmol/L)组、 3-MA+蛇葡萄素组或对照组、 Z-VAD-FMK (50μmol/L)组、蛇葡萄素(80μmol/L)组、 Z-VAD-FMK+蛇葡萄素组,依次给药培养12 h,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PARP、 cleaved-Caspase3、 Bax、 Bcl-2、Atg13、 Beclin-1、 LC3、 P62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蛇葡萄素对SiHa和C-33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均增强(P<0.01);与蛇葡萄素组比较,3-MA+蛇葡萄素、 Z-VAD-FMK+蛇葡萄素对2种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增强更显著(P<0.01),且活细胞数减少。与蛇葡萄素组比较,3-MA+蛇葡萄素组SiHa细胞中亮蓝色荧光增多,凋亡率升高(P<0.05),cleaved-PARP、 Bax、 P62蛋白表达升高(P<0.01),LC3Ⅱ/LC3Ⅰ比值、 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蛇葡萄素组比较,Z-VAD-FMK+蛇葡萄素组SiHa细胞中绿色点状荧光、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数量均增多,LC3Ⅱ/LC3Ⅰ比值、 Atg13、 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P62、 cleaved-PARP、 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 蛇葡萄素可诱导宫颈癌SiHa细胞自噬和凋亡,两者呈相互拮抗关系,且Beclin-1/Bcl-2可能为其关键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葡萄素 SIHA细胞 自噬 凋亡 拮抗 Beclin-1/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增温与施硅对稻田CH_(4)和N_(2)O双消减耦合过程的影响
18
作者 滕钊军 谢晴 +4 位作者 陈汉 张耀鸿 娄运生 蔡元锋 贾仲君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6-174,共9页
研究硅肥对增温稻田甲烷(CH_(4))厌氧氧化与氧化亚氮(N_(2)O)还原耦合过程的影响效应,为探索稻田温室气体双减排的新途径提供科学依据。设置夜间常温不施硅(CK)、夜间增温不施硅(NW)、夜间常温施硅(Si)和夜间增温施硅(NW+Si)4个田间处... 研究硅肥对增温稻田甲烷(CH_(4))厌氧氧化与氧化亚氮(N_(2)O)还原耦合过程的影响效应,为探索稻田温室气体双减排的新途径提供科学依据。设置夜间常温不施硅(CK)、夜间增温不施硅(NW)、夜间常温施硅(Si)和夜间增温施硅(NW+Si)4个田间处理。采集上述处理后的耕层土壤,在不同气体底物(^(13)CH_(4)、^(13)CH_(4)+N_(2)O、N_(2)O)添加条件下进行厌氧培养,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结合定量PCR技术,研究增温和施硅对稻田N_(2)O驱动的CH_(4)厌氧氧化过程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NW稻田N_(2)O驱动的CH_(4)厌氧氧化速率为3.99 nmol/(g·d),与CK稻田无显著差异;Si稻田中该氧化速率仅为1.90 nmol/(g·d),显著低于CK和NW+Si稻田,表明施硅对常温稻田CH_(4)厌氧氧化与N_(2)O还原的耦合过程具有抑制作用,而夜间增温对该过程则无显著影响。添加^(13)CH_(4)+N_(2)O处理下4个稻田的mcrA基因数量达到3.53×10^(7)~8.19×10^(7)拷贝/g,比^(13)CH_(4)处理高24%~35%,而厌氧pmoA基因则在这2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CH_(4)厌氧氧化古菌可能直接参与了^(13)CH_(4)氧化和N_(2)O还原的耦合过程。nosZⅡ基因拷贝数与N_(2)O驱动的CH_(4)氧化速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nosZⅡ型微生物可能在N_(2)O驱动的CH_(4)氧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常温稻田不同,施硅对增温稻田的CH_(4)厌氧氧化与N_(2)O还原耦合过程并无抑制作用,CH_(4)厌氧氧化古菌和nosZⅡ型N_(2)O还原菌可能参与了该耦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增温 施硅 CH_(4) N_(2)O mcrA基因 nosZ基因 耦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SdC2'H基因对防风毛状根香豆素含量的影响
19
作者 苏文慧 齐迎春 +6 位作者 张利超 崔祎 杜瑞云 崔晶晶 王云贺 杨利民 韩忠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9-766,共8页
【目的】建立过表达对香豆酰辅酶A 2'-羟化酶(p-Coumaroyl CoA 2'-hydroxylase,C2'H)基因的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毛状根培养体系,解析SdC2'H基因对香豆素生物合成的调控作用。【方法】克隆S... 【目的】建立过表达对香豆酰辅酶A 2'-羟化酶(p-Coumaroyl CoA 2'-hydroxylase,C2'H)基因的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毛状根培养体系,解析SdC2'H基因对香豆素生物合成的调控作用。【方法】克隆SdC2'H基因;采用基因融合法构建过表达SdC2'H基因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通过发根农杆菌K599转化法诱导防风毛状根;利用RT-qPCR分析SdC2'H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HPLC测定防风毛状根系中的香豆素含量。【结果】防风SdC2'H基因(GenBank登录号:PV169361)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813 bp,编码蛋白含270个氨基酸。SdC2'H蛋白具有亲水性,属于不稳定蛋白,无信号肽,且跨膜位于膜外。系统进化树显示SdC2'H蛋白与伞形科植物紫花前胡Angelica decursiva亲缘关系最近。过表达SdC2'H基因的防风毛状根系中,SdC2'H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P<0.000 1),香豆素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P<0.001)和空载体阴性对照(P<0.01),表明过表达SdC2'H基因可以提高防风毛状根中香豆素的含量。【结论】本研究证实了SdC2'H基因对防风中香豆素生物合成的促进作用,为解析SdC2'H基因在防风香豆素类化合物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探究香豆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网络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对香豆酰辅酶A 2'-羟化酶基因 基因过表达 毛状根 香豆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橡胶树HbPP2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20
作者 杨那 林远 +4 位作者 胡斌 郝园园 韩晓菲 刘林娅 龙翔宇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7-787,共11页
橡胶树胶乳代谢过程受到多种机制调控,其中泛素化修饰调控最为显著。韧皮部蛋白PP2属于F-box蛋白家族,在胶乳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胶乳再生调控。本研究对巴西橡胶树基因组中鉴定到的17个F-box成员HbPP2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 橡胶树胶乳代谢过程受到多种机制调控,其中泛素化修饰调控最为显著。韧皮部蛋白PP2属于F-box蛋白家族,在胶乳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胶乳再生调控。本研究对巴西橡胶树基因组中鉴定到的17个F-box成员HbPP2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橡胶树PP2基因编码的蛋白大多数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分子量介于9.402~61.206 kDa之间;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巴西橡胶树中的17个HbPP2基因可以分为3个亚组(Ⅰ亚组,Ⅱ亚组和Ⅲ亚组),其中HbPP2成员在Ⅰ亚组中完全缺失;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PP2基因启动子区域包含生长发育调控、激素响应和光响应等多种顺势作用元件;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PP2蛋白主要定位在叶绿体或细胞质中;表达分析显示,橡胶树HbPP2家族中除部分成员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外,多数成员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胶乳中,HbPP2-B1、HbPP2-B1.1、HbPP2-B10.1、HbPP2-A13.2、HbPP2-B13和HbPP2-A15.1的表达丰度较高,但割胶处理只显著上调HbPP2-A13.2和HbPP2-B13的表达。本研究初步揭示巴西橡胶树HbPP2家族成员的理化特征和表达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家族在橡胶树胶乳合成代谢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基因表达分析 韧皮部蛋白2 PP2基因家族 胶乳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