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新型Sol-gel法制备酚基吡啶硼配合物/二氧化硅复合玻璃 被引量:2
1
作者 董薇 林航 +3 位作者 汤钧 赵晓亮 王悦 王策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7-139,共3页
利用新型溶胶-凝胶(sol-gel)方法制备一种酚基吡啶硼配合物((dppy)BF)掺杂的二氧化硅复合发光玻璃.由于加入Li2CO3中和了溶胶以及环己烷萃取溶剂,使材料的制备时间由传统sol-gel方法的几周减少到几天.用这种方法制备了无断裂、低体积收... 利用新型溶胶-凝胶(sol-gel)方法制备一种酚基吡啶硼配合物((dppy)BF)掺杂的二氧化硅复合发光玻璃.由于加入Li2CO3中和了溶胶以及环己烷萃取溶剂,使材料的制备时间由传统sol-gel方法的几周减少到几天.用这种方法制备了无断裂、低体积收缩的(dppy)BF掺杂的二氧化硅复合发光玻璃.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dppy)BF的光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发光效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基吡啶硼配合物((dppy)BF) 溶胶-凝胶 复合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gel法制备ZrO_2/钙铝硅系微晶玻璃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苗鸿雁 仇越秀 +1 位作者 夏傲 周耀辉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4,共4页
采用Sol-gel法制备ZrO_2/钙铝硅系微晶玻璃复合材料,通过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其显微结构及各项性能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复合微晶玻璃主晶相为t-ZrO_2和β-CaSiO_3,抗折强度为132.53MPa,适用于制备高... 采用Sol-gel法制备ZrO_2/钙铝硅系微晶玻璃复合材料,通过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其显微结构及各项性能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复合微晶玻璃主晶相为t-ZrO_2和β-CaSiO_3,抗折强度为132.53MPa,适用于制备高强度牙科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gel ZRO2 微晶玻璃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gel-CVD组合技术制备纳米复合膜自洁净玻璃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敬畅 胡博 曹维良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37,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法及sol-gel-CVD组合技术制备自洁净玻璃,对光降解膜的化学组分进行了优化,通过以甲基橙为降解物对光催化性能进行考察,测试了其浸润角、膜厚,采用SEM技术对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sol-g...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法及sol-gel-CVD组合技术制备自洁净玻璃,对光降解膜的化学组分进行了优化,通过以甲基橙为降解物对光催化性能进行考察,测试了其浸润角、膜厚,采用SEM技术对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sol-gel,CVD以及sol-gel-CVD的组合技术3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sol-gel-CVD的组合技术制得Ti-Ce膜的洁净玻璃表面致密性最好,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光催化性能最高,1.5h时的降解率最好达到9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洁净玻璃 sol-gel-CVD组合技术 纳米TiO2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元素掺杂对Sn/rGO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李天天 程玉贤 +1 位作者 夏龙 梁莹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6,共7页
本文以纳米级SnO2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高温热处理的方式制备具有不同含量In元素掺杂的In-Sn/rGO复合材料。研究了In元素含量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物相组成、缺陷程度、介电常数、导电性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I... 本文以纳米级SnO2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高温热处理的方式制备具有不同含量In元素掺杂的In-Sn/rGO复合材料。研究了In元素含量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物相组成、缺陷程度、介电常数、导电性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In元素未对Sn/rGO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和物相组成产生较大影响,仅稍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缺陷程度;随着In元素掺杂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导电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In-Sn/rGO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在In掺杂质量分数为1.0%时达到最佳,反射损耗值为–51.16 dB,相应的吸收频率为8.72 GHz,且有效吸收带宽为3.60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In-Sn/rGO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结构 缺陷程度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铝无机复合物增强圆竹防霉性能的研究
5
作者 任远航 谢拥群 +1 位作者 张诚紫 吴振增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4-560,共7页
为提高圆竹的防霉效力,促进圆竹资源高效利用,采用常温常压和高温高压处理工艺,将磷铝复配防霉剂注入圆竹,通过能谱和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观测改性产物的存在形式及化学结构。研究发现,铝离子引入竹材细胞腔壁,... 为提高圆竹的防霉效力,促进圆竹资源高效利用,采用常温常压和高温高压处理工艺,将磷铝复配防霉剂注入圆竹,通过能谱和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观测改性产物的存在形式及化学结构。研究发现,铝离子引入竹材细胞腔壁,与圆竹中硅离子原位反应,形成硅铝溶胶-凝胶。能谱和扫描电镜显示,常温常压处理下形成的胶状薄膜可包裹竹纤维,隔绝水分及霉菌,而高温高压处理下硅铝无机物原位固化形成的密实多孔结构层,能强化圆竹对菌株的物理阻隔和化学抑制双重效应。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高温高压处理下,防霉剂中的硅羟基、铝羟基与圆竹纤维素形成氢键,并产生Si—O—C、Si—O—Al等化学键。通过防霉试验,采用黑曲霉、桔青霉和绿色木霉的平均防治效力来量化防霉性能。结果显示,常温常压处理下,铝离子含量对黑曲霉的抑制效果明显,载药量和防霉效果呈正相关;高温高压处理对3种霉菌的综合防治效力显著提升,且加压40 min,防治效力接近90%,表明这两种工艺均能提升圆竹的防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霉效力 圆竹 硅铝无机物 硅铝溶胶-凝胶 多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FeO_(3)/BiCrO_(3)复合薄膜的铁电及光伏性能研究
6
作者 杨松 杨勋勇 +3 位作者 刘永琳 易应飞 王建卫 王旭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444-3450,3461,共8页
BiFeO_(3)薄膜因室温多铁特性、制备工艺可控、易极化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较大的漏电流密度和宽带隙限制了其在实际器件中的应用。本文通过溶胶-凝胶工艺获得了高质量的BiFeO_(3)/BiCrO_(3)(BFO/BCO)复合薄膜及其器件,并系统地研... BiFeO_(3)薄膜因室温多铁特性、制备工艺可控、易极化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较大的漏电流密度和宽带隙限制了其在实际器件中的应用。本文通过溶胶-凝胶工艺获得了高质量的BiFeO_(3)/BiCrO_(3)(BFO/BCO)复合薄膜及其器件,并系统地研究了薄膜的微观结构特征、表面形貌、铁电性能及光学响应特性。结果表明,BFO/BCO复合薄膜呈典型的钙钛矿结构,无杂质相。并且,BFO/BCO复合薄膜显示出致密的晶粒堆积结构,几乎无裂纹。此外,BFO/BCO复合薄膜具有优异的铁电性(剩余极化强度2P_(r)=12.64μC/cm^(2))和良好的光伏效应(开路光电电压V_(OC)=0.55 V,短路光电电流密度J_(SC)=0.60 mA/cm^(2)),可作为铁电光伏太阳能电池的吸收层,从而提高光伏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O/BCO复合薄膜 溶胶-凝胶工艺 器件结构 铁电性能 漏电流密度 光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Gel法合成BAS玻璃陶瓷
7
作者 张波 张立同 周万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12,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Sol-Gel工艺设计思想和Sol-Gel工艺,合成了BAS凝胶和凝胶玻璃,用XRD、DTA和拉曼光谱分析了凝胶的析晶过程及玻璃网络结构.该工艺成本低、操作简便,所合成的凝胶是具有(Si、Al)-O分子网络的非晶体,非晶体的成核温度... 提出了一种新的Sol-Gel工艺设计思想和Sol-Gel工艺,合成了BAS凝胶和凝胶玻璃,用XRD、DTA和拉曼光谱分析了凝胶的析晶过程及玻璃网络结构.该工艺成本低、操作简便,所合成的凝胶是具有(Si、Al)-O分子网络的非晶体,非晶体的成核温度约938℃;晶体生长温度约1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gel工艺 BAS玻璃陶瓷 玻璃网络 析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舱室用轻量化超细玻璃纤维复合板设计及其隔声性能研究
8
作者 彭绍源 翟福强 +2 位作者 刘洵 邱鑫 吴玉辰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8-277,共10页
目的开发面向船舶舱室用的兼具轻量化与优良隔声特征的超细玻璃纤维板材料,并开展复合结构设计,以实现其性能最佳。方法采用离心法制备高孔隙率、高表面积的超细玻璃纤维,并开展基于SZZB-4传递函数法吸声系数与隔声测试系统的超细玻璃... 目的开发面向船舶舱室用的兼具轻量化与优良隔声特征的超细玻璃纤维板材料,并开展复合结构设计,以实现其性能最佳。方法采用离心法制备高孔隙率、高表面积的超细玻璃纤维,并开展基于SZZB-4传递函数法吸声系数与隔声测试系统的超细玻璃纤维复合衬板隔声性能测试实验,研究基础材料种类、厚度、玻纤密度与芯体复合结构形式对衬板隔声效果的影响。结果制备的玻璃纤维平均直径仅为2.5μm,相较于目前使用的岩棉板,其能够大幅提升内部表面积与孔隙率,使声波在板内损耗更多;当玻璃纤维密度提升至140 kg/m^(3)时,其声阻抗值较传统材料增加38%,配合蜂窝铝(FWL)中间层形成的封闭微腔结构,使50 mm厚衬板平均隔声量达到53.52 dB(较岩棉板提升18.9%),面密度降至18.3 kg/m^(2);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微分析揭示,纤维交联网络使材料抗压强度提升至0.38 MPa,满足ISO 717-1中船舶构件的力学要求;含FWL结构的复合芯材在1000 Hz频段隔声量达到59.28 dB,且冲击韧性提高27%。结论研发的材料体系成功实现隔声性能、轻量化与结构强度的协同优化,为船舶舱室噪声控制提供兼具工程实用性与环境适应性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玻璃纤维 复合结构 船舶舱室 声阻抗 隔声性能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性PP成型的工控机电路板支撑架注射模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清 张云 +3 位作者 汪伟芬 熊建武 胡智清 陈黎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2,共6页
针对工控机电路板支撑架大型塑件的成型,选用了一种玻纤改性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用于塑件的注射成型。模具结构为三板模结构,分3次开模打开。为保证塑件模腔充填均衡性、饱满性而设计了两个点浇口用于模腔的浇注。针对塑件二级子特... 针对工控机电路板支撑架大型塑件的成型,选用了一种玻纤改性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用于塑件的注射成型。模具结构为三板模结构,分3次开模打开。为保证塑件模腔充填均衡性、饱满性而设计了两个点浇口用于模腔的浇注。针对塑件二级子特征较多,特别是异型螺柱深筋位较多的特点,设计了多个局部镶件用于这些局部特征的成型,在提高局部成型镶件强度的同时,降低了这些成型件的加工难度。针对模腔局部位置排气难点,设置了多个透气镶件以增强排气。设置了锁扣机构、定距拉杆机构用于模具的开模闭模控制;设计了弹料机构用于流道废料的可靠脱模、定位机构以确保塑件的成型精度和模具工作寿命;3个滑块机构用于塑件侧壁直壁及直壁上侧孔的成型与脱模。模具结构形式合理,成型件便于加工且实用可靠,能为同类模具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复合材料 玻纤改性 工控机电路板支架 三板模 成型件设计 模具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盐冻侵蚀下玻璃粉对混凝土孔隙结构影响分析
10
作者 宿辉 袁乐忠 +3 位作者 刘世伟 穆智勇 张晓 韩小庆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83,共4页
玻璃粉作为掺合料用于混凝土的改良已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然而关于复合盐溶液冻融循环下玻璃粉混凝土的孔隙结构特征尚未形成一致认识。针对不同玻璃粉掺量下的混凝土试样,开展室内复合盐溶液冻融循环试验和CT扫描试验,分析了不同玻璃... 玻璃粉作为掺合料用于混凝土的改良已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然而关于复合盐溶液冻融循环下玻璃粉混凝土的孔隙结构特征尚未形成一致认识。针对不同玻璃粉掺量下的混凝土试样,开展室内复合盐溶液冻融循环试验和CT扫描试验,分析了不同玻璃粉掺量下混凝土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分布变化规律,进一步揭示复合盐冻侵蚀下玻璃粉对混凝土细观损伤特征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玻璃粉掺量增加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因复合盐冻侵蚀导致的混凝土孔隙结构分布波动变化;10%掺量的玻璃粉对混凝土受复合盐冻损伤影响抑制效果相对更好。相关研究成果可为盐冻环境下混凝土结构冻融侵蚀损伤防治及玻璃粉固废材料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盐冻侵蚀 玻璃粉混凝土 CT扫描试验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预处理对亚麻籽胶-大豆分离蛋白复合凝胶凝胶特性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杜童申 刘悦 +4 位作者 马骏骅 王馨怡 沈存宽 杨华 颜金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83-90,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超声功率和时间预处理对TG酶交联的亚麻籽胶-大豆分离蛋白复合凝胶凝胶特性和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质构仪、激光粒度仪、圆二色光谱、内源荧光光谱、扫描电镜等技术,研究在不同超声条件下复合凝胶质构特性、蛋白质分子构... 目的:探究不同超声功率和时间预处理对TG酶交联的亚麻籽胶-大豆分离蛋白复合凝胶凝胶特性和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质构仪、激光粒度仪、圆二色光谱、内源荧光光谱、扫描电镜等技术,研究在不同超声条件下复合凝胶质构特性、蛋白质分子构象及微观网络结构的变化。结果:50%功率超声预处理10 min可以显著提升复合凝胶的硬度、胶粘性、咀嚼性、内聚性以及持水性,降低其粘附性;经过50%功率超声预处理10 min后的复合凝胶蛋白质的α-螺旋、β-转角含量降低,β-折叠、无规则卷曲含量增加,且荧光强度升高,有利于凝胶功能特性的改善;复合凝胶的微观结构由无序变得有序,网络密度增大,孔径变小,孔壁增厚;而增大超声功率到80%后,其凝胶特性仅小幅波动,并且微观结构被破坏。结论:50%功率超声预处理10 min可以显著改善TG酶交联的亚麻籽胶-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的凝胶性能及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凝胶 亚麻籽胶 超声预处理 质构特性 蛋白结构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环取代基对酞菁在不同基质中光谱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秦静 王可栋 +2 位作者 胡雪芳 陈肖媛 刘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53-2958,共6页
将不同周环取代基的金属酞菁均采用溶胶-凝胶(Sol-gel)工艺法掺入二氧化硅(SiO2)凝胶玻璃基质中,制备了金属酞菁掺杂的复合凝胶玻璃。系统研究了酞菁铅系列、酞菁铝系列和酞菁锌系列中不同周环取代基种类和位置对酞菁在N,N-二甲基酰胺(D... 将不同周环取代基的金属酞菁均采用溶胶-凝胶(Sol-gel)工艺法掺入二氧化硅(SiO2)凝胶玻璃基质中,制备了金属酞菁掺杂的复合凝胶玻璃。系统研究了酞菁铅系列、酞菁铝系列和酞菁锌系列中不同周环取代基种类和位置对酞菁在N,N-二甲基酰胺(DMF)溶液和二氧化硅凝胶玻璃基质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以检测不同周环取代基的种类和位置对酞菁在不同基质中的存在状态及其影响因素。首先研究了周环取代基种类的影响:在DMF溶液中,不同周环取代基-CP、-OAr、 t-Bu的引入,均可使大环π电子形成更大的共轭体系,使最大电子吸收波长产生红移;在复合凝胶玻璃中,掺杂金属酞菁以多聚物的形式存在,使其紫外-可见光谱中的特征吸收峰均变得弥散;研究了周环取代基位置的影响:对酞菁铝系列研究了周环取代基-OAr分别在α和β位时,α-AlTPOPcCl和β-AlTPOPcCl在DMF溶液和二氧化硅复合凝胶玻璃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在DMF溶液中,由于电子共轭效应,α位的取代基相比β位其特征峰有所红移;在复合凝胶玻璃中,α-AlTPOPcCl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其在DMF溶液中几乎相同,说明α-AlTPOPcCl在这两种基质中以单体形式存在,而β-AlTPOPcCl在复合凝胶体系中吸收光谱峰型弥散,说明该酞菁在复合体系中多以团聚体形式存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酞菁掺杂复合凝胶玻璃的光学性能奠定了基础,为非线性光限幅性能材料及器具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 复合凝胶玻璃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照明用复合荧光玻璃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13
作者 王桂录 孔玉强 +5 位作者 朱永刚 郑喜贵 卢彦钠 马跃龙 齐星宇 郝用兴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8-976,共9页
激光照明以其亮度高、体积小、照射距离远等优势而在汽车照明、军事侦察、投影显示等领域展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荧光玻璃的高显色指数与高光通量之间存在“博弈”关系。基于此,研究制备了一种由黄光荧光粉(YAG:Ce^(3+)和红光荧... 激光照明以其亮度高、体积小、照射距离远等优势而在汽车照明、军事侦察、投影显示等领域展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荧光玻璃的高显色指数与高光通量之间存在“博弈”关系。基于此,研究制备了一种由黄光荧光粉(YAG:Ce^(3+)和红光荧光粉(CASN:Eu^(2+))组合的复合荧光玻璃。制备的YAG:Ce^(3+)荧光玻璃的内量子效率高达90.50%(为原始荧光粉的95.4%),在150℃时,其发光强度为室温时的93.3%。将YAG:Ce^(3+)的质量百分比为10 wt.%的荧光玻璃与LD封装后,获得的最大光通量为3479.2 lm。7 wt.%CaAlSiN红光玻璃在7.8 W激光激发下的发光通量为413 lm。经优化复合荧光玻璃中黄粉/红粉比例,当10 wt.%YAG:Ce^(3+)与7 wt.%CASN:Eu^(2+)组合时,获得了最高的显色指数82.2,相关色温为4281 K,发光效率为171.2 lm·W^(-1),发光通量为2036.6 lm,实现了荧光玻璃基激光器件的高显色指数和高光通量的发光。因此,同质结构组合的荧光玻璃被视为一种有潜力的荧光转换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照明 显色指数 光通量 荧光玻璃 复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一体化设计的船用碳玻混杂复合材料帽型加筋板结构多尺度分析
14
作者 刘安宇 刘斌 +2 位作者 雷加静 秦恺 吴卫国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7-267,共11页
[目的]复合材料设计与结构设计一直处于分离的“双轨”状态,旨在提升船用复合材料结构的极限强度,提出复合材料与结构一体化设计方法。[方法]基于多尺度方法,建立细观材料与宏观结构的尺度关联,探究细观参数对宏观加筋板极限强度的影响... [目的]复合材料设计与结构设计一直处于分离的“双轨”状态,旨在提升船用复合材料结构的极限强度,提出复合材料与结构一体化设计方法。[方法]基于多尺度方法,建立细观材料与宏观结构的尺度关联,探究细观参数对宏观加筋板极限强度的影响以及碳玻层内混杂与层间混杂的力学性能差异,通过对比分析获得更优结构形式。[结果]采用建立的微-细-宏观力学模型,改善了复合材料细观参数,提高了宏观加筋板极限强度。通过调整TC33纱线间距和纱线截面积、WR纱线截面积、混杂方式,使得设计的复合材料帽型加筋结构具有更优的极限强度。[结论]通过多方案对比寻优,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可实现材料与结构一体化设计,为新一代舰船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设计 碳玻混杂复合材料 帽型加筋板 极限强度 一体化设计 多尺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玻璃微球/TPU复合泡沫的制备及微孔结构的研究
15
作者 梁议心 王心超 +3 位作者 刘佳佳 肖寒池 耿铁 Lih-Sheng Turng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3,共10页
目的探讨GB含量变化对中空玻璃微球/TPU复合材料相变行为、流变性能及热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微米尺寸填料GB对泡沫微孔形态、尺寸分布的影响。方法以中空玻璃微球和热塑性聚氨酯为原料,采用微孔注塑成型(MIM)发泡方式,制备GB/TPU复合... 目的探讨GB含量变化对中空玻璃微球/TPU复合材料相变行为、流变性能及热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微米尺寸填料GB对泡沫微孔形态、尺寸分布的影响。方法以中空玻璃微球和热塑性聚氨酯为原料,采用微孔注塑成型(MIM)发泡方式,制备GB/TPU复合泡沫材料。结果通过向TPU中引入微米玻璃球相改善发泡材料的微孔结构,在TPU中加入有机改性的GB,GB作为成核剂能显著提高TPU发泡材料的微孔结构。当GB质量分数为0.5%时,TPU熔体黏度得到提高,发泡性能得到改善,成功制备出具有复孔结构的GB/TPU复合泡沫。GB/TPU复合泡沫的密度被降低至0.51 g/cm^(3)。由于微米尺寸填料GB的平均直径为18μm,与TPU熔体形成较大的相界面,因此引起泡孔尺寸较大且泡孔开孔率较高的现象。结论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结果表明,在冷却阶段及第二次加热熔融阶段,GB对TPU软段相和硬段相的相变行为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在DSC第一次加热熔融阶段,GB引起了TPU熔融峰向低温区移动。旋转流变仪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剪切频率下,GB/TPU复合材料的复合黏度和储能模量明显高于TPU纯料的,且TPUGB0.5(含质量分数为0.5%的GB)的复合黏度和储能模量最大。TGA结果显示,热稳定性提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材料泡沫材料泡孔结构可知,泡孔分布和尺寸均匀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玻璃微球(GB) 热塑性聚氨酯(TPU) 泡孔 复合材料 微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T-CNT自感应复合纤网插层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间增韧-结构监测一体化响应
16
作者 钟之豪 刘帅 +1 位作者 王首浩 戴宏波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37,共9页
为了避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C)在服役过程中由于局部分层损伤造成灾难性整体失效,采用高孔隙率、薄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非织造纤网构筑PET-碳纳米管(CNT)自感应复合纤网插层,再将插层嵌入玻纤增强体层间一体成型,在改善G... 为了避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C)在服役过程中由于局部分层损伤造成灾难性整体失效,采用高孔隙率、薄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非织造纤网构筑PET-碳纳米管(CNT)自感应复合纤网插层,再将插层嵌入玻纤增强体层间一体成型,在改善GFRC层间性能的同时,对其结构健康状态进行原位、实时、在线的无损监测。结果表明:PET-CNT复合纤网改性GFRC的起始断裂韧性和扩展断裂韧性分别提高了86%和48%,有效提升了GFRC的I型层间断裂韧性。另外,在裂纹扩展阶段,PET-CNT复合纤网插层的电阻变化率增益因子高达270%,表现出了极高的层间裂纹监测敏感性。研究结果为提升GFRC力学性能并实现结构健康监测提供了一种集成结构增韧-监测功能一体化的新型非织造复合纤网插层,也为提升GFRC全寿命周期稳健性提供了一种结构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织造纤网 自感应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插层增韧 增韧-监测一体化响应 结构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Se_(2)量子点复合凝胶玻璃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
17
作者 郑婵 王迪 +2 位作者 黄丽 肖雪清 黄杏芳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4-256,共13页
由典型的二维层状材料衍生而来的量子点由于其独特的非线性光学(NLO)性能而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但绝大多数研究仍集中在液相基质中,不利于材料化和器件化。文中采用溶胶-凝胶法,将尺寸均一、分散均匀的SnSe_(2)量子点引入具有良好... 由典型的二维层状材料衍生而来的量子点由于其独特的非线性光学(NLO)性能而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但绝大多数研究仍集中在液相基质中,不利于材料化和器件化。文中采用溶胶-凝胶法,将尺寸均一、分散均匀的SnSe_(2)量子点引入具有良好理化性能和光学透明性的二氧化硅凝胶玻璃基质中。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拉曼(Raman)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所得SnSe_(2)量子点复合凝胶玻璃的形貌、组成、结构和线性光学性能系统表征。并采用开孔Z-扫描法对SnSe_(2)量子点复合凝胶玻璃在纳秒和皮秒激光脉冲下的非线性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激光脉宽皮秒转变为纳秒时,SnSe_(2)量子点复合凝胶玻璃出现了从饱和吸收(SA)和反饱和吸收(RSA)的转变。且与相对应的悬浮液相比,SnSe_(2)量子点引入凝胶玻璃基质中后,其在皮秒下的SA和纳秒下的RSA性能均有所提高。此外,采用泵浦-探测技术和瞬态吸收光谱研究了SnSe_(2)量子点复合凝胶玻璃的超快载流子动力学过程。计算得到的SnSe_(2)量子点复合凝胶玻璃的NLO参数和弛豫时间与已报道的低维材料相当,证明该材料在非线性光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复合凝胶玻璃 Z-扫描法 饱和吸收 反饱和吸收 超快载流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拖挂载荷下复合材料水下防护结构损伤分析
18
作者 石锦坤 郑仁杰 +3 位作者 刘晓彬 陈第一 屈衍 王召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3,共6页
通过对水下防护结构的材料开展海水劣化和材性试验,证明玻璃纤维和乙烯基酯树脂组成的复合材料在海水浸泡后仍具有很高的强度。根据海底管道终端的功能需求对水下防护罩展开结构设计和铺层设计。并基于Larc05损伤准则,借助ABAQUS对所设... 通过对水下防护结构的材料开展海水劣化和材性试验,证明玻璃纤维和乙烯基酯树脂组成的复合材料在海水浸泡后仍具有很高的强度。根据海底管道终端的功能需求对水下防护罩展开结构设计和铺层设计。并基于Larc05损伤准则,借助ABAQUS对所设计的水下防护罩展开拖挂载荷下的损伤分析和研究。分别对有无帽型加强筋的两种防护罩上的4个不同拖挂位置进行加载、计算和分析,发现结构最容易发生的是基体损伤。无帽型加强筋的防护罩在位置3和4相对位置1和2更容易出现损伤。有帽型加强筋的防护罩相对无帽型防护罩,在位置2处的承载力下降了29.6%,发生纤维断裂损伤,剩余位置处承载力都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防护结构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结构设计 Larc05准则 损伤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气环境对液态空心玻璃微球运动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漆小波 李波 +2 位作者 唐永建 张占文 师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3-547,共5页
研究了载气组份、温度、压力以及微球直径和壁厚对液态空心玻璃微球在炉内运动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用干凝胶法制备空心玻璃微球工艺的常用载气组份、温度和压力范围内,载气的组份、温度和压力对相同直径和壁厚的液态玻璃微球在炉内... 研究了载气组份、温度、压力以及微球直径和壁厚对液态空心玻璃微球在炉内运动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用干凝胶法制备空心玻璃微球工艺的常用载气组份、温度和压力范围内,载气的组份、温度和压力对相同直径和壁厚的液态玻璃微球在炉内运动速度的影响小于8. 3%,但载气组份和压力对液态玻璃微球运动雷诺数和韦伯数的影响很显著。玻璃微球的直径和壁厚是液态玻璃微球运动速度、雷诺数和韦伯数的重要影响因素。提高载气中的氦气含量或降低载气压力可以降低载气对液态玻璃微球的非球形化作用,提高载气温度可以降低其球形化的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玻璃微球 载气 惯性约束聚变 靶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玻纤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孙红玲 牛景新 +2 位作者 刘文涛 何素芹 朱诚身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84,99,共5页
在自制装置中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长玻纤(LGF)进行表面处理后,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尼龙66/长玻纤复合材料。采用微机全自动热膨胀系数测定仪记录了玻纤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曲线,分析了玻纤含量、温度对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影响... 在自制装置中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长玻纤(LGF)进行表面处理后,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尼龙66/长玻纤复合材料。采用微机全自动热膨胀系数测定仪记录了玻纤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曲线,分析了玻纤含量、温度对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玻纤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显著下降,最大降低了74.2%;随着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平衡,转折温度在37℃左右。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随玻纤含量的增加而大幅度提高,最大分别增加了173%、186%和283%。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玻纤嵌入尼龙66基体中,与尼龙66形成了良好的界面黏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6 玻纤 复合材料 热膨胀系数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