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Ln_2O_3:Eu(Ln=Gd,Y)荧光粉的燃烧法合成及其光致发光性质 被引量:52
1
作者 谢平波 张慰萍 +2 位作者 尹民 陶冶 夏上达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3-58,共6页
本文报道了用燃烧法制备的纳米(5~100nm)Gd2O3:Eu和Y2O3:Eu荧光粉,对它们的晶体结构和光致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Gd2O3:Eu和Y2O3:Eu的光致发光性质与常规的Gd2O3:Eu和Y2O3:Eu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别,纳米Gd2O3:Eu... 本文报道了用燃烧法制备的纳米(5~100nm)Gd2O3:Eu和Y2O3:Eu荧光粉,对它们的晶体结构和光致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Gd2O3:Eu和Y2O3:Eu的光致发光性质与常规的Gd2O3:Eu和Y2O3:Eu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别,纳米Gd2O3:Eu和Y2O3:Eu表现出很强的介观效应.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法 荧光粉 光致发光 纳米级 氧化铕 氧化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二酸溶胶-凝胶法合成亚微米级YAG:Ce,Gd黄色荧光粉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海鹰 张希艳 +2 位作者 王能利 米晓云 刘全生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4-97,106,共5页
以丙二酸为络合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亚微米级YAG:Ce,Gd黄色荧光粉。采用TG/DSC、XRD研究干凝胶热分解和YAG晶相形成的过程;通过荧光光谱分析了Gd3+的掺杂对荧光粉的发光强度的影响规律;通过SEM观察粉体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经120... 以丙二酸为络合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亚微米级YAG:Ce,Gd黄色荧光粉。采用TG/DSC、XRD研究干凝胶热分解和YAG晶相形成的过程;通过荧光光谱分析了Gd3+的掺杂对荧光粉的发光强度的影响规律;通过SEM观察粉体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经1200℃煅烧3h得到的荧光粉,粉体粒径为0.3~1μm,颗粒规则接近球形;随着Gd3+掺杂量的增加,荧光粉的发射光谱由525nm红移到55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二酸溶胶-凝胶法 YAG:Ce gd荧光粉 白光LED 红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热解法制备PDP用(Y,Gd)BO_3:Eu球形荧光粉 被引量:4
3
作者 胡国荣 曹雁冰 +2 位作者 邓新荣 彭忠东 李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1,84,共3页
为了得到无团聚的球形荧光粉颗粒以提高其物理和光学性能,以尿素为前驱体溶液中的添加剂,合成了等离子显示用(Y,Gd)BO3:Eu红色荧光粉。在喷雾热解过程中,通过前驱体溶液的性质来控制颗粒形貌,改善荧光粉的光学性能。获得的结果表明,前... 为了得到无团聚的球形荧光粉颗粒以提高其物理和光学性能,以尿素为前驱体溶液中的添加剂,合成了等离子显示用(Y,Gd)BO3:Eu红色荧光粉。在喷雾热解过程中,通过前驱体溶液的性质来控制颗粒形貌,改善荧光粉的光学性能。获得的结果表明,前驱体溶液中加入尿素成分,能够影响颗粒形成过程、改善颗粒表面状态,从而可以促使最终产物具有良好的形貌和优异的发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热解 (Y gd)BO3:Eu 荧光粉 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Gd)BO_3:Eu荧光粉的表面包覆与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学平 段桂花 +5 位作者 崔玉明 金为群 赵丽君 谢宜华 王晓君 杨桦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9-493,共5页
采用传统的高温反应方法合成出(Y,Gd)BO3∶Eu荧光粉颗粒.利用乳胶法对荧光粉颗粒表面包覆MgF2.对包覆过程中反应物种类与浓度、反应温度与时间进行研究,将NH4F直接滴定到MgCl2和荧光粉混合物中包覆最佳.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激发... 采用传统的高温反应方法合成出(Y,Gd)BO3∶Eu荧光粉颗粒.利用乳胶法对荧光粉颗粒表面包覆MgF2.对包覆过程中反应物种类与浓度、反应温度与时间进行研究,将NH4F直接滴定到MgCl2和荧光粉混合物中包覆最佳.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等研究了表面包覆的荧光粉颗粒的结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 gd)BO3:Eu 荧光粉 表面包覆 MGF2 激发光谱 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lF_4∶Ce,Gd磷光体的荧光特性及能量传递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根华 陈荣 张启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43-246,共4页
采用溶液反应和固相反应 ,分别合成了KAlF4 基质化合物及KAlF4 ∶Gd和KAlF4 ∶Ce ,Gd等磷光体 ,研究了它们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 ,KAlF4 ∶Gd无论在短波或长波紫外辐射激发下 ,均无任何吸收和发射。在KAlF4 ∶Ce,Gd中 ,Ce3 + 离子能有... 采用溶液反应和固相反应 ,分别合成了KAlF4 基质化合物及KAlF4 ∶Gd和KAlF4 ∶Ce ,Gd等磷光体 ,研究了它们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 ,KAlF4 ∶Gd无论在短波或长波紫外辐射激发下 ,均无任何吸收和发射。在KAlF4 ∶Ce,Gd中 ,Ce3 + 离子能有效地将能量传递给Gd3 + 离子 ,使Gd3 + 产生了特征锐发射 ,且发射强度很大。但当Ce3 + 浓度固定不变 ,改变Gd3 + 的浓度时 ,Gd3 + 的 6P1/ 2 → 8S7/ 2 发射强度随Gd3 + 浓度的增大反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IF4 荧光特性 氟化物磷光体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3+离子掺杂对(Y,Gd)AG∶Ce粉体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晓东 刘渊溢 +1 位作者 李雅楠 吉春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共4页
以高纯稀土氧化物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_(0.5)Gd_(0.5-x-0.005))Bi_xCe_(0.005)]3Al_5O_(12)高亮黄色荧光粉(x=0~0.01),并通过XRD、SEM、PL-PLE和FL等方法对该荧光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1 400℃下煅烧4h可得到纯石榴石相... 以高纯稀土氧化物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_(0.5)Gd_(0.5-x-0.005))Bi_xCe_(0.005)]3Al_5O_(12)高亮黄色荧光粉(x=0~0.01),并通过XRD、SEM、PL-PLE和FL等方法对该荧光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1 400℃下煅烧4h可得到纯石榴石相的(Y,Gd)AG。煅烧所得的[(Y_(0.5)Gd_(0.5-x-0.005))Bi_xCe_(0.005)]3Al_5O_(12)荧光粉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均一性。在469nm激发下于563nm附近呈现黄光发射,且Bi ^(3+)掺杂浓度为0.001mol时,样品的发射峰强度达到最大值,提高了近56%,归因于Bi^(3+)→Ce^(3+)能量传递和粉体结晶性能的改善。样品的荧光寿命随着Bi ^(3+)掺杂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 gd)AG 荧光粉体 Bi^3+掺杂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2CO_3-NaCl复合助熔剂对(Y,Gd)BO_3:Eu荧光粉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宏彬 郗英欣 +1 位作者 宋晓平 郑阿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6-649,共4页
在合成(Y,Gd)BO3:Eu的过程中,通过加入适量助熔剂制备出了颗粒小、颗粒形貌为球形、粒径分布较窄和分散性好无团聚的(Y,Gd)BO3:Eu荧光粉,探讨了在焙烧时添加复合助熔剂对荧光粉的最低烧成温度、粒径、颗粒形貌和相对亮度的影响,利用X射... 在合成(Y,Gd)BO3:Eu的过程中,通过加入适量助熔剂制备出了颗粒小、颗粒形貌为球形、粒径分布较窄和分散性好无团聚的(Y,Gd)BO3:Eu荧光粉,探讨了在焙烧时添加复合助熔剂对荧光粉的最低烧成温度、粒径、颗粒形貌和相对亮度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SEM)、粒度分析仪和辐射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复合助熔剂的添加,可降低高温固相反应温度,促进硼酸盐纯相的生成,在800℃即可得到纯的(Y,Gd)BO3:Eu相,比未添加助熔剂的反应温度降低了400℃,同时有利于(002)、(100)、(102)、(110)的生长;在(Y,Gd)BO3:Eu的烧结过程中,产生黏度较低的液相有利于球形颗粒的生长,易得到颗粒尺寸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结晶完整的荧光粉;助熔剂的添加可以使(Y,Gd)BO3:Eu的相对发光强度提高10%以上.用此方法合成的荧光粉具备了直接实际应用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熔剂 (Y gd)BO3:Eu 荧光粉 等离子平极显示 球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Gd)VO_4∶Eu^(3+)的紫外-真空紫外发光特性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斌 王育华 左银燕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13-816,共4页
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1-xGdxVO4∶Eu3+(0≤x≤1)系列单相样品并研究了其发光特性。在254nm激发下,观察到最大强度位于619nm的红色发射峰且其强度在Y/Gd=0.4/0.6时达到最大。在147nm激发下的发射峰与紫外下的一致,发射强度也是在Y/Gd=0.4/... 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1-xGdxVO4∶Eu3+(0≤x≤1)系列单相样品并研究了其发光特性。在254nm激发下,观察到最大强度位于619nm的红色发射峰且其强度在Y/Gd=0.4/0.6时达到最大。在147nm激发下的发射峰与紫外下的一致,发射强度也是在Y/Gd=0.4/0.6时达到最大,大约是商用(Y,Gd)BO3∶Eu3+荧光体的65%。619nm监控下的真空紫外激发光谱由峰值位于158nm,204nm,247nm以及300nm的系列激发带组成,归属于钒酸根的基质吸收以及Gd3+、Y3+和Eu3+的电荷迁移带吸收。相对(Y,Gd)BO3∶Eu3+中Eu3+占据中心对称格位,(Y,Gd)VO4∶Eu3+中Eu3+占据非中心对称格位,其真空紫外下光谱色纯度更好。色坐标分别为(0.632,0.355),(0.672,0.3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VUV (Y gd)VO4:Eu^3+ phosph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一球形PDP用荧光粉(Y,Gd)BO_3∶Eu的合成 被引量:7
9
作者 郑阿群 宋晓平 +1 位作者 郗英欣 刘宏彬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66,共6页
利用共沉淀法通过控制稀土离子浓度、沉淀温度等得到稀土氧化物前驱体沉淀,再将其和H3BO3 按化学计量比混合煅烧制备出了平均粒径在 0. 5~1. 0μm的球形、粒径分布较小和无团聚的 (Y,Gd)BO3∶Eu荧光粉,其性能在一些方面优于商用荧光粉... 利用共沉淀法通过控制稀土离子浓度、沉淀温度等得到稀土氧化物前驱体沉淀,再将其和H3BO3 按化学计量比混合煅烧制备出了平均粒径在 0. 5~1. 0μm的球形、粒径分布较小和无团聚的 (Y,Gd)BO3∶Eu荧光粉,其性能在一些方面优于商用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SEM、粒度分析仪和PL光谱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的煅烧温度对荧光粉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用本实验方法在 800 ℃煅烧即可得到纯相的(Y,Gd)BO3∶Eu。而传统固相合成纯相的(Y,Gd)BO3∶Eu反应温度高达 1 200℃。因本方法工艺较易控制,适于在工业生产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 gd)BO3:Eu 共沉淀 荧光粉 等离子显示屏 球形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Y,Gd)(V,P)O_4∶Eu^(3+)纳米红色荧光粉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其铮 何玲 孙卫民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4,共4页
使用溶胶凝胶法将Gd^(3+)和P^(5+)掺杂到纳米YVO4∶Eu^(3+)体系中,得到纳米红色荧光粉(Y,Gd)(V,P)O_4∶Eu^(3+).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测试表明,样品的结晶度较好,具有球形形貌并有较好的分散性,其颗粒尺寸约为40nm.通过对... 使用溶胶凝胶法将Gd^(3+)和P^(5+)掺杂到纳米YVO4∶Eu^(3+)体系中,得到纳米红色荧光粉(Y,Gd)(V,P)O_4∶Eu^(3+).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测试表明,样品的结晶度较好,具有球形形貌并有较好的分散性,其颗粒尺寸约为40nm.通过对系列样品激发光谱的对比研究发现,掺入Gd^(3+)和P^(5+)后,样品在真空紫外区域内基质吸收的强度明显增加,对应在发射光谱中Eu^(3+)在619nm处的红光发射强度也明显增强,其中Eu^(3+)的5 D0-7 F2红光发射强度相当于商用红粉KX-504的109.7%,并且其色坐标比商用粉更加接近标准红色值,说明其色纯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荧光粉 (Y gd)(V P)O4∶Eu3+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Ca0.7Sr0.18-0.15xMoO4:Eu^3+0.08:Gd^3+x水热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秀榕 张钦应 +2 位作者 刘铠铭 江程 郑文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201-9207,共7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以Gd^3+掺杂,Eu^3+为激活剂和谷氨酸(Glu)为辅助配位剂制备了荧光粉前驱体,并在800℃高温下焙烧得到了同一体系多种红色荧光粉:CaSrMoO4:Eu^3+:Gd^3+。采用X射线衍射谱(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和X射... 采用水热合成法以Gd^3+掺杂,Eu^3+为激活剂和谷氨酸(Glu)为辅助配位剂制备了荧光粉前驱体,并在800℃高温下焙烧得到了同一体系多种红色荧光粉:CaSrMoO4:Eu^3+:Gd^3+。采用X射线衍射谱(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多手段,并系统的分析了红色荧光粉的结构、形貌和组成,并且通过荧光光谱(PL)测试了样品的发光性能和荧光寿命,在此结果上进行了色坐标(CIE)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红色荧光粉的尺寸随着Gd^3+的引入实现与Eu^3+之间的能量交换,掺杂Gd^3+离子对晶质晶体结构影响不大,且晶体为四方正八面体晶系结构,粒度分布均匀且粒径较小,约在1.0~1.3μm之间。在395 nm的紫外光有效激发,与紫外光LED和芯片相匹配,其荧光寿命为460.67 ms。色坐标测试结果接近标准红色色坐标,并且符合我国彩电荧光粉的标准要求,接近美国NTSC标准值,有望商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荧光粉 gd^3+掺杂 水热合成法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熔剂硼酸对红色荧光粉(Y,Gd)BO_3:Eu^(3+)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王娟娟 袁曦明 +3 位作者 李予晋 尚淑娟 庞明 陈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5-8,共4页
以Y_2O_3、Gd_2O_3、Eu_2O_3和H_3BO_3为原料,草酸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PDP用红色荧光粉(Y,Gd)BO_3:Eu^(3+)。着重研究了H_3BO_3作助熔剂对荧光粉(Y,Gd)BO_3:Eu^(3+)结构、发光性能、平均粒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过量的H... 以Y_2O_3、Gd_2O_3、Eu_2O_3和H_3BO_3为原料,草酸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PDP用红色荧光粉(Y,Gd)BO_3:Eu^(3+)。着重研究了H_3BO_3作助熔剂对荧光粉(Y,Gd)BO_3:Eu^(3+)结构、发光性能、平均粒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过量的H_3BO_3作助熔剂有利于荧光粉的晶化,能提高荧光粉的相对发光强度,减小荧光粉的平均粒径,同时还能使颗粒变得均匀;H_3BO_3的最佳补偿量为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 gd)BO_3:Eu^3+荧光粉 H_3BO_3 助熔剂 结构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粉MPO4∶Eu3+,Bi3+/Tb3+(M=La,Gd,Y)的结构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金叶 王庆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5,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MPO4∶Eu3+,Bi3+(M=La,Gd,Y)及MPO4∶Tb3+(M=La,Gd,Y)荧光粉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仪对样品结构进行了表征。所合成的LaPO4和GdPO4属单斜晶系,而YPO4属体心立方晶系。用Diamond软件对结构进行分析并绘出了晶...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MPO4∶Eu3+,Bi3+(M=La,Gd,Y)及MPO4∶Tb3+(M=La,Gd,Y)荧光粉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仪对样品结构进行了表征。所合成的LaPO4和GdPO4属单斜晶系,而YPO4属体心立方晶系。用Diamond软件对结构进行分析并绘出了晶胞结构。对样品发光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MPO4(M=La,Gd,Y)均属于正磷酸盐,但由于晶格结构不同,其发光性质也不同。立方晶系的YPO4更有利于掺入其中的稀土离子的发光,Bi3+离子的引入能够明显改善样品的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磷酸盐 MPO4∶Eu3 Bi3+/Tb3+(M=La gd Y) 晶格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紫外光激发的颜色可调Sr_2SiO_4:Gd^(3+),Tb^(3+),Eu^(3+)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霍涌前 王婷 +2 位作者 汪英杰 张科 陈小利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8年第10期21-25,40,共6页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近紫外光激发的颜色可调Sr_2SiO_4:0.06Gd^(3+),0.06Tb^(3+)、Sr_2SiO_4:0.06Gd^(3+),0.06Eu^(3+)和Sr_2SiO_4:0.06Gd^(3+),0.03Tb^(3+),0.03Eu^(3+)荧光粉,利用XRD、SEM、荧光光谱以及色坐标分析研究了所制备荧光...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近紫外光激发的颜色可调Sr_2SiO_4:0.06Gd^(3+),0.06Tb^(3+)、Sr_2SiO_4:0.06Gd^(3+),0.06Eu^(3+)和Sr_2SiO_4:0.06Gd^(3+),0.03Tb^(3+),0.03Eu^(3+)荧光粉,利用XRD、SEM、荧光光谱以及色坐标分析研究了所制备荧光粉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XRD分析表明,Sr_2SiO_4:0.06Gd^(3+),0.06Tb^(3+)、Sr_2SiO_4:0.06Gd^(3+),0.06Eu^(3+)和Sr_2SiO_4:0.06Gd^(3+),0.03Tb^(3+),0.03Eu^(3+)荧光粉样品属单斜晶系。荧光光谱分析表明,Sr_2SiO_4:Gd^(3+),Tb^(3+),Eu^(3+)的激发光谱包括200~300nm的宽带吸收峰和Tb^(3+)、Eu^(3+)的系列吸收峰。在243nm、354nm紫外光激发下,Sr_2SiO_4:0.06Gd^(3+),0.06Tb^(3+)的发射光谱由Tb^(3+)的~5D_4→~7F6(490nm,蓝绿光)、~5D_4→~7F_5(548nm,绿光)和~5D_4→~7F4(588nm,黄光)跃迁发射峰组成。在243nm、364nm紫外光激发下,Sr_2SiO_4:0.06Gd^(3+),0.06Eu^(3+)的发射光谱由Eu^(3+)的~5D_0→~7F_1(591nm,橙光)、~5D_0→~7F2(614nm,红光)、~5D_0→~7F_3(652nm,红光)跃迁发射峰组成。在243nm、252nm、364nm紫外光激发下,Sr_2SiO_4:0.06Gd^(3+),0.03Tb^(3+),0.03Eu^(3+)的发射光谱由Tb^(3+)的~5D_4→~7F_6(490nm,蓝绿光)、~5D_4→~7F_5 (548nm,绿光)、~5D_4→~7F_4(588nm,黄光)和Eu^(3+)的~5D_0→~7F_1(591nm,橙光)、~5D_0→~7F_2(614nm,红光)、~5D_0→~7F_3(652nm,红光)跃迁发射峰组成。色坐标分析表明,Sr_2SiO_4:0.06Gd^(3+),0.03Tb^(3+),0.03Eu^(3+)是很好的近紫外光激发的三色发光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2SiO4:gd^3+ Tb^3+ Eu^3+ 发光材料 荧光粉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小颗粒红色荧光粉(Y,Gd)BO_3∶Eu^(3+)
15
作者 尹海斌 袁曦明 +3 位作者 王永钱 王娟娟 王峰 李永焱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5-109,共5页
为了满足彩色等离子体平板显示(PDP)用荧光粉的要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并结合超声波分散技术制备PDP用(Y,Gd)BO3∶Eu3+红色荧光粉。在稀土离子浓度、烧结温度等实验的基础上,得到分子式为(Y0.85Gd0.1)BO3∶Eu0.05、烧结温度为1000℃的最... 为了满足彩色等离子体平板显示(PDP)用荧光粉的要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并结合超声波分散技术制备PDP用(Y,Gd)BO3∶Eu3+红色荧光粉。在稀土离子浓度、烧结温度等实验的基础上,得到分子式为(Y0.85Gd0.1)BO3∶Eu0.05、烧结温度为1000℃的最佳实验方案。同时选择了不同的分散试剂并结合超声波分散技术对样品进行了后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当分散试剂为乙醇时,样品的相对发光强度最高;同时,采用后处理试剂并结合超声波分散技术对样品进行后处理大大降低了粉体的团聚现象并增强了粉体的分散性,提高了粉体的质量。与传统的固相法相比,此法不仅大大降低了合成温度,同时,粉体的质量比固相法合成的要好,粉体的亮度高(以国外红粉为参考),样品经后处理后,颗粒细小、均匀,粒径分布约为30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共沉淀法 (Y gd)BO3∶Eu^3+ 小颗粒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4(P_2O_7)_3:Ce,Gd,Tb磷光体的合成与光谱性质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信 洪广言 +2 位作者 王文韵 崔海宁 李有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5-31,共7页
本文首次采用溶液沉淀法合成了一系列La_4(P_2O_7)_3;Ce,Gd,Tb磷光体.经X射线分析表明,它们属于纯的La_4(P_2O_7)_3相。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相对亮度及Ce^(3+)的发光寿命,观察到在此基质中Ce^(3+)与Gd^(3+)的光谱重叠,... 本文首次采用溶液沉淀法合成了一系列La_4(P_2O_7)_3;Ce,Gd,Tb磷光体.经X射线分析表明,它们属于纯的La_4(P_2O_7)_3相。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相对亮度及Ce^(3+)的发光寿命,观察到在此基质中Ce^(3+)与Gd^(3+)的光谱重叠,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使(La_(0.64)Ce_(0.3)Gd_(0.06)_4(P_2O_7)_3的亮度比(La_(0.7)Ce_(0.3)_4(P_2O_7)3和(La_(0.94)Gd_(0.06)_4(P_2O_7)_3有少许增加.此外,Ce^(3+)能有效地敏化Tb^(3+)~9,从而大大增强Tb^(3+)的发射.然而,Gd^(3+)与Tb^(3+)共存时存在着竞争吸收和独自发射,使(La_(0.80)Gd_(0.06)Tb_(0.14)_4(P_2O_7)_3的亮度与单掺的(La_(0.86)Tb_(0.14)_4(P_2O_7)3相比有少许降低.相应地在Ce,Gd和Tb共掺时,由于Gd^(3+)的影响,使Tb^(3+)的发射减弱,从而总的发光相对亮度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光谱 磷光 发光粉 磷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上转换荧光粉的紫外光源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凤 陈璐 +5 位作者 刘峰 张亮亮 武华君 吴昊 王笑军 张家骅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1-135,共5页
提到荧光粉光转化(Phosphor-converted,PC)类型的光源,人们熟悉的是白光照明或近红外波段的光源,而对紫外波段PC光源的概念比较陌生。本文基于蓝光激发的上转换发光现象,提出了一个新型PC紫外光源的概念。首先选取Lu_(2)Pr_(0.01)Gd_(0.... 提到荧光粉光转化(Phosphor-converted,PC)类型的光源,人们熟悉的是白光照明或近红外波段的光源,而对紫外波段PC光源的概念比较陌生。本文基于蓝光激发的上转换发光现象,提出了一个新型PC紫外光源的概念。首先选取Lu_(2)Pr_(0.01)Gd_(0.99)Al_(2)Ga_(3)O_(12)上转换荧光粉为展示材料,该材料在450 nm激光辐照下发射位于313 nm的紫外线。随后,采用刮涂工艺将该荧光粉材料制备成荧光陶瓷薄膜。通过蓝光远程激发荧光粉层的方法对荧光薄膜的紫外发射进行了成像演示。目前来看,尽管这个PC设计的光转换效率并不高,但光谱和成像实验显示了其作为紫外光源的可行性。该设计可以为明亮环境下的紫外示踪或指示等应用提供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光转化 PC紫外光源 Pr^(3+)离子上转换 gd^(3+)发射 荧光陶瓷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