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3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Explicit Algorithm for Bi-Phasic Mixture Flow in MIM 被引量:2
1
作者 柳葆生 Barriere Th Gelin J.C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02年第2期152-160,共9页
Metal injection moulding (MIM) is a new technology to manufacture small intricate parts in large quantity. Numerical simul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ts development. To predict the specific segregation effect in... Metal injection moulding (MIM) is a new technology to manufacture small intricate parts in large quantity. Numerical simul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ts development. To predict the specific segregation effect in MIM injection, mixture theory is adopted to model the injection flow by a bi-phasic model. This model conducts to the solution of two-coupled Stokes equations. It is an extremely computational consuming solution in the scope of the traditional algorithms, which induce a serious challenge to cost-effectivity of the MIM simulation. Referred to some methods proposed by Lewis in mono-phasic simulation and the implicit algorithms in MIM simulation, a new explicit algorithm is proposed and realized to perform efficiently this type of bi-phasic flow. Numerically this algorithm is devised to perform the simulation in a fully uncoupled manner except for a global solution of the pressure field in each time step. The physical coupling is taken into account in a sequential pattern by fractional ste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injection moulding SIMULATION explicit algorithm bi-phasic 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gorithm for cavity flow in a new-born goaf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Jian Liu Qichao Zhou +2 位作者 Dong Wang Lijun Deng Ke G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51-361,共11页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and gas accumulation in a goaf require an accurate description of its gas flow state.However,the commonly used fluid dynamics in porous media is not su...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and gas accumulation in a goaf require an accurate description of its gas flow state.However,the commonly used fluid dynamics in porous media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new-born goaf with fracture cavity combination,multi-scale,and large blocks.In this study,we propose a cavity flow algorithm to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gas flow state in the new-born goaf.The genetic algorithm(GA)is used to randomly generate the binary matrix of a goaf caving shape.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as flow state calculated by th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and the measured data at the boundary or internal measuring points of the real goaf is taken as the GA fitness value,and the real goaf caving shape and the gas flow state are quickly addressed by GA.The experimental model of new-born goaf is established,and the laser Doppler anemometry(LDA)experiment is carried ou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Jaccard similarity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reconstructed caving shape and the real caving shape is 0.7473,the mean square error between the calculated wind speed and the LDA-measured value is 0.0244,and the R2 coefficient is 0.8986,which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vity flow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Laser Doppler anemometry New-born goaf Genetic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Parallel Algorithm in Power Flow Calculation:Dynamic Asynchronous Parallel Algorithm
3
作者 刘学军 钱清泉 刘军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00年第2期145-151,共7页
Based on the general methods in power flow calculation of power system and on conceptions and classifications of parallel algorithm, a new approach named Dynamic Asynchronous Parallel Algorithm that applies to the onl... Based on the general methods in power flow calculation of power system and on conceptions and classifications of parallel algorithm, a new approach named Dynamic Asynchronous Parallel Algorithm that applies to the online analysis and real-time dispatching and controlling of large-scale power network wa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Its performances of high speed and dynamic following have been verified on IEEE-14 bu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 flow calculation parallel algorithm M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ffic flow of 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 at lane drop on two-lane highway: An optimization-based control algorithm versus a heuristic rules-based algorithm
4
作者 刘华清 姜锐 +1 位作者 田钧方 朱凯旋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80-391,共12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raffic flow of 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 at lane drop on two-lane highway. We evaluate and compare performance of an optimization-based control algorithm(OCA) with that of a heuristic r...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raffic flow of 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 at lane drop on two-lane highway. We evaluate and compare performance of an optimization-based control algorithm(OCA) with that of a heuristic rules-based algorithm(HRA). In the OCA, the average speed of each vehicle is maximized. In the HRA, virtual vehicle and restriction of the command acceleration caused by the virtual vehicle are introduced. It is found that(i) capacity under the HRA(denoted as C_(H)) is smaller than capacity under the OCA;(ii) the travel delay is always smaller under the OCA, but driving is always much more comfortable under the HRA;(iii) when the inflow rate is smaller than C_(H), the HRA outperforms the OCA with respect to the fuel consumption and the monetary cost;(iv) when the inflow rate is larger than C_(H), the HRA initially performs better with respect to the fuel consumption and the monetary cost, but the OCA would become better after certain time.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and speed profile of traffic flow are presented, which explains the reason underlying the different performance. The study is expected to help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flow 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CAVs) lane drop optimization-based control algorithm Heuristic rules-based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稳态过程的混流泵启动性能优化
5
作者 李伟 杨毅 +2 位作者 李硕 刘明江 齐寒东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52,共8页
在ANSYS Workbench的基础上结合OptiSLang优化设计软件,对混流泵启动过程进行优化.利用准稳态理论和全流域模型计算数据,建立了混流泵准稳态启动过程的水力性能响应面替代模型.通过NSGA遗传算法优化内部流动状态,降低启动过程中的涡致... 在ANSYS Workbench的基础上结合OptiSLang优化设计软件,对混流泵启动过程进行优化.利用准稳态理论和全流域模型计算数据,建立了混流泵准稳态启动过程的水力性能响应面替代模型.通过NSGA遗传算法优化内部流动状态,降低启动过程中的涡致能量损失,从而提升混流泵的水力性能.将原始混流泵与优化后混流泵的外特性、叶片压力分布进行对比,并分析混流泵内部涡结构,验证了所提出的准稳态启动过程水力性能优化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叶片进口安放角α1,α4,α5,叶片出口安放角β1,β2,β3,β4,β5,叶片包角φ和叶片厚度系数θ对混流泵加权平均扬程和加权平均效率的影响程度较大;对比不同启动时刻下混流泵的叶片压力分布,发现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混流泵启动中后期的瞬态扬程和启动中期的水力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泵 启动过程 响应面模型 NSGA遗传算法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SA-BPNN的煤层气直井井底流压预测研究
6
作者 余洋 董银涛 +3 位作者 李云波 包宇 张立侠 孙浩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0-256,共7页
煤层气资源广泛应用直井开发,采用控压控水的排采制度,井底流压是排采方案设计与设备选型的重要参数,因此,煤层气直井井底流压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便捷、准确地预测煤层气直井井底流压,指导煤层气井的控压排采,引入机器学习领域中... 煤层气资源广泛应用直井开发,采用控压控水的排采制度,井底流压是排采方案设计与设备选型的重要参数,因此,煤层气直井井底流压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便捷、准确地预测煤层气直井井底流压,指导煤层气井的控压排采,引入机器学习领域中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模型,同时对麻雀搜索算法(SSA)进行改进,耦合构建基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反向传播神经网络(SSA-BPNN)的煤层气直井井底流压预测模型。选取了生产现场常规测量的5个影响井底流压的参数作为井底流压预测模型的输入参数,相对应的井底流压数值作为井底流压预测模型的输出参数。将600组实测数据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与测试集,完成了煤层气直井井底流压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校验工作。BPNN模型与改进SSA-BPNN模型的验证集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3.10%与0.53%,可以看出利用改进SSA与BPNN的耦合建模,能够解决BPNN易陷于局部最优的问题,提高了煤层气直井井底流压的预测精度。同时将改进SSA-BPNN模型与遗传算法-支持向量回归机(GA-SVR)模型和物理模型解析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3种不同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1.318%、4.971%、18.156%,改进SSA-BPNN模型的误差最低,且在井底流压较低时,改进SSA-BPNN模型的预测精度显著提高,展现出较高的准确性与良好的适用性。改进SSA-BPNN模型仅需5个输入参数,减少了输入与计算参数的复杂度,且无须考虑井筒内流体分布情况,可覆盖排采各阶段,在不同压力区间都有较高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麻雀搜索算法 神经网络 井底流压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o算法的CEP最优潮流调度模型研究
7
作者 赵化时 周华锋 +3 位作者 李文朝 何宇斌 阮光宗 崔旭东 《电子器件》 2025年第1期200-205,共6页
为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落地,云边融合智能调度运行平台(CEP)应运而生。同时,为了满足负荷需求和运行限制,实现智能调度具有迫切的必要性。基于Rao(Cramér-Rao Lower Bound)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潮流调度模型。首先,考虑新型并网主体... 为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落地,云边融合智能调度运行平台(CEP)应运而生。同时,为了满足负荷需求和运行限制,实现智能调度具有迫切的必要性。基于Rao(Cramér-Rao Lower Bound)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潮流调度模型。首先,考虑新型并网主体的特性,根据约束条件与目标函数构建出潮流调度模型。其次,构建并介绍了云端系统平台,其具备数据存储、计算能力和分布式计算资源,为优化算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基础,同时,将Rao算法应用于潮流计算之中,根据最优解与最劣解之间的交互关系设计出相应程序。最后,在IEEE 30节点系统上进行了建模,同时将所提出的算法输入CEP调度平台进行试验,将结果与现有的优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策略具有很好的收敛特性,与目标函数的适应度最强,其能够在保持高精度的同时避免过早陷入局部最优解。因此所提出的模型和方法能为CEP平台的构建提供稳定高效的调度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边融合智能调度运行平台 Rao算法 电网调度 潮流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与AGV联合利用再生能源的混合流水车间调度问题
8
作者 朱光宇 贾唯鸿 李德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8-379,共12页
中国的制造业正经历着数字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为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设备利用率,针对考虑可再生能源的混合流水车间,建立机器与自动导引车(AGV)联合利用再生能源的混合流水车间调度问题(HFSP-MA-RE)数学模型。为求解该模型,提出基于提前... 中国的制造业正经历着数字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为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设备利用率,针对考虑可再生能源的混合流水车间,建立机器与自动导引车(AGV)联合利用再生能源的混合流水车间调度问题(HFSP-MA-RE)数学模型。为求解该模型,提出基于提前调度的机器与AGV联合调度策略、能源分配策略,在考虑AGV路径优化和充电约束的情况下,实现对最大完工时间、碳排放量、总能耗和AGV利用率4个目标的优化。采用基于正向灰靶模型的多目标最佳觅食算法(PPGT_OFA)求解该问题。通过24个测试实例及1个工程应用,将所提算法与5个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实验,验证了HFSP-MA-RE模型及PPGT_OFA算法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流水车间调度 可再生能源 多目标优化 A~*算法 联合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百分比套筒调节阀开孔布局优化设计方法
9
作者 王懿 王勇 +1 位作者 李燕彬 曹艳玲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58,共7页
针对目前我国套筒调节阀设计中存在的需要依靠经验、设计周期较长且设计精度较低等问题,基于流量方程、流量特性方程及开孔几何形状方程,推导满足等百分比流量特性的调节阀套筒开孔布局数学模型,随后选用遗传算法进行模型求解。以某一... 针对目前我国套筒调节阀设计中存在的需要依靠经验、设计周期较长且设计精度较低等问题,基于流量方程、流量特性方程及开孔几何形状方程,推导满足等百分比流量特性的调节阀套筒开孔布局数学模型,随后选用遗传算法进行模型求解。以某一水下采油树用等百分比套筒调节阀为例,采用建立的设计方法完成了其套筒开孔布局设计。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调节阀过流面积和满足等百分比要求的理想调节阀过流面积之间的误差不超过4.63%;采用Fluent仿真软件建立调节阀数值模型,对不同开度下套筒阀流体域模型进行仿真,其相对出口流量和相对过流面积的最大相对误差为3.45%。研究成果可为等百分比节流套筒的设计提供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筒调节阀 等百分比流量特性 遗传算法 数值仿真 开孔布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网络双服务器架构的碱回收智能控制系统及优化方法
10
作者 汤伟 郑晓虎 +3 位作者 王孟效 王其林 周国庆 高启帆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5,86,共11页
目前,大部分制浆造纸厂的减排脱碳效果不佳,信息化水平较低。本研究以碱回收工段为例,提出了基于双网络双服务器架构的碱回收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双环以太网双冗余服务器架构,下位机选用西门子S7-400系列PLC控制器,CPU和I/O模块等... 目前,大部分制浆造纸厂的减排脱碳效果不佳,信息化水平较低。本研究以碱回收工段为例,提出了基于双网络双服务器架构的碱回收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双环以太网双冗余服务器架构,下位机选用西门子S7-400系列PLC控制器,CPU和I/O模块等硬件均采用冗余设计,对碱回收蒸发、燃烧和苛化工段进行稳定可靠的分散控制;上位机配备Web服务器、企业办公互联网和远程服务通道,不仅可以增强系统内部的信息共享能力,还可实现对系统的远程诊断与维护;最后,采用高级控制算法对各工段的重要参数进行优化控制。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可有效提升黑液的处理效率,还可以减少生产过程的能量损失,并为碱回收工段智能化和信息化转型升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回收工艺流程 双网络双服务器架构 高级控制算法 软测量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节能的铁路货物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研究
11
作者 宋瑞 吴思瑶 +1 位作者 赵子琪 何维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8,107,共9页
为了降低铁路运行能耗,通过仿真分析不同开行方案对运行能耗产生的影响,对车流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和优化,使得总能耗最小。据此,以车流组织时间消耗、铁路运输成本和铁路列车运行能耗最小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并针对模型特点,设计了基... 为了降低铁路运行能耗,通过仿真分析不同开行方案对运行能耗产生的影响,对车流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和优化,使得总能耗最小。据此,以车流组织时间消耗、铁路运输成本和铁路列车运行能耗最小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并针对模型特点,设计了基于优势基因结构的微进化算法(MEA),并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考虑节能的铁路货物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能够在有效降低列车运行能耗、减少车流组织时间消耗的同时降低总费用,具有更优的综合效益,所提算法相比于传统遗传算法(GA)也具有更好的求解质量和求解效率,研究结果能够为铁路绿色运营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节能 运行能耗 开行方案 车流组织 微进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信任环境下的多层次身份认证数据流安全检测算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顾健华 冯建华 +1 位作者 高泽芳 文成江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89,共5页
身份认证数据流中的敏感信息可能在传输过程中被攻击者截获,并用于恶意目的,导致隐私泄露、身份盗用等风险,为确保网络安全性,提高主体身份认证安全性,提出零信任环境下的多层次身份认证数据流安全检测算法。采用改进的文档指纹检测算... 身份认证数据流中的敏感信息可能在传输过程中被攻击者截获,并用于恶意目的,导致隐私泄露、身份盗用等风险,为确保网络安全性,提高主体身份认证安全性,提出零信任环境下的多层次身份认证数据流安全检测算法。采用改进的文档指纹检测算法实现多层次身份认证过程中主体和客体交互数据流安全监测。通过Rabin-Karp算法实现身份认证数据文档的分块,采用Winnow算法划分身份认证数据分块文档边界后,得到身份认证数据文档指纹,将其与指纹库中的指纹进行匹配对比,识别出多层次身份认证数据流中的异常数据,实现多层次身份认证数据流安全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身份认证数据流安全检测能力,有效地降低了网络威胁频率,提升了网络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信任 多层次身份认证 数据流安全检测 文档指纹检测算法 Rabin-Karp算法 WINNOW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活动下城轨车站客流协同控制及优化
13
作者 左忠义 杨欣然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9-14,38,共7页
大型活动散场时段的短时大客流需求具有空间分布失衡性,易造成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出现乘客聚集现象,不仅影响乘客乘车的舒适度,还存在安全事故隐患。为解决该问题,将乘客进站与列车运行时间离散化,以乘客最佳进站人数与列车运行长短交路... 大型活动散场时段的短时大客流需求具有空间分布失衡性,易造成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出现乘客聚集现象,不仅影响乘客乘车的舒适度,还存在安全事故隐患。为解决该问题,将乘客进站与列车运行时间离散化,以乘客最佳进站人数与列车运行长短交路作为决策变量,基于客流演化与列车运行的动态关系,建立以乘客总等待时间和列车运行时间最小化为目标的多站联合限流与长短交路开行方案协同优化模型,并运用蜂群优化算法进行模型求解。以某轨道交通线路为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常规运营策略相比,协同优化策略下运营成本减少了5.3%,乘客等待时间减少了19.2%,实现了对大型活动背景下车站短时大客流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多目标规划 蜂群算法 客流协同控制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混合算法求解Flow shop调度问题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震浩 顾幸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4-238,共5页
研究了流程工业中的Flowshop调度问题,针对免疫算法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结合分枝定界方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算法和分枝定界方法的混合调度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有效解决调度问题,而且提高了搜索效率。
关键词 flow SHOP 免疫算法 分枝定界 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整时间可分离的无等待Flow Shop调度问题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传立 张庆灵 唐恒永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13-815,共3页
研究了 3台机器调整时间可分离的无等待FlowShop调度问题 ,目标函数为极小化加权完工时间和·基于对问题的分析 ,给出了目标函数的一般表示·对某些特殊情况 ,给出了问题存在多项式最优算法的充分条件·在此条件下 ,将单机... 研究了 3台机器调整时间可分离的无等待FlowShop调度问题 ,目标函数为极小化加权完工时间和·基于对问题的分析 ,给出了目标函数的一般表示·对某些特殊情况 ,给出了问题存在多项式最优算法的充分条件·在此条件下 ,将单机调度问题的WSPT规则应用到无等待FlowShop调度问题 ,得到了求解无等待FlowShop问题最优调度的分派规则·通过反例指出了文献中的某些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度问题 无等待flow SHOP 调整时间 最优算法 目标函数 分派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寄生遗传算法求解Flow Shop及两阶段配送的集成调度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谷金蔚 顾满占 顾幸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5-243,共9页
针对Flow Shop及两阶段配送的集成调度问题,考虑各种约束条件,以交货时间最短为目标构建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该模型中,第1阶段配送是工件原材料从仓库由吊车搬运到生产车间的加工机器上,第2阶段配送是工件完工后由一辆卡车运送至顾客。... 针对Flow Shop及两阶段配送的集成调度问题,考虑各种约束条件,以交货时间最短为目标构建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该模型中,第1阶段配送是工件原材料从仓库由吊车搬运到生产车间的加工机器上,第2阶段配送是工件完工后由一辆卡车运送至顾客。根据该集成调度问题特点,提出了基于量子理论和寄生理论的量子寄生遗传算法(Quantum Bio-parasitic Genetic Algorithm,QBGA)。该算法设计了能够同时带有工件的运输批次和生产排序信息的编码,该编码保证了每个个体都是充分协调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的可行解,同时构建了两个种群——宿主群和寄生群,执行寄生机制与反寄生机制从而增加基因多样性和加快算法收敛速度,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QBGA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水作业生产 两阶段配送 量子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整时间可分离的Flow Shop调度问题F3|s|C_(max)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传立 张庆灵 唐恒永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0-302,共3页
研究了三台机器调整时间可分离的FlowShop调度问题 ,目标函数为极小化最大完工时间·证明了最优调度可能不是排列调度 ,但是工件在前两台机器上具有相同加工顺序的调度中至少存在最优调度·在排列调度范围内 ,对于工件在第二台... 研究了三台机器调整时间可分离的FlowShop调度问题 ,目标函数为极小化最大完工时间·证明了最优调度可能不是排列调度 ,但是工件在前两台机器上具有相同加工顺序的调度中至少存在最优调度·在排列调度范围内 ,对于工件在第二台机器上的调整时间与加工时间之和的最大值不超过工件在第一台或第三台机器上的调整时间与加工时间之和的最小值的情况 ,给出了求解最优调度分派规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度 流水作业 调整时间 最优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BA-SVR混合模型的斜式轴流泵变角性能预测
18
作者 郑海生 周佩剑 +3 位作者 肖刚 牟介刚 项春 钱亨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197,共8页
针对斜式轴流泵不同叶片角度下性能曲线获取难、耗费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混合蝙蝠算法-支持向量回归模型(HBA-SVR)斜式轴流泵性能预测方法。在标准蝙蝠算法中加入方向加速策略和变异策略优化支持向量回归,利用斜30°轴流泵运行... 针对斜式轴流泵不同叶片角度下性能曲线获取难、耗费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混合蝙蝠算法-支持向量回归模型(HBA-SVR)斜式轴流泵性能预测方法。在标准蝙蝠算法中加入方向加速策略和变异策略优化支持向量回归,利用斜30°轴流泵运行数据训练模型,并应用于斜式轴流泵变角性能预测。扬程、效率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49%、0.41%,收敛时间分别为15.47 s、18.78 s,相较于标准蝙蝠优化支持向量回归预测结果,收敛时间分别减少了122.11%、103.62%。对比PSO、GA、BA优化SVR,扬程预测误差分别降低了29.53%,70.46%,131.54%,效率预测误差分别降低了7.31%,9.75%,19.51%。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能快速、有效预测斜式轴流泵变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计量 斜式轴流泵 支持向量回归 蝙蝠算法 叶片安放角 变角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交货期Flow Shop调度文化进化算法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何洋林 叶春明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9-102,共4页
基于文化算法及文化进化思想设计了的文化进化算法,通过上层文化空间的经验知识指导下层个体进化搜索的方向及步长,通过模拟人类社会文化进化的机制实现文化空间的进化与更新,最后将算法应用到模糊Flow Shop问题的求解,用Matlab编程仿... 基于文化算法及文化进化思想设计了的文化进化算法,通过上层文化空间的经验知识指导下层个体进化搜索的方向及步长,通过模拟人类社会文化进化的机制实现文化空间的进化与更新,最后将算法应用到模糊Flow Shop问题的求解,用Matlab编程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此算法解决生产调度优化问题是可行的,而且其搜索性能优于简单遗传算法及模拟退火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交货期 文化进化 文化进化算法 flow Shop调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散斑背景纹影的高焓等离子体流场测量
20
作者 石伟龙 张子俊 +1 位作者 李晓辉 甘才俊 《实验流体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2,共8页
高频感应等离子体风洞是一种重要的高焓流场模拟设备,因其存在高焓、极低密度和强自发光等极端流场条件,传统流场显示和测量方法无法得到有效流场结构。本文针对高频感应等离子体风洞的流场特性,研究了基于激光散斑的背景纹影技术。激... 高频感应等离子体风洞是一种重要的高焓流场模拟设备,因其存在高焓、极低密度和强自发光等极端流场条件,传统流场显示和测量方法无法得到有效流场结构。本文针对高频感应等离子体风洞的流场特性,研究了基于激光散斑的背景纹影技术。激光散斑背景相比于传统打印/喷涂散斑背景,其散斑成像质量与相机焦距无关,且具有高亮度、短脉冲时间和单色性等优点,系统灵敏度和抗杂光干扰能力显著提高。本文采用光流算法计算背景散斑位移,提高了低密度流场微小位移的计算精度;在高频感应风洞测量获得了球头模型脱体激波结构,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试验得到的激波形状和位置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背景纹影技术在极端流场条件中的测量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焓流场 等离子体 背景纹影 激光散斑 光流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