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樟子松人工林自然更新过程中断的机制及可能调控途径 被引量:2
1
作者 党宏忠 陈帅 +4 位作者 钟鹏 韩辉 张日升 张学利 石长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8-167,共10页
樟子松是中国北方生态防护林的重要树种,其天然林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坡和呼伦贝尔沙地一带,而引种营建的人工林则已遍布中国北方,成为“三北”工程建设的主要常绿乔木树种。樟子松天然林自然更新良好,但大部分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自然更... 樟子松是中国北方生态防护林的重要树种,其天然林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坡和呼伦贝尔沙地一带,而引种营建的人工林则已遍布中国北方,成为“三北”工程建设的主要常绿乔木树种。樟子松天然林自然更新良好,但大部分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自然更新不良或失败,全球气候持续变化更加剧了其自然更新的不确定性,成为威胁三北工程行稳致远的重大隐患。本文梳理了有关樟子松及其原种欧洲赤松自然更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了母树特征、生境特征和干扰等关键因子影响自然更新过程的效应与原理。基于与天然林更新过程的比较,划分了樟子松人工林自然更新的5个关键阶段,并明确了各阶段受非生物和生物类因子联合影响的机制。最后,针对改变林地的地下、地表和地上环境条件,分别提出了破土整地、地表火烧、伞护庇荫人工促进更新措施建议,对于推进“三北”工程区樟子松固沙林的世代更新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林 自然更新 干旱 人工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伐方式及整地对半干旱地区油松天然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明国 赵伟浩 +4 位作者 殷有 孟庆洲 鹿天阁 卢国珍 李从心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317,共5页
采用固定标准地观测方法,对朝阳半干旱地区油松天然更新人工促进措施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半干旱地区油松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结果表明:间伐、带状采伐、带状采伐栽植山杏和整地措施可有效促进天然更新。对于31a生油松人工林... 采用固定标准地观测方法,对朝阳半干旱地区油松天然更新人工促进措施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半干旱地区油松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结果表明:间伐、带状采伐、带状采伐栽植山杏和整地措施可有效促进天然更新。对于31a生油松人工林,保留株数为225~375株.hm-2的间伐强度更新效果较好,更新幼树株数为2630~3480株·hm-2,更新频率为78%~83%;带状采伐宽度以8~12m为宜,更新幼树株数为2604~4375株·hm-2,更新频率为67%~91%;通过带状采伐栽植阔叶树山杏,可逐渐把现有油松人工纯林向复层异龄混交林方向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促进措施 天然更新 油松 半干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隙更新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董伯骞 黄选瑞 +1 位作者 徐学华 张玉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共8页
通过对冀北山地退化华北落叶松人工林52个林隙的调查,研究了林分的林隙特征和实施封禁后林隙开敞度对林下更新的影响。研究区域林隙分布广泛,且大多数林隙的开敞度较小。封禁3年后,天然更新密度显著提高,树种多样性增加;但更新密度仍然... 通过对冀北山地退化华北落叶松人工林52个林隙的调查,研究了林分的林隙特征和实施封禁后林隙开敞度对林下更新的影响。研究区域林隙分布广泛,且大多数林隙的开敞度较小。封禁3年后,天然更新密度显著提高,树种多样性增加;但更新密度仍然很低,更新群落主要由华北落叶松和山杨组成。总体上,封禁后林隙内更新密度高于林冠下,在开敞度为0.5~0.6的林隙内更新密度最大,华北落叶松和山杨分别在开敞度0.4~0.5和0.7~0.8的林隙内生长状况最好。人工栽植的油松和樟子松分别在开敞度0.4~0.6的林隙中央和开敞度0.6~0.8的林隙边缘生长最好。随时间延长林隙和林隙内位置对人工更新高生长的存进作用趋于明显。单纯封禁促进了天然更新,但作用有限,因此人工更新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退化 近自然经营 封禁 林隙特征 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三明不同更新方式的米槠林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宋晓英 牛树奎 +2 位作者 彭彪 李延群 黄云鹏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2期89-94,共6页
为了解采伐迹地米槠林群落的演替恢复过程,通过野外标准地群落调查和重要值计算,分析了福建三明不同更新方式的米槠林群落结构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3个标准地共调查到乔木有天然更新13科16属20种;人促更新5科6属6种;人工造林1科1属1种... 为了解采伐迹地米槠林群落的演替恢复过程,通过野外标准地群落调查和重要值计算,分析了福建三明不同更新方式的米槠林群落结构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3个标准地共调查到乔木有天然更新13科16属20种;人促更新5科6属6种;人工造林1科1属1种。2)不同更新方式的米槠林落群中米槠种群径级分布呈天然更新:低径级的个体占的比重较大,随径级增大,立木株减少;人促更新:低径级个体占的比重极小,而中、高径级个体占的比重极大;人工造林:呈正态分布。3)不同更新方式的米槠林群落中米槠种群的垂直结构呈天然更新:自上而下的递增趋势;人促更新趋于正态分布;人工造林服从正态分布。3种更新方式的米槠林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为天然更新>人促更新>人工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更新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人工更新 米槠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地理条件与气候因素对沙地樟子松种群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森哲 赵向苗 高润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8-111,共14页
【目的】为解决内蒙古自治区沙地樟子松引种退化问题,由原产地向引种地按地理纬度调查林分特征、更新状况,对内蒙不同地区樟子松的果实和种子进行形态和质量调查并对种子进行发芽实验,根据樟子松更新状况和发芽水平和气候影响因子的相... 【目的】为解决内蒙古自治区沙地樟子松引种退化问题,由原产地向引种地按地理纬度调查林分特征、更新状况,对内蒙不同地区樟子松的果实和种子进行形态和质量调查并对种子进行发芽实验,根据樟子松更新状况和发芽水平和气候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找出调控樟子松群落天然更新的主要影响因子。【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地区樟子松果实的形态(果实长和底宽)、果实质量、种子质量以及发芽率等指标,评估区域球果质量和种子繁殖更新能力;通过分析幼苗、幼树天然更新状况,调查林分密度、灌木草木盖度、郁闭度、海拔等生境地理因子和气温、水分、湿度等气候因子,以ArcGIS平台进行内蒙古自治区沙地樟子松更新区划,使用SPSS 20.0软件相关性分析对樟子松天然繁殖更新影响因子筛选开展研究。【结果】1)沙地樟子松种子发芽率自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阿尔山沙地樟子松种子发芽率最高为95%,小霍络林场种子发芽率最低为80%。2)按照更新适宜性调查分析情况,在内蒙地区划分出4种沙地樟子松繁殖更新区域:可以天然繁殖更新区、可以人工促进天然繁殖更新区、可以引种但不能更新区、不可以引种区。3)影响天然繁重更新的主导气象因子为:4月份平均气温、1月份降水、1月和4月蒸发量、1—4月份积雪日数和1—2月份相对湿度。4)适宜林分因素为:密度(600~800株·hm^(-2))、郁闭度(0.2~0.6)和海拔(700~1500 m)影响更新。【结论】通过影响因子分析表明,幼苗易受到寒风或者生理干旱的影响,可在上冻前或者来年3—4月份进行适当浇水措施以增强樟子松幼苗的抗性,在一些密度、郁闭度较大地区进行整体疏伐降低密度,在草本盖度较大地区进行适当翻土除草,同时人为制造一些沙坑等微环境保水保湿,保证沙地樟子松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樟子松 天然繁殖更新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更新区划 主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藤天然更新影响因子及人工促进更新研究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雁冰 陈本学 +1 位作者 刘广路 范少辉 《世界竹藤通讯》 2018年第4期53-57,共5页
棕榈藤种类丰富,全球有13属约600多种,是热带森林重要的伴生物种。长期以来,由于热带森林被大量砍伐,野生棕榈藤生境遭到破坏,棕榈藤种群急剧减少,天然更新不良。人工培育的藤茎有限,藤材利用仍以原藤为主。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高效培育... 棕榈藤种类丰富,全球有13属约600多种,是热带森林重要的伴生物种。长期以来,由于热带森林被大量砍伐,野生棕榈藤生境遭到破坏,棕榈藤种群急剧减少,天然更新不良。人工培育的藤茎有限,藤材利用仍以原藤为主。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高效培育棕榈藤和保护野生资源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棕榈藤天然更新的影响因素,总结了人工促进棕榈藤更新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提出今后研究和发展的重点内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藤 天然更新 人工促进更新 资源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天然云冷杉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丽芳 《林业勘查设计》 2013年第3期10-11,共2页
云冷杉普遍生长在温度较低且海拔在700m以上地区,其自然生长速度缓慢。如果单纯依靠其自然更新,对于云冷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十分不利,因此,对天然云冷杉进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很重要。人工促进天然云冷杉自然更新的措施应考虑林分的海拔... 云冷杉普遍生长在温度较低且海拔在700m以上地区,其自然生长速度缓慢。如果单纯依靠其自然更新,对于云冷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十分不利,因此,对天然云冷杉进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很重要。人工促进天然云冷杉自然更新的措施应考虑林分的海拔高度、立地条件类型、下木层覆盖度和种源丰富度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云冷杉林 人工促进 天然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生阔叶林更新方式对林分生长和演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戴景贤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0-64,共5页
对光泽县九龙坑天然次生阔叶林天然和人促更新方式下的林分恢复进行调查,比较这2种更新方式群落的生长、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和重要值。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林分的生长、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和重要值均存在明显差异。人促更新1... 对光泽县九龙坑天然次生阔叶林天然和人促更新方式下的林分恢复进行调查,比较这2种更新方式群落的生长、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和重要值。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林分的生长、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和重要值均存在明显差异。人促更新17 a后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及蓄积量分别是天然更新林分的1.8倍、1.6倍和2倍。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能加速群落的演替进程,且在材种和材质方面达到经营的预期目标,进而提出将次生阔叶林改造培育成工业原料林的技术措施,并解决了合理密度设定这一关键改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阔叶林 人促更新 天然更新 密度 目的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杉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试验初报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学堂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5-56,80,共3页
柳杉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是值得推广的更新方法。
关键词 柳杉 天然更新 人工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岛屿濒危植物普陀鹅耳枥人工促成天然更新技术初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俞慈英 陈叶平 +2 位作者 李定胜 李修鹏 孙圳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4-559,共6页
报道了岛屿濒危植物普陀鹅耳枥人工促成天然更新的技术措施及其初步成效,2018年、2019年连续2年成功获得天然更新后代,为该物种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总结人工促成普陀鹅耳枥天然更新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1)立地选择和微环境改... 报道了岛屿濒危植物普陀鹅耳枥人工促成天然更新的技术措施及其初步成效,2018年、2019年连续2年成功获得天然更新后代,为该物种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总结人工促成普陀鹅耳枥天然更新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1)立地选择和微环境改造是前提。(2)人工种群营建是基础。(3)开展林分精心抚管和定向促成是关键。(4)持续系统的配套研究是保障。本研究成果只是初步结果,要想真正实现普陀鹅耳枥在没有人工干预下的种群自我维持和天然更新,仍有很多关键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摸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陀鹅耳枥 濒危植物 岛屿植物 天然更新 人工促成措施 人工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促进马尾松天然更新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鹊兴 黄祖清 +2 位作者 吴霖 吴佐柱 黄敬忠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S1期6-11,共6页
三种不同技术措施对促进马尾松天然更新效果表明:各种人工促进措施对提高林地利用率、马尾松幼林密度和幼树生长均有明显效果。其中采用劈草、炼山、辅助播种的幼林,其密度比对照提高66%,且分布均匀,四年生幼树平均树高增长25%;平均... 三种不同技术措施对促进马尾松天然更新效果表明:各种人工促进措施对提高林地利用率、马尾松幼林密度和幼树生长均有明显效果。其中采用劈草、炼山、辅助播种的幼林,其密度比对照提高66%,且分布均匀,四年生幼树平均树高增长25%;平均地径增大23%,预计至主伐(40年)时,每公顷每年可增加经济收入383.2元。采取劈草、炼山措施其幼林密度、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分别提高34%、21.5%、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天然更新 人工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阔叶次生林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蓉 《林业调查规划》 2011年第3期77-80,共4页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恢复和发展天然阔叶林的重要更新方式,具有投入少、恢复快、收益大和易于实施等特点.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阔叶次生林与人工营造杉木林样地比较结果表明,在同一立地条件下,同龄阔叶树的树种种类、郁闭度、生物多样性、...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恢复和发展天然阔叶林的重要更新方式,具有投入少、恢复快、收益大和易于实施等特点.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阔叶次生林与人工营造杉木林样地比较结果表明,在同一立地条件下,同龄阔叶树的树种种类、郁闭度、生物多样性、高径比等各项生长指标均高于人工杉木林.文中阐述了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中的抚育间伐、林分改造、封山育林和封禁保护、补植等具体措施,并提出保护现有阔叶林,实施人工促进阔叶林天然更新,扩大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防护林比重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阔叶次生林 人工杉木林 森林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更新方式对黄菠萝幼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志环 王清君 +4 位作者 刘立波 惠大勇 张国峰 宋成河 宋成江 《林业科技》 2010年第6期1-4,共4页
通过林下造林、林下直播、林隙造林和林隙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对黄菠萝幼树的成活率、冻害率及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菠萝更新的最好方式为林隙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其成活率为100%、无冻害发生、而且长势良好;其次是林下直播,成活率为8... 通过林下造林、林下直播、林隙造林和林隙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对黄菠萝幼树的成活率、冻害率及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菠萝更新的最好方式为林隙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其成活率为100%、无冻害发生、而且长势良好;其次是林下直播,成活率为83.34%,无冻害发生,但幼树长势较弱;第三是林隙造林,其成活率为92.22%,冻害率为13.33%、冻害长度为29.50 cm;第四是林下造林,其成活率为69.83%、冻害率为47.78%,冻害长度为16.67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造林 林下直播 林隙造林 林隙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黄菠萝幼树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粤栲人促林的土壤肥力与涵养水源功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洪宜聪 乐兴钊 《福建林业科技》 2017年第2期51-57,共7页
为探讨闽粤栲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分的土壤肥力与涵养水源功能,以闽粤栲人工林和闽粤栲天然林为对照,对闽粤栲人促林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林分的地上部分与土壤层的固土保水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的闽粤栲林分(人... 为探讨闽粤栲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分的土壤肥力与涵养水源功能,以闽粤栲人工林和闽粤栲天然林为对照,对闽粤栲人促林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林分的地上部分与土壤层的固土保水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的闽粤栲林分(人促林)的土壤结构、养分状况均得到改善;地上部分总持水能力,人促林与天然林分间差异极显著、与人工林间差异显著;各林分土壤各土层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最大持水量之间均差异显著,各林分的总持水量、初渗速度、稳渗速度大小为:人工林>人促林>天然林,表明闽粤栲人促林土壤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和涵蓄水分的功能;各林分的地表径流系数、不同的降雨量对林分土壤的侵蚀量大小均为:人工林>人促林>天然林,表明与人工林相比闽粤栲人促林具有较强的固土功能。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技术可应用于闽粤栲采伐迹地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粤栲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凋落物 土壤肥力 水源涵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粤栲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分的生长规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双全 《福建林业科技》 2017年第1期16-20,共5页
在福建省三明市郊国有林场,以闽粤栲天然林、人工林分为对照,对闽粤栲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分(简称人促林)的生长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人工林比,人促林早期生长较慢,进入速生期较迟,但后续生长较快,且持续时间长;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 在福建省三明市郊国有林场,以闽粤栲天然林、人工林分为对照,对闽粤栲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分(简称人促林)的生长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人工林比,人促林早期生长较慢,进入速生期较迟,但后续生长较快,且持续时间长;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交时间,树高推迟0.5 a,胸径第1次相交时间推迟1 a,材积生长远未相交。25年生人工林的材积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虽然未相交,但从生长曲线分析,预计30年生左右出现相交,从高径生长分析,人工闽粤栲林有早衰现象。与天然林相比,人促林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规律基本一致,但总生长量较小,早期生长缓慢。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培育闽粤栲林,营林投资成本低,有利于生态环境保育,而且可以维持较高的林分生产力,是一种生态省力型可持续经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粤栲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粤栲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分特征及土壤肥力研究
16
作者 乐兴钊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第1期101-105,138,共6页
2015年以闽粤栲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分结构、林木生长状况、乔木层生物量、地被物生物量、凋落物现存量、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测定,探讨闽粤栲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分特征、土壤肥力及生物多样性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与天... 2015年以闽粤栲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分结构、林木生长状况、乔木层生物量、地被物生物量、凋落物现存量、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测定,探讨闽粤栲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分特征、土壤肥力及生物多样性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与天然林相比,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闽粤栲林分生物量增大,林木根系的总量增加,分布空间增大,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得到改良,土壤肥力增大,林内生物多样性得到增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这一措施营林投资成本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林分较高的生产力,属生态省力可持续经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粤栲林分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林分特征 土壤肥力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典型残次阔叶林人工促进更新技术研究
17
作者 郑雨超 《湖南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74-80,共7页
于2003年在湖南省汝城县益将国有林场天然残次阔叶林内设置试验样地和对照样地各3个,采用林地清理、补植、补播等手段促进天然更新,并分别于2006年和2011年进行2次人工促进干预;同时,在6个样地内各设置3个样方,共计18个样方,分别于2003... 于2003年在湖南省汝城县益将国有林场天然残次阔叶林内设置试验样地和对照样地各3个,采用林地清理、补植、补播等手段促进天然更新,并分别于2006年和2011年进行2次人工促进干预;同时,在6个样地内各设置3个样方,共计18个样方,分别于2003、2008、2013年冬,对幼树、幼苗、萌条的数量及地径进行统计,并对样方内胸径≥5 cm的立木进行每木调查。结果表明:种子补播保存率43%,幼苗补植保存率20%,平均保存率32%。树高≤30 cm且地径<0.5 cm、31 cm≤树高≤50 cm且0.5 cm<地径<0.7 cm幼树的数量下降率分别是对照样地的17.5%、21.59%,树高≥51 cm且地径>0.7 cm幼树的数量下降率是对照样地的121.66%。2008年单位面积蓄积量是对照样地的2.28倍,2013年达到3.80倍;经过10年更新,单位面积蓄积量是试验前的11.57倍,对照样地单位面积蓄积量仅是试验前的2.55倍;单位面积蓄积量是对照样地的4.54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所需的人工成本为1 860元/hm2,仅为同期人工营造杉木幼林所需人工成本5 310元/hm2的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残次阔叶林 人工措施 促进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