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磁悬浮列车底部结构对气动升力的影响规律研究
1
作者 姚拴宝 柳宁 +4 位作者 杜俊涛 陈大伟 杜健 付善强 丁叁叁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7,共9页
底部气隙流场是影响高速磁悬浮列车气动性能的重要因素。结合风洞试验、上海磁浮线实车试验和数值计算方法,对高速磁悬浮列车底部结构进行精细化建模,研究底部气隙流场的流动规律,对比分析列车几何模型处理方式对气动升力和气动阻力评... 底部气隙流场是影响高速磁悬浮列车气动性能的重要因素。结合风洞试验、上海磁浮线实车试验和数值计算方法,对高速磁悬浮列车底部结构进行精细化建模,研究底部气隙流场的流动规律,对比分析列车几何模型处理方式对气动升力和气动阻力评估结果影响,为高速磁悬浮列车流场计算方法提供依据。为探索工程化的气动力控制方法,基于列车简化几何模型定量分析底部进气方式对气动升力和气动阻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轨道梁接缝导致列车底部出现周期性的压力冲击,底部缝隙对气隙流场和列车受到的气动力影响很大,除头车和尾车鼻尖下部区域外,列车底部主要表现为负压;相较于缝隙完全封闭的简化模型,精细化真实建模的整车气动阻力增大24.7%,头车和尾车气动升力分别减小69.1%、57.6%;对于工程设计,需采用底部缝隙精细化建模的方法评估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气动性能,通过底部进气量调节,在整车气动阻力变化不大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控制头车和尾车气动升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隙流场 压力 气动升力 高速磁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隔膜泵单向阀阀隙流场的冲蚀磨损特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虹潮 马军 +1 位作者 熊新 李祥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31,共9页
目的探究高压隔膜泵单向阀阀隙流场冲蚀磨损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基于固液两相流基本理论和冲蚀模型,考虑颗粒保护效应及磨蚀效应,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单向阀阀隙流场的冲蚀磨损行为,探究矿粉颗粒体积分数、颗粒粒... 目的探究高压隔膜泵单向阀阀隙流场冲蚀磨损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基于固液两相流基本理论和冲蚀模型,考虑颗粒保护效应及磨蚀效应,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单向阀阀隙流场的冲蚀磨损行为,探究矿粉颗粒体积分数、颗粒粒径、单向阀半锥角、胶垫突出高度等参数对单向阀冲蚀磨损特性的影响。结果矿粉颗粒紧贴阀芯壁面的剪切运动是造成阀芯发生冲蚀磨损失效的主要原因。当矿粉的体积分数由0.1增大到0.5时,由冲蚀造成的最大冲蚀磨损速率随之减小,由磨蚀造成的平均冲蚀磨损速率随之增大。当矿粉粒径为0.025~0.048 mm时,随着矿粉粒径的增大,平均冲蚀磨损速率随之增大。当矿粉粒径超过0.048 mm时,平均冲蚀磨损速率逐渐减小。当单向阀半锥角由30°增大到45°时,阀隙流场的最大流速由12.23 m/s减小至9.19 m/s,矿粉颗粒对阀芯壁面的最大冲蚀磨损速率减小了41.16%。阀隙流场的最大流速和冲蚀磨损速率随着胶垫突出高度h的增大而增大,同时位置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结论矿粉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会加重粒子对阀芯壁面的损伤程度,随着粒径的增加,泵阀的最大冲蚀磨损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增大半锥角可以缓解颗粒对壁面的冲蚀磨损,增大胶垫突出高度会导致冲蚀磨损区域逐渐向胶垫突出位置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阀 冲蚀磨损 阀隙流场 固液两相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筒内异形槽电解加工流场优化及工艺试验 被引量:6
3
作者 武旸 杨峰 +2 位作者 赵刚刚 黄泰庆 刘炳鑫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5-50,共6页
针对薄壁筒内异形槽电解加工流场不均匀、阴极易短路、加工表面质量差的问题,提出分流式与直流式两种阴极供液方法,分别建立了分流式与直流式阴极的几何模型及间隙流场数学模型,通过对两种供液方式的间隙流场仿真,探索供液方式对间隙流... 针对薄壁筒内异形槽电解加工流场不均匀、阴极易短路、加工表面质量差的问题,提出分流式与直流式两种阴极供液方法,分别建立了分流式与直流式阴极的几何模型及间隙流场数学模型,通过对两种供液方式的间隙流场仿真,探索供液方式对间隙流场均匀性的影响规律,并开展工艺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加工中采用分流式阴极比直流式阴极供液的流场均匀,在优选的工艺参数下加工可避免阴极短路,提升薄壁筒内异形槽电解加工的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槽 电解加工 流场仿真 加工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剪切-挤压模式的磁流变制动器流动与传动性能分析
4
作者 陈松林 尹赞涵 +5 位作者 舒锐志 付本元 张卫青 马婧华 殷勤 谢正邱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75-181,共7页
针对现有加压式磁流变制动器结构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楔形间隙自挤压强化的盘式磁流变液制动器。此制动器通过在转子壁面上布置4个矩形槽的结构,利用矩形槽与圆盘面之间的间隙产生的挤压力对磁流变液进行挤压,使它在提高工作性能的... 针对现有加压式磁流变制动器结构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楔形间隙自挤压强化的盘式磁流变液制动器。此制动器通过在转子壁面上布置4个矩形槽的结构,利用矩形槽与圆盘面之间的间隙产生的挤压力对磁流变液进行挤压,使它在提高工作性能的同时,结构更加紧凑。基于有限单元法对磁场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电流下磁流变液的磁学与力学性能;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对磁流变液进行流场分析,得到挤压应力沿周向分布的云图;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挤压强化模型,推导出磁流变液的流动方程,并得到制动器产生的转矩与电流、液体挤压应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楔形间隙使得液体挤压应力产生周期性的变化,磁流变液在挤压强化后,剪切屈服应力显著增加,当输入电流为2.0 A时,磁流变液剪切屈服应力最大值为67.7 kPa,制动转矩为24.8 N·m,相较于未挤压状态,制动转矩提升了约4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楔挤压 流场 转矩 挤压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电极丝损耗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滕凯 孙涛 +1 位作者 赵恩兰 何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283-3287,3293,共6页
采用电火花线切割方法对聚晶金刚石复合片(PDC)进行了线切割加工实验,利用带能谱分析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电极丝表面的显微形貌。从微观角度研究了PDC超硬材料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电极丝损耗机理,探讨了电参数和冲液条件等因素... 采用电火花线切割方法对聚晶金刚石复合片(PDC)进行了线切割加工实验,利用带能谱分析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电极丝表面的显微形貌。从微观角度研究了PDC超硬材料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电极丝损耗机理,探讨了电参数和冲液条件等因素对电极丝损耗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采用贴附式高压喷液方式在高电压、小脉宽、大峰值电流的加工条件下,PDC切割效率为19.35mm^2/min,电极丝损耗为1.5~2μm(10~4 mm^2切割量),较常压喷液方式切割效率提高51.6%,丝损降低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晶金刚石复合片 电火花线切割 电极丝损耗 差动放电 间隙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风扇流场数值仿真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慧敏 赵广银 +1 位作者 束长东 胡山凤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2-886,共5页
针对通用型风扇Z-490的特点,利用ANSYS Workbench 13.0软件建立风扇RNG k-ε模型,将风扇流场建模、流场计算和结果后处理集成在同一平台中进行.计算了风扇的静压、功率、效率和流量,分析了静压、功率、效率与流量的关系,并与风筒试验结... 针对通用型风扇Z-490的特点,利用ANSYS Workbench 13.0软件建立风扇RNG k-ε模型,将风扇流场建模、流场计算和结果后处理集成在同一平台中进行.计算了风扇的静压、功率、效率和流量,分析了静压、功率、效率与流量的关系,并与风筒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建立仿真模型用于风扇流场仿真的可行性.通过对风扇叶尖附近流场的研究,分析了叶尖附近产生回流及风扇效率低下的原因.通过比较无旋转环和有旋转环风扇的静压和效率,研究不同因素对风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安装旋转环可以增大风扇静压,提高风扇效率.旋转环宽度为40 mm时能获得更好的风扇性能.研究结果为风扇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扇 旋转环 叶尖间隙 流场 ANSYS WORKBEN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动辅助电火花铣削间隙流场分析与验证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涛 张建华 +2 位作者 常伟杰 王涛 宋夕超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712-1717,共6页
为研究超声振动对电火花铣削间隙流场的作用,根据流场理论将超声振动辅助电火花铣削间隙流场简化为二维流场,建立间隙流场动力学基本方程并推导出间隙流场在x和y方向的压力变化方程。通过Fluent有限元软件建立二维轴对称旋转仿真模型,... 为研究超声振动对电火花铣削间隙流场的作用,根据流场理论将超声振动辅助电火花铣削间隙流场简化为二维流场,建立间隙流场动力学基本方程并推导出间隙流场在x和y方向的压力变化方程。通过Fluent有限元软件建立二维轴对称旋转仿真模型,验证该方程的正确性。分析了间隙流场交变压力的作用,并进行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声振动的作用下,加工间隙中电介质沿x和y方向超声频率周期性变化的压力增强了空穴作用,促进了电介质的循环,减少了短路和电弧放电,提高了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加工效率,进而提高工件材料去除率,同时能够减小火花放电凹坑深度,使工件加工表面的熔融金属铺展得更均匀,从而降低工件加工表面粗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铣削 超声振动 间隙流场 空穴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粗糙度对滑阀式液压阀缝隙流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栋梁 殷晨波 +1 位作者 贾文华 徐海涵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48,92,共4页
基于W-M函数建立滑阀式液压阀阀芯与阀腔微观表面各向异性的三维形貌模型,并建立阀芯与阀腔间缝隙流动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分析液压油在压差与剪切共同作用下在缝隙中流动时油压和流速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油液在压差与剪切共同作用下缝... 基于W-M函数建立滑阀式液压阀阀芯与阀腔微观表面各向异性的三维形貌模型,并建立阀芯与阀腔间缝隙流动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分析液压油在压差与剪切共同作用下在缝隙中流动时油压和流速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油液在压差与剪切共同作用下缝隙中流动时,阀芯表面的剪切力大于阀腔,阀芯与阀腔的表面粗糙度越大,剪切力的波动程度越大,油液受到的阻碍作用越大,油液的流速越小;阀芯的表面粗糙度越大,其径向不平衡力越加剧,从而会造成阀芯与阀腔的磨损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特征 粗糙度 缝隙流动 流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冲液的电火花小孔加工间隙流场仿真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宇 刘创业 +4 位作者 马付建 杨大鹏 沙智华 黄文丽 张生芳 《航空制造技术》 2020年第4期36-42,共7页
电火花加工小孔时,间隙流场中的电蚀产物和气泡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会严重影响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通过对电火花间隙流场特性分析,建立三维圆柱组合体间隙流场几何模型,运用FLUENT软件中VOF、DPM模型和二次开发功能来实现电蚀产物和气泡... 电火花加工小孔时,间隙流场中的电蚀产物和气泡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会严重影响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通过对电火花间隙流场特性分析,建立三维圆柱组合体间隙流场几何模型,运用FLUENT软件中VOF、DPM模型和二次开发功能来实现电蚀产物和气泡在底面加工间隙内不断随机生成,建立电火花小孔加工间隙流场气–液–固三相流耦合仿真模型,并加入中空内冲液排屑方法,仿真分析了不同冲液速度和不同加工深度下电蚀产物和气泡在间隙流场中的分布情况。对电蚀产物颗粒分布进行统计,表明增大内冲液速度能够促进电蚀产物排出,减少底面和侧面间隙内气泡相的浓度。加工深度越小,底面间隙处向上的速度越大,电蚀产物和气泡越容易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小孔加工 电蚀产物 气泡 间隙流场 内冲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压圆周缝隙流动特性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聂松林 贾国涛 +1 位作者 吴正江 陈春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6-58,129,共4页
对水压圆周缝隙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仿真研究,根据圆周缝隙在不同的几何条件以及边界条件下的流线、速度、压力以及气穴分布图,研究了其流线和气穴的变化特征,着重探讨了系统压力、圆周缝隙的叠合长度和阀芯倒角等参数对阀口流... 对水压圆周缝隙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仿真研究,根据圆周缝隙在不同的几何条件以及边界条件下的流线、速度、压力以及气穴分布图,研究了其流线和气穴的变化特征,着重探讨了系统压力、圆周缝隙的叠合长度和阀芯倒角等参数对阀口流动特性变化规律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阀芯和阀套的叠合长度增大,阀口的入射角会变小,气体体积最高比值有所下降;阀口倒角之后,流量会明显增大,出口压力会有轻微下降,出口处气体的含量会有所上升,在圆周缝隙出口处有发生气穴的趋势;进口压力越大,圆周缝隙出口处气穴也越严重。这些结论对水压元件的设计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压传动 圆周缝隙 流场仿真 气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电解机械复合切割加工间隙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干为民 徐波 褚辉生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1-44,共4页
根据电解加工平衡间隙理论,建立了数控电解机械复合切割加工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基于FLUENT软件分析得到数控电解机械复合切割加工的间隙内流场分布规律,根据间隙内流场分布规律优化设计阴极,改善了流场分布。并以某一型号阴极为例进行试... 根据电解加工平衡间隙理论,建立了数控电解机械复合切割加工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基于FLUENT软件分析得到数控电解机械复合切割加工的间隙内流场分布规律,根据间隙内流场分布规律优化设计阴极,改善了流场分布。并以某一型号阴极为例进行试验研究,得到电压、主轴转速和电解液温度等加工参数与加工间隙的影响规律,求得对应条件下最快平衡进给速度,为实际加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机械复合切割 加工间隙 流场分析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阀芯与阀腔微观表面对缝隙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栋梁 徐海涵 +2 位作者 贾文华 殷晨波 叶仪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2-35,共4页
基于液压挖掘机多路阀阀芯与阀腔微观表面的分形特征,通过W-M函数,建立阀芯与阀腔的表面数学模型;通过Matlab软件进行编程,建立各向异性的三维表面形貌模型,并比较不同分形维数对阀芯与阀腔表面形貌的影响。针对阀芯与阀腔间的缝隙流动... 基于液压挖掘机多路阀阀芯与阀腔微观表面的分形特征,通过W-M函数,建立阀芯与阀腔的表面数学模型;通过Matlab软件进行编程,建立各向异性的三维表面形貌模型,并比较不同分形维数对阀芯与阀腔表面形貌的影响。针对阀芯与阀腔间的缝隙流动,建立缝隙流动模型,通过Fluent软件来分析液压油在缝隙中流动时油压和油速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阀芯的表面粗糙度呈增大的趋势;液压油在缝隙中流动时,表面粗糙度对压力降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流体的流速有一定的影响,阀芯与阀腔的表面粗糙度越大,油液的压力降越大,流速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路阀 分形特征 缝隙流动 流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电火花铣削加工间隙流场仿真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涛 张建华 +4 位作者 王涛 刘超 常伟杰 宋夕超 林琪 《电加工与模具》 2011年第4期10-13,32,共5页
根据电火花铣削加工的机理,建立基于流场理论的二维轴对称间隙流场数学模型。利用Fluent有限元流体仿真软件对间隙流场进行模拟,分析了工具电极旋转速度、工作液压力、加工间隙对间隙速度场、压力场的影响。
关键词 FLUENT 电火花铣削 间隙流场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间距对轴流风机失速流场特征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磊 袁威 王松岭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5-39,共5页
轴向间距作为轴流风机重要的结构参数,研究其对旋转失速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轴向间距下风机旋转失速非定常演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近失速工况下叶片压力面前缘和... 轴向间距作为轴流风机重要的结构参数,研究其对旋转失速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轴向间距下风机旋转失速非定常演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近失速工况下叶片压力面前缘和后缘静压系数沿气流方向迅速减小;叶顶区域先于其他叶高区域出现失速先兆,失速先兆占据的流道随轴向间距的增大而增多;风机进入旋转失速后,大轴向间距下高湍动能区域的面积增大、数目增多;第二级动叶内相对应位置处,压力随轴向间距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风机 叶片 旋转失速 轴向间距 流场 湍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加工间隙流场的三维仿真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杰 韩福柱 Isago Soichiro 《电加工与模具》 2008年第2期12-15,共4页
间隙流场中加工屑的分布是影响火花放电频率和放电点分布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关系到加工速度与加工精度,对间隙流场中加工屑分布情况进行研究是提高加工速度、加工精度的重要途径之一。该研究在对间隙流场中工作液和加工屑的运动进行理论... 间隙流场中加工屑的分布是影响火花放电频率和放电点分布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关系到加工速度与加工精度,对间隙流场中加工屑分布情况进行研究是提高加工速度、加工精度的重要途径之一。该研究在对间隙流场中工作液和加工屑的运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间隙流场的三维仿真模型,进行电极上下往复运动过程中间隙流场和加工屑运动的仿真计算,验证实验的结果证明了仿真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间隙流场 加工屑分布 三维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液压缸变间隙密封结构及流场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耀 朱振雷 陈矗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6-141,共6页
传统的液压缸间隙密封,因其密封间隙恒定而存在压力升高泄漏随之增大的矛盾。为此,提出一种压力自适应型液压缸变间隙密封结构,在压力作用下活塞中部产生径向弹性变形从而改变密封间隙。基于弹性力学薄壳理论得到活塞径向变形公式,利用A... 传统的液压缸间隙密封,因其密封间隙恒定而存在压力升高泄漏随之增大的矛盾。为此,提出一种压力自适应型液压缸变间隙密封结构,在压力作用下活塞中部产生径向弹性变形从而改变密封间隙。基于弹性力学薄壳理论得到活塞径向变形公式,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变形区域宽度、厚度等因素对内泄漏和摩擦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密封结构的密封间隙能随压力改变而自适应地变化,从而有效地调节内泄漏,提升密封性能,为设计和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缸 间隙密封 变间隙 流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向流定床床面上水平管道周围流场与切应力分布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丛丽 喻国良 谢锦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30,共4页
采用简化PIV方法,对悬空比G为0~1.6的单向流定床床面上水平圆柱绕流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资料的分析,给出了圆柱绕流时的流场图和无量纲的床面、横管顶部和横管底部切应力的变化图,讨论了切应力随悬空比、管径、流速... 采用简化PIV方法,对悬空比G为0~1.6的单向流定床床面上水平圆柱绕流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资料的分析,给出了圆柱绕流时的流场图和无量纲的床面、横管顶部和横管底部切应力的变化图,讨论了切应力随悬空比、管径、流速和水深的变化趋势。作者的研究成果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海底管道的冲刷机理和冲刷坑的形成,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管道保护,减少管道破坏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流 流场 悬空比 横管 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D复合片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丝损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滕凯 孙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57-260,共4页
采用电火花线切割方法对聚晶金刚石复合片进行了线切割加工实验,利用带能谱分析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电极丝表面的显微形貌,进行了元素成分分析。从微观角度研究了PDC超硬材料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电极丝损耗机理,探讨了极间脉冲... 采用电火花线切割方法对聚晶金刚石复合片进行了线切割加工实验,利用带能谱分析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电极丝表面的显微形貌,进行了元素成分分析。从微观角度研究了PDC超硬材料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电极丝损耗机理,探讨了极间脉冲放电、工作液有效进入量、电蚀粒子容积浓度以及电极丝镀覆等因素对丝损的影响。提出采用贴附式高压喷液系统可有效提高切割效率、降低丝损。试验结果表明,该喷液系统能够有效改善极间放电条件,可使切割效率提高51.6%,丝损降低15.2%,为PCD复合片的高效、稳定、低损切割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D 电火花线切割 电极丝损耗 差动放电 间隙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海底管线附近流场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薛浩 朱志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8-462,共5页
针对单向海流作用下海底管道附近的流场问题,通过一定的假设,将问题简化为定床条件下的二维圆柱绕流问题.采用不可压缩的N-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模拟了置于床面的管道附近流场,结果与实验一致;同时,很好地模拟了悬空管道后方涡旋的... 针对单向海流作用下海底管道附近的流场问题,通过一定的假设,将问题简化为定床条件下的二维圆柱绕流问题.采用不可压缩的N-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模拟了置于床面的管道附近流场,结果与实验一致;同时,很好地模拟了悬空管道后方涡旋的生成、发展和脱落过程.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不同流速和间隙比等条件下的多种工况,指出了管道附近的易冲刷区域,并进一步分析了绕流流态变化、床面切应力和管道上下游床面压差的分布特点,为防止管道附近床面的冲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线 流场分析 圆柱绕流 间隙比 床面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面变形锥角对干气密封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志 赵鹏 +1 位作者 王金红 吉华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3-210,共8页
多数干气密封端面流场分析是在假设平行间隙的前提下进行的,而工作状态下由于力变形和热变形的共同作用,两密封环的端面呈近似线性收敛型的楔形间隙。作者对平行及不同锥角的收敛型气膜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讨论了端面变形锥角对干气密... 多数干气密封端面流场分析是在假设平行间隙的前提下进行的,而工作状态下由于力变形和热变形的共同作用,两密封环的端面呈近似线性收敛型的楔形间隙。作者对平行及不同锥角的收敛型气膜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讨论了端面变形锥角对干气密封性能的影响。使用ANSYS软件对气膜流场模型进行前处理,对于流场中气体密度和黏度的变化,采用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将密封介质的密度和黏度定义为压力的函数,再利用Fluent软件对气膜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发现本文采用的变密度变黏度方法对干气密封楔形气膜流场的模拟是可行的。收敛型气膜锥角β使气膜径向压力分布发生改变,压力分布为连续光滑的上凸曲线。与平行间隙对比,发现其螺旋槽槽根处的压力明显下降,但随着β的增大,压力下降速度越来越缓。在相同的工况下,随着β的增大,总体气膜厚度增加,而端面内径处膜厚先减小后增加,外径处膜厚和泄漏量随着锥角的增大一直增加,并且在某一锥角后泄漏量增加明显。在0≤β≤ 0.000 50 rad的范围内得出膜厚和泄漏率与β的关系式,并建议0≤β≤0.000 30 rad。随着β的增大,端面螺旋槽产生的气体动压效应作用减弱,而端面径向楔形效应作用增强并起到使端面开启的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气密封 楔形间隙 螺旋槽 气膜流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