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城MS4.4地震前山西中南部重力场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冯建林 檀玉娟 +2 位作者 秦建增 黄邦武 李勇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7-410,共4页
基于长基线标定和绝对点实测标定得到的重力仪一次项格值系数,对山西中南部测网2014~2016年流动重力数据进行经典平差计算,得到运城M_S4.4地震前0.5a尺度的重力场变化图像。结果表明,运城M_S4.4地震前,重力场经历了区域性重力变化-局部... 基于长基线标定和绝对点实测标定得到的重力仪一次项格值系数,对山西中南部测网2014~2016年流动重力数据进行经典平差计算,得到运城M_S4.4地震前0.5a尺度的重力场变化图像。结果表明,运城M_S4.4地震前,重力场经历了区域性重力变化-局部重力变化明显-反向重力变化-发震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城ms4.4地震 重力场特征 一次项格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68年陕西高陵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 被引量:4
2
作者 马冀 冯希杰 +2 位作者 李高阳 李晓妮 师亚芹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8-188,共11页
研究历史地震事件是认识地震活动规律、分析发震构造的重要途径之一。1568年5月25日(隆庆二年四月十九日申时),在西安东北高陵地区发生一次强烈地震,造成各类建筑物倒塌毁坏"尽如平地","人畜伤亡甚众"。此前的地震... 研究历史地震事件是认识地震活动规律、分析发震构造的重要途径之一。1568年5月25日(隆庆二年四月十九日申时),在西安东北高陵地区发生一次强烈地震,造成各类建筑物倒塌毁坏"尽如平地","人畜伤亡甚众"。此前的地震目录将这次地震命名为陕西西安东北地震,震级为6级,极震区烈度为Ⅸ。文中通过对历史地震资料的再考证及野外调查,认为该次地震的极震区位于在泾河以北的泾阳县东南的永乐镇、高庄镇北部至高陵县及其东南姬家乡、张卜乡一带,并命名为陕西高陵地震,烈度为Ⅸ+(Ⅸ~Ⅹ)度,估算其震级可达7级。同时,对震害进行了细致分析并重绘制了该地震的等震线图,得到其极震区的位置,同时发现其等震线长轴为NWW向,与渭南-泾阳断裂相吻合。该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正断层,沿断裂地貌保留了部分断错阶地陡坎,断层剖面中可见砂土液化、张性构造裂缝等新活动遗迹,最晚活动时间为(180±30) a BP至(1 600±30) a BP之间。文中分析认为1568年陕西高陵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渭南-泾阳断裂,该断裂与渭南塬前断裂、华山山前断裂共同构成渭河盆地东南缘的重要边界活动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68年陕西高陵地震 历史地震考证 发震构造 渭南-泾阳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高陵M4.4地震前后断裂活动垂直形变特征综合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曹建平 郑增记 +2 位作者 张永奇 韩美涛 宋普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5-338,360,共5页
高陵地震前,震中周缘100km范围内跨断层垂直形变无明显异常变化。地震没有引起活动断裂的同震形变,但导致断层失稳,在余震的持续作用下断层蠕滑加剧,最终引起零口跨断层测点处断裂发生3mm左右的永久垂直形变,推测地震的发生与渭南塬前... 高陵地震前,震中周缘100km范围内跨断层垂直形变无明显异常变化。地震没有引起活动断裂的同震形变,但导致断层失稳,在余震的持续作用下断层蠕滑加剧,最终引起零口跨断层测点处断裂发生3mm左右的永久垂直形变,推测地震的发生与渭南塬前断裂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陵M4.4地震 活动断裂 跨断层水准 垂直形变 异常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流动重力测网的中小地震映震能力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永奇 丁晓光 +3 位作者 曹建平 翟宏光 苏利娜 郑增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8-256,共9页
采用拟稳平差方法对1992—2011年陕西关中重力测网流动观测资料进行平差计算,获得各期高精度重力值,利用Kriging插值算法获得差分及累积重力场变化图像,结合1998年1月5日泾阳M_S4.8地震及2009年11月5日高陵M_S4.4地震,分析2次地震前后... 采用拟稳平差方法对1992—2011年陕西关中重力测网流动观测资料进行平差计算,获得各期高精度重力值,利用Kriging插值算法获得差分及累积重力场变化图像,结合1998年1月5日泾阳M_S4.8地震及2009年11月5日高陵M_S4.4地震,分析2次地震前后重力场及重力点值时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次地震前后都有较明显的重力异常变化,变化过程表现为正向―负向―正向重力变化,符合地震扩容模式;(2)2次地震的发生与渭河断裂及泾阳—渭南断裂构造活动有关,震中位置处于重力等值线零值线及拐弯处,但2次地震前重力累积变化不明显;(3)关中西部重力测点在2次地震前后重力值变化显著,关中东部重力点值变化不明显,震中附近的测点在泾阳地震前后变化明显,在高陵地震前后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流动重力测量 重力场变化 泾阳MS4.8地震 高陵ms4.4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盆地GPS应变背景特征及高陵地震发震原因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丁晓光 韩晓飞 +2 位作者 张永奇 苏利娜 张艺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4年第B10期665-671,共7页
本文基于陕西2001—2010年流动GPS网观测数据,利用GAMIT/GLOBK软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渭河盆地高精度的水平运动速度场。利用最小二乘配置法得到区域应变背景特征参数,进而对高陵4.4级地震发震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主应变、... 本文基于陕西2001—2010年流动GPS网观测数据,利用GAMIT/GLOBK软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渭河盆地高精度的水平运动速度场。利用最小二乘配置法得到区域应变背景特征参数,进而对高陵4.4级地震发震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主应变、剪切应变、面应变等分析研究,得到如下结论:高陵地震的发震区域易于积累剪切应变,并且容易受到应力调整的影响。汶川大震后引起周边应力重新分配调整,可能是高陵地震发生的关键要素。GPS应变场可以反映区域断层运动性质,与地质构造活动有着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应变特征 高陵地震 渭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nn-Kendall法的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异常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振勋 辛小龙 贺瑞缠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0-255,共6页
应用Mann-Kendall法对1998年泾阳4.8级地震和2009年高陵4.4级地震某些指标数据序列进行异常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的某些指标呈现出异常变化,应用此方法可以确定出突变的具体时间。本研究对地震预报预测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地震前兆数据 MANN-KENDALL法 突变点 泾阳地震 高陵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高陵M_S4.4地震天体引潮力和温度变化过程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闻晨 叶玮 +3 位作者 冯义雄 李黎霞 马未宇 赵虎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0-83,共4页
对2009年11月5日西安高陵MS4.4地震的天体引潮力周期变化过程进行计算,并据该周期分析多源综合温度数据资料,提取地震过程的异常温度变化图像。结果表明:天体引潮力对地应力处于临界状态的活动断层具有诱发作用;震前温度发生明显异常,... 对2009年11月5日西安高陵MS4.4地震的天体引潮力周期变化过程进行计算,并据该周期分析多源综合温度数据资料,提取地震过程的异常温度变化图像。结果表明:天体引潮力对地应力处于临界状态的活动断层具有诱发作用;震前温度发生明显异常,经历了起始增温-异常减温-温度恢复的演变过程。显示微震过程中天体引潮力作用明显,温度异常也有清晰反映,是地震热异常现象的有力证据,也是对利用热异常预测地震方法科学性的补充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天体引潮力 温度变化 异常减温 西安高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临城地震序列揭示的一条隐伏断层 被引量:6
8
作者 章阳 万永革 +3 位作者 陈婷 纪春玲 王时 牛淑瑜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42-451,共10页
2017年9月4日河北临城发生M_(L)4.4地震,这是邢台地区自2003年以来发生的唯一一次M_(L)4以上地震。震后大量余震沿条带分布,揭示了一条前人未发现的隐伏断层(根据其经过的地点称之为齐家庄-东双井断裂)。为研究该隐伏断层的几何形状和... 2017年9月4日河北临城发生M_(L)4.4地震,这是邢台地区自2003年以来发生的唯一一次M_(L)4以上地震。震后大量余震沿条带分布,揭示了一条前人未发现的隐伏断层(根据其经过的地点称之为齐家庄-东双井断裂)。为研究该隐伏断层的几何形状和滑动性质,首先基于河北数字地震台网资料对地震序列进行精定位,利用精定位地震数据拟合发震断层面,计算断层面的走向和倾角,并给出其标准差。然后搜集震中附近历史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网格搜索法反演区域构造应力场参数,根据构造应力场和断层面的几何形状确定齐家庄-东双井断裂的滑动性质。结果表明,临城M_(L)4.4地震的发震断层为一条近EW向的隐伏断层,产状为走向约92°,倾角约85°,滑动角约-12°,滑动角标准差约8°,为倾向南的高倾角左旋走滑型断层,延伸深度约10km。区域应力场在齐家庄-东双井断裂上产生的相对剪应力和正应力分别为0.650和0.691,此次地震不是在最大剪应力的断层方位发生,表明该断裂不是现今应力场作用下产生的,而是在复杂的历史地质活动中遗留的,该断裂在现今应力场作用下积累了一定的应力而导致了M_(L)4.4地震的发生。齐家庄-东双井断裂及其性质的发现为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震孕育环境分析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城M_(L)4.4地震序列 精定位 齐家庄-东双井断裂 区域应力场 滑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曲M_(S)4.4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其构造意义探讨
9
作者 陈晓龙 蒲举 +1 位作者 尹欣欣 陈继锋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0-846,共7页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玛多县发生M_(S)7.4地震,数小时后在距离震中两百多公里的甘肃玛曲县发生了M_(S)4.4地震。利用甘肃、青海和四川区域测震台网记录的三分向宽频带数字波形资料,反演甘肃玛曲M_(S)4.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此次地...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玛多县发生M_(S)7.4地震,数小时后在距离震中两百多公里的甘肃玛曲县发生了M_(S)4.4地震。利用甘肃、青海和四川区域测震台网记录的三分向宽频带数字波形资料,反演甘肃玛曲M_(S)4.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此次地震活动面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105.6°、74.1°和-38.7°。参考玛多M_(S)7.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发现两次地震震源机制解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均呈现明显的左旋走滑特征。静态库伦破裂应力改变量分布计算结果表明,玛曲M_(S)4.4地震震中位置单位面积(m2)受到来自玛多地震震中方向的拉应力约为0.02 MPa。综合两次地震的震中距、发震时刻和断层分布等情况,初步判断甘肃玛曲M_(S)4.4地震应为青海玛多M_(S)7.4强震的一次触发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曲M_(S)4.4地震 震源机制解 触发地震 玛多M_(S)7.4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