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引《诗》看唐宋《诗》学的转型——以两《唐书》与《宋史》为例
1
作者 柴天骐 王福利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9-220,共12页
作为唐宋儒学转型的重要一环,唐宋《诗》学转型之内在理路与真实面貌可由正史引《诗》得以彰显。在文本层面上,两《唐书》与《宋史》引《诗》对汉代以来的引《诗》规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打破与理论批判,彰显了经学式微背景下经典权威性... 作为唐宋儒学转型的重要一环,唐宋《诗》学转型之内在理路与真实面貌可由正史引《诗》得以彰显。在文本层面上,两《唐书》与《宋史》引《诗》对汉代以来的引《诗》规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打破与理论批判,彰显了经学式微背景下经典权威性的动摇。在取义层面上,两《唐书》引《诗》与新《春秋》学相结合,在日常运用与学术研究两个向度上体现了唐代《诗》学对春秋《诗》学的复归,并与“诗史”观念的产生相联系,显示了唐代《诗》学从注重礼乐教化的外学逐步转向探索儒家精义的内学。在此基础上,宋人进一步从理论上提取“圣人之意”作为统贯群经之本源,并在具体的《诗》学方法层面将春秋用《诗》之法与孔、孟《诗》学相结合,昭示了宋代《诗》学子学化承传与确立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唐宋经学转型 两《唐书》 《宋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诗经》范式对唐代别集义例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成晴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6-141,共6页
杜甫《戏为六绝句》"别裁伪体亲风雅"之句逗露出了唐诗绍续《诗经》的意识。从载籍史料来看,《诗经》对唐诗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内在精神上,中唐以后部分文士的诗文集义例实际也自觉规仿《诗经》。《诗经》别称"诗三百&quo... 杜甫《戏为六绝句》"别裁伪体亲风雅"之句逗露出了唐诗绍续《诗经》的意识。从载籍史料来看,《诗经》对唐诗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内在精神上,中唐以后部分文士的诗文集义例实际也自觉规仿《诗经》。《诗经》别称"诗三百",而中晚唐人编订的诗文集以及用于行卷的小集之篇目也往往以三百篇为限。此外,唐人集名如《唐风集》仿十五国风、唐诗诗题摘取全诗首二字、诗集中雅诗独立分卷、联章及篇题小序模仿《毛诗序》的文本结构,从中皆能看到《诗经》范式在唐人别集义例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别集 《诗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史所见晋唐宋元时期“虎患” 被引量:7
3
作者 梁诸英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70,共6页
晋唐宋元时期正史对虎患和虎害多有记载。面对虎患,人们采取了即时性捕杀措施;对一些虎患较为严重的地方,官方采取了有计划、有组织的捕杀。正史对虎患问题的解读主要是伦理性的,体现出对传统社会伦理中仁政、忠孝、道德教化等的重视和... 晋唐宋元时期正史对虎患和虎害多有记载。面对虎患,人们采取了即时性捕杀措施;对一些虎患较为严重的地方,官方采取了有计划、有组织的捕杀。正史对虎患问题的解读主要是伦理性的,体现出对传统社会伦理中仁政、忠孝、道德教化等的重视和推崇,但从史料中也可看出唐宋以后虎患更为严重的趋势,这与虎类生存环境受到挤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患 正史 晋唐宋元 生存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相书的著录与种类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晶波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6年第6期103-107,共5页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相术由广泛流行走向成熟定型的时代,相书的编纂传写相当普遍。文章依据史志目录、敦煌文献,结合对其他传世文献的考察,对唐宋之际相书的著录、种类等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以期为全面认识唐宋社会文化,尤其是民间信仰与...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相术由广泛流行走向成熟定型的时代,相书的编纂传写相当普遍。文章依据史志目录、敦煌文献,结合对其他传世文献的考察,对唐宋之际相书的著录、种类等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以期为全面认识唐宋社会文化,尤其是民间信仰与民众心理,提供一份独特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相术 相书 著录 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语》与上博简《诗论》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学勤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4-45,共2页
《孔子家语·好生》与《说苑·贵德》皆有孔子论《诗·甘棠》的文句,都应是本于上博简《诗论》。《好生》兼引其中一、二两章,《贵德》则仅及其中一章。这说明《家語》的文句绝非袭自《说苑》,否则不会有《说苑》所沒有的... 《孔子家语·好生》与《说苑·贵德》皆有孔子论《诗·甘棠》的文句,都应是本于上博简《诗论》。《好生》兼引其中一、二两章,《贵德》则仅及其中一章。这说明《家語》的文句绝非袭自《说苑》,否则不会有《说苑》所沒有的內容。《说苑》所以能征引《诗论》,应该是采用前人传记,而《家语》所以能引到刘向未引据的《诗论》文句,究竟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是很能发人深思的,这至少是可视为其来源较早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家语》 《说苑》 《诗论》 《诗·甘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新唐书》传记的“崇韩”观念 被引量:2
6
作者 田恩铭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89,共7页
在对韩愈传记的处理上,有争议的地方都被用为尊者之笔法避之,相同内容经过语言层面上的处理将韩愈形象美化起来,形成了一个高大的儒者形象,纵横捭阖的古文家领袖形象,这样就确立了韩愈的中心地位。而大量采摭韩文入史则展现出史臣对韩... 在对韩愈传记的处理上,有争议的地方都被用为尊者之笔法避之,相同内容经过语言层面上的处理将韩愈形象美化起来,形成了一个高大的儒者形象,纵横捭阖的古文家领袖形象,这样就确立了韩愈的中心地位。而大量采摭韩文入史则展现出史臣对韩愈史才、议论的认可,在"传赞"之中呈现了一个全能形象的定评,这些因素整合起来构成了崇韩的场效应。至此《新唐书》中的崇韩理念被全方位地展现出来,进一步说崇韩的中心是对儒学复兴理念的张扬,而在这个张扬的过程中旧资源也就转换成了新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唐书》 宋祁 传记文学 崇韩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西堂的《诗经》研究
7
作者 郭丹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4-89,共6页
对张西堂先生的《诗经》研究进行评析,以其《诗经六论》为依据。张西堂认为《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乐歌总集;古代并无采诗之事,故亦无古诗三千而取其三百之事;孔子删诗亦不可信;关于《诗经》的体制,张先生认为"南"与"国风&... 对张西堂先生的《诗经》研究进行评析,以其《诗经六论》为依据。张西堂认为《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乐歌总集;古代并无采诗之事,故亦无古诗三千而取其三百之事;孔子删诗亦不可信;关于《诗经》的体制,张先生认为"南"与"国风"不同,南、雅、颂都是乐器;张先生驳斥了《毛诗序》之种种谬妄,对于《毛诗序》之作者,张先生亦力辨其非。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张先生也有剀切入里的分析。张先生的《诗经》研究,对于后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虽然有的结论可商榷,而张先生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罗列比较法和以诗证诗法,体现了朴学的严谨扎实的学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西堂 《诗经》 研究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药三黄水类方治疗“黄水病”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紫轩 罗婕 +1 位作者 德洛 张艺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5期2228-2233,共6页
目的:总结藏医对黄水病的诊疗经验,结合藏医理论分析藏药三黄水类方治疗黄水病的用药规律。方法:结合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中关于黄水病的诊疗经验,以“黄水病”“干黄水”为检索词,在前期自建的藏药成方制剂知识库... 目的:总结藏医对黄水病的诊疗经验,结合藏医理论分析藏药三黄水类方治疗黄水病的用药规律。方法:结合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中关于黄水病的诊疗经验,以“黄水病”“干黄水”为检索词,在前期自建的藏药成方制剂知识库中筛选用于治疗黄水病的三黄水类方。完成词频分析和共现分析,并将数据导出至Cytoscape 3.7.1,进行可视化网络分析,在藏医理论的指导下,挖掘三黄水类方的配伍规律,分析藏医治疗“黄水病”的优势病种。结果:共检索得到治疗黄水病的三黄水类方12个,藏药81味。三黄水药(珀嘎、黄葵子、决明子)最常配伍诃子、木香、毛诃子、余甘子、麝香、肉豆蔻、草果、宽筋藤、丁香、巴夏嘎等,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黄水病”。其中,“三果”(诃子、毛诃子、余甘子)能清除血热、化解坏血;配伍温性的木香、麝香、肉豆蔻、草果、丁香等主要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配伍清赤巴热的宽筋藤、巴夏嘎等则主要用于治疗热性黄水病。结论:藏医遵循病症结合的诊疗模式辩治黄水病,三黄水类方是其用于治疗“黄水病”的核心方剂集合,类风湿关节炎和特应性皮炎属于三黄水类方治疗的优势病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药 黄水病 干黄水 三黄水类方 用药规律 文本挖掘 漆塞尔桑当松汤 藏药成方制剂知识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调交响:再论《新唐书·韩愈传》与北宋古文运动之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陶慧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22,共9页
在北宋儒学复兴与“崇韩”思潮的时代背景下,《新唐书》用正面叙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方法,着意将韩愈树立为有唐“一代文宗”,对其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的美化与提升。这种建构性书写与同时期古文家们对韩愈的推崇一样,本质目的乃是借“崇韩”... 在北宋儒学复兴与“崇韩”思潮的时代背景下,《新唐书》用正面叙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方法,着意将韩愈树立为有唐“一代文宗”,对其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的美化与提升。这种建构性书写与同时期古文家们对韩愈的推崇一样,本质目的乃是借“崇韩”来重建以儒学为核心的社会文化秩序。但在文学评价层面,《新唐书》主要称颂的是韩愈“陈言务去”的创新精神,对其古文并未多加措意,不宜作为北宋古文家文学观念的代表。受列传撰者宋祁个人求新好异之文学观念的影响,《新唐书》对韩愈文学成就的评价,实可视为其时另一种“崇韩”声音,与所谓“古文运动”共同构成了北宋文坛儒学复兴主题下的复调交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唐书》 韩愈 古文运动 宋祁 崇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汤斌《诗辑解》诗经学思想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自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8-133,共6页
汤斌学术思想主要受孙奇逢理学思想影响,经学论述也主要是阐发经文中的义理,甚至对"汉学"的训诂等治学方法深为抵制。他认为,沉溺于训诂而不求义理,是有悖于圣人之道的。汤斌的《诗经》学论述本于理学而论述诗文所阐释的义理... 汤斌学术思想主要受孙奇逢理学思想影响,经学论述也主要是阐发经文中的义理,甚至对"汉学"的训诂等治学方法深为抵制。他认为,沉溺于训诂而不求义理,是有悖于圣人之道的。汤斌的《诗经》学论述本于理学而论述诗文所阐释的义理。这样的《诗经》学治学思想对清代中后期中原《诗经》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汤凖等人的治学思想正是受到了汤斌主于理学的治学方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斌 《诗辑解》 诗经学 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唐写本明《诗》习业策残卷读释
11
作者 陈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3-109,共7页
英藏敦煌文献“S6082”是一件珍贵的唐写本残卷,内地尚未见有专题性研究,已有的题称和识读多有未当。残卷漫漶严重,其主体部分为两条相对完整的“《诗》论”问答,与《〈毛诗正义〉序》《诗谱序》关系密切,皆本于《毛诗序》,是唐代明经... 英藏敦煌文献“S6082”是一件珍贵的唐写本残卷,内地尚未见有专题性研究,已有的题称和识读多有未当。残卷漫漶严重,其主体部分为两条相对完整的“《诗》论”问答,与《〈毛诗正义〉序》《诗谱序》关系密切,皆本于《毛诗序》,是唐代明经科“分经修业”制度之产物,当与“明二经”之目下“二中经”相对应。属问答结构相对完整的明经私试策文本,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唐代 写本 明经 习业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