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结构MnO_2的水热合成、晶型及形貌演化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英品 周晓荃 +2 位作者 周慧静 沈铸睿 陈铁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23-1226,共4页
以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具有不同微观形貌的纳米结构MnO2,并以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跟踪考察了二氧化锰的晶型及微观形貌随水热反应时间的演变过程,在Ostwald ripening机理作用下,MnO... 以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具有不同微观形貌的纳米结构MnO2,并以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跟踪考察了二氧化锰的晶型及微观形貌随水热反应时间的演变过程,在Ostwald ripening机理作用下,MnO2晶型转化过程为γ-MnO2,α-MnO2和β-MnO2,同时形貌由微米球转变为海胆结构、空心海胆结构和纳米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 水热合成 晶型 核壳结构 纳米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银纳米线的合成及神经形态网络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玮 赵春宝 +2 位作者 张君 汪莎莎 解令海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5,21,共7页
银纳米线由于具有独特的核壳结构,被用于构建神经形态纳米线网络。以经典多元醇法为模板,设计正交实验合成了一系列核壳结构银纳米线,分析了反应温度、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相对分子量、PVP用量和卤离子含量等因素对银纳米线长度、直... 银纳米线由于具有独特的核壳结构,被用于构建神经形态纳米线网络。以经典多元醇法为模板,设计正交实验合成了一系列核壳结构银纳米线,分析了反应温度、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相对分子量、PVP用量和卤离子含量等因素对银纳米线长度、直径及核壳结构微观特征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高的PVP更适合制备具有AgNWs-Ag核壳结构的银纳米线;由银纳米线组成的神经形态纳米线网络表现出类似人工突触行为的忆阻响应曲线,其神经形态特性受银纳米线核壳结构微观特征影响,并表现出明显的湿度依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银纳米线 多元醇法 正交实验 神经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维氧化镍/聚苯胺核壳纳米结构的控制生长与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作胜 张勇 +2 位作者 宋艳斌 陈传胜 张雪茹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32-639,共8页
氧化镍和聚苯胺是典型的无机/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各有其优缺点。如果将两种材料相结合,可得到电致变色性能更加优良的NiO/PANI复合材料。本文通过水热法与电聚合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氧化镍(NiO)纳米线/聚苯胺(PANI)与氧化镍纳米片/聚苯胺... 氧化镍和聚苯胺是典型的无机/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各有其优缺点。如果将两种材料相结合,可得到电致变色性能更加优良的NiO/PANI复合材料。本文通过水热法与电聚合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氧化镍(NiO)纳米线/聚苯胺(PANI)与氧化镍纳米片/聚苯胺核壳纳米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化学测量装置研究了纳米复合结构的形貌、结构、成分和电致变色性能。研究成果显示,复合后NiO/PANI纳米线核壳结构在可见光与近红外区域的电致变色性能都获得了显著增强。而NiO/PANI纳米片核壳结构在可见光区域内电致变色性能有所减弱,但是在近红外区域内的光学对比度有显著增强。本工作将为研究新型低维无机/有机纳米结构电致变色材料与器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镍 聚苯胺 纳米线 纳米片 核壳结构 电致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GaN核/壳异质结纳米线能带结构和电荷分离的理论研究
4
作者 陈星源 罗文杰 +3 位作者 赖国霞 古迪 朱伟玲 徐祥福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8-314,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第一性原理的方法计算了GaN纳米线、ZnO纳米线及其核/壳纳米线结构的能带结构,价带顶(VBM)和导带底(CBM)的电荷分布。计算表明本征GaN和ZnO纳米线材料VBM和CBM所对应电荷分布较为分散,且与直径关系不大,形成不了Ⅱ型半导体... 采用密度泛函第一性原理的方法计算了GaN纳米线、ZnO纳米线及其核/壳纳米线结构的能带结构,价带顶(VBM)和导带底(CBM)的电荷分布。计算表明本征GaN和ZnO纳米线材料VBM和CBM所对应电荷分布较为分散,且与直径关系不大,形成不了Ⅱ型半导体电荷分离效应。GaN和ZnO组成的核/壳纳米线均保持本征GaN和ZnO纳米线的直接带隙性质。在ZnO包裹GaN的核壳纳米线结构中,不同比例的ZnO和GaN之间电荷转移均不明显,VBM和CBM电荷分布基本都是由壳层的ZnO的O原子占据,难于实现VBM和CBM电荷空间分离。在GaN包裹ZnO的核壳纳米线结构中,VBM电荷和CBM电荷分布分别主要由壳层的N原子占据和核层的O原子占据,同时ZnO和GaN之间的电荷转移量相对较大,容易形成较大的核壳内置电场,有利于促进空间电荷分离,并且随着ZnO的比例增加电荷转移量也相应增加,能有效的促进电荷分离有利于制备成Ⅱ型半导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GaN/ZnO核/壳结构纳米线 能带结构 电荷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As/AlGaAs核-壳结构纳米线的生长研究
5
作者 赵翠俭 孙素静 李小青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9-293,共5页
GaAs/AlGaAs核-壳结构纳米线是制作金属-半导体-金属(MSM)型高速光电探测器最简洁有效的光电材料之一。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设备,在GaAs(111)B衬底上开展了GaAs/AlGaAs核-壳结构纳米线的生长研究,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 GaAs/AlGaAs核-壳结构纳米线是制作金属-半导体-金属(MSM)型高速光电探测器最简洁有效的光电材料之一。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设备,在GaAs(111)B衬底上开展了GaAs/AlGaAs核-壳结构纳米线的生长研究,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微区光荧光谱仪(PL)对制备的GaAs/AlGaAs核-壳结构纳米线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采用已优化的GaAs/AlGaAs核-壳结构纳米线的生长工艺参数,主要研究了AlGaAs壳材料的生长机制,获得了高质量的AlGaAs壳材料,AlGaAs壳材料生长速率约为50 nm/min,Al的原子数分数为14%。这些结果为将来多异质结构纳米线的生长和光电探测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AS A1GaAs纳米线 核-壳结构 生长机制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 (MOCVD) 光电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Si_x/Ge核壳纳米线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樊星 张辉 +2 位作者 杜宁 徐小燕 杨德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31-834,共4页
Ge具有约1 600mAhg-1的理论比容量,是商业化石墨材料理论容量(372mAhg-1)的4倍多,是目前较有吸引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纳米材料相比于体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广泛地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领域。本文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和射频溅... Ge具有约1 600mAhg-1的理论比容量,是商业化石墨材料理论容量(372mAhg-1)的4倍多,是目前较有吸引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纳米材料相比于体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广泛地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领域。本文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和射频溅射的方法在泡沫镍上合成出了大量NiSix/Ge核壳纳米线,并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X)、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分析。将其作为负极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首次放电比容量约为1700mAhg-1,首次效率为70.9%。60个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可维持在950mAhg-1以上,相比于Ni/Ge薄膜,表现出更好的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NiSix纳米线的优异导电性、纳米线之间的充足空间给予的缓解体积膨胀功能及膜与纳米线的优良接触在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纳米线 负极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高性能MnO2@Ni(OH)2核/壳纳米线阵列碳布电极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闫慧君 白建伟 +4 位作者 王玉 周红霞 景晓燕 王君 白雪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5-122,共8页
通过两步法在碳布(CC)上成功制备MnO2@Ni(OH)2核/壳纳米线阵列(NWAs),并应用于柔性全固态非对称超级电容器(ASCs)中。Ni(OH)2纳米片整齐地包覆在每个MnO2纳米线上,与纯MnO2纳米线相比获得了更高的比电容值(在扫描速率为5mV/s时,比电容值... 通过两步法在碳布(CC)上成功制备MnO2@Ni(OH)2核/壳纳米线阵列(NWAs),并应用于柔性全固态非对称超级电容器(ASCs)中。Ni(OH)2纳米片整齐地包覆在每个MnO2纳米线上,与纯MnO2纳米线相比获得了更高的比电容值(在扫描速率为5mV/s时,比电容值为432.8F/g)。该电极材料同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5A/g下充放电2000圈后,仍保持初始比电容的92.3%。自组装的MnO2@Ni(OH)2//MnO2 ASC具有1.8V的宽电势窗口,输出了高能量密度(69.2Wh/kg)和高功率密度(当54.6Wh/kg时4.5kW/kg)。结果表明,MnO2@Ni(OH)2 NWAs以碳布作为柔性基底,拥有高比表面积可以被大规模地应用在超级电容器领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2@Ni(OH)2纳米线阵列 核/壳结构 碳布 非对称电容器 能量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2O@ Cu纳米线的制备及对染料废水的脱色效能 被引量:2
8
作者 凌姝琪 刘宗健 黄新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7-140,共4页
利用化学沉积法制备铜纳米线,以铜纳米线为基质,在不同温度下水浴反应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一维Cu_2O@ Cu纳米线。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比表面积测试(BET)、紫外-可见光谱(UV-VISDRS)等分析手段,对所得材... 利用化学沉积法制备铜纳米线,以铜纳米线为基质,在不同温度下水浴反应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一维Cu_2O@ Cu纳米线。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比表面积测试(BET)、紫外-可见光谱(UV-VISDRS)等分析手段,对所得材料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Cu_2O@ Cu纳米线对甲基橙取得了71.4%的吸附率和70.1%光催化脱色率,且Cu_2O@ Cu纳米线表面的纳米Cu_2O粒径过大或过小都将减弱其脱色性能,结晶性越好可增强其脱色性能,其粒径在30~34 nm范围内,脱色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O@ Cu纳米线 核壳结构 结晶性 吸附 光催化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SiCNWs@SiO_(2)/PVDF复合材料的制备与介电储能特性 被引量:2
9
作者 苏宇 翁凌 +2 位作者 王小明 关丽珠 张笑瑞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0-200,共11页
为了加速新能源电子器件向微型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提高电子器件内部介电复合材料的性能至为重要,介电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和储能性能直接影响电子器件的质量,如何提高介电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和储能性能等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为了加速新能源电子器件向微型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提高电子器件内部介电复合材料的性能至为重要,介电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和储能性能直接影响电子器件的质量,如何提高介电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和储能性能等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基体,碳化硅纳米线(SiCNWs)和核壳结构碳化硅纳米线@二氧化硅(SiCNWs@SiO_(2))为填料,通过溶液共混相转换法及热压工艺制备出一系列的SiCNWs/PVDF二元复合材料和SiCNWs@SiO_(2)/PVDF复合材料。探究介电纳米填料的表面修饰对PVDF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宏观介电性能和储能性能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KH550成功改性SiCNWs;通过一步法热氧化工艺成功制备出具有典型核壳结构的SiCNWs@SiO_(2)纳米线,SiO_(2)壳层的厚度随着SiCNWs热氧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SiCNWs热氧化时间为10 h,SiO_(2)壳层的厚度为6.5 nm;采用相转换法和热压处理成功制备一系列的SiCNWs/PVDF二元复合材料和SiCNWs@SiO_(2)/PVDF复合材料,SiCNWs和SiCNWs@SiO_(2)与PVDF基体成功复合;当SiCNWs掺杂量较大时,SiCNWs/PVDF二元复合材料出现明显的团聚现象,核壳结构SiCNWs@SiO_(2)纳米线的引入,有效地提升纳米填料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对比纯PVDF,SiCNWs的引入大幅度提高了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但其介电损耗和电导率较大。将核壳结构SiCNWs@SiO_(2)纳米线嵌入PVDF基体中,使复合材料在保持高介电常数的同时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介电损耗和电导率,同时复合材料的击穿强度也有较大的提升。25%(质量分数)SiCNWs@SiO_(2)/PVDF(10 h)复合材料在极限电场强度下获得的最大放电能量密度分别为0.111 J/cm 3,获得的放电效率分别为53.06%,有效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储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碳化硅纳米线 核壳结构 介电性能 储能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MoS2/P(VDF-HFP)电介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思超 李衡峰 杨科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共7页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了高长径比核-壳结构Ag@MoS2纳米线,以P(VDF-HFP)为基体、Ag@MoS2纳米线作为填料,在不同填充量下通过溶液共混和流延法制备了复合材料薄膜。采用SEM、TEM、XRD、XPS等对Ag@MoS2的微观结构、尺寸、化学成分进行表征,...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了高长径比核-壳结构Ag@MoS2纳米线,以P(VDF-HFP)为基体、Ag@MoS2纳米线作为填料,在不同填充量下通过溶液共混和流延法制备了复合材料薄膜。采用SEM、TEM、XRD、XPS等对Ag@MoS2的微观结构、尺寸、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并利用SEM和阻抗分析仪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g@MoS2填料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均匀,且两相之间的界面结合效果良好。随着填料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逐渐增大,当Ag@MoS2的质量分数为35%时,1 kHz下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为67.2,介质损耗因数仅为0.15,且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呈现出较弱的频率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纳米线 二硫化钼 核壳结构 复合材料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O@CuO电极材料制备及超级电容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童 古庆玉 +2 位作者 王培鉴 刘忠品 孙海滨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7-322,共6页
超级电容器因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率快、循环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而备受关注。CoO是一种优良的超级电容电极材料,理论比容量可以达到4292F·g^(-1),但其电导率较低,而且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体积膨胀,导致其实际比容量低于理论比容... 超级电容器因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率快、循环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而备受关注。CoO是一种优良的超级电容电极材料,理论比容量可以达到4292F·g^(-1),但其电导率较低,而且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体积膨胀,导致其实际比容量低于理论比容量。为此,本文首先采用热氧化法在泡沫铜导电集流体上生长CuO纳米线阵列,然后采用化学浴沉积法在CuO纳米线表面沉积CoO层级结构,制备核壳结构CoO@CuO电极材料。该电极材料在电流密度为2mA·cm^(-2)时的比容量可达到1.0430 F·cm^(-2)(117.1453 F·g^(-1)),并表现出了良好的电容保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性能 氧化铜 氧化钴 纳米线阵列 超级电容器 电极材料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无机半导体核/壳结构纳米线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解波雨 董浩宇 +4 位作者 陈顺国 金佳科 曹健 汪茫 孙景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6期2284-2287,共4页
概括了碳纳米管(CNTs)作为一维纳米结构构筑模板的优势,重点评述了在以CNTs为模板制备CdS@CNTs核壳异质结构纳米线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代表性的研究工作介绍了以CNTs为模板制备多种CNTs/无机半导体核壳异质结构纳米线的新成果,并... 概括了碳纳米管(CNTs)作为一维纳米结构构筑模板的优势,重点评述了在以CNTs为模板制备CdS@CNTs核壳异质结构纳米线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代表性的研究工作介绍了以CNTs为模板制备多种CNTs/无机半导体核壳异质结构纳米线的新成果,并对相关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归纳与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纳米线 核壳结构 模板 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_4C/B_6O核-壳结构五次孪晶纳米线
13
作者 付新 袁俊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95-300,共6页
核壳结构纳米线是一类具有可调控物理特性的一维纳米材料。本文报道一种具有B4C核心,B6O壳层的五次孪晶纳米线。B4C和B6O同属于α菱方富硼化合物,二者的点阵参数相近。对单根纳米线的电子衍射、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分析,确定了纳米线的五... 核壳结构纳米线是一类具有可调控物理特性的一维纳米材料。本文报道一种具有B4C核心,B6O壳层的五次孪晶纳米线。B4C和B6O同属于α菱方富硼化合物,二者的点阵参数相近。对单根纳米线的电子衍射、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分析,确定了纳米线的五次循环孪晶结构,纳米线芯部成分为B4C,表面具有B6O外延层。明场形貌像及能量过滤像分析表明该纳米线具有非对称截面形貌。通过系列温度合成实验可以预见,进一步调节原料配比、合成温度等因素,可大规模合成具有B4C/B6O核壳结构的五次循环孪晶纳米线,这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α菱方硼化物纳米线的高温热电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次孪晶纳米结构 硼化物纳米线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IO-67膜复合铂镍纳米线电催化析氢研究
14
作者 蒋东江 曹欢攀 +2 位作者 张鑫 高全花 许海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1-155,共5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项链状的铂镍纳米线(PtNi NWs),将PtNi NWs封装UIO-67膜中,制得核壳结构催化剂PtNi@UIO-67。通过透射电镜(TEM)、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项链状的铂镍纳米线(PtNi NWs),将PtNi NWs封装UIO-67膜中,制得核壳结构催化剂PtNi@UIO-67。通过透射电镜(TEM)、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等研究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测试其在酸性环境下电催化析氢(HER)性能。结果表明:UIO-67膜的引入,对纳米线起到分散和保护作用,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优于单独的PtNi纳米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UIO-67 铂镍纳米线 核壳结构 析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