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5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an Indirect ELISA for Detection of T.solium Based on Recombinant 18 kDa Protein
1
作者 WU Guo-hua ZHENG Ya-dong +5 位作者 JIA Wan-zhong ZHANG Shao-hua JING Zhi-zhong LUO Xue-nong LIU Shi-quan CAI Xue-peng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87-92,共6页
The gene encoding the 18 kDa protein of Taenia solium metacestodes was amplified by RT-PCR and cloned into the pGEM-T vector for sequencing.The recombinant plasmid named pGEX-CE18 was constructed and transformed into ... The gene encoding the 18 kDa protein of Taenia solium metacestodes was amplified by RT-PCR and cloned into the pGEM-T vector for sequencing.The recombinant plasmid named pGEX-CE18 was constructed and transformed into E.coli BL21 for in vitro expression.SDS-PAGE and Western blot were employed for analyzing the recombinant protein,which was then used for development of an indirect ELISA for detection of anti-cysticercosis antibodi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of interest was 35 kDa in size,accounting for 28%of total bacteria proteins,and reacted with positive sera against cysticercosis.Using the newly-constructed indirect ELISA and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ELISA kit,paired analyses of 178 serum samples indicated that the concordant rate was 98.83%and the ELISA exhibited good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supporting its utility and application for diagnosis of cysticerc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STICERCUS cellulosae 18 kDa protein E.COLI EXPRESSION recombinant protein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IP基因及其重组蛋白对山羊脂肪细胞脂肪沉积的效应
2
作者 孙晓燕 宋昱龙 +5 位作者 蒋婧 李杰 陈灿灿 王高富 王林杰 任航行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6,I0001,共10页
为探索ASIP基因对山羊脂肪沉积的效应,本研究采集波杂山羊(BZ)和酉州乌羊(YZ)组织,并使用体外培养的山羊前脂肪细胞,采用基因克隆、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油红O染色等方法,检测ASIP基因在山羊组织和体外培养分化脂肪细胞中的表达规律... 为探索ASIP基因对山羊脂肪沉积的效应,本研究采集波杂山羊(BZ)和酉州乌羊(YZ)组织,并使用体外培养的山羊前脂肪细胞,采用基因克隆、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油红O染色等方法,检测ASIP基因在山羊组织和体外培养分化脂肪细胞中的表达规律,以及脂质生成关键基因在山羊脂肪和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重组ASIP蛋白对山羊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滴形成及脂质生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ASIP基因在山羊体组织中广泛表达,在肾脏和白色脂肪中的表达量最高;ASIP基因在山羊脂肪细胞分化6 d时显著升高(P<0.05),8 d时达到最高值。PPARG、LEPTIN和ATRN基因在YZ肾脂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BZ(P<0.05);PPARG、FASN和ATRN基因在BZ骨骼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YZ(P<0.05),FABP4和SREBP1基因的表达在两品种羊之间无显著差异。重组ASIP蛋白处理诱导山羊脂肪细胞在8 d出现明显脂肪滴,显著提高了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TG)(P<0.05),并显著或极显著上调脂肪细胞中脂质合成关键基因(PPARG、LEPTIN、FASN、FABP4、SREBP1和ATRN)的表达量。综上,ASIP基因及重组ASIP蛋白对山羊脂肪细胞的脂肪沉积可能具有正向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ASIP基因调控山羊脂肪沉积机制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ASIP基因 重组ASIP蛋白 脂肪细胞 脂肪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65岁人群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皮肤试验应用剂量及在3~17岁和66~75岁人群中的安全性:一项随机、盲法、阳性对照Ⅱ期临床试验
3
作者 王敬 王庆枫 +5 位作者 荆玮 王宇津 王雪钰 黄海荣 初乃惠 聂文娟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0-845,共6页
背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使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广泛用于结核病筛查,但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无法明确区分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卡介苗免疫和活动性结核病。因此,需要开发更准确的结核病诊断方法。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由结核分枝杆菌标... 背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使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广泛用于结核病筛查,但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无法明确区分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卡介苗免疫和活动性结核病。因此,需要开发更准确的结核病诊断方法。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由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的早期分泌靶抗原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蛋白组成,具有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结核病和卡介苗接种后状态的作用。方法: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随机、盲法、同类制品对照的同体双臂皮试设计,比较不同剂量组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对照试剂在18~65岁结核病患者中的敏感度及健康受试者、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中的特异度;计算不同剂量组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试验药物的最佳诊断试验分界值;分别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对照试剂及γ干扰素释放试验3种检测试剂的一致率,同时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的安全性。第二阶段采用开放性、单臂研究设计,受试者单臂给药,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在3~17岁和66~75岁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讨论:本研究旨在对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和结核病诊断的评估和用药安全性评价,期望通过临床研究,将基于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的结核病诊断技术手段推广到更广泛的人群和临床应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IL-37通过调控Wnt5a减少细颗粒物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外基质沉积
4
作者 曲芳芳 徐海博 +2 位作者 齐天杰 蔡志刚 阎锡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3,共8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7(rhIL-37)干预对细颗粒物(PM_(2.5))暴露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沉积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不同浓度(6.25、12.5、25和50 mg/L)的PM_(2.5)干预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建立气道损伤的细...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7(rhIL-37)干预对细颗粒物(PM_(2.5))暴露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沉积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不同浓度(6.25、12.5、25和50 mg/L)的PM_(2.5)干预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建立气道损伤的细胞模型,用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Wnt家族成员5a(Wnt5a)表达水平,选取Wnt5a表达量最高时的PM_(2.5)浓度为最佳干预浓度。实验分为3组:PM_(2.5)+siRNA组、PM_(2.5)+Wnt5a siRNA组及control+Wnt5a siRNA,观察纤连蛋白(fibronectin)、IL-6和IL-1β的表达水平及活性氧(ROS)的产生。此外,又将实验分为PM_(2.5)+rhIL-37组、PM_(2.5)组和control组,研究rhIL-37是否能够下调Wnt5a、fibronectin、IL-6和IL-1β的表达。结果:(1)给予不同浓度(6.25、12.5、25和50 mg/L)的PM_(2.5)干预16HBE细胞24 h后,Wnt5a的表达除PM_(2.5)(50 mg/L)组,均较control组显著增加(P<0.05);在PM_(2.5)(12.5 mg/L)刺激下,Wnt5a表达最高(P<0.01)。(2)在PM_(2.5)(12.5 mg/L)干预16HBE细胞24 h后,fibronectin表达达到峰值(P<0.01)。(3)敲减Wnt5a后fibronectin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表达,ROS的产生,以及IL-6和IL-1β的分泌均较control组显著减少(P<0.01)。(4)rhIL-37干预后再给予PM_(2.5)刺激,Wnt5a、fibronectin和Nrf2的表达,ROS的产生,以及IL-6和IL-1β的分泌均较PM_(2.5)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在体外细胞模型中,PM_(2.5)可能通过Wnt5a调控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外基质沉积;rhIL-37通过下调Wnt5a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7 空气污染物 细颗粒物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Wnt5a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F2/Mst1信号通路分析新活素对急性心梗大鼠心脏重构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5
作者 穆怀彬 李静 +1 位作者 李燕 卢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89,共7页
目的探讨新活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重构、血管生成及NF2/Mst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rhBNP组、中剂量rhBNP组、高剂量rhBNP组,均10只。除假手术组外,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目的探讨新活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重构、血管生成及NF2/Mst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rhBNP组、中剂量rhBNP组、高剂量rhBNP组,均10只。除假手术组外,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低、中及高剂量rhBNP组大鼠颈静脉输注5、10及15μg/kg的rhBNP溶液,其余大鼠颈静脉输注等体积生理盐水。心脏超声检测LVIDd、LVIDs、LVEDV、LVESV;BL-420生物机能实验检测LVEDP、±dp/dt max;测量BW、THW/BW、LVW/BW;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血管生成;免疫印迹检测心肌组织NF2、Mst1、Bax及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LVIDd、LVIDs、LVEDV、LVESV、LVEDP、THW/BW、LVW/BW、心肌细胞凋亡率、NF2、Mst1、Bax表达均升高(P<0.05),±dp/dt max、Bcl-2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及高剂量rhBNP组LVIDd、LVIDs、LVEDV、LVESV、LVEDP、THW/BW、LVW/BW、心肌细胞凋亡率、NF2、Mst1、Bax表达降低(P<0.05),±dp/dt max、Bcl-2表达升高(P<0.05)。结论新活素可显著改善急性心梗大鼠心脏重构,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加快心肌组织血管新生,这与抑制NF2/Mst1信号通路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脏重构 血管生成 神经细丝蛋白 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重组法衣原体RNA聚合酶表达载体的构建和应用
6
作者 石禹 包小峰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9,共7页
目的利用同源重组法构建衣原体RNA聚合酶(cRNAP)各亚基质粒,转化入大肠埃希菌中表达蛋白并探讨其在衣原体转录调控中的应用。方法根据Gen Bank中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cRNAP各亚基的目的基因片段,对PCR产物... 目的利用同源重组法构建衣原体RNA聚合酶(cRNAP)各亚基质粒,转化入大肠埃希菌中表达蛋白并探讨其在衣原体转录调控中的应用。方法根据Gen Bank中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cRNAP各亚基的目的基因片段,对PCR产物进行纯化,质粒载体进行质粒抽提、质粒酶切、胶回收等处理。采用同源重组法将基因片段插入到目的载体进行片段融合构建cRNAP各亚基表达质粒,融合产物转化后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验证和测序。构建好的融合产物转化入大肠埃希菌化学感受态细胞表达蛋白。结果成功构建cRNAP各亚基质粒并成功表达cRNAP各亚基蛋白,研究了衣原体转录调节因子GrgA与cRNAP的直接相互作用是GrgA与cRNAP的α、β′亚基有结合,与β亚基无结合。两者可以作为衣原体感染治疗和预防的药物作用新靶点。结论同源重组法可用于构建cRNAP各亚基质粒并成功表达相应蛋白,并用于研究转录调节因子GrgA与cRNAP各亚基蛋白的结合位点,为衣原体感染治疗和预防药物作用新靶点的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重组法 衣原体 cRNAP 亚基 质粒载体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菌化合物HL-J6与金黄色葡萄球菌PBP1的相互作用研究
7
作者 徐铭琦 史祥睿 +6 位作者 刘威 段浩 魏静 邓炎 江悦 高英英 李海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12-921,共10页
目的 探究新型抗菌化合物HL-J6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结合蛋白1(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 1, PBP1)的相互作用。方法 以MRSA252基因组DNA为模板,PBP1F/R为上下游引物,以Nde I/Xho I为酶切位点构建表达质粒pET30a-pbp1-39-608。将质... 目的 探究新型抗菌化合物HL-J6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结合蛋白1(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 1, PBP1)的相互作用。方法 以MRSA252基因组DNA为模板,PBP1F/R为上下游引物,以Nde I/Xho I为酶切位点构建表达质粒pET30a-pbp1-39-608。将质粒转入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并通过亲和层析纯化获得PBP1-39-608蛋白;利用肽聚糖侧链主干肽的硫酯类似物S2d作为底物,测定HL-J6对PBP1-39-608转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用微量热泳动技术(microscale thermophoresis,MST)检测HL-J6与PBP1-39-608的亲和力,并通过细胞热转移实验(cell thermal shift assay,CETSA)确证结合作用;分别利用AutoDock Vina和Desmond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明确HL-J6与PBP1-39-608蛋白的结合模式和关键氨基酸残基。结果 成功构建pET30a-pbp1-39-608重组质粒,诱导表达后,经纯化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5×103的PBP1-39-608蛋白;HL-J6可呈时间依赖性抑制PBP1-39-608的转肽酶活性(P<0.001);HL-J6与PBP1-39-608的结合解离常数Kd约为64.92μmol/L;分子对接结果显示HL-J6通过与ILE-348、ASN-370、THR-516、PHE-423等主要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结合在PBP1-39-608的活性口袋,结合评分为-8.38 kcal/mol(<-5.00 kcal/mol);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二者结合后50 ns趋于稳定。结论 HL-J6可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PBP1的转肽酶活性,并与其存在稳定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青霉素结合蛋白 HL-J6 重组蛋白: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赤酵母利用甲醇生产重组蛋白技术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媛媛 张翀 +1 位作者 韩双艳 邢新会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41-2450,共10页
甲醇等一碳化合物作为生物制造的一种绿色可持续低碳原料,不存在与人争粮的问题,具有巨大的应用发展潜力。能够天然利用甲醇的毕赤酵母研究历史长,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重组蛋白的生物制造中,成为甲醇利用性能优良的底盘细胞工厂。近年虽... 甲醇等一碳化合物作为生物制造的一种绿色可持续低碳原料,不存在与人争粮的问题,具有巨大的应用发展潜力。能够天然利用甲醇的毕赤酵母研究历史长,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重组蛋白的生物制造中,成为甲醇利用性能优良的底盘细胞工厂。近年虽然对毕赤酵母的生理学、甲醇代谢网络、蛋白分泌表达途径及关键元件挖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知识,但仍存在影响其高效应用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如甲醇及其代谢物对细胞毒性的复杂影响机制认知有限、细胞鲁棒性及甲醇利用相关的“生命暗物质”挖掘能力不足、甲醇高效转化成目标蛋白的工程化手段有限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毕赤酵母生物转化甲醇合成重组蛋白的研究现状,重点总结讨论了毕赤酵母细胞工厂转化甲醇及蛋白表达优化策略,最后探讨了当前毕赤酵母生物转化甲醇生产重组蛋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对其未来的生物技术创新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毕赤酵母 重组蛋白 代谢工程 合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罗伊氏乳杆菌分泌型信号肽的筛选及鉴定
9
作者 赵文悦 杨景 +5 位作者 邵怡岚 李佳璇 姜艳平 崔文 王晓娜 唐丽杰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1440,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构建一株高效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罗伊氏乳杆菌,通过筛选不同信号肽的方式提高牛乳铁蛋白肽的分泌表达水平,提高重组菌株的应用效率。对实验室分离的一株罗伊氏乳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筛选分泌蛋白的信号肽基因,构建表达... 本研究旨在构建一株高效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罗伊氏乳杆菌,通过筛选不同信号肽的方式提高牛乳铁蛋白肽的分泌表达水平,提高重组菌株的应用效率。对实验室分离的一株罗伊氏乳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筛选分泌蛋白的信号肽基因,构建表达牛乳铁蛋白肽(LFCA)的重组菌株,通过Western blot、ELISA、激光共聚焦等技术分析和比较信号肽分泌LFCA的效果,对重组菌分泌的LFC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半数最低抑菌浓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A2、A3、A4和A8信号肽能够表达LFCA,其中A3和A8能够使LFCA分泌到培养上清中,且A3信号肽使LFCA的分泌表达水平提高了近2倍,对宿主菌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重组菌株分泌的LFC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半数最低抑菌浓度为97.50μg·mL^(-1)。本研究成功筛选出能够高效分泌牛乳铁蛋白肽的信号肽,重组菌株的抑菌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铁蛋白肽 罗伊氏乳杆菌 重组蛋白分泌表达信号肽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MT)保护性抗原片段的筛选及免疫效果的评估
10
作者 庞碧寒 姚文敬 +4 位作者 王怡涤 关丽君 薛云 张俊峰 赵战勤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8-285,共8页
为筛选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T+Pm)亚单位疫苗的优势保护性抗原,本研究根据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MT)的结构和功能区将其分为N端3个片段(rPMT-N1和rPMT-N2a、rPMT-N2b)和C端5个片段(rPMT-C3、rPMTC4、rPMT-C5、rPMT-C6及rPMT-C7),利用原核... 为筛选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T+Pm)亚单位疫苗的优势保护性抗原,本研究根据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MT)的结构和功能区将其分为N端3个片段(rPMT-N1和rPMT-N2a、rPMT-N2b)和C端5个片段(rPMT-C3、rPMTC4、rPMT-C5、rPMT-C6及rPMT-C7),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这8个片段,采用His6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各重组蛋白,经SDS-PAGE检测各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效果后,通过Image J软件计算各重组蛋白的表达量,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SDS-PAGE结果显示,分别获得了34 ku、62 ku、67 ku、70 ku、64 ku、102 ku、36 ku、60 ku的重组蛋白,其中rPMT-N2a、rPMT-N2b、rPMT-C5和rPMT-C7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表达,另外4个重组蛋白均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纯化后在上述各位置处分别出现较单一的目的条带,且各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8.44%~35.77%。Western blot结果显示,8个重组蛋白均可与猪源T+Pm TPM-6株的猪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均具有一定的反应原性,其中rPMT-N1、rPMT-N2a、rPMT-N2b、rPMT-C5的反应原性较强。基于此,采用ISA201佐剂制备这4种重组蛋白的亚单位疫苗,间隔20 d对小鼠经皮下注射免疫(50μg/只)两次,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的临床症状及死亡数,评估该疫苗对小鼠的安全性。首免后35 d(二免后14 d)对各组小鼠分别以10 LD_(100)和30 LD_(100)的天然粗提PMT(cPMT)对小鼠攻毒,评估4种亚单位疫苗(rPMT-N1、rPMT-N2a、rPMT-N2b及rPMT-C5)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力。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免疫后21 d rPMT-N2a组小鼠的死亡率为2/24,rPMT-N2b组小鼠的死亡率为6/24,其余各组小鼠均无异常。ELISA结果显示,二免后各疫苗组小鼠的几何平均抗体效价分别升至1:1552、1:18820、1:1351和1:6208,表明各重组蛋白均能诱导免疫小鼠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反应。攻毒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在两种剂量的cPMT攻毒后均出现相应症状并均在24h内全部死亡,部分亚单位疫苗免疫组小鼠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病及死亡,但发病及死亡时间较对照组延长。以10LD_(100)的cPMT攻毒后,上述各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7.5%、100%、37.5%和100%;以30 LD_(100)的cPMT攻毒后,各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0%、85.7%、0和75%。本研究表明,rPMT-N2a、rPMT-C5具有作为T+Pm亚单位疫苗优势保护性抗原的潜力,该结果为后期T+Pm亚单位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 toxA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 重组蛋白 亚单位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PEDV S蛋白优势抗原区域的重组PRRSV活载体疫苗株的鉴定
11
作者 劳梦琴 刘瑞琳 +13 位作者 陈鹏飞 黄世静 于家荣 朱钧锐 孙祁 虞凌雪 高飞 姜一峰 童武 刘长龙 李丽薇 于海 童光志 周艳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5-163,共9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和猪流行性腹泻(PED)是当前对养猪业影响较大的两种重要传染病,为了开发可同时针对这两种疫病的疫苗,本研究以PRRSV HuN4-F112活疫苗株为载体,将PEDV S蛋白中可诱导产生中和抗体的抗原区域进行优化和组合,命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和猪流行性腹泻(PED)是当前对养猪业影响较大的两种重要传染病,为了开发可同时针对这两种疫病的疫苗,本研究以PRRSV HuN4-F112活疫苗株为载体,将PEDV S蛋白中可诱导产生中和抗体的抗原区域进行优化和组合,命名为SNE,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将其引入至HuN4-F112株基因组中,构建了含有SNE的PRRSV全长cDNA克隆pHuN4-F112-SNE,通过病毒拯救获得了重组病毒rHuN4-F112-SNE株,经过对重组病毒引入基因和表达蛋白的鉴定,证实获得的重组病毒rHuN4-F112-SNE能够正确表达PEDV S蛋白优势抗原区域,其生物学特性与亲本毒株相似。将该重组病毒连续传至30代,引入的SNE基因均能获得稳定表达,且不影响亲本毒复制和自身蛋白的表达,表明重组病毒rHuN4-F112-SNE中引入的SNE基因可稳定遗传,研究结果为后续评价rHuN4-F112-SNE作为二价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V S蛋白 PRRSV 重组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新城疫基因Ⅶ型F蛋白重组火鸡疱疹病毒的构建及免疫保护评价
12
作者 沈沁儒 申可 +2 位作者 邵红霞 秦爱建 钱琨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57,共13页
为构建以火鸡疱疹病毒(Herpesvirus of turkey,HVT)为载体的表达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NDV)F蛋白的重组疫苗,研究将密码子优化的基因Ⅶ型NDV F基因插入转移载体质粒pT-sgA-eGFP-SV40-Fopt后,通过CRISPR/Cas9技术,将F基因插入HVT Fc126疫... 为构建以火鸡疱疹病毒(Herpesvirus of turkey,HVT)为载体的表达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NDV)F蛋白的重组疫苗,研究将密码子优化的基因Ⅶ型NDV F基因插入转移载体质粒pT-sgA-eGFP-SV40-Fopt后,通过CRISPR/Cas9技术,将F基因插入HVT Fc126疫苗株的US2区,获得重组疫苗rHVT-Fopt。将重组疫苗接种1日龄SPF鸡,28 d后攻毒以评价该重组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构建的转移载体质粒pT-sgA-eGFP-SV40-Fopt在CEF细胞中表达良好;该重组疫苗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且与HVT Fc126株的复制能力无显著差异;F基因在各主要脏器中均有表达且能诱导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对NDV F48E8强毒株的攻击能产生100%的免疫保护效力。研究表明,重组疫苗rHVT-Fopt可以作为针对鸡新城疫的候选新型疫苗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火鸡疱疹病毒 新城疫病毒 基因编辑 F蛋白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血液制品企业产品研发现状及产业发展态势
13
作者 徐雅楠 霍记平 +6 位作者 吴强 余鼎 梁洪 付瑞 马文利 张伟 赵志刚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72-1280,共9页
国内外血液制品产业在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方面各有特色。国外企业在免疫球蛋白类、凝血因子类及重组血浆蛋白类产品开发领域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尤其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开发、长效制剂的优化及生产工艺改进方面持续取得进展。中国... 国内外血液制品产业在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方面各有特色。国外企业在免疫球蛋白类、凝血因子类及重组血浆蛋白类产品开发领域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尤其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开发、长效制剂的优化及生产工艺改进方面持续取得进展。中国企业近年来在相关领域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例如在人免疫球蛋白工艺改造及重组凝血因子新产品的开发上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重组蛋白技术应用、高效血浆资源利用及生产工艺先进性等方面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同时,在专利技术储备、关键材料供应与疾病流行病学数据获取等方面也存在瓶颈。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给药技术创新及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以及个体化治疗的发展,血液制品行业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血液制品企业可进一步加强技术积累、提升生产工艺水平,强化血浆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国内产业持续稳定地发展,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制品 免疫球蛋白 凝血因子 重组血浆蛋白 研发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链DNA退火蛋白介导细菌基因组同源重组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尹号 尤留超 +3 位作者 韩瑞 高鹏程 付磊 储岳峰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8,共10页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研究细菌等微生物在基因功能、耐药机制及致病机制等方面的重要工具,而同源重组是细菌基因组编辑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的细菌内源性重组途径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一种来自噬菌体的单链DNA退火蛋白(SSAP)表现出了远超内...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研究细菌等微生物在基因功能、耐药机制及致病机制等方面的重要工具,而同源重组是细菌基因组编辑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的细菌内源性重组途径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一种来自噬菌体的单链DNA退火蛋白(SSAP)表现出了远超内源性重组途径的基因组编辑效率,该蛋白具有单链DNA结合活性、介导基因组定向重组的特点,使其成为目前极具潜力的基因组编辑工具。本文主要对同源重组基本原理、噬菌体源SSAP介导的同源重组途径的基本元件、重组机制模型以及应用策略展开概述,旨在为进一步解析单链DNA退火蛋白介导的同源重组过程提供帮助,为研究更多细菌基因功能、致病机制以及开发工程菌株提供技术支撑,也为缺乏基因编辑方法的细菌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单链DNA退火蛋白 同源重组 机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ET重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郑园霞 张毅 刘亮伟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9-388,共10页
RecE/RecT(即RecET)介导短臂(30~60 bp)DNA重组,从而成为一种新的工具广泛用于质粒构建、基因组编辑代谢路径等方面。综述了RecET重组工具由创建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在质粒构建及基因组编辑中的应用、RecE/RecT蛋白晶体结构及冷冻电镜结... RecE/RecT(即RecET)介导短臂(30~60 bp)DNA重组,从而成为一种新的工具广泛用于质粒构建、基因组编辑代谢路径等方面。综述了RecET重组工具由创建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在质粒构建及基因组编辑中的应用、RecE/RecT蛋白晶体结构及冷冻电镜结构的解析,探讨了其外切活性重组说及ssDNA退火机制,进而说明了体外重组、体外互作、在真核生物研究中的价值等,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ET重组 RecET基因组编辑工具 RecET蛋白结构 外切活性重组说 ssDNA退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荚膜特异性解聚酶克隆表达及其相关功能研究
16
作者 闫涛 汪娜 +5 位作者 王秋妍 马成成 滕宣 余可雪 葛宏华 刘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1-1257,共7页
目的构建K64型荚膜特异性解聚酶重组蛋白Dep44,探讨其在对抗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中的应用效力。方法分离表达解聚酶的噬菌体(vB_Kpn_HF1013,GenBank:PP803128),分析其基因序列,筛选具有解聚酶活性的候选蛋白,构建重组蛋... 目的构建K64型荚膜特异性解聚酶重组蛋白Dep44,探讨其在对抗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中的应用效力。方法分离表达解聚酶的噬菌体(vB_Kpn_HF1013,GenBank:PP803128),分析其基因序列,筛选具有解聚酶活性的候选蛋白,构建重组蛋白Dep44并验证其解聚酶活性。通过滴板法验证Dep44重组蛋白的敏感谱,通过生物膜清除及血清杀菌实验评估Dep44抗菌活性。结果噬菌体vB_Kpn_HF1013尾刺蛋白具有解聚酶活性,能特异性裂解K64型CRKP荚膜。生物膜清除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2μg/mL与10μg/mL剂量的Dep44重组蛋白均可有效破坏细菌生物膜。血清杀菌实验结果显示:Dep44重组蛋白具有协同血清杀菌能力,但这种作用需要依赖补体系统的存在,Dep44本身不具备直接杀菌活性。结论Dep44重组蛋白能够特异性裂解K64型CRKP荚膜,具备破坏生物膜及协同血清杀菌能力,有望应用于K64型CRKP相关感染的控制及医疗器械表面生物膜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聚酶 噬菌体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荚膜 生物膜 重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标签切除工具酶DrICE的制备方法
17
作者 常卿 芦亚菲 +3 位作者 杨姊 赖鹏飞 赵紫尧 李文奇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2,共5页
提供一种全新的用于融合标签切除的工具酶DrICE的载体构建和表达纯化方法以及含有该蛋白酶特异性酶切位点的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同时对其在重组蛋白纯化过程中融合标签的切除进行应用,表明DrICE可以作为一种专门用于特异性切除重组表... 提供一种全新的用于融合标签切除的工具酶DrICE的载体构建和表达纯化方法以及含有该蛋白酶特异性酶切位点的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同时对其在重组蛋白纯化过程中融合标签的切除进行应用,表明DrICE可以作为一种专门用于特异性切除重组表达蛋白融合标签的工具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ICE 融合标签 载体构建 重组蛋白表达 工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CC16蛋白抑制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的人气道上皮细胞及COPD小鼠肺组织衰老相关分泌表型
18
作者 杜凯艳 李婷 +6 位作者 刘超锋 栗馨洋 张晶煜 郭民 陈朝阳 庞敏 王海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302,共9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CC16蛋白(recombinant human CC16 protein,rhCC16)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诱导的人气道上皮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HBECs)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 目的:评价重组人CC16蛋白(recombinant human CC16 protein,rhCC16)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诱导的人气道上皮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HBECs)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小鼠肺组织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5%CSE诱导HBECs衰老,250 ng/mL rhCC16干预衰老的HBECs,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染色法分析HBECs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衰老相关异染色灶(senescence associated heterochromatic foci,SAHF)标志物第9位赖氨酸三甲基化的组蛋白H3(trimethylated histone H3 at lysine 9,H3K9me3)含量;RT-qPCR和ELISA分别检测HBECs中SASP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IL-8、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chemokine(C-X-C motif)ligand 1,CXCL-1]、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MMP1)和MMP3的mRNA和蛋白表达。被动吸烟法制备COPD小鼠,从熏烟16周开始,在熏烟前2 h用2.5μg/g体重rhCC16或等体积PBS对熏烟小鼠进行滴鼻干预制备COPD+rhCC16组或COPD+PBS组,造模及干预(24周)结束后DCFH-DA染色法检测小鼠肺组织细胞中RO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SAHF标志物H3K9me3含量;RT-qPCR和ELISA分别检测小鼠肺组织及肺组织匀浆液中SASP相关指标(IL-1β、IL-6、IL-8、CXCL-1、MMP1和MMP3)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DCFH-DA染色结果显示CSE刺激可以增加HBECs中ROS含量,rhCC16干预则减少HBECs中ROS含量(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SE刺激可以增加HBECs的SAHF,而rhCC16干预则减少SAHF(P<0.01);RT-qPCR和ELISA结果显示CSE刺激可以增加HBECs中IL-1β、IL-6、IL-8、CXCL-1、MMP1和MMP3 mRNA表达及其蛋白含量,rhCC16干预则减少HBECs中上述指标的表达(P<0.05);DCFH-DA染色结果显示COPD小鼠肺组织细胞中ROS含量增加,rhCC16干预则减少其含量(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OPD小鼠肺组织中SAHF增加,而rhCC16干预则减少SAHF(P<0.01);RT-qPCR和ELISA结果显示COPD小鼠肺组织中IL-1β、IL-6、IL-8、CXCL-1、MMP1和MMP3 mRNA表达及其蛋白含量增加,rhCC16干预则减少上述指标的表达(P<0.05),PBS干预组与COPD组小鼠肺组织上述指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CC16能有效抑制CSE诱导的HBECs及COPD小鼠肺组织中SASP的产生,其机制可能与ROS-H3K9me3信号通路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重组人CC16蛋白 香烟烟雾提取物 活性氧 第9位赖氨酸三甲基化组蛋白H3 衰老相关分泌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Ⅰ载体疫苗构建及免疫效果研究
19
作者 张艳琪 胡基华 曲晓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86-91,101,共7页
[目的]构建表达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I的重组乳酸乳球菌载体疫苗,评价构建的载体疫苗免疫效果,为研发可防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铜绿假单胞菌OprI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鉴定OprI基因,将OprI基因扩增... [目的]构建表达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I的重组乳酸乳球菌载体疫苗,评价构建的载体疫苗免疫效果,为研发可防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铜绿假单胞菌OprI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鉴定OprI基因,将OprI基因扩增产物与pMG36c质粒双酶切、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MG36c-OprI;对乳酸乳球菌MG1363菌株感受态细胞制备和电转化方法优化,将重组质粒电转化MG1363感受态细胞,酶切和PCR反应及测序鉴定转化情况,SDS-PAGE电泳检测OprI蛋白表达情况;采用灌胃、皮下注射和鼻腔喷雾接种小鼠方式评价载体疫苗安全性和异常毒性,采用免疫小鼠、攻毒试验评价免疫效果。[结果]重组载体疫苗构建成功;感受态细胞制备和电转化优化条件:细菌OD_(600)=0.5,复壮时间3 h,质粒添加量100 ng和转化电压2.5 kV时,转化效率可达到425 CFU/μg DNA;载体疫苗安全性、异常毒性试验合格;载体疫苗对小鼠的保护率为76.67%;免疫后,小鼠血清抗体IgG和IgE水平显著高于免疫前(P<0.01),载体疫苗免疫组水平显著高于MG1363菌株免疫组(P<0.01)。[结论]构建了安全、无异常毒性、免疫效果较好的表达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I的乳酸乳球菌重组载体疫苗,为有效防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外膜蛋白I 乳酸乳球菌 重组载体疫苗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M9与EGr_09888重组蛋白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体外发育的影响
20
作者 慕永辉 赵莉 +8 位作者 吾力江·卡马力 刘帅 班万里 王冰洁 喀迪尔丁·艾尔肯 穆尼拉·特列吾汗 权晨曦 潘星羽 张壮志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2,共6页
探究细粒棘球绦虫生殖相关基因EgM9和EGr_09888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PSCs)体外发育的影响。确定最适宜SDS与PSCs共培养浓度;设置2.5%和5%的蛋白共培养液加入量,Ⅰ组含20%胎牛血清(阴性对照组),Ⅱ组含0.1%SDS EgM9蛋白共培养液,Ⅲ组含0.... 探究细粒棘球绦虫生殖相关基因EgM9和EGr_09888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PSCs)体外发育的影响。确定最适宜SDS与PSCs共培养浓度;设置2.5%和5%的蛋白共培养液加入量,Ⅰ组含20%胎牛血清(阴性对照组),Ⅱ组含0.1%SDS EgM9蛋白共培养液,Ⅲ组含0.1%SDS EGr_09888蛋白共培养液,通过RT-qPCR确定最适加入量;设置Ⅰ~Ⅲ组与体外培养7 d PSCs共培养,收集7 d、21 d的虫体,RT-qPCR、Immunoblotting分析结果。结果表明,0.1%SDS是与PSCs共培养的最适浓度,重组蛋白共培养液的加入量为5%;RT-qPCR分析表明重组蛋白EgM9和EGr_09888对虫体的相应基因均有显著性调控(P<0.01),免疫印迹分析,以EgM9鼠血清为一抗时,7 d和21 d的Ⅲ组在35.0 ku出现条带,以EGr_09888鼠血清为一抗时,在21 d时Ⅲ组在35.0 ku出现条带。研究证实EgM9、EGr_09888重组蛋白分别对细粒棘球绦虫相应基因有显著性调控,对虫体中EGr_09888相应蛋白调控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原头蚴体外培养 EgM9重组蛋白 EGr_09888重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