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S和GIS支持的农用土地物元综合评价 被引量:20
1
作者 周勇 李倩 +2 位作者 魏忠海 张海涛 汪善勤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5-80,共6页
利用 遥感( R S) 与地理 信息 系 统( G I S) 和一 门 新兴 的系 统 科学 ———物 元分 析 法,以 武汉市 狮子山 地区为样 区对农用 土地综 合评价 进行 了研 究。研 究结 果表 明, 狮子 山 地区 的土 地质量 中等偏 上... 利用 遥感( R S) 与地理 信息 系 统( G I S) 和一 门 新兴 的系 统 科学 ———物 元分 析 法,以 武汉市 狮子山 地区为样 区对农用 土地综 合评价 进行 了研 究。研 究结 果表 明, 狮子 山 地区 的土 地质量 中等偏 上,符合当 地的实 际情况。 该研究对 于解决 以往土地 评价中存 在的一 些问题,如 权重的 不确定 、人为因素 影响过 多等提供 了一些 新的思路 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物元分析 农用土地 综合评价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RS的赣江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动态趋势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鲁燕飞 彭芳 +4 位作者 万韵 曾凡兴 陈美球 罗志军 黄宏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224-3233,共10页
利用赣江上游流域1990、1995、2000、2005和2010年5期的TM影像以及2010年的SPOT影像资料,通过目视解译方法及GIS软件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获取了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1990—2010年赣江上游流域的统计资料利用灰... 利用赣江上游流域1990、1995、2000、2005和2010年5期的TM影像以及2010年的SPOT影像资料,通过目视解译方法及GIS软件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获取了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1990—2010年赣江上游流域的统计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找出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20年来林地和建设用地总量增加,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总量减少。相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不相同,不同时期同一类型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也不相同。再利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2015—2030年间研究区驱动因素和土地利用情况,研究表明主导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与1990—2010年间变化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土地利用变化 主成份分析 GM(1 1)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RS的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22
3
作者 詹庆明 郭华贵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18-322,共5页
相关学者单一选取土地类型作为阻力因素进行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的方法存在不足。为了更好地辅助遗产廊道规划,文章以漳州古驿道沿线区域为例,提出基于GIS和RS的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方法。首先,依据研究区域遗产特色划分遗产源类型,并选... 相关学者单一选取土地类型作为阻力因素进行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的方法存在不足。为了更好地辅助遗产廊道规划,文章以漳州古驿道沿线区域为例,提出基于GIS和RS的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方法。首先,依据研究区域遗产特色划分遗产源类型,并选取土地类型和地形作为阻力因素,构建综合成本栅格;其次,基于遗产源和综合成本栅格,定量模拟各类景观阻力面,在此基础上依据电子问卷调查所得到的遗产源权重,加权叠加各类景观阻力面,构建综合景观阻力面;最后,对综合景观阻力面进行直方图分析,提取转折节点阻力值,并基于节点阻力值划分遗产廊道适宜性等级,从而得到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廊道 适宜性分析 gis 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市乐清湾土地利用的生态风险——基于RS和GIS的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宋国利 臧淑英 钟婷婷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85,共10页
在RS和GIS的支持下,采用1993年和2008年的2期Landsat TM影像为信息源,对乐清湾土地利用进行了生态风险变化研究。根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生态影响的空间分布和梯度变化,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不同土地类型的生态风险权重,构建了一个综合性... 在RS和GIS的支持下,采用1993年和2008年的2期Landsat TM影像为信息源,对乐清湾土地利用进行了生态风险变化研究。根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生态影响的空间分布和梯度变化,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不同土地类型的生态风险权重,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生态风险指数。通过对生态风险指数采样结果进行空间插值,分析解释了研究区的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与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乐清湾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15年来建筑与交通用地、养殖区、旱地面积持续增大,而园地面积持续减小;由此导致相对高风险区域面积不断增大,低风险区域面积不断减小,使整个区域的生态风险指数整体增高,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恶化。乐清湾湿地是急需采取保护性措施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风险 空间分析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程度定量估测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文科 蔡体久 琚存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53,共6页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毛乌素沙地东北部伊金霍洛旗为研究区域,以少量野外定位调查数据与其对应的RS和GIS信息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像元为单位的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的定量估测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毛乌素沙地东北部伊金霍洛旗为研究区域,以少量野外定位调查数据与其对应的RS和GIS信息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像元为单位的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的定量估测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分析,得到影响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的主要指标(因子)。在对荒漠化程度量化分级后,建立以植被盖度和生物量2个重要指标为影响因子的荒漠化程度定量估测模型,实现区域性荒漠化程度的定量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程度定量估测 植被盖度和生物量定量估测 rs gis 因子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GIS在内陆湖泊水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瑞民 王学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4,28,共5页
:遥感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的综合应用在许多研究领域广泛推广并日渐成熟 ,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将 RS、GIS相结合 ,综合应用于内陆湖泊水质的监测和分析 ,充分体现了其快速、经济、高效的强大优势。本文首先回顾了一般监测... :遥感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的综合应用在许多研究领域广泛推广并日渐成熟 ,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将 RS、GIS相结合 ,综合应用于内陆湖泊水质的监测和分析 ,充分体现了其快速、经济、高效的强大优势。本文首先回顾了一般监测方法的特点及局限性 ,主要讨论了 RS、GIS的特点及在内陆湖泊监测和分析中的优势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湖泊 rs gis 水质监测 遥感信息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RS数据的地统计学方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邢艳秋 王立海 徐卫华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23,共3页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Landsat TM (ThermalMapper)数据 ,本文应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肯尼亚Naivasha湖的水质。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插值法 ,最终分别采用普通克里金 (OrdinaryKrigging)和各向异性克里金 (AnistropyKrigging)方法绘制Naiv...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Landsat TM (ThermalMapper)数据 ,本文应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肯尼亚Naivasha湖的水质。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插值法 ,最终分别采用普通克里金 (OrdinaryKrigging)和各向异性克里金 (AnistropyKrigging)方法绘制Naivasha湖水的深度和浊度图 ,并计算了湖水总容量。结果表明 ,湖水总容量为 3893371 99m3 ,以 30 (未知单位 )作为阈值 ,湖中净水和浊水的容积分别为 36 774 1 2 72m3 和 2 1 5 95 92 8m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rs数据 地统计学方法 水质评价 变异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技术的城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动态监测分析——以兰州市西固区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范泽孟 颉耀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4-118,共5页
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为指导 ,综合运用遥感技术和 GIS技术 ,完成了西固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快速调查 ,探索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土地详查的技术流程 ,建立了西固区土地资源数据库 ,实现了西固区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 .对不同年代土地利... 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为指导 ,综合运用遥感技术和 GIS技术 ,完成了西固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快速调查 ,探索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土地详查的技术流程 ,建立了西固区土地资源数据库 ,实现了西固区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 .对不同年代土地利用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 :农业用地以每年 0 .34%的速度减少 ,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矛盾突出 ;建设用地以每年 0 .6 4 %的速度上升 ,城市化进程加快 ;盐碱地面积以每年 0 .0 5 %的速度增加 ,土地盐碱化程度加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土地利用 兰州市 西固区 rs gis 动态监测分析 农业用地 建设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的鄂托克旗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春风 银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0-104,共5页
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2000年和2007年两期TM遥感影像,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从景观类型水平和景观格局水平角度,选取景观斑块密度指数等7个指标对鄂托克旗2000—2007年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 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2000年和2007年两期TM遥感影像,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从景观类型水平和景观格局水平角度,选取景观斑块密度指数等7个指标对鄂托克旗2000—2007年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景观类型水平上,除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减少外,其他类型的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草地景观,变化速度最快的是未利用地景观。在景观格局水平上,斑块密度、边缘密度都有所增加,说明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异质性越来越高,人类干扰影响也越来越大;景观周长—面积分维度指数的增加说明景观斑块的自我相似性减小,几何形状趋于复杂化;分离度的变化趋势说明人类活动对人工景观的干扰强于半自然景观;同时,区域景观异质性的增大,景观斑块的连通性降低,人类活动强度越来越大,表现为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加,优势度指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gis 鄂托克旗 景观格局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技术的县级生态状况评价与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祥 岳德鹏 +1 位作者 刘永兵 祁燕 《林业调查规划》 2009年第1期50-53,58,共5页
为了实现对我国不同地理区县的整体生态状况在同一水平下做出横向比较,采用RS与GIS相结合的技术手段,选取适当的生态状况指标,构建适用于不同地域单元之间的县级生态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评价模型,选取辽宁省铁岭... 为了实现对我国不同地理区县的整体生态状况在同一水平下做出横向比较,采用RS与GIS相结合的技术手段,选取适当的生态状况指标,构建适用于不同地域单元之间的县级生态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评价模型,选取辽宁省铁岭县、天津市武清区、宁夏盐池县与湖北省夷陵市4个区县做为试点单元进行生态状况评价与比较.评价结果:整体生态状况从好到差依次为夷陵市、铁岭县、武清区、盐池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层次分析法 县级 生态状况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GIS的粤港澳大湾区水土流失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廖小龙 姜欣彤 +1 位作者 李金明 于百顺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1期62-65,I0005,共5页
利用RS+GIS技术,以土地利用类型图、数字高程图、MODIS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利用多因子综合判别法分析2000—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水土流失变化,并对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各市水土流... 利用RS+GIS技术,以土地利用类型图、数字高程图、MODIS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利用多因子综合判别法分析2000—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水土流失变化,并对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各市水土流失均得到明显改善,各程度土壤侵蚀面积均呈减少趋势;各市植被覆盖度均呈增加趋势,其中肇庆、惠州、江门的植被覆盖度相对较高,佛山、中山、东莞的植被覆盖度相对较低,深圳市的植被覆盖度增长最快;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进一步分析认为,水土流失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并非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rs+gis 水土流失 时空演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和RS技术应用于流域水生生物时空分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彤辉 夏瑞 +5 位作者 后希康 邹磊 宋进喜 任源鑫 孙浩 豆荆辉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74-2685,共12页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系统(RS)(简称“2S技术”)在水文和环境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如何在大流域尺度开展水生生物时空分析和退化诊断仍然是当前水生态学科的难点问题.本文面向新时期国家水生态质量管理重要需求和水...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系统(RS)(简称“2S技术”)在水文和环境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如何在大流域尺度开展水生生物时空分析和退化诊断仍然是当前水生态学科的难点问题.本文面向新时期国家水生态质量管理重要需求和水生生物时空诊断学术前沿,全面梳理总结了近20年来2S技术在水生生物领域的研究进展,分别从GIS和RS的技术方法和应用等方面阐明了2S技术的适用性和优缺点.结果表明:近年来国内外针对2S技术在水生生物时空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成果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水生植物和叶绿素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GIS技术在流域水生生物时空分析中的常用方法包括缓冲区分析法、叠加分析法和空间插值法,可以进行缓冲带划定、水生生物时空信息获取和趋势分析;RS技术可实现长序列水生生物数据的快速获取,主要包括经验模型、半经验模型和机理分析模型,可从空间尺度实现对水生生物的反向溯源和正向模拟预测.2S技术的联合应用将是未来大尺度水生态问题诊断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发展趋势,能更好地定性和定量识别流域水生生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加快研发水生生物自动监测与快速识别等智能监测设备,实现5G技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AI与2S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是今后大尺度水生态时空问题诊断的重要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rs 流域 水生生物 时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的土地沙漠化与土地利用变化时空耦合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思全 武建军 《灾害学》 CSCD 2005年第4期51-56,共6页
土地利用是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之一。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土地沙漠化之间的时空关系,是查明土地沙漠化成因机理及发展驱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文以毛乌素沙地为例,基于TM遥感影像,应用RS与G IS技术,在对20世纪80年... 土地利用是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之一。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土地沙漠化之间的时空关系,是查明土地沙漠化成因机理及发展驱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文以毛乌素沙地为例,基于TM遥感影像,应用RS与G IS技术,在对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毛乌素沙地土地沙漠化演变与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反演的基础上,从时空耦合的角度,对毛乌素沙地土地沙漠化演变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耦合关联分析,并建立了土地沙漠化转化等级与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之间的关联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毛乌素土地沙漠化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关系,而且这种关联性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gis 土地沙漠化 土地利用变化 时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雅安市植被覆盖度与地形因子相关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家良 夏建国 余雨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5期88-92,共5页
以雅安市为研究区,以2001、2009和2016年相同时像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基于植被指数的像元二分法分别计算雅安市的植被覆盖度,并且结合DEM数据,分析不同海拔带、坡度带和坡向的植被覆盖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雅安市植被... 以雅安市为研究区,以2001、2009和2016年相同时像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基于植被指数的像元二分法分别计算雅安市的植被覆盖度,并且结合DEM数据,分析不同海拔带、坡度带和坡向的植被覆盖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雅安市植被覆盖度2001—2016年不断递增;在海拔0~3000 m区域植被覆盖度较高,在海拔>3000 m地区,植被覆盖度依次降低。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具有明显的坡度分宜特征,总体上呈现出随坡度的增加植被覆盖度先增加后减少的特征。研究区域总体来看阴坡、半阴坡、阳坡、半阳坡4个坡相植被覆盖度差异不显著,阴坡植被覆盖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rs gis 海拔 坡度 坡向 相关分析 雅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森林资源类型三维地形显示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小东 《安徽林业科技》 2014年第3期11-14,共4页
本文以安徽省东至县梅城林场为研究对象,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运用遥感软件Erdas9.0对2011年同期的LandsatETM+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形成森林资源类型影像分类图;以ArcGIS9.3为数据加工平台,对林场1∶10000地形图等高线... 本文以安徽省东至县梅城林场为研究对象,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运用遥感软件Erdas9.0对2011年同期的LandsatETM+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形成森林资源类型影像分类图;以ArcGIS9.3为数据加工平台,对林场1∶10000地形图等高线进行矢量化,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在ArcGIS软件环境下,将森林资源类型影像分类图和DEM融合,实现森林资源类型三维地形显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森林资源的分布和海拔因子关联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三维显示 关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和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中的应用——以呼和浩特武川县为例 被引量:35
16
作者 白淑英 张树文 +1 位作者 宝音 阿拉坦图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8-21,26,共5页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将武川县的土壤类型数据与地形坡度数据、土壤侵蚀数据、降水量和温度数据叠加分析后,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针对农林牧业用地,利用土地资源特性进行诊断,衡量其对农林牧业适宜与否及适宜程度,并将其结果划分出等级...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将武川县的土壤类型数据与地形坡度数据、土壤侵蚀数据、降水量和温度数据叠加分析后,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针对农林牧业用地,利用土地资源特性进行诊断,衡量其对农林牧业适宜与否及适宜程度,并将其结果划分出等级,为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确定退耕还林还草地的空间地域分布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 土地适宜性评价 空间叠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GIS的矿山地质环境时空演变分析——以东胜矿区为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学渊 赵博 +2 位作者 陈时磊 赵颖旺 边凯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煤矿开采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地质环境问题。以东胜矿区2007年Quick Bird遥感影像和2012年World View2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提取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信息,计算矿山地质环境类型时空数据的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及转移矩阵等,揭示不同矿山地质环境类... 煤矿开采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地质环境问题。以东胜矿区2007年Quick Bird遥感影像和2012年World View2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提取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信息,计算矿山地质环境类型时空数据的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及转移矩阵等,揭示不同矿山地质环境类型的时间变化过程;以采矿权为空间单元,通过计算各类矿山地质环境的年均增幅与综合动态度,描述其空间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随着东胜矿区开采规模持续扩大,不同矿山地质环境类型的面积逐年增加且增幅各异,由"污染"(采坑、排土场及积水区)向"治理"(恢复治理区和工业广场)转移的趋势显著;尽管矿区地质环境已得到足够重视,并呈现西北区域恢复治理优于东南区域的特点,但"治理"力度总体上慢于"污染"程度,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 空间分析 矿山地质环境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GIS的土壤侵蚀强度快速估测方法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有全 宫辉力 赵文吉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2-107,共6页
针对土壤侵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的区域土壤侵蚀快速估测方法。首先,通过对土壤侵蚀问题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土壤侵蚀敏感性因子;其次,利用遥感(RS)、GIS技术提取土壤侵蚀敏感性因子信息;然后,... 针对土壤侵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的区域土壤侵蚀快速估测方法。首先,通过对土壤侵蚀问题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土壤侵蚀敏感性因子;其次,利用遥感(RS)、GIS技术提取土壤侵蚀敏感性因子信息;然后,在GIS系统支持下,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以北京密云水库周边区域为例,进行了土壤侵蚀估测方法的应用,并对该区域的土壤侵蚀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土壤侵蚀快速估测方法与实际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2)密云水库周边地区土壤侵蚀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所占面积比例为67.51%,中度以上侵蚀仅占面积的1.46%;(3)土壤侵蚀受坡度、地貌影响明显,中度侵蚀主要发生在低山、丘陵区以耕地为主的土地利用上以及坡度在大于25°的阳坡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土壤侵蚀 gis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分析的丁香峪景区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发明 曹磊 +1 位作者 王婷婷 杨海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3-128,共6页
随着国家旅游业的发展,山地景区项目逐日增多,但是其复杂的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条件,都在规划设计中给设计师带来较大困难,而且目前景区的规划设计方法还是以定性为主。通过RS、GIS、ENVI、SWMM等技术手段提出针对山地景区的4种规... 随着国家旅游业的发展,山地景区项目逐日增多,但是其复杂的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条件,都在规划设计中给设计师带来较大困难,而且目前景区的规划设计方法还是以定性为主。通过RS、GIS、ENVI、SWMM等技术手段提出针对山地景区的4种规划设计方法:1)基于叠加分析的平台选址;2)基于成本删格的道路最优选线;3)基于盆域分析的水系格局优化;4)基于监督分类的植被群落提升,并在辽宁千山丁香裕景区进行实际运用,从而引导山地景区规划设计从定性模式向定量模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山地景区 gis 空间分析 遥感 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成土因素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黄安 杨联安 +4 位作者 杜挺 张彬 宋英强 王安乐 秦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4-1003,共10页
以陕西省蓝田县2013年667份土壤有机质样本为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及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收集整理土壤类型、地形、植被等成土因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集成所有成土因子对土壤养分进行空间分布预测。结果表明:通过分级统计均值定权法和... 以陕西省蓝田县2013年667份土壤有机质样本为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及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收集整理土壤类型、地形、植被等成土因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集成所有成土因子对土壤养分进行空间分布预测。结果表明:通过分级统计均值定权法和像元线性拉伸法将所有成土因子统一为相对度量值,并根据成土因子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显著程度进行因子取舍,有利于集成各类成土因子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结果定性分析表明:多元线性回归预测结果与kriging法预测结果在宏观上具有一致的空间分布趋势;但多元线性回归预测结果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带有各种成土因子的变化特征,从视觉效果上,克服了传统插值法中存在的斑块状分布现象,更精细的描述了本区域内有机质空间分布趋势;MPE和RMS定量精度分析显示,在集成多元成土因素对有机质进行空间分布分析时,本文方法优于常用kriging插值法,该法可作为集成多元成土因子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预测的有效方法。本区域内土壤有机质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地势低平、坡度缓和、湿度适中的农耕区,地势较高、坡度陡的山区有机质含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rs 有机质 成土因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空间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