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硝酸盐氮胁迫对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陈家长 臧学磊 +5 位作者 孟顺龙 瞿建宏 胡庚东 宋超 范立民 裘丽萍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7-901,共5页
试验设置了不同浓度亚硝酸盐氮(空白对照、0.75 mg·L-1、1.50 mg·L-1、3.00 mg·L-1和5.00 mg·L-1),研究了亚硝酸盐氮胁迫对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补体C3)活... 试验设置了不同浓度亚硝酸盐氮(空白对照、0.75 mg·L-1、1.50 mg·L-1、3.00 mg·L-1和5.00 mg·L-1),研究了亚硝酸盐氮胁迫对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补体C3)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罗非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补体C3活性均呈现出随亚硝酸盐氮浓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且当亚硝酸盐氮浓度小于1.50 mg·L-1时,罗非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补体C3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低于1.50 mg·L-1的亚硝酸盐氮不会对罗非鱼机体免疫力产生显著影响;而高于3.00 mg·L-1的亚硝酸盐氮胁迫能够显著(P<0.05)降低罗非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补体C3活性,最大下降率分别达到31.75%、27.40%、14.43%,从而显示出高浓度亚硝酸盐氮(>3.00 mg·L-1)能够对罗非鱼机体产生强烈的氧化胁迫和免疫损伤,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罗非鱼对致病菌的易感性。本研究认为,3.00 mg·L-1可能是亚硝酸盐氮胁迫引起罗非鱼机体免疫力显著降低的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亚硝酸盐氮 免疫力 非特异性免疫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态条件下星洲红鱼(Singapore red tilapia)和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和肌肉营养特性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林祥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149,共9页
为比较星洲红鱼(Singapore red tilapia)和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生长和肌肉营养特性,实验利用两种鱼的不同体色将其混养在同一池塘中,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和养殖管理下研究其生长特性,并分析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两种罗... 为比较星洲红鱼(Singapore red tilapia)和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生长和肌肉营养特性,实验利用两种鱼的不同体色将其混养在同一池塘中,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和养殖管理下研究其生长特性,并分析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两种罗非鱼生长在前60 d无差异,60 d后星洲红鱼的体长、体质量日增长和特定生长率均大于奥尼罗非鱼,且差异显著(P<0.05)。据此得到了星洲红鱼和奥尼罗非鱼的体长(L)、体质量(W)生长与养殖天数(d)的回归方程。星洲红鱼含肉率高于奥尼罗非鱼9.65%(P<0.05),肌肉水分高于奥尼罗非鱼,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均低于奥尼罗非鱼,其中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他不显著。两种罗非鱼肌肉的氨基酸组成全面,氨基酸组成均符合FAO/WHO的理想模式,除精氨酸含量有差异外,其他氨基酸含量稍有差异但不显著。星洲红鱼和奥尼罗非鱼肌肉EAA/TAA、EAA/NEAA、DAA/TAA和EAAI分别为41.04%和40.95%,70.00%和69.34%,40.71%和39.08%,67.46%和67.08%,差异不显著。星洲红鱼、奥尼罗非鱼肌肉∑SFA和∑UFA分别为28.03%和28.60%,63.87%和61.38%,各脂肪酸含量除C14:0和C18:2外,其他含量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星洲红鱼和奥尼罗非鱼生长快、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是优质淡水鱼类养殖品种,其中星洲红鱼含肉率高,生长快,养殖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洲红鱼(Singapore red tilapia) 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生长 肌肉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寡糖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生长、肠道结构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49
3
作者 刘爱君 冷向军 +2 位作者 李小勤 汪立平 万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9-336,共8页
进行2个试验考察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生长、肠道结构功能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对照组)、0.25%、0.50%、0.75%甘露寡糖,饲养平均初重(1.00±0.04)... 进行2个试验考察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生长、肠道结构功能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对照组)、0.25%、0.50%、0.75%甘露寡糖,饲养平均初重(1.00±0.04)g的奥尼罗非鱼8周(试验Ⅰ),或饲养平均初重(20.04±0.13)g的奥尼罗非鱼30d(试验Ⅱ).结果表明,在2个试验中0.50%、0.75%甘露寡糖组均显著提高鱼体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P<0.05);试验Ⅱ中,0.25%、0.50%、0.75%甘露寡糖组均显著提高小肠绒毛高度、宽度、密度,降低肠壁厚度,提高胃、肠蛋白酶活性和干物质消化率,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但对小肠绒毛杯状细胞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0.50%~0.75%甘露寡糖可显著提高罗非鱼生长性能,改善肠道结构功能,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奥尼罗非鱼饲料中的甘露寡糖适宜添加量推荐为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尼罗非鱼 甘露寡糖 生长 肠道结构 非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养殖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致病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敏试验 被引量:47
4
作者 祝璟琳 杨弘 +2 位作者 邹芝英 李大宇 肖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0-596,共7页
采用常规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检验、API20strep快速鉴定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引起2009年海南罗非鱼大规模死亡的病原菌进行了致病性、表型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药敏试验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2株分离菌均为无乳链球菌,对罗非鱼具有很... 采用常规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检验、API20strep快速鉴定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引起2009年海南罗非鱼大规模死亡的病原菌进行了致病性、表型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药敏试验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2株分离菌均为无乳链球菌,对罗非鱼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分离菌16SrRNA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存取号分别为GU363869和GU363870)与其它链球菌的16SrRNA基因同源性相似性在96.5%—100%之间,所测2株病原菌16SrRNA基因之间的同源性为100%。16SrRNA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2株病原菌均与无乳链球菌聚类。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头孢类药物、阿莫西林、强力霉素等27种试验药物较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等11种试验药物不敏感,对庆大霉素的敏感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16SrRNA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中不同糖源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稚鱼养殖效果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彬 彭淇 +2 位作者 陈斌 孙晓锋 冯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50-1055,共6页
采用含有25%葡萄糖、麦芽糖、蔗糖、蔗糖糖蜜、糊精、小麦淀粉等不同糖源的6组等氮、等能量半纯合实验日粮,研究了不同糖源对吉富罗非鱼稚鱼养殖效果与机理。结果表明,葡萄糖组、麦芽糖组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益和蛋白效益显著低于其... 采用含有25%葡萄糖、麦芽糖、蔗糖、蔗糖糖蜜、糊精、小麦淀粉等不同糖源的6组等氮、等能量半纯合实验日粮,研究了不同糖源对吉富罗非鱼稚鱼养殖效果与机理。结果表明,葡萄糖组、麦芽糖组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益和蛋白效益显著低于其它各个糖源组鱼(P<0.05);葡萄糖组和麦芽糖组鱼鱼体总能明显低于其它各个糖源组鱼(P<0.05);葡萄糖组和麦芽糖组鱼肝脏脂肪、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明显低于其它各个糖源组鱼(P<0.05);葡萄糖组鱼血糖浓度与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各个糖源组鱼(P<0.05);葡萄组和麦芽糖组鱼肝组织中己糖激酶(HK)显著高于其它各个糖源组鱼(P<0.05),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显著低于其它各个糖源组鱼(P<0.05)。本实验结果认为,日粮中不同糖源对吉富罗非鱼稚鱼养殖效果的差异主要与调控鱼体内糖代谢的关键酶己糖激酶(HK)、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对不同糖源的糖分子结构不同活性有关,与糖的分子大小无关。在罗非鱼稚鱼饲料中添加蔗糖糖蜜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日粮 糖源 生长效益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类固醇激素E_2、MT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雌、雄生长差异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马细兰 张勇 +1 位作者 陈勇智 周立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87-1493,共7页
性类固醇激素对动物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对鱼类雌、雄生长差异的影响机理尚不清楚。为进一步了解动物雌雄生长差异的内在原因,本文通过在体注射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了性类固醇激素(E_2、MT)对尼罗罗非鱼雌鱼和雄鱼的生长及对垂体G... 性类固醇激素对动物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对鱼类雌、雄生长差异的影响机理尚不清楚。为进一步了解动物雌雄生长差异的内在原因,本文通过在体注射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了性类固醇激素(E_2、MT)对尼罗罗非鱼雌鱼和雄鱼的生长及对垂体GH、肝脏GHR1、IGF-I 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性类固醇激素E2和MT对尼罗罗非鱼的生长及生长轴相关基因的表达均有显著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性别二态性。E_2明显促进雌鱼的生长但不显著影响雄鱼的生长,MT显著促进雄鱼和雌鱼的生长;E2可使雌鱼垂体GH和肝脏GHR1、IGF-I的m 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降低雄鱼垂体GH和肝脏GHR1的m RNA表达;MT显著提高雄鱼垂体GH和肝脏GHR1、IGF-I m RNA水平(P<0.05),但降低雌鱼垂体GH的m RNA表达,促进雌鱼肝脏GHR1 m RNA的表达,但对雄鱼肝脏GHR1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雌鱼(P<0.05)。上述结果表明,性类固醇激素对不同性别尼罗罗非鱼的生长及生长轴相关基因的m RNA表达有不同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性别二态性,提示不同性别鱼体内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不同可能是导致尼罗罗非鱼雌雄生长二态性的另一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E2 MT 雌雄生长差异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胺盐酸盐(CSH)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及生长轴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细兰 张勇 +2 位作者 刘晓春 周立斌 林浩然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0-245,共6页
为了分析半胱胺盐酸盐(CSH)对尼罗罗非鱼生长调节的作用,设计了长期和短期2个实验,采用腹腔注射(剂量100μg/g体重)方法,分析CSH对尼罗罗非鱼绝对生长率、特定生长率、肝体系数和肥满度的影响,并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在注射CSH... 为了分析半胱胺盐酸盐(CSH)对尼罗罗非鱼生长调节的作用,设计了长期和短期2个实验,采用腹腔注射(剂量100μg/g体重)方法,分析CSH对尼罗罗非鱼绝对生长率、特定生长率、肝体系数和肥满度的影响,并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在注射CSH后不同时段(6h,12h,24h,2周)尼罗罗非鱼垂体GH、肝脏GHR和肝脏IGF-I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CSH组尼罗罗非鱼的绝对生长率、特定生长率、肝体系数、肥满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注射CSH后12h、24h垂体GH和肝脏GHR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2周后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注射CSH后6h肝脏IGF-I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12h恢复到对照组水平,24h和2周表达水平极显著上升(P<0.01)。以上结果提示,CSH可显著上调尼罗罗非鱼生长轴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鱼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半胱胺盐酸盐(CSH) 生长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相关分析及生长模型构建 被引量:10
8
作者 肖俊 凌正宝 +6 位作者 唐瞻杨 罗永巨 郭忠宝 郭恩彦 严欣 张明 甘西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72-1278,共7页
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尼罗罗非鱼可量性状进行分析,并采用Logistic、Gompertz、Bertallanffy三种非线性模型对尼罗罗非鱼生长相关参数进行生长模型构建,以研究尼罗罗非鱼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各形态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 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尼罗罗非鱼可量性状进行分析,并采用Logistic、Gompertz、Bertallanffy三种非线性模型对尼罗罗非鱼生长相关参数进行生长模型构建,以研究尼罗罗非鱼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各形态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重与全长、体长、体高的相关性相对显著,与尾柄长的相关性不明显。生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型均能很好地模拟尼罗罗非鱼生长曲线,拟合度(R2)均高于0.983,其中以Logistic模型的拟合度最高(R2=0.991),运用这3种模型对尼罗罗非鱼进行生长曲线的拟合和比较分析较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相关分析 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低温应激方法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死亡率、血清皮质醇和天然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何杰 强俊 +1 位作者 朱志祥 徐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9-925,共7页
采用两种不同降温方法,进行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60.13g)低温应激比较(水温从26℃降至致死温度8℃)。急性低温应激组以9℃/h的降温速度,2h后水温降至8℃;慢性低温应激组以3℃/d的降温速度,6d后水温降至8℃。以水温到达8... 采用两种不同降温方法,进行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60.13g)低温应激比较(水温从26℃降至致死温度8℃)。急性低温应激组以9℃/h的降温速度,2h后水温降至8℃;慢性低温应激组以3℃/d的降温速度,6d后水温降至8℃。以水温到达8℃时的时间为0h,比较致死温度下两种低温处理对吉富罗非鱼48h内累积死亡率、血清皮质醇与天然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致死温度下48h时,急性低温应激组的累积死亡率为53.33%,显著高于慢性低温应激组的26.67%(P<0.05);慢性低温应激组血清皮质醇水平低于急性低温应激组,血清溶菌酶、C3和IgM活力以及头肾中C型溶菌酶和抗菌肽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急性应激组(P<0.05)。急性低温应激组相对较高的血清皮质醇水平抑制了机体天然免疫活性,降低了鱼体的抵抗力。因此,在实际养殖生产中,通过适当的低温驯化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吉富罗非鱼的低温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低温应激 死亡率 皮质醇 天然免疫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系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实用日粮中蔗糖糖蜜的养殖效果与血糖代谢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淞 冯健 +3 位作者 宁毅 何姝珍 苏玉琴 黄燕青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8-83,共6页
采用6种等蛋白质(34.4%)、等能量(16.10MJ/kg)试验日粮,研究了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实用日粮中蔗糖糖蜜替代小麦次粉的养殖效果与血糖代谢变化。结果表明,56d试验期间各试验组鱼均无死亡;蔗糖糖蜜替代小麦次粉40%—100%日粮组鱼的摄食... 采用6种等蛋白质(34.4%)、等能量(16.10MJ/kg)试验日粮,研究了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实用日粮中蔗糖糖蜜替代小麦次粉的养殖效果与血糖代谢变化。结果表明,56d试验期间各试验组鱼均无死亡;蔗糖糖蜜替代小麦次粉40%—100%日粮组鱼的摄食量、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益和蛋白效益均高于小麦次粉组鱼,当蔗糖糖蜜100%替代小麦次粉时,其摄食量、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益蛋白效益比均显著性上升(P<0.05)。各试验组鱼鱼体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灰分和水分)和肝体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结构正常。蔗糖糖蜜组鱼血浆中血糖、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明显高于小麦次粉组鱼(P<0.05)。本试验结果认为,蔗糖糖蜜在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实用日粮中可以完全替代小麦次粉,蔗糖糖蜜对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具有较好的生长效益、节约日粮蛋白质效益和适口性,其主要原因与摄食蔗糖糖蜜后尼罗系罗非鱼幼鱼产生的较长时间高血糖现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系吉富罗非鱼 蔗糖糖蜜 生长效益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睾丸酮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肌肉中的代谢和消除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祝璟琳 邹芝英 +3 位作者 杨弘 李大宇 肖炜 卫程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16-1022,共7页
在实验水温(28±2)℃条件下,以60mg/kg单剂量甲基睾丸酮对尼罗罗非鱼混饲口灌给药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UPLC-MS/MS)法测定尼罗罗非鱼肌肉中的药物水平,研究甲基睾丸酮在尼罗罗非鱼肌肉中的代谢及消除规律。结果表明... 在实验水温(28±2)℃条件下,以60mg/kg单剂量甲基睾丸酮对尼罗罗非鱼混饲口灌给药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UPLC-MS/MS)法测定尼罗罗非鱼肌肉中的药物水平,研究甲基睾丸酮在尼罗罗非鱼肌肉中的代谢及消除规律。结果表明,肌肉中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达峰时间T(peak)为3.04h,质量浓度C(max)为33.331ng/g,消除半衰期T(1/2)β为23.073h。肌肉中甲基睾丸酮浓度24h内呈指数型下降,具有较高的消除速率,其后消除得较缓慢,消除方程符合C=46.18e0.101t。29d后罗非鱼肌肉中甲基睾丸酮水平在美国FDA的检测限0.8ng/g以下,给药120d后肌肉中检测不到甲基睾丸酮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 MS) 尼罗罗非鱼 甲基睾丸酮 代谢 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不同月龄性状的主成分与判别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唐瞻杨 肖俊 +4 位作者 李莉萍 朱佳杰 罗永巨 黄姻 甘西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8-293,共6页
采用主成分与判别分析的方法,研究尼罗罗非鱼形态性状的增长规律,并判定其最佳生长季节体格与月龄的关系。选择2—5月龄尼罗罗非鱼各100尾,测量体长、头长、躯干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体宽和体重共8个性状,并对其进行主成分与判别... 采用主成分与判别分析的方法,研究尼罗罗非鱼形态性状的增长规律,并判定其最佳生长季节体格与月龄的关系。选择2—5月龄尼罗罗非鱼各100尾,测量体长、头长、躯干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体宽和体重共8个性状,并对其进行主成分与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各月龄的体型特征参数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体重与体长、体高的相关性最显著;不同月龄尼罗罗非鱼性状的主成分有所不同,主成分1:2—5月龄均相同为增重因子;主成分2:2—4月龄均为尾柄因子,而5月龄是躯干因子;主成分3:2月龄是头部因子,3—4月龄是躯干因子,5月龄是尾柄因子。通过建立判别式来判断错过最佳生长季节尼罗罗非鱼的体格与大小相符的月龄,判别结果表明,总的判别准确率为99.25%,其中2—4月龄尼罗罗非鱼的判别准确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GIFT)摄食节律初探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杰 徐跑 朱健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64,共4页
用投喂添加色素的膨化颗粒饲料和观测排便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s;GIFT)的摄食节律。结果发现,6个家系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摄食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家系之间的摄食周期存在非常显... 用投喂添加色素的膨化颗粒饲料和观测排便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s;GIFT)的摄食节律。结果发现,6个家系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摄食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家系之间的摄食周期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001);t检验发现,各家系内摄食周期和排便周期的差异均不显著(P≥0.1097)。回归分析发现,摄食周期对生长无显著的影响(P=0.8988),但与摄食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R2=0.9679,P=0.0004)。对摄食节律聚类分析,6个家系可分为(1、2、6)、(3、4)、5共3个家系类别。该项研究能为GIFT的养殖投饵和进一步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为鱼类摄食节律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 摄食节律 摄食周期 排泄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高水平蚕豆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肌肉营养组成和土腥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经群 彭凯 +7 位作者 梁前才 曹俊明 黄文 胡俊茹 赵红霞 蔡佳 张淑芬 陈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236-7249,共14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在吉富罗非鱼饲料中添加高水平蚕豆对其生长性能、肌肉营养组成和土腥味物质的影响。选取吉富罗非鱼50尾,初始体质量(402.32±8.59)g,随机分成2个组,每组5个重复,5尾鱼为1个重复。2组试验鱼在49 d的饲养期中分别投喂... 本试验旨在探讨在吉富罗非鱼饲料中添加高水平蚕豆对其生长性能、肌肉营养组成和土腥味物质的影响。选取吉富罗非鱼50尾,初始体质量(402.32±8.59)g,随机分成2个组,每组5个重复,5尾鱼为1个重复。2组试验鱼在49 d的饲养期中分别投喂未添加蚕豆的普通配合饲料(对照组,记为G0组)和添加70%蚕豆的配合饲料(试验组,记为G70组),2种试验饲料等氮等脂。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70%蚕豆对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肝体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肠体比和脏体比(P<0.05)。2)饲料中添加70%蚕豆对罗非鱼肌肉粗蛋白质、水分、钙、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肌肉粗脂肪、粗灰分含量(P<0.05)。3)饲料中添加70%蚕豆对罗非鱼肌肉中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影响(P>0.05)。4)肌肉脂肪酸组成中,G70组C8∶0、C11∶0、C12∶0、C13∶0、C15∶0、C16∶0、C17∶0、C20∶0、C21∶0、C22∶0、C23∶0、C24∶0、C15∶1 t、C16∶1 t、C18∶1n-7 t、C18∶1n-9 t、C18∶1n-12 t、C18∶1n-9 c、C18∶1n-7、C20∶1 t、C20∶1、C22∶1n-9 t、C24∶1、C20∶2、C20∶3 n-6、C22∶2、C22∶4、C22∶5n-3、C22∶6n-3含量均较C0组显著降低(P<0.05),同时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显著低于G0组(P<0.05)。5)与G0组相比,G70组肌肉中土腥味物质土臭素(GSM)含量显著降低。综上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70%的蚕豆能显著降低吉富罗非鱼的肠体比和脏体比,还能显著降低肌肉中粗灰分、粗脂肪及土腥味物质GSM的含量,对肌肉中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及鲜味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70%蚕豆影响吉富罗非鱼肌肉脂肪酸组成,会显著降低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n-3/n-6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生长性能 肌肉营养组成 土腥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罗非鱼的鳃组织结构变化及其生理响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葛玉腾 童靖圆 +2 位作者 李玮 周艳 陈良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27-3135,共9页
【目的】探究低温胁迫下罗非鱼鳃组织损伤的调控机制,为后续开展罗非鱼越冬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温性草鱼为参照,对罗非鱼进行12℃室外低温胁迫及18℃室内复温试验,采集罗非鱼和草鱼的鳃组织,分别制作组织切片、测定抗氧化酶... 【目的】探究低温胁迫下罗非鱼鳃组织损伤的调控机制,为后续开展罗非鱼越冬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温性草鱼为参照,对罗非鱼进行12℃室外低温胁迫及18℃室内复温试验,采集罗非鱼和草鱼的鳃组织,分别制作组织切片、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当温度由18℃降至12℃后,罗非鱼鳃组织发生严重损伤,具体表现为细胞凋亡程度加重,次级鳃瓣形态不完整,板层融合,层间细胞团增多,组织内空泡化,血细胞堆积较多;复温至18℃后,罗非鱼鳃组织细胞凋亡程度有所缓解,但板层融合现象并未好转。草鱼在12℃低温胁迫下其鳃丝上皮组织略微增厚,但次级鳃瓣和鳃小片结构相对较完整,凋亡细胞数量远少于罗非鱼;复温至18℃后,草鱼的次级鳃瓣结构损伤情况好转,鳃丝上皮组织厚度下降,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在12℃低温胁迫下,罗非鱼鳃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下同),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草鱼则表现为CAT活性极显著升高,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下同),SOD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下同)。此外,罗非鱼的BPI、MKK6、STAT1、CD122和IL-2基因相对表达量在12℃低温胁迫下极显著下降,而IL-1β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上升;而草鱼在12℃低温胁迫下表现为STAT1和IL-1β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上升,CD122和IL-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BPI和MKK6基因相对表达量下降,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在低温胁迫下,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免疫功能受损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共同介导了罗非鱼鳃组织的损伤,且这种损伤不可逆转。在今后的罗非鱼抗寒工作中应以抗寒相关基因为分子标记,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加速抗寒品种(系)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鳃组织 低温胁迫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CD63基因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
16
作者 李梓昕 陈杨慧 +3 位作者 卢春兰 黄瑜 蔡佳 王蓓 《南方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79-3788,共10页
【目的】克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抗原分化簇63基因(CD63)并分析其在病原菌刺激后的表达情况,探究尼罗罗非鱼CD63基因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CD63的免疫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尼罗罗非鱼CD63基因进... 【目的】克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抗原分化簇63基因(CD63)并分析其在病原菌刺激后的表达情况,探究尼罗罗非鱼CD63基因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CD63的免疫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尼罗罗非鱼CD63基因进行克隆,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尼罗罗非鱼CD63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分析、跨膜结构域预测和系统进化分析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尼罗罗非鱼CD63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及在无乳链球菌感染后的表达变化。【结果】尼罗罗非鱼CD63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723 bp,编码240个氨基酸残基。尼罗罗非鱼CD63蛋白分子量为25.88 kD,理论等电点(pI)为8.38,蛋白平均亲水性系数(GRAVY)为0.745,为疏水性蛋白,不含信号肽,含4个跨膜结构域。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等其他鱼类的CD63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亲缘关系最近。CD63基因在尼罗罗非鱼的脑、脾脏、肝脏、皮肤、头肾、鳃、心脏、后肠、血液和肌肉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肌肉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血液和后肠,在脑中相对表达量最低。在无乳链球菌感染3~96 h,CD63基因在尼罗罗非鱼的鳃、心脏、头肾、脾脏、后肠、肌肉和皮肤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值均较未感染时(0 h)显著上调(P<0.05,下同);在感染96 h时,CD63基因在尼罗罗非鱼的脑、鳃、头肾、肝脏、脾脏、后肠、肌肉和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较最高值均显著下调。【结论】在无乳链球菌感染后,尼罗罗非鱼CD63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均发生明显变化,表明CD63基因参与尼罗罗非鱼对病原菌刺激的免疫应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CD63基因 组织表达 无乳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富罗非鱼IRF9基因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
17
作者 韩鹏夫 彭文 +5 位作者 童桂香 纪月鑫 陈铭曲 文水平 韦信贤 韦友传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17-1827,共11页
【目的】明确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干扰素调节因子9基因(OnIRF9)的结构特征和组织表达模式,以及无乳链球菌感染和Poly(I:C)刺激后的免疫应答情况,为揭示IRF9在罗非鱼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丰富鱼类的IRF... 【目的】明确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干扰素调节因子9基因(OnIRF9)的结构特征和组织表达模式,以及无乳链球菌感染和Poly(I:C)刺激后的免疫应答情况,为揭示IRF9在罗非鱼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丰富鱼类的IRF免疫学知识。【方法】通过RACE扩增OnIRF9基因cDNA序列,通过ExPASy、SMART、SignalP-5.0、TMHMM-2.0和Euk-mPLoc 2.0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nIRF9基因在健康吉富罗非鱼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无乳链球菌感染和Poly(I:C)刺激后的表达变化。【结果】OnIRF9基因cDNA序列全长1828 bp,包含50 bp的5'端非编码区(5'-UTR)、485 bp的3'端非编码区(3'-UTR)和1293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430个氨基酸残基。OnIRF9蛋白分子量为48.42 kD,理论等电点(pI)为6.23,含有IRF典型的DBD结构域和IAD结构域,不含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OnIRF9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硬骨鱼类IRF9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为56.2%~95.7%,其中与美妊丽鱼IRF9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最高(95.7%);基于IRF9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也显示,吉富罗非鱼与其他参考鱼类聚为一簇,尤其与美妊丽鱼的亲缘关系最近。OnIRF9基因在健康吉富罗非鱼脑、血液、肌肉、肝脏、皮肤、心脏、脾脏、头肾、肠道和鳃组织中均有表达,以脑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而鳃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低。经无乳链球菌感染和Poly(I:C)刺激后,OnIRF9基因在吉富罗非脾脏、头肾和脑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在6 h内均极显著上升(P<0.01),但其相对表达量达到峰值的时间并不一致,提示OnIRF9基因在各组织中响应免疫应答时可能具有互补协调性。【结论】OnIRF9具有IRF典型的结构域(DBD和IAD),尤其是DBD结构域的功能在脊椎动物中较保守;OnIRF9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参与吉富罗非鱼抵御病原体入侵的免疫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干扰素调节因子9(IRF9) 无乳链球菌 Poly(I:C)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盐度对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幼鱼生长的影响
18
作者 卢如芝 何汉刚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2期149-152,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盐度下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和以色列红罗非鱼(Israel red tilapia)幼鱼生长的影响,试验选择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幼苗各150尾。初始平均体重分别... 为了研究不同盐度下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和以色列红罗非鱼(Israel red tilapia)幼鱼生长的影响,试验选择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幼苗各150尾。初始平均体重分别为(2.74±0.12)g、(2.69±0.10)g和(2.75±0.11)g。试验共设置5个盐度水平,分别为0‰、10‰、20‰、30‰、40‰。每种鱼每个盐度30尾,并设置3个平行小组。试验为期60 d。结果显示,终末体重和日均增重量以M0(1)组的最高,其生长速度显著的高于其它处理小组(P<0.05)。除处理M10(1)组外,其它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M0(2)、M10(2)、M40(1)和M40(3)的生长速度则显著的慢于其它各个处理小组,其中经过对比,生长速度最快和生长速度最慢相比相差了4倍。成活率和肥满度以M0(2)、M10(2)、M20(2)、M30(2)和M40(2)相对显著高于其它几个处理小组(P<0.05)。在不同盐度梯度下,对3种鱼进行饲养,其终末体重、日均增重、成活率和肥满系数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盐度和罗非鱼品种对罗非鱼的生长速度、成活率和肥满度均有显著影响。在5种盐度下,萨罗罗非鱼的成活率高于以色列红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的肥满系数显著高于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以色列红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的肥满系数没有显著差异。该研究发现,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在低盐度水中生长快,萨罗罗非鱼在高盐度水中生长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 以色列红罗非鱼(Israel red tilapia)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锌的需要量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吴凡 蒋明 +4 位作者 文华 刘伟 田娟 杨长庚 黄凤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69,共7页
为考察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对饲料中锌的需要量,以蛋氨酸锌为锌源,配制锌添加水平分别为0,10,20,40,80,160 mg/kg的6组等氮等脂饲料(实测值分别为9.98,21.47,33.75,56.03,88.16,172.54 mg/kg),饲喂初始体质量为(84.4... 为考察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对饲料中锌的需要量,以蛋氨酸锌为锌源,配制锌添加水平分别为0,10,20,40,80,160 mg/kg的6组等氮等脂饲料(实测值分别为9.98,21.47,33.75,56.03,88.16,172.54 mg/kg),饲喂初始体质量为(84.44±3.04)g的吉富罗非鱼,试验鱼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锌含量的增加,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先显著升高,在锌含量达到33.75 mg/kg后趋于稳定,添加锌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提高了成活率。饲料锌含量对全鱼水分、粗蛋白及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显著降低了全鱼粗脂肪含量。饲料中添加锌对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无影响,显著提高了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在锌含量达到33.75 mg/kg后趋于稳定,血清甘油三酯含量,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则呈下降趋势。饲料锌含量显著影响脊椎骨、全鱼和肝脏锌的含量,脊椎骨和全鱼锌含量先线性上升,在锌含量达到56.03 mg/kg后趋于稳定,各组的肌肉锌含量无显著差异。以增重率、骨骼锌和全鱼锌含量为评价指标,根据折线回归分析得出,以蛋氨酸锌为添加锌源,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锌的需要量分别为32.37、55.67和56.13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 生长 需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变水体盐度对吉富罗非鱼肌肉营养和呈味的影响 被引量:25
20
作者 郭振 梁拥军 杨广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82,95,共7页
为了解改变水体盐度对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肌肉营养价值和呈味的影响,以生长于淡水中的吉富罗非鱼为研究对象,逐步增加水体盐度,检测盐度分别达到18和36后鱼体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变化。结果显示:盐度改变能明显... 为了解改变水体盐度对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肌肉营养价值和呈味的影响,以生长于淡水中的吉富罗非鱼为研究对象,逐步增加水体盐度,检测盐度分别达到18和36后鱼体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变化。结果显示:盐度改变能明显影响罗非鱼肌肉内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及脂肪酸的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及鲜味氨基酸含量均与盐度呈正相关关系。盐度调整完成后的第2 d,盐度为18和36的处理组鱼肉中氨基酸总量(TAA)分别为18.66%和19.54%,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90.85和93.45,明显高于对照组(TAA为17.62%,EAAI为87.72),鲜味氨基酸含量也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盐度调整完成后的第3 d,盐度18的处理组鱼肉中游离氨基酸总量(TFAA)达到最大值,而盐度为36的处理组在第2 d即已达到最高,分别为对照组(TFAA为0.085%)的2.52倍和4.06倍;盐度增加还可以提高罗非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及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增大PUFA/SFA比值,提高罗非鱼脂肪酸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 盐度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