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天牛成虫对楝挥发性物质的GC-EAD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佳敏 徐华潮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31,共4页
采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套袋法与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对楝(Melia azedarach)的挥发性化学物质进行分析,并且利用GC-EAD技术测定了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成虫对楝挥发性化学物质的GC-EAD反应,结果表明:楝的挥发性化学物质有20种,其... 采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套袋法与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对楝(Melia azedarach)的挥发性化学物质进行分析,并且利用GC-EAD技术测定了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成虫对楝挥发性化学物质的GC-EAD反应,结果表明:楝的挥发性化学物质有20种,其中含有萜烯类化合物(97.71%)8种,烃类化合物(1.021%)5种,醇类化合物(0.23%)3种,酮类化合物(0.02%)1种;星天牛成虫的触角对5种化合物的刺激作用比较敏感,其中对β-蒎烯刺激活性最高,对左旋-α-蒎烯、月桂烯、丁苯、桃金娘烯醇有较轻微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天牛 动态顶空 挥发性化学物质 GC-MS gc-e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危害状态下寄主山核桃挥发物成分的比较及桑天牛对其组分的GC-EAD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17
2
作者 马艳 史黎央 +1 位作者 赵艺 徐华潮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4-584,共11页
【目的】挖掘能影响桑天牛Apriona germari行为反应的山核桃Juglans mandshurica挥发物,为筛选桑天牛的植物源引诱剂或驱避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动态顶空套袋法收集不同危害状态[健康(CK)以及桑天牛取食、产卵和钻蛀危害]下山... 【目的】挖掘能影响桑天牛Apriona germari行为反应的山核桃Juglans mandshurica挥发物,为筛选桑天牛的植物源引诱剂或驱避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动态顶空套袋法收集不同危害状态[健康(CK)以及桑天牛取食、产卵和钻蛀危害]下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测量系统(GC-EAD)及Y型嗅觉仪分析鉴定出桑天牛成虫对其产生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的挥发物。【结果】不同危害状态下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皆以萜烯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居多,且有多种成分相对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每种危害状态下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都有一种或几种特有的成分。桑天牛成虫仅对不同危害状态下山核桃释放的蒎烯、乙酸叶醇酯、壬醛、α-萜品醇、丙烯酸-2-乙基己酯及正十六烷6种挥发物产生显著的电生理反应,对其他挥发物无反应,其中雌成虫对壬醛的电生理反应最强,而雄成虫对乙酸叶醇酯的电生理反应最强。嗅觉反应结果显示,丙烯酸-2-乙基己酯仅对桑天牛雌成虫有显著的引诱作用(P<0.05),而乙酸叶醇酯则仅对雄成虫有极显著的引诱作用(P<0.01);壬醛对桑天牛雌雄成虫均有显著的引诱作用(P<0.05),而α-萜品醇则对其有显著的驱避作用(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乙酸叶醇酯、壬醛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对桑天牛成虫有较强的引诱作用,而α-萜品醇则对其有较好的驱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天牛 山核桃 挥发物 GC-MS gc-ead Y型嗅觉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火蚁告警信息素的GC-EAD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先福 陈立 李俊凯 《生物安全学报》 201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背景】2-乙基-3,6-二甲基吡嗪是红火蚁告警信息素的主要成分,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红火蚁工蚁浸提液中告警信息素成分,分析红火蚁工蚁对告警信息素合成样品混合物的电生理反应。【方法】200 g红火蚁工蚁的正己烷浸提液过硅胶柱,正己... 【背景】2-乙基-3,6-二甲基吡嗪是红火蚁告警信息素的主要成分,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红火蚁工蚁浸提液中告警信息素成分,分析红火蚁工蚁对告警信息素合成样品混合物的电生理反应。【方法】200 g红火蚁工蚁的正己烷浸提液过硅胶柱,正己烷—丙酮体系洗脱,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检测浸提液中含告警信息素的流分,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分析红火蚁工蚁对2-乙基-3,5(6)-二甲基吡嗪混合物的电生理活性。【结果】红火蚁工蚁正己烷浸提液硅胶柱层析分离能够得到含2-乙基-3,6-二甲基吡嗪的流分,GC-MS分析的保留时间在11.45 min。经过GC-EAD分析,发现红火蚁工蚁对2-乙基-3,5(6)-二甲基吡嗪混合物有显著的电生理反应。【结论与意义】红火蚁工蚁对2-乙基-3,6-二甲基吡嗪的电生理反应比2-乙基-3,5-二甲基吡嗪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告警信息素 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蚊虫驱避精油中的活性单体筛选研究
4
作者 王盛东 徐旭 +3 位作者 刘畅 郑军 吕玲玲 刘利萍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12-1521,共10页
为研究蚊虫趋避精油的关键成分,本研究通过Y型嗅觉仪测定20种精油的驱蚊活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精油的组成,通过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测试精油单体引起蚊虫的生理触角电位,参照GB/T 13917.9-2009《农药登记用... 为研究蚊虫趋避精油的关键成分,本研究通过Y型嗅觉仪测定20种精油的驱蚊活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精油的组成,通过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测试精油单体引起蚊虫的生理触角电位,参照GB/T 13917.9-2009《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第9部分:驱避剂》测定精油及其单体的有效保护时长,以及采用分子对接模拟单体与蚊虫嗅觉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对白纹伊蚊驱避率较高的精油包括肉桂油、桉叶油、茶树油、山鸡椒油、蕲艾油和薄荷油等;从上述6种精油中挖掘了17种单体化合物,其中引起蚊虫触角电位(EAD)较强的为肉桂醛、γ-松油烯、4-萜烯醇3种单体。20%肉桂醛的有效保护时长较肉桂精油延长了22.29%,而γ-松油烯和4-萜烯醇的保护时长较茶树精油分别延长20.00%、90.00%。模拟分子对接显示,肉桂醛和4-萜烯醇与白纹伊蚊气味结合蛋白(OBP1)的结合能均<-5 kcal·mol^(-1),具有良好的结合性。综上,推测肉桂醛、4-萜烯醇是肉桂精油、茶树精油发挥驱蚊作用的核心成分。本研究可为精油驱蚊防护成分的筛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活性单体 gc-ead 肉桂醛 4-萜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寄主挥发物中引起旋幽夜蛾嗅觉反应的活性组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安沛 张航 +2 位作者 白微微 丁瑞丰 李广阔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8-194,218,共8页
为探究植物挥发物中引起旋幽夜蛾嗅觉电生理反应的活性组分,本研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藜、甜菜和棉花植株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定性鉴定寄主挥发物中引起旋幽夜蛾嗅觉反应的活... 为探究植物挥发物中引起旋幽夜蛾嗅觉电生理反应的活性组分,本研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藜、甜菜和棉花植株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定性鉴定寄主挥发物中引起旋幽夜蛾嗅觉反应的活性组分。结果表明,藜挥发物中有6种活性组分,甜菜和棉花挥发物中各有5种,其中乙酸叶醇酯、1,2-二乙苯、对二乙苯、壬醛、二乙二醇丁醚为3种植物共有的挥发物组分,异佛尔酮仅在藜挥发物中发现。触角电位(EAG)测定结果显示,以上6种组分都能引起旋幽夜蛾雌雄成虫的EAG反应,且随浓度增加EAG相对反应值增大。雌雄成虫对壬醛和异佛尔酮的EAG反应最强烈,其次是乙酸叶醇酯和1,2-二乙苯。在相同浓度条件下,雌雄成虫对同种化合物的EAG反应无性别特异性。本研究为探明旋幽夜蛾定位寄主机制及开发行为调控产品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幽夜蛾 植物挥发物 触角电位 gc-e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球蚜对种内及红松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研究
6
作者 杨伟程 杨广生 +2 位作者 周宇鑫 孙艳华 王寅亮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9-14,共6页
红松球蚜是一种专性寄生害虫,对红松造成了严重的虫害问题。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对环境的污染和对非靶标生物的危害等。因此,研究红松球蚜的生物学特性和寄主关系,开发绿色防治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红松... 红松球蚜是一种专性寄生害虫,对红松造成了严重的虫害问题。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对环境的污染和对非靶标生物的危害等。因此,研究红松球蚜的生物学特性和寄主关系,开发绿色防治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红松球蚜对种内及红松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鉴定对其具有电生理响应的挥发物,为绿色防治提供新思路。本研究使用GC-MS技术鉴定了红松球蚜和红松的挥发物种类,并通过GC-EAD技术检测了红松球蚜触角对这些化合物的电位反应。结果表明:在红松球蚜虫体、红松枝条、红松球果中分别鉴定出7、13、6种化合物。其中,有6种虫体挥发物能引起红松球蚜触角的电生理反应;有5种红松枝条挥发物可以引起红松球蚜触角电生理反应;有4种红松球果挥发物可以引起红松球蚜触角电生理反应。综上所述,红松球蚜对种内挥发物及红松树释放的挥发物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敏感性,这对开发新型的害虫行为调节剂以及实现害虫绿色防控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球蚜 红松 GC-MS gc-ead 挥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雌蛾产卵偏好寄主植物的筛选及对葎草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电生理反应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文璐 王文强 +3 位作者 白树雄 张天涛 何康来 王振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4-231,共8页
【目的】鉴定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雌蛾在寻找产卵寄主时起重要作用的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以探索亚洲玉米螟和寄主之间的化学通讯机制。【方法】首先利用田间产卵和风洞行为试验,从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苘麻Abuti... 【目的】鉴定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雌蛾在寻找产卵寄主时起重要作用的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以探索亚洲玉米螟和寄主之间的化学通讯机制。【方法】首先利用田间产卵和风洞行为试验,从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葎草Humulus scandens、玉米Zea mays和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5种寄主植物中筛选出亚洲玉米螟雌蛾的产卵偏好寄主;并结合顶空吸附采样法,收集该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再应用全二维气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系统(GC×GC-TOFMS)鉴定植物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最后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测定亚洲玉米螟雌蛾对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田间产卵试验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雌蛾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落卵量依次为玉米>酸模叶蓼>葎草>稗草>苘麻。风洞行为试验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雌蛾对葎草的产卵趋性显著高于其他寄主植物。GC×GCTOFMS结果表明,葎草的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主要成分有45种,其中,萜烯类相对含量高达86.29%,醛类、酮类和酯类相对含量合计仅占15.83%。GC-EAD结果显示,芳樟醇、α-葎草烯、桧烯、月桂烯、2-正戊基呋喃、壬醛、α-法呢烯、反式-罗勒烯和苯甲醛等9种挥发性物质能引起亚洲玉米螟雌蛾明显的电生理反应。【结论】亚洲玉米螟雌蛾对不同产卵寄主的选择具有显著差异性,寄主植物的理化因素是造成选择差异性的主要因素,葎草的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对亚洲玉米螟有较强的吸引作用;芳樟醇、α-葎草烯、桧烯、月桂烯、2-正戊基呋喃、壬醛、α-法呢烯、反式-罗勒烯和苯甲醛9种挥发性化学物质对亚洲玉米螟产卵寄主的选择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植物挥发性物质 gc-ead GC×GC-TOFMS 风洞行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绢金龟雌成虫对桃树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9
8
作者 张萌萌 陈宏灏 +1 位作者 王文凯 陈立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82-1489,共8页
【目的】东方绢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是我国重要的园林植物害虫。本研究通过鉴定对东方绢金龟具有引诱作用的桃树挥发物成分,为植物源引诱剂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顶空吸附法收集桃树枝叶挥发物,使用气质联用(GC-MS)及气相色... 【目的】东方绢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是我国重要的园林植物害虫。本研究通过鉴定对东方绢金龟具有引诱作用的桃树挥发物成分,为植物源引诱剂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顶空吸附法收集桃树枝叶挥发物,使用气质联用(GC-MS)及气相色谱触角电位(GC-EAD)鉴定桃树挥发物中对东方绢金龟雌成虫有电生理活性的物质组分;以正己烷为对照,使用触角电位(EAG)仪和Y型嗅觉仪分别测试东方绢金龟雌成虫对鉴定出的活性物质的EAG和行为反应。【结果】从桃树挥发物中共鉴定出6种活性物质,包括反-2-己烯醛、顺-3-己烯乙酸酯、反-3-己烯醇、顺-3-己烯醇、水杨酸甲酯以及1种未知化合物。当剂量为1和10μg时,东方绢金龟雌成虫对反-2-己烯醛的EAG反应值最大;当剂量为100μg时,东方绢金龟雌成虫对顺-3己烯乙酸酯的EAG反应值最小。行为反应试验结果表明,东方绢金龟雌成虫对100μg的反-3-己烯醇和顺-3-己烯醇表现出显著的趋性。【结论】桃树挥发物中的反-3-己烯醇和顺-3-己烯醇对东方绢金龟雌成虫有显著的吸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绢金龟 桃树挥发物 行为反应 gc-ead 触角电位 Y型嗅觉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草地贪夜蛾有嗅觉生理活性的玉米和水稻挥发物组分 被引量:5
9
作者 陈萍 刘丹丹 +2 位作者 修小鉴 于晶 侯茂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0-97,110,共9页
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严重为害玉米但极少为害水稻。本研究旨在明确对草地贪夜蛾有嗅觉生理活性的玉米和水稻挥发物组分。笼罩试验表明,草地贪夜蛾偏好在玉米上产卵,触角切除后在玉米上的产卵量下降。... 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严重为害玉米但极少为害水稻。本研究旨在明确对草地贪夜蛾有嗅觉生理活性的玉米和水稻挥发物组分。笼罩试验表明,草地贪夜蛾偏好在玉米上产卵,触角切除后在玉米上的产卵量下降。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玉米和水稻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定性确定挥发物中活性组分,发现玉米和水稻挥发物中分别有12种和10种能引起草地贪夜蛾嗅觉反应的活性组分,分属于绿叶气味、萜类物质、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其中,8种组分为玉米和水稻共有,4种玉米特有,2种水稻特有。采用触角电位仪测定草地贪夜蛾对不同浓度挥发物组分的触角电位反应(EAG),发现EAG反应随浓度(0.1~100μg/μL)增大而增强,但对某些组分的EAG反应在一定浓度后趋于稳定。癸醛、壬醛、反-2-己烯醛、反-2-己烯醇能引起草地贪夜蛾强烈的EAG反应。综上所述,玉米和水稻挥发物中对草地贪夜蛾有嗅觉生理活性的组分存在差异,这为进一步明确草地贪夜蛾对玉米和水稻的产卵选择行为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植物挥发物 触角 触角电位 gc-e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象甲对油茶果实挥发物的触角电生理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家城 秦长生 +4 位作者 赵丹阳 徐金柱 杨华 田龙艳 邱华龙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年第4期30-34,共5页
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往往对昆虫搜寻定位寄主及食物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明确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果实中是否含有引诱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取食的特定挥发性化合物,研究利用GC-EAD测试了油茶果实挥发物对油茶象甲的触... 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往往对昆虫搜寻定位寄主及食物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明确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果实中是否含有引诱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取食的特定挥发性化合物,研究利用GC-EAD测试了油茶果实挥发物对油茶象甲的触角电位反应,通过GC-MS数据库对活性挥发物进行鉴定,并采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油茶象甲对活性化合物的行为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15.05、19.30、21.97和22.79 min 4个出峰时间点的物质能够引起油茶象甲较强的触角反应,经过质谱鉴定和标准品比对,确定在15.05和19.30 min出峰的物质分别为正十八烷和油酸酰胺。Y型嗅觉仪选择试验结果表明0.1和1 ng/μL浓度的正十八烷对油茶象甲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1 ng/μL的油酸酰胺对油茶象甲具有较强的引诱作用。研究确定了正十八烷和油酸酰胺对油茶象甲的行为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象甲 gc-ead 行为反应 植物挥发物 信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带凤蝶成虫对柑橘枝叶挥发物的嗅觉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罗宇婕 汪洋 +2 位作者 周琼 何杰 李幸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12-1625,共14页
【目的】玉带凤蝶Papilio polytes是柑橘类的重要害虫,其幼虫取食为害柑橘叶片。本研究旨在鉴定对玉带凤蝶成虫触角有电生理活性的柑橘枝叶挥发性成分,研究这些挥发性化合物对玉带凤蝶行为选择的影响,可以为进一步揭示玉带凤蝶的产卵选... 【目的】玉带凤蝶Papilio polytes是柑橘类的重要害虫,其幼虫取食为害柑橘叶片。本研究旨在鉴定对玉带凤蝶成虫触角有电生理活性的柑橘枝叶挥发性成分,研究这些挥发性化合物对玉带凤蝶行为选择的影响,可以为进一步揭示玉带凤蝶的产卵选择机制及其防控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柑橘枝叶挥发物,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及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系统(coupled 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antennogram detection,GC-EAD)鉴定柑橘枝叶挥发物中对玉带凤蝶成虫触角有电生理活性的化学成分;进一步采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仪研究玉带凤蝶成虫对柑橘枝叶12种挥发性化合物(芳樟醇、柠檬醛、愈创木酚、叶醇、糠醇、壬醛、(+)-柠檬烯、(-)-柠檬烯、丁酸丁酯、1-壬醇、L-香芹酮和R-香芹酮)的EAG反应;通过T型嗅觉仪测定其中EAG反应值较高的5种挥发性化合物对玉带凤蝶成虫的嗅觉行为反应,并通过产卵选择实验测试其中具引诱作用的4种挥发性化合物对玉带凤蝶雌成虫产卵选择的影响。【结果】玉带凤蝶雌、雄成虫对所测试的芳樟醇等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合物能产生浓度依赖的EAG反应。其中,1日龄和5日龄雌成虫对叶醇、芳樟醇、柠檬醛和壬醛的EAG反应值分别显著高于1日龄和5日龄雄成虫,1日龄雌、雄成虫对叶醇、芳樟醇、壬醛、愈创木酚、1-壬醇、L-香芹酮和R-香芹酮的EAG反应值高于5日龄雌、雄成虫。嗅觉行为测试结果表明,在测试剂量为100μg时,芳樟醇对玉带凤蝶雌、雄成虫均有显著引诱作用;柠檬醛显著引诱雄成虫而对雌成虫引诱效果不显著;愈创木酚则显著引诱雄成虫而显著驱避雌成虫。产卵选择实验发现,芳樟醇、柠檬醛、壬醛和叶醇对玉带凤蝶的产卵行为均有一定引诱作用,其中叶醇和芳樟醇的产卵引诱效果显著。【结论】寄主柑橘枝叶的不同挥发性化合物对玉带凤蝶成虫的嗅觉行为和产卵偏好均有明显影响,其中芳樟醇对玉带凤蝶成虫的引诱作用和产卵引诱效果最强,说明其在玉带凤蝶成虫的定位和寄主选择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带凤蝶 挥发物 gc-ead 触角电位反应 嗅觉行为 产卵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斑天牛对不同受害状态下山核桃挥发物成分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艳 史黎央 +1 位作者 赵艺 徐华潮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7-443,共7页
为探索能影响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行为反应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挥发物,采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收集不同受害状态(健康、天牛取食、天牛产卵和天牛钻蛀后)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并运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测量系统(GC-... 为探索能影响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行为反应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挥发物,采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收集不同受害状态(健康、天牛取食、天牛产卵和天牛钻蛀后)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并运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测量系统(GC-EAD)及Y型嗅觉仪技术分析鉴定出对云斑天牛有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的挥发物。结果表明:云斑天牛成虫对不同受害状态下山核桃挥发物中蒎烯、萜品烯、壬醛、α-萜品醇、五甲基苯、丙烯酸异辛酯、2,6-二甲基萘及正十六烷8种挥发物均产生电生理反应。嗅觉反应结果显示:萜品烯对云斑天牛雄成虫产生显著的引诱作用(P<0.05);壬醛对云斑天牛雌成虫产生极显著的引诱作用(P<0.01),对其雄成虫产生显著的引诱作用(P<0.05);而蒎烯对云斑天牛雌成虫产生极显著的驱避作用(P<0.01);α-萜品醇则对其雌成虫产生极显著的引诱作用(P<0.01),对其雄成虫产生显著的驱避作用(P<0.05)。研究结果说明:α-萜品醇和壬醛对云斑天牛雌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蒎烯对其雌成虫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萜品烯和壬醛对云斑天牛雄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α-萜品醇则对其雄成虫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云斑天牛 山核桃 植物挥发物 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测量系统(gc-ead) Y型嗅觉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毛虫性信息素的固相微萃取及质谱和触角电位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孔祥波 赵莉蔺 +3 位作者 张真 王鸿斌 柏芳华 于国民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57-863,共7页
松毛虫性信息素成分在腺体中含量很低。本研究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近距离长时间采集单头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处女雌蛾释放的性信息素成分,并进一步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GC-EAD)技术分析SPME采... 松毛虫性信息素成分在腺体中含量很低。本研究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近距离长时间采集单头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处女雌蛾释放的性信息素成分,并进一步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GC-EAD)技术分析SPME采集的性信息素成分。结果显示:在云南松毛虫处女雌蛾求偶召唤期间SPME聚乙二醇/二乙烯基苯(CAR/DVB)萃取头吸附了大量的反5,顺7-十二碳二烯醇(E5,Z7-12:OH)和反5,顺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E5,Z7-12:OAc)成分及微量的反5,顺7-十二碳二烯醛(E5,Z7-12:Ald)成分,这3种腺体成分均能激起云南松毛虫雄虫触角电位反应。与溶剂浸提昆虫性信息素成分的方法比较,SPME活体采样技术和GC-MS及GC-EAD分析方法联用研究昆虫的信息素成分具有采集的样品代表性强、样品量能满足色谱分析需要和无溶剂干扰等方面的优点。最后还着重讨论了SPME技术的应用价值、效果及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毛虫 性信息素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足大竹象成虫体表信息化学物质的提取和鉴定 被引量:13
14
作者 忙定泽 罗庆怀 +1 位作者 舒敏 韦卫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1-302,共12页
为了确定我国南方竹林主要害虫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in-Meneville雌虫是否存在诱引雄虫的化学信息素以及所释放的相关化学信息素的成分,本研究利用风洞和"Y"型嗅觉仪测试到长足大竹象雄虫对雌虫及雌虫体表... 为了确定我国南方竹林主要害虫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in-Meneville雌虫是否存在诱引雄虫的化学信息素以及所释放的相关化学信息素的成分,本研究利用风洞和"Y"型嗅觉仪测试到长足大竹象雄虫对雌虫及雌虫体表提取化合物具有正趋向行为反应,随后用GC-EAD和GC-MS对雌虫体表提取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在GC-EAD分析时发现雄虫触角对雌虫体表粗提液和体表物质标准品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时有5个GC峰有电生理活性;通过质谱法确定这5个电生理活性GC峰的化学成分分别为苯酚、己酸乙酯、2-壬酮、壬醛和十五酸甲酯。风洞和GC-EAD分析表明,这5种成分的标准品化合物对长足大竹象雄虫具有诱引生物活性和触角电生理活性。结果说明长足大竹象雌虫体表粗提液中存在的苯酚、己酸乙酯、2-壬酮、壬醛和十五酸甲酯是长足大竹象成虫的化学信息素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足大竹象 信息化学物质 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触角电位反应 行为反应 风洞 Y型嗅觉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叶片挥发物中对雀丽毒蛾的活性成分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赖略 徐金柱 +5 位作者 秦长生 凌斯全 田龙艳 杨华 张春花 邱华龙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6期23-28,共6页
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对昆虫定位寄主植物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明确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叶片中吸引雀丽毒蛾Calliteara melli的特定挥发性化合物,研究利用GC-MS和GC-EAD分析鉴定了杉木叶片中引起雀丽毒蛾触角电生理反应的挥发... 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对昆虫定位寄主植物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明确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叶片中吸引雀丽毒蛾Calliteara melli的特定挥发性化合物,研究利用GC-MS和GC-EAD分析鉴定了杉木叶片中引起雀丽毒蛾触角电生理反应的挥发物。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叶片中共分离出13种化合物,其中8个为萜类化合物,包括2个半萜化合物,5个倍半萜化合物和1个二萜类化合物,1个烷烃和1个烯烃化合物和3个物质未鉴定化合物。在上述挥发物中,二萜化合物松柏烯的相对含量最高,为48.68%,然后依次为α-蒎烯8.51%、β-瑟林烯7.17%、α-瑟林烯6.09%和β-榄香烯4.28%;其中6种萜类挥发性化合物均能引起雀丽毒蛾雌雄成虫的触角电生理反应,α-蒎烯、β-榄香烯、β-瑟林烯、α-瑟林烯和1-二十四烯均能引起雌蛾和雄蛾的触角反应,β-蒎烯只能引起雌虫的触角反应,对雄蛾没有生理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丽毒蛾 gc-ead 植物挥发物 萜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尺蠖性信息素活性成分的提取和GC-MS鉴定 被引量:11
16
作者 闫祺 韦卫 +2 位作者 侯雪玲 马纪萱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8-372,共5页
为了寻求高效无污染的防治害虫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的方法,本实验对春尺蠖雌蛾性信息素进行了初步研究。本研究采取正己烷溶剂浸提法提取春尺蠖处女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的性信息素,运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as chro... 为了寻求高效无污染的防治害虫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的方法,本实验对春尺蠖雌蛾性信息素进行了初步研究。本研究采取正己烷溶剂浸提法提取春尺蠖处女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的性信息素,运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antennographic detection,GC-EAD)测定春尺蠖雄蛾触角对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中性信息素成分的活性反应,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um,GC-MS)鉴定信息素成分。GC-EAD结果显示雄蛾触角对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中的一种成分有较好的反应。GC-MS分析结果表明能引起雄蛾触角电生理反应的成分为含有十四个碳原子直链结构的不饱和乙酸酯,但其双键位置有待合成标准化合物进一步分析鉴定。该研究结果为春尺蠖雌蛾性信息素备选化合物的筛选提供了方向,为其结构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尺蠖 腺体提取物 性信息素 成分鉴定 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八齿小蠹对聚集信息素和寄主挥发性萜烯成分的电生理响应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大风 李叶静 +6 位作者 孔祥波 张真 王鸿斌 焦相杰 段瑞龙 陈洁 李继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9-97,共9页
采用顶空吸附采样法采集落叶松八齿小蠹3种寄主(华北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树干和针叶的萜烯类挥发物,用正己烷洗脱后经手性气相色谱及质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采用触角电位仪和气相色谱-触角电位仪联用技术分析落叶松八齿... 采用顶空吸附采样法采集落叶松八齿小蠹3种寄主(华北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树干和针叶的萜烯类挥发物,用正己烷洗脱后经手性气相色谱及质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采用触角电位仪和气相色谱-触角电位仪联用技术分析落叶松八齿小蠹对聚集信息素成分和寄主单萜类成分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共鉴定出12种挥发性单萜烯成分,其中,S-(-)-α-蒎烯、R-(+)-α-蒎烯、3-蒈烯、R-(+)-β-蒎烯和S-(-)-β-蒎烯的含量占80%以上。3-蒈烯,S-(-)-α-蒎烯、(+)-柠檬烯、γ-萜品烯和萜品油烯均表现出EAD活性。另外,对伞花烃也有强烈的EAD信号,但在健康树体挥发物中未检测到该成分。落叶松八齿小蠹雌雄成虫对聚集信息素成分(-)-小蠹烯醇有强烈的EAD活性,但是对(+)-和(-)-小蠹二烯醇表现出不同的EAD响应现象。落叶松八齿小蠹雌雄成虫触角对EAD活性萜烯成分及聚集信息素成分的检测阈值是0.1μg,而不同成分的饱和水平存在差异。最后讨论了寄主萜烯挥发物和小蠹虫聚集信息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落叶松八齿小蠹 聚集信息素 单萜烯 敏感性 触角电位 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肩星天牛对干旱胁迫下复叶槭挥发物的嗅觉反应(英文) 被引量:17
18
作者 金幼菊 李继泉 +2 位作者 李建光 骆有庆 Stephen A Teale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9-105,共7页
对干旱胁迫下 3a生复叶槭的挥发物进行了鉴定。当复叶槭受到干旱胁迫时 ,9种化合物释放量升高 (包括 :丁醇、戊醇、反 - 2 -己烯 - 1-醛、顺 - 3-己烯 - 1-醇、戊醛、戊酸、己醛、己酸、苯乙酮 ) ,而长叶烯释放量降低。复叶槭复水后苯... 对干旱胁迫下 3a生复叶槭的挥发物进行了鉴定。当复叶槭受到干旱胁迫时 ,9种化合物释放量升高 (包括 :丁醇、戊醇、反 - 2 -己烯 - 1-醛、顺 - 3-己烯 - 1-醇、戊醛、戊酸、己醛、己酸、苯乙酮 ) ,而长叶烯释放量降低。复叶槭复水后苯乙酮升高 ,但其他挥发物释放量降低。通过GC -EAD检测了光肩星天牛对其中某些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并使用诱捕器和人工合成单体进行了田间生测实验。丁醇、戊醇和顺 - 3-己烯 - 1-醇能引起光肩星天牛的触角反应 ,这一结果在田间实验中得到了证实。这表明干旱胁迫在光肩星天牛选择寄主植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干旱胁迫 复叶槭挥发物 嗅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中红侧沟茧蜂生境与寄主定位相关的玉米及棉铃虫幼虫体表挥发性成分的提取与鉴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石庆型 罗庆怀 +3 位作者 赵龙 周正湘 何广全 韦卫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4-255,共12页
【目的】鉴定玉米Zea mays L.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幼虫体表挥发性成分中对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Haliday)具有生境与寄主定位作用的信息化合物,从化学生态学的角度研究玉米-棉铃虫-中红侧沟茧蜂三重... 【目的】鉴定玉米Zea mays L.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幼虫体表挥发性成分中对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Haliday)具有生境与寄主定位作用的信息化合物,从化学生态学的角度研究玉米-棉铃虫-中红侧沟茧蜂三重营养关系,解释中红侧沟茧蜂寻找寄主的过程中的信息识别机制,为害虫的综合防治的"推-拉"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利用触角电位仪(EAG)、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气质联用仪(GC-MS)及"Y"型嗅觉仪确定玉米和棉铃虫幼虫体表提取物的信息化合物。在室内利用玉米以及棉铃虫幼虫体表挥发物标准品化合物以及模拟混合物,使用"Y"型嗅觉仪进行中红侧沟茧蜂成虫行为反应试验。【结果】玉米挥发物中有11种化学成分,棉铃虫幼虫体表挥发物中有6种化学成分对中红侧沟茧蜂的触角具有电生理活性,其中4种成分在两种挥发物中都存在。室内行为反应试验发现:与正己烷对照相比,玉米的模拟组分对雌、雄蜂均表现出显著(P<0.05)的诱引作用;棉铃虫1龄幼虫体表模拟组分对雌蜂具有极显著的诱引作用(P<0.01),对雄蜂具有显著的诱引作用(P<0.05);棉铃虫2龄幼虫体表模拟组分对雌蜂具有显著的诱引作用(P<0.05)。【结论】本研究证明了玉米以及棉铃虫幼虫体表挥发物中分别存在11种(庚醛、2-己醇、1-己醇、1-辛烯-3-醇、壬醛、葵醛、苯甲醛、反式-2-壬烯-1-醇、己酸、苯基乙醇、月桂醇)和6种(2-己醇、己酸乙酯、1-己醇、壬醛、辛酸乙酯、癸醛)中红侧沟茧蜂生境及寄主定位的化学信息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侧沟茧蜂 棉铃虫 玉米 寄主定位 信息化合物 触角电位反应 行为反应 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挥发性气味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棉铃虫的电生理活性 被引量:49
20
作者 阎凤鸣 许崇任 +2 位作者 Marie BENGTSSON Peter WITZGALL Peter ANDERSON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5-429,共5页
报道了对转Bt基因棉“GK 12”及其常规棉亲本“泗棉 3号”挥发性化学物质的分析结果 ,以及棉铃虫对Bt棉挥发性化学物质的电生理反应 ,以期为抗虫棉的生态学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化学生态学的证据。结果表明 ,在 7~ 8个真叶期 ,转Bt基因棉的... 报道了对转Bt基因棉“GK 12”及其常规棉亲本“泗棉 3号”挥发性化学物质的分析结果 ,以及棉铃虫对Bt棉挥发性化学物质的电生理反应 ,以期为抗虫棉的生态学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化学生态学的证据。结果表明 ,在 7~ 8个真叶期 ,转Bt基因棉的α 蒎烯和 β 蒎烯的相对含量比常规棉高许多 ,倍半萜烯C和一个含量很低的化合物 (该化合物对棉铃虫有电生理活性 )是常规棉所没有的。转基因Bt棉的挥发性物质中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挥发性气味 化学成分 棉铃虫 电生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