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研究GAP/AP混合体系的快速热裂解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腊莹 刘子如 +3 位作者 王晓红 衡淑云 邵颖慧 丁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8,共5页
用T-Jump/FTIR在线联用分析技术,研究了GAP/AP混合体系在模拟燃烧条件下快速加热高温高压的热裂解。结果表明,GAP/AP混合体系的主要热裂解气相产物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说明组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压力对GAP/AP混合体系气相产物有明显的影... 用T-Jump/FTIR在线联用分析技术,研究了GAP/AP混合体系在模拟燃烧条件下快速加热高温高压的热裂解。结果表明,GAP/AP混合体系的主要热裂解气相产物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说明组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压力对GAP/AP混合体系气相产物有明显的影响,表明混合体系组分GAP和AP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AP分解气相产物进行的,混合体系不但存在气相之间的反应,也存在气相/凝聚相反应。而温度并没有影响AP对GAP的作用。用T-Jump/FTIR在线分析技术能够实现模拟燃烧条件下含能材料实时气体产物分析,为从微观反应的角度探索含能材料的快速高压热裂解及其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一条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在线分析 T-Jump FTIR联用技术 gap ap混合体系 热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P贫氧推进剂固化气孔问题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晶如 罗运军 杨寅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4,共3页
通过DSC和胶片固化等实验手段并结合理论分析,证实了GAP的结构特性及AP的存在是GAP贫氧推进剂固化不完全和在固化过程中出现大量气孔的根本原因。通过选择合适的固化催化体系,或加入质量含量为3‰-5‰的间苯二酚。或对AP进行包覆,解... 通过DSC和胶片固化等实验手段并结合理论分析,证实了GAP的结构特性及AP的存在是GAP贫氧推进剂固化不完全和在固化过程中出现大量气孔的根本原因。通过选择合适的固化催化体系,或加入质量含量为3‰-5‰的间苯二酚。或对AP进行包覆,解决了GAP贫氧推进剂的固化气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p贫氧推进剂 气孔 固化催化剂 间苯二酚 ap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P贫氧推进剂及其组分的热失重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武湃 朱慧 +4 位作者 张炜 赵凤起 袁潮 阴翠梅 邱刚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8-20,共3页
采用热失重法 (TG)和微分热重法 (TGA)研究了聚缩水甘油叠氮化合物 (GAP)贫氧推进剂及其主要组分 (AP、KP、AP/KP、GAP)的常压热分解特性 ,考察了过渡金属氧化物 (TMO )催化剂对上述体系热分解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TMO催化剂对GAP... 采用热失重法 (TG)和微分热重法 (TGA)研究了聚缩水甘油叠氮化合物 (GAP)贫氧推进剂及其主要组分 (AP、KP、AP/KP、GAP)的常压热分解特性 ,考察了过渡金属氧化物 (TMO )催化剂对上述体系热分解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TMO催化剂对GAP、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氧推进剂 ap KP gap TMO 催化剂 热失重法 微分热重法TG TGA 聚缩水甘油叠氧化合物 过渡金融氧化物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KP/GAP富燃料推进剂的热分解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慧 张炜 +5 位作者 武湃 王春华 赵凤起 袁潮 阴翠梅 邱刚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实验和高压差热分析法 ,分析、研究了GAP模拟富燃料推进剂的常压和高压热分解特性 ,同时考察了过渡金属氧化物 (TMO)催化剂对GAP模拟富燃料推进剂热分解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TMO催化剂对GAP ,AP和KP的催化作用不同 。
关键词 ap DP gap 贫氧富燃料推进剂 热分解 金属催化剂 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P与3种含能钝感增塑剂共混相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昱 张晓宏 +4 位作者 张伟 齐晓飞 谢五喜 徐洪俊 刘运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5-187,共3页
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GAP粘合剂与A3、Bu-NENA、TEGDN3种含能钝感增塑剂的相容性。通过计算溶度参数,预测3种增塑剂均可与GAP相容。分析混合能量数据,发现3种增塑剂与GAP的混溶过程均放热,且A3增塑剂最易混溶。径向分布函数表明3... 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GAP粘合剂与A3、Bu-NENA、TEGDN3种含能钝感增塑剂的相容性。通过计算溶度参数,预测3种增塑剂均可与GAP相容。分析混合能量数据,发现3种增塑剂与GAP的混溶过程均放热,且A3增塑剂最易混溶。径向分布函数表明3种增塑剂依靠氢键、范德华力与GAP粘合剂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A3增塑剂与GAP分子远程范德华作用亦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gap 粘合剂 溶度参数 混合能量 径向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P-ETPE对DNTF炸药性能影响的分子动力学计算 被引量:3
6
作者 邢曦伟 袁俊明 +3 位作者 李杨 沙洪博 罗一鸣 蒋秋黎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3-298,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共混分子模型,利用COMPASS力场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含能热塑性弹性体GAP-ETPE含量对DNTF炸药的结合能、力学性能和键长的影响并获得相应规律。结果表明:GAP-ETPE与DNTF结合能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300 K时,...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共混分子模型,利用COMPASS力场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含能热塑性弹性体GAP-ETPE含量对DNTF炸药的结合能、力学性能和键长的影响并获得相应规律。结果表明:GAP-ETPE与DNTF结合能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300 K时,结合能达到峰值;而不同含量的GAP-ETPE与DNTF结合能随GAP-ETPE含量增大呈先上升然后下降的抛物线趋势,其中10%的GAP-ETPE与DNTF的结合能最大;少量GAP-ETPE可以使得DNTF炸药刚性减弱,延展性增强,若继续提高GAP-ETPE的含量,则对GAP-ETPE/DNTF混合体系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少量GAP-ETPE的引入可以明显降低DNTF的感度。其降低感度的机制主要是GAP-ETPE可以抑制DNTF中的C-NO_(2)的分解,总体上含量越高,抑制效果越好,另外,GAP-ETPE对DNTF中的N=O键的分解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炸药 gap-ETPE DNTF 力学性能 结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纳米NiO的制备及其对AP和GAP基推进剂的催化性能
7
作者 宋远航 曲文刚 +3 位作者 赵凤起 牛诗尧 陈永 徐抗震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1-847,共7页
为了探究具有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的非晶态纳米氧化物对含能材料的催化分解性能,以乙酰丙酮镍为原料,通过高温煅烧制备出了非晶态纳米NiO;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为了探究具有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的非晶态纳米氧化物对含能材料的催化分解性能,以乙酰丙酮镍为原料,通过高温煅烧制备出了非晶态纳米NiO;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N2吸附-脱附法(BET)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研究了其组成、结构及其对高氯酸铵(AP)和GAP基推进剂的催化分解性能。结果表明,非晶态纳米NiO可使AP的热分解峰温由406.4℃降至309.5℃,表观分解活化能由158.17kJ/mol降至129.82kJ/mol,放热量由747.7J/g增至1780J/g;与晶态纳米NiO相比,非晶态纳米NiO使GAP基推进剂的燃速提高了约10%,压力指数降低了约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非晶态 NiO 高氯酸铵(ap) gap基推进剂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流变学研究Al/AP/GAP悬浮液粘弹特性
8
作者 王亚娜 王毅 +1 位作者 宋小兰 安崇伟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5-220,共6页
采用动态流变测试技术研究了Al/AP/GAP悬浮液粘弹特性,通过应变扫描分析了Al/AP/GAP悬浮液的线性粘弹区与屈服转变,通过频率扫描分析了微纳米铝粉颗粒级配对Al/AP/GAP悬浮液粘弹性的影响,并基于时温等效原理建立了储能模量主曲线。结果... 采用动态流变测试技术研究了Al/AP/GAP悬浮液粘弹特性,通过应变扫描分析了Al/AP/GAP悬浮液的线性粘弹区与屈服转变,通过频率扫描分析了微纳米铝粉颗粒级配对Al/AP/GAP悬浮液粘弹性的影响,并基于时温等效原理建立了储能模量主曲线。结果表明,含10%纳米铝粉的悬浮液在1、10和20 rad/s时测试的屈服点在0.010 2%~0.014 7%,流动点随频率的增大明显减小,表明悬浮液线性粘弹区几乎不变并且屈服转变加快。悬浮液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随着纳米铝粉含量的增加而减少。与含10%纳米铝粉的悬浮液相比,当微米铝粉占总铝粉含量的30%时,悬浮液复数粘度降低了14.69%。此外,储能模量主曲线将频率范围拓宽至约6个数量级,能够预测悬浮液在0.007 3~7 940 rad/s频率范围内的粘弹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p/gap悬浮液 粘弹特性 颗粒级配 储能模量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能助力共同富裕吗?——来自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证据
9
作者 吴秋生 刘垣钰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88,共13页
如何充分发挥国有资本促进共同富裕的核心功能是当前深化国企改革,促进民企发展亟需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选取2007—2023年沪深A股的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依据效率与公平相统一原则,从保证薪酬契约有效性基础上缩小薪酬差距的视角,... 如何充分发挥国有资本促进共同富裕的核心功能是当前深化国企改革,促进民企发展亟需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选取2007—2023年沪深A股的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依据效率与公平相统一原则,从保证薪酬契约有效性基础上缩小薪酬差距的视角,探究国有资本参股民企的共同富裕效应。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能够在保证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基础上缩小民营企业的内部薪酬差距,进而助力共同富裕。机制检验显示,国有资本参股主要通过强化价值认同效应和发挥监督治理效应实现上述效果。基于薪酬、业绩分解的研究表明,国有资本参股缩小民企内部薪酬差距源于超额薪酬差距的缩小,保证薪酬契约有效性源于薪酬能力业绩敏感性的提高,并且不会引发在职消费等隐性薪酬的替代性转移问题。拓展性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抑制了民企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粘性差距,是实现企业收入分配结果公平与规则公平的“双赢”举措。研究结论对于深化国企改革,充分发挥国有资本促进共同富裕的核心功能,激发民营企业助力共同富裕的积极性,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有资本参股 内部薪酬差距 薪酬业绩敏感性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贵树种林窗化改造低效杉木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厚臻 崔之益 +7 位作者 李小飞 张启雷 朱士铭 方小英 刘小金 徐大平 熊咏梅 苏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70,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树种、林窗规格、种植模式对珍贵树种林窗化改造低效杉木人工林效果,为低产、低效杉木纯林转型为杉-珍复层混交林的林窗化改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东肇庆15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 【目的】研究不同树种、林窗规格、种植模式对珍贵树种林窗化改造低效杉木人工林效果,为低产、低效杉木纯林转型为杉-珍复层混交林的林窗化改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东肇庆15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6个珍贵树种(黑木相思、红锥、交趾黄檀、母生、格木、闽楠),设置3种林窗规格(8m×8m、12m×12m、16m×16m)和3种种植模式(纯林、2个树种的低度混交、6个树种的高度混交),分析比较6个珍贵树种在不同林窗及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生长效果。【结果】不同树种的生长表现差异显著,交趾黄檀与红锥的各项生长指标综合表现最好,林分已基本郁闭成林;闽楠、格木生长表现一般,母生生长表现较差;黑木相思整体长势良好,但其保存率仅有25%。中、小林窗有利于提高红锥的保存率,中、大林窗有利于促进交趾黄檀、红锥径向生长,大林窗能很好地促进闽楠株高与胸径生长,各树种生长整体表现为大林窗>中林窗>小林窗。高度混交模式有利于提高母生保存率及促进交趾黄檀高生长;低度混交模式有利于促进黑木相思的径向生长,并促进交趾黄檀、闽楠、黑木相思的树冠生长,红锥在纯林及高度混交模式下的树冠生长较好。【结论】交趾黄檀、红锥和格木生长表现较好,是适宜广东省杉木林窗混交化改造的珍贵树种。闽楠生长表现一般,鉴于其为慢生树种且保存率较高,推荐其为备选树种。在中大林窗下,交趾黄檀或红锥的纯林、交趾黄檀与母生混交,格木与闽楠混交可作为低产、低效杉木林混交化改造的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窗 珍贵树种 混交种植 林分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混合拟变分不等式的间隙函数及其误差界
11
作者 陈巧 林惠玲 《运筹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7,共14页
广义混合拟变分不等式(GMQVI)是变分不等式的推广。变分不等式及其推广模型被广泛地应用在经济学、交通、最优控制等领域。基于广义投影算子的相关性质和GMQVI解的特征,在一定的单调性和紧性假设下,本文在自反Banach空间中给出了问题(GM... 广义混合拟变分不等式(GMQVI)是变分不等式的推广。变分不等式及其推广模型被广泛地应用在经济学、交通、最优控制等领域。基于广义投影算子的相关性质和GMQVI解的特征,在一定的单调性和紧性假设下,本文在自反Banach空间中给出了问题(GMQVI)的正则化间隙函数,并由此构造了D-间隙函数。同时利用这些间隙函数,得到了基于正则化间隙函数的局部误差界,和利用D-间隙函数及正则项刻画的全局误差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混合拟变分不等式 间隙函数 误差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栎类阔叶混交林下种植天麻的林窗植物多样性研究
12
作者 谢美琴 黄庆丰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2-35,141,共5页
以马宗岭林场栎类阔叶混交林下种植天麻的三种面积等级(0—55 m^(2)、55—10 m^(2)、>100 m^(2))林窗为研究对象,以距实验林窗10 m以外的不做任何处理的栎类阔叶混交林作为对照(CK),分析种植天麻的不同面积等级林窗内植物组成和植物... 以马宗岭林场栎类阔叶混交林下种植天麻的三种面积等级(0—55 m^(2)、55—10 m^(2)、>100 m^(2))林窗为研究对象,以距实验林窗10 m以外的不做任何处理的栎类阔叶混交林作为对照(CK),分析种植天麻的不同面积等级林窗内植物组成和植物多样性差异。结果显示:种植天麻的林窗草本层和灌木层植物种类和数量低于林下对照组,但林窗内促进了禾本科和菊科等喜光植物生长;草本层的R、H′、D、J_(sw)均随林窗面积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55—100 m^(2)林窗处达到最大且R、H′、D均大于CK;对于灌木层,R、H′、D、J_(sw)在0—55 m^(2)林窗处最大且R、H′、J_(sw)均大于CK。栎类阔叶混交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保护过程中,林窗种植天麻以中小面积尺度最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类阔叶混交林 林窗 天麻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AP/NC/CL-20纳米复合炸药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冀威 段逸龙 +1 位作者 胡田源 陈晓丽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05-910,I0009,共7页
为提高推进剂的能量利用率和热释放效率,分别以物理混合法、静电喷雾法和溶剂-非溶剂重结晶法制备Al/AP/NC/CL-20纳米复合炸药;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和同步热分析仪(TG-DSC)对不... 为提高推进剂的能量利用率和热释放效率,分别以物理混合法、静电喷雾法和溶剂-非溶剂重结晶法制备Al/AP/NC/CL-20纳米复合炸药;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和同步热分析仪(TG-DSC)对不同样品的形貌、结构和热分解性能进行了分析;利用高速摄影仪测试其点火燃烧性能并对其撞击感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3种方法制备的Al/AP/NC/CL-20炸药组分分布均匀,粒径在100~300nm之间;3种方法所制得的复合物中的组分NC、CL-20、AP与Al之间均为物理复合,其中静电喷雾法制得的样品中的CL-20晶型转变为β型;物理混合法、静电喷雾法和溶剂-非溶剂法制得的Al/AP/NC/CL-20复合炸药的点火延迟时间分别为3、22和1ms;燃烧持续时间分别为710、608和241ms;与纳米CL-20相比,物理混合法、溶剂-非溶剂法和静电喷雾法制备的Al/AP/NC/CL-20复合炸药特性落高分别从8cm升高至25、31和28cm,降感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Al/ap/NC/CL-20 物理混合法 静电喷雾法 溶剂-非溶剂重结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氧平衡RDX/NC/AP/Al复合炸药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冀威 徐宇轩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8-534,共7页
以零氧平衡为配比依据,硝化棉(NC)为粘结剂、高氯酸铵(AP)为氧化剂、环三亚甲基三硝胺(RDX)和纳米铝粉(Al)为燃烧剂,分别采用机械混合法和静电喷雾法制备RDX/NC/AP/Al复合炸药。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 以零氧平衡为配比依据,硝化棉(NC)为粘结剂、高氯酸铵(AP)为氧化剂、环三亚甲基三硝胺(RDX)和纳米铝粉(Al)为燃烧剂,分别采用机械混合法和静电喷雾法制备RDX/NC/AP/Al复合炸药。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TG⁃DSC)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并利用高速摄影仪、撞击感度仪和摩擦感度仪和对样品的燃烧过程和机械感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机械混合法制得的RDX/NC/AP/Al复合炸药颗粒为球形;采用静电喷雾法制得的RDX/NC/AP/Al复合炸药颗粒为团聚微球;机械混合法和静电喷雾法制得的RDX/NC/AP/Al复合炸药中的组分NC、RDX、AP、Al之间为物理复合;采用机械混合法和静电喷雾法制得的RDX/NC/AP/Al复合炸药的失重过程分为两个阶段(200~210℃和250~350℃),第一阶段是部分RDX和AP的分解,第二阶段是剩余RDX和NC的分解;与机械混合法制得的RDX/NC/AP/Al复合炸药相比,静电喷雾法制得的RDX/NC/AP/Al复合炸药的表观活化能提高了41.25 kJ·mol^(-1),热爆炸临界温度提高了4.09 K,燃烧速度提高,机械感度得到了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氧平衡 机械混合法 静电喷雾法 RDX/NC/ap/Al复合炸药 热爆炸临界温度 机械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TB/AP混合体系的热分解性能研究
15
作者 尉存娟 朱帅达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7-140,共4页
通过物理混合的方法制备了不同百分比含量的三氨基三硝基苯/高氯酸铵(TATB/AP)混合体系。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量了各混合体系的热分解过程,并计算出相应的热动力学参数,评估了TATB/AP混合体系的热分解性能。结果表明:在TATB中加... 通过物理混合的方法制备了不同百分比含量的三氨基三硝基苯/高氯酸铵(TATB/AP)混合体系。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量了各混合体系的热分解过程,并计算出相应的热动力学参数,评估了TATB/AP混合体系的热分解性能。结果表明:在TATB中加入AP后,混合体系的分解峰温降低,热释放量增加,且体系的反应活化能升高。当AP含量为30%时,体系的热分解峰温相较于TATB降低43.1℃,热释放量增加了1310J/g,热分解性能提高。反应活化能增加38.6kJ/mol,热安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氨基三硝基苯 高氯酸铵 混合体系 热分解 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AP粉末发动机燃料喷射流场的数值研究
16
作者 付思源 杨旭东 +2 位作者 赵智伟 李旺 白桥栋 《火箭推进》 CAS 2019年第6期71-77,共7页
为研究Al/AP粉末发动机燃料输送方式对粉末分散及混合效果的影响,利用气相控制方程、湍流模型、欧拉模型,对金属粉末发动机粉末燃料喷射掺混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固相体积分数和喷射入口有无锥体结构对流场参数... 为研究Al/AP粉末发动机燃料输送方式对粉末分散及混合效果的影响,利用气相控制方程、湍流模型、欧拉模型,对金属粉末发动机粉末燃料喷射掺混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固相体积分数和喷射入口有无锥体结构对流场参数具有较大影响。随着Al/AP粉末入口固相质量分数增加,粉末混合区域由燃烧室尾部向燃烧室头部移动。入口处安装锥体有利于粉末在燃烧室内分散,燃烧室头部颗粒相质量分数增加,轴线上平均固相质量分数降低,喷管前粉末局部积聚现象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p粉末发动机 燃料输送方式 分散及混合效果 锥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层间界面损伤演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军 卢朝辉 张玄一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124,共13页
为更准确模拟CRTSⅡ型轨道板与CA砂浆层间界面损伤行为,基于简化指数型内聚力模型表征界面非线性拉力-位移关系,推导混合模式下指数型内聚力模型表达式,并通过相关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提出的混合模式指数型内聚力模型,建立... 为更准确模拟CRTSⅡ型轨道板与CA砂浆层间界面损伤行为,基于简化指数型内聚力模型表征界面非线性拉力-位移关系,推导混合模式下指数型内聚力模型表达式,并通过相关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提出的混合模式指数型内聚力模型,建立考虑层间和板间损伤的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有限元模型。考虑窄接缝完全损伤病害,分析层间离缝长度、整体温升和正温度梯度对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上拱变形、接缝应力和界面损伤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混合模式指数型内聚力模型可以准确模拟界面Ⅰ型、Ⅱ型和Ⅰ+Ⅱ混合型断裂行为;窄接缝完全损伤后,在正温度作用下轨道板间接缝处的上拱变形最大,且界面损伤以接缝为中心向两边扩展并逐渐减小;接缝压应力随整体温升和正温度梯度的增加线性增大;当离缝长度为10个扣件间距,在整体温升40℃作用下界面会产生开裂;考虑夏季高温天气,为防止轨道板上拱变形过大,层间离缝长度应控制在5个扣件间距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 层间离缝 混合模式指数型内聚力模型 窄接缝损伤 上拱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不同林型天然红松混交林林隙更新的土壤特征因子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少冲 陈立新 +5 位作者 段文标 张超 李少博 李亦菲 李少然 梁薇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072-4083,共12页
采用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统计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对小兴安岭天然红松混交林3种不同林型(椴树红松混交林(TP)、枫桦红松混交林(BP)、云冷杉红松混交林(PAP))的林隙及其邻近郁闭林分的土壤特征因子和树木更新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旨在阐... 采用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统计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对小兴安岭天然红松混交林3种不同林型(椴树红松混交林(TP)、枫桦红松混交林(BP)、云冷杉红松混交林(PAP))的林隙及其邻近郁闭林分的土壤特征因子和树木更新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旨在阐明林隙土壤特征因子对树木更新的影响,从而为小兴安岭天然红松混交林植被更新、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据和实践参考。结果表明:郁闭林分土壤有机质、全氮质量分数显著高于3种不同林型的林隙。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BP内与其他林型之间差异显著。3种林型林隙内p H值均略高于其郁闭林分,但与其差异均不显著。3种林型林隙内更新总密度、幼树更新密度与郁闭林分差异显著(P<0.05),PAP林隙中更新总密度和幼树更新密度最高。BP林隙面积与更新密度相关不显著,乔木幼苗、幼树更新密度与有机质(r=-0.400,r=-0.475)、全氮均呈显著负相关(r=-0.519,r=-0.603)。TP林隙内全氮与乔木幼苗更新密度呈正相关(r=0.092),而与乔木幼树更新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0.585)。PAP林隙内全氮与乔木幼苗、幼树更新密度均呈负相关。郁闭林分幼苗更新密度分别与有机质、全氮、速效钾、p H值、脲酶和蛋白酶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全氮是影响林隙和郁闭林分树木更新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红松混交林 林隙 更新 土壤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混交林林隙特征 被引量:22
19
作者 刘少冲 王敬华 +4 位作者 段文标 陈立新 王丽霞 杜珊 赵健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5234-5244,共11页
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混交林林隙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隙的线状密度为31.78个/km,冠空隙和扩展林隙所占的面积比例分别为15.71%和30.78%;冠空隙的年干扰频率为0.46%,干扰轮回期约为434.8a。冠空隙的大小变化在42.12—372.52m2... 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混交林林隙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隙的线状密度为31.78个/km,冠空隙和扩展林隙所占的面积比例分别为15.71%和30.78%;冠空隙的年干扰频率为0.46%,干扰轮回期约为434.8a。冠空隙的大小变化在42.12—372.52m2之间,平均为153.37m2;扩展林隙的大小变化在98.65m2—633.10m2之间,平均为300.44m2。冠空隙和扩展林隙面积分布格局均符合Weibull分布。林隙形成方式主要为干基折断,占总形成木总数的35.29%,其次为掘根风倒,占28.43%。平均每个林隙的形成木为4.98株,由红松、白桦、枫桦、冷杉形成,径级在20—30 cm之间,高度在15—30 m之间。冠空隙的直径与高度比值的相对频率的分布呈单峰型曲线,当比值为0.30—0.45时,出现峰值;而扩展林隙的直径与高度比值的相对频率的分布呈双峰型曲线,当比值分别为0.75—0.90和1.05—1.15时,出现峰值。林隙边缘木胸径级的多度分布和高度级多度分布符合Weibull分布,但不符合正态分布。约13.41%的边缘木未出现偏冠现象,偏冠率在0.5—0.7之间的边缘木占70.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阔叶红松混交林 林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序列的Bernstein型不等式及其逆矩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舒合 李晓琴 +1 位作者 杨文志 王学军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1-449,共9页
吴铁肩等在Lindeberg型条件下,得到非负独立随机变量逆矩的渐近逼近.该文获得了φ-混合、Ψ-混合序列的Bernstein型不等式及其完全收敛性,并给出其逆矩的渐近逼近,推广和改进了吴铁肩等和胡舒合等文中的相应结果.
关键词 完全收敛 逆矩 Ψ-混合 Ψ-混合 渐近逼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