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平坦理论的耦合SIDO Buck变换器改进自抗扰解耦控制
1
作者 皇金锋 章乾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55,共14页
为了解决耦合单电感双输出(CI-SIDO)Buck变换器输出支路间存在交叉影响和系统瞬态响应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平坦理论的改进自抗扰解耦控制策略。首先,基于平坦理论将CI-SIDO Buck变换器构建为两个耦合的平坦子系统。其次,内环基于平坦... 为了解决耦合单电感双输出(CI-SIDO)Buck变换器输出支路间存在交叉影响和系统瞬态响应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平坦理论的改进自抗扰解耦控制策略。首先,基于平坦理论将CI-SIDO Buck变换器构建为两个耦合的平坦子系统。其次,内环基于平坦模型设计改进型自抗扰控制对系统进行解耦,采用可抑制“微分峰值”现象和含有扰动微分项的增阶变增益扩张状态观测器(IVG-ESO)和超螺旋滑模反馈控制律对内环耦合项以及未建模扰动和不确定扰动进行观测和补偿,以此实现内环的解耦;外环基于平坦模型设计微分平坦控制,采用增阶变增益扩张状态观测器对输出电压和负载电流进行估计,并结合微分平坦控制对外环进行控制。最后,搭建了实验平台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有效抑制了支路间的交叉影响,并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单电感双输出 微分平坦系统 超螺旋滑模控制 改进自抗扰控制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信道光子晶体滤波系统
2
作者 刘杰 卢辉东 +5 位作者 赵俊 董杰 胡延梅 温建蓉 邢琪 李鹏辉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90-1201,共12页
根据耦合模理论和线缺陷波导、点缺陷谐振腔的控光特性,在二维四方晶格光子晶体中设计了一种由主波导、两个下载波导、两个谐振腔和两个反射腔组成的二信道滤波系统。基于平面波展开法计算了完整光子晶体、线缺陷波导的能带结构,分析了... 根据耦合模理论和线缺陷波导、点缺陷谐振腔的控光特性,在二维四方晶格光子晶体中设计了一种由主波导、两个下载波导、两个谐振腔和两个反射腔组成的二信道滤波系统。基于平面波展开法计算了完整光子晶体、线缺陷波导的能带结构,分析了点缺陷谐振腔的模态分布。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研究了滤波系统的传输特性,分析了反射壁、反射腔到谐振腔所在参考平面的距离取值呈线性变化时对系统下载效率的影响,并给出透射率峰值随它们的变化规律。根据计算结果指导滤波系统的仿真设计,模拟结果表明:该滤波系统能够把波长为λ_(1)=1 561.2 nm,λ_(2)=1 570.5 nm的光信号较为精准地耦合到各自下载波导中,对应的透射率分别为98.9%,97.2%,半峰全宽分别为3.3 nm,3.5 nm,品质因子分别为473,449,波长间隔为Δ_(λ)=9.3 nm。该滤波系统的尺寸为20.88μm×22.04μm,设计结构简单,工作波长容易调节,有利于大规模集成,可以为光通信领域光路集成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理论 波导 点缺陷谐振腔 平面波展开法 时域有限差分法 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模理论的机载微带有源二元阵列天线降耦技术
3
作者 司伟 韩彦明 韩国栋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7,共8页
针对机载微带有源阵列天线单元间的互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模理论的降耦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天线单元被激励起的特征模式,筛选出工作模式和非工作模式;然后,根据阵列的结构、非工作模式的模式权重系数和特征远场方向图,分析出频带... 针对机载微带有源阵列天线单元间的互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模理论的降耦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天线单元被激励起的特征模式,筛选出工作模式和非工作模式;然后,根据阵列的结构、非工作模式的模式权重系数和特征远场方向图,分析出频带内对互耦贡献大的非工作模式;最后,通过抑制这些模式实现互耦降低,同时减少对工作模式的影响以保证天线性能。设计了频带为2.19 GHz~2.32 GHz的微带天线单元,通过对贴片修形、设置金属柱等措施抑制频带内对互耦贡献大的非工作模式。将改进前后的单元组成微带二元阵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二元阵,在整个频带内的S 21降低了3 dB以上、增益损失可接受、交叉极化得到改善。该方法为机载大型微带有源阵列天线的有效降耦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微带有源阵列天线 互耦 特征模理论 非工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宇称时间对称的P-SP拓扑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特性分析
4
作者 何禧煜 郭锋 徐兴鹏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174,共9页
宇称时间(PT)对称原理已经被验证可以作为提高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自由度的有力工具,但基于PT对称的并联-并联(P-P)拓扑结构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的工作范围仍然受到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T对称原理的并联-串并联(P-SP)补... 宇称时间(PT)对称原理已经被验证可以作为提高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自由度的有力工具,但基于PT对称的并联-并联(P-P)拓扑结构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的工作范围仍然受到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T对称原理的并联-串并联(P-SP)补偿WPT系统。通过等效电路法化简系统电路模型,并利用耦合模理论(CMT)分析电容分配比对振荡频率、临界耦合系数、满足系统进入PT对称区域的耦合系数和负载电阻值范围以及传输效率等工作性能的影响。构建样机开展实验,以检验所提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可以在仅损失2%系统传输效率的情况下,将传输距离由110 mm扩大到210 mm,该操作可为扩大应用范围、增加应用场景、优化激光无线充电系统中发送模块单元和接收模块单元的工作性能做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宇称时间对称 耦合模理论 P-SP拓扑 距离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耦合谐振式传能系统的频率分裂特性研究 被引量:98
5
作者 张献 杨庆新 +3 位作者 陈海燕 李阳 张欣 金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7-172,24,共6页
电磁耦合谐振式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发射侧与接收侧同时工作于谐振状态,补偿电容的引入导致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可能存在多个谐振点。控制策略选取不当,会导致负载接收功率减少、系统性能大幅下降。首先通过耦合模理论建立电磁耦合谐振系... 电磁耦合谐振式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发射侧与接收侧同时工作于谐振状态,补偿电容的引入导致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可能存在多个谐振点。控制策略选取不当,会导致负载接收功率减少、系统性能大幅下降。首先通过耦合模理论建立电磁耦合谐振系统的高阶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模式耦合因数及品质因数对系统谐振角频率的影响,并得出不同工况下谐振角频率的变化规律。最后根据理论分析设计了盘式振荡器耦合系统进行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实际频率分裂特性与理论推导的函数关系基本吻合,因此可为谐振式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分裂 耦合模 模式耦合因数 临界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建模与实验验证(英文)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献 杨庆新 +3 位作者 张欣 李阳 金亮 章鹏程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5-190,196,共7页
本文针对新型电磁耦合谐振式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频率响应、传输能力和效率优化问题,通过耦合模理论建立了详细准确的数学等效模型。通过模式耦合因数与品质因数的引入,讨论了不同物理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得出了负载的最佳工作条... 本文针对新型电磁耦合谐振式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频率响应、传输能力和效率优化问题,通过耦合模理论建立了详细准确的数学等效模型。通过模式耦合因数与品质因数的引入,讨论了不同物理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得出了负载的最佳工作条件。结果给出了线圈间距与负载有功功率及系统传输效率之间的关系。实验方面,考虑到同轴螺旋线圈体积过大、谐振点不稳定等缺点,设计了平面盘式谐振线圈。结果表明,根据本文结论,可以大幅减少实际系统阻抗匹配设计的盲目性,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功率传输能力与整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耦合谐振 耦合模理论 模式耦合因数 临界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耦合谐振系统中的两种模型对比探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黄学良 曹伟杰 +2 位作者 周亚龙 王维 谭林林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3-17,共5页
利用耦合模理论与传统的电路互感理论对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进行建模分析。阐述了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在传输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传输机理。本文通过对比基于两模型的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下效率、功率、能量变化等参数并进行Mat... 利用耦合模理论与传统的电路互感理论对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进行建模分析。阐述了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在传输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传输机理。本文通过对比基于两模型的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下效率、功率、能量变化等参数并进行Matlab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在计算系统的稳态参数包括传输效率、功率等具有等效性;当系统处于近场耦合,系统具有高品质因数且系统互感耦合系数很小时,耦合模理论模型和电路理论模型才具有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耦合模理论 互感理论 近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被引量:54
8
作者 范兴明 莫小勇 张鑫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5-82,99,共9页
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WPT)技术是当前三种主流WPT技术之一,具有中等传输距离、高效非辐射能量传输等特点。本文阐述了磁耦合谐振WPT的基本原理,并概述当前三种主流WPT技术:电磁感应耦合式、磁耦合谐振式、电磁波辐射式的特点及优缺点... 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WPT)技术是当前三种主流WPT技术之一,具有中等传输距离、高效非辐射能量传输等特点。本文阐述了磁耦合谐振WPT的基本原理,并概述当前三种主流WPT技术:电磁感应耦合式、磁耦合谐振式、电磁波辐射式的特点及优缺点,分别对磁耦合谐振WPT技术的系统建模与传输特性、发射接收天线结构、系统控制策略和谐振器实用组合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该技术在电动汽车、医疗电子和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该技术的研究方向,如设计适用的大功率高频电源、制订适用的行业标准、WPT产品的电磁环境安全研究、设计智能WPT网络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耦合谐振 无线电能传输 耦合模理论 感应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磁耦合谐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新型小尺寸谐振器的仿真与实验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军 徐桂芝 +2 位作者 张超 李烜 陈韵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8-214,共7页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作为一种新的无线能量传输方式为小型家用电器、体内植入器件等提供了一种快捷、方便、安全的能量供给方式。在为上述器件进行能量传递时,由于接受能量的物体体积较小,设计一种小尺寸的谐振器十分必要。本...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作为一种新的无线能量传输方式为小型家用电器、体内植入器件等提供了一种快捷、方便、安全的能量供给方式。在为上述器件进行能量传递时,由于接受能量的物体体积较小,设计一种小尺寸的谐振器十分必要。本文应用耦合模理论推导出磁耦合谐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传输规律,应用Ansoft软件对该系统谐振器的谐振频率进行仿真分析,得出谐振器各参数变化对谐振频率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高度一致。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小尺寸的谐振器,该谐振器体积1.35cm3,可以满足小型家用电器等用电设备的要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耦合谐振 耦合模理论 小尺寸谐振器 传输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同时测量蔗糖浓度和温度的组合光纤光栅传感器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明富 王念 +2 位作者 罗彬彬 施玉佳 曹李华 《中国光学》 EI CAS 2014年第3期476-482,共7页
为了实现蔗糖溶液浓度与温度的同步精确测量,采用组合式光纤光栅,通过线性折射率分区,构成相应的系数矩阵。首先,基于模式耦合理论,采用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和长周期光纤光栅(LPBG)形成组合式光纤光栅,实现了双参数测量的光学传感... 为了实现蔗糖溶液浓度与温度的同步精确测量,采用组合式光纤光栅,通过线性折射率分区,构成相应的系数矩阵。首先,基于模式耦合理论,采用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和长周期光纤光栅(LPBG)形成组合式光纤光栅,实现了双参数测量的光学传感器。此组合式光纤光栅结构中,FBG响应温度测量,LPFG同时响应蔗糖溶液浓度和温度测量。然后,在两个线性折射率范围,即1.33~1.42和1.42~1.44中,校正温度和蔗糖溶液浓度的相关系数。最后,构成两个敏感系数矩阵,来讨论蔗糖溶液浓度和温度同时测量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蔗糖溶液浓度测量灵敏度达到-213.5 pm/RIU,温度测量灵敏度达到117.9 pm/K。因此,组合式光纤光栅传感器作为光化学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栅传感器 模式耦合理论 双参数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4GHz过模光滑壁TE11-HE11模式变换器设计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刚 余川 +2 位作者 李正红 廖勇 谢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4-398,共5页
采用半径微扰的光滑壁圆波导产生HE11模,避免了常规微波领域中采用的波纹渐变转换器在高功率微波领域应用时易发生齿间打火的不足。采用基于模式耦合理论的迭代综合方法优化了不规则的半径渐变轮廓,使输出产生组成HE11模的混合模式。并... 采用半径微扰的光滑壁圆波导产生HE11模,避免了常规微波领域中采用的波纹渐变转换器在高功率微波领域应用时易发生齿间打火的不足。采用基于模式耦合理论的迭代综合方法优化了不规则的半径渐变轮廓,使输出产生组成HE11模的混合模式。并通过全电磁波仿真软件进行了对比,输出波束标量高斯含量在9.1~9.7GHz范围内均高于99.5%,功率容量4.9G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准高斯模式 模式耦合理论 迭代综合 模式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谐振耦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传输能力估算与验证(英文)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献 苑朝阳 +2 位作者 章鹏程 杨庆新 李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47-54,共8页
首先研究了磁偶极子近场功率分布,并求得其中无功功率所占比例,以此为基础估算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最佳工作区域;其次,利用耦合模理论分析了典型谐振式无线传能系统,获得了以品质因数、耦合系数和角频率为变量的关于传输功率的函数;最后... 首先研究了磁偶极子近场功率分布,并求得其中无功功率所占比例,以此为基础估算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最佳工作区域;其次,利用耦合模理论分析了典型谐振式无线传能系统,获得了以品质因数、耦合系数和角频率为变量的关于传输功率的函数;最后搭建了一套平板线圈谐振耦合无线传能样机,实验结果显示谐振频率为10 MHz时系统的最大工作距离为5 m,验证了所提出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 传输能力 近场估算 耦合模 盘型谐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_(01)-TE_(11)模式变换器的迭代设计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强 周海京 +2 位作者 杨春 李彪 赫英毅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154-3156,共3页
对模式变换器的迭代设计方法做了改进:给出了合理的迭代步长初始值取值方式;在迭代时只考虑了贡献较大的几条耦合线,而忽略了贡献小的耦合线,从而改善带宽。利用改进的迭代设计方法设计了波导直径与自由空间波长比值为2.765 5的TE01-TE1... 对模式变换器的迭代设计方法做了改进:给出了合理的迭代步长初始值取值方式;在迭代时只考虑了贡献较大的几条耦合线,而忽略了贡献小的耦合线,从而改善带宽。利用改进的迭代设计方法设计了波导直径与自由空间波长比值为2.765 5的TE01-TE11模式变换器,总长度为600mm,相对带宽为6%,中心频率转换效率为99.14%,总计算时间为40s。利用CST软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变换器 相位重匹配法 迭代法 耦合模理论 过模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布喇格光栅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金发宏 董孝义 +1 位作者 刘志国 盛秋琴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9期809-813,共5页
本文从耦合模理论出发推导了光纤布喇格光栅的最大反射系数和反射主峰带宽的表达式,以此为基础具体分析了相移光栅,导出了一些有重要意义的结果。
关键词 光纤 布喇格光栅 啁啾光栅 相移 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表面波谐振滤波器中纵横向耦合模式的研究及其复合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燕 林彬 +1 位作者 马晓东 章德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53-559,共7页
在通常的声表面波谐振滤波器中,由于采用的模式不同,纵向耦合谐振器具带宽大和插损低,带外抑制较差的特点;而横向耦合谐振器则具有带外抑制高,低插损及通带较窄的特点,为了综合两种滤波器的优点,采用了一种改进的滤波器结构,可同时利用... 在通常的声表面波谐振滤波器中,由于采用的模式不同,纵向耦合谐振器具带宽大和插损低,带外抑制较差的特点;而横向耦合谐振器则具有带外抑制高,低插损及通带较窄的特点,为了综合两种滤波器的优点,采用了一种改进的滤波器结构,可同时利用纵向与横向耦合模式,得到既有较大带宽又有高带外抑制的声表面波谐振滤波器,运用耦合膜理论对纵横向模式的复合进行了分析,并在计算机上对这种结构的滤波器特性作了模拟,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得到了较好的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谐振滤波器 纵向耦合 横向耦合 耦合模式 耦合膜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圈非同轴时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效率优化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中启 黄守道 袁小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1-159,共9页
针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非同轴放置时系统的传输效率过低的问题,运用耦合模理论,推导出系统的效率表达式。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非同轴放置时,系统传输效率的变化规律。为解决发射线圈与... 针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非同轴放置时系统的传输效率过低的问题,运用耦合模理论,推导出系统的效率表达式。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非同轴放置时,系统传输效率的变化规律。为解决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非同轴放置时系统效率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沌优化算法的参数动态调节方法,该方法能使系统几个关键参数实现最优匹配,有效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最后,研制了一套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装置。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参数匹配 最优效率 耦合模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内共振系统非线性模态分岔的奇异性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欣业 陈予恕 吴志强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97-1007,共11页
利用多尺度法构造的一类 1∶2∶5双重内共振系统的耦合非线性模态的分岔是一个两变量的分岔问题· 利用Maple计算机代数可以通过消元将耦合的模态分岔方程分离为两个单变量的分岔方程· 对分离后的单变量分岔方程进行奇异性分... 利用多尺度法构造的一类 1∶2∶5双重内共振系统的耦合非线性模态的分岔是一个两变量的分岔问题· 利用Maple计算机代数可以通过消元将耦合的模态分岔方程分离为两个单变量的分岔方程· 对分离后的单变量分岔方程进行奇异性分析 ,发现随着系统参数的变化 ,非线性模态的分岔既可以是一种模态向另一种模态的转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内共振 非线性模态 耦合模态 模态分析 奇异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耦合无线能量传输中耦合模理论和电路理论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杜秀 王健强 程鹏天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7-12,共6页
磁耦合无线能量传输是一种新型无线能量传输方式,也称为磁共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业内对其能量传输原理迄今仍有分歧。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磁耦合无线能量传输进行原理分析的方法可归为三种:耦合模理论,散射矩阵分析理论和电路理论。本文... 磁耦合无线能量传输是一种新型无线能量传输方式,也称为磁共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业内对其能量传输原理迄今仍有分歧。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磁耦合无线能量传输进行原理分析的方法可归为三种:耦合模理论,散射矩阵分析理论和电路理论。本文分别从耦合模理论和电路理论这两个角度出发,建立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和比较,并对其综合联系和分析。经过分析得出,电路理论是耦合模理论在电学上的进一步阐释,可以用电路理论对磁耦合无线能量传输原理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能量传输 磁耦合 耦合模理论 电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_(01)-TE_(11)模式转换器的带宽特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强 周海京 +2 位作者 杨春 李彪 叶建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89-692,共4页
针对模式转换器设计中在相同的中心频点转换效率下模式转换器越短带宽越宽的传统观点,研究发现了最佳长度的存在,即当结构长度大于最佳长度时,带宽随着结构长度增加而减小,当结构长度小于最佳长度时,带宽随着结构长度增加而增加。通过... 针对模式转换器设计中在相同的中心频点转换效率下模式转换器越短带宽越宽的传统观点,研究发现了最佳长度的存在,即当结构长度大于最佳长度时,带宽随着结构长度增加而减小,当结构长度小于最佳长度时,带宽随着结构长度增加而增加。通过对中心频率35GHz、半径13.6mm的TE01-TE11模式转换器进行的验证发现,最佳长度为550mm,此时带宽达到最大值6.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波 模式转换器 迭代法 带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拉锥型光纤耦合器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景琳 段吉安 +1 位作者 苗健宇 钟掘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3-107,共5页
根据光纤的消逝场耦合模理论,论述了熔融拉锥型光纤耦合器的工作原理;以六轴型熔融拉锥机为实验平台,研究了熔融拉锥法制作3 dB单模光纤耦合器的过程;分析了拉伸速度与附加损耗及损耗偏差的关系,发现拉伸速度为150μm/s时,耦合器的性能... 根据光纤的消逝场耦合模理论,论述了熔融拉锥型光纤耦合器的工作原理;以六轴型熔融拉锥机为实验平台,研究了熔融拉锥法制作3 dB单模光纤耦合器的过程;分析了拉伸速度与附加损耗及损耗偏差的关系,发现拉伸速度为150μm/s时,耦合器的性能达到最优;此外,利用光学测试系统测试了光纤耦合器的插入损耗、附加损耗、方向性与均匀性等光谱特性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实验结果与耦合理论分析结果吻合,说明该方法具有制作过程简单、附加损耗低、环境稳定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耦合器 耦合模理论 熔融拉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