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performance of a floating slab with a longitudinal connection track under fatigue loading
1
作者 LI Pei-cheng ZENG Zhi-ping +3 位作者 WANG Wei-dong LI Ping YE Meng-xuan LI Qiu-y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2期678-690,共13页
In order to accommodate higher speeds,heavier axle weights,and vibration damping criteria,a new floating slab structure was proposed.The new type of floating slab track structure was composed of three prefabricated fl... In order to accommodate higher speeds,heavier axle weights,and vibration damping criteria,a new floating slab structure was proposed.The new type of floating slab track structure was composed of three prefabricated floating slabs longitudinally interconnected with 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 concrete(MPC).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We constructd a full-scale indoor experimental model to scrutinize the disparities in the impact performance between a longitudinally connected floating slab track and its longitudinally disconnected counterpart.Additionally,a long-term fatigu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impact performance of longitudinally connected floating slab tracks under fatigue loading.The findings are described in the following.1)The new structure effectively suppresses ground vibrations,exhibiting a well-balanced energy distribution profile.However,the imposition of fatigue loading leads to a reduction in the damping performance of the steel spring damping system,thereby reducing its capacity to attenuate structural vibrations and leading to an increase in ground vibration energy;2)After 107 loading cycles,the attenuation rate of the vibration acceleration for the MPC increases by 171.9%.Conversely,at the corresponding disconnected location,the attenuation rate of ground vibration acceleration decreases by 65.6%.In conclusion,longitudinally connected floating slab tracks exhibit superior vibration reduction performance.While the vibration reduction performance of longitudinally connected floating slab tracks may diminish to some extent during long-term service,these tracks continue to meet specific vibration reduction requi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itudinally connected floating slab track full-scale experimental model fatigue experiment drop hammer in impact dynamic respon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型船舶变截面梁分段模型的载荷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占阳 任慧龙 +1 位作者 李辉 赵晓东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3-268,共6页
为了验证船体弹性效应对波浪载荷的影响,在拖曳水池进行了某超大型高速船舶的分段模型试验.介绍了分段模型的设计原则,并改进了传统的分段模型,采用变截面梁对船体刚度进行模拟,分析了不同航速与模型分段数量对总弯矩响应中高频和低频... 为了验证船体弹性效应对波浪载荷的影响,在拖曳水池进行了某超大型高速船舶的分段模型试验.介绍了分段模型的设计原则,并改进了传统的分段模型,采用变截面梁对船体刚度进行模拟,分析了不同航速与模型分段数量对总弯矩响应中高频和低频成分的影响,并对极限海况下规则波和不规则波中的弯矩响应进行分析,发现了颤振现象,计算了颤振响应在总弯矩中所占的比重.最后,分别依据刚体理论、线性与非线性水弹性理论对该船的波浪载荷进行了预报,通过比较发现刚体和线性水弹性计算结果与低频弯矩吻合很好,而非线性计算结果与总弯矩吻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弹性 分段模型试验 变截面梁 砰击 波浪载荷 颤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则波和不规则波中船舶艉砰击及其振动响应的试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13
3
作者 骆寒冰 邱强 +1 位作者 万正权 杨大明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0-162,共13页
在拖曳水池中对某船舶进行了艉砰击及其振动响应的试验研究。在规则波以及不规则波中的零航速、艉随浪情况下观察到了严重的艉砰击现象。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合成弯矩可以分成由波浪载荷引起的低频成分以及由砰击载荷引起的高频成分。由... 在拖曳水池中对某船舶进行了艉砰击及其振动响应的试验研究。在规则波以及不规则波中的零航速、艉随浪情况下观察到了严重的艉砰击现象。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合成弯矩可以分成由波浪载荷引起的低频成分以及由砰击载荷引起的高频成分。由于严重艉砰击载荷的作用,发现在某次规则波试验中合成弯矩比波浪弯矩要大出44%,在3.24m不规则波中合成弯矩增加了43%。不规则波中的试验数据统计表明合成弯矩分布范围服从Weibull分布。推导了服从Weibull分布随机变量的短期概率极值预报公式,针对试验数据进行了预报。还讨论了试验数据分析中的不确定性问题。试验研究表明,对于艉部平坦肥大的船舶,在设计和使用中需要引起对艉砰击及其振动响应问题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艉砰击现象 砰击振动响应 分段模型试验 极值的短期概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体船分段模型波浪载荷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任慧龙 田博 仲琦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三体船的主体与连接桥结构的波浪载荷特性是船舶结构设计者非常关注的问题,目前对于这些载荷特性进行较为全面的模型试验研究在国内很少。该文在拖曳水池和方形水池开展了某三体船的分段模型试验,详细介绍了分段模型的设计原则,对于纵... 三体船的主体与连接桥结构的波浪载荷特性是船舶结构设计者非常关注的问题,目前对于这些载荷特性进行较为全面的模型试验研究在国内很少。该文在拖曳水池和方形水池开展了某三体船的分段模型试验,详细介绍了分段模型的设计原则,对于纵向载荷和横向载荷的测量采用不同的分段布置形式。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及与理论计算的对比,对三体船横摇运动非线性修正方法加以改进,同时研究了该三体船的船舯横剖面和连接桥纵剖面的波浪载荷特征,得出了一些结论,为船舶结构设计提供了确定设计载荷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体船 分段模型试验 波浪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标记点图像相关法在模型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毛灵涛 朱鑫鑫 +2 位作者 安里千 蔡光顺 郝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67-1373,共7页
为提高模型位移测量效率,提出数字标记点图像相关法.通过记录不同状态下设有标记点模型的变形图像,采用相关搜索的方法确定标记点在各状态下的位置,进而求得标记点位移.通过实验,将数字标记点图像相关法与经纬仪测量数据进行了比较,平... 为提高模型位移测量效率,提出数字标记点图像相关法.通过记录不同状态下设有标记点模型的变形图像,采用相关搜索的方法确定标记点在各状态下的位置,进而求得标记点位移.通过实验,将数字标记点图像相关法与经纬仪测量数据进行了比较,平均偏差在5%以内,说明数字标记点图像相关法满足模型实验测量的要求.数字标记点图像相关法中标记点制作简便,在模型变形过程中做平移运动,求解位移时,可以忽略一阶微分项,简化了求解过程.文中给出Matlab编程实现数字标记点图像相关法的相关命令,易于该方法的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标记点 图像相关法 位移测量 亚像素 模型实验 MATLAB编程 阀值分割 经纬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三主桁钢正交异性板整体桥面结构受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侯文崎 叶梅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17,共7页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采用三主桁多横梁体系钢正交异性板整体桥面结构,结构受力状态复杂。设计制作了一个1∶6的6节间钢桁梁节段模型,研究了实桥受力状态的模拟方法,完成了多种工况下的模拟实桥正、负弯矩区受力状态的加载试验;考察了桥...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采用三主桁多横梁体系钢正交异性板整体桥面结构,结构受力状态复杂。设计制作了一个1∶6的6节间钢桁梁节段模型,研究了实桥受力状态的模拟方法,完成了多种工况下的模拟实桥正、负弯矩区受力状态的加载试验;考察了桥面荷载在3片主桁之间的横向分配,"第一系统"作用下整体桥面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试验实测结果与实桥的理论分析结果较吻合,说明本文的试验方法可较好地反映实桥整体桥面结构的受力状态;桥面荷载在3片主桁之间的分配是不均匀的,对称桥面荷载在3片主桁之间的分配比例为1.0∶2.0∶1.0,偏载时为1.0∶1.0∶0.0;"第一系统"作用下钢桥面板顺桥向应力沿横桥向分布较均匀,3片主桁挠度较接近,说明三主桁整体桥面结构受力状态合理,整体性好。该研究成果验证了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的设计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为该桥的设计提供可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整体桥面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 三主桁 钢正交异形板 整体桥面 节段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磁段对潜油电机漏抗影响的实验验证 被引量:1
7
作者 孟大伟 徐永明 +2 位作者 刘宇蕾 温嘉斌 刘成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5-627,共3页
针对隔磁段漏抗对潜油电机性能参数的影响,在电机特殊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隔磁段的三维有限元数学模型,通过求解其磁场储能得到隔磁段处漏磁对应的漏抗。设计制造了模拟实验样机,实例对比直接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表明了隔... 针对隔磁段漏抗对潜油电机性能参数的影响,在电机特殊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隔磁段的三维有限元数学模型,通过求解其磁场储能得到隔磁段处漏磁对应的漏抗。设计制造了模拟实验样机,实例对比直接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表明了隔磁段漏抗对电机各性能参数均有较大的影响,在今后潜油电机的设计中必须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油电机 隔磁段 漏抗 模拟实验样机 直接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穿黄河散粒体地层盾构管片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冲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69,共6页
研究目的:兰州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首穿黄河散体状巨厚砂卵层,其面临高水压(0.4 MPa)、高渗透(62 m/d)、高强度(59~90 MPa)的工程地质问题。通过研制的具有水土压力独立加载功能的模型试验与数值试验对比研究,揭示变水头、不同侧压力系数... 研究目的:兰州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首穿黄河散体状巨厚砂卵层,其面临高水压(0.4 MPa)、高渗透(62 m/d)、高强度(59~90 MPa)的工程地质问题。通过研制的具有水土压力独立加载功能的模型试验与数值试验对比研究,揭示变水头、不同侧压力系数、不同拼装形式下穿黄盾构管片内力特征分布规律,达到管片结构优化的目的,确保安全服役。研究结论:(1)球应力状态的水压力增加,对于改善管片内力分布具有积极意义;(2)定水头条件下,管片弯矩和偏心距随侧压力系数的增加而显著减小;(3)错缝拼装较通缝拼装在刚度、防水及受弯性能上具有明显优势,应以黄河低水位、错缝拼装组合为控制工况开展管片结构设计;(4)相关试验成果可为轨道交通领域盾构预制管片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粒体地层 管片衬砌 模型试验 数值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方台松花江大桥索塔锚固区环向应力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单炜 万利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6-77,80,共3页
通过索塔锚固区节段足尺模型试验结果和有限元仿真分析比较,结合索塔受力的实际工况,对异型截面斜拉桥索塔锚固区节段最不利断面在环向预应力与索力共同作用下塔壁的应力响应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塔壁特征点处的应力值,为异型截面索塔的... 通过索塔锚固区节段足尺模型试验结果和有限元仿真分析比较,结合索塔受力的实际工况,对异型截面斜拉桥索塔锚固区节段最不利断面在环向预应力与索力共同作用下塔壁的应力响应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塔壁特征点处的应力值,为异型截面索塔的设计优化与理论分析模型的建立提出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索塔锚固区 足尺模型试验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州黄河大桥主梁边箱模型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斐峰 叶见曙 邓学钧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0-923,共4页
滨州黄河大桥主桥是三塔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为加强主梁受力的整体性,抵抗静载和动载产生的横向弯矩,横梁结构内设置了横向预应力钢束.进行标准梁段足尺模型试验,观测试验模型横向预应力钢束张拉后,主梁边箱测... 滨州黄河大桥主桥是三塔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为加强主梁受力的整体性,抵抗静载和动载产生的横向弯矩,横梁结构内设置了横向预应力钢束.进行标准梁段足尺模型试验,观测试验模型横向预应力钢束张拉后,主梁边箱测点的应变,以及模型表面混凝土裂缝的情况.采用空间有限单元法,建立主梁节段的计算模型,对主梁边箱在横向预应力作用下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张拉横向预应力钢束以后,主梁边箱斜腹板中部会出现高拉应力区以及混凝土裂缝.可以采取在边箱上翼板内增设纵向预应力束、增设边箱斜腹板内纵向非预应力钢筋等技术措施来改善边箱斜腹板的受力情况,避免混凝土裂缝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足尺模型试验 主梁边箱 横向预应力 有限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材料损伤演化的钛合金切削过程仿真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付杰 王伏林 +1 位作者 杨旭静 朱克忆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45-1250,共6页
为更精确地模拟钛合金的切削过程,将断裂力学的裂纹扩展能量理论作为材料损伤演化准则引入切削仿真,考虑刀具切屑接触面上的极限剪切应力随摩擦系数变化、摩擦系数随温度变化,建立了钛合金Ti-6Al-4V二维正交热力耦合切削仿真模型。通过... 为更精确地模拟钛合金的切削过程,将断裂力学的裂纹扩展能量理论作为材料损伤演化准则引入切削仿真,考虑刀具切屑接触面上的极限剪切应力随摩擦系数变化、摩擦系数随温度变化,建立了钛合金Ti-6Al-4V二维正交热力耦合切削仿真模型。通过钛合金车削试验及切屑金相观察试验对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的切削力、锯齿切屑形态与实验结果吻合程度较高。以该有限元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已加工表面的残余应力,预测了前角对切屑卷曲与损伤程度、剪切角、锯齿形状、刀具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材料损伤演化 极限剪切应力 锯齿切屑 车削试验 切削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图像感知对比度增强数学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慧 冯金顺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9-22,共4页
针对传统图像感知对比度增强数学模型的图像感知对比度增强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图像感知对比度增强数学模型。利用局部均衡直方图、离散小波变换对图像进行灰度处理,利用Ostu算法对图像目标进行分割,并计算灰度... 针对传统图像感知对比度增强数学模型的图像感知对比度增强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图像感知对比度增强数学模型。利用局部均衡直方图、离散小波变换对图像进行灰度处理,利用Ostu算法对图像目标进行分割,并计算灰度分布均衡图像的感知对比度最佳阈值,实现图像感知对比度增强数学模型的构建。为了验证该数学模型的图像感知对比度增强效果,将所提模型与传统模型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该模型的图像感知对比度增强效果优于传统数学模型,说明该模型更适用于图像感知对比度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图像感知 离散小波变换 图像灰度处理 图像分割 对比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模型波浪载荷试验槽型龙骨梁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焦甲龙 任慧龙 +1 位作者 杨虎 毛德龙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1-15,共5页
由于分段模型试验可模拟船体的弹性效应,而模型龙骨梁模拟实船刚度分布的准确性对该试验能否模拟真实物理现象至关重要。介绍已有的龙骨梁模型,提出更能反映甲板大开口船舶结构的槽型龙骨梁模型;介绍槽型龙骨梁应力测量方法,并实验验证... 由于分段模型试验可模拟船体的弹性效应,而模型龙骨梁模拟实船刚度分布的准确性对该试验能否模拟真实物理现象至关重要。介绍已有的龙骨梁模型,提出更能反映甲板大开口船舶结构的槽型龙骨梁模型;介绍槽型龙骨梁应力测量方法,并实验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以某船型为例介绍槽型龙骨梁的设计流程,并基于迁移矩阵法计算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载荷 水弹性 分段模型试验 龙骨梁 槽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在斜浪规则波中的载荷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焦甲龙 任慧龙 于海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7-412,共6页
为了研究大型船舶在斜浪中的水弹性效应及波浪载荷特征,选取矩形管状和圆形管状的组合梁作为分段模型载荷试验的龙骨梁,并合理设计组合管状龙骨梁,以保证模型垂向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的纵向分布与实船相似.通过对分段模型在拖曳水池中不... 为了研究大型船舶在斜浪中的水弹性效应及波浪载荷特征,选取矩形管状和圆形管状的组合梁作为分段模型载荷试验的龙骨梁,并合理设计组合管状龙骨梁,以保证模型垂向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的纵向分布与实船相似.通过对分段模型在拖曳水池中不同航速、航向和海况下的规则波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分段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船体弹性效应.同时,基于三维非线性水弹性理论对船舶在典型工况下的载荷响应进行了数值预测,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所用数值方法可以准确地计算大型船舶的波浪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载荷试验 龙骨梁模型 分段模型试验 水弹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竖井垂直顶升作用下隧道变形响应及控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春山 莫海鸿 +1 位作者 魏立新 徐世杨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63,共7页
研究目的:为揭示盾构竖井垂直顶升过程隧道变形响应特征,研制盾构隧道内垂直顶升工艺的模型试验装置,开展顶升过程试验研究,探索顶升阶段上覆土层的合理破坏范围、所需顶升反力及隧道变形规律。借助有限元法分析盾构竖井垂直顶升阶段隧... 研究目的:为揭示盾构竖井垂直顶升过程隧道变形响应特征,研制盾构隧道内垂直顶升工艺的模型试验装置,开展顶升过程试验研究,探索顶升阶段上覆土层的合理破坏范围、所需顶升反力及隧道变形规律。借助有限元法分析盾构竖井垂直顶升阶段隧道的变形,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并讨论隧道变形对不同加固方案的敏感性,提出隧道变形合理控制思路。研究结论:(1)垂直顶升阶段上覆土层破坏特征不遵循现有研究的经验假定,现有研究对上覆土层破坏机理和形态的认识存在不足,提出的顶升力经验计算法也存在明显误差;(2)顶升反力作用使管片环缝外侧张开及剪切错动,纵缝内侧张开,管片纵向特性受顶升反力的影响更大;(3)开口环用特殊管片可减小张开量,但加剧了环间剪切错动趋势,实际工程不适合用特殊管片;(4)管片变形与环缝接头刚度呈反向非线性关系,刚度增大5倍后变形趋于稳定,实际工程仅需增大环间底部接头刚度;(5)管片外侧注浆加固能有效抑制顶升施工诱发的隧道变形,合理加固范围为管片底部30°,现有成果提出环向120°或全周加固不妥,造成浪费且增加了施工风险;(6)本研究成果可为盾构竖井垂直顶升施工法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竖井 垂直顶升 反力作用 管片变形 模型试验 数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浪向下超大型船舶载荷响应特征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占阳 李志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12-118,共7页
探寻超大型船振动响应随不同浪向的变化规律对预报真实海况和后期的结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在拖曳水池对某超大型集装箱船进行了分段船模斜浪试验,详细介绍了船模设计原则和斜浪试验测试系统,并通过改变船模分段数量来探究船体弹性效应... 探寻超大型船振动响应随不同浪向的变化规律对预报真实海况和后期的结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在拖曳水池对某超大型集装箱船进行了分段船模斜浪试验,详细介绍了船模设计原则和斜浪试验测试系统,并通过改变船模分段数量来探究船体弹性效应对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船体自身的弹性效应对颤振影响很大,船体固有频率小,更容易出现颤振现象。研究了各浪向下的弯矩响应和砰击压力时历曲线,并对不同成分的弯矩响应和砰击压力随浪向和波长船长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经分析发现,迎浪是发生高频颤振最严重的浪向,而斜浪时的最大弯矩多发生在λ/(L·cosβ)=1.0附近。相对于低频波浪弯矩,高频载荷响应对浪向的变化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船舶 分段模型试验 波浪载荷 砰击 颤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