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车辆典型非标准坐姿乘员正面碰撞损伤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运伟国 王国杰 何恩泽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9,共10页
为探究多样化的乘员离位姿态对乘员碰撞损伤的影响,综合考虑多种乘员典型离位姿态,借助成熟乘员舱模型和假人模型进行了1 800次正面碰撞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标准姿态工况,典型离位姿态下的乘员损伤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座椅靠背角度增... 为探究多样化的乘员离位姿态对乘员碰撞损伤的影响,综合考虑多种乘员典型离位姿态,借助成熟乘员舱模型和假人模型进行了1 800次正面碰撞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标准姿态工况,典型离位姿态下的乘员损伤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座椅靠背角度增大会导致乘员头颈部损伤水平提高,而使胸部损伤水平下降;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制动强度的增大会提高乘员胸部损伤水平而降低头颈部损伤水平;乘员向右偏移工况均比向左偏移工况有更大的头胸部损伤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位乘员 数值模拟 正面碰撞 损伤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肩带力、夹紧锁舌或限力插锁对正面刚性墙碰撞中二排HIII-5F假人响应影响研究
2
作者 赵庆波 伏小龙 +3 位作者 吴志国 张晓乾 韩帅 吴思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6-912,共7页
C-NCAP 2024版FRB工况速度增加至56 km/h后,二排HIII-5F假人得分降低。基于ISO模型和试验数据分析乘员响应过程,明确降低肩带力、采用夹紧锁舌或限力插锁的潜在效果并开展滑台对标与验证。滑台结果表明:降低肩带力时头、颈和胸部受益均... C-NCAP 2024版FRB工况速度增加至56 km/h后,二排HIII-5F假人得分降低。基于ISO模型和试验数据分析乘员响应过程,明确降低肩带力、采用夹紧锁舌或限力插锁的潜在效果并开展滑台对标与验证。滑台结果表明:降低肩带力时头、颈和胸部受益均很小;夹紧锁舌时胸部受益大而头或颈部无不利影响,限力插锁时头和颈部受益大而胸部未受益,组合低肩带力后胸部受益均明显。碰撞结果表明:夹紧锁舌组合低肩带力得分为94%;限力插锁组合低肩带力得分为87%,头部前移量超限通过HIII-50M假人滑台试验被豁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碰撞 二排女性 C-NCAP 夹紧锁舌 限力插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车对车碰撞条件下轿车斜角碰撞及小重叠碰撞的驾驶员损伤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曹立波 张萍 +3 位作者 颜凌波 张恺 谢飞 乐中耀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4-180,共7页
为探究驾驶员在斜角碰撞和小重叠碰撞中的损伤风险,利用某经过验证的丰田Yaris整车模型,建立了100%正面碰撞、40%偏置碰撞、25%偏置碰撞和左侧30°斜角碰撞的LS-DYNA车与车碰撞模型,并根据试验数据建立了MADYMO驾驶员约束系统模型,... 为探究驾驶员在斜角碰撞和小重叠碰撞中的损伤风险,利用某经过验证的丰田Yaris整车模型,建立了100%正面碰撞、40%偏置碰撞、25%偏置碰撞和左侧30°斜角碰撞的LS-DYNA车与车碰撞模型,并根据试验数据建立了MADYMO驾驶员约束系统模型,和进行模型的验证。利用所组成的碰撞模型开展了被碰车与碰撞车上假人在以上4种碰撞中的损伤仿真。结果表明,车与车左侧30°斜角碰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工况,尤其可能使驾驶员产生较大的下肢损伤;被碰车的驾驶员容易产生较大的颈部损伤;而总的来说,在4种碰撞工况中,小重叠碰撞导致的驾驶员损伤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碰撞 偏置碰撞 斜角碰撞 小重叠碰撞 驾驶员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riging模型的汽车前部结构的耐撞性优化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国春 成艾国 +1 位作者 胡朝辉 钟志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8-212,共5页
以汽车前部结构主要板件的厚度为变量,采用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生成100个汽车正面碰撞有限元仿真模型的样本数据并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应用Kriging模拟法构建了前部结构的质量、B柱加速度最大值和最大吸能的近似模型。以B柱加速度最大值... 以汽车前部结构主要板件的厚度为变量,采用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生成100个汽车正面碰撞有限元仿真模型的样本数据并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应用Kriging模拟法构建了前部结构的质量、B柱加速度最大值和最大吸能的近似模型。以B柱加速度最大值为目标,以前部结构的质量、各板件厚度和最大吸能为约束,利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全局优化,最终得到一组前部板件厚度的最优组合,使B柱加速度最大值达到最小。Kriging模型的计算精度和效率满足耐撞性工程设计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正面碰撞耐撞性 优化 KRIGING模型 拉丁超立方 模拟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5%小偏置正面碰撞的某乘用车前端结构改进设计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林峰 刘卫国 +2 位作者 张君媛 张乐 周浩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400-2405,共6页
对比分析25%小偏置正面碰撞车体结构变形与正面全宽和40%偏置碰撞车体结构变形异同点。针对小偏置碰撞车体结构变形特点提出车体前端结构优化措施,优化措施包括结构改进与材料加强两个方面。对优化后的整车模型进行25%小偏置碰撞虚拟实... 对比分析25%小偏置正面碰撞车体结构变形与正面全宽和40%偏置碰撞车体结构变形异同点。针对小偏置碰撞车体结构变形特点提出车体前端结构优化措施,优化措施包括结构改进与材料加强两个方面。对优化后的整车模型进行25%小偏置碰撞虚拟实验,结果表明车体结构优化效果显著,乘员舱侵入量明显减小。进行了正面全宽和40%偏置碰撞工况下的减速度波形验证,证明改进整车模型刚度配置合理,不会影响乘员约束系统的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性 25%小偏置正面碰撞 车体结构评价 结构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车儿童安全气囊安全性仿真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葛如海 陈珣 +1 位作者 张学荣 应龙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5,共7页
为提高校车乘员约束系统在正面碰撞中对儿童乘员的保护效果,提出一种新型主动式校车儿童安全气囊。运用多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MADYMO建立包括地板、前后排座椅、安全带与第5百分位女性假人在内的校车乘员正面碰撞仿真模型,通过台车试验... 为提高校车乘员约束系统在正面碰撞中对儿童乘员的保护效果,提出一种新型主动式校车儿童安全气囊。运用多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MADYMO建立包括地板、前后排座椅、安全带与第5百分位女性假人在内的校车乘员正面碰撞仿真模型,通过台车试验结果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主动式安全气囊模型,研究其对12岁和6岁乘员的保护效果。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气囊设计参数,针对12岁乘员进行气囊优化。结果表明:头部气囊的厚度及排气孔大小对乘员伤害影响最大。与原始约束系统相比,经优化后的气囊使12岁乘员的头部、胸部和颈部伤害分别下降84.5%,19%和84.3%,同时加装气囊对6岁儿童也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车正面碰撞 安全气囊 儿童乘员 仿真分析 正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正撞时后排座椅安全性的CAE分析与改进设计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君媛 黄炫 +1 位作者 田迪斯 王洪斌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67-771,共5页
构建了带假人和安全带等约束系统的汽车后排座椅骨架的多刚体和有限元耦合计算模型,根据欧洲座椅法规ECER17的规定,模拟正面碰撞后排座椅安全性台车试验,对座椅骨架冲击强度和假人动态响应等进行了CAE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方案,... 构建了带假人和安全带等约束系统的汽车后排座椅骨架的多刚体和有限元耦合计算模型,根据欧洲座椅法规ECER17的规定,模拟正面碰撞后排座椅安全性台车试验,对座椅骨架冲击强度和假人动态响应等进行了CAE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相应的仿真和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正面碰撞 后排座椅 CAE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响应面法在汽车正面抗撞性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潇凯 李邦国 林逸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76-1079,1084,共5页
为提高汽车正面抗撞性,提出了精确收敛于当前设计点的改进的响应面方法,并将该方法与最优拉丁方试验设计方法相结合,建立了汽车全宽正面碰撞过程中B柱加速度峰值的代理模型.基于该代理模型使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对多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 为提高汽车正面抗撞性,提出了精确收敛于当前设计点的改进的响应面方法,并将该方法与最优拉丁方试验设计方法相结合,建立了汽车全宽正面碰撞过程中B柱加速度峰值的代理模型.基于该代理模型使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对多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使用改进的响应面法建立的代理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基于代理模型优化后汽车B柱的加速度峰值降低18.2%.该研究为汽车正面抗撞性优化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响应面法 代理模型 正面碰撞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面碰撞的轿车车身正向概念设计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常伟波 张维刚 +1 位作者 崔杰 谢伦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7-451,共5页
提出了基于正面碰撞的轿车车身正向概念设计流程。首先对某车型的原始车身外表面进行了拓扑优化,得到较优的结构,通过建立梁单元简化模型,快速验证拓扑结构的有效性;对准静态加载工况,进行尺寸优化,得到车身主要部件的初步尺寸,作为正... 提出了基于正面碰撞的轿车车身正向概念设计流程。首先对某车型的原始车身外表面进行了拓扑优化,得到较优的结构,通过建立梁单元简化模型,快速验证拓扑结构的有效性;对准静态加载工况,进行尺寸优化,得到车身主要部件的初步尺寸,作为正撞仿真的基础;以矩形薄壁直梁为研究对象,应用梁单元等效模型进行了正面抗撞性概念设计,得到轿车车身的初步尺寸,作为结构详细设计的基础。结果表明,此概念设计流程切实可行且易于实现,可为车身达到各项预期性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车车身 概念设计 正面碰撞 梁单元简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后排乘员安全的前排座椅参数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葛如海 任美娟 +1 位作者 赵飞 应龙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5-594,共10页
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后排乘员由于惯性向前移动,十分容易与前排座椅发生二次碰撞而造成伤害。为了在轿车正碰时减小后排乘员与前排座椅发生碰撞时造成的损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前排座椅参数的优化方法。以提高正面碰撞中轿车后排乘员... 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后排乘员由于惯性向前移动,十分容易与前排座椅发生二次碰撞而造成伤害。为了在轿车正碰时减小后排乘员与前排座椅发生碰撞时造成的损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前排座椅参数的优化方法。以提高正面碰撞中轿车后排乘员安全性为目标,根据2012年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管理规则(2012年版)]的要求,以后排5百分位女性假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两排座轿车前排座椅参数对后排乘员的防护效果。在MADYMO软件中建立轿车后排乘员正碰数学模型,并用实车试验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前排座椅头枕参数中的头枕水平距离和头枕刚度,以及前排座椅靠背参数中的靠背刚度、靠背距离、靠背倾角和靠背坐垫连接铰刚度这6个主要因素对后排乘员保护效果的影响。采用灵敏度分析的方法探寻对于后排乘员安全性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并使用正交试验的理论,对这几项因素进行综合优化,得到最佳匹配方案。优化设计结果使正面碰撞时后排乘员伤害最严重的头部伤害值HIC降低了25.26%,左大腿力和右大腿力分别下降了13.67%和14.33%,完全伤害指标WIC值降低17.91%,优化效果显著,可以为今后轿车前排座椅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碰撞 后排乘员 仿真 灵敏度 正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道路交通事故研究看我国汽车正面碰撞法规试验形式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君毅 王宏雁 潘婷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8-172,共5页
基于我国道路交通深度事故调查中所得数据,从碰撞位置与重叠率、碰撞速度和人员伤亡等方面,分析100%重叠率刚性固定壁障碰撞试验和40%重叠率偏置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与我国交通事故形态和人员伤害与特征的关联度。讨论现有正面碰撞法规... 基于我国道路交通深度事故调查中所得数据,从碰撞位置与重叠率、碰撞速度和人员伤亡等方面,分析100%重叠率刚性固定壁障碰撞试验和40%重叠率偏置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与我国交通事故形态和人员伤害与特征的关联度。讨论现有正面碰撞法规的试验形式的局限性,并论证了将偏置正面碰撞推荐性标准纳入我国正面碰撞强制性标准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研究 正面碰撞 试验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正面碰撞试验技术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振东 刘桂彬 +1 位作者 赵春明 于秀敏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33-837,共5页
针对电动汽车结构特点和特性,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电动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相对应的电安全法规和标准,提出了电动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程序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电动汽车的实车正面碰撞试验,验证了试验程序和评价方法,比较和分析了原型车和电动汽... 针对电动汽车结构特点和特性,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电动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相对应的电安全法规和标准,提出了电动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程序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电动汽车的实车正面碰撞试验,验证了试验程序和评价方法,比较和分析了原型车和电动汽车的碰撞试验结果,揭示电动汽车在正面碰撞形式下的碰撞特性,以及现行安全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正面碰撞 试验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车型正面40%偏置碰撞的车体结构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月 尹高纪 +2 位作者 周大永 刘卫国 孙立志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71-377,共7页
某车型在64 km/h正面40%偏置碰撞试验中,出现踏板和转向管柱的侵入量超标问题。其原因是:更换动力后,前机舱变形空间减小,车体纵梁变形模式不合理,及前围板附近位置的强度较低。为此,该文提出了优化方案:调整纵梁的材料及修改纵梁内加... 某车型在64 km/h正面40%偏置碰撞试验中,出现踏板和转向管柱的侵入量超标问题。其原因是:更换动力后,前机舱变形空间减小,车体纵梁变形模式不合理,及前围板附近位置的强度较低。为此,该文提出了优化方案:调整纵梁的材料及修改纵梁内加强板的结构,来提高纵梁总成整体结构强度,增加加强件,来提高前围的总体强度。运用Hyperworks及LS-DYNA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改善了纵梁的变形模式,前围板侵入量减小了42 mm;乘员的伤害也得到改善,整体得分提高1分。因此,该优化方案合理,车身结构的加强对乘员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正面碰撞 纵梁 前围板 车体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汽车正面碰撞的吸能盒设计及优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雷刚 谭皓文 +3 位作者 樊伟 李灿 杨述松 江晶晶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3期1-5,共5页
对汽车正面碰撞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可替代整车碰撞模型的子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在所建立的子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双层波纹管样式的吸能盒结构,利用自适应响应面法对其厚度进行优化设计。整车碰撞仿真结果表明:吸能盒结构... 对汽车正面碰撞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可替代整车碰撞模型的子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在所建立的子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双层波纹管样式的吸能盒结构,利用自适应响应面法对其厚度进行优化设计。整车碰撞仿真结果表明:吸能盒结构吸收的能量比原结构提高了14.2%,纵梁碰撞力比原结构减小了1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碰撞 有限元 子模型 吸能盒 自适应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客车正面碰撞计算机仿真时间与精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玉梅 邓兆祥 +2 位作者 李晓红 王攀 王勇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9-722,634,共5页
结合国内软硬件资源条件 ,着重探讨了汽车碰撞计算机仿真分析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难点和汽车各部件正面碰撞的建模策略 ,模拟结果在整车及主要吸能结构的变形模式、典型测点的加速度时间历程等方面均与实车碰撞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关键词 正面碰撞 微型客车 吸能结构 汽车碰撞 碰撞试验 整车 测点 资源条件 国内 难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DYNA的微型客车正面碰撞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冯兰芳 夏兆义 +3 位作者 何强 王宏晓 惠延波 邢志伟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2,共4页
在CAD模型的基础上采用HyperMesh软件建立了某微型客车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在LS-DYNA环境下,对整车进行了正面碰撞的非线性仿真,得到了碰撞时相关参数,并对该车在碰撞过程中主要吸能部件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实车碰撞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 在CAD模型的基础上采用HyperMesh软件建立了某微型客车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在LS-DYNA环境下,对整车进行了正面碰撞的非线性仿真,得到了碰撞时相关参数,并对该车在碰撞过程中主要吸能部件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实车碰撞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通过仿真和实车碰撞结果表明:利用有限元分析对于汽车正面碰撞仿真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碰撞 LS-DYNA 有限元分析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式的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研究及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孙振东 刘玉光 朱西产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52-655,共4页
论述国际上几种典型的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的形式和方法,通过对同一车型和不同车型的碰撞试验假人的伤害指标、车身变形、车身加速度等方面的分析,揭示汽车在不同正面碰撞形式下的碰撞特性,以及现行试验方法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正面碰撞试验 形式 碰撞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人体尺寸差异及对车辆正碰中驾驶员损伤风险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金换 杨洁 +3 位作者 金鑫 沈明 罗逍 马春生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75-181,共7页
将中美不同百分位的人体尺寸进行了比较,并根据中国和美国人体尺寸,利用MADYMO软件建立了分别代表中美5百分位女性,50和95百分位男性的多刚体假人模型,进行了台车正面碰撞仿真计算。结果显示:当正面碰撞在30-50 km/h下,中国5百分位女性... 将中美不同百分位的人体尺寸进行了比较,并根据中国和美国人体尺寸,利用MADYMO软件建立了分别代表中美5百分位女性,50和95百分位男性的多刚体假人模型,进行了台车正面碰撞仿真计算。结果显示:当正面碰撞在30-50 km/h下,中国5百分位女性和50百分位男性驾驶员比相应的美国驾驶员承受更高的损伤风险,然而,当正面碰撞在30-60 km/h下,中国95百分位男性驾驶员比相应的美国驾驶员承受更低的损伤风险。因此,中国政府在制定汽车安全法规或进行车型开发的时候,需要将人体尺寸的差异考虑在内,从而使中国市场上的车型能够更有效地保护中国驾驶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被动安全 车辆正面碰撞 损伤风险 人体测量学尺寸 MADYMO软件 多刚体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梁填充泡沫铝SUV车架的正面碰撞仿真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晓豁 白帅伟 +1 位作者 胡延涛 池青帝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3-906,共4页
为提高越野车车架载人区的强度、减少因碰撞引起车架变形而造成的人员伤亡,研究采用在车架纵梁壳内填充具有吸能特性的泡沫铝材料,以改善车架的碰撞性能。通过建立其车架的模型,采用Ls-dyna显示求解方式,对填充泡沫铝材料前后的车架进行... 为提高越野车车架载人区的强度、减少因碰撞引起车架变形而造成的人员伤亡,研究采用在车架纵梁壳内填充具有吸能特性的泡沫铝材料,以改善车架的碰撞性能。通过建立其车架的模型,采用Ls-dyna显示求解方式,对填充泡沫铝材料前后的车架进行100%正面碰撞的计算机数字仿真。结果表明,纵梁填充泡沫铝的车架在自我保护区的变形量较小,其应变最大值下降67.7%。该研究为改进该汽车车架设计、提高乘坐人员的安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野车 车架 泡沫铝 正面碰撞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轿车乘员约束系统设计参数与人体损伤关系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玉梅 何欢 +2 位作者 索小争 范体强 叶玉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在微型轿车正面碰撞过程中,乘员容易受到严重伤害,优化乘员约束系统对于乘员的保护极其重要。综合利用LS-dyna、VPG等软件,建立了包含HybirdⅢ50th假人、坐椅、安全带和转向系统在内的某微型轿车约束系统模型。针对约束系统中的安全带... 在微型轿车正面碰撞过程中,乘员容易受到严重伤害,优化乘员约束系统对于乘员的保护极其重要。综合利用LS-dyna、VPG等软件,建立了包含HybirdⅢ50th假人、坐椅、安全带和转向系统在内的某微型轿车约束系统模型。针对约束系统中的安全带织带刚度、卷收器锁止特性、安全带上挂点位置、坐垫刚度等敏感设计参数进行了碰撞过程的仿真计算,并给出了相应的乘员响应曲线和人体损伤值,同时总结出约束系统设计参数与乘员保护有效性间的规律。基于加权损伤准则,对约束系统进行了优化,使WWIC降幅达21%,提高了约束系统的保护性能。该规律可以应用于其他车型的乘员约束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正面碰撞 约束系统 人体损伤 加权损伤 LS-DY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