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豆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的SSR标记分析
被引量:
23
1
作者
张文慧
陈庆山
+6 位作者
杨庆凯
李文滨
王文辉
刘春燕
陈立君
刘海燕
单继勋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9-173,共5页
针对中国大豆灰斑病 1号生理小种 ,以抗所有生理小种的品系东农 4 0 5 6 6为母本 ,以感 1号生理小种的品种东农 4 10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 ,杂交得到F2 代后连续自交 3代得到F5代群体。该群体经人工接种灰斑病 1号生理小种后 ,利用BSA法对...
针对中国大豆灰斑病 1号生理小种 ,以抗所有生理小种的品系东农 4 0 5 6 6为母本 ,以感 1号生理小种的品种东农 4 10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 ,杂交得到F2 代后连续自交 3代得到F5代群体。该群体经人工接种灰斑病 1号生理小种后 ,利用BSA法对 5 0 0个SSR标记进行筛选 ,其中 3个标记Satt5 6 5、SOYGPATR和Satt396在抗、感池间表现出稳定的多态性 ,并且在F2 代个体中表现出抗性与多态性协同分离的趋势。这 3个标记与抗性基因的连锁顺序为Satt5 6 5 -SOYGPATR-Hrcs1-Satt396 ,它们与抗性基因的连锁距离分别为 12 .7cM、6 .5cM、14 .7cM。推测抗大豆灰斑病 1号生理小种的基因可能位于C1连锁群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灰斑病
抗性基因
SSR标记
品系
杂交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豆叶片结构与灰斑病抗性的研究 Ⅱ.大豆叶片组织结构与灰斑病抗性的关系
被引量:
31
2
作者
李海英
刘亚光
杨庆凯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8-60,66,共4页
对大豆灰斑病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叶片组织结构 ,主要包括栅栏组织层数、栅栏组织密度、上下表皮细胞密度、蜡质含量及叶比重等 ,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叶片的栅栏组织排列整齐、紧密 ,而且层数相对较多 ,可以抵抗病菌...
对大豆灰斑病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叶片组织结构 ,主要包括栅栏组织层数、栅栏组织密度、上下表皮细胞密度、蜡质含量及叶比重等 ,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叶片的栅栏组织排列整齐、紧密 ,而且层数相对较多 ,可以抵抗病菌的侵入和扩展 ,成为抗病的一个结构屏障 ;抗病品种的叶片蜡质含量高于感病品种 ,表明大豆叶片本身具有的蜡质层是抵抗和延迟病原菌侵入的另一个结构屏障。在叶比重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叶片结构
灰斑病
抗性
栅栏组织
蜡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抗大豆灰斑病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
9
3
作者
张文慧
杜吉到
+2 位作者
陈庆山
王文辉
闵丽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22-26,共5页
从抗灰斑病育种、抗性资源筛选和抗灰斑病基因分子标记三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抗大豆灰斑病育种的研究进展,为抗灰斑病育种者提供可参考的相关信息。
关键词
大豆
灰斑病
育种
抗源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豆灰斑病菌菌丝块离体叶接种快速鉴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彪
黄军艳
+3 位作者
刘胜毅
赵美霞
汪承刚
董彩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2714-12718,12723,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室内可重复、快速准确鉴定大豆对灰斑病抗性的方法。[方法]利用大豆灰斑病1号和7号生理小种及6种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并建立了大豆灰斑病抗性的菌丝块接种快速鉴定方法。[结果]在28℃、12h光照与12h黑暗交替的...
[目的]建立一种室内可重复、快速准确鉴定大豆对灰斑病抗性的方法。[方法]利用大豆灰斑病1号和7号生理小种及6种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并建立了大豆灰斑病抗性的菌丝块接种快速鉴定方法。[结果]在28℃、12h光照与12h黑暗交替的条件下,Minimal培养基生长的菌丝块接种抗感大豆叶片,菌斑面积明显不同,且鉴定结果与已知抗感品种报道的灰斑病抗性一致。[结论]菌丝块离体叶接种鉴定具有不受生育期和环境条件限制、可重复性强的特点,是大豆灰斑病抗性室内鉴定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
菌丝块
离体叶
接种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豆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的SSR标记分析
被引量:
23
1
作者
张文慧
陈庆山
杨庆凯
李文滨
王文辉
刘春燕
陈立君
刘海燕
单继勋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
出处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9-173,共5页
基金
国家"8 63"项目资助
文摘
针对中国大豆灰斑病 1号生理小种 ,以抗所有生理小种的品系东农 4 0 5 6 6为母本 ,以感 1号生理小种的品种东农 4 10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 ,杂交得到F2 代后连续自交 3代得到F5代群体。该群体经人工接种灰斑病 1号生理小种后 ,利用BSA法对 5 0 0个SSR标记进行筛选 ,其中 3个标记Satt5 6 5、SOYGPATR和Satt396在抗、感池间表现出稳定的多态性 ,并且在F2 代个体中表现出抗性与多态性协同分离的趋势。这 3个标记与抗性基因的连锁顺序为Satt5 6 5 -SOYGPATR-Hrcs1-Satt396 ,它们与抗性基因的连锁距离分别为 12 .7cM、6 .5cM、14 .7cM。推测抗大豆灰斑病 1号生理小种的基因可能位于C1连锁群上。
关键词
大豆
灰斑病
抗性基因
SSR标记
品系
杂交组合
Keywords
Soybean (G.max)
frogeye
leaf
spot
(
cercospora
sojina
hara
)
Resistant gene
SSR marker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豆叶片结构与灰斑病抗性的研究 Ⅱ.大豆叶片组织结构与灰斑病抗性的关系
被引量:
31
2
作者
李海英
刘亚光
杨庆凯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大豆所
出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8-60,66,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 9470 496)
文摘
对大豆灰斑病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叶片组织结构 ,主要包括栅栏组织层数、栅栏组织密度、上下表皮细胞密度、蜡质含量及叶比重等 ,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叶片的栅栏组织排列整齐、紧密 ,而且层数相对较多 ,可以抵抗病菌的侵入和扩展 ,成为抗病的一个结构屏障 ;抗病品种的叶片蜡质含量高于感病品种 ,表明大豆叶片本身具有的蜡质层是抵抗和延迟病原菌侵入的另一个结构屏障。在叶比重上 。
关键词
大豆
叶片结构
灰斑病
抗性
栅栏组织
蜡质含量
Keywords
Soybean
cercospora
sojina
hara
leaf
structure
Palisade tissue
Wax content
分类号
S435.65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大豆灰斑病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
9
3
作者
张文慧
杜吉到
陈庆山
王文辉
闵丽
机构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
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
出处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22-26,共5页
文摘
从抗灰斑病育种、抗性资源筛选和抗灰斑病基因分子标记三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抗大豆灰斑病育种的研究进展,为抗灰斑病育种者提供可参考的相关信息。
关键词
大豆
灰斑病
育种
抗源
分子标记
Keywords
soybean (G.Max)
frogeye
leaf
spot
(
cercospora
sojina
hara
)
breeding
resistant germplasm
molecular marker
分类号
S435.65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888.3-1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豆灰斑病菌菌丝块离体叶接种快速鉴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彪
黄军艳
刘胜毅
赵美霞
汪承刚
董彩华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2714-12718,12723,共6页
基金
大豆转基因专项(2009ZX08004-002B)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所长基金项目
文摘
[目的]建立一种室内可重复、快速准确鉴定大豆对灰斑病抗性的方法。[方法]利用大豆灰斑病1号和7号生理小种及6种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并建立了大豆灰斑病抗性的菌丝块接种快速鉴定方法。[结果]在28℃、12h光照与12h黑暗交替的条件下,Minimal培养基生长的菌丝块接种抗感大豆叶片,菌斑面积明显不同,且鉴定结果与已知抗感品种报道的灰斑病抗性一致。[结论]菌丝块离体叶接种鉴定具有不受生育期和环境条件限制、可重复性强的特点,是大豆灰斑病抗性室内鉴定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
菌丝块
离体叶
接种
抗性
Keywords
cercospora
sojina
hara
Hyphae
Excised
leaf
surface
Inoculation
Susceptibility
分类号
S435.65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豆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的SSR标记分析
张文慧
陈庆山
杨庆凯
李文滨
王文辉
刘春燕
陈立君
刘海燕
单继勋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豆叶片结构与灰斑病抗性的研究 Ⅱ.大豆叶片组织结构与灰斑病抗性的关系
李海英
刘亚光
杨庆凯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抗大豆灰斑病育种研究进展
张文慧
杜吉到
陈庆山
王文辉
闵丽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大豆灰斑病菌菌丝块离体叶接种快速鉴定方法的建立
张彪
黄军艳
刘胜毅
赵美霞
汪承刚
董彩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