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ication of Plant-Pathogenic Fungi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Combined with Chemometric Analyses
1
作者 CHAI A-li WANG Yi-kai +3 位作者 ZHU Fa-di SHI Yan-xia XIE Xue-wen LI Bao-ju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764-3771,共8页
Identification of plant-pathogenic fungi is time-consuming due to cultivation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and can be influenced by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icro-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bserved.The present investig... Identification of plant-pathogenic fungi is time-consuming due to cultivation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and can be influenced by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icro-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bserved.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aimed to create a simple but sophisticated metho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plant-pathogenic fungi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spectroscopy.In this study,FTIR-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ATR)spectroscopy wa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metric analysis for identification of important pathogenic fungi of horticultural plants.Mixtures of mycelia and spores from 27fungal strains belonging to nine different families were collected from liquid PD or solid PDA media cultures and subjected to FTIR-ATR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s.The FTIR-ATR spectra ranging from 4 000to 400cm-1 were obtained.To classify the FTIRATR spectra,cluster analysis was compared with canonical vitiate analysis(CVA)in the spectral regions of3 050~2 800and 1 800~900cm-1.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dentification accuracies achieved 97.53%and99.18%for the cluster analysis and CVA analysis,respectively,demonstrating the high potential of this technique for fungal strain ident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Plant-pathogenic fungi IDENTIFICATION Cluster analysis Canonical vitiate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IR技术检测蜂蜜品质的研究
2
作者 赖泽萍 卢文静 +7 位作者 谌迪 张岑 肖朝耿 潘雷明 顾秀英 徐双阳 朱浩杰 叶沁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005-1010,共6页
目前对于蜂蜜品质的检测主要是基于化学法,然而化学法分析存在周期长,还需要用到大量有机试剂等缺点。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测定蜂蜜品质的方法,首先以掺入0~90%果葡糖浆的546份蜂蜜样品为材料,基于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技术(FT... 目前对于蜂蜜品质的检测主要是基于化学法,然而化学法分析存在周期长,还需要用到大量有机试剂等缺点。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测定蜂蜜品质的方法,首先以掺入0~90%果葡糖浆的546份蜂蜜样品为材料,基于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技术(FTIR)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蜂蜜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的中红外光谱模型,用以快速分析蜂蜜品质。结果显示,在标准正态变量(SNV)预处理方法下,在800~1200 cm^(-1)波数下构建的蜂蜜葡萄糖和果糖指标模型效果最好,其中葡萄糖指标模型相关系数(r)、建模集方差(RMSEC)、预测集方差(RMSEP)、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9916、0.91、0.94和0.89%;果糖指标模型r、RMSEC、RMSEP、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9935、1.03、0.99和1.51%。说明该方法可行,对于有效替代传统的化学方法,明显降低常规分析方法昂贵的费用,改善操作者健康,减少环境污染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品质 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技术(ftir) 偏最小二乘法(P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FTIR测定FCV用氢气痕量杂质 被引量:3
3
作者 袁蕙 刘丹 徐广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3-858,共6页
设计构建了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FCV)氢气痕量杂质的模块化FTIR分析表征平台,开发了适用于氢气痕量杂质的分析方法,无需处理一次进样,能够同时快速测定HCOOH、CO、CO_(2)、NH_(3)、H_(2)O、CH_(4)、C_(2)H_(4)、C_(2)H_(6)、HCH... 设计构建了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FCV)氢气痕量杂质的模块化FTIR分析表征平台,开发了适用于氢气痕量杂质的分析方法,无需处理一次进样,能够同时快速测定HCOOH、CO、CO_(2)、NH_(3)、H_(2)O、CH_(4)、C_(2)H_(4)、C_(2)H_(6)、HCHO等多种痕量级别杂质。考察了各含氢杂质分析的影响因素,精选了杂质物种定性区域,优化了定量方法,提出了实用性强的定量检出限,在降低了背景气和空白气纯度的要求也能确保限值浓度准确测定。九种杂质的计算方法检出限达到ASTM D7653-18参考值,其定量限也均低于ISO 14687:2019相应的限值,定量线性范围约2个数量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准确度和精密度均不高于10%,通过ISO 21087:2019规定的方法适用性验证规则,满足ISO 14687:19相应的质控标准。根据不同场景需求,样品模块、气体净化控制模块、配气模块、红外分析模块和尾气处理模块可以有机结合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扩展性,尾气处理后氢气浓度可降至100μmol·mol^(-1)以下排放,满足安全绿色环保的要求。与实验室其他参考方法测定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并已在FCV氢气工业生产样品质量检测中得到应用,它将从实验室离线方法逐步发展成为适用于工业不同场景的在线方法,这对燃料级氢气品质体系的建立、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及燃料电池催化剂新材料开发均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氢气 痕量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平台的便携式FTIR灾害现场气体检测技术
4
作者 黄民德 徐亮 +3 位作者 徐寒扬 沈先春 邓亚颂 孙永丰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45,共11页
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的引入极大地提升了气体的检测速度和准确性。然而在石油化工泄露和爆炸、森林火灾等突发危险现场,存在着人力无法现场检测的情况。为了应对这种场景,开发了基于移动平台的便携式FTIR灾害现场气体检测方法。通... 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的引入极大地提升了气体的检测速度和准确性。然而在石油化工泄露和爆炸、森林火灾等突发危险现场,存在着人力无法现场检测的情况。为了应对这种场景,开发了基于移动平台的便携式FTIR灾害现场气体检测方法。通过将云服务器和树莓派的优势相结合实现远程操作移动平台,将搭载便携式FTIR光谱仪的移动平台远程操作驶入现场,并及时通过4G/5G模块传回现场位置数据、视频数据和光谱气体浓度数据。最后,在野外基地利用该平台进行了实测,对CO_(2)、CO、SO_(2)、C_(6)H_(6)等多种污染气体进行了检测,结果验证了该系统在野外工况下的可靠性。本工作为FTIR光谱仪或其他光谱类检测系统在移动平台上的集成应用提供了思路和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移动平台 树莓派 灾害气体检测 集成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portable FTIR and Raman spectroscopy for the detection of 2,3-dimethyl-2,3-dinitrobutane(DMDNB)in plastic explosives
5
作者 Jacky Cailes Robert Dunsmore Kathryn L.Linge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1-18,共8页
The Marplex Convention was established to prevent the manufacture of unmarked plastic explosives and stipulates that a volatile detection agent must be added at the time of manufacture.However,to-date,laboratory testi... The Marplex Convention was established to prevent the manufacture of unmarked plastic explosives and stipulates that a volatile detection agent must be added at the time of manufacture.However,to-date,laboratory testing remains the internationally accepted practice for identifying and quantifying the taggants stipulated in the Convention.In this project,portable FTIR and Raman instruments were tested for their ability to detect 2,3-dimethyl-2,3-dinitrobutane(DMDNB),the chemical marker incorporated in plastic explosives that are manufactured within Australia.While both FTIR and Raman instruments detected solid DMDNB(98%purity),field analysis of plastic explosives at an Australian Defence establishment showed that both FTIR and Raman spectra were matched the relevant explosive(RDX or PETN),rather than the DMDNB taggant.For all three plastic explosives tested,the concentration of DMDNB was measured by SPME-GC-MS to be between 1.8 and 2%,greater than the minimum 1%concentration stipulated by the Marplex Convention.Additional testing with a plastic explosive analogue confirmed that the minor absorption peaks that would characterize low concentrations of DMDNB were masked by absorption bands from other compounds within the solid.Thus,while both FTIR and Raman spectroscopy are suitable for detection of plastic explosives,neither rely on the presence of DMDNB for detection.It is likely that similar results would be found for other taggants stipulated by the Marplex Convention,given they are also present in concentrations less than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losive ICAO taggants 2 3-Dimethyl-2 3-dinitrobutane(DMDNB)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 Ram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痛风方对小鼠高尿酸血症肾病的FTIR研究
6
作者 刘必旺 路荣荣 +6 位作者 曹越 王秀文 赵换 郝渺 马晓霞 马艳苗 王永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0-806,共7页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是鉴别物质和分析物质结构的有效手段,可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等众多领域。FTIR作为一种操作简便、实用、准确率高和费用低的鉴别方法,如今已经普遍应用于各种药品检验中,而有关其应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是鉴别物质和分析物质结构的有效手段,可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等众多领域。FTIR作为一种操作简便、实用、准确率高和费用低的鉴别方法,如今已经普遍应用于各种药品检验中,而有关其应用于药理研究中还非常少,目前仅有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对各种肿瘤组织进行研究的报道。高尿酸血症肾病是人体血尿酸升高后,过高的尿酸负荷超过肾脏的清除能力,尿酸结晶沉积于集合管、肾盂和尿道等。采用FTIR技术评价高尿酸血症肾病模型,并评价药物的药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该实验为探讨FTIR评价高尿酸血症肾病模型和当归痛风方疗效的科学性,将60只KM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当归痛风方低、中、高组,采用氧嗪酸钾复制高尿酸血症肾病模型,灌胃当归痛风方,检测血清UA、尿液UA、血清CRE、尿液CRE、血清IL-1β和肾脏IL-1β、肾脏FTIR谱图等,并观察肾脏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模型组各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归痛风方高剂量组的血清UA、血清CRE、血清IL-1β和肾脏IL-1β等与模型组比较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归痛风方高剂量组肾脏的病理变化有所改善,无炎性细胞浸润,管腔内无管型,说明对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各组FTIR谱有明显的差异,模型组的强度均低于正常组,阳性对照组和当归痛风方高剂量组谱接近正常组,进一步说明当归痛风方对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研究表明FTIR可以作为一种简便快捷灵活经济的评价动物模型及药物疗效的方法之一,也为高尿酸血症肾病模型及有效药物的筛选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技术手段。该实验拓展了FTIR检测方法的使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肾病 当归痛风方 尿酸 肌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诱导植物根细胞壁化学成分变化的FTIR表征 被引量:33
7
作者 张晓斌 刘鹏 +2 位作者 李丹婷 徐根娣 蒋敏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67-1070,共4页
随着制革、电镀等行业的发展,铬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受到人们的关注。铬在植物体内主要积累于根部,植物根细胞壁化学变化与金属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蓄积行为有密切关系。与其他方法比较,应用OMNI采样器-FTIR直接测定法表征细胞化学... 随着制革、电镀等行业的发展,铬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受到人们的关注。铬在植物体内主要积累于根部,植物根细胞壁化学变化与金属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蓄积行为有密切关系。与其他方法比较,应用OMNI采样器-FTIR直接测定法表征细胞化学成分变化具有简便、快速和准确的优点。文章用FTIR对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和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根细胞壁进行了测定、分析和指认,并利用半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铬处理和对照处理下根细胞壁红外光谱的差异。结果表明,铬处理的凤眼莲和空心莲子草根细胞壁上的—OH向低频分别发生了20和6 cm-1的位移,同时凤眼莲的根细胞壁上—OH和自由羧基COO-等吸附位点数目较对照均有所增加,而空心莲子草则相反。说明这些基团与铬的结合密切相关,进一步解释了凤眼莲耐铬及其在根部积累铬的机理,说明FTIR在监测逆境诱导植物化学成分变化和环境绿色修复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细胞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多组分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辉 赵秀阁 +2 位作者 肖文德 鲁文质 袁渭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研究了红外光谱法在气体多组分同时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运用气体混合物同时定量分析的方法 ,得到了 N2 O、NO、NO2 、SO2 和 CO2 5种气体在 1 0 0°C下的校正曲线 ;将此分析方法应用于燃煤烟气中 NO的选择性催化氧化实验 ,对催化剂... 研究了红外光谱法在气体多组分同时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运用气体混合物同时定量分析的方法 ,得到了 N2 O、NO、NO2 、SO2 和 CO2 5种气体在 1 0 0°C下的校正曲线 ;将此分析方法应用于燃煤烟气中 NO的选择性催化氧化实验 ,对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在线分析和考评。实验证明此方法可精确测量反应中各物种的变化情况 ,对于具有红外吸收的气体 ,是一种普适性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 定量分析 校正曲线 经典最小二乘法 燃煤烟气 ftir 红外光谱法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IR的SBS改性沥青老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85
9
作者 赵永利 顾凡 黄晓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0-623,共4页
采用宏观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细致区分了SBS改性沥青中沥青相和SBS相各自的老化特性.通过常规指标试验评价了SBS改性沥青热氧老化前后的物理性能差异,并将其与基质沥青对比,得出SBS改性沥青的老化规律为黏度增加、变形能力下降.采... 采用宏观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细致区分了SBS改性沥青中沥青相和SBS相各自的老化特性.通过常规指标试验评价了SBS改性沥青热氧老化前后的物理性能差异,并将其与基质沥青对比,得出SBS改性沥青的老化规律为黏度增加、变形能力下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定量分析了SBS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发现SBS改性沥青在老化时主要发生吸氧反应,并伴随着SBS中丁二烯C—C键的断裂.老化过程中,SBS改性沥青FTIR特征峰的定量变化与其宏观性能间具有明确的定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改性沥青 老化 常规指标试验 傅里叶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光谱方法对比分析少年和老年软骨成分含量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伟 周密 +5 位作者 左剑 王丽娜 高淑琴 陆国会 李占龙 里佐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3-685,共3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方法测量了少年和老年人软骨的红外光谱。由OMNIC5.2软件计算了软骨中主要有机成分(胶原)和无机成分相关光谱带的积分面积。对代表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某些谱带面积大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软骨中有...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方法测量了少年和老年人软骨的红外光谱。由OMNIC5.2软件计算了软骨中主要有机成分(胶原)和无机成分相关光谱带的积分面积。对代表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某些谱带面积大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软骨中有机成分(酰氨Ⅰ)含量与无机成分(PO4^3-)含量之比少年是老年人的5~7倍;然而脂类含量却有很大的不同,对脂类(1747cm^-1)与无机物(PO4^3-)的谱带积分面积进行比较,老年人软骨中脂类含量明显高于少年。作者认为人体随着年龄的增加,全身性的退化在软骨中的总体表现为有机成分(胶原)的减少(而脂类含量却增加)和无机成分(磷酸盐、碳酸盐等)相对的增加,使得软骨骨质变脆,失去过多弹性,耐磨性减低,是进一步容易导致骨病和骨伤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IR分析猪场废水有机物分解过程中组成结构变化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磊 李忠佩 +3 位作者 刘明 吴萌 马晓焉 唐晓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517-3522,共6页
猪场废水排放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变化将可为制订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规模化猪场废水的室内培养试验,在培养过程中定期采样,采用抽滤、冷冻干燥等方法获得可溶性有机... 猪场废水排放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变化将可为制订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规模化猪场废水的室内培养试验,在培养过程中定期采样,采用抽滤、冷冻干燥等方法获得可溶性有机物(DOM)固体样品;运用FTIR光谱仪采集样品的红外谱图,研究废水中DOM组成结构在有机分解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猪场来源的废水中DOM具有类似的组成结构,且主要由蛋白质、脂质类、腐殖酸、多糖类和酚类等有机物组成。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与脂质类、蛋白质和酚类等相关的官能团含量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而与腐殖酸和多糖类相关的官能团显著增加直至平稳。与初始样品相比,培养20天后样品中DOM组成结构以腐殖酸和多糖类为主,表明DOM的腐殖化程度有所提高。此外,与纤维素分子内氢键缔合的羟基(OH)相比,纤维素分子间氢键缔合的羟基降解速率相对更快,而以前者对微生物的降解更为敏感。废水中DOM以酚羟基C—O的降解速率更快,随后是芳香族COOH、糖类C—O和酰胺羰基CO,而糖类C—O倾向于优先被微生物所利用。综上所述,废水中不同的DOM组成结构在有机降解过程中的变化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猪场 废水 可溶性有机物 组成结构 傅里叶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FTIR分析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勇 曹春昱 +4 位作者 冯文英 徐明 苏振华 刘晓萌 吕卫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2-655,共4页
红外光谱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的原料分析、浆料检验及纸张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已取得较大进展,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透射红外光谱在分析检测上存在破坏样品结构、制样过程复杂、测定时间较长等缺点,已不能满足现代制浆造纸工业即时... 红外光谱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的原料分析、浆料检验及纸张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已取得较大进展,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透射红外光谱在分析检测上存在破坏样品结构、制样过程复杂、测定时间较长等缺点,已不能满足现代制浆造纸工业即时检测的需要。为了实现待测样品的在线无损分析,必须有一种快速而非破坏性的红外光谱技术予以辅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技术作为一项新的无损检测技术,能够迅速、准确地对制浆造纸各生产工段的产品进行全面无损评价,目前已开始介入制浆造纸领域的相关科学研究中。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现阶段ATR-FTIR分析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各生产工段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 制浆造纸工业 研究 应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死后骨骼肌FTIR光谱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平 刘勇 +4 位作者 柯咏 鲁庆阳 邢博 樊拴良 王振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64-166,169,共4页
目的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大鼠死后骨骼肌随死亡时间推移的化学降解过程,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新的研究方法。方法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0±2)℃环境,不同的死亡时间点提取大鼠大腿骨骼肌组织,并运用FTIR光谱仪测定不同化... 目的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大鼠死后骨骼肌随死亡时间推移的化学降解过程,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新的研究方法。方法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0±2)℃环境,不同的死亡时间点提取大鼠大腿骨骼肌组织,并运用FTIR光谱仪测定不同化学基团随死亡时间的变化。结果随着死亡时间的推移,大鼠骨骼肌组织不同吸收峰的峰强随着死亡时间增加呈现出四种不同的变化方式:增加、下降、稳定、波动,且不同峰强比显示了相似的时间变化趋势。结论FTIR光谱分析技术有望成为法医实践中推断死亡时间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死亡时间 骨骼肌 化学基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光变色的FTIR光谱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小青 费本华 任海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72-1275,共4页
暴露于室外环境的木材或木制品,由于受气候因子的作用其表面性状和品质发生劣化,主要表现为木材变色,大大降低其利用价值。以人工林杉木为研究对象,利用模拟太阳辐射的氙光衰减仪对木材表面进行光劣化处理,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 暴露于室外环境的木材或木制品,由于受气候因子的作用其表面性状和品质发生劣化,主要表现为木材变色,大大降低其利用价值。以人工林杉木为研究对象,利用模拟太阳辐射的氙光衰减仪对木材表面进行光劣化处理,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技术分析了木材光变色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建立了木材变色与化学成分变化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光照过程中,1512,1462,1269和1227cm-1处与木质素有关的吸收峰强度明显降低,1720~1735cm-1处非共轭羰基伸缩振动吸收明显增强,木材表面发生光氧化反应,木质素明显降解,同时不断有新的羰基化合物生成;光照80h内,木质素的降解以及羰基化合物的生成速度较快,此后变化不显著;木材表面部分多糖物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被氧化降解。研究表明,木材光照过程中的颜色变化(ΔE*)与木质素的降解以及羰基官能团的生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光变色 木质素 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W阻燃中密度纤维板的FTIR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迎涛 李坚 +1 位作者 王清文 隋淑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41,共2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法测得FRW阻燃中密度纤维板和未处理普通中密度纤维板的FTIR图谱 ,探讨了FRW阻燃剂与纤维界面间的结合机理。
关键词 FRW阻燃 中密度纤维板 ftir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纤维界面 结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血藤药材及不同提取物FTIR的比对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尹泉 李惠芬 +4 位作者 周群 徐茂玲 阎姝 孙素琴 吴咸中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57,共4页
采用红外光谱法(FTIR)、二阶导数红外光谱法和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技术(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Spectroscopy)对江西和安徽大血藤药材、水提物、蒽醌类提取物和残渣进行了快速无损比对分析研究,从中发现两产地大血藤药材的谱图中均出... 采用红外光谱法(FTIR)、二阶导数红外光谱法和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技术(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Spectroscopy)对江西和安徽大血藤药材、水提物、蒽醌类提取物和残渣进行了快速无损比对分析研究,从中发现两产地大血藤药材的谱图中均出现1 400~1 620 cm^(-1)和1 000~1 200 cm^(-1)两个强峰带,说明药材含有大量的药效成分蒽醌类和糖类物质;蒽醌提取物的谱图中也有上述2个谱带,但1 400~1 620cm^(-1)谱带明显强于1 000~1 200 cm^(-1)谱峰,说明该提取工艺适宜提取蒽醌类物质;而水提物中2个谱峰带则是后者明显强于前者,证实该提取工艺适宜提取糖类物质;另外通过红外谱图和二阶导数红外谱图的对比发现在药材残渣中含有大量的草酸钙晶体。证明红外光谱技术不仅能对原药材及提取物的药效基团进行分析和指认,还能区分不同产地药材的提取物含量的高低,成功地建立了大血藤及其不同提取物药效成分比对分析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大血藤 蒽醌 糖苷类 草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对三七产地鉴别及皂苷含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运 徐福荣 +1 位作者 张金渝 王元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18-2423,共6页
不同产地对中药次生代谢产物有显著影响,产地鉴别有助于中药的科学合理利用;其次,有效成分含量检测是评价中药质量的主要手段。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建立快速鉴别三七产地及测定三七中四种主要皂苷的方法,为三七的科学... 不同产地对中药次生代谢产物有显著影响,产地鉴别有助于中药的科学合理利用;其次,有效成分含量检测是评价中药质量的主要手段。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建立快速鉴别三七产地及测定三七中四种主要皂苷的方法,为三七的科学、合理、规范使用以及对三七质量进行快速评价提供依据。采集5个区域12个产地117个三七样本的红外光谱。产地鉴别预处理数据采用离散小波变换除去噪音造成的部分高频信号,偏最小二乘判别对产地判别贡献率大于1的数据进行筛选,kennard-stone算法将117个个体分为70%训练集与30%预测集。训练集数据用于建立支持向量机判别模型,交叉验证法用于筛选支持向量机最优参数,预测集数据对支持向量机判别模型结果进行验证。皂苷含量预测预处理数据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离散小波变换处理;处理的红外数据设为X变量,三七样品中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的四种皂苷总量设为Y变量,采用正交信号校正去除红外光谱中与四种皂苷总量无关的干扰数据。个体数据分为80%训练集与20%预测集,训练集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预测集数据对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1)交叉验证法得到支持向量机判别模型的最优参数为c=2.828 43,g=0.0625,训练集的产地判别最优正确率为91.463 4%;(2)支持向量机判别模型参数设置为最优参数,代入预测集数据,预测集的产地判别正确率为94.285 7%,判别正确率较高;(3)训练集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相关系数R2=0.941 8,校正均方差RMSEE=4.530 7;(4)代入预测集数据,预测集的相关系数R2=0.962 3,外部检验均方差RMSEP=3.855 9,皂苷预测值与高效液相检测值接近,预测效果良好。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支持向量机能对三七进行产地鉴别,正交信号校正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能对三七中四种主要皂苷总量进行准确预测,为三七质量控制提供一种快速简便、无损、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三七 产地鉴别 皂苷含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礞石FTIR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圣金 吴德康 +4 位作者 林瑞超 刘训红 傅兴圣 孔庆友 安书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建立青礞石的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指纹图谱,并分析比较青礞石炮制前后图谱变化。方法通过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不同产地和批次10份青礞石样品进行分析,相似度评价以计算共有峰透光率的夹角余弦值获得。结果青礞石样品的指纹图谱相... 目的建立青礞石的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指纹图谱,并分析比较青礞石炮制前后图谱变化。方法通过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不同产地和批次10份青礞石样品进行分析,相似度评价以计算共有峰透光率的夹角余弦值获得。结果青礞石样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6;青礞石炮制后相似度和相关系数均有较大程度的降低。结论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指纹图谱可用于青礞石炮制后的品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礞石 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FTIR光谱仪动镜扫描的全数字控制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任利兵 杨宏雷 +1 位作者 尉昊赟 李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63-2266,共4页
动镜扫描是导致FTIR光谱仪动态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其运动的平稳性直接制约着测量光谱的信噪比,并影响到后续光谱定性定量分析的精度,对FTIR光谱仪整体性能优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传统基于模/数混合设计的动镜运动控制系统的复杂性... 动镜扫描是导致FTIR光谱仪动态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其运动的平稳性直接制约着测量光谱的信噪比,并影响到后续光谱定性定量分析的精度,对FTIR光谱仪整体性能优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传统基于模/数混合设计的动镜运动控制系统的复杂性,研究了一种简洁实效的全数字控制方法,将动镜运动产生的正交编码信号A和B送入数字逻辑芯片CPLD,在该芯片内编写相应的位置和速度控制算法,生成两路PWM信号,再通过数字功率芯片驱动挂载动镜的音圈电机完成扫描。实验表明,该控制方法使动镜在匀速阶段的速度平均稳定性优于97.2%,可显著提高测量光谱信噪比,为FTIR光谱仪高精度定量分析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r光谱仪 速度稳定性 全数字控制 音圈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单边干涉图相位校正技术的研究与改进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敏娟 张记龙 +2 位作者 王志斌 景宁 郝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03-1208,共6页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干涉图的单边过零采样和非对称性,对相位校正技术进行研究和改进。针对Mertz乘积法对切趾函数的匹配性要求高,干涉图非对称切趾旁瓣抑制效果差、光谱分辨率低的缺点,综合Mertz法和Forman法的特点提出一种改进...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干涉图的单边过零采样和非对称性,对相位校正技术进行研究和改进。针对Mertz乘积法对切趾函数的匹配性要求高,干涉图非对称切趾旁瓣抑制效果差、光谱分辨率低的缺点,综合Mertz法和Forman法的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的相位校正方法。采用对称化方法将单边干涉图变换为双边干涉图、对称切趾、傅里叶变换重建功率谱,并采用对称化的双边干涉图傅里叶变换求取高分辨率的相位谱,提高相位校正的精度。通过仿真分析了非对称窗函数较对称窗函数有比较宽的主瓣宽度、高的旁瓣幅值,分辨率降低;实验验证该改进的相位校正方法功率谱误差小、计算量少,且光谱分辨率比较高,达到2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相位校正 切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