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罩熔喷聚丙烯纤维的ATR-FTIR检验及聚类分析
1
作者 陈壮 王元凤 杜然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3-179,共7页
口罩熔喷布的聚类分析可以为刑侦工作提供重要线索。因此,收集85个以聚丙烯纤维为主要成分的口罩熔喷布样品,基于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建立了检验及分类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出特征根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 口罩熔喷布的聚类分析可以为刑侦工作提供重要线索。因此,收集85个以聚丙烯纤维为主要成分的口罩熔喷布样品,基于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建立了检验及分类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出特征根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79%的3个主成分,建立K-means模型,基于4种内部评价指标对聚类有效性进行评价,引入层次聚类和Fisher判别分析2个外部评价指标,进一步度量K-means聚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口罩熔喷聚丙烯纤维的ATR-FTIR检验结果重现性较好,K-means聚类模型最优聚类簇数为5,因子载荷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别样品光谱反射特征统计学差异较显著,K-means聚类结果与层次聚类结果的一致性为87.06%,聚类结果的Fisher判别验证其准确率为99.38%,留一法交叉验证准确率为97.09%,为口罩熔喷纤维ATR-FTIR光谱检验及聚类分析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熔喷布 K-MEANS聚类 评价指标 因子载荷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asibility assessment of phenotyping cotton fiber maturity using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algorithms for genotyping analyses 被引量:1
2
作者 KIM Hee Jin LIU Yongliang +1 位作者 FANG David D. DELHOM Christopher D.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19年第1期44-55,共12页
Background:Cotton fiber maturity is an important property that partially determines the processing and performance of cotton.Due to difficulties of obtaining fiber maturity values accurately from every plant of a gene... Background:Cotton fiber maturity is an important property that partially determines the processing and performance of cotton.Due to difficulties of obtaining fiber maturity values accurately from every plant of a genetic population,cotton geneticists often use micronaire(MIC) and/or lint percentage for classifying immature phenotypes from mature fiber phenotyp es although they are complex fiber traits.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an algorithm for determining cotton fiber maturity(MIR)from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spectra explores a novel way to measure fiber maturity efficiently and accurately.However,the algorithm has not been tested with a genetic population consisting of a large number of progeny pla,nts.Results:The merits and limits of the MIC-or lint percentage-bas ed phenotyping method were demonstrated by comparing the observed phenotypes with the predicted phenotypes based on their DNA marker genotypes in a genetic population consisting of 708 F2 plants with various fiber maturity.The observed MIC-based fiber phenotypes matched to the predicted phenotypes better than the observed lint percenta ge-based fiber phenotypes.The lint percentage was obtained from each of F2 plants,whereas the MIC values were unable to be obtained from the entire population since certain F2 plants produced insufficient fiber mass for their measurements.To test the feasibiility of cotton fiber infrared maturity(MIR)as a viable phenotyping tool for genetic analyses,we me asured FT-IR spectra from the second population composed of 80 F2 plants with various fiber maturities,determined MIR values using the algorithms,and compared them with their genotypes in addition to other fiber phenotyp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IR values were successfully obtained from each of the F2 plants,and the observed MIR-based phenotypes fit well to the predicted phenotypes based on their DNA marker genotypes as well as the observed phenotypes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MIC and lint percentage.Conclusions:The M,R value obtained from FT-IR spectra of cotton fibers is able to accurately assess fiber maturity of all plants of a population in a quantitative way.The technique provides an option for cotton geneticists to determine fiber maturity rapidly and efficie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Cotton FIBER MATURITY Crystallinity IMMATURE FIBER (im) muta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FTIR分析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勇 曹春昱 +4 位作者 冯文英 徐明 苏振华 刘晓萌 吕卫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2-655,共4页
红外光谱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的原料分析、浆料检验及纸张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已取得较大进展,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透射红外光谱在分析检测上存在破坏样品结构、制样过程复杂、测定时间较长等缺点,已不能满足现代制浆造纸工业即时... 红外光谱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的原料分析、浆料检验及纸张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已取得较大进展,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透射红外光谱在分析检测上存在破坏样品结构、制样过程复杂、测定时间较长等缺点,已不能满足现代制浆造纸工业即时检测的需要。为了实现待测样品的在线无损分析,必须有一种快速而非破坏性的红外光谱技术予以辅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技术作为一项新的无损检测技术,能够迅速、准确地对制浆造纸各生产工段的产品进行全面无损评价,目前已开始介入制浆造纸领域的相关科学研究中。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现阶段ATR-FTIR分析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各生产工段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 制浆造纸工业 研究 应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阶导数光谱预处理在用FTIR/ATR方法定量测定葡萄糖-6-磷酸和果糖-6-磷酸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4
作者 陈洁梅 潘涛 陈星旦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共7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衰减全反射(ATR)技术,建立了一种葡萄糖-6-磷酸(G6P)和果糖-6-磷酸(F6P)同时定量测量的方法。作为磷酸己糖异构酶(PGI)反应系的模拟,G6P-F6P-Tris混合溶液被作为定量对象,并通过采集组分浓...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衰减全反射(ATR)技术,建立了一种葡萄糖-6-磷酸(G6P)和果糖-6-磷酸(F6P)同时定量测量的方法。作为磷酸己糖异构酶(PGI)反应系的模拟,G6P-F6P-Tris混合溶液被作为定量对象,并通过采集组分浓度已知的G6P-F6P-Tris混合溶液的光谱来建立定标方法。分别用吸光度光谱或二阶导数光谱,并分别用G6P,F6P,Tris的主要吸收峰(1086cm^-1、1082cm^-1、1065cm^-1、1036cm^-1和978cm^-1)的数据或指纹领域(1200~900cm^-1)全段数据,共进行了4种模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各种模式下浓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平均相对误差和交叉检验均方误差(RMSECV值)。结果表明,采用二阶导数光谱比采用吸光度光谱所得到的预测值具有更高的精度,而采用指纹领域全段数据比采用G6P,F6P,Fris主要吸收峰的数据所得到预测值具有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衰减全反射 二阶导数光谱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在线原位ATR-FTIR技术测定介孔CuAl_2O_4对黄药的吸附 被引量:10
5
作者 葛东来 范迎菊 +1 位作者 尹龙 孙中溪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1-376,共6页
以丁胺和正十二醇为混合模板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介孔纳米CuAl_2O_4.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N_2吸附-脱附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连续在线原位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ATR-FTIR)光谱技术研究了水溶... 以丁胺和正十二醇为混合模板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介孔纳米CuAl_2O_4.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N_2吸附-脱附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连续在线原位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ATR-FTIR)光谱技术研究了水溶液中丁基和辛基黄药在介孔CuA_l2O_4表面的吸附.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1200和1040 cm^(-1)两处黄药特征峰的高度逐渐增加,根据1200 cm^(-1)处C—O—C伸缩振动峰的变化来评价黄药在CuAl_2O_4表面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介孔纳米CuAl_2O_4对黄药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100 min的时间内,CuAl_2O_4样品对丁基和辛基黄药的吸附量分别达到了236和300 mg·g^(-1),且属于化学吸附.对实验数据进行理论模拟,发现吸附过程更接近于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吸附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在线 介孔 CuAl2O4 黄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FTIR技术在进口血竭掺伪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梦 刘杰 +3 位作者 吕晓娜 李红霞 杨瑶珺 王文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0期2123-2125,2129,共4页
目的:利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对进口血竭中的掺伪物质进行快速鉴别。方法:根据进口血竭与松香、达玛树脂、国产血竭对照药材的红外光谱对比图来对进口血竭中的掺伪物质进行快速鉴别。结果:27批进口加工血竭中... 目的:利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对进口血竭中的掺伪物质进行快速鉴别。方法:根据进口血竭与松香、达玛树脂、国产血竭对照药材的红外光谱对比图来对进口血竭中的掺伪物质进行快速鉴别。结果:27批进口加工血竭中有13批掺入了松香,3批掺入了达玛树脂,4批为国产血竭冒充,严重影响了进口血竭的质量。结论: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操作快速简便,适合中药的快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血竭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 掺伪物质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FTIR结合RBF神经网络对市售西红花的产地溯源 被引量:5
7
作者 姚冲 钱晓东 +5 位作者 李丽琴 刘兵兵 刘亚迪 王建中 周桂芬 李晓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3-1326,1546,共5页
目的: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市售西红花的红外谱图,对不同产地西红花进行判别。方法:对129个市售西红花样品红外光谱图进行采集,选择500~1800 cm-1区域的光谱图作为产地判别的数据来源。结果: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红... 目的: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市售西红花的红外谱图,对不同产地西红花进行判别。方法:对129个市售西红花样品红外光谱图进行采集,选择500~1800 cm-1区域的光谱图作为产地判别的数据来源。结果: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红花样品光谱进行分析,可将西红花区分3大主要产地区域。西红花产地追溯模型是通过数据预处理后的ATR-FTIR光谱学与RBF神经网络建模,小波去噪预处理方法结合RBF神经网络模型对3大区域的判别正确率最高,预测集正确率为96.6%。结论: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技术手段,可用于区分不同市售西红花样品的产地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西红花 产地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TR-FTIR应用于原产地中药材白术的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洪庆红 程存归 +1 位作者 成则丰 李丹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3-286,共4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各种测定方法测定了植物中药材白术,通过白术木质部及外表皮部的水平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HATR-FTIR)吸收比较,表明了外表皮含有更多的白术内酯及其衍生物等物质。新鲜的白术木质部比干燥白术木质部...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各种测定方法测定了植物中药材白术,通过白术木质部及外表皮部的水平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HATR-FTIR)吸收比较,表明了外表皮含有更多的白术内酯及其衍生物等物质。新鲜的白术木质部比干燥白术木质部含有更多的化学物质,这可能是样品干燥后挥发油减少之故。对白术木质部及其伪品的木质部的HATR-FTIR进行二阶导数转换,进行峰位一致率检验,结果差异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Hatr-ftir) 白术 质量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糙米中黄曲霉毒素B_1的ATR-FTIR快速测定 被引量:2
9
作者 沈飞 吴启芳 +2 位作者 唐培安 邵小龙 姜大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7-191,共5页
拟建立基于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ATR-FTIR)的糙米中微量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快速检测方法。首先将16份糙米样品经辐射灭菌后接种... 拟建立基于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ATR-FTIR)的糙米中微量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快速检测方法。首先将16份糙米样品经辐射灭菌后接种产毒菌株并在适宜条件下(28℃、相对湿度85%)贮藏30 d,测定其AFB1含量。其次将受AFB1污染样品磨粉后与空白糙米样品按质量比例进行精确混合,获得AFB1含量在0-890.20μg/kg内的糙米样品共计128份。ATR-FTIR建模分析结果显示,依据AFB1含量高低将样品划分为4类,临近算法判别分析模型的预测整体正确率达到83.3%。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的定量模型精度最优,预测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和相对分析误差值分别为0.970、70.8μg/kg和4.0。结果表明,ATR-FTIR技术用于糙米黄曲霉毒素污染程度的快速分析与筛选具有一定可行性,但需进一步研究来提升对低AFB1含量样品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糙米 黄曲霉毒素B1(AFB1)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FTIR技术用于酒精饮品中乙醇含量的快速测定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普敦 董蔚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4-337,共4页
建立了快速测定酒精饮品中乙醇含量的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法。以ZnSe槽形板为ATR晶体,以水为背景采集样品的FTIR图。以1045cm^-1的C-OH伸缩振动为特征峰,用部分峰面积表示整个吸光度以消除肩峰干扰,分别建立... 建立了快速测定酒精饮品中乙醇含量的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法。以ZnSe槽形板为ATR晶体,以水为背景采集样品的FTIR图。以1045cm^-1的C-OH伸缩振动为特征峰,用部分峰面积表示整个吸光度以消除肩峰干扰,分别建立了低浓度区(0—24%(WV))和高浓度区(24%-84%(V/V))两条标准曲线,其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乙醇水溶液的检测限为0.20%。对啤酒、干红葡萄酒以及白酒的分析表明,该方法准确、快速、方便,适用于酒精饮品中乙醇含量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衰减全反射 乙醇 酒精饮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DS处理对硒胁迫下彩叶草根系FTIR-ATR、SEM-EDXS特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袁菊红 胡绵好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0-629,共10页
为了解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诱导植物耐受硒(Se)胁迫的生理机制,以彩叶草(Coleus blumei)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借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SEM-EDXS)分析方法及生理指标... 为了解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诱导植物耐受硒(Se)胁迫的生理机制,以彩叶草(Coleus blumei)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借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SEM-EDXS)分析方法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1.0 mg/L Se胁迫条件下添加0、0.5、1.0、1.5、2.5、5.0 mmol/L EDDS对彩叶草根系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利用FTIR-ATR图谱分析发现,随着EDDS处理浓度的提高,彩叶草根系透射峰所对应峰形基本不变,而参与Se吸附的基团如羟基、酰胺基和指纹区等的透射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位移。FTIR-ATR的特征峰与彩叶草根系响应Se胁迫的各生理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FTIR-ATR比传统的生理指标测定更敏感、便捷。SEM-EDXS扫描还发现随着EDDS处理浓度的升高,根系中K、Mg、Fe、Si等元素的含量升高,而营养元素Ca含量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EDDS处理下彩叶草对Se胁迫的响应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胁迫 彩叶草 生理指标 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 乙二胺二琥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U/POE共混体系相分离过程的ATR-FTIR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冲 魏永春 +4 位作者 罗伟昂 张逢君 刘洪博 廖正福 陈旭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0-74,共5页
探讨了一种新的共混体系热塑性聚氨酯(TPU)/聚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共混体系,在相分离过程中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结果发现:对于不相容TPU/POE体系,随着热老化时间的增加,ATR-FT-IR特征峰面积也逐渐增加(温度较低除... 探讨了一种新的共混体系热塑性聚氨酯(TPU)/聚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共混体系,在相分离过程中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结果发现:对于不相容TPU/POE体系,随着热老化时间的增加,ATR-FT-IR特征峰面积也逐渐增加(温度较低除外),温度较高时则先增加后降低;而PU/POE/POE-g-MA体系,由于加入相容剂,ATR-FTIR特征峰面积则随着热老化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U/POE共混物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相分离 热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肋软骨和肋骨的ATR-FTIR光谱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姚尧 王琪 +8 位作者 荆小莉 李冰 张胤鸣 王志军 李成志 林汉成 张吉 黄平 王振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应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ATRFTIR)光谱技术分析长白猪死后肋软骨和肋骨组织随死亡时间推移的化学降解过程,为死后较长时间段内推断死亡时间提供可行的新途径和方法... 目的应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ATRFTIR)光谱技术分析长白猪死后肋软骨和肋骨组织随死亡时间推移的化学降解过程,为死后较长时间段内推断死亡时间提供可行的新途径和方法。方法猪放血处死后取肋软骨和肋骨离体置于20℃环境,后每72 h提取部分组织样本,进行ATR-FTIR光谱分析,并与对应死亡时间点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肋软骨与肋骨FTIR的主要吸收峰峰位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而其部分峰强比出现了不同时序性的变化趋势,并与死亡时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肋软骨较肋骨组织有更好的时序性。结论应用ATRFTIR光谱技术发现死后猪肋软骨和肋骨组织光谱学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有望成为基于光谱学推断死亡时间的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谱学 傅里叶变换红外 衰减全反射 肋骨 肋软骨 死亡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基黄药在CuO表面吸附的二维连续在线原位ATR-FTIR光谱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沈琪 范迎菊 +1 位作者 尹龙 孙中溪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9-364,共6页
运用连续在线原位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测定了纳米CuO表面对丁基黄药的吸附行为.在FTIR谱图中发现有峰的红移现象,吸收峰由1200 cm-1偏移到1193 cm-1,用超纯去离子水脱附,峰强度只有微小的变化,可判断丁基黄药在... 运用连续在线原位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测定了纳米CuO表面对丁基黄药的吸附行为.在FTIR谱图中发现有峰的红移现象,吸收峰由1200 cm-1偏移到1193 cm-1,用超纯去离子水脱附,峰强度只有微小的变化,可判断丁基黄药在CuO表面发生了很强的化学吸附.通过对吸附行为进行二维(2D)红外光谱分析,分辨出吸附过程中光谱强度的变化顺序.二维异步相关光谱测定结果表明,1265 cm-1处振动吸收峰最先引起光谱强度的变化,1265 cm-1处吸收峰可归因为表面反应生成的双黄药和黄药分子聚集体的复合峰.根据1200 cm-1处黄药特征吸收峰强度的变化,进行吸附动力学模拟,得出CuO对丁基黄药的最大吸附量为529 mg·g-1,且吸附符合拟二级吸附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红外 原位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在线 CUO 丁基黄药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ATR-FTIR和UV多光谱鉴别不同产地重楼 被引量:8
15
作者 裴艺菲 左智天 +2 位作者 赵艳丽 张庆芝 王元忠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21,共8页
测定了云南省及贵州省6个不同产地重楼的FTIR、ATR-FTIR及UV信息,并对ATR-FTIR光谱数据进行ATR校正(ATR-FTIR-A)、一阶导数(FD)、二阶导数(SD)、标准正态变量(SNV)等预处理,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与支持向量机(SVM)建立了单光... 测定了云南省及贵州省6个不同产地重楼的FTIR、ATR-FTIR及UV信息,并对ATR-FTIR光谱数据进行ATR校正(ATR-FTIR-A)、一阶导数(FD)、二阶导数(SD)、标准正态变量(SNV)等预处理,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与支持向量机(SVM)建立了单光谱与低级数据融合分类判别模型。结果表明,校正后的重楼ATR-FTIR(ATR-FTIR-A)光谱信息与KBr压片法展现的信息基本吻合; UV二阶导数图谱较原始图谱分辨率提高; ATR-FTIR-A单光谱及ATR-FTIR-A-UV低级数据融合的PLS-DA及SVM模型鉴别效果最好,预测正确率均达到100. 00%。基于ATR-FTIR-A建立的PLS-DA或SVM产地鉴别模型分类正确率高,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有简便、高效、准确等优点,若采用ATR-FTIR-A-UV建立模型可进一步加强模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 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支持向量机 产地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FTIR技术在小麦籽粒识别上的探索 被引量:2
16
作者 曾玉婷 李博 +5 位作者 王容 王炳锐 赵林姝 张文英 刘录祥 徐延浩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22-1531,共10页
为探索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在小麦籽粒品种(系)识别和籽粒性状突变体鉴别上的应用,本研究采集了91个小麦品种(系)和576个小麦M5突变体及235个对照株系籽粒的ATR-FTIR光谱,其中71个小麦品种(系)用于建立小麦籽粒A... 为探索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在小麦籽粒品种(系)识别和籽粒性状突变体鉴别上的应用,本研究采集了91个小麦品种(系)和576个小麦M5突变体及235个对照株系籽粒的ATR-FTIR光谱,其中71个小麦品种(系)用于建立小麦籽粒ATR-FTIR识别模型,20个小麦品种(系)用于外部验证;对建模光谱数据进行7种预处理,在3 600~1 000 cm-1波段内建立小麦籽粒品种(系)识别模型,外部验证检验该模型的准确性;并应用该模型从M5突变株系中鉴定籽粒性状突变体。结果表明,使用多元散射矫正+Norris平滑(MSC+ND)预处理方法建立的小麦籽粒ATR-FTIR识别模型能完全鉴别71个小麦品种(系)的籽粒,且外部验证也证实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应用建立的小麦籽粒ATR-FTIR识别模型,从突变株系中鉴定了4个籽粒性状潜在突变体,突变率为0.69%。本研究建立了小麦籽粒ATR-FTIR识别模型,实现了对不同小麦品种(系)籽粒的区分,并将该模型应用于突变体鉴别,拓宽了ATR-FTIR光谱技术在小麦上的应用领域,同时为筛选小麦籽粒性状突变体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籽粒 突变体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TR-FTIR技术的温度对原油含水率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雨菲 刘翠玲 +1 位作者 孙晓荣 杜馨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44-1048,共5页
对不同含水率的样本在室温(25℃)和变温(30,40℃及50℃)时得到的红外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别建立室温、变温时含水率的概率神经网络模型,判别准确率为98.53%,95.25%,室温条件优于变温条件,建立偏最小二乘定量分析模型,得到30℃附... 对不同含水率的样本在室温(25℃)和变温(30,40℃及50℃)时得到的红外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别建立室温、变温时含水率的概率神经网络模型,判别准确率为98.53%,95.25%,室温条件优于变温条件,建立偏最小二乘定量分析模型,得到30℃附近为最佳检测温度,其训练集决定系数R 2为0.99,均方根误差RMSEC为1.06,测试集决定系数r 2为0.94,均方根误差RMSEP为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含水率 检测温度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衰减全反射 概率神经网络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TR-FTIR光谱技术的原油含水率测量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雨菲 刘翠玲 +3 位作者 孙晓荣 吴经纬 杜馨 史亦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20年第12期134-136,共3页
针对原油含水率的测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ATR-FTIR)光谱技术的检测系统。分别建立以光谱数据作为输入的主成分回归(PCR)模型和以光谱数据与含水率作为输入的偏最小二乘(PLS)模型,探究最优预处理方案下的模型... 针对原油含水率的测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ATR-FTIR)光谱技术的检测系统。分别建立以光谱数据作为输入的主成分回归(PCR)模型和以光谱数据与含水率作为输入的偏最小二乘(PLS)模型,探究最优预处理方案下的模型性能。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结合标准正态变换(SNV)、SG卷积平滑(7点)与二阶导数组合预处理方法的分析模型具有最高的准确率和预测精度。该方法的提出为原油组分快速检测及行业原油质量监督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含水率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主成分回归法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瓜与伪品西藏木瓜及光皮木瓜的HATR-FTIR直接鉴别研究
19
作者 李冰岚 陈宗良 +1 位作者 孔朝辉 程存归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8期1705-1707,共3页
采用水平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了木瓜及其伪品西藏木瓜、光皮木瓜不同部位的HATR-FTIR光谱,采用主成分析法比较了正伪品之间的差异程度。结果表明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主成分分析在反映同属不同种植物化学组成差异程... 采用水平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了木瓜及其伪品西藏木瓜、光皮木瓜不同部位的HATR-FTIR光谱,采用主成分析法比较了正伪品之间的差异程度。结果表明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主成分分析在反映同属不同种植物化学组成差异程度上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 鉴别 水平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TR-FTIR和~1H NMR研究高温对牡丹籽油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秀丽 戢小梅 +4 位作者 陈志伟 陈镇 戴志刚 陈法志 翟敬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3-68,76,共7页
牡丹籽油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然而,在牡丹籽油制备和烹饪过程中通常需要高温加热,高温也是导致油脂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针对高温下牡丹籽油品质特性方面的系统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牡丹籽油为研究对象,... 牡丹籽油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然而,在牡丹籽油制备和烹饪过程中通常需要高温加热,高温也是导致油脂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针对高温下牡丹籽油品质特性方面的系统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牡丹籽油为研究对象,发现高温加热使脂肪酸组成发生了改变,酸值和过氧化值升高。进一步借助ATR-FTIR和1HNMR技术,从光谱角度系统分析了高温处理对牡丹籽油化学特性的影响。ATR-FTIR结果显示:在牡丹籽油热氧化过程中,1730~1760cm^-1和2800~3050cm^-1区域的特征光谱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与A3009cm^-1/A2924cm^-1(RⅠ),A3009cm^-1/A2855cm^-1(RⅡ),A3009cm^-1/A1744cm^-1(RⅢ)和A1744cm^-1/A2924cm^-1(RⅣ)吸光值比值的改变相关,主要由于油脂发生了初级和次级氧化过程,导致其过饱和度降低而引起的。1HNMR结果表明高温导致牡丹籽油在δ=0.95、δ=2.79、δ=5.35、δ=2.02和δ=1.30处的特征峰发生了改变,这主要是由于高温导致牡丹籽油的双键含量降低,酰基链上CH2累积量升高,从而使对应质子的化学位移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 1H核磁共振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