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东南地区干热岩地球物理勘查与资源潜力分析
1
作者 区小毅 杨富强 +4 位作者 莫亚军 李叶飞 康志强 孙明行 李静和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3-1006,共14页
【研究目的】针对广西干热岩资源探测研究不足的现状,重点围绕桂东南地区开展综合地球物理勘查与研究,探究干热岩资源潜力,进一步提高该地区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程度,助力广西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研究方法】基于研究区地球物理场特征,... 【研究目的】针对广西干热岩资源探测研究不足的现状,重点围绕桂东南地区开展综合地球物理勘查与研究,探究干热岩资源潜力,进一步提高该地区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程度,助力广西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研究方法】基于研究区地球物理场特征,综合运用大地电磁法开展深部探测工作,并结合干热岩地质研究成果,系统分析区域断裂与深部热源通道,通过地球物理与地热地质资料耦合分析,探讨深部结构面埋深及隐伏岩体存在的可能性。【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分析,识别出多条深大断裂作为深部热源通道,发现西场盆地底部存在隐伏岩体,埋深3~5 km,规模达数百平方千米。经热储法估算,西场盆地干热岩资源量为182.48×10^(15) J,折合标准煤622.63×10^(4) t,按20%的采收率,干热岩资源量可开采量为36.5×10^(15) J,折合标准煤124.53×10^(4) t,占2018年广西全区能源生产总量的3.31%。【结论】桂东南地区干热岩地热资源前景优越,西场盆地为理想的有利远景区,具备进一步开展调查勘探与开发利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东南地区 干热岩 地球物理勘查 正演拟合 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 潜力分析 洁净能源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华南桂中海相残留盆地沉积相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淑玲 孟小红 +4 位作者 付立新 姚长利 郭良辉 陈召曦 石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619-2626,共8页
沉积相研究是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综合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有效识别构造、岩性或沉积相差异是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前提.本文基于重力、航磁、地震等综合地球物理资料,通过重磁异常正演剥离和剖面正反演拟合技术研究... 沉积相研究是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综合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有效识别构造、岩性或沉积相差异是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前提.本文基于重力、航磁、地震等综合地球物理资料,通过重磁异常正演剥离和剖面正反演拟合技术研究了华南桂中地区海相地层的密度分布特征,预测了岩相、沉积相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本区中、下泥盆统海相地层存在横向的岩性、岩相变化,研究区西北、东南部的台地相区重力异常高、岩石拟合密度值高;中部"X"型台地边缘相区重力异常杂乱、岩石拟合密度变化范围大;东部台沟相区重力异常低、岩石拟合密度值低.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预测沉积相为盆地岩性圈闭汕气藏和生物礁油气藏勘探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研究成果已得到初步检验,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盆地 沉积相 地球物理方法 位场异常分离 正反演拟合技术 岩性圈闭 生物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技术在火成岩发育区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3
作者 夏步余 谌廷姗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4期461-465,共5页
根据GY凹陷北斜坡SN油田火成岩发育的特点 ,围绕火成岩干扰对构造解释的影响问题 ,应用层位标定、地震属性描述、模型正演及测井约束反演等地震技术 ,对构造区火成岩地震属性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极大地消除了火成岩干扰对构... 根据GY凹陷北斜坡SN油田火成岩发育的特点 ,围绕火成岩干扰对构造解释的影响问题 ,应用层位标定、地震属性描述、模型正演及测井约束反演等地震技术 ,对构造区火成岩地震属性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极大地消除了火成岩干扰对构造解释的影响 ,取得了较好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技术 火成岩发育区 应用 测井约束反演 模型正演 地震属性 SN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重力联合反演及效果——以天津—北京—赤城地震探测剖面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皓 方盛明 嘉世旭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3-450,557,共8页
充分运用地震与重力场不同方法的优点,以天津—北京—赤城高精度、高分辨率人工地震探测剖面(DSS)为例,采用地震解释模型结果为约束,通过正反演拟合,获得剖面上密度结构,再对剖面两侧地震解释的模型结果重新进行拟合修正.实践表明,用重... 充分运用地震与重力场不同方法的优点,以天津—北京—赤城高精度、高分辨率人工地震探测剖面(DSS)为例,采用地震解释模型结果为约束,通过正反演拟合,获得剖面上密度结构,再对剖面两侧地震解释的模型结果重新进行拟合修正.实践表明,用重力-地震相互约束开展联合反演,可以克服单一方法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使获得的结果更接近研究区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地震探测 正反演拟合 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埕北凹陷老292潜山裂缝性储层预测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晓燕 王秀玲 杨宏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7-740,共4页
老292潜山含油层系为下古生界和太古界,是潜山裂缝性油藏。由于该潜山裂缝储层非均质性强、成藏条件复杂,勘探开发的难度非常大。为提高该类储层预测的精度,在对潜山界面进行准确的地震地质标定、对潜山构造进行精细地震解释的基础上,... 老292潜山含油层系为下古生界和太古界,是潜山裂缝性油藏。由于该潜山裂缝储层非均质性强、成藏条件复杂,勘探开发的难度非常大。为提高该类储层预测的精度,在对潜山界面进行准确的地震地质标定、对潜山构造进行精细地震解释的基础上,本文应用构造正、反演裂缝预测方法,预测了潜山的裂缝分布和方位:老292潜山下古生界主要发育近东西向裂缝,其次为北东、北西向裂缝,南北向裂缝不太发育;不同方向裂缝中,以近东西向和北东向裂缝的开启性最好,其次是北西向裂缝,而近南北向裂缝的开启性相对较差。在有利目标区进行井位设计取得较好的效果,证实了该区裂缝储层预测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 裂缝性储层 构造正反演 预测 下古生界 太古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油田馆陶组下段辫状河储层地震反射假象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郝志伟 王楠 +3 位作者 孙明涛 师涛 武奉霞 巴素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59,共4页
太平油田位于义和庄凸起北坡东部,主要含油层为馆陶组下段发育的辫状河储层。河流相频繁的决口、改道及辫状河流相砂体发育位置和砂体空间配置关系的特殊性,使得其在地震剖面上产生了反射假象,从而使对辫状河储层层位的追踪及砂体的描... 太平油田位于义和庄凸起北坡东部,主要含油层为馆陶组下段发育的辫状河储层。河流相频繁的决口、改道及辫状河流相砂体发育位置和砂体空间配置关系的特殊性,使得其在地震剖面上产生了反射假象,从而使对辫状河储层层位的追踪及砂体的描述变得异常困难。从馆陶组下段辫状河储层的发育特征及地震观测因素出发,阐述了馆陶组下段辫状河地震反射假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利用地震资料分频解释技术和设计多井约束反演可较为准确地识别辫状河储层的反射假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沉积 反射假象 正演分析 分频解释技术 测井约束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正反演裂缝预测方法及应用实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时华星 王秀玲 +4 位作者 季玉新 刘玉珍 李静 陈娟 蔡海莉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4期337-340,共4页
裂缝性储层非均质性强,成藏条件复杂,预测难度很大。为提高该类储层预测的精度,研究了一种新的构造裂缝定量预测技术——构造正、反演裂缝预测方法。将该技术应用于胜利油田埕北30古生界潜山,预测了各目的层的裂缝分布和方位,预测结果... 裂缝性储层非均质性强,成藏条件复杂,预测难度很大。为提高该类储层预测的精度,研究了一种新的构造裂缝定量预测技术——构造正、反演裂缝预测方法。将该技术应用于胜利油田埕北30古生界潜山,预测了各目的层的裂缝分布和方位,预测结果与测井资料得到的裂缝方位有较好的一致性,2口新井的实钻情况也证实了裂缝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油田 古生界 裂缝储层 非均质性 预测方法 储层 弯曲去褶皱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TIA V5的汽轮机叶片的反求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文建 彭一男 李艳艳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2,62,共3页
介绍了反求技术以及CATIA逆向工程的设计方法,通过对汽轮机叶片的点云采集、预处理以及三维实体建模,实现了叶片的反求设计,并讨论了反求设计过程中点云处理、几何重构以及曲面设计过程中的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 反求技术 点云 曲面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里海盆地东缘巨厚盐岩区盐下构造的解释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代双河 高军 +1 位作者 臧殿光 刘文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307,322,共6页
滨里海盆地东缘隆起带下二叠统是一套巨厚的膏盐层,局部发育多个巨厚盐丘,厚度从200~3500m不等。由于盐丘与围岩(上二叠统碎屑岩)之间存在巨大速度差异,造成盐下石炭系目的层地震反射层在盐丘部位出现构造上拉的现象。如何通过盐下构... 滨里海盆地东缘隆起带下二叠统是一套巨厚的膏盐层,局部发育多个巨厚盐丘,厚度从200~3500m不等。由于盐丘与围岩(上二叠统碎屑岩)之间存在巨大速度差异,造成盐下石炭系目的层地震反射层在盐丘部位出现构造上拉的现象。如何通过盐下构造地震解释方法研究来准确恢复盐下构造形态,成为制约研究区勘探突破和增储上产的关键。经过多年对盐下构造解释方法的研究,本文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盐丘发育区及类似地质特征地区进行精细解释的方法,包括速度分析技术、模型正反演技术、古构造恢复技术等。这些技术对于恢复盐下地层相对真实的构造形态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丘 盐下构造 精细解释技术 速度分析 模型正演 古构造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地层AVO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志强 丁国栋 +1 位作者 李俊华 杜丽筠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1-86,共6页
AVO技术是利用振幅随炮检距 (或入射角 )变化的规律 ,求取地下地层的岩性信息。鄂尔多斯盆地是典型克拉通盆地 ,构造平缓 (倾角不到 1°) ,断层不发育 ,非常适用 AVO理论假设反射层为水平层这一基本条件。根据工区的地震地质特征 ,... AVO技术是利用振幅随炮检距 (或入射角 )变化的规律 ,求取地下地层的岩性信息。鄂尔多斯盆地是典型克拉通盆地 ,构造平缓 (倾角不到 1°) ,断层不发育 ,非常适用 AVO理论假设反射层为水平层这一基本条件。根据工区的地震地质特征 ,在 AVO分析的基础上 ,应用钻井地质、测井资料设计的模型 AVO正演及反演的研究 ,总结了一套在现有地震分辨率条件下的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 AVO响应特征。即 :无论砂岩储层是否含气 ,其底部反射振幅随入射角增加均会出现从强到弱—极性反转—从弱到强的现象 ,只是反转的角度有所差异 ;在梯度剖面上 ,含气砂岩与不含气砂岩的亮点特征差异较大。据此响应特征预测了有利的储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O技术 模型AVO正演 AVO响应特征 储层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AVO储层特征研究
11
作者 丁国栋 赵建设 +1 位作者 杜丽筠 齐颖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71-74,5,共5页
由于影响地层速度和泊松比变化的因素较多 ,再加之地震分辨率的影响 ,造成AVO的多解性。根据工区的地震地质特征 ,在AVO分析的基础上 ,应用钻井、地质、测井资料设计的模型 ,通过对AVO正演及其反演的研究 ,建立了在现有地震分辨率条件... 由于影响地层速度和泊松比变化的因素较多 ,再加之地震分辨率的影响 ,造成AVO的多解性。根据工区的地震地质特征 ,在AVO分析的基础上 ,应用钻井、地质、测井资料设计的模型 ,通过对AVO正演及其反演的研究 ,建立了在现有地震分辨率条件下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储层AVO的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AVO技术 模型 正演 反演 储层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不规则地质体的速度模型反演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元建 王李管 彭平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420-425,共6页
针对不规则地质体的速度模型反演问题,提出基于无限插值法生成的贴体网格建立地质模型与走时层析成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采用贴体网格描述不规则地质体,在网格建立的基础上,采用最短路径法得到震源到接收器的走时与射线路径;然后根据走... 针对不规则地质体的速度模型反演问题,提出基于无限插值法生成的贴体网格建立地质模型与走时层析成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采用贴体网格描述不规则地质体,在网格建立的基础上,采用最短路径法得到震源到接收器的走时与射线路径;然后根据走时与射线路径,采用反投影方法(BPT)与阻尼最小二乘法(DLSQR)相结合的技术作为走时反演方法。通过走时反演迭代,最后得到速度模型。整个过程在Matlab中编程实现,并在理论初至上加了10%的高斯噪声,用数值模拟验证。数值验证结果表明:97.5%网格单元理论与反演的速度差在±300 m/s内,对应的相对误差在6.35%之内;理论速度与反演速度基本一致,高低速区域层次分明,反演效果良好,为复杂不规则地质体的速度模型反演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模型 无限插值法 贴体网格 走时反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PGIS的重磁数据解释系统
13
作者 陈丁楷 陈军 钟庆华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73-276,279,共5页
重磁异常解释系统的结果需要采用MAPGIS工业制图格式输出。为此,设计基于MAPGIS二次开发的重磁数据解释系统。在Visual Basic 6.0平台上,利用边界点获取等技术对系统进行MAPGIS组件式开发,通过模型编辑模块、重磁异常计算模块和重磁异... 重磁异常解释系统的结果需要采用MAPGIS工业制图格式输出。为此,设计基于MAPGIS二次开发的重磁数据解释系统。在Visual Basic 6.0平台上,利用边界点获取等技术对系统进行MAPGIS组件式开发,通过模型编辑模块、重磁异常计算模块和重磁异常曲线显示模块实现系统的主要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编辑图名及责任表,直接显示MAPGIS格式的图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GIS二次开发 VisualBasic6.0开发平台 重磁异常 人机交互 正反演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